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之萨提亚模式

个人成长之萨提亚模式
个人成长之萨提亚模式

?个人成长之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模式爱的目标

我想愛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賞你而不須批判你

和你齊參而不會傷害你

邀請你而不必強求

離開你而亦無需歉咎

批評你但并非責備你

並且

幫助你而沒有半點看低你

那么

我倆的相會就是真誠的

而且能彼此潤澤

?萨提亚沟通模式的最终目标

?内在和谐(pace within)

?人际和睦(pace between)

?世界和平(pace among)

?萨提亚模式的信念之

?人们因为相同而有所连接,因为相异而有所成长

?父母常重复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是那些功能不良的模式

?大多数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之的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平等之上的

?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而且可以学习如何驾

?我们有用所需要的一切内在咨询,一遍成功的应对和成长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改变是可能的,即时外在改变有限,内在改变仍是可能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但是可以改变事件对我们造成的冲击

?欣赏并接纳过去,可以增加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

?症状是潜意识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萨提亚模式之冰山隐喻

?萨提亚模式之五种常见的生存姿态

?讨好(placating)

?典型的讨好

?语言:都是我的错、没有你我不行、只要你高兴就好、我不重要、我很可怜?行为:道歉、恳求、依赖、过度和善

?感受:无助、委屈、焦虑、悲伤、压抑愤怒、哀怨

?心理表现:神经质、抑郁焦虑症状、自我攻击

?身体表现:消化道不适、恶心呕吐、偏头痛、便秘

?资源:关怀、友善、滋养、敏感

?指责(Blaming)

?典型的指责

?语言:你真没用、真无能;都是你的错;我一点问题也没有

?行为:责骂、批判、控制、挑剔、攻击

?感受:愤怒、挫折、孤单、不满

?心理症状:多疑、容易激惹、易怒、拒绝

?身体表现:肌肉紧张、高血压、气喘、背痛

?资源:自我肯定、有领导才能、有能量

?超理智

?典型的超理智

?语言:规则理论,抽象字眼、冗长、逻辑、理智重学术

?行为:刻板僵硬、权威、喜欢给人见人、一丝不苟、好辩

?情感:冷静、沉着、孤单、空虚

?心理症状:强迫心理行为、自闭、社交退缩、缺乏同理心

?身体表现:内分泌疾病、淋巴和纤体病症、癌症、背痛

?资源:理智、解决问题、有知识

?打岔

?典型的打岔

?语言:抓不到重点、不能专注、插科打诨、沉默、改变话题

?行为:活力过多或者不足、不安定、扰乱、退缩

?感受:混乱不清、孤单、悲伤、困惑、压抑

?心理症状:困惑、冲动、缺乏同理心、学习失能

?身体表现:重视神经系统问题。眩晕、糖尿病、平衡问题等

?资源:幽默、自发性、创造性、有趣

?关于各种应对姿态

?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在还没有能力应对外在困难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姿态的影子,但是会有主导

?在一定的时期一定帮到我们,但是也会限制我们

?是一个人在维护自我价值的展现,在压力之下,我们就会采用这些应对姿态

?萨提亚模式之一致性

?典型的一致性

?语言:诚实面对自己的感受、思维、期待、愿望和不喜欢、开放、分享、尊重

?行为:有活力有创造力、自信统整、为自己负责、有爱心、平衡

?感受:平和、悦纳自我、脚踏实地

?资源:自我觉察、自我负责、开放、关怀

内在和谐(pace within)

人际和睦(pace between)

世界和平(pace among)

?生存姿态是如何发展出来的

?每一种姿态都包含着达到完善的种子。讨好中隐藏着关怀的种子,责备中隐藏着决断的种子,朝里中有才智的种子,而藏在打岔中的则是创造和变通的种子。

?我们需要区分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心的渴望,当最基本的爱和悲哀的渴望收到威胁时,我们也许回去讨好、责备、超理智或者是打岔,从而维持一段关系。

?如何才是一致性

?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

?它既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与自我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

?当表里一致时,我们既可以意识、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包括我们自身的感觉、解释以及随后对于这些感觉的感受),也能够承认、理解和接纳它们,并且能够表达它们;

?将外界和自身条件通过行动转化为满足我们渴望的可靠方式

?为什么经常不一致

?恐惧是最大的阻碍

1.我可能犯了个错误

2.可能有人不喜欢这样

3.有人会批评我

4.我可能影响了别人

5.她/他会认为我没什么优点

6.人们可能认为我不完美

7.他/她会离开我

?真正的成长

? 1.我确信,当我采取行动尤其是采取新行动的时候,我就可能会犯错

? 2.我非常确信总有人不喜欢我所做的。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同样的事情

? 3.是的,有人会批评我。我确实是不完美的。一些批评是很有用的。

? 4.当然!我一说话就是打断了另一个人的谈话,我就是影响了他人啊!

? 5.她可能会觉得我简直一无是处。对此我能承受得了吗?可能有时候我不是很热情;

有时候是别人在拿我开涮。这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 6.即使我告诉自己需要做到完美,其实现的可能性也要有赖于我会经常发现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真的那么重要吗?完美会不会让人无法企及?真实的小缺点会不会让人觉得更易靠近?

?7.他离开了,可能他应该离开;无论如何,我会挺过去的。

?自我觉察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做到以下8点时,才能表现出表里一致

?直接回答问题而不是首先回问“为什么你想知道这个?”

