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笔记

《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

古希腊—中世纪

赵敦华主讲

第一讲前言

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希腊哲学概论

一、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

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

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印度教经典为主。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有了比较明确地划分,以神为理性的化身,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自觉地与宗教划清界线,有明显的非宗教性。

中国哲学:介于印度与希腊之间,对宗教敬而远之。

②从表达方式上讲:

印度:以说教为主,但其中充满了思辩的论证思想,代表学说是因明学,以因明学认证教义。

古希腊:以说理为主,以论辩、讨论为主来说明哲学道路。(理性精神)

中国哲学:在说教中说明道理,介乎二者中国,名家亦有论辩成就。

二、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1,Physis=nature=自然指的是运动变化的原因

表达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辩性,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哲学起源于诧异。希腊人由于航海原因,对天相变化十分敏感,由此引发了对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这一派哲学爱就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一派进而引发了后世的物理学的诞生。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都是早期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等。代表人物为泰勒斯(Thales)。

2,Arche=beginning=本原指的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名称和代表

古希腊人认为事物的本原决定了其发展与归宿,即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寻找到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本原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要。这种对本原的探索又可分成两类:①对自然本原的探索:②对社会本原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神话,如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

但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惊诧。①则体现了理性的光芒;②则看来较为荒诞,原因何在?

3,Cosmos=cosmos=宇宙指的是天地之间所有的事物的总体以及这引起事物之间的秩序。

4,philosophia=哲学。指“爱智慧”。智慧指对于世界本原的思辩,“爱”即是沉思和静观之态度。是理性光芒的体现。5,schale=spare=闲暇由于希腊思辩要求静观性思维,故需要一种在闲暇条件下的思考。一方面哲学家在当时都属于贵族,但为什么希腊贵族要以闲暇去思考呢?亚里士多德提出贵族的特征是高尚,而贵族的高尚生活恰恰体现于(1)战争(2)狩猎(3)哲学思考中。希腊人的文明恰恰表现在诸如几何学、天文学等方面构成了当时而言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以学院、学园为中心的理论中心。

第二讲早期自然哲学家

一、四派十家学说的本原学说

伊奥尼亚派:变化的一

爱利亚派:不变的一

毕达哥拉斯派:不变的多

元素派:变化的多

在古代希腊人那里,科学、知识、哲学是不分的。Espisteme(知识)=knowledge=science。早期希腊哲学就是知识的总汇,自然哲学家在当时又代表了早期科学家,如物理学和数学的角度来看待本原问题。数学:毕达哥拉斯学派

物理学:宏观宇宙学:伊奥尼亚派微观结构学:元素派

逻辑学:爱利亚派

二、伊奥尼亚派:

伊奥尼来是一地名,是东西文明的交融点,这一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哲学家。

1.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突破了神话的世界观。探讨自然的本原问题,强调观察思考,为早期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铺垫。泰勒斯对他自己的本原说进行了经验上的和理论上的论证。“水是万物的灵魂“,这里的灵魂就是万物能动的力量,他依据古动脉人的宇宙世界观的图式进行了宇宙世界观上的思辩式的论证。泰勒斯同时承认水的运动和变化转化。

泰勒斯以水为本原,主要强调万物之本来面目和运动变化的原因与力量就是水。

2.阿那克西曼德:以“无定”(Indefinite)为本原。“无定”类似于中国《易经》中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也类似于印度“五大”(地、水、火、风、空)中的“空”。他为了保证万物性质转化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故提出“无定”本原说。“无定”中包含了无尽的彼此对立的属性,经过分化才形成各自的特性,而万物之灭亡也就化归于“无定”。

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本原必有一定的形象和属性,认为“无定”的分化转化理论不圆满,同时也认为本原也不能像水那样具有有限性。故而他认为本原应当有一定属性同时又兼具无限性,提出了“气”本原说。

这一时期哲学传统中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在探索趔问题上表现了极大的执着精神。

4,赫拉克利特: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伊奥尼来派的资料,尚有不少残篇传世。提出了“火”本原说,以火的剧烈性来论证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他提出“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这种“一定分寸”即“逻各斯”(Logos)可以说开创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源流。Logos相当于“道”,本义是话语。Logos:①word;②reason理性③规律(客观的)。他以理性的客观规律来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始终。Logos体现了变化事物背后的规定性与不变性,还因为这种logos 使事物处于变化中,使万物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即是他物又不是他物,这样万物处在无尽的运动变化过程中。

三、爱利亚派

1,克塞诺芬尼:划清了哲学所探计的最根本的原则,与宗教崇拜的神的区别,开创了西方哲学学风传统。

2,巴门尼德:提出了本原“是者”(being)必须参照becoming。Being和becoming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巴门尼德从语言中指示的对象为Being,表征了一个最宽泛的指示一个最宽泛的对象范畴,有人把being译为“存在”,但存在只是being的一个属性方面。作为逻辑抽象的being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存在。Being代表了形式逻辑的成果,becoming则代表了辩证逻辑的成果。

