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在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在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在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HER2+乳腺癌 尚需解决的问题 赫帕双靶+化疗是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T-DM1、吡咯替尼已成为HER2+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对于HER2+患者,尚需解决的问题: 1. 早期阶段已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管理 2. HER2+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约1/2)患者如何选择全身治疗方案? 3. 晚期HER2+乳腺癌的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

2020 ASCO大会上,徐兵河教授团队公布了III期PHOEBE研究结果。PHOEBE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组(n=134)和拉帕替尼组(n=132)由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5个月和6.8个月(HR=0.39,P<0.0001),符合显著性差异标准(P≤0.0066)。由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HR=0.42,P<0.0001)。 一项Meta分析纳入PHENIX、PHOEBE、KATE2、EMILIA、 EGF100151、Cameron、Pivot、Martin等共13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ATM》杂志。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是曲妥珠单抗经治HER2+晚期乳腺癌最有可能改善PFS的治疗选择,这项研究也奠定了吡咯替尼用于晚期患者二线治疗的地位。 约一半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可能发展为脑转移。HER2CLIMB研究是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图卡替尼或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用于经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治疗后进展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0年2月发表在《NEJM》杂志上的结果显示,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和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的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和5.6个月(HR=0.54,P <0.001),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9个月和17.4个月(HR=0.66,P=0.005)。 2020 ASCO会议上,HER2CLIMB研究公布了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

晚期乳腺癌化疗能延长多长时间寿命

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们心里和生理上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病情到了晚期,常会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治疗,如化疗,那晚期乳腺癌化疗能延长多长时间寿命? 晚期乳腺癌化疗能延长多长时间寿命,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有些患者体质比较好,病情相对来说不是很严重,经过化疗是有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当然,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身体比较虚弱、对化疗不敏感以及无法承受化疗毒副作用的患者来说,是不适合进行化疗的。即使勉强进行化疗,也起不到很好的疗效,反而弊大于利。另外,患者在化疗期间可以吃一些营养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增强患者免疫力以及抵抗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化疗虽然是对治疗乳腺癌有益,但化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杀死细胞的同时会损害正常细胞,产生副作用,伤害患者身体健康,要慎重选择,以免因治疗不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有些患者会采用中医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中医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瘤者攻之"的记载。中医治疗乳腺癌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辩证论治,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联合化疗,有助于杀死残留细胞,减轻化疗副副作用,增强化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就目前来说,中医已经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该理论调理与治疗并行,在治疗时注重对患者全身的调节,可以通过扶正、通瘀、祛毒等措施,抓住患者病机要害,调节患者全身气血、阴阳、脏腑机能平衡,有助于提高机体内环境的调控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全面控制肿瘤的生长。 部分参考案例: 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 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袁希福院长一边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陈林凤进行开导,让陈林凤当场热泪盈眶,“求医半年来,我都没有碰到过说话这么和和气气的医生。”而治疗效果更令她开始重获治疗信心。仅仅用药3天,需要人搀扶的陈林凤就可以慢慢挪着去厕所了;10天后,陈林凤的精神、体力有了明显好转;20天后,全身乏力、腿沉、便秘症状消失,右髋骨疼痛减轻;50天后,除阴雨天髋骨轻微疼痛外无不适症状。8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更让陈林凤欣喜万分:癌胚抗原为0.38ng/mL。她为了让更多正在受病痛折磨的癌症患者重拾信心,常常义务到医

