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眼科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眼科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一、白内障治疗临床路径:(新农合病人)

入院化验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入院眼部检查:

裂隙灯、气测眼压、电脑验光、泪道冲洗、角膜曲率、眼科A/B超、晶体测算、角膜内皮计数、光定位、红绿色觉、前房角镜、散瞳眼底、心电图。特殊情况根据病情考虑做OCT 。

诊断依据: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治疗:

洛美沙星眼水(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眼水局部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详细询问病史,口服药自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

手术安排:入院后第2-3天,眼部及全身状况(血压血糖)稳定。

手术准备:

麻醉(表麻、局麻严格掌握适应症)散瞳要求瞳孔大小

术后检查项目:

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验光、晶体位置、眼底检查等。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或佳名)2周;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钠)至手术后一个月,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门诊复诊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泪液。反应不重可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

1.眼压正常

2.伤口愈合好

3.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

4.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主要应用降眼压药物(甘露醇等)、短效激素全身及激素类眼水局部频繁点眼减轻角膜水肿及保护角膜内皮药物。

2.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需要及时后节手术对症处理。

3.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干预。

二、青光眼治疗临床路径:

入院化验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

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UBM、电脑视野、眼科A/B超、眼轴长度及晶体测厚、角膜厚度、前房角检查、泪道冲洗、角膜内皮计数。

诊断依据: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入院治疗:

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局部抗生素眼水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对症治疗(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

手术方式选择:

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术、单纯虹膜周切术、睫状体光凝术、青光眼阀门植入术、YAG虹膜激光周切等,根据青光眼分类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手术后必须检查项目:

前房形成及反应、瞳孔状况、滤过泡情况,结膜切口缝合情况,眼压,视力(矫正),眼底情况。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钠)至手术后一个月,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泪液。(出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加用眼膏包双眼)

出院标准:

1、高眼压得到控制。

2、前房基本恢复正常。

3、结膜切口愈合好,无感染征象。

4、2周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线。特殊情况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术前存在持续性眼压高或眼轴短,真性小眼球等因素,容易出现恶性青光眼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前房形成迟缓,需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处理,导致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具体处理: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局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静脉滴注甘露醇、服用醋甲唑胺降压;应长期应用阿托品避免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抽吸玻璃体积也并重建前房,必要时做晶体摘除及前段玻璃体切除。

2、出现手术并发症,如结膜伤口愈合不良、滤过泡渗漏、前房形成迟缓、脉络膜渗漏、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等,导致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1)结膜及筋膜切口愈合不好:检查方法:溪流实验:滴2%荧光素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轻加压于眼,可见荧光素的绿色流线,确定是否漏水。术后1~3天内可使用抑制房水生成的药物乙酰唑胺,以减少渗漏处的房水流出,同时局部使用上皮修复药并棉垫包扎,从而促使该处上皮增生,伤口愈合。在经过以上处理后仍无效时,要根据伤口溪流范围的大小及不同部位来进行不同的处理如缝线加固

(2)滤过过盛:常见原因有滤过口过大、巩膜瓣损伤或巩膜瓣缝线松解及术中使用丝裂霉素所致。早期压迫包扎数日即可减少滤过,使前房恢复,同时局部滴散瞳剂活动瞳孔,以防虹膜后粘连。仍无效时应采取手术探查,加固巩膜瓣缝合修补。

(3)脉络膜脱离

凡前房恢复延迟,或已良好形成又消失,或变浅,都必须注意检查眼底。脉络膜脱离时眼压降低,眼底时常可发现下方一侧或两侧有球形隆起。在眼底不能窥见时,可进行UBM(超

声生物显微镜〕,或B超协助检查明确诊断。对Ⅰ级浅前房者,可暂时加压包扎观察,皮质激素口服,充分散瞳,应用高渗脱水剂甘露醇、甘油。治疗数日无效时,或Ⅱ级以上浅前房者,要尽快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一般选择颞下或鼻下相应于脱离处,睫状体扁平部(角巩膜缘外3~4mm),平行角膜缘板层切开巩膜约1.5~2mm,预置缝线,切开深层巩膜,见有黄色液体排出,由此切口分离房角至前房,向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或生理盐水,结扎缝线。前房随之恢复,术后重复以上保守治疗数日,待前房情况稳定后可依次减药。

三、翼状胬肉治疗路径:

入院化验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角膜曲率、泪道冲洗、Schirmer试验、眼前节照相。(查术眼)