?提出自己具体的需求,而不是给出罗嗦的原因或者其它铺垫;

?做出诚实的选择;

?觉察、检验所接触的评论、想法、行为和情景,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形成评判;

?在打消所有恐惧之前,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意去进行尝试和冒险;

?不断地对生活提出疑问,对于任何新的可能性持开放的态度,并且不要在新情况发生之前就假装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的答案;

?在面对任何新的可能性、选择以及解决方式时,听从自己的直觉或者是智慧的意见,并在所有制定决策的情景中充分考虑这些。

展示出某种程度的新活力;

?一致性并不是无时无刻的真实的表达自己

?采用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并不意味着我们一直开心快乐、没有烦恼,也不意味着我们会在任何的情景中都会表现得礼貌得体,而是顺应自然,根据不同的对象、情景和时间段的情况,采用灵活机动的应变方式,作出最优化的反应和应对。

?带着爱,一致性的沟通的特点

?因利用自己本身资源,同时关注他人和情景,而带来高自尊

个人内在状态时完整的,没有内在冲突、纠结或痛苦

身体舒适

接纳相同和差异:某些点上,我们是相同的;某些点上我们是不同的(欣赏独特、信任对方)

了解自我和他人

给予描述性的回馈

分享自我:内在的感受、观点、期望、渴望等等

?失恋33天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理念: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尊重:人性最深刻的渴望,是建立在对人积极的观念基础上的,是人性化的体现。

接受对方、差异共存

成熟之爱在于尊重与敬爱对方的程度,

?宽容:宽容是一种人格魅力,是两性关系中吸引对方的力量。

儒家的仁义

墨家的兼爱非攻

道家的静心修为

佛家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沟通的3种类型

?社交谈话:通过语言接触,分享感觉。

是建立社交关系的闲聊。“…怎么样?…”

?知性谈话:传递资讯。

象一场乒乓球比赛,你来我往,双向沟通。

?感性谈话:分享内心感受,卸下心中重担。

属宣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我爱你…”

?有效沟通的技巧(传达和倾听)

?良好的沟通=

肢体语言

+ 语气语调

+ 语言内容

?情绪管理

1.情绪产生的根源

?情绪控制

1.情绪的传染性

2.情绪调控、适当表达情绪:表达的是当时的情绪体验,或者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的

考虑

3.情绪调控:情绪自觉-情绪延缓-后果评估-导正情绪(现代脑和原始脑)

?思维记录

?积极倾听的FPE法

事实(Fact)

认知(Perception)

情绪(Emotion)

?有效沟通的技巧

?幽默

幽默是智慧和成熟的表现,是两性关系的润滑剂

幽默是个体人格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儿童到成人的质变的重要标志?赞许

人性深处最深切的渴望

用爱心说诚实话

?把握时机

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强者和弱者的转化

?有效沟通的技巧:换位思考

?从说话者的立场思考和理解人们所说的话,不仅要求准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内容,而且还要理解对方信息中的感情成分和在信息中没有直接表达的含义。

?换位思考的2个层面:

1.表层的:听者简单地解析、重述或总结沟通的内容。

2.深层的:听者不仅有表层的参与,也能理解对方隐含的或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爱的5种语言

?口头表达

?为对方买礼物

?为对方服务

?身体接触

?高质量的共同时间

哪种语言更容易表达,这种语言为主导的人就更收益

?亲密关系的沟通模式

?第一步“征求同意”:我有一个正面/负面的感受想要和你表达一下,好吗?

?第二步“感官信息”:我看/听/尝/闻/触……

?第三步“诠释感官信息”:我认为/推测/解释/想象/幻想/判断/假定这是……

?第四步“表达感觉”:

这让我感觉喜欢/爱/敞开/温暖/被吸引/舒服/接近……(正向的)

这让我感觉不喜欢/恨/封闭/冷漠/被排斥/不舒服/退离……(负向的)?第五步“核对解释是否正确”:你觉得是这样吗?

?第六步“表达意图”:我这么表达是想……

?第七步“行动建议”:如果……

?社会交换理论:爱的存款帐户

?选作:充满爱的情书

1.情感体验的表达

2.感恩感谢

3.赞许

4.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我们的注意力做出了某些选择,让我们忽视了对爱的觉知。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它所设立的条件:我们心中是存在爱的。可是,却又为什么我们存在着这样的爱,却无法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呢,正如我们眼前摆放着一束鲜花,而我们却视而不见。 我在想,我们心中所存在的那一份爱的感受,假如能被单单纯纯的摆放在我们眼前,我们或者并不会去忽视他们的存在。可是,当这份爱的情感,出现在我们眼前,却被我们所忽视,他们的原因又在哪里呢?是否是由于其他的情绪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呢? 我思考着,正如注意力具有选择性一样,在一个嘈杂的环境当中,当我们专注的去倾听我们想要倾听的声音的时候,于是其他的声音就会显得不那么的刺耳,进入耳朵内的,则大多数是哪部分你想要努力听到的声音。那么,当这份爱的情感,被与其他情感被一起摆放在我们眼前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那种情感所吸引呢?正如一位老师所言,我们的思维被区分为弊导性思维和利导性思维,而假如我们的思维被停留在弊导性思维当中的时候,则那部分利导性思维则会被限制,那么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哪些消极情感所吸引的时候,我们对这份爱的情感的注意力自然会慢慢减弱甚至被完全所忽视。

