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表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评价条目评价内容描述具体评价问题

1.随机分配方法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有助于评估组间可比性随机化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

2.分配方案隐藏详细描述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从而帮助判断干预措施分配

情况是否可预知

分配方案是否有效地隐藏?

3.盲法描述对受试者或试验人员实施盲

法的方法,以防止他们知道受试

者的干预措施,提供判断盲法是

否成功的相关信息

盲法是否完善?

4.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报告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完

整性,包括失访和退出的数据。

明确是否报告以上信息及其原

因,是否采用意向性分析(ITT)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

5.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描述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可能性及

情况研究报告是否提示无选择性报告结果?

6.其它偏倚来源除以上5个方面,是否存在其他

引起偏倚的因素?若事先在计划

中提到某个问题或因素,应在全

文中作答研究是否存在引起高度偏倚风险的其他因素?

表2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评价条目评价结果评价内容描述

1.随机分配方法正确?采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抛硬币、掷骰子或抽签等方法

不正确?按患者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的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交替分配方法;

?根据医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或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分配患者入组

不清楚?根据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

?信息不详、难以判断正确与否

2.方案隐藏完善?中心随机,包括采用电话、网络和药房控制的随机

?按顺序编号或编码的相同容器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的信封

不完善?公开随机分配序列如列出随机数字

?未密封、透光或未按顺序编号的信封

?交替分配

?根据住院号、生日等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不清楚?未提及分配方案隐藏

?提供的信息不能判断是否完善,如使用信封,但未描述是否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

3.盲法正确?没有采用盲法,但结果判断和测量不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且盲法不会被破坏

?对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未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

法,但不会导致偏倚

不正确?未采用盲法或盲法不完善,结果判断或测量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但盲法可能被破坏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均未采用盲法,可能导致偏倚不清楚?信息不全,难以判断是否正确

?文中未提及盲法

4.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完整?无缺失数据;缺失数据不影响结果分析(生存分析中缺失值)?组间缺失的人数和原因相似

?缺失数据不足以对效应值产生重要影响;缺失数据采用恰当方法赋值

不完整?组间缺失的人数和原因不平衡

?缺失数据足以对效应值产生重要影响

?采用“as-treated”分析,但改变随机入组时干预措施的人数较多

?不恰当应用简单赋值

不清楚?信息不全,难以判断数据是否完整(缺失人数或原因未报告)?文中未提及数据完整性问题

5.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无选择性

报告

?有研究方案,且系统综述关心的方案中预告指定的结果指标(主要和次要结果)均有报告

?没有研究方案,但所有期望的结局指标,包括在发表文献中预先指定的指标均有报告

有选择性

报告

?未报告所有预先指定的主要结局指标

?报告的一个或多个主要结局指标采用预先未指定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报告的一个或多个主要结局指标未预先指定

?系统综述关心的一个或多个结局指标报告不完善,以致不能纳入行Meta分析

?未报告重要的结局指标

不清楚?信息不全、难以判断

6.其他偏倚来源无?纳入研究无其他偏倚来源

有至少存在一种重要偏倚风险:

?与使用的研究设计方案相关的偏倚

?研究提前终止(数据原因或正规终止原因)

?基线明显不平衡

?声称有欺骗行为

?其他问题

不清楚?信息不全,难以判断是否存在重要偏倚

?发现的问题是否导致偏倚,理由或依据不足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word版本

Coc hr ane 协作网 偏 倚风险评价工具

因素,应在全文中作答 表2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评价条目评价结果评价内容描述 1. 随机分正确米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抛硬币、 配方法掷骰子或抽签等方法 不正确按患者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的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 数; 交替分配方法; 根据医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或干预措施的可获得 性分配患者入组 不清楚根据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信息不详、难以判断正确与 否 2. 方案隐完善中心随机,包括采用电话、网络和药房控制的随机 藏 不完善按顺序编号或编码的相同容器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的信封公开随机分配序列如列出随机数字 评价条目评价内容描述具体评价问题 1 ?随机分配方法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 的方法,有助于评估组间可比 性随机化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 2 ?分配方案隐藏详细描述隐藏随机分配序列 的方法,从而帮助判断干预措 施分配情况是否可预知分配方案是否有效地隐藏? 3?盲法描述对受试者或试验人员头 施盲法的方法,以防止他们知 道受试者的干预措施,提供判 断盲法是否成功的相关信息 目法疋否完善? 4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报告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 据完整性,包括失访和退出的 数据。明确是否报告以上信息 及其原因,是否采用意向性分 析(ITT)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 5 ?选择性报告研究描述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可能研究报告是否提示无选 结果性及情况择性报告结果? 6 ?其它偏倚来源除以上5个方面,是否存在研究是否存在引起咼度 表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其他引起偏倚的因素?若事偏倚风险的其他因素? 先在计划中提到某个问题或