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08-22T16:23:42.3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9期作者:王秋菊[导读] 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突出,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肃宁县人民医院外三科河北沧州 062350)【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临床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观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4%,生活质量改善率 为62.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0.0%,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使用。【关键词】乳腺癌晚期;卡培他滨;维持支持;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89-02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近年来女性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而呈上升趋势[1]。随着国内外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乳腺癌的生存率已经较以前提高不少,但是仍然存在30%的患者会发生转移或复发,一旦发生转移或复发其生存期多为1~2年[2]。近年来,维持治疗开始逐渐被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以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临床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预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各35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年龄分布在30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45.2±2.6)岁,按照疾病的转移情况分为:脑转移2例、肺转移15例、肝转移6例、淋巴转移8例、骨转移4例;试验组年龄分布在28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45.7±2.2)岁,按照疾病的转移情况分为:脑转移3例、肺转移16例、肝转移5例、淋巴转移9例、骨转移2例。对两组病人的年龄、病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 0.05,说明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观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用法用量为:给予口服1000mg/m2卡培他滨,一天两次,维持2周持续给药,21天为一周期,每3个周期对临床疗效进行1次评价。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率。临床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缩小不少于50%,且其他病灶面积未增大,未产生新增病灶;有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面积缩小不低于25%,未产生新增病灶;无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面积未缩小甚至增大,或者发现新病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判断[4],改善:治疗后KPS评分增加不少于10分;稳定:治疗后KPS评分增加或减少小于10分;下降:治疗后KPS评分减少大于1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性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4.3%,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更优,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该 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明显优于对照组65.4%、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不良反应。 标签:卡培他滨;糖尿病;晚期乳腺癌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LIU Dong-ga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ethods 5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6 cases in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follow-up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80.8%,11.5% vs 65.4%,30.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FPG,2hP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s definite,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diseases progression,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Capecitabine;Diabetes;Advanced breast cancer 近年来,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报道表明[1],糖尿病患者乳腺癌的发病率较健康人乳腺癌的发病率高17%。糖尿病合并乳腺癌发生时,不仅会造成患者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使血糖控制不良,同时还能促使休眠状态的肿瘤生长扩大,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2]。尤其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维持治疗减轻症状,延缓疾病发展,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该文对该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6例糖尿病合并晚期乳

