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例题】

1、据你所知,下列能产生种子的植物是()A水绵B葫芦藓C肾蕨D水稻

2、北宋欧阳修的诗名“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以及唐朝刘禹锡的诗名中“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背”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它们是()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

D.种子植物

3、海带和铁线蕨的共同特征是()

A.生活在水中

B.有茎、叶的分化

C.用孢子繁殖后代

D.没有真正的根

4、下列属于祼子植物的是() A.桃 B.松 C.高粱 D.棉花

5、下列植物中,种类最多、适应最强、分布最广的是()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下列有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被着植物

B.马尾松、水杉、侧柏等都属于被子植物

C.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广的植物

D.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裸子植物不能产生种

7、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是,裸子植物()

A.种子没有种皮包被

B.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C.种子中没有胚

D.不用种子繁殖后代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呈现绿色的原因是水中有大量的()

A.单细胞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细菌

D.蕨类植物

9、肾蕨叶态优美,常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栽培。要使盆栽肾蕨生长良好,应如何管理()

A.放在向阳的地方,少浇水

B.放在向阳的地方,多浇水

C.放在背阴的地方,少浇水

D.放在背阴的地方,多浇水

10、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采集了如下图所示植物的标本,请你帮他们完成下

列问题:

(1)请将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

一类是_ _;另一类是。分类的依据是_____。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上述植物中最早出现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四种植物形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所示植物与桃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植物,结构最简单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只有根、茎、叶三种器官,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但生殖离不开水,只适于生活

在阴湿的环境中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4)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葵花籽”是图乙所示植物的哪一种器官?_________。

(5)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除了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它们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人类生命活动需要的________。

12、下图所示是常见的几种植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以上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可以

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

(2)D 和F 的不同之处在于__ 。

(3)对它们进行分类的时候,应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 。

(4)你能把以上植物所属的类群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吗? 。

A

B

C

D

E F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以气态众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及部位

部位: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二、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①分为上、下表皮,由表皮细胞构成。

表皮②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保护组织)的通道。下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

胞中有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栅栏组织

叶肉

(营养组织)海绵组织

支持作用

叶脉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到上)

(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筛管:输导有机物。(由上到下)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

①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③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④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五、蒸腾作用的应用:

(1)大树底下好乘凉。(原因: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2)移栽植物时要去队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3)北方一到冬季,很多树木的叶子凋落。(原因:降低蒸腾作用。)

【例题】

1、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2、“大树下面好乘凉”,在树下我们会感觉到空气湿度较大,温度较低,这是因为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3、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A.气温37度,阴天,无风

B.气温37度,晴天,有风

C.气温20度,阴天,有风

D.气温20度,晴天,无风

4、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

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

5、在阴雨天移栽植物幼苗,容易成活的原因是()

A.降低了光合作用

B.降低了蒸腾作用

C.增强了呼吸作用

D.增强了吸收作用

6、我国北方地区每到秋季植物都会落叶,原因是()

A.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

B.减少呼吸作用,保持体内有机物

C.减少光合作用,保持体内的水分

D.无意义

7、将一片刚摘下的菠菜叶片浸在盛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数比正面

多.该现象说明菠菜叶片的()

A.背面气孔数较多

B.背面颜色较深

C.正面气孔数较多

D.正面颜色较深

8、西瓜含水量多、营养丰富,是解暑佳果.一株生长旺盛、正在结果的

西瓜植株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果实的膨大

C.蒸腾作用

D.植株生长

9、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

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的变化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A左端上升,蒸腾作用 B右端上升,光合作用

C左端上升,呼吸作用 D右端上升,分解作用

10、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

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

11、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12、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3、炎热的夏天,到树林里感到比较舒适,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更新空气

B.树木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环境温度

C.树木能净化空气

D.树木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14、移栽植物的时候,适当剪除一些叶片有利于被移栽植物的成活,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B.避免蒸腾作用过多失水

C.避免大风吹倒新栽的植物

D.使移栽操作更加方便

15、叶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

A.表皮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C.表皮细胞的形状不规则

D.保卫细胞呈半月形

16、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

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17、下列不利于

...移栽植物成活的是( )

A.带土移栽 B.选择阴雨天移

C.剪去部分枝叶移栽 D.选择光照最强的时候移栽

18、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主要是( )

A.叶片

B.气孔

C.保卫细胞

D.表皮细胞

19、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20、秋天,你会发现自然落在地上的杨树叶( )

