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的发展

我国中药的发展
我国中药的发展

我国中药的发展

【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得出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中药产业由于自身的快速增长, 加之有力的政策扶植,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综述了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更好更快的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我国中药发展现状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treasur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5000 years of Chinese nation, is thousands of years of medical practice that crystallization, is also the world 's outstanding culture ess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already has a certain scale and R & D capability,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inese herbal pieces and dosage form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industry due to its rapid growth, coupled with the strong policy support, and the city changes a course accelerate,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will enter a new perio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s fac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discussed, so as to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realiz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Our count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正文】:中药的好坏是促进和保障中药产业的能否生存、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药的生产加工、研究开发、市场的购买和销售等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由于我国中药材原料来源的复杂性,生产加工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参差不齐,使得我国中药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目前的中药市场的现状和中药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我国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

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度开发使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我国林麝、黑熊、马鹿等40个种类的药用动物资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70%;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资源被严重破坏,野生甘草蕴藏量减少了80%,常用药材人参、三七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植物药销售量大幅上升,我国企业没有抓住机遇。在日本,汉方制剂每年销量递增15%以上,日本一家专营中药的厂家“顺天堂”,一年的产值相当于我国全部中药一年的出口额。同时,发达国家正在不惜重金加大对中药的研究,对我国中药业的发展也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1.2 我国现代中药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 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2).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

所谓活性成分研究,多半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之后,再送至有关活性筛选部门进行活性筛选,碰着算,碰不着拉倒,收效甚微,较少有人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因此,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3).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 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也常常无法实施。

(4). 很少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一些研究者只是单纯进行化学研究, 满足于发现一些新化合物, 对活性则极不重视, 很少有人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为了能够发现新的化合物或新的结构, 一些人对有

多年临床疗效的中药或民间药兴趣不大, 宁可去寻找那些新的植物资源, 而不管它是否有活性或是否有临床经验。

(5).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6).研究得到的部分成果未能进一步提高或推广应用

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往往未能做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并就结构活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创新药物的贡献作用不大。研究成果未能更好地用于指导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中药现代化所起的作用不大。

2 解决我国中药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必要加强研究,采取措施,逐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中药的发展:

2.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1)加强多学科交叉配合,深入进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等研究,积极开展中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研究。

(2)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与中药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如证候理论、组方理论、药性理论,探索其科学内涵,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发展源泉。

2.2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防止品种退化,解决品种源头混乱的问题。

(2)建立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收集中药品种、产地、药效等相关数据,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

(3)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

(4)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

2.3 加快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技术、中药材质量系统评价、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等研究。在进行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中药材种质库、基因库、化学样品库等。按照中药材生产的特点,借鉴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使中药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2.4 加强中药工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开展中药饮片传统炮制经验继承及炮制工艺与设备现代化研究;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借鉴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加强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2.5 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相关产品的研发

重点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包括用于生育调节和生殖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以中医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器械、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的开发研究。

2.6 构建体现中药特点的研发技术平台

充分吸纳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平台。加强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国家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中药研究开发支撑条件平台建设。

2.7 中药标准规范研究

(1)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2)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中成药、中药饮片(包括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中药注射剂为重点,逐步扩大指纹图谱等多种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8 中药产品创新研究

选择经过长期中医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具有特色的经方、验方,开发中药现代制剂产品;改进中药传统制剂,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发展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的中药新产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有关国家药品注册要求,进行针对性新药研究开发,实现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促进我国中药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

2.9 优势产业培育

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药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

2.10 建立中药信息系统

建立中药市场信息系统和中药研究开发信息系统。

2.11 培养复合新型中医药人才拓展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渠道培养多学科结合的学术带头人、跨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熟悉国内外专利及药品注册法规的专门人才,逐步在国外建立或合作建立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机构;在主要国家联合开办中医医院,以医带药;与主要国家联合办学,开设中医药专业课程;编写中医药外语教材和制订译释规范。

2.12 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研究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研究出口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总之,中药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只要科学规划,加强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中药市场必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振英《现代中药发展任重道远》[J].中国科技投资,2008,01:29~31.

