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吕彩琴(带实验报告)B

《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吕彩琴(带实验报告)B
《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吕彩琴(带实验报告)B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编写:吕彩琴

实验一 蓄电池的构造认识及充电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课程编号:03011605

实验时数:1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蓄电池的构造特点;

2.掌握蓄电池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3.了解蓄电池故障原因;

4.学会蓄电池充电的技术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蓄电池:

2.解体的联条外接式蓄电池5个;

3.解体的联条穿壁式蓄电池5个;

4.解体的免维护蓄电池5个;

5.充电机。

6.玻璃管。

7.温度计。

8.密度计。

三、实验步骤

1.构造的认识

对照比较解体的各类蓄电池的结构特点。

2.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

1)蓄电池的外观检查

(1)检查蓄电池外壳是否破裂、电解液有无渗漏;

(2)检查蓄电池正、负极桩是否脏污或有氧化物;

(3)观察加液孔盖是否破裂、电解液有无渗漏、通气孔是否畅通。

2)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1) 打开加液孔盖,

(2)将玻璃管伸入单格电池中,并与防护板接触。用拇指堵住管的上端口,然后提出液面。( 注意:玻璃管不得离开蓄电池加液孔上方)。

(3)测量玻璃管内液体的高度,此高度即为高出极板的电解液液面高度。其值一般为10—15mm 。将测量结果填入实训记录表中。

(4)用相同的方法检查其余单格。

3) 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检查

(1)使用密度计测量电解液的相对密度:

使用密度计测量密度时,应同时测出电解液的温度,并将测量的密度值根据下式换算成25℃时的相对密度: )25(00075.0.25-+=t t C γγ

式中:t γ——实测电解液相对密度;

t ——实测电解液温度。

依次检查每个单格的电解液相对密度,各单格的密度差应小于0.01,将测量结果填入实训记录表中。 使用高率放电计测量蓄电池的放电程度:

①用“设备与器材”中介绍的方法进行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测量。

②读数时电压表的指针应处于稳定状态,若在5s内电压迅速下降,表示该单格电池有故障。将所测数据与表2-1对照,判断蓄电池的放电程度。

③依次测量各单格电池的大电流放电电压(各单格电池的电压差应小于0.1V)。将测量结果填人实训记录表中。

(3)使用高率测试仪测量蓄电池的充放电情况:

①参照“设备与器材”中介绍的方法进行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测量。

②参照“设备与器材”中介绍的方法测量蓄电池的电压,判断其充电情况。如连续3次(测量间隔0.5—1h)测得的电压不再上升,表明蓄电池充电已完成。

1.定流充电

1)接线方法

①如果蓄电池的容量相同,可采用串联法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即将同容量的蓄电池串联起来接入充电电源。

②如果蓄电池的容量、电压大小不等,可按混联方法进行充电。即在接线前将蓄电池按容量与放电程度分组,把额定容量相同且放电程度相同的蓄电池串联起来,并使各串联组内单格电池数相等,然后将各串联组并联到充电电源上去。

2)充电步骤:

①对待充电的蓄电池进行技术状况检查,清洁外部,然后按下述方法加注电解液:

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选择电解液的相对密度。

加注电解液前,电解液温度应低于30℃。

注入电解液,并静置3—6h。

若液面因渗入极板而降低时,应补充电解液,直到电解液高出极板10—15mm。

完成上述操作后,暂不盖上加液孔盖。

②根据被充蓄电池的容量,按充电电流规范确定充电电流。

用充电专用线夹将2—3只蓄电池按正负极相连的方式串联起来,再用充电专用线将充电机的“+”级接线柱与蓄电池的“+”极相连,充电机的“-”极接线柱与蓄电池的“-”极相连。此时,充电机上的电压表即指示出被充蓄电池的总电压,但电流表无指示。将充电机的电压调节旋钮调至最小位置。

接通交流电源至充电机的控制开关,打开充电机上的电源开关。

⑥旋转充电机电压调节旋钮,同时观察电流表,使电流表指示出所选定的数值。

⑦通过加液孔观察蓄电池的内部情况。

⑧在达到表2—4所示的充电时间后,用万用表或电压表测量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用密度计测量各蓄电池的相对密度。

⑨蓄电池如有充足电的特征,则可停止充电。蓄电池充足电的特征如下:

蓄电池内产生大量气泡,即出现“沸腾”现象。

端电压上升到最大值,且2h内不再增加。

电解液相对密度上升至最大值,且2-3h内不再增加。

2、定压充电

蓄电池容量不同但额定电压相同,且充电机输出电压受条件限制时,可用定压充电法进行充电,即将电压值相同的蓄电池并连接入充电机。

四、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1).