A.多数是叶的正面朝上

B.多数是叶的背面朝上

C.都是叶的正面朝上

D.都是是叶的背面朝上

21、如图为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叶片表皮细胞的结构相比,保卫细胞多了。

(2)夏天炎热的中午,气孔一般处于图所示的状态,此

时蒸腾作用很弱。你认为在叶片下表皮看到的气孔多,还

是在上表皮看到的气孔多?。

(3)气孔是植物进行_______的“窗口”,_______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__细胞控制。

(4)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的状态为图中____所示的状态,这时空气_____气孔,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下同),蒸腾作用也随之________。

22、下图为植物叶片纵切面图,请据图回答。

(1)叶片蒸腾作用需要的水大部分是由[ ]

运来的。

(2)对叶片内部起保护作用的是[ ] 和

[ ] 。

(3)图中各结构的细胞内含有较多叶绿体的是[ ]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在此进行。

(4)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 ,它的开闭受的控制。

(5)制作菠菜叶横切面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多切几次,选取其中______的一片,

制成临时切片观察。

(6)用显微镜观察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哪一组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 )

A.5×、10×

B.5×、40×

C.10×、10×

D.10×、40×

(7)观察到的上表皮是图中的__________(写编号)。

(8)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图中__________(写编号)。

(9)分别撕取一小块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你估计气孔较多的是_________。

23、为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实验:取叶片数量和形状大小

相同的三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分别插入三个相同的量筒中,量筒中加入同样多的清水,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使油膜覆盖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团封闭,将三套装置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甲:光照、潮湿;乙:光照、干燥;丙:黑暗、干燥。2小时后,分别测出三个量筒中的失水量。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该同学是根据___________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

(2)如果以乙和丙作为一组实验,则其变量是,实验结果是。

(3)该同学在水面上滴加植物油,使油膜覆盖水面,并在量筒口用棉花团封闭,其目的是____。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

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如图)

1、选择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

2、暗处理目的: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目的:形成一组对照: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

3、选叶部分遮光

变量:有无光。

①方法:隔水加热。

4、脱色: ②目的:把叶片中的叶绿素溶于酒精。

③叶片变化: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④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易燃烧。

5、漂洗:

6、滴加碘液后的现象:遮光部分变蓝色,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7、结论:①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②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

1、装置设计:将金鱼藻放在水槽里,在金鱼藻上倒罩一个漏斗,将一试管倒扣在漏斗上,放

置阳光下照射。(如图)

2、检验氧气的方法: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得出结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能

叶绿体

(三)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1、装置设计:(如图)注: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变量:有无二氧化碳。

3、实验现象:甲装置中的叶片遇碘液不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遇碘液变蓝色。

4、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四)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水:

1、装置设计:(如图)

2、变量:有无水。

3、实验现象:叶片的A 部分遇碘液不变蓝,

叶片的B 部分遇碘液变蓝色。

4、得出结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五)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1、装置设计:(如图)

2、变量:有无叶绿体。

3、实验现象:叶片的非绿色部分遇碘液不变蓝, 叶片的绿色部分遇碘液变蓝色。

4、得出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合成有机物)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

2、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能量)

五、光合作用的应用:

1、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经常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原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

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1)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①适时通风。

方法 ②施加有机肥。(有机肥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产生二

氧化碳)

③适当施用碳酸氢氨等气肥。

(2)合理灌溉。(3)延长光照时间。(4)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5)间作套种。

【例题】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验证实验结果以前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目的是( )。

A. 避免叶子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B. 避免叶绿素颜色干扰,以使结果更明显

C. 增加叶片内淀粉含量

D. 减少叶片内淀粉含量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部分叶片用黑纸片遮住的目的是()

A. 便于操作

B.产生淀粉更多

C.作为对照组

D.作为实验组

3、取一片经日光照射了几小时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脱去叶绿素后用碘液染色,结果边缘未

变蓝色,其他部位变成蓝色,该实验证明了( )。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光合作用释放了氧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葱的叶子上端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A.叶子下端没有叶绿体

B.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

C.叶子下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

5、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在夏日的一天中,森林里的空气什么时间氧气含量最高?()

A.中午

B.傍晚

C.清晨

D.夜晚

6、在金鱼缸内放些新鲜的水草,对金鱼的意义是( )。

A. 美观

B. 为金鱼提供营养

C.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7、要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 )。

