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羟甲基丙烷类酯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三羟甲基丙烷类酯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三羟甲基丙烷类酯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JFC磷酸酯的合成和应用

印染前处理新宠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及其磺酸盐FMES 脂肪酸甲酯的乙氧基化物(FMEE)是近年新兴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无与伦比的低泡、乳化、分散、净洗功能,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纺织领域尤其是织物的精练前处理工艺更是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FMEE是18碳的脂肪酸甲酯接上不同EO数目的环氧乙烷,因为脂肪酸甲酯具有与油脂和蜡质相类似的酯基分子结构,根据相似相溶的机理,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在各种表面活性剂中是最优秀的除油、除蜡产品,根据美国洗涤协会Tom Senwelo博士发表在《国际洗涤标准专刊》上的文章,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的去油能力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倍,是三乙醇胺油酸皂的2.5倍。在除蜡方面, FMEE的除蜡能力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6倍,是三乙醇胺油酸皂的1.4倍。 FMEE具有以下特点: 1,分子式中具有酯基,类似于油脂和蜡质结构,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对油脂、矿物油和石蜡有极强的溶解和去除能力。 2,浊点在大于100℃,由于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在浊点附近的温度具有最佳的使用性能,浊点 附近具有最低的泡沫性能和最高的净洗能力。FMEE可直接使用于高温工艺条件。 3,具有较强的分散性能,能将油、蜡、污垢等分散在工作液中,防止反沾污,因此也适用于低温条件下除油与除蜡,弥补低温导致工作液分散力下降。 FMEE在印染领域中的应用: 1,针织物的精练剂 目前针织前处理常用的是AEO系列,AEO很大的缺陷是分散性能差,在小浴比的工作液中由于油污等杂质的反沾污导致精练效果变差,毛效不均匀等缺陷,而FMEE具有极佳的除油性能同时,亦有低泡、良好的分散性,特别适用于针织物的间歇式前处理工艺,净洗效果明显好于脂肪醇醚系列。 2,化纤的低温除油剂 由于FMEE具有极佳的分散净洗性能,因此低温条件亦有优异的除油性能,适用于涤纶、氨纶等化纤织物的低温\常温除油,并可实现不排液直接染色的工艺。 3,棉纤维的除蜡剂 随着棉花价格高居不下,纱线及其所用浆料的质量则越来越差,导致坯布出现棉蜡去除不净等问题,FMEE对棉蜡去除彻底,可以用作织物除蜡剂,可有效杜绝布面蜡丝与蜡斑。 与所有非离子产品一样,FMEE耐碱性较差,为了提高其耐碱性能,将FMEE磺酸化,得到其

三羟甲基丙烷产品的用途

三羟甲基丙烷产品的用途 1 合成醇酸树脂 由于TMP分子含有三个伯羟基的特殊分子结构,因而既可代替甘油合成醇酸树脂,也可代替或者与新戊二醇、季戊四醇等多元醇共用生产醇酸树脂。由TMP合成的醇酸树脂,其性能与用甘油、新戊二醇、季戊四醇等多元醇制得的醇酸树脂相比,有更好的抗水解性、抗氧化稳定性、耐碱性和热稳定性,与氨基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此外还具有色泽鲜艳、保色力强,耐温及快干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生产道路标志漆、罩光漆,也可用作汽车、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航空以及航海的面漆等。 2 合成高级润滑油 TMP的酯类可用于合成高级润滑油。以TMP为原料合成的润滑油具有熔点低、粘度高、燃点高、抗氧化性能强等优点,广泛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润滑,使用温度可以达到200℃以上,还可用于汽车发动机、空气压缩机以及电冰箱的润滑等,其性能优于以新戊二醇等为原料合成的润滑油。此外,以TMP为主要原料制得的合成油还可用于轴承钢的加工。 3 生产聚酯、聚氨酯泡沫及弹性体 由TMP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3-丁二醇生产的氨基甲酸酯,具有硬度高、弹性好,耐磨和抗老化等优点,以它为原料合成的高回弹、高负载模型制品,可用于制作飞机、汽车、火车等的座垫和靠背;以它为原料制作的整皮模型制品,可用于制作汽车的方向盘、仪表、扶手等;以它为原料制作的整皮微孔制品,可用做鞋底、汽车前后保险杠;由TMP 与环氧乙烷或者环氧丙烷反应生成的带有游离羟基的聚醚多元醇是生产软性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主要原料;TMP和甘油马来酸合成的聚酯,具有耐气侯性、抗辐射性、柔软性及降低聚酯自染性等特点,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及皮革业的代用品。 4 制备增塑剂 在非酸性催化剂存在下,TMP与一元芳香酸、C5-C9脂肪酸反应生成的复合酯,是一种良好的增塑剂,加入该酯的聚合物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耐水解以及耐酸碱性能,且与聚氯乙烯(PVC)有良好的亲和性,含此增塑剂的PVC塑料在有水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TMP可替代异癸醇用于生产重要的高级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用于电缆线等特殊涂料中。 5 制备乳化剂 TMP与一元脂肪酸部分酯化再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的半固体化合物,对油/水乳浊液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可用作医药和化妆品的乳化剂。TMP和环氧丙烷加成制得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乳化性和润湿性。TMP与含有两个双键的高分子量的二元脂肪酸制成的醇酸树脂是水/油型乳化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和印染工业。 6 制备液体燃料添加剂 TMP与油酸酯化后再与多聚甲醛反应可制得液体燃料添加剂。添加0.5-1%该物质后的液体燃料,不用汽化装置即可净化排出的废气。 7 生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TMPTA) 由TMP与丙烯酸酪化反应得到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是辐射固化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酪活性稀释剂,具有双键含量高、固化快、耐磨、耐溶剂等性能,主要用于紫外线固化涂料及油墨的反应型稀释剂。在紫外线照射前起稀释作用,而照射后,其本身也起反应,从而形成固化膜的一部分。TMPTA还可用于制取不饱和聚酯玻璃钢、增强塑料、特种醇酸树脂、粘合剂、合成油、松香酯炸药、合成纤维助剂以及用于化学膜片的加工等。 8 生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

