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全部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全部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全部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整体构思】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5.

【预习提示】

1.力。

2.力的单。位

3.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

到了____________

2.

体是。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

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

1.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

“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4.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都离不开力。在物理学中,力

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两个物体是否有相互作用,要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考虑。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只要有一个

效果出现,就表明两个物体间存在着力的作用。

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对于任何一个力,它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即甲对乙有力的作用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体间直接接触,并且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如拉力、推力、压力等;另一类是物体间不用直接接触也会产生的力,如重力等。

因此,物体之间无论接触与否均可能有力的作用。

6.力的三要素新-课-标-第- 一-网

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7.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探究力的三要素

例如:“开门”或“关门”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①保持推力大小和方向不变,离门轴较远和较近时比较推力的效果如何?

器材

实验结论: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

五、答疑解惑

1.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举例说明

①。

②。

2.思考理解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小组讨论?

3.如图所示,木箱受到水平向右的50N的拉力,画出木箱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六、反馈评价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

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受力

物体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3.用扳手拧螺母时,手握扳手的末端比较容易拧紧螺母,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影

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落下

B.小孩从直滑梯上匀速滑下

C.从枪膛射出来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6.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7.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

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8.一个物体收到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向右上方的拉力,大小为

300N,画出力的示意图。

X|k |B| 1 . c|O |m

9.如图所示,悬挂在绳上的小球受到的拉力是3N,画出小球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序号必背项目必背知识

必背内容巧记方法

1 基本概念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基本概念力的三要素我们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点叫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基本概念力的示意图只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

出来

一描点,二画线,三在

线端画尖尖,力的大小

标一边

4 基本结论力的作用效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

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和形变

八、课外作业

练习册每天1练教材课后经典习题。

【中考宝典】

1.在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2.如图所示,F2>F1,①(a)(b)比较②(b)(d)比较③(c)(d)比较④(a)(c)比较,能说明力的作用

效果力的三要素的实验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人对跳板的压力手对弓的拉力

手对弹簧的拉力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A B C D

第二节弹力

【整体构思】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2.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作用。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预习提示】

1.测量力的工具。

2.原理。

3.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X k B 1 . c o m

1.为了准确地知道力的大小,要对力进行测量。在物理学中,我们利用力产生的________的大

小来测量力。国际上通用力的单位叫做________,简称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表示。2.测量__________的工具叫测力计。在物理实验室经常使用弹簧秤,它的核心

部分是,它是利用__________这个道理制成的。

3.如图所示的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牛,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牛,用这个弹簧秤不能

测量超过_______牛的力。图中弹簧秤对物体A的拉力为_______牛。

4.气球经吹气后体积变________了;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的长度变________了;用手压馒头,

馒头变__________了;这些现象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运动状

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

体是。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7.天平、弹簧测力计、杆秤、磅秤中属于测力计的是________。

8.弹簧测力计在未使用时,指针应与________对齐,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允许________,测量后应观察________。

二、目标定向

学生比赛:用力拉橡皮筋,将橡皮弹出去。看谁弹得远。

力有大有小,有的力大如牛,有的小的鼠。要想知道力头多大?就要使用一种测量力的工具?也就是要好好学习离得测量。

三、学生自学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阅读课文有关弹簧测力计的

(1)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只有一根弹簧能否测出手拉力大小的确切值?想一想,要测出力的大小还需要什么?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观察什么?若指针不是指在零位置怎么办?

(3)在称量时应注意什么?

①所测的力能否超过它的量程?为什么?

②称量时,若弹簧秤与外壳发生摩擦,对称量结果有无影响?应该怎么办?