A.氧气的释放量

B.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C.有机物的形成量

D.水的消耗量

8、严重干旱时,会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角度来看,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 水

D. 光

9、冬天蔬菜大棚为了获得高产,除满足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外,还需()

A.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B.增高二氧化碳浓度

C.降低氧气浓度

D.增高氧气浓度

10、我们在过节时经常买到带有“福”、“寿”、“喜”等字迹,或者带有美丽图案的“艺术

苹果”。“艺术苹果”的形成通常采用苹果长到成熟初期时贴纸的方法。下列关于“艺术苹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苹果成熟初期,在向阳面贴上不透光的黑纸

B.有字和图案的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C.有字和图案的部分,不进行呼吸作用

D.苹果内储存营养物质的有机物是由筛管运送来的

11、如图,能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条件”的是()

A.甲与丙甲与乙

B.甲与乙甲与丁

C.甲与丙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12、糖尿病人,要少吃像马铃薯一样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

A.块茎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 B.块茎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C.由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 D.由根细胞合成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

1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14、“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春天正是踏青归来后,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

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A.凉水 B.碘酒 C.酒精 D.洗衣粉

15、右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

照光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不变蓝

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光照后才能由叶片合成

C.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

16、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

下(如图)。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主要是因为()

A. 缺水多

B. 氧气太

C. 缺乏二氧化碳

D. 温度太高

17、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下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A.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D.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8、下列被称为“空中肥料”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

1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四个瓶子均是密封的玻璃瓶),并将它

们放在相同(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请推测:哪个瓶中的小鱼生活的时间最长?()

2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21、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22、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

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A.只有乙B.只有丙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23、过度密植,作物的产量会减少。其原因主要是植物下部叶片()

A.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旺盛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微弱

D.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24、在大棚种植瓜果蔬菜的过程中,如果向大棚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那么瓜果蔬菜能够普遍增产。其原因是增加二样化碳浓度能够()

A.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

B.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D.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

25、如图所示,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主要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

B.光

C.水

D.二氧化碳

26、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各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②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

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③表示酒精脱色,能使叶片中的

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

(4)图⑤表示向叶片滴加碘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当滴加碘液后,叶片未遮光的部分_____,由此可推断出_______;叶

片遮光的部分______,由此可推断出_________。

(6)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_____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7)下列关系实验中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对照组

B.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C.不需要对照组

D.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8)光合作用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完成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______转换,即把简单的______,并释放______;二是______转化,即把______。

27、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

用装有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的透明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

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

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

(2)实验中用于脱色的某溶液是。

(3)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比较A、B两处,可以

说明;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银边天竺葵的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该过程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

28、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6 所示的光合作

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

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

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

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l)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

说。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等(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起重要作用。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是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

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有机物(贮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水+ 能量

三、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

(一)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装置设计:(如图)

2、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二)探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1、检验方法:用一燃烧的蜡烛放入装置中检验其中的氧含量。

2、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熄灭。

3、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四、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五、呼吸作用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的方法:

(1)排涝:农作物被水淹后造成土壤中缺氧,应及时排水,让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以促进农作物根部的呼吸作用,促使其更好的生长。

(2)松土:播种前耕地使土壤疏松,是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种子更好的萌发。给生长中的农作物进行松土,为根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栽花的时候,最好用带孔的瓦盆目的:为根进行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

2、降低呼吸作用的方法:

(1)晒干:粮食晒干后储存目的减少含水量抑制呼吸作用。

(2)降低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含量。贮存水果可使用保鲜膜,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从而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时充入二氧化碳可抑制呼吸作用。

(3)降温:大棚内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

水果蔬菜放在冰箱内储存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或长时间储存不甜了。

【注意】

1、晚上卧室不宜摆放过多花草,以免夜间植物呼吸作用与人争氧,对人的健康不利。

2、取地窖中的水果或蔬菜时,应先用一燃烧的蜡烛放入地窖检验其中的氧含量,

以免发生意外。

3、新疆的瓜甜的原因: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

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而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的多,所

以甜。

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

1、一天,刚从中学退休的奶奶对小明说:考考你,冰箱为什么能够使水果、蔬菜保鲜?小明

尝试着用他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后,奶奶满意的笑了。你认为小明说的关键是:冰箱能够( )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条件下都能进行

B.呼吸作用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C.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的一组是()

