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深圳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最新深圳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最新深圳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深圳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专业:行政管理考试科目:行政学理论与现代管理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6分,计48分)

1、政府形象与企业形象的异同

(1)政府形象与企业形象的含义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客观存在的知觉、看法、情感与评价,它具体反映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时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提高政策效力、降低政策运行成本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企业形象用一些外部的静态和动态的形象以及树立内在的规定来区别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特点或特征,以便于认知和识别。形象好的企业,消费者就产生信任感,就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和人、财、物这三个东西并列,其价值还可以超过有形的资产。

(2)政府形象与企业形象的异同

无论是政府形象还是企业形象的好坏都是指是公众对组织的客观存在的不同看法、情感与评价等,它具体反映社会公众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和信任程度。政府或者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都容易得到公众的信赖,同时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政府形象和企业形象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首先,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政府与政权挂钩,这是企业形象所不具备的;其次,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树立政府的权威,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和氛围,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主要是为了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的商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消费心理;再次,企业形象用一些外部的静态和动态的形象以及树立内在的规定来区别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特点或特征,以便于认知和识别,而政府则没有这个特性;最后,企业形象的树立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而政府形象的树立更多的公共性的利益。

2、巴纳德的主要学术观点

巴纳德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行政管理研究领域,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用社会系统的观点推进可对正式组织的研究。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不是单个人的行为,而是人们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一种协作,是有意识加以协调的系统。任何组织都包括三种普遍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沟通。

②非正式组织理论。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没有正式结构、不定型的,往往也不能自觉地认识到共同的目的,而是在共同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一定的态

度、习惯和规范,非正式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可以避免正式的控制,维持个人品德、个人自尊和独立选择。巴纳德强调,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可以增强组织功能和使组织更有效率,所以行政主管人员要重视和创造条件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③权威的接受理论。巴纳德认为,权威的来源和实质,不在于权威者或发出命令的人,而在于被命令接受不接受,若被命令者不接受,也就不存在这个权威。所以行政主管应力求使自己的命令被下属所接受或同意。

④组织平衡理论。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一个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协调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不断将组织成员的贡献转换成满足,又利用满足促使组织成员作更多的贡献,这样才能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发展。

3、西蒙的《管理决策新科学》------与1999年真题简答题第3题雷同,虽然提出书名,其实主要也是考察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

下面提供《管理决策新科学》这本书的资料,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则参考1999年真题简答题第3题解析。

《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年出版的《管理决策新科学》是西蒙的代表作,书中对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决策理论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理解人类行为的钥匙与实施管理行为的利器,西蒙功不可没。时至今日,《管理决策新科学》依然是研究战略决策领域的必读书目。

4、行政三联制

(1)行政三联制的推行背景

抗日战争的进程,要求政府精简机构、集中权力、简化程序、快速高效。但国民政府长期以来形成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能低下的状况,并没有因战争而有根本改变,因而极不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为此,决定设立行政效率促进委员会,考核中央及地方各行政机关之组织与职权分配并调整其相互关系,考核其财务收支并促进其合理化与经济化,考核其官吏任用奖惩办法及办事效率并督促其改进。是为后来实行设计、执行、考核"三联制"的雏形。

为加强国民政府的行政效能,蒋介石决定实行"行政三联制"。1940年3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人事行政会议上发表《行政三联制大纲》为题的训词,首次提出推行"行政三联制"。

(2)行政三联制的内容

所谓“行政三联制”,“是国民政府为提高行政效率,而将设计、执行、考核三环节加以联接的管理模式”,就是设计、执行、考核三者相联的制度。具体做法是:先由各机关根据业务范围对各项工作做出计划,逐层上报;再由中央政府进行总设计,制订总计划;然后贯彻实行,在执行中和结束后进行考核。行政三联制就计划、执行、考核。

一、计划:计划是行政三联制进行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凡应执行的工作,须先慎重计划,在这一阶段,要有宏观态度,依据现实环境,搜集有关,人事、时、地、物的资料,按财务情况,确定整个计划程点,作执行前的充分准备,并预定期限及进度,以完成执行工作。

二、执行:执行是行政管理本身的工作,经过周详的计划,运用各种资源与

方法,按照执行程序与进度,逐步实施,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考核:考核是第三阶段,对于执行工作结果,予以评量,检讨得失,考

核的效用不只是执行工作的总结,且应就其结果,作为以后计划与发展的蓝本。

(3)推行行政三联制的基本方法

"一方面设置中央设计局,一方面设立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分别主持设计

与考核的工作;至执行方面,在党的部分为中央党部,在政的方面,行政院负了

大部分的责任,而三联制全部的设施,则由国防最高委员会总其成。"由于在国

民党的原政治体制和行政机构中,"只有执行部分粗具规模。至于设计考核,则

均付阙如。"因而推行行政三联制的重点,就是要加强设计与考核两个环节。

5、公共财政

⑴公共财政的含义:

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⑵公共财政的特征:

①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这一方面意味着市场要求公共财政的存在和服务,以弥补市场失灵,否则市场就无法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公共财政只能在市场失灵的范围和领域内活动,对市场有效运行的领域不应介入。

②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公共财政在为市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市场活动主体。

③非市场营利性。公共财政只能以社会利益作为其活动的直接目标,只能从事非营利性活动,不能直接进入市场追逐营利,否则,就会造成政府对市场不应有的干预和侵犯。

④法治性。公共财政活动必须受到法律法规的根本约束和规范。这样,才能确保社会公众真正决定和支配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真正约束、规范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活动,才能确保政府的行为遵循市场和资本的根本要求,才能确保政府的公共活动符合资本和私人的根本利益。

6、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外延比较广泛的概念,它是指从绩效计划(绩效目标的确定)到考评标准的制定,从具体考核、评价的具体实施乃至信息反馈、总结和改进工作等全部活动的过程。绩效管理是对各个层次的绩效进行综合管理,它强调动态和变化,强调对企业和组织全面和系统的理解、强调学习性、强调不断的自我超越。

(2)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

①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实现绩效的持续发展,激励员工,使员工开发自身潜能。

②绩效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

③绩效管理有助于事业能够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

④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冲突

⑤绩效管理可以节约管理者的时间成本

(3)政府绩效管理

政府绩效管理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与责任政府、公平政府、廉洁政府、公益政府、廉价政府和法治政府学理相连。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运用政府绩效目标、绩效信息、绩效激励、绩效合同、绩效成本、绩效程序、绩效规制、绩效申诉和绩效评估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绩效的过程。

(4)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

①政府绩效管理把绩效作为管理的核心。

②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多元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质量。

③政府绩效管理凸现机制创新。

④政府绩效管理重视管理方法与技术。

⑤政府绩效管理突出应用性和回应性。

二、论述题(每题26分,计52分)

1、经济全球化与现代管理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管理

在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企业的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随着中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中国企业如联想、海尔、小天鹅等一批从事电子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成功企业已经开始构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战略联盟体系。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一种“双赢”游戏,战略联盟正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战略联盟的形式也在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将他们的伙伴关系发展成为“超级联盟”。

(二)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管理

21世纪是世界经济、科技、社会迅速发展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阻挡。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了融入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的进程。新形势下,对政府的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审视,对政府管理也需要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政

府职能和政府管理面临新的、全面的挑战和检验。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经济密切交流与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求各国政府适应这一趋势,以新的理念进行管理和督导。新形势不仅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调整要求,也要求政府在调整职能的基础上切实转变管理观念、管理作风和管理方式。

(1)克服市场缺陷是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加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进一步投身国际竞争大舞台,在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发展壮大,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的市场在改革中不断开放,市场的开放伴随着风险,这就要求全社会增强市场意识和开放理念,倡导法制精神。为了保证公平竞争,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政府仍要以必要的干预克服市场缺陷。政府在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经济全球化使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更为重要。克服市场缺陷,要求政府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指导。政府通过有效的管理,处理好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需求、新矛盾,给予国家发展以必要的方向性引导。

(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发展是政府管理的宗旨

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家发展为宗旨,按照市场需要重新配置行政资源,进一步调整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机制,增加国家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建立适应世界贸易有关规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发展,是政府管理的当务之急。

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更需要政府的明确指导和强有力的支持。就政府而言,新形势下,政府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控制好经济运行,健全社会法制,培养市场道德。

维护经济安全,要求政府强化行政立法职能,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政府致力于宏观调控和指导,加强了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工程的监管。把以往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变为间接管理,同时下放管理权限,大大减少了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3)主动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是政府管理的紧迫任务

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各级政府在克服市场缺陷,维护经济安全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必然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强国力,造福人民,重塑政府形象。

新形势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管理要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所创新,做到廉洁、高效、务实。

政府管理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改进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

政府管理要继续改进管理作风。广大国家公务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克己奉公,勤政为民。

(三)经济全球化与管理发展趋势

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归纳起来,现代管理出现以下一些发展趋势:

(1)战略化趋势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日趋复杂,社会环境变幻莫测,组织与环境联系的日益紧密,管理所涉及到的因素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组织(尤其是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组织的兴亡。

就企业而言,企业要适应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战略规划,要在彻底了解和准确把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订出最佳的企业战略,才能战略制胜,才能不断壮大发展。

