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的方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的方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的方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

综合评价的方法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监测指标单位权重

(%)标准值

(2020年)

一、经济发展29 1.人均GDP元12≥31400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2.5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0 4.城镇人口比重%5≥60 5.失业率(城镇)%4≤6

二、社会和谐15 6.基尼系数-2≤0.4 7.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2≤2.80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2≤60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6≥90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3=100

三、生活质量19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15000 12.恩格尔系数%3≤

40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5≥27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2 15.平均预期寿命岁3≥75

四、民主法制11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5≥90 17.社会安全指数%6≥100

五、文化教育14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5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2≥16 20.平均受教育年限年6≥10.5

六、资源环境12 21.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4≤0.84 22.耕地面积指数%2≥94 23.环境质量指数%6=100

二、综合评价的方法

(一)单指标评价方法

正指标

正指标共有14个,即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

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公民自身

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和环境质量指数。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逆指标

逆指标共有3个,即恩格尔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单位GDP能耗。

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区间指标

区间指标共有6个,即失业率(城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

经济发展差异系数、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和耕地面积指数。其实现程

度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城镇):目标区间为[3,6],允许下界限值为0,允许上界限值为8;

基尼系数:目标区间为[0.3,0.4],允许下界限值为0,允许上界限值为

0.5;

城乡居民收入比:目标区间为[1,2.8],允许下界限值为1,允许上界限

值为4;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目标区间为[0,60],允许下界限值为0,允许上

界限值为80;

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目标值为100,允许下界限值为80,允许

上界限值为120;

耕地面积指数:目标区间为≥100,允许下界限值为90。

(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小康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或子目标)构成,各子目标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的评价值,

为实际值,

为指标

的权数,计算时需要将百分数换成小数,

为第j个子目标的实现程度,

为第j个子目标中第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为第j 个子目标中最后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DAQI NG PETRO LE UM I NSTIT UTE 第28卷 第3期 2004年6月V ol.28 N o.3 Jun. 2004 收稿日期:2004-03-09;审稿人:赵俊平;编辑:王文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 01-25) 作者简介:邵 强(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邵 强1,李友俊1,田庆旺2 (1.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石油管理局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数理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根据指标重要程度是否相同分别建立了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 关 键 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方法;程序 中图分类号:F091.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4)03-0074-03 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为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2年我国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综合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达2770多篇,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问题之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军事的上百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严格的优选方法和程序,往往就同一评价对象给出了多种相差甚远的指标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笔者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出发,提出指标体系构建的数理方法,并给出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1 评价要素集与指标集的关系 综合评价某一事物所涉及的各相关要素构成评价要素集.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用以评价该事物的一系列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集是评价要素集的一个映射.一个评价要素集存在多个映射指标集.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在多个映射指标集中寻优.评价要素集和评价指标集之间存在4种映射关系,见图1.图1(a )是一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只反映一个评价要素;图1(b )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反映多个评价要素;图1(c )是一对多关系,即有多个指标共同反映同一个评价要素;图1(d )是多对多关系,即同时存在图1(b )和图1(c )的2种情况. 在4种映射关系中,一对一的关系最简单,也最理想,但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不存在重叠或交叉;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存在重叠和交叉.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关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目前有2种典型的表述:一是全面、不重叠(或交叉、或冗余)和指标易于取得;二是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1-3].比较而言,第1种要比第2种更加明确.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首先应根据评价目的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全面,就无法对评价对象做出整体判断;其次,指标间不能重叠过多,过多的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即使对重叠进行适当的修正[4],也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最后,计算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应是容易采集的,指标容易计算或估计,否则指标体系就无法应用.因此,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不重叠和易于取得的原则. ? 47?

第十二章选修2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综合能力测试(Ⅱ)