风险评价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1 目的 为了通过广泛、深入、持续的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有效、可操作的安全控制措施,夯实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单位的安全管理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目标,降低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特编制该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方法、评价、措施制定的要求。 适用于天燃气停运、销售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危险源辨识。 3 职责 3.1 安全副总组织本公司不可接受危险源的评审并批准。 3.2 安全管理处 是本程序运行的主管部门。 3.2.1在安全副总直接领导下,负责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制定活动的组织、协调。 3.2.2负责对公司所属各单位、各机关专业科室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制定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3.2.3负责本公司危险源的评价及其信息发布,每年组织一次危险源调查和评价。 3.2.4不可接受危险源评价记录的存档。 3.3 所属各基层单位 3.3.1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识别、评价、措施制定、级上报,负责设备更新、新工艺等危险源识别评价措施制定。 3.3.2 各所属基层单位的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常规性安全操作规程的组织制定。 3.3.3所属基层单位负责大修改造、更新、扩龙涉及的危险源辨识、措施制定的安全方案的评审,提出意见。 3.4 各部门对本部门涉及的相关方危险源识别、措施制定、沟通等, 4 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范围 4.1.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验收评价:包括新、改、扩工程项目中的设计、施工、试运、操作; 4.1.2固定生产场所、工艺流程、产品、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包括: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表1 Cochra ne 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评价条目 评价内容描述 具体评价问题 1. 随机分配方法 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有助于评估组间可比性 随机化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 正确? 2. 分配方案隐藏 详细描述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从而帮助判断干预措施分配 情 况是否可预知 分配方案是否有效地隐藏? 3. 盲法 描述对受试者或试验人员实施盲 法 的方法,以防止他们知道受试 者的 干预措施,提供判断盲法是 否成功 的相关信息 盲法是否完善? 4.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报告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完 整 性,包括失访和退出的数据。 明确 是否报告以上信息及其原 因,是否 采用意向性分析(ITT )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 5.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描述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可能性及 情 况 研究报告是否提示无选择性 扌艮告结果? 6. 其它偏倚来源 除以上5个方面,是否存在其他 引 起偏倚的因素?若事先在计划 中提 到某个冋题或因素,应在全 文中作 答 研究是否存在引起高度偏倚 风险的其他因素? 表2 Cochrane 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评价条目 评价结果 评价内容描述 1 . 随机分配 正确 +采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抛硬币、掷骰子或 方法 抽签等方法 不正确 +按患者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的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交替分配方法; +根据医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或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分 配患者入组 不清楚 +根据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 +信息不详、难以判断正确与否 2. 方案隐藏 完善 完善 +中心随机,包括采用电话、网络和药房控制的随机 +按顺序编号或编码的相同容器 +按顺序编码、密圭寸、不透光的信圭寸 不完善 +公开随机分配序列如列出随机数字 +未密封、透光或未按顺序编号的信封 +交替分配 +根据住院号、生日等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不清楚 +未提及分配方案隐藏 +提供的信息不能判断是否完善,如使用信封,但未描述是否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 3. 盲法 正确 +没有采用盲法,但结果判断和测量不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且盲法不会被破坏 +对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未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 法,但不会导致偏倚 不正确 +未采用盲法或盲法不完善,结果判断或测量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但盲法可能被破坏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表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评价条目评价内容描述具体评价问题 1.随机分配方法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有助于评估组间可比性随机化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 2.分配方案隐藏详细描述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从而帮助判断干预措施分配 情况是否可预知 分配方案是否有效地隐藏? 3.盲法描述对受试者或试验人员实施盲 法的方法,以防止他们知道受试 者的干预措施,提供判断盲法是 否成功的相关信息 盲法是否完善? 4.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报告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完 整性,包括失访和退出的数据。 明确是否报告以上信息及其原 因,是否采用意向性分析(ITT)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 5.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描述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可能性及 情况研究报告是否提示无选择性报告结果? 6.其它偏倚来源除以上5个方面,是否存在其他 引起偏倚的因素?若事先在计划 中提到某个问题或因素,应在全 文中作答研究是否存在引起高度偏倚风险的其他因素? 表2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评价条目评价结果评价内容描述 1.随机分配方法正确采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抛硬币、掷骰子或抽签等方法 不正确按患者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的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交替分配方法; 根据医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或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分 配患者入组 不清楚根据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

