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目录:

1、自制电磁铁

2、电磁铁性质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4、电磁体的磁极

5、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的关系

6、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7、认识使用显微镜

8、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实验一、自制电磁铁

实验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

实验过程: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4、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5、学生观察后回答。

6、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二、电磁铁性质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过程: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6表格。

4.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5.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

1个等。

实验过程: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 教师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协作,提醒各组做好小组的汇报发言准备。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4. 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5. 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6. 学生填写P8的空格。

实验四、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准备: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等。

实验过程:

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的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

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磁极,填写在教材第9页的表。实验中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下位统计。

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

分析你的记录表,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有的小组钉尖是南极,有的小组钉尖是北极呢?

5.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认真对比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构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的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6.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以及猜想的依据,梳理学生的猜想。

7.小组修改实验设计并按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及时在书上的表格中。

8.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五、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的关系

实验准备:粉笔、卷尺(米尺)、铅笔、绘图纸、直尺、厚纸板(或小木板)、竹杆(或小铁丝)等。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气温到底会怎样变化呢?

2.分组讨论,作出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那么你们认为怎样观察可以验证我们的预测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计划。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计划最可行。

3.交流讨论的结果,师评价激励:

①选择观察物要选择空旷地直立的物体影子做为观察的对象,旗杆、教学楼影长不容易测定,可选择排球架、单双杠等。如果没有可以用来观测的对象,亦可以在小木板上立一根小杆,再将其放在阳光下用来观察。(观察过程中形成影子的标志物不能移动)

②观测项目太阳的位置、高度,影子的方向与长短。

③观察间隔时间每隔一节课观察记录一次。

4.重申活动纪律。(团结协作,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5、分组,合作实验,搜集数据。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良现象。

6、评价刚才学生的室外实验表现。

7、要求学生下午利用课间活动时间继续观察,记录结果,探索它的规律。

实验六、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实验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作出推测

⑴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之一吗?

⑵学生推测,并说一下推测的依据。(很重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并想象地球在天空中的可能的情况,对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⑶那我们应该怎样实验研究呢?

⑷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实验的几种情况。(不倾斜、倾斜且方向不变)

2.实验探究

⑴、我们现在就这几种情况进行研究,看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⑵学生阅读课本上33-34面的实验方法,老师说一下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

⑶学生实验。

⑷汇报、交流:①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

②地轴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要组织好学生对图的分析,组织学生对照分析图描述四季形成的原因。还要分析太

阳直射和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

实验七、认识使用显微镜

实验准备:洋葱、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过程:

1、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步骤如下:

①.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③.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 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④.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⑤.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师根据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避免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

3、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组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同学们整理实验桌,向学生简单介绍洋葱表皮的完整结构,总结评价各组情况。

实验八、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实验准备:显微镜;记录纸;各种贴好标签的切片等。

实验过程:

1、观察各种生物切片,建立较完整的细胞概念:

明确观察活动纪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主持活动,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静心观察、认真绘图;全组同学观察完一种切片后,由组长找老师换领另一种生物切片;喧哗无序的小组将责令返回教室整顿纪律等。

2、观察各种切片(教师密切观察各组活动情况)

⑴组长检查显微镜的安放,完成对光、上片、调焦活动(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组织学生再次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这个活动让上节课没有观察清楚的同学有了修正机会)

⑵组长领取且他细胞切片,组织观察。

⑶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观察结果,共享成果。

3、更多的生物

⑴细胞播放幻灯片,补充介绍各种生物细胞和他们的功能。

⑵总结:生物都是细胞组成的,不仅形态多种多样,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互相依靠,共同协作,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五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目录:

1、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2、自制风鸣器的实验

3、昼夜形成的模拟实验

4、显微镜的应用

5、探究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变质

实验一、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实验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等。

实验过程:

1. 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们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的实验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你还记得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吗?

3.学生思考回答。(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重点:指南针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5.你们有什么发现?(导线通电后磁针发证偏转。)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a.铁;b.磁)

6.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其实是询问学生解释现象时自己的猜想。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教师要持中立

态度:都有可能)

实验二、自制风鸣器的实验

实验准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车马达等。

实验过程:

1.这些电磁铁工具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自制一个蜂鸣器吧。

2.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依照教材提供的示意图,组装蜂鸣器。组装时请注意安全,防止图钉等物件伤到手。

3.学生接通电路,让蜂鸣器开始工作,仔细观察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

4.你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5.全班交流:蜂鸣器发声时塑料片振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接通电路时,电磁铁产生磁性,塑料弹片上的铁片被钉帽吸引,这时,塑料弹片上的触点与导线的连接断开,电磁铁磁性消失,塑料弹片弹回,当触点重新与导线连接时,塑料弹片上的铁片再次被电磁铁的钉帽吸引,就这样,塑料弹片因电磁铁磁性的有无,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6.你们刚才的实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提这个问题是想共同检查解决蜂鸣器中塑料片没有振动或振动幅度很小的问题。)

7.学生再实验一次,有问题的小组想办法解决问题。

实验三、昼夜形成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从支架上取下来,贴小人儿)、手电筒(或蜡烛)、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过程:

1、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些猜测会不会出现昼夜交替?我们有什么办法进一步证明呢?