巴门尼德还强调being是一种不变的一:①不生不来;②静止不动;③唯一性:是者的逻辑意义是不会有改变的。如Ais B,C is D,尽管A不同于C,B也不同于D,但是这二句中的“is”反映的是者状态是唯一的,表述功能是一样的,表达了逻辑状态与逻辑原则的普遍性唯一性规范性。

巴门尼德是从逻辑和语言的角度推理这种“是者”,巴门尼德的观点与科学实证的思想相去甚远。逻辑与科学的关系是必然性与可能性、应然与实然的关系。特别是在科学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逻辑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必然性就是一切可能性的总和,是对一切可能性的穷尽)。而这种逻辑诞生就为成就一套科学的体系提供了可能性。巴门尼德就是最先将逻辑与物理相联系,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比巴门尼德和德谟克利特,在本源表达上是being和becoming的区别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区别,而西方哲学则是主要沿着being的道路前进宾。而相反地,中国哲学则比较强调“生”(becoming),同时,巴门尼德那里本原是being,是逻辑的考虑而这种“是者”是一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现实性与可能性尚未分化明显时;being也作为一切现实性存在的。而对于nonbeing 是代表了一切不可能性,是无法被思想的、无法被表达的。但是由于巴门尼德混同了物理与逻辑、现实与可能,也就在其学说的内部产生了混淆与矛盾。如:being到底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时空内的,还是时空之外的?巴门尼德用逻辑的角度

分析推理世界的本原,却不得不以物理学的观点来描述being作为本原的特征。这样就容易造成不一致的地方,总之,巴门尼德就是以逻辑的观点看待物理世界。

3,芝诺悖论:论证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以归谬法来制造运动的悖论。多的悖论。这种归谬法即:A→非A

悖论之(一):运动必须达到目的地→永远无法达到目的地(二):运动的快慢,快大于慢→快者追不上慢者

(三):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动者非静→动者实静(四):1→1/2

四、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理由:1,数学的规定性要比物理规定性更加普遍

2,几何与数字的对应性,一切几何体都可以还原为数字。社会的现象与数学的数字相对应,可以归结为数字。

毕达哥拉斯之所以提出数本原说,也与其哲学观(哲学是追求和谐的学问)有关,而这种和谐主要是数字的和谐,这样音乐与哲学的作用是净化人的心灵。发现和谐,使毕达哥拉斯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派别出现,同时也可以作为宗教的派别的身份的出现。

五、元素派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从微观角度解释世界本原

1,“根”四根说(恩培多克勒)爱、恨

2,“种”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可感性质的最小单元。

提出了心灵(nous)的概念(mind,心灵,intellect,理智)与万物相分离的纯粹的不可见的能动的东西。在他之前有灵魂(psycho-soul-灵魂)的概念,而这种灵魂并非是单纯精神世界的,而是泛指一切组成世界的能动力量。灵魂存在于万物的内部,与万物不可分割。

3,原子论原子(atome)是充实而不可分割的,是通过推理得到的结论,更加看重常识经验。以空隙来理解运动,空隙就是虚空,他们又回归到了赫拉克利特的学问主题。遵循了科学的简单性原则,不到必要时不作过多的假设的。原子的性质取决于:①形状不同;②位置不同;③顺序不同。以原子在虚空中的无序的旋涡运动,以偶然的运动结果解释万物生成消亡的必然性。

第三讲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的兴趣与学术风气的转变

由自然转向人事。苏格拉底在研究自然之后,对自然哲学进行了批评、认为以研究自然来解决本原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他也认为一切自然哲学家目的亦不明确。他认为智慧都是人事处理中所表现出的技能,而非为了智慧而智慧,走出了思辩哲学的范围。

智者指的是最早的一批教师,他们把智慧当作一种说话的艺术,智者表现为话语的风度优雅、举止有态,特别表现为雄辩,这也与雅典政治体制的需要有关系。故而在那个时期,修辞学、论辩术尤为风行。在这批老师中,苏格拉底传授知识时,从不像智者那样去收费。因为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并非智慧,他自己只是教青年人以同样的态度去追求智慧。而智者则以教授智慧为职业来挣钱,而学生也是以能胜讼为目的,这些人都是以智慧为炫耀的。这种态度与苏格拉底的态度大相径庭。普罗泰戈拉提出:①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反的一面;②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个人感觉为尺度)。体现了智者学术特点:①怀疑主义;②相对主义。这一时期的思想一方面针对于自然哲学家,另一方面针对于一切旧的习俗,动摇了旧思想,旧习俗,同时帮助了新思想的形成。但他们的这些思想对于哲学的发展而言却是有害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的动力。

苏格拉底厌弃智者的诡辩和用来炫耀的智慧。在《柏拉图对话集》中的《申辩篇》中强调了哲学的精髓:①热爱智慧;