③若所使用的弹簧秤的弹簧不能自由伸缩了,还能用它继续称量吗?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

(一)形变、弹力

小组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

发生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塑性形变。

注意:压力、支持力、拉力实质就是弹力。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

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2.观察

(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

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在弹性范围内,弹簧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三)、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分度值是。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1N、2N、5N的大小。新课标第一网

4.用小纸条拉弹簧测力计,一直到小纸条拉断为止,注意拉断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用圆珠笔中的弹簧制作一个测力计,还需要什么材料?写出制作方法。

五、答疑解惑

弹簧在电梯中的应用

电梯就是一种载物和乘人的升降机。其实这种升降机很早就出现了,但是都存在一个安全性的问题,一旦缆绳被拉断,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个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直到1852年,美国发明家奥蒂斯利用弹簧设计了一种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升降机。奥蒂斯在升降机的升降途中安置了两根轨道,还在升降机上安装了与缆绳连接的两只金属爪和一根弹簧,如果缆绳被拉断,弹簧立即弹出金属爪,使它嵌入轨道的齿槽,将升降机控制住,不让其跌落。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在电梯井底设置一个弹簧减震台,一旦缆绳被拉断,电梯掉在下面的弹簧平台上,会大大减小冲击力,保护里面的人员安全。有一次有个人乘电梯从十层高下落的时候缆绳断了,他随着电梯掉下来,但是他并没有摔死,只是受了伤,就是因为建筑师在下面修了一个弹簧平台,起了很大的缓冲作用。

六、反馈评价

1.测量__________的工具叫测力计。在物理实验室经常使用弹簧秤,它的

核心部分是,它是利用__________这个道理制成的。

2.在使用弹簧秤测量之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3.弹簧不挂物体时长为0.1m,受10N的拉力时长为0.15m,这时没有超过它的量程,如果受6N 的拉力,弹簧的伸长量为_______cm,这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cm。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非弹性力

B.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属于弹力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小

D.弹簧测力计利用了物体的形变与力的关系

5.下述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 N的是()

A.蚂蚁的拉力

B.一般人的拉力

C.马的拉力

D.托起两个鸡蛋的力

6.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它的测量范围

B.应先估计被测力的大小,然后选择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外壳碰撞

D.必须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测力计

7.测一个约6 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最恰当的是()

A.10 N,0.2 N

B.5 N,0.1 N

C.15 N,0.5 N

D.上述三个都可以

8.图中一对6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示数()

A.6N

B.12N

C.0N

D.无法确定。

9.我们已经知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那么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

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下表是是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

钩码重(N) 024681012

3.5

4.5

5.5

6.5

7.5911.5

弹簧长度

(cm)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有什么定量关系。

的力,弹簧应伸长多少?

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多少?

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物理学中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测量力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的原理制作而成的,使用弹簧测力(1)观察零点。进行调整或几下零点误差。

(2)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3)要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力。

(4)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

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八、课外作业

练习册每天1练教材课后经典习题。

【中考宝典】

1.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压力成正比

C.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它的长度成正比

D.弹簧的形变量跟受到的外力成正比

第三节重力

【整体构思】

1.明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确认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为g。会用公式G=mg进行计算。

【预习提示】

1.重力的定义。

2.重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小华通过学习得到以下结论,你能帮他填写完整吗?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施力物是,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

(2)在细线下系一重锤就做成一个重垂线,用它可以检查建筑物的墙、

门、窗是否,它利用了的性质。X k B 1 . c o m

2.若把重垂线的上端系在垂直的木架上的O点,如图1所示,就成了一个

水平器,当重垂线与水平器上的刻线时,它所在的平面就是水平的。

二、目标定向

图1

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

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飞流直下。水

为什么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呢?传说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从树上掉下来一只苹果打在他的头上,从而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树上的苹果会下落而为什么不是向上抛呢?