(2).

——————

3.实验仪器与设备

(1).

(2).

——————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与分析

7.实验心得

实验报告编写要求见附件一

实验二汽车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的构造认识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课程编号:03011605

实验时数:2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拆装方法及其构造特点;

2.掌握调节器的构造特点;

3.掌握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普通交流发电机、九管交流发电机、十一管交流发电机及无刷交流发电机:

2.单级、双级振动式调节器、电子式调节器及复合式调节器各5只;

3.万用表;

4.拆装工具。

三、实验步骤

1、交流发电机的拆装及其构造认识

1)分解及构造认识

(1)观察交流发电机的外部结构,熟悉各部分的相互连接关系及各接线柱的名称、作用及连接关系。

(2)拆下交流发电机的皮带轮和风扇。

(3)拆下电刷和弹簧。

(4)拆下穿心螺栓和后端盖固定螺母。

(5)拆下元件板。

(6)拆下前端盖和转子。

(7)拆下元件板上三接线柱的各连接线,并拆下定子绕组。

2)组装

完全认识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并掌握其安装要求后,按拆卸相反的顺序组装交流发电机。

2、调节器的构造认识

四、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1).

(2).

——————

3.实验仪器与设备

(1).

(2).

——————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与分析

7.实验心得

实验报告编写要求见附件一

实验三启动机构造认识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课程编号:03011605

实验时数:1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起动机的构造特点,掌握启动机工作原理;

2.学会正确拆装起动机;

3.学会起动机解体后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

2.各型起动机;

3.起动继电器;

4.万用表;

5.塞尺;

6.锯片若干;

7.三用游标卡尺;

8.百分表架;

9.拆装工具。

三、实验步骤

1.起动机的外部观察

2.典型起动机及其继电器的拆装与检修

注意事项:

起动机的拆装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分解作业,规定不能分解的部件或总成绝不可随意分解。

分解时,应按要求仔细分析起动机的构造、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以及线路的连接等。

拆下的零部件应按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好,以免装配时出现差错或遗漏。

起动机的分解

典型起动机分解图

(1)用螺钉旋具拆下护罩的紧固螺钉,并取下护罩与密封纸垫圈。

(2)用螺钉旋具通过检视窗口拆下4个电刷的接线螺钉,再用螺钉旋具撬开电刷弹簧,并将电刷从电刷架中抽出。

(3)用螺钉旋具拆下电磁开关铁心护罩上的4个紧固螺钉,取下护罩,仔细分析传动机构的构造,并用手反复推压动铁心。

(4)用钳子将传动叉上端绞接销钉上的开口锁销取下,再抽出绞接销钉。

(5)用扳手拆下穿心螺钉,用螺钉旋具轻撬后端盖边缘,并将后端盖取下。仔细分析后端盖的构造。

(6)将电枢轴前端限位环上的开口锁销用钳子取下,沿轴向向内滑动限位环,取出2个半圆锁环,仔细分析其构造。

(7)用锤子轻敲后端盖,将后端盖连同传动机构从电枢的花键轴上抽出;再将电枢从定子腔内抽出。

(8)用套筒扳手拆下传动叉中间绞接销钉螺母,轻敲销钉并将其抽出,再将后端盖后端面向下抽出,并取出驱动小齿轮啮合器总成。

(9)用扳手拆下电磁开关接线柱的接线和连接片,再用螺钉旋具拆下电磁开关后盖板上的螺钉,并

将后盖板和密封垫取下,仔细分析电磁开关的构造。

2)起动继电器的分解

拆下起动机继电器护罩。

3)起动机及其继电器分解后的检验

起动机分解后,应对各零部件进行全面的检验,以判断其技术状况是否良好。其主要检验项目有: 1)检查各接线端与接线柱是否氧化,接线是否松脱,焊接端是否脱焊等。视情进行必要的检修。

(2)检查控制开关的触点是否脏污或烧蚀而接触不良。

(3)检查各轴颈和滑动轴承铜套磨损的程度以及润滑情况。

(4)换向器的检修:换向器的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圆度检查及外径的检查等。

①换向器的外观检查。检查换向器表面是否脏污或烧蚀,如有应予清理。必要时,用300-400号砂纸打磨或在车床上对其外圆进行修整。

②换向器圆柱度的检查。用V形铁将换向器支撑在平板上,然后用磁力表架上的百分表检查换向器的圆柱度值,如图3-4所示。一般换向器圆度误差应小于0.05mm,极限值为0.4mm。若换向器的圆度值超过极限值,则应更换转子。