信息不详、难以判断正确与否 2.方案隐藏完善中心随机,包括采用电话、网络和药房控制的随机 按顺序编号或编码的相同容器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的信封 不完善公开随机分配序列如列出随机数字 未密封、透光或未按顺序编号的信封 交替分配 根据住院号、生日等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不清楚未提及分配方案隐藏 提供的信息不能判断是否完善,如使用信封,但未描述是否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 3.盲法正确没有采用盲法,但结果判断和测量不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且盲法不会被破坏 对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未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 法,但不会导致偏倚 不正确未采用盲法或盲法不完善,结果判断或测量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但盲法可能被破坏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均未采用盲法,可能导致偏倚不清楚信息不全,难以判断是否正确 文中未提及盲法 4.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完整无缺失数据;缺失数据不影响结果分析(生存分析中缺失值)组间缺失的人数和原因相似 缺失数据不足以对效应值产生重要影响;缺失数据采用恰当 方法赋值 不完整组间缺失的人数和原因不平衡 缺失数据足以对效应值产生重要影响 采用“as-treated”分析,但改变随机入组时干预措施的人 数较多 不恰当应用简单赋值 不清楚信息不全,难以判断数据是否完整(缺失人数或原因未报告)

风险识别分析及控制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确认人1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 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 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 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 作业证》 2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 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 或易燃物侵入动火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 设备作业证》。 3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 物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 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 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 泄漏电流(感应电) 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危害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 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 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 置不当 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 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陷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 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 物外泄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 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 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 ,如超过 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 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 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 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

项目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1工程概述及重难点 1.1 工程位置和范围 本工程为江西省南昌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四标,主要位于红谷滩新区,线路起于会展路站、世贸路等道路,途经红谷滩CBD、秋水广场等,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隧道下穿赣江。 图1-1-1 工程范围示意图 本工程内容包括2个明挖车站、3个盾构区间隧道,全长3822.254米。 丰和站车站站台中心里程为CK10+116.522,起始里程为CK9+913.709,终点 里程为CK10+248.622,车站净长334.913m,标准段净宽21.3m。本站为地下二 层两柱三跨一号线与地下三层两柱三跨二号线成T字换乘。 秋水广场车站站台中心里程为CK10+919.395,起讫里程CK10+835.818~ CK10+983.818,车站主体结构总长148m,标准段宽度19.7m,为地下三层两柱三 跨岛式车站。 会展路站~丰和站盾构区间起讫里程CK9+197.582~CK9+913.709;丰和 站~秋水广场站区间起讫里程CK10+248.622~CK10+835.818;秋水广场站~中 山西路站区间起讫里程CK10+983.818~CK12+873.336。 1.2 线路走向和周边环境 本标段路线起于会展路站~丰和站盾构区间,到达丰和站,然后向东偏转, 下穿世贸路,途经红谷滩CBD、秋水广场、下穿赣江进入中山西路站。 本标段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城市道路及绿化带,道路两侧多为住宅区和商业商 铺区;在滨江路下穿南昌市水利电力建设公司大楼,该楼为砖混结构;丰和站东 南侧为江信国际花园的19#楼距离1号线主体基坑最近29m,部分出入口分别与 世纪中央、南昌银行、绿地集团等合建。秋水广场车站周边有香格里拉国际饭店 建设基地、索菲特泰耐克大酒店以及秋水广场绿化带。 会展路站丰和站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联络通道联络通道 本标段起点本标段终点716.127587.1961889.518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保科。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各部门、车间。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4 内容与要求 4.1 术语 4.1.1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1.2 风险: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2 公司组织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 4.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范围包括公司进行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建立运行控制和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4 辨识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危害。 4.4.1 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连续生产过程,属正常状态。生产的开始和临近结束时,危害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大风、暴雨、风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最小化。 4.4.2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辨识危险时应在对现有的危害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风险以及策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在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使风险得到控制。 4.4.3 七种危害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工具表

危险源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 分值人员伤亡程度生产中断过 程损失 财产损失、设备 环境破坏 设施毁坏 100三人以上死亡造成全系统 停车 一次事故或系统停车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及以 上 造成重大环境污 染 40一人以上死亡(含 一人)造成装置停 车 一次事故或停车造成直接经 济损失在500万元至1000万 造成周边环境破 坏 重大火灾、爆炸 15一人死亡 造成单体设 备停机 一次事故或设备停机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及以 上,500万元以下 造成作业区域内 环境破坏 火灾,爆炸 重伤、终身残废, 全部失去劳动能力 严重职业病 7重伤或轻伤,职业 病 造成单体设 备的部件损 坏一次事故或设备部件损坏直 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及以 上,100万元以下 作业点范围内受 影响 部分失去劳动能力 需住院治疗 但不会造成 单体设备停 车 3部分轻伤 无影响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万 元以下,1万元以上 设备、设施周围 受影响 需要去医院治疗, 但不需要住院 1轻微皮外伤 无影响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 以下 基本无影响短时间身体不适 风险度=严重性*可能性 1-20 轻微风险 20-69 一般风险 70-160 中度风险 160-319 高度风险 320以上 不可承受风险 注: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为100以上的,可直接列为高度风险; 如后果严重程度为100,而其计算风险度为高度风险的,可直接列为不可承受风险。