[2]屈博毅高嫚潞《浅谈我国中药的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1:19~20.

[3]《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18.

[4] 苏珊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球中医药,2008,1(5): 61.

[5] 方圣鼎.中药现代化的思考[J].中草药,2007,38 (5):641—646.

[6] 任天颖,郑大恒.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10):64-67

[7] 蔡宝昌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与相关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 334.

[8] 张霄潇.中医药的定位和中药现代化方向[J]. 环球中医药,2008,1(5):38-39

[9]姚新生.21世纪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药报,2001,07

[10]赵万红,朱克刚,赵军礼,陈吉炎.也谈中药现代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61 - 62.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5345.7亿元增长至2688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9.7%;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

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至1699.9亿元,CAGR为27.6%,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行业首位。从中药饮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23亿元,同比增长12.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2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全年利润增速高于8类子行业利润增速。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且这个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随着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场需求空间的不断扩大,中药饮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B、行业挑战产业升级空间几许 目前,中药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中药饮片行业及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政策导向为中药饮片产业带来了升级空间,同时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中药材价格上涨:防控生产盲目和种植过剩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因而,对于医疗方面的要求也就突显出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自然也越发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与讨论。 在新世纪,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

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三)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 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也常常无法实施。 (四)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五)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要打印IE收藏放入公文包我要留言查看留言文章来源:中国药材市场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7-1-10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一、中药行业的现状 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足市场及医疗用药。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林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单位,因其生物多样性而著称于世,享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林区地处亚热带和温暖带的过渡地带,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由于土壤种类繁多,气候温暖,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野生地道中药材如头顶一棵珠、石斛金钗、江边一碗水、天麻、文王等,因疗效独特,开发潜力极大。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建立了药材场,所产当归等药材俏销市场。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建立中药材商品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柴胡、桔梗,冬花、天麻、党参,高山黄连、当归、党参种植的生产格局。年又以专业村建设为抓手,发展种植专业户,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资源情况 是一座天然药库,据《中药材名录》记载,林区有中药材资源2023种,其中动物药213种,植物药1800种,矿物及其他10种。药用植物种类占全省52%,占全国的33%。丰富的资源为中药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中药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到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木本药材4万亩,草本药材1万亩,年新发展中药材(草本)0.5万亩,其中由我

