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髌骨骨折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髌骨骨折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膀胱癌临床路径及表单

膀胱癌临床路径 一、膀胱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ICD-10:C67.900) 行膀胱肿瘤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症状及体征: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体格检查有或无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等; 2.影像学:主要依靠CT诊断,其他如彩超、MRI及SPECT 等可提供参考; 3.病理: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适合膀胱动脉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 2.能够耐受该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900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 (4)膀胱CT检查 (5)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2)免疫组化(必要时);(3)分子生物学指标(必要时)。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全腹部CT/MRI,PET-CT,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中医医院二级评审文件目录——3.0临床科室建设

临床科室建设 3.1科室设置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申报表(一)(复印件)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申报表(二)(复印件) 医疗科室设置(内科、外科、脑病科、肾病科、老年病科) 医技科室设置(药械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3.2 科室建设与管理 3.2.1门诊、急诊、病房的设置及设施 1.各科室设置院发文件 2.门诊设置及设施基本情况 附:门诊平面图 3.急诊设置及设施基本情况 附:一楼平面图 急诊室设备表 4.科室病房设置及设施基本情况 附:内科病区平面图(三楼) 外科病区平面图(四楼) 办公区及手术室平面图(五楼)

老年病科平面图 血液净化室平面图 各科室及病房基本设备配置情况清单 各科室及病房医疗设备登记表 3.2.2科室人员结构 1.各科室人员花名册 2.科主任任命、调整文件(复印件) 3.中层干部聘任文件(复印件) 4.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教学计划和措施 5.学术带头人档案(姜宁、刘东阳) 6.学术继承人档案(杨敬、霍守桃、宋艳芳)3.2.3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1.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2.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内科、脑病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外科)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肾病科)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老年病科)3.宣化区中医院门诊统计表(2011-2013) 3.2.4 上级医师指导中医诊疗 本年度5份归档病历 3.2.5病例讨论 急危重症、疑难病的讨论病历(5份)

原始记录本(见科室) 3.2.6 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 中医类别专业技术档案(见管理组) 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档案(见管理组) 3.3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3.1科室诊疗方案 3.3.4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诊疗方案 内科 2010年诊疗方案(眩晕、心痛) 2011年诊疗方案(眩晕、心痛) 2011年优势病程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眩晕、心痛) 2012年诊疗方案(眩晕、心痛) 2012年优势病程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眩晕、心痛) 2013年优势病程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眩晕、心痛) 外科 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项痹、腰痛病、膝痹病,2011年)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 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 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张力带钢丝、髓内钉。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5-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足侧位及根骨轴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S82.001)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901/79.3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 治疗方式。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001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 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 青枝型骨折 横断型骨折 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 / , / )。 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钢针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螺钉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聚髌器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10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粪常规;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空腹血糖、糖化血

临床路径骨科护理篇

平度市人民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临床路径表单【护理篇】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第一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建立入院病历 测量生命体征T: P: R: BP:/ 入院宣教及评估 患者问题预期目标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能说出疾病与治疗相 关护理指导 □是 □否 □是 □否 □是 □否无焦虑情形□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护理指导预期目标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医护团队。注意安全防范。办齐相关手续(医保、新农合),给予饮食指导熟悉病房环境、设施 能掌握宣教内容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通知各项辅助检查及注意事项能正确采集标本,了 解检查目的及意义 □不能 □部分能 □完全能 □不能 □部分能 □完全能 □不能 □部分能 □完全能 配合临床路径【病友篇】说明治疗过程及预估出院日期能了解疾病的治疗过 程,配合治疗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执行护士签名 变异: □有 □无变异原因: 执行护士签名:其它护理记录 执行护士签名:

住院日第二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头孢皮试□阴性□阳性 备皮□完成□未完 成 通知禁饮食禁饮食时见: 护理指导预期目标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说明手术的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能说出手术目 的及注意事项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说明禁饮食的目的及时间能了解禁饮食 的目的及时间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执行护士签名 手术前宣教需要项目打“√”执行日期签名宣教手术前准备、注意事项、过程、 目的及时间 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痰) 指导手术后翻身、早期活动重要性 上下肢功能锻炼 指导手术后相关刀口护理(如:敷料 导管、刀口等) 指导患者及家属,床上使用便盆及床 上大小便训练 术前患者身体清洁工作(如:洗头 洗澡等)说明重要性 变异: □有 □无变异原因: 执行护士签名:其它护理记录 执行护士签名:

髌骨骨折诊疗常规

髌骨骨折诊疗常规 一概述 髌骨是全身骨骼中最大的种子骨,在膝关节生理运动中其主要作用有三:1、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的作用力。2、维护膝关节的稳定。3、保护股骨髁使其免于直接遭受外伤性打击。髌骨是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行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行走中伸膝装置最根本的作用是拮抗重力,如髌骨一旦缺如或失常,则拮抗重力的功能必然大受影响,而且髌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因此髌骨发生骨折后,其治疗的根本目的不仅仅简单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而应全面恢复其正常的功能。具体要求如下:1、尽可能保留髌骨。2、充分恢复其关节面平整。3、恢复股四头肌扩张部分的横行裂伤。 4、早期锻炼股四头肌。 5、在可能条件下,早期练习膝关节伸屈运动,以期通过模造,使髌股关节恢复吻合。 二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显膝部突然跪地或受暴力打击等外伤病史。 2、症状、体征:膝部肿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可及凹陷感、骨擦感,浮髌试验(+)。 3、行膝关节正侧位+斜位或髌骨轴位片、膝关节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三现代医学骨折分型 按骨折线走行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横断、粉碎、纵行、撕脱。 四治疗方案 1、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移位不超过2MM:无论何种类型,均可保守治疗。肿胀明显者先行关节穿刺抽出关节腔积血,再行前、后石膏外固定4-6周,期间行直腿抬高练习股四头肌肌力;4-6周后解除外固定,开始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加强股四头肌肌力练习。 2、骨折有明显移位、移位超过2MM,关节面不平整者,有手术指征:a、横断及撕脱性型:行膝正中纵行切口、显露骨折端及破裂的肌四头肌扩张部,复位骨折端、保持关节面平整,在髌骨上缘中外1/3及中内1/3处分钻入一枚直径2.0MM或2.5MM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用1号可吸线修补破裂的肌四头肌扩张部。术后第一天但开始行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为主,必要时可配合CPM机行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为辅。b、纵行骨折型:行膝正中纵行切口,行两枚克氏针+环形钢丝或两枚拉力螺丝钉内固定,用1号可吸线修补纵行破裂的肌四头肌肌腱。术后第一天但开始行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为主,必要时可配合CPM机行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为辅。c、粉碎性骨折型:行膝正中纵行切口或膝下弧形切口,行多枚克氏针+“8”字钢丝+环形钢丝内固定,用1号可吸线修补破裂的肌四头肌肌腱及扩张部。若固定可靠,术后术后第一天但开始行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为主,必要时可配合CPM机行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为辅;若固定不可靠,术后应加行髌骨固定套或石膏后托固定4-6周,期间行直腿抬高练习股四头肌肌力;4-6周后解除外固定,开始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加强股四头肌肌力练习。d、若为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治疗以恢复伸膝装置连续性为主,可摘除游离的碎骨折块,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1号可吸收线修补髌韧带断裂处。术中若检查固定可靠,术后一天可循序渐进配合CPM机行关节被动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为主,小幅度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为辅,6周后开始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加强股四头肌力锻炼为主;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5 年版 )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 ICD-10 : S82.10 )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 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 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外伤史。 2. 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 辅助检查:膝关节 X 线片显示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 民卫生出版社) 1. 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 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5 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 需要等待 1 周方能手术)。 髌骨骨 骨骨折临床路 径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S8 2.10 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髌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 0-7 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 c 反应蛋白;凝 血功能 ;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 胸片、心电图。 ( 7) 膝关节三维重建 CT ,膝关节 MRI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 285 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0-7 天(急诊手术为入院 0 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021年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版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欧阳光明(2021.03.07) (2016年版) 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 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 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跟骨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 (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诊断标准的新鲜骨折患者。 2.除外开放性骨折、跟距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跟骨正侧位、轴位X线片; (2)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 (八)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钢针撬拨经皮内固定及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实用文档之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版

实用文档之"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 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 S9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张力带钢丝、髓内钉。 4.输血:无。

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S82.001)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901/ 79.3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001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最新跟骨骨折临床路径-2016版

最新跟骨骨折临床路径-2016版 (2016年版) 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 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 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科临床路径

骨科临床路径 前言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 现将国家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7个和2011年颁布的17个共24个骨科临床路径汇编成册,供各科室参考、学习。 武汉弘济骨科医院医务处 2011年8月 1 目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3 二、颈椎病临床路径 10 三、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17 四、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23 五、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30 六、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 37 七、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44 八、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52 九、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 59 十、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65 十一、肱骨干

骨折临床路径 72 十二、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 79 十三、股骨髁骨折临床路径 85 十四、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92 十五、膝内翻临床路径 99 十六、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 106 十七、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 113 十八、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120 十九、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127 二十、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134 二十一、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 141 二十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 148 二十三、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 156 二十四、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 163 2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臵换术,ICD-9-CM-3:84.64-84.6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骨科临床路径表单汇总

目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建议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 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 9.3701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与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与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与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1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1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髌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 7) 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聚髌器,序列直径的克氏针,钢丝等。 4.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版.doc

(2016 年版) 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 :) 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 X 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 :)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 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跟骨 X 线片(必要时 CT) ;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 心、肺部病史者); (2)跟骨三维 CT检查、跟骨 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