诊断依据: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入院治疗:局部抗生素眼水(氧氟沙星眼水)频繁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对症治疗,详细问病史,口服药自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

手术安排:入院后第2天

手术方式选择:胬肉切除+自体杆细胞移植术;胬肉切除+羊膜覆盖术等据胬肉大小及是否联合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术后必须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结膜移植瓣存活情况及缝线、眼球运动。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氧氟沙星眼水)、糖皮质激素眼液(佳名)一般用2周,异物感重的用氧氟沙星眼膏或者红霉素眼膏。全身口服抗生素即可。

出院标准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2、移植瓣愈合好,存活,对合好。

3、眼球运动无异常。

4、8天后拆线。特殊情况愈合差、糖尿病、特大胬肉的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面瘫病临床路径优选稿

面瘫病临床路径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视疲劳的门诊患者。 一、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劳。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疲劳(ICD-10编码:H5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肝劳(视疲劳)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肝郁气滞证 脾虚气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劳(视疲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劳(视疲劳)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吸墨实验、干眼仪、综合验光仪检查、视野、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2)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补心宁神。 (3)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4)脾虚气弱证:健脾益气,升阳和血。 2.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2)推拿按摩 (3)耳穴压豆 (4)梅花针 (5)雷火灸 (6)中药眼部贴敷 (7)中药滴眼液 3.其他疗法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病情稳定,视疲劳等主要症状无恶化或有所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临床路径

1、在督导过程中,很多医院提出休息日不能手术导致患者 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日明显延长。 2、手术之前应按工作日计算,术后应按自然日计算。 3、比如,白内障的眼科病人,可能会有糖尿病,也可能会 有高血压,但不是白内障患者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就必须 退出临床路径,如果患者每天按时吃药不影响手术效果,医疗记录中记的吃药、注射等是不影响手术的,没必要 退出路径,如果糖尿病、高血压影响临床路径的第一诊 断,上升为影响患者的主要疾病,那么患者退出白内障 临床路径,可以转而进入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临床路径。 4、我们认为,分路径的制定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 起点和终点是一样的,但过程中由于某些常见的原因必 须做出调整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分路径。 5、在标准原则以下的,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 依据本地的实际细化临床路径的内容,超过了标准内容 的应该报给卫生部各个专家组备案并得到许可。 6、制订奖惩分明的改进及考核措施 要求各科室及时调整病种、修订方案,保证临床路径管 理切实可行,并制订奖惩分明的改进及考核措施。例如 修订临床路径时至少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拥有一个病 区的专科至少选择两个病种,两个病区的专科至少选择 三个病种,以此类推决定专科的临床路径病种数;②原则

上在卫生部下发的病种中选择入径病种,鼓励各科室结合收治情况进行适当调整;③以卫生部的临床路径为模板,结合诊治需求确立标准路径,重点是完善术前、术后检查项目及规范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流程。考核细则尽力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对按照要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应进皆进、流程规范)的科室,当月加科室考核分2分;对符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但未能落实的,按医疗组每人每份病例扣300元处罚;由于医技科室的原因而

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ICD-10:H04.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09.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泪溢,内眦皮肤潮红、糜烂,有分泌物。 2.体征:鼻侧球结膜充血,挤压泪囊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3.辅助检查:碘油造影(必要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大小基本正常,无出血性疾病,无鼻科相关禁忌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04.401慢性泪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血常规、凝血分析、鼻科会诊。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泪囊碘油造影。 3.当手术患者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疾病时,需由相关科室会诊,实施必要的诊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手术方式:鼻腔泪囊吻合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 2.术后用药: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素3-5天,使用呋喃