卡培他滨间断用药治疗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性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卡培他滨间断用药治疗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性晚期乳腺癌临 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间断用药治疗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6例晚期老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单药卡培他滨间断化疗。卡培他滨每日2 500 mg/m2,d1~14。中位化疗间隔时间为2.5个月,中位化疗周期为5个周期。结果:CR 0例(0),PR 3例(11.6%),SD 18例(69.2%),PD 5例(19.2%),1年存活率为92.3%,2年存活率为88.5%,3年存活率达76.9%。不良反应轻,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对血糖、血压、心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于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性晚期乳腺癌,单药卡培他滨间断治疗是值得选择和进一步研究的治疗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pecitabine intermittent therapy for the old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Total 2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2 500 mg/m2 of capecitabine d1-14. The median interval between chemotherapy were 2.5 months, median chemotherapy cycle were 5 cycles. Results: Complete remission was 0 case (0), the partial response were 3 cases (11.6%), stable disease were 18 cases (69.2%), progressive diesease were 5 cases (19.2%).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92.3%,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88.5%, 3-year survival rate was 76.9%. The mainly adverse effects included leucopenia,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blood glucos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function. Conclusion: To the old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capecitabine intermittent therapy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treatment options. [Key words] Capecitabine; Intermittent therapy; Old wome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rcinoma; Effect analysis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在城市中的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农村中为第五位。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健康的最大威胁。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老年乳腺癌的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各器官功能减低,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性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化疗以及内分泌等治疗,出现再转移现象,目前采取何种治疗还没有相关的报道。笔者采用单药卡培他滨间断治疗老年性晚期乳腺癌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耐受性好,对患者血糖、血压及心功能影响小,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2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分析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7T15:07:31.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郭翠萍[导读] 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其症状,增强疗效,且安全性较理想,有在实践中推广的价值。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 515041 摘要:目的:对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治疗的乳腺癌晚期患者62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结果:对照组效果明显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其症状,增强疗效,且安全性较理想,有在实践中推广的价值。关键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作为一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对女性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时间上,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化疗、手术生物靶向等,这些方法有着一定的疗效。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分裂,干扰癌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等方式来降低癌症的风险不断蔓延[1]。卡培他滨是临床上对晚期乳腺癌进行维持的药物,为观察其疗效,我院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治疗的6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并观察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治疗的乳腺癌晚期患者62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32-58岁,均龄(46.7±2.5)岁;对照组,30-59岁,均龄(45.3±2.4)岁。患者中,20例髓样瘤,18例单纯癌,16例腺癌,8例硬癌。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一般资料无差异,可进行比较(P> 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均进行2周的常规化疗,之后对观察组行卡培他滨治疗,口服,剂量为1000mg / m2,每日两次,两周后休息一周,再治疗21天[2]。治疗约2—3个周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如何,若无病情进展则可以继续使用卡培他滨进行持续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化疗,不行卡培他滨治疗。 1.3 观察指标 完全缓解:患者病变完全消失;部分缓解:基线病变直径缩小30%;病情稳定:基线病变最大直径减少不超过30%,肌肉增强不超过20%的患者;病变进展:基线病变最大直径增加20%,或有新的病变出现。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n*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以SPSS19.2软件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10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稳定,2例病变进展,有效率83.87%;对照组5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6例病变进展,有效率45.16%,对照组疗效显著比观察组差,且差异显著(P <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不良反应率6.45%。对照组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率9.68%。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女性严重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乳腺并非人类机体必备的组织,发生在乳腺上的肿瘤,本不该致命,但乳腺癌会导致患者的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病变,严重得摧残着患者的心灵,随着病情的加重,癌细胞的扩散,往往会危及生命。在临床实践中,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乳腺癌的发病,却有着一定的规律,而其中家族史和年龄,是其中最大的高危因素。家族史,是指女性的母亲、姐妹中有患乳腺癌的,明显比没有此类家族史的女性,发病率高。另外是年龄因素,在女性24岁前,是乳腺癌发病率比较低的阶段,54岁之前,其风险会逐年上升,其中50-54岁之间风险最大,55岁以后,其风险又会逐年下降。另外,月经初潮、绝经的时间、婚育时间、哺乳、乳腺良性瘤的诊治情况、酗酒等,也都是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当然,有以上因素的女性,也并非必然地会患有乳腺癌,仅风险比他人较高。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晚期乳腺癌是乳腺癌发展比较严重的时刻,此时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或化学治疗有效的对肿瘤细胞进行消除并抑制其扩散。由于乳腺对女性患者的形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保证患者器官健全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中不断探寻的内容。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发病人群日趋老年化,对晚期乳腺癌治疗中选择的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耐受性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目前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药物有紫杉醇类药物以及顺铂类药物等,不同的药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尽相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安全、高效对患者身体危害较轻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4]。 作为实践中常用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性药物,卡培他滨的治疗作用比较理想,能够抑制癌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在防治晚期乳腺癌肿瘤细胞扩散或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用[5]。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较小,用于乳腺癌维持治疗具有良好的效用,卡培他滨在人体内不会自身产生毒细胞,并且被人体吸收后能够转化为氟尿嘧啶,进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卡培他滨在人的体内,能有选择地转化为氟尿嘧啶,减少了人体的损伤。同时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口服的抗肿瘤药物,使用较为方便,不良反应小,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发挥着良好的效用。 观察组患者通过卡培他滨的维持性治疗,效果明显比没有进行此治疗的对照组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不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也略低于对照组。所以,卡培他滨对维持性晚期乳腺癌,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有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的必要。