A. 二氧化碳和氧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有机物和水

D. 有机物和氧

4、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

A.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6、公园草坪上常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

而影响草的生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呼吸作用

7、新疆吐鲁番地区,白天光照充足,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这里生产的葡萄等水果产量

高,品质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

B.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呼吸作用旺盛

C.白天温度较高,呼吸作用旺盛

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8、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9、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10、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二氧化碳浓度)()

1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两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右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吸作用

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C.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

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

12、周末,爱动手的李明在家进行了生物实验。他将甲、乙两个密闭的暖水瓶中分别装入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绘制成如下曲线图,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乙暖水瓶内温度或氧气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1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A.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B.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14、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下图所

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进行的生

理活动是()

A.光台作用 B.呼吸作用

C.根毛吸水

D.蒸腾作用

15、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16、右图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示意图。为使实

验获得好的效果,实验中选用的塑料袋颜色最好是()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

17、植物体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根

B.茎

C.任何部位

D.有生命活动的部位

18、我国农村有很多地窖,将甘蔗、马铃薯、红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

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掉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为了照明

B.测定地窖内氧的含量

C.测定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D.燃烧掉地窖内的一氧化碳

19、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

是()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

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20、根据下式回答:

(1)a、b两过程中,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2)当过程a大于过程b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得以,并使植物体表现出现象。(3)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作用。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作用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

21、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

[1],[2],[3],[4]。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

[1],[2]。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2]是

22、认真分析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探究实验需要对照实验来增强说服力,则你设计的对照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2)乙装置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则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环境中。

(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如果试验成功丙装置试管中会出现________现象。

(4)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则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该怎样改进?____________。

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的“能量转换器”: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光能,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它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进入大气,从而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三、天然的“蓄水池”:

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另一方面减缓陆地水径流,增加地下水含量,对维持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例题】

1、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B.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降低了空气湿度

C.蒸腾作用降低了森林的温度,提高了大气湿度

D.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水分,提高了空气湿度,降低了空气湿度

2、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光合作用

3、我们常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主要是因为()。

①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②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

③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水和无机盐④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活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我们常把森林比作“绿色水库”,原因主要是()。

A.植物呼吸作用产生水

B.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强

C.森林可增加降雨量并截留降雨量的20%~30%

D.植物体内储存着大量水分

5、温室效应是由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

①地球上植被大面积被破坏②工业发达,燃烧了大量煤炭和石油

③工业生产中释放二氧化碳④地球上生物数量太多,呼吸作用太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万物生长靠太阳。”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光 B.动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光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形成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说出组成生态系统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的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描述生态系统组成。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认识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法,思考法,解释法。 教学工具:课本,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同学们想一想: 现在是秋天我们学校院子里的绿色植物掉落叶子的时期,我 们把院子里堆积的植物叶子要打扫处理。但你想一想在辽阔的 森林里树木落下的叶子跟着时间变长为什么不堆积而慢慢消 灭呢? 讲述新课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们知道生物的生活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的同时也也会影响到环境。在一片草原中的

