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中图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精修版(中图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精修版(中图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公转3课时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1

【导学目标】

1、通过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对比分析地

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在黄赤交角示意图中标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

及其度数。

3、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归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并绘制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进而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及移动规律。

4、通过观察不同纬度和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1、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成因。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向④。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年,约为⑦日⑧时⑨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原因:由于?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以及

?的更替、?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极昼现象;在南半球则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在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要点突破】

★「要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2)A 为______星,B 为________面;C 为________面。 α、β二角中,________为黄赤交角,度数是____。 (3)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的关系是________。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基本不变。

(5)由于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纬线)和____________(纬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答案 (1)上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画反了。

(2)北极 黄道 赤道 α 23.5°

(3)数值相等

(4)地轴空间指向 黄赤交角大小

(5)黄赤交角(或α) 北回归线(23.5°) 南回归线(23.5°S)

★「要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读地球公转运动图,完成下表:

★「要点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 (一)昼夜长短的判读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

(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4)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地方昼长、夜长刚好相反。 ★「要点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正午12点时的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 随季节变化??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 =90°-|所求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若直射点与所求地在同一半球,用-号;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则用+号。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为例)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公式:L=H·cotα,α=90°-(φ±23.5°)其中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

(3)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

能热水器的效率。即a+h=90°(如图乙)时效果最佳。太阳能热

水器的安装倾角=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值)。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正午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5)确定房屋的朝向

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相反.

★「要点五」四季的更替:

(一)四季的形成

1、地球公自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o夹角

2、地球在公自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3、一年中太阳的直射光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二)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北半球: 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要点五」五带的划分:

【当堂检测】

1、一年中每天正午有日影且都是朝北的地方是:()

A :南极点

B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各地

C :北半球各地

D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各地区。

2、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3、9月22日时下列地点:北京(39°54′N ),新加坡(1°N ),汕头(23°26′N ),海口(20°N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标出2011年国庆节时地球公转的位置,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变 。 (3)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二中的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

A.直射点位于a~b 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b~c 之间,并向北移动

C.直射点位于c~d 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d~a 之间,并向南移动 5.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恒星①是________星;角②的角度是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 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当太阳直射点在H 点时,可能的节气是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由E 移至F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B .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 .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日运转,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引起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周年变化,从而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课堂小结】将你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疑问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和解决吧! 收获:

疑问:

【课后自测】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19时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3.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 )

A.菲律宾B.巴西 C.新西兰D.英国

4.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23.5°N~90°N B.0°~90°N

C.23.5°S~23°26′N D.0°~23.5°N

5.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右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为( )

A.23.5° B.36.5°

C.53.5° D.66.5°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6~8题。

6.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8.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公转②地球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上,并开始向_____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__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

(5)此时(双选) ( )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26′的夹角

10、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表示的是_______半球,节气是 ______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晨线是_________。

(2)在所有字母代表的地区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______ ,

可达到_______,昼最长的是_______,可达到________小时。

(3)A.属于__________(温度带),B的季节是 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①黄道面②焦点上③西④东⑤59′⑥1 ⑦365 ⑧6 ⑨9 ⑩23.5°

?66.5°?黄赤交角?纬度?昼夜长短?四季?五带?南、北极圈

?地平面的高度角?90°?12

【当堂自测】

1.B

2.C

3.A

4.(1)逆时针(2)B右侧快(3)C

5.(1)北极6

6.5°黄道平面 (2)6月22日前后冬至日 (3)D

(4)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课后检测】

1.B 2.B 3.D 4.A 5.C 6.D 7.B 8.D 9.(1)冬至极昼 (2)23.5°S(南回归线) 北

(3)66.5°8 16 (4)小昼夜等长 (5)BD

10.(1)西,夏至,(23.50N、700E) 6月22日 15:20, OQ (2) G,900,O点,24 (3)热带,冬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修3提纲(文)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 2、区域划分: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来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等。 从划分指标,有单一指标,有综合指标。 从界限:有明确边界和过渡边界 3、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差异(差异性);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区域存在各种联系(开放性)。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5、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结冰期和非结冰期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差异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 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 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 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高中地理 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 巨行星:木、土星 (3)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 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 /h 。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 26’):黄道面+赤道面 4. 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 26’)。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___系___系___系___ 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___ 2、太阳系: 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类地行星:、、、巨行星:、 远日行星:、 3)在星和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 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有利于液态水的生成 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说明:(Ⅰ)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Ⅱ)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与降水 ②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③对地球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 ④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 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和。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运动 地轴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教案-表格式(pdf版)

必修一地理中图版 使用教师新课 岩

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 科体系: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同学们总结地理学科的特点 没有地理学” 掌握使用 学会 ,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 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

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获 识与技能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掌握太阳大气层的组成及 勤钻研、爱科学的习惯 教学难点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概况

太阳黑子活动 水量变化的关系 度带 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 .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读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来源:学|科|网] X|k |B| 1 . c |O |m 5.读课本P1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有什么规律? (2)推测一下,除了纬度 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能 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 (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的 纬度分布规律对自然景观 纬度变化的影响。 6.请举出5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 ② ③