这告诉了我一点,爱是一种平和的能量,而一些的情绪当中却充斥着大量的冲动性导向,当他们同时出现的时候,很容易的就吸引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于是让我们被那部分情绪所吸引,而散失了我们对爱的觉知。 2、我们的感受被掩饰或者伪装了,于是我们被变形后的情感所牵引。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中,曾经提及到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感受和想法,于是我在想,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把心中的那份爱的感受,直接体现在行为表面上,而也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行为表面上的感受,那是一份被伪装后的爱,需要被分解被挖掘,才能把他们的这部分爱的感受显露出来。 小孩将朋友家的玩具带回家,妈妈的责骂声是愤怒感受后的行为反应,于是妈妈被愤怒的情绪所支配。妈妈为小孩的不问而取的行为所担心,害怕小孩违反正常的道德规范而学坏,希望小孩能成为一个自己眼里的好孩子。 3、我们所习得的让我们否认了自己的感受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这也有一个角度,是在否认我们内在的情感的结果。他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否认在精神分析当中是一种心理防御形式,但我们观察,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的习惯性的在使用这样的形式,不停的去否认,那是一种什么养成? 家庭教育当中,假如一个强势的父母,他们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坚持自己的判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价值观,于是不断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Human Behavior)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她发展出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被治疗师广为运用。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会学习和体会到许多不同的技巧,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萨提亚模式另一极富魅力的原因,是因她“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在注重“你和我”的同时,更关心“我们”,在这样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关心过程中,我们对事业、家庭、婚姻、健康以及个人成长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学习,重获并掌握生命的意义,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 基本概念 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 1、行为----应对模式 (行动、故事内容) 2、应对方式----- (姿态) 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 感受 (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 感受的感受 (关于感受的决定)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萨提亚课程学习心得汇编

萨提亚课程学习心得汇编.

————————————————————————————————作者:————————————————————————————————日期: ?

萨提亚课程学习心得汇编 一、萨提亚学习心得: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你有没有小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无法按时吃饭让你大为头痛? 你有没有小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你有没有小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出"叛逆"? 如何重建父母与孩子间的信任? …… 面对孩子的各种偏差行为,父母往往由厌烦到生气,然后是痛苦。 这些都是在《萨提亚亲子--行为矫正版》上家长们提出的最为常见的问题。2010年8月10-12号,在萨提亚亲子的课堂上,来自马来西亚的心理学博士林文采老师面对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偏差行为,从理论与实操方面讲解了一系列的行为矫正、沟通方法,教父母更理解孩子所需的心灵营养,用温和而坚持的力量来调整孩子的不适当行为,养育一个心理素质优秀,品行端正的好孩子。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一个小的时候让父母很放心的孩子,因为长期的父母不在一起,得不到父亲日常的关注,难免有一种被忽视的感受。当父母缺乏沟通磕磕绊绊的时候,孩子内心累积的情绪就迸发出来,在学校成绩下滑、并且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一次妈妈教育他的时候,他极其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你和爸爸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我们因此也看到,孩子年龄虽小,但内心已经承担了很多父母没有想到的东西,也看到了父母的影响 对孩子有多大!孩子有没有快乐,除了天性的那一部分,其余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父母。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心情?林老师说,物质是一方面,更多的来自心灵。温和而坚持的力量 面对已经行为偏差的孩子,在课堂上的学员们说:对孩子讲道理看起来没什么用。想必很多做父母的也体验过这种情况。如何去除掉偏差行为、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林老师 1 说:父母"温和而坚持的力量"是很有效的。父母在与孩子有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对孩子多一些耐心,温和的与孩子订立界线,那么慢慢的孩子就会学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然而然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萨提亚亲子关系之孩子行为矫正版》是中国NLP学院首次独家引进的亲子课程,其内容是林文采博士近30年临床辅导经验与自己育儿心得(她有四个优秀的孩子)的结晶,课中的"界限六律""孩子偏差行为改变技术""正确的孩子性教育""父母与青少年的冲突"等新理念、新技能给全体家长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家长们非常兴奋,三天课程结束时,学员们仍意犹未尽。