生物中昆虫吃草,有的鸟吃昆虫,吃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比如草原生存的鹰和狐被大力捕杀他们的数量逐渐减少了,但吃草的昆虫数量逐渐增多,草原上的草被破坏草原的面积逐渐减少。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的概念中提出了两个重点词汇,一个是生物,一个是环境。我们以前学过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而环境是生物生存空间及其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胡泊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一片森林生态系统中我们看到各种花草,树等植物,各种昆虫,蛇,鸟等动物。偶尔看到树叶上滴落的露水等非生物。在森林中还有些我们肉眼很难看到的细小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另一个是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机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树会落叶,动物会死亡,从书上掉落的水果和叶子,它们时间变长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备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上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知识管理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根__,其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根尖__的__成熟__区,这个部位生有大量的__根毛__。 水分的运输:植物的根、茎和__叶__中都有相互连接的__导管__,根吸收的水分沿着__导管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水中溶解的__无机盐__也同时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植物的蒸腾作用 (1)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写出各结构的名称: ①__上表皮__;②__下表皮__;③__叶肉__; ④__气孔__;⑤__叶脉__。 组成:叶片由__表皮__、__叶肉__和__叶脉__三部分组成。 功能:叶脉——作用是支持和输导;表皮——由[①]__上表皮__和[②]__下表皮__组成,起保护作用。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__叶绿体__。[④]__气孔__由一对半月形的__保卫__细胞构成,是__蒸腾作用__的“门户”,也是__气体交换__的“窗口”。 【注意】①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这样既能保证气体交换,又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水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下表皮。 ②在叶片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保卫细胞、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气体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部位:主要器官是__叶__,主要结构是__气孔__,它的张开和闭合受__保卫细胞__控制。 意义:①拉动植物体对__水分和无机盐__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③降低植物体叶片表面的温度。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越__强__、环境温度越__高__、空气湿度越__小__、空气流动越__快__,蒸腾作用越强。 【注意】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0%用于蒸腾作用。 二、例题解析 【例】(临沂中考)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教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陈家集中学集体备课活页(主页)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备人罗林泉辅备人 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难点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环节、措施、时间分配(预习、反馈、展示)提纲 一、预习检测(10min)(小组讨论,并把题展示在黑板上,小组内完成,后全班归纳,得出结论) 二、课堂达标(20min)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预习导学】预习127~130页知识 【预习检测,探究质疑】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1、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回答: (1)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氧气可以助燃) (3)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阅读教材P128,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并完成如下练习: (1)第一幅图中蜡烛会熄灭可能是缺少 小白鼠会死亡可能是缺少 (2)第二幅图与外界空气相比,由于蜡烛燃烧,玻璃罩内哪种气体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蜡烛没有熄灭证明了罩内该气体含量,这种气体来自于,根据图中的情况,你推测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3)第三幅图中,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植物的作用,而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2、自读128页相关知识,小结重点 【课堂达标】 (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示:(1)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为了证明有机物是在光下制造的而非植物体原有的,对 植物应如何处理? (3)植物应放在什么条件下?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练习题

七年级上生物学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练习题 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2X30=60分) ( )1、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影响这两种动物活动得非生物因素就是() A、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2、葱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得主要环境因素就是 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得环境因素就是( )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阳光 ()4、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就是不毛之地,而云南得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得主要因素就是() A、阳光 B、空气C、温带D、水分 ()5、稻田里得杂草与水稻之间形成得关系就是( ) 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 ()6、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北极熊得体色与白雪皑皑得环境相似,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 ()8、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得就是( )

A、沙漠中得骆驼排尿少B、荒漠中得骆驼刺根系发达 C、蚯蚓能疏松土壤D、寒冷海域中得海豹皮下脂肪厚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得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得就是() A、竞争 B、合作 C、共生 D、捕食 ()10、小蚂蚁总就是齐心协力把食物搬回家,这反映了生物之间得关系就是() A、捕食B、合作C、共生D、竞争( )11、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生物能适应环境 ()12、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得就是( ) A、沙漠得骆驼尿液很少 B、寒冷海域得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得骆驼刺根很长D、山顶树木形成骑形树冠()13、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华。这说明()A、生物得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关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C、生物能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D、生物得生存对环境一定得影响 ()14、微山湖有“日进斗金"得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得就是() A、微山湖中得水 B、微山湖中得荷花 C、微山湖中得全部鲤鱼D、微山湖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与分解者就是联系生物与非生物得两个重要环节,就是不可缺 少得 C、所有得动物都就是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就是指生物以外得一切非生命得物质与能量

(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理要点: 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 1:生物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 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绿色植物能够通过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在植物体内,水住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1.(1)×;(2)×;(3)√。 3、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 C、保持水清洁 4.下列何种生态结构较为稳定 [ ] A.生物种类少 B.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的网络复杂 C.食物链较长 D.食物链中消费者多 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 12.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3.C 4.B 7.B 12.D 1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 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16.(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燃烧(4)CO2(气体)能量流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有的草原比较干旱,为改变这种状况,有人主张多种树,因为树林能够保持水土,树林的蒸腾作用强烈,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重旱情。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3: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治水先治山"的道理。 答案: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以下提示仅供参考。提示:在草原适度种树,可以保持水土;但是如果种树过多,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的地下水。4.山水相依,唇亡齿寒。治水必须先治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能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促进降水,改善小气候。这对防止或减少洪、涝、旱灾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与自然:走出教材,进入大自然,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哟! 植物相亲相克行为 将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表现"相亲相爱",相互助长;有些则冤家对头,"八字相克",搞得不是一方受害,就是两败俱伤。这种现象就是植物间的相亲相克行为。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如果让番茄和黄瓜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它们就会彼此天天赌气,不好好地生长,因而导致减产。如果甘蓝和芹菜间种,两者生长都不会好,甚至死亡。在葡萄园种甘蓝,葡萄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在森林里,如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上述这些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毒、细菌和害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它能同其它植物相处甚密,相得益彰。因此它们能互惠互利,长期共存。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所以,大蒜和棉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实验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和交流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020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单元测试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单 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A.灌丛B.草地C.水洼D.裸地 11.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12.黄巢的著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影响开花的因素是() A.光照时间B.光照强度C.温度和湿度D.肥料和氧气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14.(江苏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初一生物生物圈