区中药材公司与武烟集团合作,新建柴胡种植50亩。年中药材产量371吨,产值达1526万元。年中药材产量721吨,年中药材产量903吨,产量比年增25%。聚能药业引进三号柴胡在新华、长坊、宋洛、松柏种植成功,为我区中药材出口打下了基础,全区建香菊基地500亩,进生了野转家生试验品种达5个如开口箭、苍术、麦冬等。 中药材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我区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家--聚能药业有限公司(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绿源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银花基地60亩)、林区中药材公司。成立中药材协会2个。 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随着中药材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加上中药材市场回暖,价格上涨(杜仲、天麻、厚朴、二花、黄连、独活、柴胡等价格均不同上涨,柴胡从年的13元公斤上涨到年的24元公斤),年柴胡40元公斤,中药材种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出口创汇有新的突破。年聚能药业公司与韩国签订了厚朴、独活、杜仲、黄柏、冬花、二花、柴胡等10余个品种的出口合同,出口数量200吨,创汇100多万美元。 (四)中药材产业得到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我区中药材发展得到省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农业厅先后下拨我区中药材资源调查和基地建设补助资金13万多元,林区人民政府也从紧张的财政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扶持基地和中药材协会建设。年我区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系合作,利用疗效独特的道地药材,开发了三种不同疗效药酒,正着力推向市场。 二、中药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为主治疗痛风6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为主治疗痛风6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2-04T16:51:36.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张自强曹祖林张建林陈利[导读] 本方法,疗效满意,具有长效,无任何副作用;方药平凡,费用较低,供同道参酌。张自强曹祖林张建林陈利 (湖北麻城市骨科医院 438309) 【摘要】目的:研究疗效好而无副作用治疗痛风的方法。方法:按中医观念,识本病为湿—热—痰、痰瘀相关的病证,随机应证审定具清 热解毒、活血散结、除痹和营功用的和营宣痹汤内服为主治疗,临床观察60例。结果:本组60例中,疗效优48例80%,良6例10%,可5例8%,差1例2%,治疗时间最长50天,最短10天。结论:本方法,疗效满意,具有长效,无任何副作用;方药平凡,费用较低,供同道参酌。 【关键词】痛风中草药 痛风,隶属中医痹证,常见病之一,发病急骤,肢体局部性红肿刺痛;患病后如未妥当施治及注意防护,常从急性转为慢性,病情反复发作,并出现痛风结石,损害骨骼,影响功能,甚或累及内脏,危及生命。依据其特征,采用以中医药为主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今将观察治疗的60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55例,女5例;年龄30—75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逾10年。临床表现和体征:骤然起病,肢体关节周围局部性红肿刺痛28例,局部反复疼痛,增生畸形32例;血尿酸盐高于420nmoi/L 42例,高于360 nmoi/L 18例。 2 治疗与防护 2.1 内服和营宣痹汤: 生地10g、玄参10g、柴胡12g、黄芩8g、桂枝7g、白芍7g、羌活10g、白术10g、防已15g、薏仁15g、秦艽15g、鸡血藤15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0g、丹皮10g、牛膝15g、甘草6g,每日一剂,煎服3次。 2.2 局部外贴自制的散结膏(生半夏、生川甲、马钱子、血竭、黄丹……等为原料熬制的药膏)。 2.3 病情发作时,疼痛难忍者,暂时性服用吲哚美辛片,每次25 mg,一日二至三次,疼痛缓解即停用。 2.4 形成痛风结石者,局部热痛缓解后,手术清除结石病灶,术后常规换药。 2.5 严格要求患者执行禁忌,即禁饮酒、禁食动物内脏、海鲜及豆制品等与痛风因素相关的食物。 3 治疗结果 本组60例,经三个月至一年随访,治疗时间最长为50天,最短为10天,平均25天。疗效:优临床症状消失,血尿酸盐低于360 nmoi/L,一年未复发48例;良:局部临床症状消失,血尿酸盐徘徊在360 nmoi/L 至420 nmoi/L之间,一年内未复发6例;可:局部红肿热痛消失,清除痛风结石的伤口收敛,血尿酸盐明显下降,但因未重视防护,一年内复发5例;差:病情特别严重,手足等多处累及骨骼的痛风结石,严重畸形,并合并全身感染,如法及对症治疗数日,病情无好转转院。有效率98%,优良率90%。 4 讨论 4.1 本病,中西医共识属风湿病范畴,但超越风湿病因素的是,有嘌呤的代谢障碍,血尿酸盐增高,按中医观念,类如湿—热—痰、痰瘀相关的病证。 对本病的治疗曾推行应用为秋水仙碱之类的特异性消炎止痛药,但疗效不长久,又有较强的副作用。如是按中医观念,针对其特征,探索拙拟和营宣痹汤为主治疗,方中生地、玄参、柴胡、黄芩清热凉血、软坚散结,配合桃仁、丹皮、当归、川芎并活血化瘀、行消瘀滞,羌活、白术、防已、薏仁、秦艽、鸡血藤祛湿宣痹,桂枝、白芍、甘草、牛膝调和营卫并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宣痹和营之功,相应病机。据临床观察,应用本方药治疗,在临床症状缓解的同时,血中尿酸盐的数据亦显同时下降,并有长效。外用的散结膏有行瘀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局部外贴有助肿痛消散。 4.2 对病情发作时疼痛难忍者,可暂时性应用吲哚美辛协助缓解,以安定情绪,配合治疗。形成痛风结石者,须行手术清除,以消除障碍挽救功能。 4.3 鉴本病与寒湿、饮酒及高嘌呤食物有关,须得长期预防感受寒湿、禁饮酒、禁食动物内脏、海鲜及豆制品等食物,以避免致病因素的干扰,维护机能正常运行。 4.4 关于疗效差的一例,病史逾10年,病情特别严重,手足多处累及骨关节的痛风结石,严重畸形,并合并感染,全身情况差,如法兼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予转院。具悉,患者在上级医院住院期间忽然又继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对此医生会诊认为,缘为痛风因素的影响,救治无效而死亡。据此看来,本病到了严重程度,即有生命危险;须指导患者一次性治疗彻底,并注意防护。参考资料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社.2004.11.48.2364 [2]上海中医学院主编.内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131 [3]朱曾柏.中医疾病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987.188