冰山模型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不为人知的奥秘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被众多管理者所熟知,但也许并不知道冰山模型中还隐藏着工业时代发展的解码。 为何这样说?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冰山模型在工业时代提出,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因为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本质是对“人”的解构,因此只要能把“人”清晰解构出来,就能掌握工业社会发展规律,这些解码就隐藏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中,解开冰山模型的奥秘就能知道工业时代发展的“前生”“今世”与“未来”,互联网时代什么样?工业4.0为什么迟早到来?一切答案尽在其中。 冰山模型隐藏的奥秘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最早用于人才选拔,通过对“人”的能力素质分析,甄选适合组织需要的人才,因为能力素质决定“人”是否能够获得组织预期的结果。这就形成一个潜在逻辑: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就会产出什么样的劳动成果。能力素质其实给出了“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冰山模型从根本上揭示出工业社会是如何发展的,前提是所处的时代能够把冰山模型解构到什么程度,因为冰山模型并非让人一目了然,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露在表面能够看到“冰山之上”的部分,基本上体现出“人”的外在特征,不需要深入接触,通过简单观察分析就能识别,例如“人”的知识水平、从业经验、技能水平等;另一部分是深藏起来看不到的“冰山之下”的部分,必须深入接触,通过系统分析才能识别,例如“人”的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特质、动机等,“人”的能力素质是指整个冰山,冰山模型决定了“人”的最终行为结果。从冰山模型可以发现,越是“冰山之上”越便于识别、易于改变,越是“冰山之下”越难以识别,不易改变,但是主导“人”的行为却是“冰山之下”的部分,而且越是深层次,影响效果越明显。 冰山模型形象的反映出人类在工业时代的价值创造活动特点,对“人”的认知从“冰山之上”一直到“冰山之下”,人类也从1.0时代逐步迈向4.0时代。1.0时代认识了“冰山之上”的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能够进行机械化生产;2.0时代除了“冰山之上”的部分以外,又认识到了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等“冰山之下”的浅层次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能够进行工业化制造;3.0时代向“冰山之下”继续延伸,认知了“人”的“特质”,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能够进行网络化创新;4.0时代将认知冰山模型最深处的“人”的“动机”,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将能够进行个性化创造,这就是冰山模型不为人知的奥秘。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处于3.0时代,展望4.0时代,而中国也开始摆脱2.0时代的特征,开始迈向3.0时代,“创新”就是3.0时代的典型标志。 互联网时代天道不酬勤 对于中国而言,开始告别2.0时代,3.0时代的使命展现在眼前,而互联网时代则是3.0时代的“缩写”。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将由冰山模型中的“特质”所体现。“特质”一词在汉语中还可以表达为“天赋”之义,这样更容易理解。世上没有相同的“人”,就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天然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天然差异就是“天赋”,冰山模型告诉人们如果能够把“天赋”充分发挥,“人”在互联网时代将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如果理解了冰山模型,就会发现互联网时代天道不酬勤,天道只会酬“天赋”,当无法认知“人”的“天赋”时,“人”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没有明显差异,此时天道才酬勤,这是 1.0时代的特点,到了2.0时代已经不合时宜,进入互联网时代更应该摒弃,同样类似“成功没有捷径”之说也将成为过去式,“天赋”就是成功的捷径,关键是如何把“天赋”充分发挥。如果人们仍然把传统观念作为行为指导原则或处事哲学的话,将会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反而成为一种阻碍。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广为流传,意思是“成功来自于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天赋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句话清晰的表达出“天赋”的重要性超越“汗水”,抛开了“天赋”,“汗水”再多也没有意义。在不具备成功的“天赋”情况下,越是提倡“坚持”“努力”“勤奋”越将与成功背道而驰,多少人穷极一生追求了无法企及的理想,造成社会人力资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影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成功都被少数人所垄断,人们只看到了少数人的光环,却无视众多失败者的凄凉。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看似消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正因为“生有涯而知无涯”,所以更需要探索每个人的“天赋”,珍惜“汗水”与“时光”,莫让“汗水”白白流淌,莫让“时光”悄然流逝,人生应该去寻求最容易、最快捷的成功路径。 同样,在互联网时代“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就成了悖论,为什么?因为如果时代

萨提亚家庭治疗心得

萨提亚家庭治疗心得 学员感受 参加李世庆老师的课程之后,得到了一些萨提亚家庭治疗心得:李世庆老师邀请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家的家规写出来,这对我而言是个大难题,我只写出了一条家规:不许哭,不许生气,不许有情绪。这个家规是经过小时候若干次被讥讽为小心眼的探测明确获知的。其他的,写不出来,从小到大,身边的朋友都特别羡慕我的自由自在。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从出生那日起,就象一只关在铁笼的雏鸟,动弹不得,可是这些隐含的规矩从何而来,却极度考验智商,在此,先向我的祖先们致敬:这家规的探索过程虽然异常辛苦,但够劲道。在探索的过程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技能、感恩。 在我的急切的呼救声中,李世庆老师给了我一个做个案的机会。我讲述着我将近15年为寻找解决办法而做的各种探索,却一直没找到核心的症结点。我们家是典型的"双重束缚"式的隐形家规,也许已经流传了很多代,我通常能感觉到一些言语与情绪互相矛盾的信息,这让我相当惧怕"潜规则",相当惧怕不清晰,这种感受也直接影响了我的人际交往模式,不清晰会让我相当地退缩。 李世庆老师耐心地听我述说着,她开始将我的描述凝练成可能的家规反馈给我。在听到其中的一个家规后,我突然开始剧烈地咳嗽。李老师后面再向学员讲解时,特别提到了我的这个身体反应。咳嗽差不多平复后,李老师的又一句话让我感觉胃部相当的难受,李老师让我去感受那是什么?我说象建筑用的泥青,踩下去就很难拔出来,我又感觉胃部有一团乱麻似的绳子,我好想抽出倚天剑斩得片甲不留、粘连,好烦躁的感觉。李老师让我深呼吸,她开始翻译我的家规。 我开始冒出一句话:我的父母不想让我到任何地方去,永远不要离开他们。我的父母从没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可是此刻,感觉是如此地清晰和准确,所以,当我要往前走时,家里就会出状况,可是症状与家规之间已经相去甚远。 她让我尝试说出更隐含的家规,那个禁止令。在这里我花了些时间,才蹦出那句话:我不能与任何人亲密超过我的父母。 当我听到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简直是激动不已。 是的,我终于找到答案了。 与任何人更亲密都会意味着对父母的背叛,这就是我经常在关系上遇到的困难,还有一直形影不离的隔离感。因为担心被视为背叛,当与父母链接不佳时,与其他人的链接肯定比这个不佳更糟糕。 接下来,李世庆老师开始邀请我改造我的家规。于是,一次次,当我终于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说出:我可以和任何人亲近,就象和父母一样亲近时,我感接下来,李世庆老师开始邀请我改造我的家规。于是,一次次,当我终于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说出:我可以和任何人亲近,就象和父母一样亲近时,我感觉我人生的九曲连环套终于在李老师的帮助下解开了。 谢谢你,李世庆老师,我也愿承接你的愿力,尽心致胜,传播萨提亚的家庭治疗,帮助每个老孩子找到隐藏的桎梏,最终找到自由。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08130811谢然慧 通过阅读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以后,我知道了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创建的心理治疗模式,创始时以家庭治疗为主要应用,随着理论的发展及新一代治疗与培训师的延展,它现在不仅仅应用于家庭治疗,还包括个人咨询及家庭重塑三个领域。萨提亚模式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仅仅追求改变行为或消除“症状”,其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萨提亚的理论之所以叫家庭治疗模式,是因为她发现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关系系统中去解决。在她之前的治疗方式,多是针对病人的问题去治,而萨提亚是将病人放到家庭这个环境中去治。这就好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是针对头疼脚疼的病根治疗。 萨提亚提出“基本三角关系”的概念,父母与孩子分别占据三角型的三个顶点,形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孩子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形成对世界的初步印象的。孩子三观的建立以及成人后的人际交往,都带着与父母互动的模式的影子。萨提亚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以一种“表里一致”的姿态去和外界互动。但是,如果在小时候“基本三角关系”建立的不稳固,为了生存,人们被迫以不正常的姿态来应对外界,表现为四种生存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这种生存姿态,起始于幼时与父母相处模式的刺激,随着渐渐长大,多数人们往往还是沿用旧模式来应对外界。人的本性是具有惰性的,《少有人走的路》里将其称为自然界中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的影响,如果没有意外的刺激,人们很难改变旧有模式。 萨提亚的治疗实际上是在帮助人在心智上完成自我成熟,打破旧有模式,与时俱进地重塑一个的适应当前生活状态的新模式,所以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心理治疗,还可以用作心智成长的手段,帮助我们在浮躁而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拥有一份