磷酸酯的性质与用途

磷酸酯 磷酸酯类性质 磷酸酯是一种兼阻燃、增塑效果为一体的阻燃增塑剂,较其它的磷酸酯及溴系增塑剂具有无味、耐光辐射、防霉、相溶而不易喷出,增塑性能好,阻燃效果优异等特性。磷酸酯与聚氯乙烯等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特别是阻燃性能好,但有毒。芳香族磷酸酯的低温性能较差,而脂肪族磷酸酯的低温性能较好,但热稳定性较差,耐抽出性不如芳香族磷酸酯。其主要品种有磷酸三甲苯酯(TCP)、磷酸三苯酯(TPP)、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三辛酯(TOP)、磷酸二苯一辛酯(DPOP)等。 磷酸酯是一种淡黄色或无色液体,高闪点、无毒、无味、防霉、耐低温、耐光辐射,用良好的相溶性、增塑性、阻燃性。磷酸酯及卤化磷酸酯在增塑剂、阻燃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成材料加工助剂中主要类别之一,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木材、纸张、涂料等领域中。 磷酸酯类用途 磷酸酯主要用作聚氯乙烯树脂及各种塑料、合成橡胶、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增塑剂。磷酸酯类塑料加工助剂与聚氯乙烯、醋酸及硝基纤维素、聚苯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树脂、合成橡胶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是具有优良的增塑、阻燃、耐磨、抗菌等多功能的加工助剂。含卤磷酸酯一般作为阻燃剂使用,而芳香族磷酸酯、脂肪族磷酸酯或芳香脂肪族磷酸酯则作为阻燃增塑剂使用。 用作阻燃剂的作用:磷系阻燃剂的阻燃作用在于阻碍向火焰供给燃料,降低聚合物裂解速度和催化聚合物的交联反应,这样就促使聚合物的碳化,增加燃烧残余物的量。当磷系阻燃剂与一定的氮化合物共同使用时,阻燃效力比两种阻燃剂单独使用时效力之和还大,这就是所谓磷-氮协同效应。 用作增塑剂的作用:磷酸酯突出的特点是良好的阻燃性和抗菌性,特别是单独使用时效果更佳。另外,磷酸酯类增塑剂挥发性较低,抗抽出性也优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多数磷酸酯都有耐菌性和耐侯性。但这类增塑剂的主要缺点是价格较贵,耐寒性较差,大多数磷酸酯类的毒性较大,特别是磷酸三甲苯酯(TCP)不能用于和食品接触的场合。磷酸二苯辛酯是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唯一磷酸酯。含卤磷酯几乎全部作为阻燃剂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和种类: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是含磷表面活性剂的代表,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润湿、洗净、增溶、乳化、抗静电和缓蚀防锈等特性,且易生物降解,刺激性比较低,热稳定性、耐碱、耐电解质和抗静电性均优于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纤、纺织、塑料、造纸、皮革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目前,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向基本分为两大类:①合成研究;②新功能的开发和应用。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有烷基(芳基)磷酸酯(盐)、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烷基醇酰胺磷酸酯(盐)、咪唑啉类磷酸酯(盐)、高分子聚磷酸酯(盐)以及硅氧烷磷酸酯等。它们的性质不同,应用范围各有侧重。 合成磷酸酯表面活性剂需要亲油、亲水两部分原料。亲油性原料主要有:脂肪醇(ROH)、脂肪醇聚氧乙烯醚(RO(C2H40) H)、烷醇酰胺(RCONHCH2CH2OH)、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RCONH(C2H40) H)、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油脂和脂肪酸酯类等6大类;磷酸化试剂有:五氧化二磷(P2O5)、焦磷酸(}{3P2o7)、三氯化磷(PC1 )、三氯氧磷(POC13)和磷酸(H3PO4)等。具体用途: 1、磷酸酯可用于生产国家煤炭部、化工部相关标准要求的一般难燃输送带,阻燃钢丝绳芯输送带、阻燃钢缆输送带,阻燃整芯PVC及PVG输送带。而制作出的PVC输送带表面无异物喷出,易于生产PVG输送带。

三羟甲基丙烷MSDS

标 识 中文名: 三羟甲基丙烷 英文名:2-Ethyl-2-(Hydroxymethyl)-1,3-Propanediol 分子式: C6H14O3 分子量: 134.17 C A S 号: 77-99-6 ? RTECS 号 : TY6470000 ? U N 编号: 3265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结晶片 主要用途: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装药包覆层和绝热层的制造,亦可用于树脂改性剂和交联剂。 凝固点(℃):56-58 相对密度(水=1):1.176 沸点(℃):159-161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4.8 饱和蒸汽压(kpa ):0.133(20℃)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丙醇、甘油和二甲基甲酰胺, 部分溶于丙酮、甲乙酮、环己酮和乙酸乙酯, 微溶于四氯化碳、乙醚和氯仿, 难溶于脂肪烃和芳香烃, 具有吸湿性, 其吸湿性约为甘油的50 %。 临界温度(℃):无相关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相关资料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等级:无相关资料 闪点(℃): 172 爆炸下限%(v/v ):无相关资料 自燃温度(℃): 无相关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相关资料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物、强酸、强碱 灭火方法:遇到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向灭火。防止与热分解产物接触。 灭火剂:采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包 装 与 存 储 危险性类别:8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无危害标志 包装类别: II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与应用