分值 等级 危险检查知晓的可能性危险回避的可能性 解释 举例说明 在需要进行监控的设施或场所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设施或系统. 如:空冷塔进口无安全阀\爆破片\卸压阀等如:液位\温度\压力无高低报警装置 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如:无液位\压力\温度\流 量等技术参数监控逻辑块如:在空压机热启动前未经过安全确认, 如增加压机作业过程中无操作规程, 常见事件类比 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如:国内外,同行业在过去空分装置运行过程\开车 过程出现的常见事故\典型事故 在需要进行专业培训的岗位人如:特种作业持证上岗人发现危险时,无论谁都无法 回避 管理方 面 在需要具备进行HSE管理控制的方面无相应的培训\交底\技术规程\ 设备设 施方面 事故发生 前,没有检 知手段 10 完全可以预料 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员未经专业培训员未持证 如:未进行试车交底培训 发生事故后,人员无法回避如:不知道本岗位的安全 操作规程和重点控制技术参数 设备设施方面在需要进行监控的设施或场所采取的防范、监测、保护、控制设施或系统出现失效.如:如安全阀\压力表\流量计等因未检验和使用前确认发生动作失效; 液位\压力\温度\流量等技术参数的设置有误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 如:有检验\操作规程\试 车方案,但对相关控制要求没有具体明确. 如:有教育培训方案,但对具体本岗位的培训内容没有具体明确照 如:要求岗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但其监控频率\人员没有明确 常见事件类比 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如:本单位在试车过程中发生过的常见\典型事件在需要进行专业培训的岗位经过专业培训,但培训未达到效果, 如:重点岗位的运行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如:空压机\电工等岗位没有进行专业资格复训 不具备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危害回避的可能性很低如:进行了试车交底培训,但培训不合格,或培训无 针对性 设备设施方面 事故发生前,有检知手段,但有缺陷 可能性高 6 人员素质方面 人员素质方面 管理方面 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

cochrane纳入的RCT文献质量评价(风险偏倚评估工具)中英文对照版

中文: Table 8.5.a: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tool for assessing risk of bias

Table 8.5.d: Criteria for judging risk of bias in the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 研究者描述随机序列产生过程譬如: 参考随机数字表 使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 扔硬币 洗牌的卡片和信封 掷骰子 抽签 最小化 *最小化,可实现无随机元素,被认为相当于是随机的。 研究者描述序列的产生使用的是非随机的方法。通常是系统 的非随机方法,例如: 通过奇偶或出生日期产生序列 通过入院日期产生序列 通过类似住院号或门诊号产生序列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系统方法,其它非随机的方法少见的多, 也更明显。通常包括对参与者进行判断或非随机的方法,例 如: 临床医生判断如何分配 参与者判断如何分配 基于实验室检查或系列测试的结果分配 基于干预的可获取性进行分配

中心分配(包括电话,网络,药房控制随机) 相同外形的顺序编号的药物容器; 顺序编号、不透明、密封的信封 参与者以及纳入参与者的研究者可能事先知道分配,因而引入选择偏倚,譬如基于如下方法的分配: 使用摊开的随机分配表(如随机序列清单) 分发信封但没有合适的安全保障(如透明、非密封、 非顺序编号) 交替或循环 出生日期 病历号 其它明确的非隐藏过程 任何如下标准: 无盲法或盲法不充分,但系统评价员判断结局不太可 能受到缺乏盲法的影响 参与者和主要实施者均实施可靠的盲法,且盲法不太 可能被打破 任何如下标准: 无盲法或盲法不充分,但系统评价员判断结局很可能 受到缺乏盲法的影响 尝试对关键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行盲法,但盲法很可能 被打破,结局很可能受到缺乏盲法的影响 任何如下标准: 没有足够信息判断为低风险或高风险 研究未描述此情况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可编辑修改word版)