第十二章选修2 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综合能力测试(n)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C 解析: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人数比为??22 2!,按分层抽样的要求,抽取的样 又知样本容量为70 ,故三个年级分别应抽取27人、22人、21人. 3. 已知样本: 10 8 6 10 13 8 10 12 11 7 8 9 11 9 12 9 10 11 12 12 那么频率为0.25的范围是 A.5.5 ?7.5 C. 9.5 ?11.5 答案:D 解析:统计结果为:5.5?7.5,2个数据;7.5?9.5,6个数据;9.5?11.5,7个数据;11.5? 13.5,5个数据.因此频率为0.25的范围是D. 4. 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一共有m(m》3)个小矩形,第3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其 余m- 1个小矩形面积和的£且样本容量为100,则第3组的频数是() 4 A.0.2 C.20 答案: B.25 D.以上都不正确C 解析:第3组的频率是£样本容量为100,故第3组的频数是100 X4= 20.选C. 5 5 1.(2019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某学校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师80人, 职员20人.现从中随机抽取10人组成一个考察团外出学习考察,则这10人中恰有8名教师 的概率为 A. C. 2 8 A80A20 A100 8 2 C80C20 0 B. D. 8 2 A80A20 A100 2 8 C80C20 解析:依题意得从100名教职工中随机抽取10人的选法种数是人中恰有8名教师的选法种数是C8o c2c种,因此所求的概率等于c:0 0种,其中所选的 选C. 10 2?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有540人,高二年级有440人,高三年级有方法,抽取容量为70的样本,则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应分别抽取420人,用分层抽样的 () A. 28 人,24 人,18 人C.26 人,24 人,20 人答案:B B. 27 人,22 人,21 人D.25 人,24 人,21 人 本中三个年级人数比应保持不变, B.7.5 ?9.5 D.11.5 ?13.5 C:00,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1.明确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及特点; 2.掌握基本的指标筛选和数据预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法;4.掌握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的基本方法,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判断。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综合评价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对现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给予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对被研究对象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以此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须遵循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对评价结果越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数,反之,赋予较小的权数,同时要求各指标的权数之和应等于100%。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四)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数的基础上,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值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和排序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和整体; 2、可比性; 3、不稳定性。 第二节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一)指标筛选的定性方法——专家意见法 (二)指标筛选的定量方法 1、次要指标的删除。可以通过衡量各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则给予保留;反之,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小,可以考虑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给予删除。 2、重复指标的筛选 154

统计综合评价

统计综合评价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1.明确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及特点; 2.掌握基本的指标筛选和数据预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法;4.掌握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的基本方法,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判断。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综合评价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对现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给予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对被研究对象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以此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须遵循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对评价结果越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数,反之,赋予较小的权数,同时要求各指标的权数之和应等于100%。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四)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数的154