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渗透剂在纺织工业中是一种能使液体迅速均匀渗透到纤维部的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染整加工工序中,用途十分广泛。棉纺织品的前处理多数是湿加工,要使处理液能均匀、快速地分布或作用于织物部,渗透剂是必不可少的助剂。前处理的工作液大多是在强碱浴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所用的渗透剂在强碱浴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润湿渗透性,要达到能耐强碱200g/L仍保持高效渗透的性能,普通的渗透剂JFC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寻求另外的耐强碱渗透剂。磷酸酯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耐碱性[1-4],文献[3-4]报道了辛醇磷酸酯的合成,但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 酯盐的合成及应用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作者以异辛醇聚氧乙烯醚和P 2O 5 为原 料,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投料比、时间、P 2O 5 投料方式等影响因素得到合成异辛 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优化工艺条件。测试了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产品的单、双酯比例,结果表明:当合成的磷酸酯产品中的单酯含量较高时,产品的耐碱渗透性最好。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原料 ZD-2型电位滴定计; JTY-10电子天平;Datacolor测色仪;JB90-S数字显示转速电动搅拌机;WMZK-01温度指示控制仪;秒表;标准帆布。 C 8H 17 (EO) 4 OH; NaOH;P 2 O 5 ;以上原料均为工业品。 1.2 合成原理1. 2.1 合成原理 P 2O 5 与含羟基的物料发生磷酸酯化反应,形成磷酸单酯(MAP)、磷酸双酯(DAP)、 少量磷酸三酯和游离磷酸(AP)的混合物,以ROH代表羟基物料,反应式如下:

聚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为相应的单酯,单酯盐含有两个亲水基(活性基团),双酯盐含有一个亲水基团,故单酯盐比双酯盐的渗透性更有效,实际上使用的都 是混合酯类。P 2O 5 是最常用的一种磷酸化试剂,它与C 8 H 17 (EO) 4 OH进行酯化反应 可生成单酯、双酯和三酯的混合物。投料比n(C 8H 17 (EO) 4 OH):n(P 2 O 5 )在2:1与4:1 之间,当配比在2:1时单酯多,配比在4:1时双酯多。为了使合成的产品中有更 多的单酯,本研究采用投料比n(C 8H 17 (EO) 4 OH):n(P 2 O 5 )=2:1。 1.2.2 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工艺 向装有温度计及温控装置、搅拌器的三口烧瓶投入称量好的异辛醇聚氧乙烯醚, 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分批缓慢的加入P 2O 5 ,加料时间为2h,加完P 2 O 5 后,再缓慢 升温到70℃,保温并连续反应4h后,加入定量的水再水解2h,完成磷酸酯的合成,取样,测酸值。降温到50℃以下,根据测得的酸值结果,在50-70℃用烧碱溶液中和磷酸酯到PH=6~9,有效物含量的质量分数为60%,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即得到产品。 1.3 性能测试 1.3.1 磷酸酯单双酯含量的测定[5] 采用电位滴定法,主要是利用磷酸的三步离解常数不同,其中和滴定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次突跃。 安装好电极,调节零点。用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校正仪器,洗净电极。称取0.2g 酸性磷酸酯样品于100mL烧杯中,以30mL甲醇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0%)溶解试样,加入甲基红指示剂3~5滴,放入电极及磁力搅拌棒,开动磁力搅拌器,用0.1mol/LKOH标准溶液滴定测量,并记录KOH标准溶液消耗数及相应的PH。在PH为5.5~6.5时有第一次突跃,此时样品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KOH标

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

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 出版日期:2013-9-5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1)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基本原料和用途介绍 (1) 第二节:化工市场跌宕起伏,有机化工产品表现上佳 (2)

第三节:生物基有机化工产业正在兴起 (3) 第二部分: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目录 (5)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编写资质 (9) 第一部分: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基本原料和用途介绍 有机化工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简称,又称有机合成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为基础原料,主要生产各种有机原料的工业。 基本有机化工的直接原料包括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丙烯、碳四以上脂肪烃、苯、环氧丙烷、环氧丙烷、乙苯等。从原油、石油馏分或低碳烷烃的裂解气、炼厂气以及煤气,经过分离处理,可以制成用于不同目的的脂肪烃原料;从催化重整的重整汽油、烃类裂解的裂解汽油以及煤干馏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芳烃原料;适当的石油馏分也可直接用作某些产品的原料;由湿性天然气可以分离出甲烷以外的其他低碳烷烃;从煤气化和天然气、炼厂气、石油馏分或原油的蒸气转化或部分氧化可以制成合成气;由焦炭制得的碳化钙,或由天然气、石脑油裂解均能制得乙炔。此外,还可从农林副产品获得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品种繁多,按化学组成可分类如表。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很多物质含有两种以上的特定元素或两种以上的基团,它们常又按其主要特点划入某一类。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也可按所用原料分类: ①合成气系产品(见合成气)。 ②甲烷系产品(见甲烷)。 ③乙烯系产品(见乙烯)。 ④丙烯系产品(见丙烯)。 ⑤C4以上脂肪烃系产品(见碳四馏分;碳五馏分)。 ⑥乙炔系产品(见乙炔)。