③换向器外径的检查。用游标卡尺检查换向器外径尺寸,如图3-5所示。换向器外径一般不得比标准值小lmm以上,否则,应更换转子。

④换向器云母片槽深度的检查。用三用游标卡尺检查换向器云母槽深度。

整流子云母槽深度尺寸一般为0.5—0.8mm,极限值为0.2mm。如果云母槽深度低于极限值,可先用锯片修整,再用细砂纸打磨。

(5)电刷及电刷架的检修:主要检查电刷的外观、电刷的长度及电刷弹簧的弹力等。

①电刷外观的检查。检查电刷是否有裂纹、损伤和严重的磨损现象,若有,应予以更换。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电刷的长度,国产起动机其新电刷的长度一般为14mm,磨损后电刷的长度不得低于新电刷长度的2/3。

③检查电刷弹簧是否有变形、损坏、裂纹或其他异常情况,同时检查其弹力是否正常,必要时予以更换。

④电刷架的检查。检查电刷在电刷架内活动是否自如,视情进行修理或清洗。同时,检查电刷架的绝缘情况。用万用表检查电刷架与电刷架板的导通情况,应为不导通,否则说明电刷架绝缘不良。

(6)电枢绕组的检查:电枢绕组的常见故障有匝间短路,搭铁及接线脱焊。

电枢绕组搭铁故障的检查。用万用表R*1k或R*10k档测量换向器和铁心之间的电阻。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应为无穷大,如果被测阻值较小,甚至为零,则说明电枢绕组有搭铁故障,应更换转子。

电枢绕组断路故障的检查。用万用表R*1k或R*10k档检查相邻两换向器之间的导通情况。如果有任何一个测点不导通,则表明电枢绕组有断路故障,应更换转子。

(7)励磁绕组的检查:励磁绕组的常见故障与电枢绕组的基本相同。

①励磁绕组断路故障的检查。用万用表只R*1k或R*10k档检测电刷引线与励磁绕组之间的导通情况应为导通。若不导通,则说明两者之间有断路故障,应更换励磁线圈。

②励磁绕组搭铁故障的检查。用万用表检查电刷与起动机外壳之间的导通情况。其间应不导通,否则说明励磁绕组有搭铁故障;

(8)驱动齿轮和单向离合器的检查:

驱动齿轮的检查。检查驱动齿轮轮齿的啮入部分有无严重磨损和损伤。如有,应更换驱动齿轮。

②单向离合器的检查。旋转驱动齿轮,顺时针方向应旋转自如;逆时针方向应锁止不动。如若不良,应予以更换。

③花键齿的检查。如图3-14所示,检查驱动齿轮在转子轴上活动是否自如,花键齿是否磨损或损坏。必要时,予以更换。

(9)电磁开关的检验。检查电磁开关触点与接触盘的接触是否良好。同时,检查电磁开关内部的吸拉线圈和保位线圈工作是否正常。

①吸拉线圈断路的检查。测量吸拉线圈(S接线柱与M接线柱之间)的导通情况,应为导通,否则说明吸

拉线圈有断路故障。

②保位线圈断路的检查。测量保位线圈(S接线柱与电磁开关壳体之间)的导通情况,应为导通,否则说明保位线圈有断路故障。

(10)转子轴承的检查。转子轴承主要检查其是否磨损和损坏,如有不良,应予以更换。

(11)起动继电器的检验。起动继电器主要应检查其触点及线圈的技术状况。触点的技术状况通过观察即可判断;线圈的技术状况可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标准值为13n)予以判断。

若电阻值小于标准值或为零,则表示其有短路故障;若电阻值为无穷大,则表示其有断路故障。

4)起动机的组装

起动机的组装与分解的顺序相反。但应注意,在组装起动机前,应在起动机的轴承和滑动部位处涂以高温润滑脂。

3、起动机的调整

1)驱动小齿轮与限位环圈间隙的调整

起动机工作时,要求在铁心移动至极限位置时,驱动小齿轮与限位螺母之间应有4--5mm的间隙。如间隙不当,可抽出销钉,旋出固定螺母,转动调整螺杆进行调整。

2)驱动小齿轮端面与传动端盖凸缘距离的调整

以QDl24型起动机为例,驱动小齿轮端面与传动端盖凸缘间的距离应为32.5—34.0mm。

如不符合要求,可松开固定螺母,转动限位螺钉进行调整。

3)起动继电器闭合电压与断开电压的检查与调整

检查方法:先将可变电阻调至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电阻使触点闭合。在触点刚闭合的瞬间,电压表所指示的数值即为继电器的闭合电压。之后再逐渐增大电阻,使触点打开。在触点刚打开的瞬间,电压表指示的数值即为继电器的断开电压。

闭合电压与断开电压应符合规定,否则应予以调整。若闭合电压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弯曲调整片改变活动触点臂与铁心间的空气间隙进行;若断开电压不符合要求,则应改变固定触点支架的形状,通过改变触点间隙予以调整。

四、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1).