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8T11:36:06.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期作者:木拉塔力·克力木1 杨琳2 [导读] 旨在分析研究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的临床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如下。 (1伊犁州友谊医院药剂科新疆伊犁 835000) (2伊犁州友谊医院肿瘤二科新疆伊犁 835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的临床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病患60例,所有病患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对本组病患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病患的近期临床治疗有效率为33.3%,临床疾病控制率为76.7%;不良反应主要有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皮疹。结论: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临床近期疗效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卡培他滨;培美曲塞;晚期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109-02 相关数据显示,在每年新发的乳腺癌病患中有3%~10%在确诊时出现了远处转移,并且有约40%的早期病患可能发展为晚期乳腺癌,一旦发展为晚期乳腺癌,病患的五年生存率较低且多数无法治愈,药物化疗是目前改善晚期乳腺癌病患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首选治疗手段[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研究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的临床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病患60例,所有病患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年龄46~65岁,平均(55.5±9.5)岁;所有病患均为经紫衫类药物以及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失败入组;所有病患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的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患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治疗前所有病患均给予地塞米松、叶酸以及维生素B12进行预处理,然后取 500mg/m2培美曲塞(生产厂家:江苏豪森医药集团连云港宏创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287)+100ml 0.9%氯化钠溶液给予病患静脉滴注,d1;同时取2500mg/m2卡培他滨(生产厂家: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024)给予病患分两次服用,餐后半小时,服用d1~14,连续治疗三周为一个周期;本组病患均治疗两个周期;所有病患治疗前均预防性给予病患5羟色胺3拮抗剂避免出现消化道反应。 1.3 观察指标 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本组病患的近期疗效进行判定:所有目标病灶消失,则视为完全缓解(CR);病患的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在30%及以上,则视为部分缓解(PR);病患的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在30%以下或者是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在20%及以下,则视为疾病稳定(SD);病患的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在20%及以上或者是新的病灶产生,则视为疾病进展(PD);治疗有效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临床控制率=(CR+PR+SD)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对病患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将其分为Ⅰ~Ⅳ。 2.结果 2.1 分析本组病患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本组60例病患经治疗后,CR 0例,PR 20例,SD 26例,PD 14例,近期临床治疗有效率为33.3%,临床疾病控制率为76.7%。 2.2 分析本组病患的不良反应 本组病患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皮疹等,具体见表1。少有病患出现轻度的纳差、腹痛、口腔炎、反酸、头晕等,本组未见病患心脏损伤及静脉炎。 表分析本组病患的不良反应[n(%)]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晚期乳腺癌是以药物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紫杉类药物及蒽环类药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部分病患可能存在治疗后复发转移,针对此类病患,既往研究显示,采用培美曲塞与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培美曲塞属于一种全合成的抗叶酸代谢药物,其能够对胸腺嘧啶核苷和嘌呤的生物合成进行有效影响,并对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产生影响,从而对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卡培他滨属于一种新型的氟尿嘧啶类抗癌药物,其能够经口服用,可以原药的形式经肠道吸收,并在