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https://www.360docs.net/doc/c13701735.html, 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族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她发展出的许多生动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通过下面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去调解家庭关系。 那么,什么是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有什么特点、观念、方法呢?在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来进入一个特别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窥见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起源、特点及迷人之处。 1951年,萨提亚第一次尝试运用后来被称之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治疗。一开始,她处理一个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进行六个月后,情况发展良好。可是之后她却接到女孩的母亲的电话,说萨提亚离间她们母女的感情。 萨提亚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母亲不满的言语背后的恳求意味。她要求这位母亲与女儿一起与她见面。当母亲和女儿一起来见萨提亚时,萨提亚发现她之前与女孩建立的良好关系竟然消失了,女孩又回到六个月前的状态。 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对女孩施加了什么魔力呢?! 萨提亚继续为这两母女进行治疗。母亲、女孩、萨提亚之间慢慢建立起一个新的、良好的关系。这时萨提亚邀请家庭中的父亲/先生一起参与。结果,当他成为面谈中的一员时,本来建立起来的治疗关系又掉回原来的状态。 啊,这里面是什么缘故,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影响力呢?! 萨提亚了解到她可能已经接近了某个关键的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后来成为她创立新治疗模式的契机。 她询问这个家庭是否还有其他成员。当仅余的这位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儿子/兄弟来到治疗面谈中,并展现他在这家庭里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萨提亚更清晰地看到女孩在家里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在家庭里力求生存的痛苦挣扎。

浅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怎样的 导师:京师博仁李世庆老师 萨提亚女士认为,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 如果你对你自己这个产品有不满意的地方,请不要埋怨和指责自己。只要你愿意走进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课堂,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可以重塑一个幸福、快乐的你! 如果你对你自己这个产品非常满意,那恭喜你!在萨提亚的课堂中,你可以学到一套方法,让你身边的人幸福、快乐! 萨提亚模式是由美国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1916-1988)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在整个国际心理治疗领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是仅仅将焦点放在处理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上,而是创新了一套协助个人和家庭由负向转为正向成长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套以成长为取向的治疗模式。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morefully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培训对象 人们因为拒绝改变而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疾病,内疚,亲密感和生产力以及快乐的丧失。 对于治疗师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各种角度来看待来访者的问题,以便看清事情的全貌,我们怎样看待世界的评估:怎样定义一段关系,怎样定义一个人,怎样解释一个事件以及我们对改变有怎样的态度我们总是在自己和整个世界面前用各种标签来代表自己,代价就是这些标签让我们失去了自己身份的关注,角色变成身份,个人独特性逐渐消失。 学习或者迎合他人是我们对自身个性的否定,然后时间否定了他人,让我们无所适从。 尝试摆脱线性思考方式,寻求更加多元的自我。 改变后不确定的未来,安全感的丧失是患者阻抗的原因,因此有人会选择现有的功能不良的反应模式,所以咨询中,最重要的是给患者提供改变后的安全感和接受新的可能的勇气。 安全感和信任是基于信心而不是熟悉感,爱是人们自由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差异性。 萨提亚治疗信念: 1、改变是可能的,即使外部改变有限,内部改变仍然可能存在; 2、在任何时间,父母都要尽其可能的做好; 3、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学的内部资源; 4、我们拥有很多选择,特别是在应对压力而不是对情境做出反应的时候; 5、治疗需要关注健康和可能性,而不是病理学的方面; 6、希望是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或成分; 7、人们在彼此相似的基础上建立联结,而在各具差异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成长; 8、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成为我们自己的决策者; 9我们所有人都是相同生命力量的展示; 10、大部分人会选择熟悉而不是舒适的方式,特别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 11、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ABC理论中的B既我们的信念会产生结果C,两者相通); 12、感受属于我们自己,所以自己的表述才是最准确的证据; 13、人们在本质上是好的,要想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相联结并确认他们,他们就需要找的自己的内部财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此契合,及即自我实现的内部动力) 14、父母通常会重复他们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使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15、我们不能改变过去的事情,但是我们能够改变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萨提亚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