表 1 Cochrane 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评价条目 评价内容描述 具体评价问题 1. 随机分配方法 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有助于评估组间可比性 2. 分配方案隐藏 详细描述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从而帮助判断干预措施分配情况是否可预知 3. 盲法 描述对受试者或试验人员实施盲法的方法,以防止他们知道受试者的干预措施,提供判断盲法是否成功的相关信息 4.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报告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完 整性,包括失访和退出的数据。明确是否报告以上信息及其原因,是否采用意向性分析(ITT ) 5.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描述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可能性及情况 6. 其它偏倚来源 除以上 5 个方面,是否存在其他 引起偏倚的因素?若事先在计划中提到某个问题或因素,应在全 文中作答 随机化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 分配方案是否有效地隐藏? 盲法是否完善?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 研究报告是否提示无选择性报告结果? 研究是否存在引起高度偏倚 风险的其他因素? 表 2 Cochrane 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评价条目 评价结果 评价内容描述 1. 随机分配方法 正确 ? 采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抛硬币、掷骰子或抽签等方法 不正确 ? 按患者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的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 交替分配方法; ? 根据医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或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分配患者入组 2.方案隐藏 不清楚 完善 ? 根据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 ? 信息不详、难以判断正确与否 ? 中心随机,包括采用电话、网络和药房控制的随机 不完善 不清楚 ? 按顺序编号或编码的相同容器 ?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的信封 ? 公开随机分配序列如列出随机数字 ? 未密封、透光或未按顺序编号的信封 ? 交替分配 ? 根据住院号、生日等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 未提及分配方案隐藏 ? 提供的信息不能判断是否完善,如使用信封,但未描述是否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 3.盲法 正确 ? 没有采用盲法,但结果判断和测量不会受影响 ?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且盲法不会被破坏 ? 对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未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但不会导致偏倚 不正确 ? 未采用盲法或盲法不完善,结果判断或测量会受影响 ?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但盲法可能被破坏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修井作业危害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1、事故预想:通勤交通事故 风险评估:车毁人亡。 评估原因:车辆繁多,道路状况差、天气能见度低、冰雪路滑、司机疲劳驾车、车况不好。 应急措施:分析驾驶员水平,注意行车速度,注意观察司机情绪。事故预想:人员情绪不稳、身体状况不佳。 风险评估:各类事故 评价原因:夫妻吵架、娱乐时间性过长、身体不好、服用催眠药物、经济状况不好,近期发生不愉快的事、青年失恋。应急措施: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了解员工的身体情况,以便合理安排员工上岗工作,确保员工情绪稳定,工作状态良好。 2、事故预想:井喷。 风险评估:浪费和损坏油气资源;毁坏油井井身结构;吞噬井口设备;引起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污染环境。 评价原因:井筒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压井液密度过小、设计有误、测量有误、井筒液柱低、没有及时边起边灌、压井液不够、地层漏失严重;井控装置失灵、没有井控装置、井控装置损坏、人员操作不当。预防措施:避免井控装置失效;避免井筒内的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加强井控装置的管理,经常检查和维护保养,以使其处于有效状态,加强职工的防井喷意识,设计人员应了解清楚地层情况设计出合格的

压井液密度,作业人员应精心施工,按操作规程办事,对于地层漏失严重的恶井,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 应急措施: (1)井喷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一切施工,抢装井口或关闭防喷装置。一旦井喷失控,应立即切断井场电源、火源,机械设备处于熄火状态,禁止用铁器敲击其他物品;同时安排人员组织井场附近老百姓紧急疏散,撤出与抢救无关的设备并安排值班人员,严禁将火种带入限制区域。 (2)在井筒内没有油管的情况下要抢装总闸门;在井筒有油管的情况下应立即抢装油管悬挂器; (3)抢救井喷的时候应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统一指挥。根据井喷情况配合使用救护车、消防车等。 3、事故预想:硫化氢中毒 风险评估:人员中毒伤亡 评价原因:热化学作用于油层时,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产生硫化氢;通过裂缝等通道,下部地层中硫酸盐层的硫化氢传入井眼;某些钻井液处理剂在高温热分解作用下,产生硫化氢;钻井液中细菌的作用产生硫化氢;含有硫化氢的气井产生硫化氢。 预防措施:在生产区和生活区设有固定硫化氢探测、报警系统,当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达到10mg/L时,能以光声报警;配备有便携式探测仪,用来检测未设固定探头区域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生产区

风险评估的工具与基本过程

风险评估工具 风险评估过程中,能够利用一些辅助性的工具和方法来采集数据,包括: ?调查问卷——风险评估者通过问卷形式对组织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解答能够进行手工分析,也能够输入自动化评估工具进行分析。从问卷调查中,评估者能够了解到组织的关键业务、关键资产、要紧威胁、治理上的缺陷、采纳的操纵措施和安全策略的执行情况。