合成磷酸酯的应用进展

合成磷酸酯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合成磷酸酯的应用进展1引言 合成磷酸酯的分子结构可根据不同用途和要求进行分子设计,使合成磷酸酯呈现出结构、性能多样化的特点,能有效弥补天然磷脂在某些性能方面的不足,两者结合使用可达到完美的应用效果。通常合成磷酸酯与天然磷脂一样,具有优良的润湿性、洗净性、增溶性、乳化分散性、抗静电性,耐酸碱性好,耐温范围广,优于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耐电解质、耐硬水性和耐电离性,易生物降解性,较低的刺激性,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塑料、造纸、皮革和日用化学品等工业领域。它们因结构的差异,性质不同,应用范围各有侧重,常被用于制备洗涤剂、乳化剂、渗透剂、抗静电剂、阻燃剂、消泡剂、加脂剂、增塑剂、冶金萃取剂等助剂。作为皮革化工助剂,我们主要利用它优良的乳化分散性、润湿性、耐电解质、耐硬水以及良好的配伍性、抗静电性、阻燃性、易生物降解性等。 2合成磷酸酯的应用 2﹒1合成磷酸酯作为皮革加脂剂组分 由于具有与天然磷脂一样的两亲结构,合成磷酸酯具有广泛抗酸、碱、盐的能力,作为皮革加脂剂与铬鞣剂或铬复鞣剂同浴使用,可促进皮革对铬盐的吸收,它所含的磷酸根能与革中的铬发生络合,具永久加脂效果,适用于各种耐洗革以及对雾化值要求较高的皮革的生产。加脂后成革丰满性、弹性、丝光感强,并具一定的疏水性能,用天然磷脂与之复配可弥补其柔软度、滋润感、蜡感不足的缺陷。

通常采用长链脂肪醇或脂肪醇醚、含羟基的天然油脂如蓖麻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棉籽油、鱼油和羊毛脂等合成磷酸酯加脂剂。在磷酸化反应之前,对长链脂肪醇或脂肪醇醚、含羟基的天然油脂进行适当的改性处理,如酯交换反应、酰胺化反应、磺化反应、季铵化反应、硫酸化反应、卤化反应及醚化反应等,合理地引入更多的活性基团或暴露更多的活性基团,再进行磷酸化反应,有效地优化组合,使合成的磷酸酯具有最优化的加脂性能。 有的直接用合成磷酸酯作为加脂剂产品,如磷酸酯加脂剂PES主要是用磷酸作为磷酸化试剂,对改性蓖麻油进行磷酸化所制得的产品。该产品乳化性好,冷水中容易分散,吸收好,加脂后皮革丰满弹性好,粒面紧密细致。但应用发现宜与一些柔软性能和滋润性能优异的加脂剂配合使用。兰云军等以蓖麻油以及蓖麻油与菜子油的混合油经低碳醇酯交换的产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控制合成工艺条件制备出以磷酸化单酯(MAP)为主要组分的PVO系列磷酸化植物油加脂剂。测试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合成磷酸酯作为皮革加脂剂,虽然在乳化性、渗透性、填充性、防水性、抗菌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它在柔软性、滋润性方面比较差。单独作为皮革加脂剂,加脂效果不尽如人意。人们通常将其与天然磷脂及改性天然磷脂、硫酸化、磺化或深度亚硫酸化动植物油脂、矿物油、柔软剂、特殊表面活性剂等组分复配,制得不同加脂功能的产品。张廷有等用磷酸代替部分五氧化二磷合成具有较高酯化率,并且MAP含量高的烷基磷酸酯,与改性天然油脂和合成油脂复合,得到一种性能优良的皮革防水加脂剂。不仅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而且丰满、柔软、弹性好,丝光感强,与皮革结合牢固。它是通过降低革纤维临界表面张力和吸水后发生膨胀堵塞作用来防水的。优点是加脂后不需要用重金属盐固定,且和革胶原纤维的化学结合力强。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CAS 3290-92-4 分子量:338 性状: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乙醇等,溶于芳烃有机溶剂。熔点:-25°C;沸点:>200°C 1mm;密度:1.06 g/mL at 25 °C(lit.);蒸气压:<0.01 mm Hg ( 20 °C);折射率:n20/D 1.472(lit.)。 质量指标 外观无色及淡黄色透明液体 色泽(Pt-Co)<50 酸值mgKOH/g <0.2 水份% <0.2 含量% >95 折光率nD25 1.468~1.478 粘度25℃cps 35~50 比重d425 1.060~1.070 用途 A.特种橡胶的助硫化活性剂 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氯橡胶、硅橡胶、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弹性体(CPE)等特种橡胶,硫化都很困难,一般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如DCP、BPO)进行硫化,若采用单一的有机过氧化物硫化,硫化时间过长,硫化不充分,难以保证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因此,必须添加TMPTMA作为助硫化剂,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机氟橡胶等,在用DCP进行硫化时,若添加剂1~4%TMPTMA 作为助硫化剂,不仅可大大缩短硫化时间,提高硫化度,减少DCP用量,而且还显著地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耐磨性、耐溶剂和抗腐蚀性能等。在含氟橡胶的硫化过程中,TMPTMA分子中的双键不仅参与硫化交联化反应,而且还可以作卤化氢(HF、HCL等)的受体,吸收加工过程中释放出的卤化氢,从而不仅提高了制品质量,而且大大减少了硫化胶料的腐蚀性。含TMPTMA的胶料,混炼时有増塑效果,硫化后有増硬效果。 EVA、CPE弹性体交联参考配方如下: 原料组份配比(重量份) EVA(含VA10%)100 白碳黑30 DOP 5 碳黑10 硬脂酸1 DCP(含量40%)4-6 TMPTMA 5 EVA交联条件:30-50%混炼10分钟,150-160℃交联25-30分钟 CPE弹性体交联参考配方如下: 原料组份配比(重量份) CPE(含氯35%)100