第四届心理学家大会(现场文字整理)—萨提亚模式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相通性 作者:中国心理培训网 ; 发布时间:2010-11-1 14:59:53 ; 来源:中国心理培训网点击:794 郭晓洁:感谢大家来听我这个演讲,对我的支持。从接到这个通知,我一直心里很矛盾,因为半个小时演讲不知道怎么讲萨提亚,因为萨提亚是做出来,不是讲出来的。我想这么晚了可能大家都回去休息了,我预计不会有太多朋友,一直想做交流,我也做一些准备,但是还是想根据现场的情况,我把这几年学习以及经验如实给大家做汇报和分享。现在我就想了解一下在座朋友们,有多少学习是萨提亚的?有十多位朋友。 我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萨提亚模式?因为来参加会议都是心理学界专家和专业人士,很多流通都是相通的。萨提亚是一个美国女士50年代创建的理论。当时环境当中以心理咨询个体为主导的,萨提亚创建一套家庭治疗、系统的治疗模式。来访者不是解决他的问题,是从他家族还是治疗。 她当时在心理治疗领域产生很大的轰动。萨提亚治疗理论框架属于人本心理学范畴,主要特点以体验式为主,近几年传到中国才了解,萨提亚创建于美国,但是在美国发展并不是非常好,不像这两年在中国传播非常迅速。我也是接触萨提亚治疗模式以后,开始一直跟随这个课程。包括现在约翰是萨提亚同事,都在大陆进行专业教学。我一直跟随他们学习理论,在学习过程中个人成长方面、专业成长方面收获很大。我学习专业、个人成长、推广事情当中有一些经验的积累,我想现在跟大家了解一下,因为短短半个小时,我们对萨提亚没有太多展示机会了,有没有想了解萨提亚本身,还是想了解我们做萨提亚过程中有什么需求?大家说需要什么我来做解答。 听讲者:互动把概念讲出来。 郭晓洁:萨提亚用文字来讲也就是一个现象的描述,比如萨提亚治疗理念有22个治疗理念,跟我们传统文化比较相近的地方,它有22条其中最主要选了8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沟通就是人与人,人与己的联结。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是由美国首位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她是一位敏锐的务实工作者,她在家庭治疗工作中发现出的人际沟通技巧广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共同使用。 萨提亚沟通模式有五种常见的沟通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沟通都包含着两方面的信息,即语言方面的和情感方面的,或是说非语言方面的。某个人在做语言陈述时,同时也会自动地表达出包括表情、姿态、皮肤色泽、语音语调以及呼吸频率等在内的多种非语言信息,而且这些的非语言表达往往是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真实状态。当人们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时,我们就称之为“一致性的沟通”,又称为“表里一致的沟通”。 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是一种高自尊的应对方式。它既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与自我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高自尊和表里一致,是检测一个人是否具有更加完善的机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当我们处于表里一致时,我

们既可以意识、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包括自身的感觉、解释以及随后对于这些感觉的感受,也能够承认、理解和接纳它们,并且能够表达它们;倾听我们的知觉和期望,并通过觉知我们深层的渴望,将外界和自身条件通过行动转化为满足我们需求的可靠方式,从而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使我们的心身保持和谐、平衡状态。 在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中,自我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情景的要求全部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它是一种对自我独特性的欣赏;是可以自由流动于自身内部和人际之间的一股能量;是对个性的主张;具有乐于相信自己和他人的意愿;愿意承担风险,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利用自身具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拥有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并接纳他人的自由;爱自己也爱他人;面对改变,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因此,选择表里一致的沟通时,我们想到的不是苛求胜利,不是去控制他人或者情景,也没有忽视自我、他人和情景的存在状况,而是意味着我们选择成为真实的自己,但同时也注意兼顾好他人的需要、感受和情景的要求、限制,选择与他人进行接触、沟通和联结。也就是说,我们是站在一个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充分意识到当前情景的角度上,对所面临的问题作出反应。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的语言反映的是现实,体现出对于感受的觉察,语言与身体姿势、语调以及内心感受是相匹配的,即与情感一致,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是流动的、随机应变的;内心的体验是和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 后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08130811谢然慧 通过阅读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以后,我知道了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创建的心理治疗模式,创始时以家庭治疗为主要应用,随着理论的发展及新一代治疗与培训师的延展,它现在不仅仅应用于家庭治疗,还包括个人咨询及家庭重塑三个领域。萨提亚模式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仅仅追求改变行为或消除“症状”,其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萨提亚的理论之所以叫家庭治疗模式,是因为她发现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关系系统中去解决。在她之前的治疗方式,多是针对病人的问题去治,而萨提亚是将病人放到家庭这个环境中去治。这就好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是针对头疼脚疼的病根治疗。 萨提亚提出“基本三角关系”的概念,父母与孩子分别占据三角型的三个顶点,形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孩子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形成对世界的初步印象的。孩子三观的建立以及成人后的人际交往,都带着与父母互动的模式的影子。萨提亚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以一种“表里