155 基础上,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值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和排序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和整体; 2、可比性; 3、不稳定性。 第二节 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一)指标筛选的定性方法——专家意见法 (二)指标筛选的定量方法 1、次要指标的删除。可以通过衡量各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则给予保留;反之,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小,可以考虑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给予删除。 2、重复指标的筛选 (1)删除重复指标。设有m 个备选指标,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各个指标与其余1-m 指标的复相关系数来衡量一个指标被其它指标替代的程度。 (2)选取代表性指标。同类指标中典型指标的选取可以根据某个指标与其它同类指标的单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平均数大小来确定。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与其它指标的关系越密切,可以作为同类指标中的典型指标。 二、数据预处理方法 (一)评价指标的类型一致化 评价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正指标、逆指标和适度指标。在对各指标值进行综合时,必须确保各指标的类型相同,才能给最终的综合结果一个评判的标准,即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如评价指标j x 为逆指标,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分别为ij x ,n i 2,1=,则可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加速,信用评级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逐渐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08年美国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人们在质疑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透明度、独立性、公信力的同时,更应该着重完善企业评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期望能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指标体系;信用评级;企业 A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Of Enterprise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arted some 20 years ago,our Market economy are developing deeply and more quickl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begins to accelerate. Credit rating ,a strange noun to us, has gone deep in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 and plays a prominent role. When the economic crisis first broke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it swept through the global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at people focus on the transparency, independence and cred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we shou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rat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viewing the researches i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done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 look forward to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dit Rating. Key words:index system;credit rating; enterprise 信用评级作为一种服务产品,最早起源于1837年,路易斯?塔班在纽约建立了以企业为评级对象的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而1909年约翰·穆迪(John Moody)在美国《铁路投资分析》(Moody’s 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lnent)中第一次对铁路债券进行了信用评估。随后穆迪创建了世界第一家企业信用评估机构。1922年,标准普尔公司的前身——普尔出版公司也开始对工业债券进行评级。1931年,美国制定了相关金融法规规范了民间信用评级,奠定了现代信用评级的基础。1974年美国发生了自30年代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关注信用评级,信用风险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信用评级的迅猛发展。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信用评级逐步从传统的单变量评级模式进化为更加完善的多变量评价模式。除了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打分系统等传统方法外,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KMV模型、V AR(V alue at Risk)模型、EVA(Economic V alue Added)模型和Z评分模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等。 相对国外信用评级的发展而言,我国起步较晚,最早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低年段(1~2年级) 中年段(3~4年级) 高年段(5~6年级)篇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根据相似性度量理论中的χ2统计量,在专家评级的基础上,构造出定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并作因子分析,进而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成分与各原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在一定阈值标准下,舍掉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的指标,从而达到用客观合理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目的。该方法可被借鉴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供应商定性评估指标的筛选。 引言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指供应商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指标系统性。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出发,对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也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指标科学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设计的指标要能正确揭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程度,各指标应规范化,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口径一致。在指标体系形式上,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相结合,通过绝对数指标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在总量上和规模上的情况;通过相对数指标反映出速度和比率等。两类指标相辅相成,结合分析,可以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实用性也就是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计算性以及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和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4)指标的可比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要求。动态可比上指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用于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比较,反映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横向可比是指各供应商之间的互相比较和排序,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读者可从中得到一定启发。 评价的对象是指已经或可能为之提供信贷服务的非金融类企业法人,通过评估,就客户的偿债能力作出全面判断,以评定信用等级。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7级,各级意义如下: AAA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经济规模,市场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很好,管理水平很高,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很有价值。 AA级:企业市场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很好,管理水平高,具有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价值。 A级:企业市场竞争力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好,管理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一定价值。 BB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一般,发展前景一般,流动性一般,管理水平一般,企业存在需要关注的问题,偿债能力一般,具有一定风险。 B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流动性和管理水平较差,发展前景较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 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流动性和管理水平很差,不具有发展前景,偿债能力很弱,风险很大。 F级: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的企业,或贷款分类结果属于可疑或损失类的企业。 企业信用等级根据企业评估指标得分评定,F级企业不评分,根据评估条件直接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依据如下表所示。 企业信用等级有效期为一年,从审批认定之日起计算。在有效期内,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例如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体制改造、重大法律诉讼和对外担保、重大人事调整、重大事故及赔偿等对企业履约能力有一定影响,将重新评级。 评价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资产流动性、管理水平和其他等4个方面评定,共有16项指标,评级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实践表明,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对促进讲究经营道德、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正在进行实行市场体制的各种建设,其间不可忽视建立严格、有效的综合评价制度。综合评价制度,一般包括评价基本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公开评价结果四个方面。本文专门研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为统一人们这方面的认识和实务做法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一、评价模式的基本结构 我国目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一是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二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三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类十二个指标;四是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干个辅助指标。前两个指标体系,由财政部发布,第三种指标体系是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四种指标体系来自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规定。多头重复,缺乏严肃性和有效性,这可能是我国目前评价制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这些评价制度实际效果如何,就各发布部门对比所作的说明本身来看,如此多重的评价制度实无必要。笔者认为,目前多头评价的状况必须改变。在中国,对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宏观上只能设置一套,否则,整个综合评价将出现无序混乱、难以规范的局面。 二、评价目标 综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公开考评制度应起到哪些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评价制度,应该能有力地促进注重财务目标、财务实绩和财务纪律。从具体的操作功能上讲,综合评价必须具有导向效能,即:它的实施将使自觉地兼及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并能讲求经营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做到遵纪守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充分满足上述要求为出发点。 财务目标,规范意义上说是价值最大化,用我们通常的说法,是使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对此衡量,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1.立足过去若干年财务实绩指标,看是处于发展、停滞或萎缩状态。2.依据当前在技术、人力、产品市场及信息等资源开发上的投入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看前景好坏。财务实绩是指拥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和质量,一般以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等指标衡量,这方面国内

全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施意见

全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x 转升办〔x〕13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工业企业资源效益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x政办〔x〕73号),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x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施意见。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资源产出导向,健全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企业转型升级、绿色经济发展的倒逼机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综合效益,改善我区工业经济要素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不高、“低小散”现象未改观的现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以“省转升办”提出的坚持市场主体、坚持分类施策、坚持分级推进、坚持分步实施为基本原则,以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为评价重点,以高效运用生产要素获取产出最大化为原则,倒逼企业产业转型,鼓励加大工业投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原则上一年一次,指标体系根据发展情况实施动态调整,每年视情修订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在对象选择上,要有序推进、逐步扩面;在指标设