眼科疾病

14.001 胞睑病eyelid disease 胞睑部位眼病的统称。 14.002 针眼hordeolum 以眼睑边缘生小疖,形如麦粒,赤肿疼痛,继之成脓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03 胞生痰核phlegmatic nodule in eyelid; chalazion 痰湿凝集胞睑,以眼胞内长核状硬结,触之不痛,肤色如常,推之皮肤可移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04 沙眼trachoma 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以双眼痒痛,羞明流泪,或眵多胶粘,睑内红赤颗粒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 14.005 粟疮conjunctival follicle 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06 睑弦赤烂red ulcerated eyelid; blepharitis marginalis 以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07 风赤疮痍vesiculated dermatitis of eyelid 以胞睑皮肤红赤肿痛,起水疱,溃后糜烂胶粘,结痂脱落遗留瘢痕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08 胞肿如桃severe inflammatory edema of eyelid 以胞睑红赤热痛,高肿如桃,睑闭难睁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09 胞虚如球puffiness of eyelid 以胞睑肿胀,皮色正常,虚软如球而按之不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10 上胞下垂ptosis of eyelid 以眼上胞提举乏力或不能提举,以致上胞遮掩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瞻视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11 胞轮振跳twitching of eyelid 以眼睑不自主牵拽跳动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12 目劄frequent nictitation 以胞睑不由自主频频眨动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13 睑内结石conjunctival lithiasis 以胞睑内生黄白色小颗粒,质硬突起,而致眼部碜涩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14 眼丹erysipelas of eyelid 以眼睑红肿高起、质硬拒按,边界清楚,鲜红如涂丹,甚则成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14.015 胞睑外翻ectropion 以胞睑外翻粘连于睑外皮肤,难以闭合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16 胞肉粘轮sticking of cornea and eyelid 以胞睑与白睛粘连,甚则使眼球运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17 倒睫拳毛trichiasis and entropion 胞睑筋肉紧束拘挛,出现以胞睑睫唇内卷,睫毛倒入,内刺眼珠,畏光流泪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18 眦病canthus disease 两眦部位眼病的统称。 14.019 冷泪cold tear; epiphora 以目无赤痛翳障而经常流泪,泪水清稀且有冷湿感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20 无时冷泪constant cold tear; constant epiphora 目无赤痛,只是时常流出冷泪。 14.021 迎风冷泪cold tear induced by wind;epiphora induced by wind 眼无明显赤烂,见风则流冷泪。 14.022 漏睛dacryocystitis 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汁自穴窍处溢出的眼病。 14.023 漏睛疮acute dacryocystitis 以大眦附近,睛明穴下方突然赤热肿痛高起,继之溃破出脓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24 赤脉传睛red vessels invading white eye; ciliary hyperemia 以赤脉起自两眦,侵向白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25 胬肉攀睛pterygium 以目中胬肉由眦角长出,横贯白睛,攀侵黑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14.026 白睛病disease of white eye; disease of bulbar conjunctiva 白睛部位眼病的统称。 1 / 4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 一、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心肌病(由缺血性功能障碍及冬眠心肌所致的心力衰竭,广泛心肌纤维化,多次心肌梗死单独或联合产生的症状),不包括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 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冠心病》(陈在嘉高润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Bround心脏病学》(陈灏珠译第十版)相关章节。 1临床症状:心绞痛,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晚期可有外周水肿和腹胀等症状。 2体征:查体可见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心界扩大,外周水肿,多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 3辅助检查: ECG: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颤,同时常有ST-T 异常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 X线:左室或全心扩大,肺淤血,间质水肿,肺泡性肺

水肿或胸膜渗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径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还可见右室增大和心包积液。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分数的下降。可检测到存活的冬眠心肌。 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可见冠脉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几乎100%累及前降支),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射血分数下降及二尖瓣反流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 2.除外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眼科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门诊患者。 一、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病(TCD编码:BY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ICD-10编码: H52.1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 近视病(近视)的临床常见证候: 心阳不足证 肝肾亏虚证 脾气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近视病(近视),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综合验光仪检查、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2.温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耳穴贴压治疗。 5.离子导入治疗。 6.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阳不足证: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2)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3)脾气亏虚证:健脾益气,养肝明目。 (4)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升阳开窍。 7.基础治疗。 8.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裸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 2.屈光度降低1.00D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2年 本年度上半年我科中风病入径患者31人,出径4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运行情况良好。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我科不断分析总结,并提出问题,加以完善,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仍有较多患者在中风治疗中合并其它疾病,而使临床路径中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1 遵循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思维和路线的基础上,完善中风病临床路径,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中风病病程。 2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 3 加强中风病患者的护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2年 本年度下半年我科入径中风病患者35人,出径5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 1 我科以内科疾病为主,患有中风病的老年患者居多,多数患者由于在中风病治疗过程中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而出径。 2 较多中风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最终导致住院天数过长而出径。 解决措施: 1 不断完善临床路径,为求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2 尽量完善中医诊疗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针药并举的情况下,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面瘫病程。