?检查列表——检查列表通常是基于特定标准或基线建立的,对特定系统进行审查的项目条款,通过检查列表,操作者能够快速定位系统目前的安全状况与基线要求之间的差距。 ?人员访谈——风险评估者通过与组织内关键人员的访谈,能够了解到组织的安全意识、业务操作、治理程序等重要信息。 ?漏洞扫描器——漏洞扫描器(包括基于网络探测和基于主机审计)能够对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技术性漏洞(弱点)进行评估。许多扫描器都会列出已发觉漏洞的严峻性和被利用的容易程度。典型工具有Nessus、ISS、CyberCop Scanner 等。 ?渗透测试——这是一种模拟黑客行为的漏洞探测活动,它不但要扫描目标系统的漏洞,还会通过漏洞利用来验证此种威胁场景。

除了这些方法和工具外,风险评估过程最常用的依旧一些 专用的自动化的风险评估工具,不管是商用的依旧免费的,此类工具都能够有效地通过输入数据来分析风险,最终给 出对风险的评价并推举相应的安全措施。目前常见的自动 化风险评估工具包括: ?COBRA —— COBRA(Consultative, Objective and Bi-functional Risk Analysis)是英国的C&A 系统安全公 司推出的一套风险分析工具软件,它通过问卷的方式来采 集和分析数据,并对组织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的评 估报告中包含已识不风险的水平和推举措施。此外,COBRA 还支持基于知识的评估方法,能够将组织的安全现状与ISO 17799 标准相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提出弥补措施。C&A 公 司提供了COBRA 试用版下载:。 (COBRA can be purchased instantly via credit card. Simply proceed to the secure server as follows: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doc 68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doc 6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热电厂2×330MW机组工程建设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二○○八年元月

第一部分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火电建设规模、机组容量、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给火电建设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全国重大、特大事故接连不断,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十分惨重,除主观原因外,主要的客观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主观性、经验性、人为性强。 安全管理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均显得力不从心。现行的火电建设安全管理模式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安全保证模式耗费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使他们用于战略研究和经营管理的时间相对不足,而且不能根本扭转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对于复杂的火电建设过程,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而直接影响安全的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行为的可靠性等因素,已经成为是否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各行各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反观火电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虽然近年来已开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但体系的建立仅仅是向科学管理迈出了一小步,因为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管理的有效性。有效的管理不但需要丰富的经验,而且需要一种科

学的方法及手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微观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研究适合各行业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安全管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前提。宏观管理手段和行政命令手段的作用已经用到了极限,进一步加强用这两种手段管理安全的边际效应已不明显,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开始研究、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思路和安全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问题。 1 基本概念 为了讨论内容的规范性,以及便于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的抽象,本文的论述建立在以下的概念基础上: 1.1 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1.2 危害(hazard):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状态。 1.3 意外事件(incident):危害出现并可能与可被危害对象(人员、财产和环境)产生相互作用的事件。 1.4 风险(risk):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1.5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1.6 安全(safety):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危害。 1.7 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组织根据其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已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风险评估工具使用说明范例

附件 風險評估工具使用說明範例 依據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98年1 月公布之 「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手冊」內容製作一、建議各單位從所屬業務依據重要性、風險性以及校務評鑑相關之業務, 使用「影響程度之敘述分類表」及「發生機率之敘述分類表」,判斷該業務發生狀況時,將產生的影響程度等級和發生機率等級。 二、計算該業務風險值(風險值=影響程度╳發生機率)。 三、將風險值及業務項目名稱填入內部控制風險評估表「具風險之業務項目 彙總表」,並將風險分布代號填入「風險圖象」,即完成。 表1:影響程度之敘述分類表 (參照淡江大學) *註:影響程度僅須符合其中一種分類即可,不必全部分類皆符合;若無適用之影響分類,可自行增列,唯須副知秘書室知悉。 表2:發生機率之敘述分類表

四、以秘書室為例: (一)假設秘書室選定下列業務進行風險評估: 1.收文作業(1-252-A10):影響程度1(書面說明或回應)、發生機率2 (有些情況下會發生)。 2.發文作業(1-250-A20):影響程度2(申訴/抱怨為多數人)、發生機率 1(只在特殊情況發生)。 3.用印管理(1-252-A30):影響程度3(財務損失新臺幣100萬元以上)、 發生機率2(有些情況下會發生)。 4.郵件處理作業(1-252-A40):影響程度1(書面說明或回應)、發生機 率1(只在特殊情況發生)。 5.申訴處理:影響程度2(限期改善)、發生機率2(有些情況下會發 生)。 (二)風險值計算:風險值=影響程度╳發生機率(風險代碼:單位碼3+流水碼2) 1.收文作業:2=1╳2 (205-01) 2.發文作業:2=2╳1 (205-02) 3.用印管理:6=3╳2 (205-03) 4.郵件管理:1=1╳1 (205-04) 5.申訴處理:4=2╳2 (205-05) (單位名稱)內部控制風險評估表(以秘書室為例)頁次:

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华祥工程分公司现场危险源辨识及防控措施 一、作业中人员遭落物砸伤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作业人员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护。 二、抬运管材、设备时,人员碰伤、砸伤、摔伤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监护,材料搬运、装卸时,安全员现场指挥,操作方法正确合理。 三、车辆伤害、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现场工程车辆驾驶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禁止违章驾驶。作业区域设置围挡、警示标志,夜间施工穿着反光背心,并派专人对车辆进行引导。 四、静电引发火灾与爆炸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进入作业区时,先消除自身所带静电,并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鞋。作业时使用防爆工具。 五、氧气、乙炔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氧气、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米。气瓶不准在烈日下爆嗮,乙炔瓶禁止卧放。 六、电、气焊工具及设备设施工具有缺陷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及设备设施,保证安全可靠,发现

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换,并填写设备设施日常检查、保养、维修、记录。 七、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的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物后予封闭。 八、动火作业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气体检测,凡在带气管线上动火时,需每隔5-10分钟对碰头点或抽头点进行甲烷气体检测,当甲烷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10%时,方可进行碰头或抽头作业。 九、作业操作坑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操作坑土质疏松地带必须进行支护。作业坑深度达到2.2米时,应设立逃生通道或逃生梯,作业前对作业坑进行氧气浓度检测,空气中油气浓度应低于其爆炸下限10%,含氧量在19.5%-23.5%内,下坑作业时,作业人员需要佩戴安全带、安全绳,并有专人在坑边进行监护。 十、土方开挖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按图施工,开挖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作业中出现不安全险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撤离危险区域,报告领导解决,不准冒险作业。 机械挖掘时要了解施工现场的地面及地下情况,以便采取安全和有效的作业方法,避免操作人员和机械以及地下重要设施遭受损害。作业前,

风险测评的评估工具

评估工具 发布时间:2008-01-17 录入:启明星辰 综合性评估工具。 脆弱性检测工具,如漏洞扫描等。 渗透性测试工具,如黑客工具等。 辅助性评估工具,如入侵监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漏洞库、安全知识库等。 风险评估工具的分类 目前对风险评估工具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风险评估工具被分为三类:预防、响应和检测。通常情况下技术人员会把漏洞扫描工具称为风险评估工具,确实在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漏洞扫描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漏洞扫描工具发现系统存在的漏洞、不合理配置等问题,根据漏洞扫描结果提供的线索,利用渗透性测试分析系统存在的风险。随着人们对信息资产的深入理解,发现信息资产不只包括存在于计算机环境中的数据、文档,信息在组织中的各种载体中传播,包括纸质载体、人员等,因此信息安全包括更广泛的范围。同时,信息安全管理者发现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于

预防。在此基础上,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建立了针对于预防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评估指南和方法。基于这些方法,开发出了一些工具,如CRAMM、RA等,这些工具统称为风险评估工具。这些工具主要从管理的层面上,考虑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在内的一系列与信息安全有关的问题,如安全规定、人员管理、通信保障、业务连续性以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因素,对信息安全有一个整体宏观的评价。其实,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所考虑的问题不只关键资产在是某个时间状态下的威胁、脆弱点情况,以往一段时间内的攻击情况和安全事故都是风险分析过程中用于确定风险的客观支持。那么对这些攻击事件的检测和记录工具也是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将入侵监测系统也作为风险评估工具的一种。可见,对风险评估工具的类型划分是人们在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不断认识、以及对评估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据在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原理的不同,将风险评估工具分为三类:综合风险评估与管理工具、信息基础设施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辅助工具。 综合风险评估与管理工具。这种工具根据信息所面临的威胁的不同分布进行全面考虑,在风险评估的同时根据面临的风险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解决办法。这种风险评估工具通常建立在一定的算法之上,风险由关键信息资产、资产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所利用的脆弱点三者来确定,如RA。也有通过建立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经验进行风险分析,给出专家结论,这种评估工具需要不断进行知识库的扩充,以适