②言行一致。苏格拉底坚信一个原则:“德行就是知识”,他坚信存在着确定的知识,而原则也不能怀疑。在这方面苏格拉底走出了智者的怀疑主义,这样,苏格拉底就在倡导一种知行一致的风气。一个人一旦认识到某一知识的好,就会必然地身体力行去实行的,这即是德行。苏格拉底又从另一方面提供论据,即:“无人有意做恶”。因此苏格拉底不太关心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关心道德问题,而且苏格拉底一生都没有著述留世,这与孔子十分相似。但他毕竟把知识与德行联系起来强调用理性却把握善。在方法上,苏格拉底认为有效的研究方法即交谈对话,苏格拉底把之比喻为“助产术”:①交谈:探计智慧的人恰恰是自己认为没有智慧,就如助产人自己不生产一样,只是帮助真理出现;②对话中的提问者必须有高超的判断力、帮助人进一步接近真理,就如助产人对于胎儿状况的判断一样;③对话中的回答者,不得不一再修订自己的学说,这是一件十分痛

苦的,如同临产之苦痛。这样在对话中,可以使真理在人的心灵中逐渐地展现出来。因此,真理是无法传授的。苏格拉底的教学可贵之处在于:①教育人以一种方法,给人一种研究思路。②强调主体自己去认识真理,真理(aletheia)原意是“解蔽”,这与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真理之真理观有关。只要强调解蔽就可以了,这也是苏格科底反对自然哲学家向外部世界去寻求趔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真理就在于人的心灵之中,也正是由苏格拉底开始使哲学研究得以转向研究人的内心世界。

第四讲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品格力量,以思想指导政治,以哲学反对智者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追求真理的确定性,希望以之扭转和改变被智者带坏的国家政治,柏拉图借助神话、对话表现哲学思想,使哲学思想形象化。

苏格拉底摆出“认识你自己”的原则,但却未能明确地解说:为什么真理会存在于心灵当中呢?为什么在心灵中会存在普遍的真理呢?柏拉图则为真理寻找到了一个外在的存在依据,众多的心灵对应于同一现实或事物,这是一种理念的存在,理念即Idea或Form,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伟大成果。柏拉图对于理念世界的论证,源于“同类相知”理论,即“相似的能力认识相似的对象”,如以理智(intellect)去认识理念对象(intelligible);感觉(sensation)认识感性对象(sensible)。柏拉图承认感性世界正如赫拉克利特所看到的那样,是充满了运动变化,在可感对象中充满了becoming的状态,而对这引起可感对象的见解即是意见。而在理智世界中所看到的真理与理性是确定不变、永恒存在的,这些可知对象充满了being的状态,对于这引起可知对象的见解即是知识。但柏拉图并不完全否定意见的价值,在传统的是、非的“两分法”的基础上,柏拉图则发展出了是、非各半的中间状态,即产生了“三分法”。

洞穴的比喻

苏格拉底提出讨论的“谈话”的方法,但没有说明这种方法能够生效的原因,即缺少方法论的依据,柏拉图则为这种方法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以灵魂的学说来支持这种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善就是知识”,而柏拉图则采用了德性三分法:智慧、勇敢、欲望,以三种德行对应于三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智慧、勇敢后来成为西方社会中“四主德”的两个。

第五讲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的体系包括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和艺术。理论体系包括第一哲学、数学、物理学。实践体系包括政治与伦理学。艺术节,主要是语言艺术,包括修辞学和诗学。柏拉图以数学几何的方法、文学的气质去构建自己的体系,而亚则以逻辑学的方法、思辩的气质构建自己的体系。

一、物理学

“自然”万物运动的原因,结合了运动与本原的两个方面,以质料、形式、缺乏为本原构造运动,“以一种已有的形式问一种应该有但尚未实现(缺乏)的转化,涵盖了数量、形式、移动等运动方式,表达了“现实”与“潜能”的关系,因此“现实”与“潜能”是物质运动的两大本质。而在运动因素与原因上,亚又提出“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目的因是亚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即“缺乏”是实现潜在的趋势,强调了万物内在本质上的特征,是与“必然性”联系在一起的。在讨论位移问题时,亚提出了“位置”的概念(万物的界限),这样空间要领在亚那里就没有关系了,将“空间”特征的“位置”概念溶入了万物本身是万物的一部分属性,这样“虚空”的概念在亚那里就没有意义了。位移反映了万物之间位置的侵占性,而且也就必然地走出圆周运动的概念,才可以填补万物原来的位置。同时又以“自然位置”来解释万物位置上下、轻重特征,同时以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分别为完善的运动和完善的运动。