一致”的姿态去和外界互动。但是,如果在小时候“基本三角关系”建立的不稳固,为了生存,人们被迫以不正常的姿态来应对外界,表现为四种生存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这种生存姿态,起始于幼时与父母相处模式的刺激,随着渐渐长大,多数人们往往还是沿用旧模式来应对外界。人的本性是具有惰性的,《少有人走的路》里将其称为自然界中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的影响,如果没有意外的刺激,人们很难改变旧有模式。 萨提亚的治疗实际上是在帮助人在心智上完成自我成熟,打破旧有模式,与时俱进地重塑一个的适应当前生活状态的新模式,所以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心理治疗,还可以用作心智成长的手段,帮助我们在浮躁而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拥有一份淡定从容的心态。 萨提亚用三种技术来帮助人们变得表里一致:“个性部分舞会”、“家庭重塑”、“互动干预”。“个性部分舞会”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身上那些被自己定义为“不好”的部分,接纳并利用这部分的能量,从而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所以萨提亚一直以一种很积极的态度接纳和对待不正常的四种生存姿态。我们身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帮我们抵挡了某些东西。比如:网瘾。它至少帮助那些有网瘾的人暂时逃避了空虚和痛苦。所以“玩的不是网游,是寂寞。”这句话还是挺有科学依据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网瘾”发现了自己更深层次的需求,并尝试用替代方式来满足它。“家庭重塑”是重塑“基本三角关系”,帮助人们重新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将非正常的四种生存姿态调整为正常的“表里一致”的姿态。这一过程并不需要父母的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教育心理学论文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 约翰·贝曼 弗吉尼亚·萨提亚被公认为是家庭治疗的先驱。她最早贡献之一,就是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多个家庭成员。她和约翰·埃尔德金·贝尔、内森·阿克曼与默里·鲍温一起,对当时的治疗实践作出了非常大胆的挑战。这仅仅是萨提亚对家庭治疗和个人成长所作贡献的开始。现在,大多治疗师,尤其是家庭治疗师,不仅认为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其多个家庭成员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关键。 萨提亚是实践上的革新者。她很少记录或解释她的理论基础。然而,很多年以来,她的治疗实践、培训课程和记录下的示范演示已经揭示出深刻、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理论的基础。但是,很少有家庭治疗方面的作者能捕捉到萨提亚对治疗贡献的核心及其意义。 本文是探索萨提亚模式理论的一个尝试,只在分享萨提亚模式的一小部分以及它如何在当今实践中应用。 1.萨提亚模式的理论 根据人们已经普遍认可的萨提亚的贡献,萨提亚模式最适合划入人本心理学派。从心理治疗的观点看,萨提亚模式属于体验式的家庭治疗体系。 治疗模式建立在一系列的信念、假设基础上的。我们不去探寻萨提亚模式的哲学渊源,而仅仅探寻萨提亚模式的一些治疗理念,以此作为本文的基调。 (1)改变总是可能的,即使没有外在改变,也会有内在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感受、观点和预期。

(2)治疗会谈必须是体验式的,以引发第二层面改变。这个改变不仅是行为或感受上的,还包括深层“自己”的改变。 (3)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因此,治疗聚焦在改善一个人的应对方式上,而非仅仅解决他的问题。 (4)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我们能学会改变感受、管理感受和享受感受。 (5)治疗要设定积极正向的目标,解决负面经历造成的影响。 (6)治疗是系统性的,包括个人的内在系统和人际互动的关系系统。 (7)人们具备他们应对和成长所需的所有资源。治疗是启动这些资源帮助人们改变的工具。 (8)大多数人会选择熟悉感而非舒适感,尤其是在压力下。 这些,以及类似的治疗理念(Satir et al.,1991),有助于加深治疗师对人,关系和改变的理解。 2.治疗干预的三个领域 萨提亚模式的治疗治疗干预主要聚焦在三个领域、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以及原生家庭系统。 2.1个人内在系统 这个个人内在系统可以用冰山的隐喻来说明。这是将人类体验概念化的一个方法,要知道人类的大多数体验实际上都是内在的;而内在体验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的、具有系统性的。人们在一个领域的改变经常导致另外一些领域的变化。用二维线性的方式表示,“冰山”的各个领域或组成部分是:(1)行为;(2)观点;(3)期待;(4)渴望;(5)“自己”。更详细的萨提亚模式冰山图(见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 1、行为----应对模式 (行动、故事内容) 2、应对方式----- (姿态) 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 感受 (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 感受的感受 (关于感受的决定)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 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但在下面蕴藏着情绪,感受,期待,渴望等。往往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并没有去体会和察觉沟通下面的冰山。有时甚至连自己对自己冰山下面的东西也没有觉察。 萨提亚冰山理论的探究和引用 这次非常有幸参加了萨提亚技术大师Gloria Taylor的课程,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师,什么是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大象无形和顺手拈来,手到病除。 在第一天里Gloria就讲解了萨提亚模式的个人冰山隐喻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人的行为和应对方式的表象下面,依次有“感受”、“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己(我是谁)”的根源问题。而一个人之所以感受到痛苦就是他们没有能够一致性地表达自己。就是说(借用学员张老师