置上,要先易后难,合理推进,注重可操作性;在措施落实上,要循序渐进,合理把握政策力度。 (三)主要目标。从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用电量在10万度以上的规下企业开始实施分类综合评价,逐步扩大评价范围;从电产比、电税比指标开始建立分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用地、排放指标数据后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扶优扶强,退低进高,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二、建立分类综合评价机制 (一)企业评价和分类 在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评价方法,以年度为周期定期开展综合评价工作。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分行业分别进行排序,将企业分为ABC三类: A类为重点发展类,是指资源占用产出高、经营效益好、转型发展成效明显的企业; B类为鼓励提升类,是指资源占用产出较高、经营效益较好,但转型升级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企业; C类为帮扶整治类,是指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综合效益不佳,需要重点帮扶、重点整治的企业;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明令禁止或淘汰的企业。 (二)评价结果应用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1、[文] 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与几个组的频数如下:[10,20],2;[20,30], 3;[30,40],4;[40,50],5;[50,60],4;[60,70],2. 则样本在区间[10,50]上的频率为 . 1.[文] 0.7 2. (文)某校高中生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采用分层抽取容量为45人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A. 15,5,25 B. 15,15,15 C. 10,5,30 D. 15,10,20 2. (文)D 【思路分析】: 每20人中抽取1人 【命题分析】:考察抽样方法。 3、(理)同时抛掷5枚均匀的硬币80次,设5枚硬币正好出现2枚正面向上,3枚反面向上的次数为ξ,则ξ的数学期望是 A .20 B .25 C .30 D .40 3、(理)B【思路分析】: 抛掷-次,正好出现2枚正面向上,3枚反面向上的概率为1652 525=C , 2516 5 80=?=ξE 【命题分析】:考察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及数学期望的求法。 4.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40,30[;3),30,20[;2),20,10[ 3),70,60[;3),60,50[;5),50,40[;4,则样本在区间)50,10[内的频率是( ) A .0.05 B .0.25 C .0.50 D .0.70 4.D 【思路分析】:7.020 5 432=+++= P ,故选D. 【命题分析】:考查频率的计算方法. 5、(理)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120 1 )(-= =ξk k P (*N k ∈ , )162≤≤k ,则=ξE _______ . 5、(理) 3 34 1201360= +?+?= ξ3221(120 1 E …)1615?+ 3 346068060120)(23172162322===+?++=C C C C . 6.对甲乙两学生的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各抽取5门功课,得到的观测值如下: 甲:70 80 60 70 90 乙:80 60 70 84 76 那么,两人中各门功课发展较平稳的是 . 【思路分析】:7474S 104S 70.4x x ====甲乙甲乙,,,,故S S >甲乙. 【命题分析】:考察抽样分析、期望(平均数)的应用 7、(12分) [理]甲、乙两人玩轮流抛掷一对骰子的游戏,由甲先掷,乙后掷,然后甲再掷,…. 规定先得到两颗骰子点数之和等于7的一方获胜,一旦决出胜负游戏便结束. (Ⅰ)若限定每人最多掷两次,求游戏结束时抛掷次数ξ的概率分布和数学期望; (Ⅱ)若不限定两人抛掷的次数,求甲获胜的概率. 7[理]、【思路分析】 (Ⅰ) 抛掷一次出现的点数共有6×6 = 36种不同结果,其中“点数之和为7”包含了 (1 , 6) , (2 , 5) , (3 , 4) , (4 , 3) , (5 , 2) , (6 , 1)共6个结果,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及解释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及解释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解释 根据《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规定,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现将各项指标的内涵解释如下: 一、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主要计量指标,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基本指标由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积累率等8项计量指标构成。 (一)净资产收益率 1、基本概念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2、计算公式 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100% 平均净资产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