(2).

——————

3.实验仪器与设备

(1).

(2).

——————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与分析

7.实验心得

实验四点火系统构造认识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课程编号:03011605

实验时数:2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点火系统组成

2、熟练掌握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3、了解点火系统故障原因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各式点火线圈和火花塞

2.触点式与无触点式分电器

3.万用表

4.塞尺/厚薄规

5.东风EQ6100或解放CA6102发动机;

6.拆装工具。

三、实验步骤

1、点火线圈的构造认识

对照实物观察两接线柱式和三接线柱式点火线圈的结构及接线方法。

2、分电器拆装

1)拆卸:

(1)拆下蓄电池的负极电缆

(2)拆下分电器点火提前装置的真空软管和导线连接

(3)拆下火花塞及点火线圈上的高压线

(4)拆下分电器凸缘固定螺栓,从分电器座上拆下分电器总称。

2)分解

(1)拔下分电器盖上中央高压线,扳开分电器两卡扣,打开分电器盖。

(2)拆下电容器(传统点火系统)

(3)拔下分火头,用厚薄规检查断电器触点间隙,一般在O.35~0.45mm之间。不符合要求应予调整直至标准为止。

(4)对于传统点火系:拆下断电器底板固定螺钉,将断电器底板连同低压接线柱绝缘支架一同取下;用螺钉旋具拆下分电器轴顶端的固定螺钉,取出断电器凸轮。

(5)对于电子点火系:拆下信号发生器,松开底板安装螺钉,拆下真空点火提前装置和信号发生器底板。

(6)拆下离心式点火提前机构的粗、细弹簧。

(7)拆下离心重块。

3)组装

组装顺序与分解时的相反。

4)安装

分电器拔出后重新安装时,从机油泵传动轴上端面看,如图所示,偏心槽应平行于缸体中心线,且偏心小面在上(靠缸体),偏心大面在下(外侧),此时将分电器插入即如图所示的位置。

图分电器的安装

分电器夹板固定螺栓,要在校准点火正时后,方可固定(见后述内容)。

3、火花塞的构造认识

(1)使用专用火花塞套筒拆下火花塞。

(2)使用火花塞套筒安装火花塞。值得注意的是,平座的火花塞应配装一密封垫圈,锥型火花塞则不能使用密封垫圈。

四、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1).

(2).

——————

3.实验仪器与设备

(1).

(2).

——————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与分析

7.实验心得

实验五汽车电气设备整体线路认识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课程编号:03011605

实验时数:2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加强汽车全车总线路分析训练,搞清楚各电器间的连接关系;

2、认识电路中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线路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4、培养分析单元电路或独立电系的能力,为判断和排除电气线路的故障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桑塔纳时代超人实训台的电器设备线路

2、解放141透明车实训台的电器设备线路

三、实验步骤

1、以指导教师提问或同学相互提问的方式,指明某些电器的名称及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

2、找出充电系电路;

3、找出起动系电路;

4、找出点火系电路;

5、找出前照灯远光电路;

6、找出转向信号灯电路;

7、找出暖风电机电路;

8、找出由指导教师指定的其它电路。

四、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1).

(2).

——————

3.实验仪器与设备

(1).

(2).

——————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与分析(画出老师指定电路草图)