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核心提示: 未来我国中成药产业将开始向药用消费品领域延伸,如云南白药和广东凉茶,一个开始生产牙膏,另一个向功能性饮料发展等等,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中成药产业向消费品领域延伸,对提升医药企业的品牌效应有很大的帮助。 中成药是以我国传统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的总称,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它是我国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实践创造所得。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中成药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一环,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概况 1、行业概况 进入09年以来,我国中成药产量保持着08年的快速发展势头,09年1-4 月,我国中成药总产量达到52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3.7%,其中4 月份的单月产量就达到14.5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2.5%,4月中成药单月产量占1-4 月总产量的28%左右。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在整个医药行业销量都在下滑的情况下,我国中成药产业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新医改的推进及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是它销量仍然上升的原因,再加上我国对中药的偏好,所以使得中成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仍然能快速增长。 2、市场概况 4 月,新医改方案的颁布为中成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国家马上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而基本药物制度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因此,中成药市场上迎来一次努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浪潮,这可以淘汰小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使中成药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另一方面,近期全球肆虐的甲型H1N1 流感疫情也带动我国中成药市场销量的升高,市场上以预防流感疫情的中成药销量明显上涨,大多数家庭都把中成药作为常备品,中成药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中药行业的发展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受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支持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2010 年10 月9 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医药行业需要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出口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扶优扶强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医药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的销售收入的5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 年)》等中药产业扶持政策接连出台,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疗效确切和费用低廉的中医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4年 5 月21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从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评、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完善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能力等环节,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关于儿童用药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

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及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中药行业经济周期及发展现状分析 中药行业经济周期分析 中药制造行业的生命周期可以用以下简图表示,其导入期的特征是:产品品种少,技术不成熟,销售增长缓慢;成长期的特征是:需求量迅速上升,成本大幅下降,利润迅速增长;成熟期的特征是: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利润率增长下降,竞争者数量较多;衰退期的特征是:销量持续下降,出现替代产品。 图表我国中药制造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中药制造行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竞争特征:由于行业基础是粗放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般产品的商业周期短,特别是大宗制品。有效延长产品商业周期的决定因素是“品牌”和“特色”。如“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漳州的“片仔璜”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主要是品牌效应。 需求特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出现,消费者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中药需求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将有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全面的医保,必将提高中药产品的消费量。并且,医疗保健关系人身健康,是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药制造行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发展。 生产特征:从全国整个中药制造行业来看,亏损企业数量在整个行业企业数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说明行业的生产状况稳定发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因此,综合来看目前我国中药制造行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未来行业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行业发展将会向规模化、集约化以及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业需求将会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行业发展空间很大。 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药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3成,中药出口已达23.32亿美元,全国中药生产企业已近1500家。 如今,美国已成为中国中药材出口的第三大市场。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药材货值总额达 2.7亿美元,占中国中药出口的14.1%,其中,植物提取物占对美出口中药材的78.2%。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我国中药产业的形势向好,中药材市场可谓“大河有水小河润”,由于受人口增长、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中药产品需求成倍增长,消费市场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在200万吨以上。 虽然成果显著,但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中医药服务资源布局、结构仍需加快调整,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推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创新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模式