三、学生自学

1.重力和它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N,测量重力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那么怎样求物体所受的重力?根据是什么?g=9.8 N/kg的物理意义是什么?G=mg这一公式又是如何得到的?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应注意的是,不能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这是因为两

者的含义不同。如果两个方向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可见,说垂直时必须交待跟谁垂直。相对于不同方向(或表面)的垂直方向不同。就是说垂直方向不是惟一的,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个方向都是垂直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向下)。而竖直方向是指重垂线所示的方向,它总是跟水平面相垂直,是惟一的。图2中,只有①所示的方向是竖直方向,其余皆不是。由上述可知,竖直方向是垂直方向的一个特例。举例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图2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规则、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上。在作力的图示或画力的示意图时,重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重心上,不可移动。

重力与质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弄清它们的区别,将有助于对重力与质量的理解,项目质量重力

区别符号m

G

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

种属性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无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质量不变

m=ρV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高度或不

同地点,所受重力不同G=mg单位Kg N

测量工具天平弹簧测力计

联系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即G=mg

四、合作探究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究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1盒(每只钩码质量为

探究过程:按照如图3所示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计算出每次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质量/kg 0.05 0.10 0.15 0.20 O.25 0.30

重力/N

图3

提出问题:

①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的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______,其比值是一个定

值,约等于_________N/

kg

②根据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搬起你的课桌比搬起你坐的板凳更费力?

探究结论:。

五、答疑解惑

1.如上图所示的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哪些物理知识?

2.如图所示是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示意图,试说明

检查所根据的道理是。

六、反馈评价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2.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垂线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的性质,重锤受到力

和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在公式G=mg中,

G的单位是,m的单位是,g的单位是。

4.一质量为4kg的物体,它所受重力的大小为、方向为。(g=10N/kg)

5.下列关于重力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撑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

6.下列物体中物重接近1N的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N·kg

第1题第2题

A.一袋方便面

B.一张学生桌

C.一枚大头针

D.一块砖

7.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转动时,杨利伟若进行一些科学实验,下面一些仪器中:①弹簧测力计②刻度尺③秒表④重垂线,能完全正常使用的一组是()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8.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作用

C.只受脚的作用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9.下面哪一种动物的体重最接近150 N ()

A.一只麻雀

B.一只大公鸡

C.一只山羊

D.一头大黄牛

10.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沿斜坡下行时,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C.成熟的果实落到地面上,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

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11.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流动

B.物体没有质量

C.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12.用力的示意图示表示下图中所示物体受到的重力。(物重均为10N)

13.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

(1)一位质量是8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多少?重多少?

(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谈一谈,在月球上会发生哪些与地球上不同的现象?为什么?

七、知识整合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简称物重。

2.重力的施、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就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3.重力的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G=mg,比值g是一定值,大小为g=9.8 N/kg。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八、课外作业

练习册每天1练教材课后经典习题。

【中考宝典】

1.一个被运动员踢出的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足球所受重力的情况是()

A.不受重力

B.受到向前的重力

C.比静止在地面上时所受重力小得多

D.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2.下列关于常数g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N

B.在地球表面,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C.g=9.8 N/1Kg,表示9.8 N=1Kg

D.g是常数,因此,质量为11Kg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仍是9.8 N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整体构思】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预习提示】

1.牛顿第一定律。

2. 惯性。

3.运动和力的关系。

4.控制变量法。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

顿第一定律。又叫做______。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的作用,力是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

运动状态的改变。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___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__的缘故。

5.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________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

车上的乘客将会向_______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_______而造成的。

6.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___惯性。(没有/仍具有)

7.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__________的基

础上的,经过________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X|k |B| 1 . c|O |m

8.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突然小球向前运动,这时列

车是在____________行驶。(填“加速”或”减速”)

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

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

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

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

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

二、目标定向

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远一段距离停下。这是什么原因?

三、学生自学

1.阅读课本,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

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

小组讨论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填“大”、“较大”或“小”)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课-标-第- 一-网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

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1.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车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因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所以才会慢慢停下来,当给车施加的牵引力并不是维持车的运动,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这样才能使车不停地运动,如果牵引力变大,大于阻力,那么车就会加速运动,从而改变车的运动状态,进一步说明了这个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其它物体对它施

加作用了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来的规律,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任何物体都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但是它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四、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

做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惯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惯性。

2.阅读课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3.阅读课本,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

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

(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

(2)解释一下课本图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

4.阅读课本的“想想议议” 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会落在哪里,为什么?