2、共同讨论,引入模拟实验,体会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

地球——乒乓球(不透明球体)

太阳——手电筒(或蜡烛光源)

把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3、分组实验,模拟验证:

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把你的判断记在科学文件夹中。

4、汇报交流

作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

实验四、显微镜的应用

实验准备:显微镜和课件等。

实验过程:

1、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2、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课件出示胡克老式显微镜),惊奇的发现软木切片中存在着一个一个“格子”(课件出示软木已死细胞图)。由此,人类

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实验五、探究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变质

实验准备:一些变质食物的图片或实物、三只透明的杯子、米饭、适量新鲜食物、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1. 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变霉的橘子皮、发臭的小鱼等)补充强调:闻气味的方法(扇)用手套不能尝

分组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

2. 交流观察结果。

食物变质后都有哪些变化?(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3. 作出我们的猜想

是啊!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整理自己的想法,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食物变质可能是……可能是……

教师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微生物……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动实验土壤的渗水能力 口名称 表 达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 仪器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动实验 口名称 动方 1) 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手法 2) 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操步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 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作骤 实验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现象 动 口 表 达 实验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结论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表 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达仪器铁架台、纸板。 名称物体传热动实验 口名称 1)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动方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2) 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手法 个孔。 操步 3)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4) 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作骤 做好记录。 实验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 现象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动 口 表 达 实验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表 达仪器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名称 动实验颜色与吸热口名称 动方 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 粘在铁棒下。(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手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内容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 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二、渗水实验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三、实验名称: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器材试剂: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的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 1、在实验1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2、在实验2中第1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剖析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 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 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 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 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doc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篇一: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 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 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 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我这样做: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 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5.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 1.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 也不费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注意不要把钩码乱丢乱放,不要砸伤。

实验名称:杠杆和轮轴 实验器材:螺丝刀每组一把、扳手每组一把。 我的猜想:杠杆和轮轴都能省力 我这样做:1.选几名力气小的同学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得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2让全班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游戏,再让同桌的学生试一试,让大家都当一回“大力士”。 3.整理桌面 观察到的现象或者测量结果:使用轮轴和杠杆可以省力,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越粗,越省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使用螺丝刀小心,在相互比赛时注意安全

实验: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线绳、钩码、测力计 我的猜想:滑轮可以省力 我这样做: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2.按要求组装定滑轮,在线绳一端挂两个钩码重1N,在线绳另一端拉动 线绳,用测力计向下匀速拉动,测得拉力为1N 3.测出两个钩码加滑轮重量,为1.1N 4.按要求组装动滑轮,向上拉动线绳,滑轮随重物一起上升,用测力计向 上拉动,提起重物加滑轮0.55N的力 5.按要求组装滑轮组,向下拉动线绳可将重物提起,用测力计向下拉,提 起重物加滑轮用了0.55N的力 6.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1.定滑轮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不省力 2.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3.滑轮组既省力,又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我的得与失: 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要归零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doc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 名称 实验 组别 实验步骤: 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 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 1、 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2、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步骤: 一、 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 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 改进和完成 1 .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橡皮泥在水中 的沉浮 实验 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一: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实验二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实验结论: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实验步骤: 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 <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 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实验结论: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实验步骤: 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大小。 1、烧杯里取一些盐水。 2、 用滴管取清水往烧杯里滴(水要带颜色的)。 3、 再分别在每个烧杯里倒入浓盐水、糖水和酒精。 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实验结论: 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 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步骤: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 心小学年级: 五年级 时间2015.9.6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器材: 培养皿2只、滴管1只、标签纸3张、绿豆种子10粒、放大镜1个、清水 猜测: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评定等级:良指导教师: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 心小学年级: 五年级 时间2015.9.10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蚯蚓与环境 实验器材:带盖长纸盒2个、干土、湿土若干、蚯蚓6只猜测:蚯蚓喜欢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实验过程: 1、把一个盒子一端剪开一个较大的方口,可以透光,盒子的底部铺上一层吸水纸; 2、将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向。 3、在另一个盒子中,一端铺上干土,一端铺湿土 4、将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观察蚯蚓运动的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第一次的实验结果是,蚯蚓爬向黑暗的一端;第二次的实验结果是,蚯蚓爬向湿土的一端。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评定等级:良指导教师:石娟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小纪汗乡中 心小学年级: 五年级 时间2015.9.17 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器材:塑料桶、沙子、小石子、小铲、漏网、水草、标签、记录纸、小鱼猜测: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 实验过程:1、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放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域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等小动物。 5、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 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评定等级:优指导教师:石娟娟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 报告 五年级一班学生: 学号: 2016年 9 月 13日实验 名称 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 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种子 指导 教师 试验 评分

实验步骤和数据记载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 结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一班学生:学号: 2016年 9 月 23 日 实验 绿豆芽生长条件 名称 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同 实验 目的 纸盒、绿豆芽、水、纸巾、阳光 实验 器材