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 估工具 水天之间2013年 11月11日 目录 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 偏倚的来源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解读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的总结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软件实现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实例 Cochrane 手册将RCT (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l )和CCT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进行了区分,判定标准为: 1.在1个或多个患者中进行的一种研究; 2.比较两种干预措施,试验措施可以为一种药物、外科手术、物理疗法、预防措施,对照措施为另一种药物、安慰剂或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 3.RCT 为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如随机数字表法、计算机随机排序、抛硬币法等将受试者分入不同处理组,CCT 则为采用办随机分配法(按入院顺序、住院号、研究对象的生日的奇偶数交替分配)分配到对照或治疗组者; 4.提示性术语有:随机(random )、交替(crossover/cross-over )或安慰剂(placebo )等。符合这4条的文献将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 )指定其出版类型是RCT 或CCT ,并在取得NLM 的许可后纳入Cochrane 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 选择性偏倚(selection bias ):发生在选择和分配研究对象时,因随机方法不完善造成的组间基线不可比,可夸大或缩小干预措施的疗效。 采用真正的随机方法并对随机进行分配隐藏可避免这类偏倚的影响。

风险评估管理工具

风险评估管理工具 风险评估中公认的风险管理工具涵盖了流程图;过程图;检查表;失败模式和影响分析(失败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故障树型图分析;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基础危害分析;辅助统计工具;因果关系图等多个方面。 根据国外经验,风险管理流程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回顾。而在不同的过程中,将通过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评估、控制和回顾风险,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一步:寻找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对潜在危害源的识别和对接触这些危害源造成的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包括风险确认、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 1.风险确认首先,应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某个产品或工艺中将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这是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基础——即首先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确认工艺、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指出将出现的危害在哪里。 其次,确定研究的过程、产品、问题区域、系统或者研究的对象。 再次,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如审计、法规检查、验证过程、定期产品回顾、变更控制、供应商/承包商变更、设施设计和参数、技术转移、改正和预防行动、投诉、产品质量风险评估以及其他风险评估。 接下来,才是使用风险识别的工具,包括脑力激荡、FMEA、SWOT分析、Kaizen、实地调查(GEMBA)、鱼骨图分析、流程图、险兆事故、内外部审计、经验、历史数据或回顾等,列出所有可能失败的因素,并列出所有发生错误的可能。例如设备停机、故障等,可以使用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对于生产工艺,可使用生产流程图进行分析。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需要关注的是: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问题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问题发生的可识别性有多大?对已经确认的风险及其危害进行分析,一旦识别和列出可能的失败,就必须逐一评估。包括问题的严重性;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识别性、可检测性等。 要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评估时,可对所有问题分类,对每类问题制定1~5分的打分标准,分数越高问题越严重。再对发生的可识别性、可预测性进行评估,例如将发生的可识别性、可预测性分成五个级别,对应1~5分,分数越高说明越难识别。 在整个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分析是最重要的环节,需要相当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相关人员共同完成。此外,还要确保所有相关部门都参与评估,所有参与风险分析的人员必须理解风险的评估过程。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确认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即:先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在风险等级划分中,可以采用定性描述,比如“高”、“中”或“低”;或采用定量描述,比如具体的数值,数值越高说明风险越大。 第二步:实现风险可控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 一、目的 为了正确地进行本公司所有在生产、办公和生活活动中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确定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中城投集团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特制 定本程序。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施工(生产)活动及生活、办公区域及有关的相关方活动过程中的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三、职责 (一) 本程序主管领导为总工程师,主控部门为工程部/生产安全部,相关部门为各 部门、分公司/工程经理部。 (二)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组织领导工作。 (三) 生产安全部具体负责组织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实施 工作。 <四> 各相关部门/项日经理部参与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控制和策划工作。 四、程序 (一) 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I.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指施由总工程师领导,工租都工程经 理负责自织。由生产安全部、综合部、预算合同部、财务部、工程部等部的 业技术人员和员工代表参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2.项日经理部由工程经理组织进行工程经理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 施策划,其成员由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工长、机管员、材料员、质检员等有

关人员参加。 (二) 危险源辨识的职责划分及流程: ..工程部/生产安全部负责基础施工、模板工程、脚手架、“三宝、四口”、“临边防护”、施工临时用电、施工机具、消防、易燃气体等运行活动中及职业病 的危险源辩识的指导、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管理工作。 2.预算合同部负责物资采购活动川有毒有害物资采购、运输、贮存过程危险源 辩识的指导、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指施的管理工作。 3.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危 险源的辨识、评价利确定控制措施。。 4.办公室负贵办公区、生活区及公司总部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的指导、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沲工作。 5.项月经理部对所属施1现场(生产) 作业活动、生活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评价山币大风险因素,由工程经 理审核,上报公司批准。 6.生产“安全部对公司总部洲识的危险源和项片经理部上报的危险源、重大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出公司重大风险因素。 (三)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泸围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日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的总目的在下,认 识和理解可能由组织活动过程所产的危险源,并确保对人员所产生的风险能够 得到评价、排序并控制至可接受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