二、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本义是“物理学之后”。其含义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由讲课先后顺序,二是按照深浅程度。亚提出了世界本原的“是者”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由逻辑学与物理学两种途径来理解。亚反对辩证法,提倡是者的逻辑学意义,特别是直接判断的作用。以一个实体和九种属性构成了十个范畴,而“是者”的核心属性就是“实体”,指代的是万物本身,这是万物本身最源初的状态,也可以说“实体”就是“个体”,是一种“实指概念”。是者的表达方法:①S是P(属性)②SisS。There is S.③S是df(定义)df是S。这不同于“S是P”,因为不可以将P与S互换位置。P(属性)是依附于主词S,因此实体又是形式。

在物理学角度,以质料与形式的角度去理解运动的实体,运动的物体即是实体,而实体亦有等级,质料成份越少,形式成份越多,实体层次越高;反之,实体层次越低。低级实体的形式是上一级实体的质料,实体大致分为:①运动的可朽的;

②运动的不朽的(天界);③不运动的不朽的(第一推动者),在终点是纯形式的实体,即第一推动,它是以精神的力量(思想的思想)推动世界的运动,这也是神的概念(①纯形式;②思想的思想;③第一推动者),这也是最高的统摄原则。

形而上学是对两条路线的延续,一条是物理学,一条是逻辑学。如对“是者”的探讨,“是者”并非是一种纯粹的逻辑的概念,但以逻辑、语言的角度对“是者”的理解是较易为人所接受的,“是”(being)代表了印欧语系的语言逻辑,而赫拉克利特的逻辑反映了“becoming”式的辩证性思维,而巴门尼德则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探讨的,但他并非自学地从逻辑角度探讨的。他作了一个大前提:每个词都与一个具体的意义相对应的,或者说,词必是有意义的。而柏拉图则总结赫、巴二人学说,以分有说,使万物包含了两个对立的矛盾一对理念,调节了二人的冲突。而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逻辑学的构架,总结了“是”be的三种含义:①判断之联词;②指称主词自身;③定义的联系与对应。由此出发,亚里士多德则总结实体的三大概念属性,特别是“是”的第②种含义是体现了“存在”的概念;而第③种含义中则体现了“本质”的概念。由此,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与“本质”的概念就出现了。而“是”(be)之有意义在于它与万物相对应。这样,亚之功绩在于开创了一个哲学的新时代,指明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即“是者”(存在与本质),同时也限定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哲学研究的方法――逻辑学,这样,在形而上学体系中,直到黑格尔之前,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形式逻辑为主,而至黑格尔才把辩证法引入形而上学的体系,在划分了知识体系的等级中,也造成了本质探究中的等级,至高者为“神”,与之对应的最高知识即“神学”。

三、灵魂学说

该学说包括了两大分支:①作为自然哲学(物理学)的一大分支;②作为认识论。

在物理学中,亚作了等级的分类:无机物→植物→动物→人。而无机物与。。。。。。(少一页)

的德性”,也排斥“不德性的快乐”

当然亚更强调“德性”,认为快乐主要还是与外部条件的关系更密切一些,而德性所代表的是以实践的理性去达到至善的幸福,这里涉及到了人的思想与选择的层面,这样德性又与理性观联系在一起了。

而中道观,这里讲的另一种理性的标准,以“过”为主动的恶,以“不及”为被动的恶,而只有中道才代表了“至善”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实践理性的标准。

五、政治学

“人在本质上是政治的动物”。认为人追求至善必须是在一个团体当中实现,故必须有政治。对政体的评价也应用了中道思想,把政治学视为伦理学的延伸。

第六讲伦理化的哲学向伦理化的宗教之转变

一,伊壁鸠鲁派,快乐主义

人生的三大障碍:①命运;②对神的畏惧;③对死亡的恐惧。

对命运的理解:以原子论作规定性的解说,原子的偏移与碰撞。

对神的理解:把神作为原子的运动

对死亡的理解:未死亡时死未来,死若至时自己岂能知

二、斯多亚派,

强化了命运观,以“LOGOS”解释命定论。

强调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命运及一切义务。

不动心。

三、怀疑派

强调不动心而获得幸福,以怀疑的理性对待独断的理性,从思辩的角度谁了感性、理性都不能理解和掌握真理。

四、新柏拉图主义

太一→(流溢)→理智→(流溢)→灵魂→(流溢)→肉体(灵魂的质料)

善←(上升)←理智←(上升)←自我←(上升)←肉体(恶)

五、总结

以理性构造了伦理学的体系和框架。但以上四派混淆了人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但以上四派对于少数人而方是清淡之资,但对于多数人而言是虚伪之说教。

六、基督教哲学:强调实践、实践哲学以及实践结果。在长期的碰撞冲突中,基督教哲学取代了古希腊哲学。尽管从外部条件与内容差别上看,两种文化之成败系于基频教之尚于伦理,恰可满足时人的道德追求和实践需要,基督之“爱”的戒律,爱人爱神之真,这种爱超脱了血缘关系。爱是爱那些弱小者,以最慈于弱者之法去理解人与人的伦理实践。

