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 高频字词检测答案

2020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  高频字词检测答案

2020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清代蒲松龄的《促织》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应该从上向下,从先向后推动来施行影响的。《颜氏家训治家篇》

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这一年,开始征收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C劝学。劝:鼓励,勉励】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廉颇蔺相如列传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鸿门宴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史可法紧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走出来。清代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于是揭明了他们的诬陷。众僧人一一认罪。

【A案:通“按”,握持】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粗暴而不讲理困扰苦恨(苦恼)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很多前后矛盾

【B按,考察,察看】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

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子兰听说这件事后,很生气,就让史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C害:担心,害怕】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躲避小的责备。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不袒护亲属,不偏向有钱有势的人,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C质:底色,底子】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练习

在括号内填出画横线字的字义

翻译句中画横线字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陂(水边,堤岸)

2.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已而(不久)

3.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贳(赊欠)

4.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酤(买酒)雠(售,卖出)

5.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及(等到)竟(终了)责(同“债”,债务)

6.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常(同“尝”,曾经)

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交好)

8.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素(向来)易(看不起)

9.乃绐为谒曰“贺钱万”绐(欺骗,诈说)

10.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引领)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 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 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 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右尊贵。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黜(绌):罢免;辟:征召。 坐镇:镇守边关; 三、常用实词 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 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例:晚有儿息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教师版(一)答案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C劝学。劝:鼓励,勉励】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A案:通“按”,握持】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B按,考察,察看】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C害:担心,害怕】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C质:底色,底子】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当:判罪,治罪】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坐。B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 【A坐下,其他都是“判罪”】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D、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总督,巡抚,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A】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 ..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D矜,夸耀,自满】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B】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练习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练习版) 一、重点词。 1.是: 2.必: 3.贷: 4.风、化: 5.荷: 6.禁: 7.期: 8.夙: 9.咨: 10.苟: 11.执: 12.邀: 13.游: 14.趣、趋: 15.闻: 16.矫: 17.质: 18.次: 19.输: 20.造: 21.宜: 22.诣: 23.让: 24.独: 25.善: 26.绳: 27.白: 28.比: 29.旨: 30.适: 31.且: 32.识: 33.当: 34.坐: 35.对: 36.中: 37.工: 38.孤:

41给: 42.表: 43.微: 44.狱: 45.第: 46.被: 47.录: 48.援、引: 49.虑: 50.推: 51.方: 52.顾: 53.集: 54.审: 55.伦: 56.孰: 57.检: 58构: 59.封: 60.卒: 二、疑难词。 1.遽(jù): 2.亟(jí): 3.渍(zì): 4麾(huī): 5.侪(chaí): 6.厥(jué): 7.鄙(bǐ): 8.俾(bǐ): 9.赧(nǎn): 10.靡(mí): 11.肆(sì): 12.奚(xī): 13.曷、盍(hé): 14.甫(fǔ): 15.逋(bǔ): 16.俟(sì): 17.阙(quē): 18.赍(jī): 19.敕(chì): 20.啻(chi):

23.蹙(cù): 24.畀(bì): 25.遘(góu): 26.赡(shàn): 27.籍(jí): 28.檄(xí): 29.僭(jiàn): 30.谒(yè): 31.秩(zhì): 32.轶(yì): 33.祚(zuó): 34.劾(hé): 35.忤(wǔ): 36.掾(yuàn): 37.讦(jié): 38.逸(yì): 39.迄(qì): 40.讫(qì): 三、易错词。 1.短: 2.害: 3.率: 4.折: 5.多: 6.少: 7.劝: 8.课: 9.盗: 10.按、案: 11.克: 12.延: 13.党: 14.论: 15.贼: 16.用: 17.属: 18.辟: 19.责: 20.喻、谕: 21.干: 22.与:

2019年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

2019年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贵阳一模)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九岁,封新安王。国除,以女兄为隋晋王妃,故入长安。瑀爱经术,善属文。性鲠急,鄙远浮华。晋王为太子,授右千牛。即帝位,妃为后,而瑀浸亲宠,频迁尚衣奉御、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后拜内史侍郎。数言事忤旨,稍见忌。雁门围解,帝素意伐辽,又衔瑀以谋擫其机,谓群臣曰:“突厥何能为,瑀乘未解时乃绐恐我!”遂出瑀为河池郡守。 高祖入京师,招之,挈郡自归。武德元年迁内史令,帝委以枢管,内外百务悉关决。或引升御榻,呼曰萧郎。瑀自力孜孜,抑过绳违无所惮。上便宜,每见 纳用。手诏曰:“得公言,社稷所赖,朕既宝之。”久之,迁左仆射 ..。 贞观初,房玄龄、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无少望,乘罅切诋,辞旨疏躁。太宗怒,废于家。俄拜特进、太子少师,复为左仆射,实封六百户。帝尝曰武德季太上皇有废立议顾朕挟不赏之功于昆弟弗见容瑀于尔时不可以利怵死惧社稷臣也因赐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又曰:“公守道耿介, 古无以过,然善恶太明,或有时而失。”瑀顿首 ..谢曰:“既蒙教,又许以忠亮,虽死日,犹生年也。” 瑀素贵,但中狭。每燕见,辄言:“玄龄辈朋党盗权,若胶固然,特未反耳。”帝曰:“知臣莫若君。朕虽不明,宁顿懵臧否?”因为瑀晓解。瑀以帝有所偏信,帝积久亦不平。乃诏夺爵,下除商州刺史。未几,复其封,加特进。 卒,年七十四。遗命敛以单衣,无卜日 ..。诏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太常谥曰肃,帝以其性忌,改谥 ..贞褊。 赞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自瑀始,凡八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节选《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六》,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尝曰/武德季/太上皇有废立/议顾朕挟不赏之功于昆弟/弗见容瑀于尔时/不可以利怵死/惧社稷臣也 B.帝尝曰/武德季/太上皇有废立议/顾朕挟不赏之功/于昆弟弗见容瑀于尔时/不可以利怵死惧/社稷臣也 C. 帝尝曰/武德季/太上皇有废立/议顾朕挟不赏之功于昆弟/弗见容/瑀于尔时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大全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劝说,说服②勉励,奖励③勤勉,努力。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总结

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2017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

2017年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 ..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 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 ...,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 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 ..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27.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完美整理版)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基础知识 0927 2139 :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 综合检测 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灌婴,睢阳贩缯者也。(丝织品) B.若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彩色的丝织品) C.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黑色的绢帛) D.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粗布) 2、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华美的衣着) B.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泉。(袜子) C.怀黄金之玉,结紫绶与腰。(丝带) D.沛公加冕。(戴上帽子) 3、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代指十八岁) B.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君。(官邸) C.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修,至于废弛。(通“无”) D.周瑜曰:久不与子义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案桌) 4、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不孝顺) B.不孝子秦桧,自小忤逆。(不顺从,违逆) C.每令鼓瑟,终日达夜,无忤色。(不高兴的脸色) D.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斜着眼看) 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郡吏以下,皆与之有抵牾。(争斗) B.其人自矜功伐,目无人,莫敢与之牾。(争吵) C.众遣其劾帅,已而去。(告知) D.投劾于帝,帝怒而出之京,流黄州。(揭发罪状的文状)

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吏民相告讦。(责问,询问) B.秦桧尽选其亲,众恚忿,不敢言,飞擿发之。(揭发) C.籍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江东才俊,惮其威严。(紧张) D.秦舞阳未尝见天子,故震慑。(内心害羞) 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修城郭,贬食省用,帝嘉之。(瞧不起) B.每于宴坐,嗤鄙其文,甚衔之。(批评) C.赵衔恨遽出,众人讶异。(心中含恨) D.屈原疾怀王听之不聪也。(通“嫉”,嫉妒) 8、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抄小路) B.君臣不睦,多间。(隔阂,嫌隙)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渐渐地) D.坐有间,仰天长叹,离席而去。(间隙) 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暗地里) B.夫人谮公于齐侯,齐侯不悦。(说坏话诬陷别人) C.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耻辱) D.牛畜兽有放佚者,不敢诘之。(责备,追问) 10、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懿为杨修所中,惶怖。(中伤,诬陷) B.有言鹿者,赵高因阴中言鹿者以法。(陷害) C.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朝见天子) D.二世常居禁中,与商决诸事。(禁令) 1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又蒙恩召回阙廷,有所它任。(朝廷,宫殿) B.畿内户口,倍而增之,高祖患之。(京城或京城管理的地区) C.群臣议定,迁都许昌,造我京畿。(京城)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文言文专项训练 新高考题型共15题