五、答疑解惑

1.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 )

A.突然停止

B.慢慢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加速运动

方法总结: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外力,将以力撤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甲同学说:“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着的物体才有惯性。”乙同学说:“物体没有力作用或

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没有惯性,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这两位同学的法对吗?为什么?

六、反馈评价

1.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

开始滑行时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

(完整版)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皂市镇中学李育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功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每节两课时。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计划进度安排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为适应本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物理教学工作有续进行,现对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尤其在初三物理复习中注意精讲精练,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做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教学中不段学习、总结,最大努力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浮力》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 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 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https://www.360docs.net/doc/c113985915.html,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 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 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___( “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 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_____,它与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 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 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 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 (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_____ 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 _____力的作用。

初二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怎样认识力 主备人:于斌第6章第1课时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说出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 2、会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问题导学: 1、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课文2页 6-1图要求举例生活用 力的单位、符号、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概念。 力产生的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2、认真看课本5、6页仔细分析课本中的例子 (1)完成填写5页空白处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甲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记住力的三要素 自学检测: 1、在6-2图中写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总结: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说明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3、如图1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方法:1.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2.看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 达标测评: (一)必做题(共20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 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 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还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图 1 (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 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图 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 变。[均选填“(a)”、或“(b)”] 3.人用绳吊着铝桶从深井里提水,手 受到向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铝桶 C.绳子 D.手 4.力是_ ___对__ 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____物体和____物体.。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____N. 5.对于磁铁和铁钉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只是磁铁,受力物体只是铁钉 B.只有当磁铁与铁钉接触时,它们之间才有力的 作用 C.磁铁和铁钉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铁钉对磁铁没有吸引 作用 (二)选做题: 用力划水,船才能向前进,划水的方向应该向哪个方向?为什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详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 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 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 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 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 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 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甲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知识梳理 1.质量: 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转换关系: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一个鸡蛋约50g 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地理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 一种属性。 ⑷测量: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 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 平衡。具体如下: 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例1 一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为20kg,把这个物体搬到月球上,那它的质量为() A.大于20kg B.小于20kg C.等于20kg D.无法确定 例2 在调节托盘天平时,游码置于零刻度线处,指针仍右偏,此时应将天平右端的螺母向边调。例3 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的正确做法是() A.把一张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移动游码来测量 B.先测10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得一张邮票得质量。 C.将一张邮票与一物块一起称,再减去物块得质量 D.只能使用精确度更高得天平来测量 2.密度: ⑴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 m v ρ= m v ρ =m v ρ =g ⑶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 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纯水的密度为×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纯水的质量为×103k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浮力教案