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

陈阳应化101 10114205 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概述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是含磷表面活性剂的代表,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表面活性剂[1 ]。具有优良的润湿、洗净、增溶、乳化、抗静电和缓蚀防锈等特性,且易生物降解,刺激性比较低,热稳定性、耐碱、耐电解质和抗静电性均优于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纤、纺织、塑料、造纸、皮革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2 ]。 目前,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向基本分为两大类:①合成研究;②新功能 的开发和应用[3 ]。 1、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及合成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4 ]有烷基(芳基)磷酸酯(盐)、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烷基醇酰胺磷酸酯(盐)、咪唑啉类磷酸酯(盐)、高分子聚磷酸酯(盐)以及硅氧烷磷酸酯等。 它们的性质不同,应用范围各有侧重。合成磷酸酯表面活性剂需要亲油、亲水两部分原料[5 ,6 ]。亲油性原料主要有:脂肪醇( ROH)、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RO (C2H4O) nH)、烷醇酰胺( RCONHCH2CH2OH)、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 RCONH(C2H4O) nH)、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油脂和脂肪酸酯类等6大类;磷酸化试剂有:五氧化 二磷( P2O5)、焦磷酸(H3P2O7)、三氯化磷(PCl3)、三氯氧磷(POCl3)和磷酸(H3PO4)等。 1.1烷基(芳基)磷酸酯表面活性剂[1] 烷基(芳基)磷酸酯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品种之一,在日用化学品中作为 表面活性剂使用的是将酸性磷酸酯用适当的碱中和得到的磷酸酯盐类。由于磷酸是三元酸,所以其工业产品包括烷基(芳基)磷酸单酯(MAP)、双酯(DAP)和三酯3种类型及其混合物,它们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磷酸单酯盐ROPO(OM) 2;磷酸 双酯盐( RO) 2PO (OM) ;磷酸三酯( RO) 3PO。其中R= C8~C18烷基,它是影响磷酸酯表面活性剂性能的重要因素。M= K或Na +或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 1.2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表面活性剂[7] 脂肪醇或烷基酚经乙氧基化后再磷酸化,中和得到脂肪醇(或烷基酚)聚氧乙烯 醚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其化学通式为: R( OC2H4 ) nOPO ( OM) 2、 ( R(OC2H4) n) 2OPO(OM) ,其中R为烷基或烷基苯基,n= 1~10 ,尤以n= 3用量最多;M同前。 聚氧乙烯醚类磷酸酯在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兼有非离子和 阴离子的特征。该磷酸酯在其疏水基和亲水基之间嵌入了聚氧乙烯基,结构改变

环氧丙烷工业应用和生产工艺(更新至2017年)

环氧丙烷应用和生产主要工艺路线 一、环氧丙烷基础性质 中文别称:氧化丙烯 英文名称:Propylene Oxide(简称PO)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相对密度:0.859 g/cm3(20℃) 熔点:-112℃ 沸点:34℃ 环氧丙烷易溶于水,是无色透明的低沸易燃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 环氧丙烷在铁、锌等碱金属存在下易引起自聚反应,所以必须用干氮或者其他惰性气体贮存在容器内加以保护,使用不锈钢洁净容器进行贮存,不适宜长距离运输。二、环氧丙烷的应用领域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之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以及丙二醇及丙二醇醚等的生产。 聚醚多元醇(PPG)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塑料,其次用作表面活性剂(如泡沫稳定性、造纸工业消泡剂和原油破乳剂等),也可用作润滑剂和专用溶剂等。 丙二醇(PG)主要用作抗冻剂、有机溶剂等,也用于生产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还用于生产医药等的重要中间体。 丙二醇醚是用途广泛的低毒性有机溶剂。 全球环氧市场主要是生产聚醚多元醇,约占70%;其次是生产丙二醇。 在我国约85%的环氧丙烷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约8%用于生产丙二醇,其次是生产丙烯酸酯(2%)和醚类(2%)。 因国内聚醚多元醇的厂家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区,所以这些地区也是环氧丙烷最大的消费地。

二、环氧丙烷主要生产工艺 1、氯醇法,(1931实现工业化) 主要反应式: ?氯醇化反应 ?皂化反应 皂化是氯醇与碱反应制取环氧化物的过程。 氯醇法制环氧丙烷的原料消耗