第七讲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神学连结了古希腊哲学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两大时期,中世纪神学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风格和先河,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所看到的古希腊哲学往往是基督化了的古希腊哲学。本讲以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为立足点。

中世纪哲学中的“中世纪”并非世界史上的概念,而是思想文化史上的概念,围绕基督教历史的产生、发展、衰落的历程,讲解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基督教哲学兴趣于公元1世纪,衰落于文艺复兴时期。当今,新托马斯主义者对“基础教哲学”的概念提出质疑,而法国的巴黎学派则坚持这一概念的合理性,争论的焦点在于基督教继承古希腊传统的问题。

中世纪的哲学传统有三:(1)信仰主义,(2)理性主义,(3)理性辩护主义。都在坚持宗教信仰时,对理性的地位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三者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的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基督神学的传统。早期以教父哲学为特征,理性辩护之代表为物为奥古斯丁,信仰主义之代表为德尔图良。理性主义当时不占主流,被斥为异端。而以奥古斯丁的学说为权威,反映了古希腊逻辑证明与宗教信仰之间的融合。经院哲学的产生也是受到了以上三种立场争论较量之结果,而逻辑辩证法是否能够应用于神学体系。信仰主义坚决反对将辩证法应用于神学。而理性主义代表人物阿伯拉尔(Ablard)主张反辩证法作为判别信仰真假的标准,并开创了经院哲学的基本方法。理性辩护派仍在坚持信仰的同时使用辩证法。经院哲学的高峰是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这一时期信仰主义以Bonaventuras为代表反对亚里士多德哲学,而接受奥古斯丁的立场。理性主义代表为阿维森那派。

中世纪哲学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为“1331”:1,指一个重要、首要的问题,是指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3,指围绕这一问题产生的三个派别:信仰主义、理性主义、理性辩护主义。3,指三派论争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父哲学阶段;第二阶段,12世纪经院哲学的早期,以安瑟尔谟为代表;第三阶段,托马斯?阿奎那。1,指中世纪哲学都关注的问题,对上帝的存在的证明。

《项目管理精华》读书笔记

《项目管理精华》读书笔记 图书推荐指数:五颗星 书名:项目管理精华:给非职业项目经理人的项目管理书 作者:科丽·科歌昂,叙泽特·布莱克莫尔,詹姆士·伍德著 下面是书中的部分精华内容。 你也不需要把这份工作想得太复杂,因为项目管理专家解释道,只要保证基本原则正确,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他说,大多数复杂的项目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因为项目经理们把眼光都放在复杂的程序上,而忘记了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事。 因为效率和控制从来都是成反比的,特别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非正式权力来自于领导者的性格和能力,只有在重压下人们才能展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格。 四个基本行为准则,一,展现尊重。第二先聆听。第三,明确期望,第四,承担责任。 展现尊重,主要体现在,有时他也会给我们一些几乎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会花时间给我们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尊重别人并不意味着放弃尊严。 先聆听,主要体现在,必须克制住说个不停的冲动,缺少倾听,可能会导致同事关系紧张,效率降低,错过学习机会以及判断失误。一定要克制自己,想要不断的说话的欲望,尽可能地倾听,你会发现没有谁是无所不知的项目,不是你一个人的,还是整个团队的,你的工作是管理流程,更重要的是激励团队的热情,来激励来自于你的倾听,而不是说个不停。 明确期望体现在,项目经理的非正式权力,意味着不断向项目成员灌输项目阶段及整体的预期。对角色和目标的预期模糊不清,是导致所有关系恶化的根源。 承担责任体现的,长期以来掩盖真相才是最可怕的。确保所有人都在同一战线上。 项目管理的五大流程,第一,发起。式项目得到正式授权。第二,规划。定义和修正目标。第三,执行。协调人员和资源来执行规划,第四,关于控制,保证目标能够实现,第五,结束。让大家认可项目的成果。 为了每次都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你需要遵循下面的步骤,第一,确定所有利益相关方,第二,确定主要利益相关方,第三,有效地对主要利益相关方进行访谈。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民版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 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

(完整版)一建项目管理个人整理笔记(呕心沥血)