一、财务效 益状况38 净资产收 益率 总资产报 酬率 25 13 资本保值增值 率 主营业务利润 率 盈余现金保障 倍数 成本费用利润 率 12 8 8 10 经营者基本 素质 产品市场占 有能力(服务 满意度) 管理基础水 平 发展创新能 力 经营发展战 略 在岗员工素 质 技术装备更 新水平(服务 硬环境) 综合社会贡 献 18 16 12 14 12 10 10 8 二、资产营 运状况18 总资产周 转率 流动资产 周转率 9 9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 率 不良资产比率 5 5 8 三、偿债能 力状况20 资产负债 率 已获利息 倍数 12 8 现金流动负债 比率 速动比率 10 10 四、发展能 力状况24 销售(营 业)增长率 资本积累 率 12 12 三年资本平均 增长率、三年 销售平均增长 率、技术投入 比率 9 8 7 80% 20%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 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 6.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 7.实习作业以抽样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方略指南 在复习中,要注意理解变量的多样性,深化函数的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充分注意一些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概率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所学概率知识的实际应用. 1.把握基本题型 应用本章知识要解决的题型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应用随机变量的概念,特别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以及期望与方差的基础知识,讨论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取相应值的概率及期望、方差的求解计算;另一类主要是如何抽取样本及如何用样本去估计总体.作为本章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以实习作业作为一节给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强化双基训练 主要是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迅捷准确的运算能力,严谨的判断推理能力. 3.强化方法选择 特别在教学中要掌握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还要进行题后反思,使学生在大脑记忆中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 4.培养应用意识 要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形式结构、数字特征、图形图表的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联想和试验,找到知识的“结点”.再有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进行训练,以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招商选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 招商选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注:一、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建议各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单独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写入招商选资评价报告上报商务部。 二、本指标体系中的时期指标如无特别说明,均以年为单位,为本年发生数,时点指标均为年末数。 三、相关指标解释 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指报告年度内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与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之比。 2、、资金到位率:指近三年(含当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与近三年(含当年)累计合同外资金额之比,反映招商引资实效。 3、鼓励类企业率:指报告年度内新批设立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数(包括研发机构)与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之比。 4、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比重:指报告年度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销售收入(包括货物、服务、技术)在其销售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该指标反映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 5、就业增长率:指本辖区外商投资企业当年就业人数比上年就业人数增长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外商投资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和对就业的持续影响力。 6、纳税增长率:指本辖区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纳税总额比上年纳税总额增长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及对财政收入的贡献。 7、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参检率:指当年外商投资企业运营状况统计参检企业数/(累计批准设立企业数-已终止撤销企业数)。 8、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对外提供工业性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工业总产出)扣除了在生产过程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基本计算公式为:

《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解读

《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解读 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郑政办〔2020〕10号,以下简称《办法》)。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办法》,现对《办法》进行解读。 一、《办法》制定背景 为贯彻落实《郑州市关于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的实施意见》(郑政〔2020〕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依据《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豫集聚办〔2019〕1号),结合郑州市实际,组织制定了《郑州市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通过推行“亩均论英雄”的科学综合评价企业机制,切实提升全市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效益,引导企业高质、高效发展,形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导向,着力构建以亩均用地税收产出、用地利润产出、能耗产出、研发投入强度等为主要指标的制造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为全市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工业企业分类施策提供依据。 二、《办法》主要内容 《办法》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分别明确了综合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是评价范围,明确综合评价以各县(市、区)、开发区为单位,对全市所有制造业企业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是评价方法,具体包括综合评价指标及分值、指标基准值、计算得分三个方面内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评价指标包括亩均税收、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单位污染物排放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等6项,基本分值分别为30、15、20、15、15、5。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主要评价亩均税收指标,分值为100分。各县(市、区)、开发区参照上年本辖区各指标相关数据,按年度确定本辖区企业评价的统一基准值。同时还明确了对上市企业、科技型企业、拥有各级研发平台企业、获得各级质量奖企业、参与相关标准制定企业以及获得各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项冠军(产品)、绿色制造等荣誉称号企业进行适当加分的相关内容。 第四部分是评价分类。根据年度综合评价结果,将参评工业企业按照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分别划为A、B、C、D四类。A类为优先发展类,占比15%;B类为鼓励提升类,占比75%;C类为倒逼转型类,D类为淘汰退出类,C、D两类共占比10%,两类企业具体占比由领导小组最终研究确定。同时对特殊情况下的调档情况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第五部分是分类实施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政策。重点从七个方面制定了差别化扶持和限制政策。其中:差别化用地政策主要是对A类企业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优先协调落实,对于C、D类企业原则上不新增工业用地等内容;差别化用能机制主要包括差别化实施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差别化年度能耗消费总量、差别化落实有序用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精品文档]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