80年代,我国引进了日本旭硝子、日本三井、美国陶氏等公司的氯醇法技术,我国的生产企业不断对氯醇法工艺装置进行改扩建,使我国环氧丙烷的产能得到了较大的突破;但氯醇法工艺每生产1t环氧丙烷大约有40~60t含氯化物的废水和2~4t的废渣产生,这种工艺生产的废水处理非常困难,污染严重。此外,氯醇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也对设备有很大的腐蚀,因此,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氯醇法生产工艺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早在2000年,美国就淘汰了氯醇法工艺;在2011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也将其列入限制类别。不过我国目前主要环氧丙烷生产工艺还是氯醇法,约为60%左右。 2、共氧化法(或称联产法,1967年实现工业化) 共氧化法主要是PO/SM技术和PO/TBA工艺 PO/SM:丙烯与乙苯共氧化生产环氧丙烷和苯乙烯的工艺 PO/TBA(MTBE):丙烯与异丁烷共氧化生产环氧丙烷和叔丁醇(进一步与甲醇反应加工为甲基叔丁基醚)的工艺, 共氧化法工艺与氯醇法相比环境污染较小,且联产产品的生产降低了产品成本;但共氧化法工艺流程长,设备造价高,投资大,环氧丙烷只是1个产量较少的联产品,每生产一吨环氧丙烷会联产2.2吨苯乙烯或2.5吨叔丁醇,需要同步考虑联产产品的销售问题。此外,共氧化法产生的污水COD(化学需氧量)较高,处理费用比较高。 国内采用PO/SM(苯乙烯)工艺的主要有中海油壳牌在广东惠州的25万吨/年生产装置和中石化镇海炼化在宁波镇海的28.5万吨环氧丙烷装置。 3、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工艺(HPPO法) HPPO工艺是由过氧化氢(双氧水)直接催化丙烯制得环氧丙烷,这种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收率高,而且无污染,无其他副产产品,只有环氧丙烷和水生成,属于环境友

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oleate)简称为TMPTO,分 子式为CH 3CH 2 C(CH 2 OOCC 17 H 33 ) 3 。工业产品通常为无色或黄色透明液体。 产品质量指标: 注:部分指标可根据客户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粘度指数高、抗燃性好,生物降解率达90%以上,合成酯润滑技术使切削液产品在金属加工过程中,能满足现代汽车及机械制造行业的苛刻要求。采用合成酯技术制造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清洗性、润滑性、冷却性和防锈性。推荐用途: 切削、磨削(纯油或水溶性油) 5~95 % 锡钢板轧制:5~60% 拨丝和冲压(纯油或水溶性油) 5~95 %

季戊四醇油酸酯 季戊四醇油酸酯(Pentaerythritol Oleate)简称为PETO,分子式为 C(CH2OOCC17H33)4。由季戊四醇和油酸反应后,经特殊后处理工艺而制成。工业产品通常为无色或黄色透明液体。 产品质量指标: 注:部分指标可根据客户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季戊四醇油酸酯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粘度指数高、抗燃性好,生物降解率达90%以上,作为油性剂在钢板冷轧制液、钢管拉拔油、切削油、压铸脱模剂及其它金属加工液中广泛使用。 季戊四醇油酸酯具有良好的表面成膜性。可用于软、硬的PVC片材、板材导型材、管材、透明瓶料和热收缩膜中。也可作为纺织皮革助剂的中间体和纺织油剂。 推荐用途: 锡钢板轧制:5~60% 切削、磨削(纯油或水溶性油) 5~95 % 拨丝和冲压(纯油或水溶性油) 5~95 % 新戊二醇二油酸酯

新戊二醇二油酸酯 组成:新戊二醇二油酸酯 英文名称: Neopentylglycol Dioleate 性能及应用:本品是一类具有极好性能的酯类化合物,它具有优良的粘温特性,良好的低温特性,高温稳定性,低挥发性,因而能满足较高的润滑要求,被广泛用于金属切削、拉丝等加工用基础油。 包装: 180Kg 铁桶或塑料桶 贮运:按无毒、非危险品储运,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油酸异辛酯

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的合成研究

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的合成研究 文章利用双酚A和氯磷酸二苯酯合成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讨论,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物料比为2.1: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4h,溶剂为苯。 标签:双酚A;氯磷酸二苯酯;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阻燃剂 引言 高分子材料一般都是易燃和可燃的,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解决合成材料使用的安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阻燃剂[1]。本试验选择通过双酚A修饰氯磷酸二苯酯的分子结构,合成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一方面,试图通过双酚A的双羟基缩合,来增加产品的含磷量。据报道BDP是一类重要的磷系阻燃剂,和传统的单磷酸酯阻燃剂相比,具有与聚合物基材相容性好、耐迁移、耐挥发、耐辐射、毒性低、阻燃效果持久等优点。作为添加型阻燃剂,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热塑性塑料、橡胶和化纤等领域[2]。国外已有该产品的生产,但国内目前尚无工业化的报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一方面,试图通过苯芳香族化合物来增加氯磷酸二苯酯分子中的苯环,增强合成产品的共轭体系,使其紫外吸收谱线向中长波方向红移。从而使产品在应用中,能赋予被阻燃基材阻燃和紫外吸收双性能。 1 合成方法 将0.1mol双酚A及某一种无水溶剂加入配备有球形冷凝管、磁力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的500mL四口瓶中,搅拌溶解,加入一定量的氯磷酸二苯酯,升温到特定温度,将0.12mol催化剂三乙胺加入滴液漏斗中,控制内温,缓慢的滴加(控制在1d/2s左右),HPLC跟踪反应,当双酚A峰消失后,停止反应,即得DBP粗产品,分析产物含量。粗产品冷却到室温,过滤去三乙胺盐酸盐,再减压蒸干溶剂,用热水洗三次,然后加入95%乙醇重结晶(溶解后,冷却到0℃下搅拌),析出白色结晶体,用小量乙醇淋洗三次,抽干,放入气流干燥器中干燥至垣重,测定含量和计算收率。 2 最佳合成条件 2.1 反应溶剂的选择 将四种不同溶剂进行了分析,恒定物料比2.10,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間5h,反应结果目标产物含量甲苯为90.0%,苯为91.0%,丙酮为79.1%,乙酸乙酯为61.9%。双酚A转化率甲苯为99.0%,苯为99.1%,丙酮为96.8%,乙酸乙酯为94.4%,目标产物收率甲苯为93.9%,苯为93.4%,丙酮为73.1%,乙酸乙酯为61.3%。由此可知,分别用丙酮和乙酸乙酯作溶剂时,因其极性较强,体