萨提亚模式学习资料汇编

萨提亚模式学习资料汇编 一、效用体验:萨提亚团体参加者的感悟分享摘录: ?“我发现了原来指责型的人是这样的”; ?“理解了一直以来我所处的状态,一直处在讨好别人的状态里……”; ?“现在我比较会关照自己了,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情绪背后的问题,不再压抑, 不再逃避……”; ?“我终于意识到了为什么别人一问到关于我自己的问题,我总是急着岔开到其他 话题了……” ——以上这些回答显示出萨提亚团体帮助成员认识了某一特定的沟通姿态,或是成员自己“不一致”的沟通方式和低下的心理状态,甚至进一步帮助部份成员学习到与以往不同、较为有益的互动与沟通技巧。 ?“我现在比较会知道大家的有限性之后,比较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放下不合实 际的期望,因此能更真实地互动。”; ?“我会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讲出来,不再受限于以前所学到的不可以说……”;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原谅了我的父母,之前有太多的期待,但是我意识到了父 母只是普通人……”。 ——以上这些回答显示团体对成员另外的帮助是在于松动其以往恪守的应对模式,或是协助其了解生活中的关系人且因而较能放下对他们的期待;而从成员的言语之中似乎也传递出一种自由与自在。 ?“比如说我妈妈在关心你的时候,她是用负面的指责的语气……那天我就我妈妈 沟通说,妈,这份工作对我而言很重要,然后她也会觉得说,我上这个课程没有用啊,可是我会跟她解释哦,解释完之后我觉得心情很舒服”; ?“变成彼此之间的沟通会用比较温暖的方式,比较关怀的方式。”。 ——以上这些回答显示部份成员反应逐渐可以将在团体所学习到的一致且清楚的表达方法应用在其与相关人的对话中。 ?“我觉得有达到那个效果,要找自信还是要走回来,看自己,而不是出去工作来 证明自己的自信,而是走回来看自己……”;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治疗婚姻危机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每个社会都重视婚姻的过程及一个新家庭的建立。在家庭产生、演变、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环境和夫妻双方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婚姻关系简单、脆弱、混乱和危险等一系列的婚姻危机便出现了。萨提亚治疗是一套以成长为取向的治疗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提高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及帮助人活得更加“人性化”。它是一种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解决案主心理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治疗理论和体系。本研究欲从萨提家庭治疗模式的相关理论出发,探索在应对夫妻婚姻危机这一问题中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家庭疗法婚姻危机。 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①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共同组建共同生活(当事人的“婚”):②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 婚姻的社会实体和社会设置。在矛盾中统一为某时某地的婚姻存在形态,而家庭是婚姻的产物,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婚姻关系为纽带,以人口生产为特征,共同生活、共同消费的社会基本生活组织单位。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社会思想涌入,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念、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轻视家庭价值的现象时有发生,个人本位主义上升,导致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危机,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专业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伴随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介入到婚姻家庭生活中去,将有效解决婚姻问题,化解婚姻危机,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1.婚姻危机出现的原因 婚姻危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定的主客观因素引起的海德归因理论认为事物产生的原因在于环境和个人,婚姻危机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概括来说,主要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1.1环境因素。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中的互依关系减弱,男女双方经济逐渐独立,都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人们对婚姻的期望提高,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有严格的原则,一旦对方做出了对婚姻和家庭不忠的事情,能够迅速做出处理。其次,受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当代中国逐渐融人到全球化中,在接受全球化提供的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国外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上所谈及的婚姻危机很大程度上受改革开放后,港台及国外文化

萨提亚 冰山 和 个案 、看完我感动了 。

什么让我们不快乐?———内心莫名的恐惧?难以驾驭的坏脾气?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了工作?缺少价值感,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 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在”? 是著名的冰山比喻。 原生家庭——它在塑造我们的个性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 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 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 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 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萨提亚提出,很多成年以后出现的问题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的环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 在一次工作坊中,蔡敏莉老师邀请现场一位男士表演他的家庭模式。为了配合演 出,男士指定现场一位女士扮演他的妻子。 在这个家庭中,夫妻经常吵架,丈夫总是处于强势,吵得凶了妻子就回到自己 的房间躲起来。老师让丈夫站在凳子上,用手指着妻子,而妻子则跪在丈夫面前。 老师强调,这不是真的跪下,而是代表妻子在情绪上迁就丈夫。 接着,老师询问丈夫L小时候的成长背景。L回忆从小父母就天天吵架,经常

是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当时L同情妈妈,总是站在妈妈这边,可长大后还是习得了父亲的坏脾气。 “每个人最初学习沟通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L的家庭中,他学到的就是指责。等他上学了就会骂同学,工作了就会骂同事。大家都很怕他,他却不知道别人怕他,因为这就是他习惯的沟通模式。”老师评价。 自我价值——自尊的内在宣言 关于萨提亚的资料中有一篇《我对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我拥有全部的我,因此我更能和自己熟悉、亲密。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但是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够有勇气、有希望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 萨提亚希望每个人看到生命中的期待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满足于成为好公民,甚至成功者的外在形象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内在有所觉察,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们有能力接触内心深层的渴望吗?” M不能接纳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能够接纳她。在一个游戏环节中,所有学员闭上双眼在全场走动,寻找令自己感觉舒适的另一双手。学员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出发,可以拒绝别人,而不用考虑那人是否受伤。 M不喜欢这个游戏,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手很粗糙,不会被人接纳。黑暗中,每个人都在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一双双地尝试和放弃。终于,大家都找到了合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