1.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下贡举。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因勉之以义教,民辄听命罢去,无复词牒,案牍大治。后十年,父老犹有称道绛者。再调寿州录事参军。还,赴铨部,引对御前,选补职事官,除莱州防御判官。时蔡齐在诸生,未知名。绛一见曰:“海滨有此奇士!”忘年定交,日与游甚欢。是秋,主试贡士,首送蔡齐。春榜至,齐冠天下士,绛得知人之名。秩满,改著作佐郎。丁艰。既除,迁秘书丞、知梧州。绛性刚直,不屈上官,耻焉苟合,以是滞留常调官不遂。尝曰:“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故于鄠、杜终南圭峰之下,就水竹营别墅,为栖逸之地。及自岭外归,称疾罢官,慨然有丘壑志。故枢相王曙在西府,雅知绛。蔡齐亦在内署,数勉绛起还朝,相与称荐,遂以太常博士通判秦州。时河阳相王钦若知州事,多回挠,绛持法不阿,河阳不悦。僚佐为绛言,宜姑为和。绛曰:“守正之谓和。朝廷置吏,岂使苟相顺适以为和哉?吾知奉公而已。”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代还,知坊州,赐五品服章。蔡齐拜御史中丞,被命举御史,而以绛名上,时王钦若作相,三奏而三却之。齐怀敕至中书曰:“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执政不得已,除绛殿中侍御史,寻改侍御史。绛素厉风节,及在司察之职,危言无顾惮。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真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绛曰:“良农能稼而不能穑。士固有道,违道干誉,非鄙志者。”其自守如此。庆历八年六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张方平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软/ B.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C.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D.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高频词汇汇总 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 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法律类末减:比死一、 刑降一等,死缓。 1.古代刑法: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笞:用竹鞭或竹板打。槛阱、圜墙:牢房;仗:杖责,用棍子打。二、官职人物类: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髠(kūn:削发,剃光头。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刖:砍脚跟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笏:朝板; 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2. 法律名称:政府所在地;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指法律;三尺:假、理:代理;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 假节:手及第:中举;班赐:皇帝的赏赐;不可推翻。、刑具:3 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桎:脚镣;梏:枷锁;关三木:升官、降职了:枷:手铐; 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械:笼统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擢:升官。 迁:是右迁的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之刑具;索:绳子,捆人;官; 转:是右转的省省略,升官;左迁:降职;钳:束颈的铁圈。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4廷尉:汉代中理:秦代法官。、法官: 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央法官;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议曹:办案人员;大掾吏:牢头,狱卒;右尊贵。黜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辟:征召。:罢免;(绌)坐镇:镇守边关;元城旦::、5罪犯名正在服苦役的罪犯。谋:主犯。三、常用实词从而加功:从犯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1. 6、法律方面的词语:隐居。(今闻购将军之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2.株:株执:抓住;;首,金千金,邑万家)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3. 诛:杀或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息:儿子。例:晚有儿息4. 黑衣:贫民百姓,布衣。5.鞫:者批评;讼:杖责;杖:榜、告状;古代衣服颜色有等级:黄,宫里,龙为6.摄:统治、治理;审问;慑:威慑,震慑;皇帝、太子。紫,图案为龙是诸侯,图讦:揭发别人的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案为蟒是非血缘王。红,地方行政长官,太守。绿,县令。白,读书人,白衣秀赎金:罚赎:罚款。勘:审查;隐私; 士。蓝灰黑,老百姓。赭,级别最低,47.猎:打猎。有时候是打仗的委婉说法。与“畋”一样。褐色,泥土色。赭衣,囚犯。48.厄、卮,斗:古代酒杯。白:告诉。 7.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 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 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 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33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一)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6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 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 范雎称善。乃延 ..,为上客。 ..入坐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注释: 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干.诸侯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困:使……窘迫、困窘 C、及见之,又倨.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说.蔡泽说:听说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

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右尊贵。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黜(绌):罢免;辟:征召。 坐镇:镇守边关; 三、常用实词 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 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例:晚有儿息 5.黑衣:贫民百姓,布衣。 6.古代衣服颜色有等级:黄,宫里,龙为 皇帝、太子。紫,图案为龙是诸侯,图 案为蟒是非血缘王。红,地方行政长官,太守。绿,县令。白,读书人,白衣秀 士。蓝灰黑,老百姓。赭,级别最低, 褐色,泥土色。赭衣,囚犯。 7.厄、卮,斗:古代酒杯。 8.箪:食具,笊篱。 9.唱喏(rě):打招呼。 10.抚礼:鞠躬。 11.敛衽:把衣服收拾好,表示严肃庄重的 样子。 12.簪笔:敬礼。 13.磬折:鞠躬弯腰。 14.却行:后退几步,倒退而行。迎聘礼貌。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和答案解析(一)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坐。B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 ..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博士。 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公车特征拜郎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连辟公府不就。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