物理教案 解愠初级中学王瑞菊 课题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弹簧测力计、大钩码、水、烧杯、酒精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演示实验;将木块投入水中,木块最终要漂浮在水面上。 2、通过分析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力情况,得出得出浮力的概念、方向和施力物体。 二、板书课题第1节浮力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方向。 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四、浮力的教学 (一)、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实验得出: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要受浮力作用。 (1)演示:钩码在水中要下沉。 (2)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用实验证明在液体中的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3)演示实验证明在液体中的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4)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得出浮力的大小为:F浮=G-F示(称重法) (5)总结出测量浮力的方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第50页"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上面那一自然段文字,并结合图10.1—3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检测) 1.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所受的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2.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所受的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3.分析其受力可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检测(一): (1)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的深度,受到液体的压强,因而所受液体的压力相互平衡。 (2)长方体下表面的深度上表面的深度,因而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 强上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强,液体对长方体向下的压力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 4、更正点拨利用课件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教学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第51页至5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后检测)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课本所举的事例可以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怎样进行实验验证? 2、学生自书中内容 3、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2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 将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度(不接触容器底和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所受的浮力是否不同? 检测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 自主探究二(3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的体积的关系 将物体从空气中缓慢浸入水中,逐渐增大浸在液体的体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检测现象是: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钩码受的浮力越。 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的体积越大,浮力。 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比浸没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在酒精中受的浮力。 自主探究三(3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盐水和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检测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 4、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进行更正指点,注意讲解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体现控制变量法。 5、师生共同分析实验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六、当堂训练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教科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五、小结,练习(略)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力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在学习初二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我们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多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初二下物理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7-8章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南岗区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372.5c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中学生步行时一步的间距( ) 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 2.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 )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C.你的钢笔 D.你的质量 3.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你认为下列哪组物体是相对静止的( ) A.受油机和大地B.大地和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和受油机里的飞行员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和大地上树木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像正确的是A.a B.b C.c D.d ( ) 5.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甲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 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 应配戴的眼镜是下面乙图中的( ) 6.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落在宇航员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 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 B.4m C.5m D.6m ( ) 8.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 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 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 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时间 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 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 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讨论: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一、电压ppt课件.rar 一、电压ppt课件3.rar 一、电压ppt课件2.rar 一、电能ppt课件.rar 一、电能ppt课件3.rar 一、电能ppt课件2.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3.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2.rar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rar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2.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3.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2.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3.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2.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3.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2.rar 三、电阻ppt课件.rar 三、电阻ppt课件3.rar 三、电阻ppt课件2.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3.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2.rar 六、生活用电常识ppt课件.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3.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2.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3.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2.rar 二,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ppt.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3.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2.rar 10.4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PPT课件2.rar 10.4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PPT课件1.rar 10.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PPT课件2.rar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面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考虑,把浮力的内容放到初二教材中,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知道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实验,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 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手段 幻灯机大屏幕实物展台黑板 五、板书设计 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浮 3.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4.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浮力与浸没后深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浮力大小与浸没水后深度无关 2.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一、电压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kV= 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3)、读数:确定量程……选择示数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电压表量程有所不同, 最好要提示一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试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物理试卷 命题人:谢银杰复核人:庄益君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D.没有传播介质 2.如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卡片在梳子上滑动得越快,听到的声音就越响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超声波,所以人类听不见 4.家用煤气罐中的“煤气”其实是石油气液化形成的液态物质,在下列现象中,和液态“煤气”生成原理相同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纯净水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汗” C.常见塑料打火机里面的液体D.冬天窗户内侧出现的水珠

5.将不一样多的两份冰装在容器中,将较少的一份放在太阳下晒使之熔化,较多的一份放在室内让它慢慢熔化,当室内冰开始熔化时室外的冰还有部分剩余,此时 A.室内冰水的温度高B.室外的冰水温度高 C.室内室外冰水温度一样高D.不能确定哪边温度高 6.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的“水立方”,其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绿色奥 的是 运”的理念。下列对其屋顶设计的解释不正确 ... A.屋顶上设计临时悬挂的隔噪网,能减弱降雨时雨滴声造成的噪音 B.屋顶上设立多个自然排风机,能让室内的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C.屋顶上采用透光性良好的特殊膜,能确保场馆白天尽可能采用自然光照明 D.游泳池消耗的水大部分能从屋顶收集并反复使用,这是利用水的升华和液化形成的水循环 7.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A.B.C.D. 8.关于雪、露、霜、雹、雾这五种自然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三种是凝华现象,后两种是液化现象B.前三种是凝固现象,后两种是熔化现象C.生成过程中都要吸热D.生成过程中都要放热 的是 9.下面所做的探究性活动与结论不匹配 ... A.活动:说话声把要将上钩的鱼吓跑;探究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B.活动:手影游戏;探究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C.活动: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探究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D.活动:将黄色和蓝色颜料在调色板上配出绿色;探究结论:绿光是黄光和蓝光组成10.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像,你 认为应当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