项目管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 本章包含组织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概论、风险管理和建设工程监理等。 (一)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1.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 ①全寿命周期(3阶段)决策实施,使用,项目立项是决策的标志。决策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定义(具体包括) ②设施管理属于使用阶段。 ③设施管理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使用期管理和维修保养管理三个阶段。 2.建设工程管理的任务 ①工程项目管理仅仅涉及实施期。 ②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是一种增值服务工作,核心任务是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运行)增值(建设包括建设安全、质量、投资、进度)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项目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招投标工作分散在前三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 项目管理的定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项目管理的内涵。(费用进度质量) 设计准备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 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施工阶段:施工 动用前准备阶段:竣工 保修阶段 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没有明确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往往是该项目的项目管理的核心。 项目管理五方。(业主设计施工方建设物资供货方建设项目总承包方) EPC属于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 1.业主方、设计方和供货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①业主涉及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三控(投资、进度、质量)三管(安全、合同、信息)一协调(组织和协调)),其中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任务。 ②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设计的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涉及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在设计阶段),任务:与设计有关的(三控(造价、进度、质量)、三管理(安全、合同、信息))一组织协调) ③供货方,目标:成本、进度、质量目标。涉及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在施工阶段,但也涉及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期);项目管理任务也是三控三管一协调。 ④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传统、项目集、项目组合、变更 ⑤设计方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设计准备阶段至保修期 2.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①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安全、总投资、成本、进度、质量目标。 ②涉及实施阶段全过程 ③任务:四控三管理一协调(多一个总投资控制) ④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三点)。项目范围管理的定义。 3.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①目标:安全成本质量和进度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今天分享一本很不错的项目管理入门书籍《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这本书记录的主人公栗子,分享在百事10年职场中的跨国项目经历和很多真实的安全和实用心得。作者:李治,她另一本书《别告诉我你懂》也不错,这里有下载:《别告诉我你懂》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文件格式:制作软件: 点击下面的图片,查看全书内容: 第一次对项目管理有概念,是在10年刚入职的时候,偶然在豆瓣上看到了要考项目管理师执照童鞋的日志。当时自惭形秽。念大学的时候,最爱的那个社团叫,经常有和外籍同学打交道的机会,协会中也是人才济济,外国语学院过半,指导老师也都有留洋背景。每次,我们发起什么活动,都会称之为项目,协会中对此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可以当组织者,也可以只做简单的参与者,负责其中的小部分工作即可。这样看来,我从大一下到大三,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项目,可是

居然连项目管理是什么都没有概念。“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后,离开山中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多么的抓狂。那么多华丽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以让我免费去试验、实践的机会,就被我这么白痴地断送了。 老天再次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我可以认识我是多么不优秀的机会:在认识这个概念激动抓狂之后,继续回归平庸的生活。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期间读过《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一书,与项目管理八竿子能碰到一点。一位同事,因为这本书,对我有了更深的良好印象。 今年,过完忙碌的半年,下半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书。于是,天天混迹于豆瓣、图书馆、当当,觉得差不多的,就会拎过来看看。不得不提的是《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书本身不难读,可是读完之后对于项目管理,并未有更深的认知。 微博上关注了中国项目管理方面的达人,把我读《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这本好评颇多的专业书收获寥寥的问题抛过去,对方建议我先看视频再看书。坑爹的,只见这些讨论活动都是在上海北京。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笔记精华归纳整理

教材结构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信息化基础知识 2、电子政务 3、企业信息化 4、商业智能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2、信息系统建设 3、软件工程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软件架构 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7、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什么是项目 2、项目的组织方式 3、项目生命周期 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6、项目管理高级话题 第五章立项管理 1、立项管理内容 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4、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 1、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2、项目启动 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5、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6、监督和控制项目 7、整体变更控制 8、项目收尾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3、范围定义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范围确认 6、范围控制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 1、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活动定义 3、活动排序 4、活动资源估算 5、活动历时估算 6、制定进度计划 7、项目进度控制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3、项目成本估算 4、项目成本预算 5、项目成本控制 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基础 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3、项目质量保证 4、项目质量控制

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 1、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概念 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 3、信息分发 4、沟通管理对组织过程资产的邮箱 5、绩效报告 6、项目干系人管理 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 1、项目合同 2、项目合同的分类 3、项目合同签订 4、项目合同管理 5、项目合同索赔处理 第十四章项目采购管理 1、采购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主要过程 2、编制采购计划 3、编制询价计划 4、询价 5、招标 6、合同及合同收尾 第十五章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 2、配置管理 第十六章变更管理 1、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 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3、变更管理组织机构与工作程序 4、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

项目管理必备笔记

2011年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必备笔记 1、 决策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包括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 。 项目管理分: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⑧项目全寿命 3、 组织论?(重点每年必考) 4、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实施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策划的目的?过程? 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阶段?属于的畴?包括哪二类?分别由谁编制? 6、 施工总承包与总承包管理?(见附表) 7、 国际上建设工程总承包?采购?设计?业主项目管理?★国际上,项目总承包模式:独立地;设 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或合作体,项目结束后联合体或合作体解散;施工单位承接;;设计单位承接★国际上业主方物资采购模式:自行采购;与承包商约定某些物资指定供货商;承包商采购。★设计任务委托模式:设计总负责单位(视需要再委托) ;平行委托多个设计单位。★国际上业主方项目管理方式:自行;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在咨询公司委派项目经理领导下工作)。 8、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拟定施工方案后才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总进度计 划后才可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施工的总体部署和施工方案往往可以交叉进行。 9、 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与19、45一同详见附表)(每年必考) 10、 项目目标动态的核心?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计划值与实际值?(每年必考) 11、 项目经理的职责和权限?(基本隔年考一个) 12、 ①项目经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②是否担任项目经理, 由企业自主决定。③项目施工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对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④人力资源管理目的: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 13、 ①建设工程风险包括: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②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公共管理学 笔记