中风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2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中风病临床路径通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 中风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科室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确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红莉主任担任组长,张玉洁副主任、樊会竹副主任、徐红护士长担任副组长,何楠任个案管理员,韩丽娟、王桂霞、梁秀、李密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于2011年12月27日制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我科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中风病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因科室病例条件限制,2012年1月1日中风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实践临床路径。一年来,收治中风病临床路径病例75例,其中9例因合并

眼科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门诊患者。 一、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病(TCD编码:BY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ICD-10编码: H52.1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近视病(近视)的临床常见证候: 心阳不足证 肝肾亏虚证 脾气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近视病(近视),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

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综合验光仪检查、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2.温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耳穴贴压治疗。 5.离子导入治疗。 6.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阳不足证: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2)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3)脾气亏虚证:健脾益气,养肝明目。 (4)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升阳开窍。 7.基础治疗。 8.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裸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

临床路径工作汇报

临床路径工作汇报 一、我院临床路径概况: 2014年全年符合路径病种总人数8618,实际入径人数5392人,完成路径4733人,变异退出627人。其中1-9月,我院临床路径病种数31个,10月后通过对路径病种优化、调整,目前病种44个。 1、我院目前开展临床路径的科室及病种 未开展科室有:肾病内科、烧伤科、医疗美容整形外科、重

症医学科、手术麻醉科、VIP病房、消化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其中:放疗科和肿瘤内科已经前期沟通,即将开展相应临床路径。 2、2014与2015年一季度数据 1季度入径及完成人数最多的前三名 1季度入径率最低的科室 一季度:临床路径平均住院日6.7天;术前平均住院日:0.8天;人均总费用:4943.8元。 3、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围绕路径开展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截止今年2月份,我们完成了前期的数据调研,科室沟通,落实了44个临床路径病种,并已经全部完成电子化并上线实施;3月对年轻医师进行临床路径培训和考试;自2月份临床路径正常化后,严格落实《临床路径奖惩办法》,重点检查不入径病历,对不入径的病历采取逐份检查,改变原来只查入径病历的检查方式,督促、引导大家进入路径管

生带来约束,存在抵触情绪,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理,致使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或未开展状态。4、目前我院使用临床路径平台,时有系统不稳定出现各种问题,加上暂时不能对变异医嘱出现频次进行统计,不能对临床模板修订提出指导性数据,不利于临床路径工作推广。 5、新建立的临床路径模板需要临床科室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调试,但医生认为各方面的限制,超出路径的医嘱下达繁琐,故心理上难以接受,不愿开展临床路径。其实在使用临床路径2-3个月,对路径模板充分修订后,完全可以解决。 四、下一步打算: 1、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并每季度召开一次临床路径汇总分析会和临床路径联谊会;临床路径奖惩措施通过

医院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及表单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常规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老年病区常见病临床路径

内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4、中药辨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PR)、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痰涂片、痰培养及药敏 (4)胸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胸部CT、D-二聚体、B超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素。 2、药物选择: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初始治疗第2-3天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3)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生命征平稳,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3、肺部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 (九)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标准 1、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2、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吸收 3、痰培养阴性 好转标准 1、症状明显减轻 2、体温正常 3、X线胸片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部分吸收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形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仅供参考)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全层裂伤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眼眶X片或CT; (2)必要时加查胸片、心电图; (3)必要时加查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清洁结膜囊。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 1.建议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 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 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或结膜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 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免疫常规、住院生化、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或结膜移植术。 3、术中用药:有感染危险时, 可使用第一代头孢类,术前30分钟使用, 术后24小时 停止使用。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必要时加用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 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不进入路径。 3、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眼科临床路径

一、 白内障治疗临床路径 :(新农合病人) 入院化验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 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入院眼部检查 : 裂隙灯、气测眼压、电脑验光、泪道冲洗、角膜曲率、眼科 A/B 超、晶体测算、角膜内皮 计数、光定位、红绿色觉、前房角镜、散瞳眼底、心电图。特殊情况根据病情考虑做 OCT 诊断依据 : 1. 症状 : 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征 : 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 眼前节检查基 本正常。 3. 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治疗 : 洛美沙星眼水(氧氟沙星) 、双氯芬酸钠眼水局部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详细询问病史,口 服药自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 手术安排:入院后第 2-3 天 ,眼部及全身状况(血压血糖)稳定。 手术准备: 麻醉(表麻、局麻严格掌握适应症 )散瞳要求瞳孔大小 术后检查项目 : 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验光、晶体位置、眼底检查等。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或佳名) 钠)至手术后一个月, 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 泪液。反应不 重可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 : 1. 眼压正常 2. 伤口愈合好 3. 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 变异及原因分析: 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短效激素全身及激素类眼水局部频繁点眼减轻角膜水肿及保 护角膜内皮药物。 2. 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 ,需要及时后节 手术对症处理。 3. 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 (人工晶体位置异常、 视网膜脱离、 眼内炎) 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手术干预。 、青光眼治疗临床路径 入院化验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 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 : 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 UBM 、电脑视野、眼科 A/B 超、眼轴长度及晶体测厚、 角膜厚度、前房角检查、泪道冲洗、角膜内皮计数。 诊断依据 : 2 周;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 门诊复诊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 4. 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主要 1. 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 应用降眼压药物(甘露醇等)