微乳切削液配方

切削液在很多时候是可以自行配置的,当然在配置的时候不同类型的切削液其所需要的原材料自然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对于大家来说,想要配置这些溶液,自然是需要知道相关的配方信息。 一、主要成分 二、具体成分 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基础油或油性剂25-50、混合醇胺5-15、硼酸4-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15、防诱剂3-12、极压抗磨剂0-20、铜合金缓蚀剂0.3-1、铝合金缓蚀剂0-5、耦合剂1-6、杀菌防腐剂2-8、消泡剂0.1-0.5,水加至100。 基础油或油性剂为石蜡基或环烷基矿物油、聚a-烯烃、植物油(如色拉油)、动物油(如猪油)、合成酯类油(如季戊四醇酯、三羟甲基丙烷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混合醇胺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二廿醇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辛酸、壬酸、癸酸及其异构酸、油酸、蓖麻油酸、妥尔油酸及其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如AEO系列、TX系列)或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如Span系列、Tween系列、PEG油酸酯)的一种或几种。 防锈剂为石油磺酸钠、石油磺酸钡、癸二酸、月桂二酸、聚二酸、聚三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石油磺酸钠含量为50%-60%。 极压抗磨剂为含Cl、S、P的化合物,如氯化石蜡、硫化脂昉、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铜合金缓蚀剂为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 铝合金缓蚀剂为硅酸盐或磷酸酯。 耦合剂为醇类、醇醚类,如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格尔伯特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杀菌防腐剂为三嗪类、吗啉类、苯并异嘧唑啉酮及其衍生物(BIT类)、IPBC等中的一种或儿种。 消泡剂为聚醚类、改性硅氧烷类等的一种或几种。 南京坦斯特润滑油有限公司生产石油磺酸钠、切削液浓缩液、乳化油及乳化油复合剂、7019缓蚀剂、防冻液添加剂、油溶性、水溶性防锈剂、油溶性铜缓蚀添加剂、消泡剂、杀菌剂、工业清洗剂等产品,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欢迎咨询了解相关信息。

三羟甲基丙烷TMP

名称三羟甲基丙烷;三甲醇基丙烷;TMP;Trimethylolpropane 资料 三羟甲基丙烷又称三甲醇基丙烷,简称TMP,学名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分子量134.17。白色片状结晶,有吸湿性。相对密度1.0889,熔点58.8℃,沸点295℃,闪点(开口)180 ℃,燃点l 93℃,吸潮率(RH70%-80%)0.23%。易溶于水、低碳醇、甘油、N,N-二甲基甲酰胺。部分溶于丙酮、醋酸乙酯。微溶于乙醚、氯仿、四氯化碳。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和卤代烃。可燃,微毒。由甲醛、丁醛在碱性介质中缩合而成。 用于醇酸树脂涂料的生产,目前主要用于聚氨酯树脂的生产,另外还用于合成多官能团的丙烯酸酯。 中文名称:三羟甲基丙烷 英文名称:2-Ethyl-2-(hydroxymethyl)-1,3-propanediol 中文别名:2,2-二羟甲基丁醇;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 CAS RN.:77-99-6 分子式:C6H14O3 物化性质: 性状白色片状结晶。 熔点58.8℃ 沸点295℃ 相对密度 1.0889 闪点180℃ 溶解性易溶于水、低碳醇、甘油、N,N-二甲基甲酰胺,部分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四氯化碳、乙醚和氯仿,但不溶于脂族烃、芳香烃和氯代烃类。 用途: 用作合成树脂的原料,也用于合成航空润滑油、增塑剂等 三羟甲基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固体。 相对密度: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 无资料 熔点: 56-58 沸点: 150(0.03-0.05kPa) 浓度: 纯品 饱和蒸气压: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醇,不溶于苯、四氯化碳。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三羟甲基丙烷的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缓冲剂。 三羟甲基丙烷的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 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三羟甲基丙烷的运输性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爆炸品;有毒品 包装类别: O52 三羟甲基丙烷 三羟甲基丙烷(简称TMP;Trimethylolpropane )化学名称为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又名三甲醇丙烷、2,2-二羟甲基丁醇,外观为白色结晶或粉末,有吸湿性。相对密度1.0889,熔点58.8℃,沸点295℃,闪点(开口)180 ℃,燃点l 93℃,吸潮率(RH70%-80%)0.23%。易溶于水、乙醇、丙醇、甘油和二甲基甲酰胺,部