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 、SPSS 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 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 1.0<= RI CI CR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综合评价法最终需要计算一个____________来评价现象的优劣。 2.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前,需要对每一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权数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权数之和一般为____________。 4.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弥补统计指标体系方法的不足,便于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改进的排队计分法或功效系数法,不同的评价对象的某一单项得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_____。 6.加权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是_________的。 7.最优值距离法实质上是计算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的最优值的____________的平均数。 8.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又叫单项________。 9.指数综合法由于使用了统一标准作为评判尺度,使综合评价总指数在不同空间具有__________。 10.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中,若某一单项评价指标的不满意值低于实际值和满意值大于实际值,则单项功效系数取值在____________分之间。 二、单项选择题 1.要对现象作出综合评价,最终需要计算( ) A 单项功效分 B 总功效分 C 综合评价指标值 D 综合评价总指数 2.进行综合评价,先要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 A 选择的评指标越完整越好 B 选择的评价指标越系统越好 C 选择评价指标越能搜集到真实数据越好 D 选择评价指标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 3.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单项评价指标时( ) A 都只能是正向指标 B 都只能是逆向指标 C 只要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正向、逆向指标均可 D 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均不可 4.单项评价指标权数赋予时( ) A 必须是主观赋权 B 必须是客观赋权 C 一般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的权数之和应为1或100% D 纯粹是人为的 5.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但权数不同,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其结论( ) A 一定相近 B 一定相反 C 可能相反 D 没有可比性 6.采用排队计分法时,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是( ) A 1( ,)1001001i k f k n x -=- ?- B 1 (,)1001001i n f k k x -=-?- C (,)1001001i n k f k n x -=- ?- D 1 (,)100100i n f k n k x -=-?- 7.最优值距离法中的距离是“相对距离”,即( )

建筑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民用建筑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民用建筑企业信用评价是对受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履行相关合同和对合同履行的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及愿意的综合评价。其核心是评价民用建筑企业是否具备履行相关合同所需的专业和技术能力、财力资源和经营管理能力。 民用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一套科学、适用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行业信用标准,规范民用建筑企业的市场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推动建设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一、民用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的基本方法 民用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在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评价技术,结合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建设行业的具体特点,由相关行业专家和专业信用管理中介机构进行长期、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形成的。该评价方法运用一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指标,强调信用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兼顾信用评价指标和评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由于影响民用建筑企业信用状况的因素很多,众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往往对受评企业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单纯依靠定量指标并不能够科学、客观地对受评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因此在参考定量指标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还需要借助信用分析师和信用评审委员会专家的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2、信用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信用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是指对同一类型的民用建筑企业应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信用评价标准的可比性则是指对不同类型受评企业的评价结果可以互相比较。信用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保证民用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性的基本前提,因此信用评价标准的制订应建立在对不同类型民用建筑企业进行广泛的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

遂昌县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和

遂昌县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和 要素差别化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工业企业优化升级,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根据《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浙转升办﹝2015﹞13号)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和要素差别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丽政发﹝2014﹞3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推进“四换三名”工作,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构建生态工业科学发展体系和发展导向,促进我县生态工业健康发展。 二、评价体系 (一)评价范围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县范围内独立核算的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不包括电力热力和水生产供应业)。 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内供地的所有工业企业;园区外实际用地面积在3亩(含)以上或年用电量10万千瓦时(含)以上的工业企业。 (二)评价指标及权数

规上工业企业(5+1):亩均税收30%、亩均工业增加值占20%;单位电耗工业增加值占15%;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值15%;税收贡献度占20%;产业导向分。 规下工业企业(3+1):亩均税收占30%、亩均产值占30%、单位电耗税收占20%;产业导向分。 (三)计算方法 1.指标数值:对企业评价的各项数据均为上年数。企业单项指标得分为该指标上年度的数据除以基准值乘以权重,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权数的1.5倍,最低为零分(企业某项指标为负值或空缺的,该项得分为零)。基准值采用规上或规下样本户工业企业的平均值,其中亩均税收以省控指标(2014)分行业标准70%为基准值。产业导向分最高为15。企业综合得分为每项指标数据得分之和加产业导向分。 2.计算公式: (1)亩均税收(万元/亩)= 实缴税金/土地面积 (2)亩均工业增加值(万元/亩)= 工业增加值/土地面积 (3)单位电耗工业增加值(万元/万千瓦时)= 工业增加值/总用电量 (4)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值(万元/吨)= 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量 (5)税收贡献度= 实缴税金/规上企业实缴税金平均值 (6)亩均产值(万元/亩)= 工业产值/土地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