7.实验心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写出实习体会)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上海百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c12312456.html,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第一次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2.了解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3.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4.了解常用紧固联接件的类型; 5.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械结构及装配的展示与分析,增加对其直观认识。 二、实验设备 机构模型;典型机械零件实物;若干不同类型的机器。 三、实验内容、步骤 在实验室要认识的典型机械零件主要有螺纹联接件、齿轮、轴、轴承、弹簧,具体内容如下: 1.各种类型的螺纹联接实物,各种类型的螺栓、螺母及垫圈实物,螺纹联接的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焊接、铆接实物; 2.各种类型及各种材质的齿轮、齿轮加工刀具、蜗轮蜗杆、带、带轮、链条、链轮、螺旋传动的零部件实物,失效零件实物; 3.各种类型的轴、轴承实物,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实物,轴瓦和轴承衬实物,轴承、轴、轴瓦失效实物; 4.各种类型的弹簧和弹簧失效实物,各种联轴器、离合器实物模型。 四、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零件陈列柜中的零件。 五、实验作业 1.请回答在实验室所见到的零部件如螺栓、键、销、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各 有哪些类型? 2.请举出螺栓、键、齿轮、滚动轴承的一种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失效形式。 六、问题思考 1.传动带按截面形式分哪几种?带传动有哪几种失效形式? 2.传动链有哪几种?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3.齿轮传动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齿轮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4.蜗杆传动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5.轴按承载情况分为哪几种?轴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6.联轴器与离合器各分为哪几类?各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7.弹簧的主要类型和功用是什么? 8.可拆卸联接和不可拆卸联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9.零件和构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常用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 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 1、机械部分 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 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 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力的大小可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经过计算电路计算可得到作用于电机和发电机定子的转矩,其大小与主、从动轮上的转矩1T 、2T 相等。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4) 实验二带传动分析 (6) 实验三轴系结构分析 (11) 实验四减速器结构分析 (14) 实验五滑动轴承实验 (16) 实验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列柜演示实验 (22) 实验七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指导书 (24)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相关实验容,明确实验目的、容、步骤,对指导教师的抽查提问回答不 合要求者,须重新预习,否则不准其做实验。 二、学生在实验中,应听从指导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安排,在使用精密、贵重仪器时,必须按要求操 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禁止随意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若对实验容持有创见性的改革,实施前必须经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学生应认真地进行实验,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要认真做好实验报 告,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 四、严格考勤,对无故缺席实验的学生以旷课论处,不得补做;对请假的学生,须另行安排时间予 以补做。 五、实验完毕后,学生必须按规定断电、关水、关气、整理设备、清扫场地,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 后方可离开。如发现有损坏仪器设备、偷盗公物者,一经查实,须追究责任,视情节按有关规定论处。 六、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吸烟,注意环境卫生。实验时应注意安全,节约水、电、 气,遇到事故应切断电(气)源,并向指导教师报告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一、实验设备: XJ-10B型精选机械零件列柜、铅笔、橡皮、直尺等绘图工具、钢笔或圆珠笔等二、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构造及应用。 三、实验要求: 1.回答每一柜中一个简答题; 2.画出主动斜齿轮、主动锥齿轮、主动蜗杆的受力图。 四、实验容: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1)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 (2) 实验三带传动实验 (3) 实验四齿轮效率实验 (6) 实验五减速器拆装 (9) 实验报告一 (10) 实验报告二 (11) 实验报告三 (12) 实验报告四 (14) 实验报告五 (15)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根据实际机构或模型的构造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机构的组成和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机械实物及机械模型。 2. 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尺。 3. 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 1. 原理 机构运动的性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运动副的类型、数目、相对位置有关。因此画机构运动简图时,应以规定的符号代表运动副,并以一定的比例尺按实际尺寸定出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用尽可能简单的线条表示机构中各构件。这种用比例尺绘出的机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若不按比例尺绘出,则称为机构示意图。 2. 测绘方法 ⑴缓慢驱动被测机构,仔细观察各构件的运动,分清各运动单元,从而确定机构构件的数目。 ⑵根据相连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 ⑶在草稿纸上绘出机构示意图。用1,2,3…依次标注各构件,用A,B,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在原动件上标出表示运动方向的箭头。 ⑷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并标注在草图上。 ⑸选长度比例尺图示长度实际长度=μ (m/mm )。在实验报告纸上画出机构运动 简图。

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曲线的形成。 2.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 齿轮范成仪,剪刀,绘图纸 齿轮范成仪基本参数:25.0120mm 20**a ==?==c h m ,,,α,被加工齿轮齿数z =10。 2. 同学自备: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计算工具。 三.原理和方法 范成法是应用一对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齿廓的。实验时,齿条代表切削刀具,齿条节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做纯滚动。这样,刀具刀刃各位置的包络线即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由于刀刃是齿条型直线(相当于基圆半径无穷大的渐开线),所以包络出的齿廓必为渐开线。 当齿条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时,所加工的为标准齿轮;如果是齿条中线的一条平行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时,所加工的为变位齿轮。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齿条刀具的基本参数和被加工齿轮的齿数以及变位系数计算出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和基圆直径,并画在绘图纸上。 2. 将图纸固定在齿轮范成仪的圆盘上,对准中心,调节刀具中心线与齿轮毛坯分度圆相切,制作标准齿轮。开始时将刀具推向最右边,然后将溜板慢慢向左移动。每移动一定距离,在代表齿轮毛坯的图纸上用铅笔描下刀具的刀刃位置,直到形成三个完整的齿形为止。 3. 使刀具离开轮坯中心线,移动xm 毫米(=0.4×20),再用上法推出三个变位齿轮的齿形。