实验步骤和数据记载1、把两个培养纸盒,分别装上深约2厘米的土壤, 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纸盒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 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纸盒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 4、这两盆培养纸盒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 没有阳光照射的则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一班学生:学号: 2016年 9 月 27日 实验 名称 设计制作生态瓶 实验 目的 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瓶、泥沙、自然水、水草、植物、小动物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目录: 1、自制电磁铁 2、电磁铁性质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4、电磁体的磁极 5、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的关系 6、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7、认识使用显微镜 8、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实验一、自制电磁铁 实验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 实验过程: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4、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5、学生观察后回答。 6、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二、电磁铁性质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过程: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6表格。 4.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5.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苏教版 实验名称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和太阳的关系 实验材料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步骤 1. 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 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实验现象: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结论:中午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早晚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 实验目的:昼夜变化变化的形成原因 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步骤:1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2、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3固定电筒位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实验现象:地球自转会出现昼夜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观察月相变化 实验目的:昼夜变化变化的形成原因 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步骤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 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结论:月球公转形成月相变化。 实验名称: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研究光的行进路线 实验材料 :小孔板、手电筒屏 实验步骤: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现象: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线能通过。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 小孔成像的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小孔成像的原因 实验器材: 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生姓名 实验名称设计实验研究太阳运动中影子的变化实验器材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等 实验记录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东转动。 2. 影子随着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 铅笔长:cm。早上:影子长cm。 中午:影子长cm。傍晚:影子长cm。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 实验名称设计实验研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记录1.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 2.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 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 黑夜交替出现。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 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器材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硬板等 实验记录 1.把三张硬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 2.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3.用纸板挡住太阳光,光线就不会穿过纸板,形成影子。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生姓名 实验名称小孔成像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白屏、蜡烛等 实验记录 1.将蜡烛、硬板和白屏插入底座分别放在一张白纸上,使底座在一条直线上, 2.点燃蜡烛,前后水平移动蜡烛和硬板的位置,直到在屏上看到蜡烛的像。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透过小孔可以成倒立的像。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 实验名称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实验器材 小灯泡2个、导线若干、小开关一个、小电动机1个、小喇叭1个、电池两 节、电池盒两个等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 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 实验名称: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实验步骤: 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二实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 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实验器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2、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三、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 器材: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的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实验现象: 1、在实验1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2、在实验2中第1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怎样抬高讲台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火柴盒、牙签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实验内容:探究斜面能省力(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3、斜坡的启示 实验器材: 平板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可用长方形仪器盒代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实验内容:探究轮轴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4、拧螺丝钉的学问实验器材: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内容:探究滑轮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5、国旗怎样升上去实验器材: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内容: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 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 速度不同, 大齿轮转动的速度 比小齿轮慢。 实验内容: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 同的齿轮)、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 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 速度不同, 大齿轮转动的速度 比小齿轮慢。 实验内容: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 1、折形状 实验器材: A4打印纸 3 张、双面胶、新华字典(可用科学书代替)、钩码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班级::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 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 班级::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 班级::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 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黄庄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分组 :( ) 班级五.1 时间 2014.2.20 实验类型演示 :( ? )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猜测: 2个试管会有变化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 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实验过程: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 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 没有变蓝。 2、如果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观察到的现象或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实验的结果: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梁宗玲 to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air, both ends of the tube are required the Center to bake. 6.2.5 sets should be at the bottom 200mm

lashing cable head is fixed rung, with a similar cable color of plastic lashings. Cable head using "equal-width stacked" layout, or according to the size and space within the enclosure cable volume adjust, but you must ensure uniform, neat and elegant. 6.2.6 disc cabinet within cable shield layer requirements 黄庄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分组 :( ? ) 班级五.1 时间 2014.2.25 实验类型演示 :( ) 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名称 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实验器材: 猜测: 应该是不相同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 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链接: 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 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 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实验过程: 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 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 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器材:培养皿2只、滴管1支、第一课中已发芽绿豆种子10粒、黑色纸1张、透明一次性饮水杯2个、湿润土壤若干 猜测: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同 实验过程: 1、把两个培养皿里,分别装上深约2厘米的土壤, 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养皿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 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皿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 4、这两盆培养皿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填入以下记录表: 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没有阳光照射的则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 一、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 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三、实验原理: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空气、水和适宜温度等。 四、实验器材及装置简图: 实验器材:绿豆种子、放大镜、镊子。 五、实验步骤: 1、取两个一次性杯子,下面放上纸巾。 2、各放入三颗大小差不多的绿豆。 3、一组浇适量的水,一组不浇水。 4、定期观察、记录、浇水。 结论: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郴州市九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1 班级: 姓名: 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 料 实验一: 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实验过程 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 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实验结论 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 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郴州市九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2 班级: 姓名: 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 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 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实验过程

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 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实验结论 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郴州市九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3 班级: 姓名: 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 料 实验一: 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实验过程 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 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 排开水的体积。 1、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实验结论 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郴州市九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4 班级: 姓名: 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