摘要:随着人们对中药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在对我国中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链角度提出了创新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思路――以“中药科研”为核心、以“中药营销”为拉动力、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以“中药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指引和拉动作用,大力拉动中药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药产业发展模式营销 引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源于自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药学实践的精华,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产业更是构成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以及我国新医改的实施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使人们对中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中药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医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乏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科研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科学协调发展,应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结构、创新发展模式。 1.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伴随着我国产业政策及对中医药支持力度的增强,我国中药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增长超两成。2005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为1192亿元,2010年达3172亿元,年均增长22%。2011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达4170亿元,其中中成药产值为3300亿元、饮片产值为870亿元,总产值较2010年增长31%。2005―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2005年、2010年及2011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7.0%、25.5%和28.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呈逐年递增之势,发展态势平稳,但其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医药工业的平均水平,与近年来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相比,略显不足。 我国中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突显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链中各产业环节的发展不协调,缺乏统筹规划,整个产业链急需进一步优化与整合;中药科研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中药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指引和拉动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整个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各产业环节中,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导致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针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优化结构,我认为必须创新思路、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以“中药科研”为核心、以“中药营销”为拉动力、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以“中药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指引和拉动作用,大力拉动中药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2.1中药科研 中药科研及创新能力是中药产业科学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截止2005年底,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累计涉及中药发明专利数为8355件,截止2010年底,授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1第二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加速洗牌在即--------------------------- 2第三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使用须重视安全--------------------------------- 4第四篇:“一带一路”带动中药材行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 6第五篇:中药饮片企业现状分析加速洗牌中--------------------------------------- 7第六篇: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 12 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表: ------------------------------- 12第七篇: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 13 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表:-------------------------------- 13第十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传统市场地位稳固--------------------------- 15第十一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回顾--------------------------------- 16第十二篇:2015年中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7第十三篇: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迎来国家级规划------------------------------ 18第十四篇:我国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 18第十五篇:中药企业“走出去”需要攻克壁垒分析-------------------------------- 19第十六篇:2014年中药材出口需要关注的现象----------------------------------- 20第十七篇:2014年广东省中药材出口情况分析----------------------------------- 21第十八篇:中药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剧------------------------------------ 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涉及从种质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60个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这体现了国家对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的重视。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 (一)发展基础 1、中药材资源现状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是

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 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 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 (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

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

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20例 作者:代喜平,李达,吴顺杰,康颖,刘琨,梁冰 【关键词】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中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以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肾活血中药和青黛四黄散外敷脾区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疗程至少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脾脏、血象、骨髓象等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好转6例,进步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结论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中药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为难治性血液疾病。近年来,我们依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骨髓纤维化诊断标准[1]。 1.2 研究对象20例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病例为200209~200509在我院血液科住院和门诊治疗患者,均经临床、血象、骨髓穿刺和活检、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确诊,排除了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和急性骨髓纤维化。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56.9岁),病程1~47个月(平均病程20.6个月)。