:Z_x C (4)如何将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8.案例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材料见课本- (1)试着总结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 (2)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9.活动:请围绕两位同学的话题,收集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们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 甲: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都是有利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都是 ②提供你 思你的不足。仔细聆听同学们的发言,看哪些说法更有道理。 掌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教学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巨行星:木、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赤道面 4.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复习时看书看图懂原理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划分依据: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丘陵、平原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 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版)重点强化卷1 Word版含解析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重点强化卷(一) 地球的运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标明的四点中,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a B.b C.c D.d 2.当地球在a~d公转的过程中,全球昼夜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导学号:32980047】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 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 C.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短于夜 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长于夜 【解析】第1题,根据自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可知,a为冬至日,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第2题,a~d公转是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 1.A 2.D 3.下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此时北京时间是()

A.2时B.4时 C.8时D.10时 【解析】读图可知太阳直射150°E经线,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此时是10时。 【答案】 D (2016·嘉兴高一检测)家在香港的王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王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11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8时。据此回答4~5题。 4.该岛的经度可能为() 【导学号:32980048】 A.160°W B.160°E C.80°W D.40°E 5.此时,全球今天与昨天的范围比为() A.1:2 B.1:1 C.2:1 D.1:3 【解析】第4题,该岛区时较北京时间早3个小时,位于东十一区,故该岛的经度可能为160°E。第5题,因北京时间为8时,故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所以今天与昨天的范围比为1:1。 【答案】 4.B 5.B (2016·汕头高一质检)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6~7题。 6.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A.调快1小时B.调慢1小时 C.调快24小时D.调慢24小时 7.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位置、面积东部临海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 西南青藏高原25% 自 然 环 境 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 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 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 川融水补给 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 湖 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 机质少,盐分高) 原始土壤 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东 荒漠——荒漠草原— —草原 东南西北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 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人 类 活 动 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畜牧业、河谷农业 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 化和盐碱化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 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影响程度深刻微弱经济文化发达落后补 充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期中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i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的天体。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重点)3.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重难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宇宙间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星云、、行星、、彗星、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二、行星地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____________的星球。

(2)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____以及自身的____和质量决定了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的 、 、水等条件。 3.宇宙环境保护 ―→宇宙环境亟待保护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物质组成:炽热的 主要成分: 表面温度:约 K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石油、太阳灶、_______________、太阳能电站等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 图中A层是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层。 2.太阳风:太阳大气不断释放的高速带电粒子流。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概况 (1)概念:太阳的变化。 (2)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 ①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其数量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太阳耀斑:出现于色球层,其活动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③日珥:出现于色球层上,爆发时会喷射大量。 ④日冕物质抛射:破坏的流动,是最大、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3)活动周期:约为11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增强―→ 太阳风 变强劲 ― ― ―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巨行星:木、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高中地理】2017-2018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测评试题(26份) 中图版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童谣:“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据此回答1~2题。 1.童谣中这些星星大多属于() 【导学号:32980007】 A.行星B.恒星 C.流星D.星云 2.下列天体中属于上题所述类型的是() A.太阳B.月球 C.木星D.陨星 【解析】第1题,能“挂在天上放光明”的大多属于自己能发光的恒星。第2题,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木星是行星,陨星不是天体。 【答案】 1.B 2.A 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可见宇宙的范围尺度取决于() 【导学号:32980008】 A.观测时间的延长B.观测位置的变化 C.观测空间的差异D.观测技术的提高 【解析】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答案】 D 4.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天体系统共有四级

B.图示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是银河系 C.我国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已经飞出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D.图示天体系统是我们目前能够观测的“可见宇宙” 【解析】图中有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级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神舟九号”飞船仍然在地月系中,“可见宇宙”是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河外星系的统称。 【答案】 B 5.人们往往用“太阳从西边出来”形容某件事情不可能发生,但在下列哪个天体中却是太阳从西边升起的() A.水星B.冥王星 C.金星D.海王星 【解析】太阳系中只有金星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故只有金星上太阳从西边升起。 【答案】 C 读下表,回答6~8题。 6.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平均密度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2)特殊性:存在生命: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 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始海洋的形成——水 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 ④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 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 动 围绕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点为0 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级递减 公转运动太阳自西向东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 近日点:(1月初) 快 远日点:(7月初) 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最新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 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 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 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差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2019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酒泉附近地区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草原退化D.湿地萎缩 1~2.解析第1题,建设风电基地,风能资源一定要丰富,酒泉距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另外,该地因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能源需求量不大,可排除③、④。第2题,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甘肃省境内,年降水量小于200 mm,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答案 1.A 2.A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表,据此回答3~5题。

A.上海B.黑龙江 C.吉林D.浙江 4.表中六个行政区中,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 ) A.上海B.黑龙江 C.江苏D.浙江 5.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3~5.解析第3题,人均谷物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经计算可知,黑龙江最高。第4题,现代农业增产主要依赖于科技的投入,上海的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说明其农业的科技投入最大。第5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所以劳动力对增产影响不大;东北气候寒冷地区面积大,不可能采用大棚技术生产;东北地区现在的农业生产问题是由于只用地不养地,造成严重的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粮食产量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增施有机肥或实施秸秆还田,以保持土壤肥力。 答案 3.B 4.A 5.D 读图,据此回答6~8题。

中图版_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以西地区)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 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巨行星:木、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者:华龙飞 课程标准内容: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生:发言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呢?生:发言(水土流失)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师:(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1)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2)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