可降解磷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_李雄武

第17卷第1期 化 学 研 究V o.l 17 N o .12006年3月CHE M I CAL RESEARC H M ar .2006 收稿日期:2005-11-11.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5300082)和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670093). 作者简介:李雄武(1982-),男,硕士生,从事有机高分子合成方面的研究.*通讯联系人,E-m ai:l w angz haoyang @t o m.co m. 可降解磷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李雄武,汪朝阳* ,侯晓娜,郑绿茵,赵海军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1)摘 要:磷酸酯类聚合物在自然界中可以降解,是环境友好的化学品.其中,分子量高的聚磷酸酯近年来在医药、 塑料助剂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分子量相对较低的磷酸酯类聚合物在饲料、表面活性剂等方面很重要.按用途的不 同,综述了可降解磷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近况. 关键词:聚磷酸酯;可降解聚合物;药物缓释材料;阻燃剂;表面活性剂;综述 中图分类号:O 63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11(2006)01-0097-04 Advance i n Synt heses and Applications of Degradable Polyphos phate Ester Poly m ers L I X iong -w u ,WANG Zhao -yang * ,HOU X iao -na ,Z H E NG Lv -y i n ,Z HAO H a-i jun (S c h ool of Che m istry and Env i ronm e n t ,Sou t h Ch i na N orma l Un i versit y,Guangzhou 510631,G uangd ong,Ch i na )Abstract :Phosphate ester po ly m ers are degradable i n nat u re ,and env ironm en-t friend l y .Phosphate es - ter poly m ers w ith h i g her mo lecular w e i g ht have been ex tensi v e l y applied in vari o us fields incl u di n g m edic i n e and p lastics aux iliary ,and the lo w er m olecular w e i g ht ones are ver y i m portant in fields such as feedstuff and surfactan.t A cco r d i n g to different pur poses o f phosphate ester poly m ers ,the recent pr ogresses on the ir syntheses and applications are rev ie w ed in th is paper . Keywords :po lyphosphate ester ;deg radab le po l y m er ;drug con tro lled re l e ase m ateria;l fla m e -retar dan;t surfactan;t revie w 目前,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渐高涨,各种化学物质的可降解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聚乳酸类生物 降解材料[1,2],聚磷酸酯生物降解材料等.其中,聚磷酸酯作为一类重要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经在药 物缓释材料[3]、塑料助剂[4]等方面引起了关注.磷酸酯类聚合物不仅可以作为高分子材料应用于药物缓释、阻燃剂等领域,还可以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饲料添加剂、造影剂、原油破乳剂、缓蚀剂等应用于渔业、石油、水处理等行业.鉴于此,作者根据用途的不同,对近年来可降解磷酸酯聚合物在各个领域的合成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1 药物缓释材料类聚磷酸酯 聚磷酸酯的主链骨架类似于核酸和磷壁质酸,生物相容性好,主链上的磷酸键能在生理条件下降解,而且其结构可变性高,有利于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及功能化,因此近年来关于聚磷酸酯类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缓释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异常活跃.从方法上看,药物缓释材料类聚磷酸酯的合成,大致可以分为开环聚合法和溶液缩聚法[3].

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讲解

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渗透剂在纺织工业中是一种能使液体迅速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的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染整加工工序中,用途十分广泛。棉纺织品的前处理多数是湿加工,要使处理液能均匀、快速地分布或作用于织物内部,渗透剂是必不可少的助剂。前处理的工作液大多是在强碱浴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所用的渗透剂在强碱浴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润湿渗透性,要达到能耐强碱200g/L仍保持高效渗透的性能,普通的渗透剂JFC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寻求另外的耐强碱渗透剂。磷酸酯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耐碱性[1-4],文献[3-4]报道了辛醇磷酸酯的合成,但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的合成及应用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作者以异辛醇聚氧乙烯醚和P2O5为原料,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投料比、时间、P2O5投料方式等影响因素得到合成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优化工艺条件。测试了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产品的单、双酯比例,结果表明:当合成的磷酸酯产品中的单酯含量较高时,产品的耐碱渗透性最好。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原料 ZD-2型电位滴定计;JTY-10电子天平;Datacolor测色仪;JB90-S数字显示转速电动搅拌机;WMZK-01温度指示控制仪;秒表;标准帆布。 C8H17(EO)4OH;NaOH;P2O5;以上原料均为工业品。 1.2 合成原理

1.2.1 合成原理 P2O5与含羟基的物料发生磷酸酯化反应,形成磷酸单酯(MAP)、磷酸双酯(DAP)、少量磷酸三酯和游离磷酸(AP)的混合物,以ROH代表羟基物料,反应式如下: 聚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为相应的单酯,单酯盐含有两个亲水基(活性基团),双酯盐含有一个亲水基团,故单酯盐比双酯盐的渗透性更有效,实际上使用的都是混合酯类。P2O5是最常用的一种磷酸化试剂,它与C8H17(EO)4OH进行酯化反应可生成单酯、双酯和三酯的混合物。投料比n(C8H17(EO)4OH):n(P2O5)在2:1与4:1之间,当配比在2:1时单酯多,配比在4:1时双酯多。为了使合成的产品中有更多的单酯,本研究采用投料比n(C8H17(EO)4OH):n(P2O5)=2:1。 1.2.2 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工艺 向装有温度计及温控装置、搅拌器的三口烧瓶内投入称量好的异辛醇聚氧乙烯醚,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分批缓慢的加入P2O5,加料时间为2h,加完P2O5后,再缓慢升温到70℃,保温并连续反应4h后,加入定量的水再水解2h,完成磷酸酯的合成,取样,测酸值。降温到50℃以下,根据测得的酸值结果,在50-70℃用烧碱溶液中和磷酸酯到PH=6~9,有效物含量的质量分数为60%,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即得到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