1.3 治疗方法 1.3.1 中医治疗①中药汤剂(边条参15 g,炙黄芪20 g,仙灵脾15 g,补骨脂15 g,鸡血藤30 g,柴胡15 g,紫丹参30 g,莪术30 g,三棱30 g,红花15 g,桃仁15 g等)为主,1剂/d,早晚各服1次,疗程为6个月。偏肾阳虚者加熟附子10 g,鹿角胶15 g(烊化);偏肾阴虚者加熟地黄15 g,山茱萸15 g,黄精15 g;巨脾者加枳实10 g,鳖甲30 g(先煎),地鳖虫30 g;血小板增多者加用水蛭15 g,地龙15 g;②青黛四黄散治疗:按青黛粉60 g与四黄粉(本院制剂:大黄、黄柏等)20 g充分混匀,以清水调成糊状,敷于脾区,覆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敷贴6~8 h/次,1次/d。巨脾者适当增加青黛用量。 1.3.2 西医治疗①贫血者口服泼尼松、安雄或康力龙,严重者可输注浓缩红细胞支持,血小板低下有出血倾向者适当输血小板控制出血;②骨髓增生期,外周血细胞增高者口服小剂量羟基脲或白消安; ③部分患者口服罗钙全、反应停,肌注干扰素。 1.4 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脾脏、血象和骨髓象变化,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血象变化治疗前有贫血者14例,经治疗后贫血明显改善(血红蛋白上升超过30 g/L)者9例;治疗前白细胞升高者12例,治疗后降为正常者9例;治疗前血小板高于正常者7例,经治疗后降为正常者4例;治疗前血小板低于正常者4例,经治疗后明显改善(血小板上升超过30×109/L)者1例;病程中合并上

(一)国内外中药产业发展与趋势

(一)国内外中药产业发展与趋势 1、国外天然植物药产业进展概况 从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信任天然药物,天然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原料及其提取物的市场开发,正在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有关资料介绍,1994年化学药全球销售额达到1950~2250亿美元,草药产品(包括中药)在要紧市场的联合销售额达120亿美元,草药产品占市场总量的5.1~5.8%。1998年世界药品市场销售达3080亿美元,天然药物为300亿美元,以10%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高于人药品。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欧洲草药制剂、日韩汉方制剂、台湾科学中药制剂,目前我国中药出口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左右。 目前,从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分布来看,可粗分为四个要紧的植物药市场,即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欧洲、北美市场(统称为西方市场),及非洲、阿拉伯市场;但要紧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国这三大区域。据统计1999年亚洲植物药销售总额为45亿美元,欧洲为65亿~70亿美元,美国为43亿美元。印度Exim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指出天然药物的原料供应商要紧为中国、印度和巴西。据Freedonia Group公司估量天然药物的市场需求将按每年13%的速度增长。多种渠道的信息显示,西方国家对天然药和需求量的增大,是带动天然药物市场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1)西方草药市场西方天然药物要紧是以当地传统植物药或称为草药为主,其市场要紧包括西欧和北美各国的草药市场。销售额占世界草药市场的47%。①西欧草药市场1997年全球植物药销售额为165亿美元,其中欧洲为75亿美元(占45.5%),1999年已增长到85亿美元,2001年已超过100亿美元。其中要紧以德国、法国、英国为主。德国是产销植物药最多的国家之一,不管在市场规模,依旧产品的开发力度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年德国植物药市场占欧洲市场的48%,约36亿美元,占非处方药的30%。德国植物药的销售渠道要紧通过药局(PHARMACY),约占市场的65%。药局的业务30%是处方用药,70%是非处方用药。德国植物药的来源除德国本土出产的以外,还大量从欧洲其他国家等进口。在

中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医疗健康行业,医药 【报告来源】 【报告内容】中国医药商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优势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中医药国际化稳步推进。5月17日,“2013中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以中医药产业及其延伸产业为主体的大健康中药产业方兴未艾,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蓬勃发展,造福民众的不竭动力。 大中药产业规模已过万亿 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无疑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当前,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中医药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515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与化学药、生物药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局面下,中药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大增幅。2012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加11%,其中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介绍,2012年我国大中药健康产业规模已达到1万亿元。除去中药工业、大健康产品等表现突出外,中药兽药异军突起,从2009年的50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他预测,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国制药业推出“重磅炸弹式药品”(年销10亿美元以上)的梦想很有可能由中药变为现实。其中,中药注射剂是最逼近重磅炸弹药物的品类。以丹红注射液为例,该产品5年来快速增长,2012年销售量超过1亿支,销售收入达40余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全国城乡的中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据原卫生部统计数据,2011年,中医药行业以占全国卫生机构%的机构数量,占全国卫生人员%的人员数量,和占%的财政投入,承担了全国%的门急诊、%的住院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政府办医院的平均门诊诊疗人次医疗费、出院者人均医疗费上,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分别低元和元,但政府办中医(综合)医院中医医师人均担负年诊疗人次却比西医师高出人次。 中医药国际化取得突破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 景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亿元增加至亿元,CAGR为%,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着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

