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和剑桥中国史对抗美援朝的评价

维基和剑桥中国史对抗美援朝的评价
维基和剑桥中国史对抗美援朝的评价

嗯言归正传楼有点多

最近公知们把朝鲜战争给黑出翔了

从中国参战的起因过程伤亡人数战争结果以及战后影响(比如是否需要战略缓冲)各个方面把中国评价为邪恶的并且是惨败的一方OTZ

这种歪曲事实的说法让我出离愤怒与他们辩论几场公知们总是说“你被大陆的宣传蒙蔽了,应该看看外面的世界...bulabula”

小弟不才突发奇想这几天抽空看了看维基大英百科剑桥中国史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我将【原文】和中文译文给出为了体现中立性我将不使用任何国内的资料

肯定问题不少希望大家多多批评多多交流我的邮箱是672798405@https://www.360docs.net/doc/c14345779.html,

首先维基英语版维基的中立性我个人是比较赞同的

(字小请点击图片看大图)(括号内是本人的说明下同)

(虽然大家都知道了,但是为了中立地评价历史,我还是要讲一下,朝鲜战争的爆发,一般认为是朝鲜先动武,攻打南边,然后联军介入,在仁川登陆,将朝鲜的进攻打退,事情到这里都还是维和,但是联合国军不顾中国的反对,越过38线,一路打到了中国的边境,中国才出兵,最后战线僵持在38线,停战到现在。)

----------------------------------------------------

上面这张图(红线处),讲了中国出兵的原因:1950年8月20日,周相警告联合国:“朝鲜是中国的邻国...朝鲜问题跟中国人民休戚相关”,通过中立国(印度)外交,中国发出【警告】:“出于国防的需要,中国可能会对朝鲜的联合国行动进行干预”。杜鲁门总桶认为这是“一次大胆的对联合国的敲诈”然后弃之不理。

1950年十月一日(新中国建国的第一个国庆节),联合国军越过38线继续往朝鲜推进。

------------------

以上为维基百科讲的原话(红线处),另外有吧友指出:开战之前朝鲜的分裂状态已经成了事实冷战背景下双方都屠杀意见人士开始苏联缺席联合国大会然后济州岛发生大屠杀6万人朝战很快爆发鸣谢@dg9c请帮忙补充一下

对中国影响(Aftermath):

红线处:中国派出了【最精锐部队】的一部分参战。(公知们总是说把国民党残兵派去参战了)

虽然最初志愿军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人员、物质的损失暴露出解放军在火力、空军、后勤、通讯上【严重的弱点】。战后开始了正规化和现代化…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最初的目标:阻止朝鲜的陷落,已经达到了。中国军队跟联合国对抗的这个事实,表明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强国。很多中国人认为这是中国历史光荣的一页,因为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首次跟西方国家【正面对抗】(并且没有输)。

中国成功地阻止了韩国和美国军队在满洲里(东北)的立足。当时,东北,尤其是辽宁---鸭绿江对岸的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保卫东北工业区,是参战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以支援朝鲜的方式,中国获得了对美国超过300公里的【战略缓冲】从而减少了之后50年,东北边境防御需要的花费。

另一方面,【这】意味着中国失去了收回呆湾的机会,最初美国已经放弃了国民党,预计中国会将呆湾收回。但是,朝鲜入侵韩国之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进行了干预并且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呆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呆湾。

(编者注:【这】(This)指的是朝鲜战争,并非中国出兵,而且朝战一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就堵在呆湾海峡了,而此时中国并未出兵朝鲜)

这就是公知们津津乐道的战争伤亡,他们总是会说中国伤亡惨重(官方数字:15万阵亡38万伤。最新数字:18万阵亡),美国【只死了3万多】,然后他们就华丽丽无视10万美国伤兵、南韩的惨重伤亡还有联合国其他15个国家的伤亡了。

原文图标是【长条形】,我在保留文字的情况下,对图片进行了拼接。数字丝毫未动。

另外,维基这里使用的数字,韩国军队阵亡13万,而韩国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统计,韩军阵亡22.78万,伤71万。鸣谢@BigHulk

基看得差不多了来看看剑桥中国历史这是本非常好的书

上卷共690页朝鲜战争在第290页

(错别字防和谐,望谅解)

剑桥中国史认为,中国并没有预料到,朝鲜半岛的敌对会对他们产生直接的影响,理由如下:

1.中国“革名”的支柱之一,土地改革(Land Reform),于1950年6月30日开始,朝鲜战争爆发才刚刚爆发第5天。考虑到土地改革的漫长过程和重大意义,可以假设中国认为朝鲜半岛上的冲突只是个小插曲,因为金一代应该能很快扫荡半岛。

2.在1950年初,中国正在准备【裁军】以便集中精力搞经济恢复。事实上,6月初,老毛就下令进行部分裁军了。

这些证据,使得西方评论家认为,中国参战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的介入:

(红线处前面一点):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反击,形式逆转。斯大林悲观地要求朝鲜剩余部队进入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付”。(编者:这会把中国东北变成战场的)

但是,中国在开战不久就开始吞并备战了。跟维基的一样,中国对联合国军跨过38线的行为予以警告。“如果联合国军跨国38线,中国不会坐视不理。”

19月1日是决定性的时刻,联合国军跨过38线,而这一天是中国建国后第一个国庆节。这天,老毛开始密谋中国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并且将战事控制在朝鲜半岛。

朝鲜战争地图:

左下方单红线:1950年【朝鲜军队】往南边推进的最后位置(9月15日)右上方双红线:1950年【联合国军】往北推进的最后位置(11月24日)中部:1951年【中朝联军】推进的最后位置(1月25日)