晚期乳腺癌应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4450160.html, 晚期乳腺癌应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金鑫等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01期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近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46.4%,CR 1例、PR 12例、SD 9例、PD 6例;毒副反 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应用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综合治疗的不断加强,目前已有较好的早期诊断及辅助治疗方法,早期重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经手术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仍有相当部分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可能,因此,化疗是治疗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重要综合治疗方法,通过采用合理的综合放、化疗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笔者所在医院对2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28例,年龄33~69岁,均为女性,原发肿瘤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转移癌均经影像或细胞学、病理学证实。均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均接受过术后葸环类、紫杉类常规辅助化疗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后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6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3例,骨转移3例,胸壁转移1例,对侧乳腺转移1例。患者心、肝、肾、肺功能及血常规均基本正常。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卡培他滨1000 mg/m2第1~14天,每天早晚2次餐后口服。3周为一化疗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行2个化疗周期,每个周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至少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对于有效并能耐受的患者继续用药4~6周期。如1个周期后没有明显进展的更换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常规予以止吐、保肝等辅助用药,口服维生素B6预防手足综合征。老年患者年龄超过60岁的根据情况化疗药物剂量减少10%~20%。 1.3毒副反应和疗效判定评价毒副反应按WHO分级标准分为5级,0级:无,Ⅰ级:轻度,Ⅱ级:中度,Ⅲ级:重度,Ⅳ级:威胁患者生命。疗效按WHO(1981)实体瘤疗效评价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乳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能活多久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当的高,以40到60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为常见。有不少患者死于疾病的晚期,因此越来越多的晚期患者担心自己的生存时间还有多久,尤其是治_疗后的生存时间。放化疗是治_疗乳腺癌常用的方法,那乳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能活多久呢? 关于乳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此时患者的生存期跟疗效有关,患者治_疗效果好,生存期也相对较长,反之生存期则短。另外患者的治_疗效果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如病理分型、患者的体质、并发症表现、是否出现转移等等,不同的患者,制定的放化疗方案不一样,治_疗效果也是不同的,这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期。 放化疗在乳腺癌的治_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晚期患者通过放化疗能够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但放化疗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治_疗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_疗,甚至有患者因过度的放化疗而加重了病情,加速了死亡,因此对于放化疗一定要慎重选择,在治_疗前对全身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适宜放化疗的才能进行。 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联合中医药的治_疗,有助于弥补放化疗的不足,通过抑制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有助于治_疗的顺利完成,并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无法耐受放化疗副作用的晚期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_疗,在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的同时,也会调节患者机体,补充元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_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袁希福祖辈中,出过很多有名的中医,如曾多次奉召进京,为皇亲国戚医病,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为“奉直大夫”的袁积德。由于出身中医世家,耳濡目染让袁希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医书,并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医药治_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专业治_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三联平衡理论。该理论的实质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补虚,理气化瘀,化痰散结,攻毒排毒”;从而达到调理人体阴阳气血,使脏腑机能平衡,从而使人体回转到自然状态。多年来,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 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_疗。袁希福院长一边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陈林凤进行开导,让陈林凤当场热泪盈眶,“求医半年来,我都没有碰到过说话这么和和气气的医生。”而治_疗效果更令她开始重获治_疗信心。仅仅用药3天,需要人搀扶的陈林凤就可以慢慢挪着去厕所了;10天后,陈林凤的精神、体力有了明显好转;20天后,全身乏力、腿沉、便秘症状消失,右髋骨疼痛减轻;50天后,除阴雨天髋骨轻微疼痛外无不适症状。8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更让陈林凤欣喜万分:癌胚抗原为

含卡培他滨方案一线或后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对比

含卡培他滨方案一线或后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对比 目的對比观察含卡培他滨方案一线或后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卡培他滨出现方案分为一线组(27例)、二线组(35例)、三线组(33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效果方面,一线组的完全缓解(CR)、客观有效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均高于三线组(P<0.05),疾病进展(PD)低于三线组(P<0.05);二线组的PD低于三线组(P<0.05),CBR上高于三线组(P<0.05)。三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三线方案,一线或二线方案含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控制和缓解患者癌细胞方面具有较好作用;而卡培他滨出现何种方案中并不会增加安全性事件;推荐临床应用一线或二线方案含卡培他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capecitabine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ith first-line or posterior line therapy.Methods 95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According to capecitabine regimen,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irst line group(27 cases),second line group(35 cases)and third line group(33 case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pecitabine were observed.Results In terms of therapeutic effect,the complete remission (CR),objective efficiency rate (ORR),clinical benefit rate(CBR)of the firs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hird line group (P<0.05).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PD)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line group(P<0.05).The PD of the second lin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line group(P<0.05)and its CB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hird line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fety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hree-line regimen,the first-line or second-line regimen with capecita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it has a good effect in controlling and relieving cancer cells in patients.And it does not increase security events that which kind of regimen capecitabine was in.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first or second line regimen include capecitabine. Key words:Capecitabine;Breast cancer;Treatment regimen;Advanced stage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几年,早期诊断技术和辅助治疗都有一定的提升,但仍有1/3的患者发展为转移性乳腺癌[1],而对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且大部分患者治愈可能性极低,而采用各种手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主要目的。其中放化疗是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各种药物放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耐药性和抵抗,而这就需要更换治疗方案,不同阶段选择哪种药物进行放化疗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卡培他滨对肿瘤具有高度选择性,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是对于卡培他滨治疗时机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就卡培他滨出现在一线或后线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資料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