现代中国企业已进入了由面向计划的传统管理到面向市场的战略经营时代,制定战略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战略经营要求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及时做出反映。因此,具有迅速适应新变化的能力比周密的计划更加重要。

(2)信息化趋势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生产技术、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进入重要资源的行列。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是正确而迅速决策的前提,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它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跟上时代的要求,首先在于该企业能否及时掌握必要和准确的信息,能否正确地加工和处理信息,能否迅速地在员工之间传递和分享信息,特别是能否把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之中,融合到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工作之中。传统的企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信息处理要求,也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对信息的要求,企业管理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信息管理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重要法宝。

组织对信息管理的能力,将集中表现在不仅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收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出色的信息分析、传递和利用的能力。可以说,现代企业和组织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

(2)人性化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组织中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机器,而是高素质的人才。组织中人的作用,在组织中越来越显出重要作用。这就促使管理部门日益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工作的中心也从物转向人。

在任何管理中,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管理理论研究也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对人的研究作为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差不多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人性的假设理论基础上。管理研究发展史表明,管理学理论明显地存在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为此,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作和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在管理方式上,现代管理更强调用柔的方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鼓励人,以感情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

(4)弹性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从固定的组织系统向富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发展。这是社会管理发展又一个重要趋势。

现在,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组织机构应该趋于灵活而富有弹

性,以求信息畅通并行动敏捷,能够具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简化发

号施令和相互沟通的渠道,组织管理者将缩小机构,减少层次。在企业各下属机

构变小的同时,将赋予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下放。这既有利

于发挥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又有利于使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

战略决策问题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机构必然会越来

趋于随意和多样,相应于组织的管理,也必将日趋弹性化

2、论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一)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含义

(1)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物、执行国家意志、

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

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赖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

②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他们依照宪法、法律和各种行政法规履行国家行政职能,实施各种行政行为。

③设置和运用国家行政权力的目的和任务是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④行政权力是一种合法的强制力量,是国家强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以行政法规、政策、计划、决议、命令等为表现形式,通过政府指挥命令系统来实现。

(2)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

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在行政行为中,根据行政责任和责任内

容的不同,可以把行政责任分解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职责。

第一,行政行为中政治责任。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及其他政府组成人员,既是

一个行政角色,履行国家公务,又是一个政治角色,执行政党的政策,接受执政

党的政治领导。因此,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及其他政府组

成人员对政策指导负有重大的责任。

第二,行政行为中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①惩戒责任;

②刑事责任;

③民事责任。

第三,行政行为中道德责任。首先,公务员要牢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其次,

由于公务员的身份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一定要洁身自好,率先垂范,树立良

好的职业风范和个人形象。

第四,行政行为中行政职责。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履行职责时,应克己奉公,

尽职尽责,树立服务第一,效率第一的观念。

狭义的行政责任通常是指行政法学意义上的“行政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公务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必须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表现为工作上的义务;二是行政单位或个人实施了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或有关规定所必须承担的行政上的法律后果。

(二)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特征

(1)行政权力的特征

①公共性。作为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权力本来就属于公共权力。

②手段性。行政权力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从法理上讲,行政权力属于派生性权力,它必须执行赋予它权力的公民或国家立法机关的意志。从整个国家权力的运行过程来看,行政权力是在立法权力的输出功能之后起作用的,行政决策属于国家权力输出过程中的决策。

③自主性。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即行政权力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相对于社会权力的自主性和相对于统治权力的自主性。

④一元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一个国家内,拥有和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系统只能是一个;第二,在一个国家的行政系统内部,只能存在一个权力中心;第三,行政权力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可逆性,即行政权力运行的单向性。

⑤时效性。行政权利主要是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以迅速实现公共利益。因此时间就成为行政权力结构中重要的坐标,效率也就成为行政权力所追求的直接目的。

⑥膨胀性。这种特性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行政权力的自然增长,属于正常状态;另一种是行政权力的恶性膨胀,属于异常现象。

(2)行政责任的特征

行政责任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①行政责任具有不可推卸性。

②行政责任具有法律的规定性。

(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行政权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物化

为政府行为或公务员旅行责任的行为。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问题贯穿于行政管理

过程的始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对于行政行为的主体来说,授予一定的权限,就必须课以一定的责任,权责一致

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国家公务员受国家委托,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代表国家执行某种公务活动,

国家通过法律赋予国家公务员一定的行政责任,同时为了保障其履行职责,又给

予相应的权力。权力和责任是并行的,负有重大则热病而不掌握相应的权力,就

很难完成工作;手握大权而不负任何责任,就容易滥用权力。因此,权责应该是

一致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