鼓胀病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 K74+R1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 2 )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中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 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湿阻证 湿热蕴结证 气滞血瘀证 肝脾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和肝硬化腹水(1-2 级)(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便常规+潜血 (4)凝血功能 (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 (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8)血糖 (9)心电图 (10)胸部X线片 (11)肝胆脾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H CV-RNA 定量、肝胆脾C T 或M RI 平扫+增强等。 (2)腹腔穿刺术及腹水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行腹腔穿刺术,对腹水量不大或肥胖患者行超声腹水定位,并选择腹水常规、生化、腹水细胞培养及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眼科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干眼病泪液分泌不足型的患者。 一、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涩症(TCD编码:BYI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疾病分型 泪液蒸发过快型 泪液分泌不足型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临床常见证候: 肺阴不足证 气阴两虚证 肝经郁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涩症(干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涩症(TCD编码:BYI080)和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的患者。 2.疾病分型属于泪液分泌不足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沙眼、天疱疮、眼外伤等致疤痕引起的干眼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合并结膜、角膜和虹膜急性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泪河 (4)泪膜破裂时间 (5)泪液分泌试验 (6)角膜荧光素钠染色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沉、性激素水平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阴不足证:滋阴润肺。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3)肝经郁热证:清肝解郁。 2.针灸治疗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雾化、中药熏蒸等。 4.护理与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眼部症状改善。 2.泪液分泌量增加。 3.泪膜破裂时间延长。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眼科常见疾病解读及建议

眼科 * 晶体轻度混浊: 晶状体轻度混浊就是白内障的早期,容易导致飞蚊症的出现,常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建议定期眼科随诊。 屈光不正: (1)是指近视眼、远视眼及散光眼等。 (2)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视力,坚持做眼保健操,眼科验光、配镜,矫正屈光不正,也可行准分子激光术。 色弱色盲: (1)由于视锥细胞内感光色素异常或不全,出现色觉紊乱,以致缺乏辨别某种或某几种颜色的能力,称色盲,如果仅是辨别颜色的能力降低或功能不足,称色弱。色盲和色弱统为色觉障碍。色觉障碍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色觉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多为男性,女性为携带者,而不表现色觉障碍。后天性色觉障碍:是视器官疾病引起的,多伴有视力障碍及视野暗点。 (2)注意眼部休息,减少视力疲劳,坚持做眼保健操,注意交通安全,选择与色觉相关的职业时要受到限制。 * 红色弱: ⑴是由于视锥细胞内感光色素异常或不全,出现色觉紊乱,导致辨别红色的能力降低或功能不足,色觉障碍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色觉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多为男性,女性为携带者,而不表现色觉障碍。后天性色觉障碍:是视器官疾病引起的,多伴有视力障碍及视野暗点。 ⑵注意眼部休息,减少视力疲劳,坚持做眼保健操,注意交通安全,选择与色觉相关的职业时要受到限制。 * 绿色弱: ⑴是由于视锥细胞内感光色素异常或不全,出现色觉紊乱,导致辨别绿色的能力降低或功能不足,色觉障碍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色觉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多为男性,女性为携带者,而不表现色觉障碍。后天性色觉障碍:是视器官疾病引起的,多伴有视力障碍及视野暗点。 ⑵注意眼部休息,减少视力疲劳,坚持做眼保健操,注意交通安全,选择与色觉相关的职业时要受到限制。 斜视: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如您自幼斜视,又无手术矫正要求,则不必进行处理。如需矫正,可到眼科进一步检查和手术矫正。 弱视: 常由于小儿斜视、近视和散光、先天性白内障、重度眼睑下垂以及先天性视中枢及视神经发育不良等所致。请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用眼过度,保护健眼视力,眼科门诊进行弱视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