中药百病主治与用药式大全

中药配伍基本知识 神农本草书中介绍、中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调理身体以无毒的上品为主.也可少配伍中品,下品有毒.用药需慎重。(上品药相当于食物与菜差不多.只需配伍成平和药方即可.非特殊病情、药方子不要过于寒凉.不要过于燥热)大凉大热类中药配伍时一定要加用甘草、因甘草能调和百药.解草药毒。破气、破血必伤气血.必配伍补气补血中药。一定注意药物互相:相反.相恶中药。-药方久服必五性味不可缺(酸.甘.苦.辛.咸) 1.每各人体质不同.有热体质、寒体质、平和体质,(上热下寒-心肾不交)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用药有所不同、胃酸过多性者必有碱性中药配伍。(寒凉体质必配伍大补元阳的肉桂与温心阳药引阳下行) 2.热体质应少用温热类药、凡是服温热类中药必配伍去上交火热类药如麦冬或左使温药的黄精。寒体质应少用寒凉类药。凡是服寒凉类中药必须配伍温补脾胃药如砂仁或白术、温补下交类中药如锁阳、必配伍引阳下行药如牛膝或小茴香。 3.久服用温热类药也包括辛温性饮食、会使人上交有火热、久服用寒凉类药也包括寒凉性饮食、会使人下交出现寒凉。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辅助类药自行加减。 4.凡用药须知每位中药是寒凉、温热还是药性平和。服温热药的热性会热至脾胃、久服食会上热至肝胆、心、肺。服寒凉药的凉性会寒凉至脾胃,久服食会下行至肾、膀胱、其次是肠、人的五脏必须.阴阳.酸碱性都平衡,百病才能全无。 5.特别注意:(肾脏阴虚火热、用药.必阳中求阴)需滋补肾阴知母为主.配伍温补肾阳药。(肾脏阳虚寒凉、用药.必阴中求阳)需温补肾阳肉苁蓉.锁阳.覆盆子、菟丝子配伍引阳下行牛膝.小茴香、为主。配伍滋补肾阴药知母。阳虚者多有水湿内生、必加白术或砂仁除之。 6.药方服用3副时、胃感觉有点寒凉.食欲不好.饭后不爱消化或有点胃微胀、是寒凉药偏多、药方偏凉、必须再加白术或砂仁。药方服用3副时、感觉上焦热:眼干不舒.鼻干.牙痛.口干或腮红小儿额头起红疹子、是温热药偏多、药方偏温热必须再加麦冬或左使温药的黄精。 7.如综合调理、必须先辨证准确.方可用药,非专业中医可以利用中医舌苔.舌质.舌下脉络或五脏寒热虚实辨症与用药方法辩证。首先辩证脾胃是否有虚寒症候、如胃气不足.胃功能不好、吃药不吸收效果不好。应先调理脾胃。 中药配伍常用药:羌活.防风.能引药达上肢。独活.能引药达下肢。 引邪外达:柴胡。引药达手指:桑枝.桂枝.姜黄(升麻白芷) 引气上行:升麻、柴胡。引水上行:泽泻。 引药上行:桔梗。引阳下行:牛膝、小茴香、旋覆花。 引火归元:肉桂。引气归元:砂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