机械传动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验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 实验指导书 2012-10-10 机械工程学院 实践技能及培训中心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设备介绍 (1) 三、实验任务 (3) 四、实验台的使用与操作 (3) 1.实验台各部分的安装连线 (4) 2.实验前的准备及实验操作 (4) 五、实验步骤 (5) 六、测试软件介绍 (6) 1.界面总览 (6) 2.数据操作面板 (6) 3.电机控制操作面板 (6) 4.下拉菜单 (7) 附录1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实验系统各模块展示 (17) 附录3转矩转速传感器介绍 (18) 附录4实验注意事项 (26)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并利用机械 传动综合实验台对机械传动系统组成方案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组成方案的特点; 2. 通过实验掌握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实验的 新方法。 3. 测试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 动与动力过程中的参数曲线(速度曲线、转矩曲线、传动比曲线、功率曲线及效率曲线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设备介绍 1 实验台系统组成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由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几个模块组成,另外还有实验软件支持。系统性能参数的测量通过测试软件控制,安装在工控机主板上的两块转矩转速测试卡和转矩转速传感器联接,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机械传动测试系统组成示意图 变频电机 ZJ 扭矩传感器 被试传 动机构 ZJ 扭矩传感器 负载 工控机 转速调节 负载调节 扭矩测量卡 扭矩测量卡 D/A 转换卡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机器人实验指导书

实验1机器人机械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组成; 2、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各部分的原理和作用; 3、掌握机器人单轴运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RBT-5T/S02S教学机器人一台 2、RBT-5T/S02S教学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一套 3、装有运动控制卡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RBT-5T/S02S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机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原动部件、传动部件、执行部件。基本机械结构连接方式为原动部件——传动部件——执行部件。机器人的传动简图如图2——1所示。 图2-1机器人的传动简图 Ⅰ关节传动链主要由伺服电机、同步带、减速器构成,Ⅱ关节传动链有伺服电机、减速器构成,Ⅲ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同步带、减速器构成,Ⅳ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公布戴、减速器构成,Ⅴ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同步带、锥齿轮、减速器构成在机器人末端还有一个气动的夹持器。 本机器人中,远东部件包括步进电机河伺服电机两大类,关节Ⅰ、Ⅱ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方式:关节Ⅲ、Ⅳ、Ⅴ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方式。本机器人中采用了带传动、谐波减速传动、锥齿轮传动三种传动方式。执行部件采用了气动手爪机构,以完成抓取作业。 下面对在RBT-5T/S02S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中采用的各种传动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作一简单介绍。1、同步齿形带传动 同步齿形带是以钢丝为强力层,外面覆聚氨酯或橡胶,带的工作面制成齿形(图2-2)。带轮轮面也制成相应的齿形,靠带齿与轮齿啮合实现传动。由于带与轮无相对滑动,能保持两轮的圆周速度同步,故称为同