1953年6月17日停火线

剑桥中国史,引用美国官修海军陆战队史,对于中国军队给出这样的评价:

赢得初期的胜利之后,志愿军武器落后、没有空军掩护,防空乏力,后勤等问题开始显露,损失非常惨重。

5次战役之后精疲力尽的中国军队遭受了战争期间最大的损失。引用官修海军陆战队历史:“中国的撤退基本上没有指挥...以前几乎没有志愿军投降,现在排级、连级、甚至营级剩余部队放下武器投降...这种情况以前没有,以后也没再出现了。”

1951年7月,老彭的部队稳住脚跟,开始使用掘进--反击战术(dig in and strike back)。美军在这之后的两年遭到了六万人的伤亡。

朝鲜战争给中国和美国都造成了重大人员、物质损失。

-----------------------------------

(我个人觉得,掘进--反击战术,这里写的过于轻描淡写,首先搞清楚,志愿军能够生存下来、稳住阵线,不是因为敌人的【仁慈】,而是完善的阵地系统,比如坑道系统,当然也因为顽强的战斗意识,不然上甘岭怎么守得住)

吧里那位朋友能贴一张介绍志愿军【坑道系统】的,因为这些坚固工事,才能防住敌人海量的炮击和轰炸。

最爱袁督师给了一个介绍志愿军反斜面阵地和坑道系统的帖这里就不@ 别人在准备高考

h踢踢p://https://www.360docs.net/doc/c14345779.html,/p/1670652066 (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图片)

终战剑桥中国史认为终战是中国的外交努力而且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处于暂时瘫痪战后中国在外交上跟苏联平起平坐了并且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工业建设(后面有详细内容)

以下来自大英百科全书

---------

关于停战的段落: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当时朝鲜战争的【双方都认为】这场战争没办法用武力得到胜利,即使得胜,代价也太大,联合国已经筋疲力尽,只想让半岛回到战争之前的状态,也同意停战的想法。老毛一点儿也不想停战,老彭等人说服他采取了稳住阵线,以小规模骚扰辅助防御的战术。

多次进行关于停战的和谈,在停火、撤军,建立非军事区(UMZ)方面有共识,但是在分界线、战俘等问题上分歧太大,于是打打停停一年多,这在世界战争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

公知说的美国打得中国求饶....

---------

关于停战的段落: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当时朝鲜战争的【双方都认为】这场战争没办法用武力得到胜利,即使得胜,代价也太大,联合国已经筋疲力尽,只想让半岛回到战争之前的状态,也同意停战的想法。老毛一点儿也不想停战,老彭等人说服他采取了稳住阵线,以小规模骚扰辅助防御的战术。

多次进行关于停战的和谈,在停火、撤军,建立非军事区(UMZ)方面有共识,但是在分界线、战俘等问题上分歧太大,于是打打停停一年多,这在世界战争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

公知说的美国打得中国求饶....

可惜,这几本书都没有怎么讲战俘问题,维基有介绍到志愿军对待战俘比朝鲜军人道得多,通常情况下,朝鲜军会杀死战俘。而美军指挥官李奇微也有提到,志愿军将美国重伤员放在担架上留给美军部队接收。

中国还搞了震惊世界的“战俘奥运会”。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西方记者全程采访,战俘全程自己组织,非常壮观的一届“奥运会”。活蹦乱跳的运动会,比什么都能证明中国人善待战俘。

我们知道后来中国同意了所谓的“自油遣返”,结果2万中国战俘,有1万4千“变节者”被弄到了呆湾,也就是果粉津津乐道的“室友斗士”。

另外的资料,包括凤凰网的资料,引用亲历遣返呆湾老兵的话,这14000多人,里面确实是有变节者,并且前国民党部队的变节者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是威逼之下去的,不听话的会被打死或者折磨(有很多照片),到了呆湾,不合作的会进监狱或者苦力。

关于战后苏联给予的工业援助(剑桥中国史)

第一段在外交上中国获得了跟苏联平起平坐的地位(“equality”)

原因:

1.中国国际威望增加并且在朝鲜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斯大林死后,苏联对中国必须给予尊重。

2.苏联内部派系的争斗。

第二段:1950年到1957年,苏联给予的工业援助,81亿旧卢布,覆盖211个项目。

到1960年中苏交恶,苏联撤回专家为止,苏联的数据显示其中198个项目已经完工,西方的资料认为130--154个项目已经完工。

战后外交新局面

停战之后,中国找到了增加国际威望的新机会。

(第二段)朝鲜战争之后的国际环境趋于平和,对中国有利,对内,195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宪法标志着新证券的稳定。54年国庆,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苏联代表团访华。

“中苏兄弟友谊”在1954年中苏会谈,成为现实。跟斯大林时代不同,克鲁晓夫和他的部下开始访问中国,斯大林和他的部下从不访问中国。(后面还有提到,以前条约都是在莫斯科签订,现在也在北京签订)

万隆路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55年,中国温和,缓慢但是稳定的国内发展也反应在了外交正册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口号。

1954年中国与印度签订关于西Z的条约。在西Z,印度放弃从英国继承的治外法“泉”:印度商人的特殊地位、印度在西Z的派遣部队、以及印度控制的,在西Z境内的电话电报系统。条约的序文里面有五条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后来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7月,日内瓦会议上达成了印度尼西亚停火协议,有一部分是中国向越南施加压力的结果。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重大的国际会议,周相回国之后,中国的努力得到广泛的赞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