第一章绪论 【关键术语】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学 非政府组织 公共物品 研究范式 市场失灵 凯恩斯主义 政府失灵 1.1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1.1.2 公共管理的主体 西方国家公共组织构成vs.中国公共组织的构成 公共组织的特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合法性、组织性、服务性 1.1.3 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物品及其分类2.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3.公共组织成为公共管理对象的必然 1.1.4 公共管理的特点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目标不同;管理手段不同;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理念不同;管理主体不同;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同;管理方法不同;管理目的不同 1.2 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2.1 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1.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背景 2.公共行政学的传统范式 1.2.2 传统公共行政学遇到的批评与转变 1.传统范式受到批评的社会原因

2.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1.2.3 公共管理学的新框架 1.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2.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1.3 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传播与发展 1.3.1 新中国领导人的行政管理思想 1.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 2.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 3.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行政管理思想 1.3.2 从行政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1.行政管理学的恢复与发展 2.公共管理学研究范围 3.公共管理研究队伍的扩大 1.3.3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1.中国的国情特点 2.当前的学科建设的特点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1.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2.是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发展的需要 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4.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1.4.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实践抽象法 4.实体分析法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含义?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有什么不同?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4.如何认识公共管理运动的现实意义? 5.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6.为什么说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项目管理学习笔记

一、项目管理框架 1、术语:Buy-in:参与,所有项目干系人共同分担项目所有权。 Rolling Wave Planning:滚动计划,计划的渐进细化。当前项目阶段的工作细节和后续阶段的初步描述。 Project Expeditor:项目联络员,没有决策权。 Project Coordinator:项目协调员,有一定的决策权,更多的职权和责任。 2、项目:为创建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以达到独特目的而临时进行的一次努力。 3、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应该保持恒定,但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是逐步求精的。 4、项目管理是面向目标的创新管理。 5、项目管理对组织的利益:组织方面,更好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控制;改进的客户关系;增加的项目干系 人信赖;改进的项目控制和成功;缩短开发时间;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增加的可靠性;更高的利润幅度;改进的生产效率;更好的内部协调;更高的士气。个人方面,提高公司领导的未来资源;建立项目结果的高可见度;提高职业和个人成长机会;构建你的名声和人际网络;发展技能和经验。 6、矩阵组织:最大限度利用组织的资源和能力,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管理方面职责,职能经理负责职能管理职责。 7、计划由项目团队和项目经理共同制定。 8、常用信息收集技术:头脑风暴法,集体讨论方法,就某一主题或问题,提出不同想法,注重的是收集信息的 数量;合意(Consensus),是一种决策,是大家达成一致的协议;德尔斐技术(Delphi Technique),是一种预测技术,请一组专家对一组问题提供未来项目可能事件的信息 9、项目过程组关系:

10、常用计划编制过程 二、范围管理 1、术语:假设,通常包括一定程度的风险 三重约束,范围、时间和成本目标的平衡。项目经理很难控制间接成本。 回收期,到某一个时间点的时间周期数目,在此累计的收入超过累计的成本,因此是项目盈利点。 价值分析,一个包括对设计或项目的仔细分析,以识别设计或项目的所有的功能和成本的成本降低工具。价值分析考虑每个功能是否必须的,并且在没有质量和性能下降的前提下,以更低的成本提供该功能。 学习曲线理论,活动程度得到提高,相应的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生产成本也会相应下降。学习曲线用来估计大量产品的项目的成本。 边际利润,收入与利润的比率,利润/收入 投资回报率,收入/投资的比率 贴现率,一个收入最少期望收益率,也是可以接受的最低投资回报率 净现值分析,通过在现在时间点对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折现来计算一个项目的预期净货币损益方法。回收期,以净现金流入的方式来补偿一个项目的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 特征: 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 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 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 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 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 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 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 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5000手抄

浅读《改革政府》 吴昀 (管理学院公管专业,学号:L16301144) 有幸拜读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改革政府》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百度搜索上对两位学者的介绍是:戴维·奥斯本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要咨询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写过著名的《民主的实验室》一书,长期致力于有效政府的建设与宣传。特德·盖布勒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既是他参与改革实践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对政府改革的一种理性探索与总结。 特德·盖布勒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并且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这些经验与戴维·奥斯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终于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突破点——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政府改革,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驱动型政府组织模式,强调运用企业化的管理主义模式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最终建成“企业化政府”。克林顿上台后的美国“重塑政府”运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更好的指导实践,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