步齿形带传动。 同步齿形带传动如下特点: 1.平均传动比准确; 2.带的初拉力较小,轴和轴承上所受的载荷较小; 3.由于带薄而轻,强力层强度高,故带速可达40m/s,传动比可达10,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可达200kW,因而应用日益广泛; 4.效率较高,约为0.98。 5.带及带轮价格较高,对制造安装要求高。 同步齿形带常用于要求传动比准确的中小功率传动中,其传动能力取决于带的强度。带的模数 m 及宽度b 越大,则能传递的圆周力也越大。 图2-2同步齿形带传动结构 2.谐波传动 谐波齿轮减速器是利用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减速器。谐波齿轮传动(简称谐波传动),它是依靠柔性零件产生弹性机械波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行星齿轮传动。 (一)传动原理 图2-3谐波传动原理 图2-3示出一种最简单的谐波传动工作原理图。 它主要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1)带有内齿圈的刚性齿轮(刚轮)2,它相当于行星系中的中心轮; (2)带有外齿圈的柔性齿轮(柔轮)1,它相当于行星齿轮; (3)波发生器H,它相当于行星架。 作为减速器使用,通常采用波发生器主动、刚轮固定、柔轮输出形式。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第4章机械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与分析 4.1 概述 提高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性能和工作能力是提高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涉及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精确度、承载能力、可靠性、安全性、人机工程、节能环保等,项目和内容十分广泛,其基本内容包括机械传动的效率、振动、噪声等,这些测试项目常常作为评定机械产品性能的基本质量指标。因此,掌握机械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方法,对于研究、改进和创新机械以及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机械设计展示开放实验 4.2.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对各种机械零部件、各种传动装置的结构组成形式以及润滑与密封、零件的失效形式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4.2.2 实验设备 机械设计示教板,由18个陈列柜组成,如图4-1所示。 图4-1 机械设计示教板 4.2.3 实验内容 (1)螺纹联接1:螺纹的类型、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各种螺纹联接件; (2)螺纹联接2:螺纹联接的防松、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纹联接的装拆; (3)键、销和花键联接; (4)铆、焊、粘和过盈联接; (5)带传动1:V带传动、平带传动、同步带传动及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6)带传动2:平带的材料与接头形式、V带的结构与型号、其它带传动、各种带轮的结构; (7)链传动:滚子链的结构与接头形式、齿形链、无级变速链、起重链、链传动的布置与张紧; (8)齿轮和蜗杆传动:齿轮的结构、蜗杆的类型、蜗轮的结构; (9)滑动轴承:轴瓦与衬的材料、滑动轴承的结构、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 (10)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结构、常用类型与代号、尺寸系列、滚动轴承的装拆; (11)滚动轴承2:内圈和外圈的固定方法、轴承的预紧与调整、密封、轴承座的形式; (12)联轴器:刚性固定式、刚性可移式、弹性联轴器、安全联轴器; (13)离合器:牙嵌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安全离合器、离心式离合器、超越离合器; (14)轴1:轴的承载类型、轴的结构类型、轴的结构设计; (15)轴2:轴上零件的定位; (16)弹簧: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组合弹簧以及弹簧的应用; (17)润滑与密封:润滑装置、密封件、润滑剂; (18)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残余变形、断裂、磨损、胶合、点蚀、腐蚀。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星期四的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二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机械的转矩、转速等机械参数的测量手段。 2.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3.通过对滑动曲线(ε —F 曲线)和效率曲线(η—F 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因此,带传动需以一定的预紧力F 0紧套在两个带轮上,使带与带轮的接触面上产生正压力。工作时,由于带与轮面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带传动的紧边拉力F 1和松边拉力 F 2不等,两者之差F =F 1-F 2, 即为带的有效拉力,它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 f 。在一定条件下,摩擦力有一极限值,如果工作载荷超过极限值,带就在轮面上打滑,传动不能正常工作。预紧力F 0愈大,带传动的传动能力愈大。 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时带的弹性变形不等。紧边拉力大,相应的伸长变形量也大。在主动轮上,当带从紧边转到松边时,拉力逐渐降低,带的弹性变形逐渐变小而回缩,带的运动滞后于带轮。也就是说,带与带轮之间产生了相对滑动。而在从动轮上,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这种弹性滑动在带传动中是不可避免的,其结果是使从动带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使传动比不准确,并引起带传动效率的降低以及带本身的磨损。 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 %100)1(1 122121?-=-= n D n D v v v ε (1) 式中 v 1、v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m/s ; n 1、n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 ; D 1、D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 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当有效拉力F 小于临界点F '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 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 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F '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等于F max 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图中曲线2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η与有效拉力F 之间关系的曲线。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F '点以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 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 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 ',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ε =1% ~ 2%, 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 三、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实验的设备是PC —A 型带传动实验台。该实验 1-滑动曲线 2-效率曲线 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

带传动实验指导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 金悦 姓名班级学号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http://202.117.29.254 2012年9月

目录 §1-1 概述 (1) §1-2 预习报告 (1) §1-3 实验原理...........…………………………………………… 一、实验系统的组成...........………………………………………… 1、实验系统的组成...........………………………………………… 2、主要技术参数...........……………………………………………… 3、实验机结构特点...........………………………………………………(1)机械结构...........………………………………………………(2)电测系统...........……………………………………………… 二、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 1、转速测量...........……………………………………………… 2、转矩测量...........……………………………………………… 3、加载原理...........……………………………………………… 4、电机调速...........……………………………………………… §1-4 实验步骤...........……………………………………… 一、人工记录操作方法...........……………………………………… 二、与计算机接口操作方法...........……………………………………… 三、校零与标定...........………………………………………………§1-5 实验任务...........………………………………………… §1-6 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一(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pdf

验证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 实验简介:带传动在工作中,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从而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的特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实验技能。 适用课程:机械设计 实验目的:A验证带传动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B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C了解实验台高效节能的电封闭加载原理;D 了解常用机械量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面向专业:机械类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课内必做) 计划学时: 2学时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照片:

《机械设计》课程实验 实验一 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 带传动在工作中,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观察带传动的打滑 现象,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从而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的特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实验技能。 一、 实验目的 1. 验证带传动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 2. 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 3. 了解实验台高效节能的电封闭加载原理; 4. 了解常用机械量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设备 带传动的滑动率与效率测定试验台 图1-1是试验台的结构简图,它有两台直流电机,电机1和电机2。在试验中,我们将用电机1通过进行试验的皮带拖着电机2发电来给皮带加上负载。具体的加载原理和方法,下面一节再详细介绍。 电机1的定子用轴承固定在支架上,并加以平衡,可以自由摆动,称为悬支电机。这样结构是为了便于通过固联在定子上的力臂和放在它旁边的磅秤,测量电机工作时转子上的转矩。因为按电动机工作的电机,定子上由反作用力产生的转矩,大小与转子转矩相等(摩擦力忽略不计),方向与转子产生转矩相反。这台电机试验时按电动机工作,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磅秤放在它的左侧。转矩T1可由下式计算: 1 1 T P L =× (4) 式中:P1——磅秤的读数(kg) L ——为力臂长度,L=400mm 右边的电机2也用相同的方法支承在它的支架上,因为这台电机在试验中按发电机工作,发电机定子上的转矩的大小和方向均与转子转矩相同,现在转子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磅秤放在它的右边。转矩T2的求法和力臂的长度,与电机1相同,即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 直流电机功率:355 KW 调速范围:50~1500 rpm 预紧力最大值:3 Kgf 测力杆力臂长:L1=L2=120 mm 带轮直径:D1=D2=120 mm 测力杆刚度系数:K1=K2=0.24 N/格

百分表:精度0.01mm,测量范围0~10mm 实验带:聚酰胺片基平带(L20×800GB11063-89) 发电机负载:0、40W、80W、120W、160W、200W、240W、280W、320W共九档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带与带轮应保持清洁,不得沾油,否则可用汽油或酒精清洗后用抹布擦干; 2、启动电源开关前,应将面板上转速旋钮逆时针旋到止位,以免电机突然高速运动产生冲击损坏传感器。同时还应加上一定的砝码,使带张紧,并断开发电机所有的负载; 3、采集数据时,一定要等转速窗口数据稳定及百分表指针摆动幅度小于4格后再进行采集,两次采集间隔5~10秒钟; 4、当带加载至打滑时,运转时间不能过长,以防带过度磨损。 六、实验要求: 严格按步骤进行实验,认真采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带传动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组号:本组人数:时间:2013年 10月 15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台工作条件 测力杆力臂长:L1=L2= 带轮直径:D1=D2= 测力杆刚度系数:K1=K2= 实验带: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初拉力F0= N时的测试数据: n1 n2 △n εT1 T2 η0 1 2 3 4 5 6 7

2、初拉力F0= N时的测试数据: n1n2△nεT1T2η0 1 2 3 4 5 6 7 3、带传动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四、思考题 1.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有何区别? 2.预紧力大小对带的应力及带传动承载能力有何影响? 3.如何计算带的弹性滑动率ε及效率η?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实验指导书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实验指导书 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前言 本实验是为了配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课程的理论学习而专门设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更高级课程和信息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为八个实验:1.产生式系统实验;2.模糊推理系统实验;3.A*算法求解8数码问题实验;4.A*算法求解迷宫问题实验;5.遗传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实验;6.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实验;7.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8.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每个实验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容、实验条件、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等六个项目。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实验的教学大纲;第二部分是介绍八个实验的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实验指导书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教学大纲 (1) 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 (4) 实验二模糊推理系统实验 (7) 实验三A*算法实验I (12) 实验四A*算法实验II (15) 实验五遗传算法实验I (17) 实验六遗传算法实验II (22)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25) 实验八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 (29)

实验教学大纲 一、学时:16学时,一般安排在第9周至第16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运行环境:PC机、Visual C++ 6.0、Matlab 7.0。 三、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 平台实验容学 时 类型教学 要求 1 产生式系统应用VC++ 设计知识库,实现系统识别或 分类等。 2 设计课 2 模糊推理系统应 用Matlab 1)设计洗衣机的模糊控制器; 2)设计两车追赶的模糊控制 器。 2 验证课 3 A*算法应用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N数码问题的 A*算法。 2 综合课4 A*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迷宫问题的A* 算法。 2 综合课5 遗传算法应用I Matlab 1)求某一函数的最小值; 2)求某一函数的最大值。 2 验证课6 遗传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不同城市规模 的TSP问题的遗传算法。 2 综合课 7 基于神经网络的 模式识别Matlab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字识 别设计; 2)基于离散Hopfiel神经网络 的联想记忆设计。 2 验证课 8 基于神经网络的 优化计算VC++ 设计与实现求解TSP问题的连 续Hopfield神经网络。 2 综合课 四、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分制评定。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就不及格。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一般应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平时成绩又要以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对于实验课成绩,无论采取何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