沂源县历山中学生物导学案(初一上)(3)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主备人崔田田审核人高和菊)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及组成。 2)能举例说出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3)通过本节的教学,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和分析资料,共同合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3—14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包括哪些范围?在这些范围里分别有哪些生物? 自主探究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页红色背景里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 、。资料的形式包括、、以及等。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资料分析中的图片,小组讨论15页上的三个问题,看哪个 小组讨论的认真积极。 通过资料分析,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和,还有和。 3、请你运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以及你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生物圈是如何满足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 三、自学检测: 1、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A.地球 B.海洋和陆地 C.人所生活的环境 D.生物圈 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 A.海洋 B.江河湖泊 C.沿海区域 D.海洋和江河湖泊 3、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 A.大气圈的底部 B.岩石圈的表面 C.水圈的上部 D.各个圈层 4、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鸟类 B.昆虫 C.鸟类和昆虫 D.鸟类、昆虫、细菌等微生物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备课时间:11、23 授课时间:11、2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 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 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 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新鲜树叶[至少12片],视频资料[包含课本插图],电脑,彩电,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新授过程】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强调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将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与永久切片对照观察,放视频资料展示教材中插图23、24。 集体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学生自由回答或者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的一侧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教师提问:蒸腾作用除了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以及向上运输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意义 小组一起讨论。(教师要求各抒已见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予以评价。 视频展示插图25,学生观察,同桌相互描述地球上水循环过程,然后阅读教材116面图下的文字。 小组讨论:(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 课 型:复习课 主备人: 课题: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人: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 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 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些? 重点: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教学 策略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 PPT 、知识回顾(约5分钟)。 卢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 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 重难点 难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 学 教 暗的 1: ■ -:达 生物 靈所有生r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 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和交流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 湿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植物能增加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一植物 消费者一动物 分解者一细 菌、真菌 阳光、空 气、水等 生态系统中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解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 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以生产者(植物)作为起点,以没有被吃的动物为终点,不能有非生 物部分和分解者。 3、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5、在食物链中最低层是植物,数量最多,最高层是食肉动物,数量最少,有毒物质最 多。食肉动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食物链的最低层植物,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 第三节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 物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4.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5.在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是() A.温度B.湿度C.光照D.空气 6.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 7.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9.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A.灌木丛B.草地C.水洼D.裸地 10.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11.黄巢的著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影响开花的因素是( ) A.光照时间B.光照强度C.温度和湿度D.肥料和氧气1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所有水草B.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13.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鹰 B.蚱蜢→草→食虫鸟→鹰 C.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 14.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要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没有消费者C.分解者很少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15.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A.湖中的鲫鱼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湖中的南湖菱D.湖中的细菌与真菌 16.在一个有玉米、蝗虫、鸟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鸟捕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项的曲线图来表示?() A.B.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了解生物圈备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 A.灌丛B.草地C.水洼D.裸地 11.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12.黄巢的着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影响开花的因素是( ) A.光照时间B.光照强度C.温度和湿度D.肥料和氧气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14.(江苏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1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 16.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A.湖中的鲫鱼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湖中的南湖菱D.湖中的细菌与真菌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生物圈综合测试题(最新整理)

一、选择题: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ft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5、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6、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变异 D、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9、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的依据是() A、用途 B、生活环境 C、形态结构 D、个人喜好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11、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12、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13、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14、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5、生物圈的范围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6、对于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 与 B 的总和 D、A 与 B 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17、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18、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19、2003 年10 月15 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 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20、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测(含解析新)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 测(含解析新)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测(含解析新) 专题02 了解生物圈 知识点梳理: 生物圈 1、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②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空气、温度等。 ②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7、生态系统(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做食物链。写法要注意:①由生产者为起点②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③不包括分解者 (5)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