项目管理学习笔记+PMBOK知识体系

前言 以下资料中,每一章的开始部分都有本章的知识要点,概括了PMBOK 体系的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一定要理解。文件中,红色字部分是PMBOK 中的重要术语、重点考点以及各过程的输入、输出及工具;黑色字部分是模拟题中曾经出现过的PMBOK体系考点;绿色字部分是其它参考书、模拟考题的辅助知识。 第一章项目管理框架部分 【本章知识重点】 ★项目及其特点; ★项目和运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项目管理及其几个过程; ★Program / project / subproject的区别与关系。 【电子笔记】 1.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PMBOK是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提出的一个涵盖面很广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内容包括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这一职业的知识总和。PMBOK不是教科书,它并没有详细地解释知识体系中的那些术语,它只提供了项目管理的一种正确思路和管理技能与知识。 PMBOK是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项目管理问题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习惯他们考虑问题的思路。PMI一直不遗余力地促使为项目经理放权,期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项目团队。PMI很重视历史资料和检验教训,PMBOK知识体系将这些信息作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供项目以及执行组织的其它项目使用。数据库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项目管理是管理偶然性的职业。我们成为PM(Project Manager)通常都是偶然的。组织任命某人为PM,有时只是对其技术绩效的嘉奖。 1.2 什么是项目? 项目(Project)的定义:为创造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结果所做的一次性努力。 1.2.1一次性( Temporary ) 一次性是指每个项目都有确定的(Definite)开始和确定的结束。当项目目标达到时,项目也就结束了。如果项目目标明显无法完成时,一般来说项目会终止。一次性一般不适用于项目所产生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经常会产生比项目本身更久远的,事先想到或未曾料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 1.2.2独特( Unique ) 项目所进行的都是以前没有进行过的事情,因而是独特的。一项产品或服务尽管其所属的类别范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

一概念 l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p3)★★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l描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政策和法律,其关注的焦点是过程和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puhlic management)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体现。 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l主体不同:2.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P6)★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软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P24)★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力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家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二简答 1 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P4)★★★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指公兆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他与私人管理 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第二,相比之下,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 过程缺乏竞争。

第三,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的权力 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 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 政治活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P25-28)★★ 市场经济下的公托管理与其他体制下(如计划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不同。(纵向 分析)表现在:1自由放任时期……2垄断时期_3滞胀时期……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模 式也不同。(横向分析)表现在:1英美模式…2欧洲菜茵模式_3东Ⅱ政府主导模式…… (注释:以上省略部分要求孝生用自己语言阐述,以下同) 三论述 1论述21世纪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P29-34)★★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 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2010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项目管理》精华笔记(一)

2010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项目管理》精华笔记(一) ★项目管理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 ★项目决策期管理主要任务:确定项目的定义。实施期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 ★业主方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总组织者,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 ★按工作性质和组织特征,项目管理分: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 ★业主方:投资方、开发方和由咨询公司提供的代表业主方利益的。施工方:施工总承包方和分包方的,供货方:材料和设备供应方。建设项目总承包:设计和施工任务综合承包,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综合承包(EPC承包)。 ★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投资(总投资)、进度(动用或交付的时间)和质量。 ★全寿命周期包括决策、实施、使用阶段。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务,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物质利益。 ★设计方管理目标: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和设计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 ★施工方管理目标:施工的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施工的质量目标。 ★总承包管理目标:项目的总投资目标和总承包方的成本目标、项目的进度目标和项目的质量目标。 ★推行监理制度目的: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监理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 ★必须实行监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其他工程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属于国际上业主方项目管理的范畴。 ★建设监理:高智能有偿技术服务,国际上归为工程咨询(工程顾问)服务。 ★监理内容:控制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进行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 ★组织研究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工作流程组织。 ★组织结构模式:职能组织结构、线性组织结构、矩阵组织结构。 ★职能:传统的,每一个部门可能有多个矛盾的指令源。线性:每个部门只有一个指令源,指令路径过长。矩阵:较新型的,设纵向和横向部门,指令源两个,用于大的组织系统。 ★组织结构模式反映各子系统间或各元素(各工作部门)间的指令关系。组织分工反映各子系统或各元素分工。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分工都是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 ★工作流程组织反映各项工作间逻辑关系,动态关系。包括管理工作、信息处理流程、设计工作、物资采购、施工流程。 ★项目管理的组织是项目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项目管理的组织的重要性。 ★控制目标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最重要。 ★项目结构图(Project Diagram)或WBS:通过树状图对项目的结构逐层分解,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表达项目总体的结构框架。 ★项目组织结构图(OBS图):反映各子系统间和各元素(如各工作部门)间组织关系,反映的是各工作单位、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 ★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和工程管理咨询方的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都可用各自的项目组织结构图予以描述。 ★项目组织结构图应反映项目经理和费用(投资或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主管工作部门或主管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 ★合同结构图反映业主方和项目各参与方之间,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代表性理论: 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