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罗马》教案1

第5课《古代罗马》教案1
第5课《古代罗马》教案1

.

.

.

.

.

.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教学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研究 课程名称中学历史教材研究 姓名陈娟学号 201570050294 专业学科教学年级 2015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日期(年月日) 2016.6.6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摘要: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教学,要把遥远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深入浅出的讲明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民主政治;“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以培养学生全方位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学生体会历史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一种制度的产生总是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一方水土、一种社会制度造就一方人民。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享有充分政治权利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希腊民主政治诞生的各项条件。 难点: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及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客观评价。【教学思路与方法】 以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为线索,合理整合教材,突出重点:注重问题式教学。采用情境创设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古希腊出现很多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影响深远,古希腊是西方民主之源,希腊文化灿烂多彩,一直影响至今,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片大地孕育了希腊文明,又究竟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使希腊文明灿烂发展?我们今天学习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去探究下希腊文明上产生的原因 新课讲授:新课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第二部分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民主政治的客观评价。

(统编版)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案新人教版69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1.了解和掌握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文学、建筑、雕塑、法学等方面的成就。 2.认识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 3.明白《荷马史诗》等戏剧极具文学和史学价值,更具极高的美学价值,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源泉。

重点 希腊罗马在建筑及法学方面的主要成就。难点 认识罗马法学的重要意义。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荷马史诗》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在此历史时期还有哪些文化成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古代文化的殿堂,领略它的魅力。 一、文学和雕塑 1.文学 史料1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它在古希腊原住民长期口头相传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的其他各国的神话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史料2《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教师:古希腊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荷马史诗》有何历史价值? 学生:主要形式:希腊神话。特点:“神人同形同性”。历史价值:《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 _______ 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______ 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 的司法保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 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 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6)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 难点:冷战与雅尔塔体制形成与评价。 课前自主学习 一、雅尔塔体系 1.含义:。 2.影响:。 二、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对比:和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2)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和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1946年,丘吉尔的“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3.美国的表现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纲领后来被称为. (2)为了帮助西欧,以西欧,美国开始实施对欧洲的,即马歇尔计划. (3)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了《》,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和的军事政治集团。

4.苏联的对策 (1)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保等国成立。 (3) 年,苏、波、阿、保等国签署《》,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5.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分裂为和。朝鲜分裂为和 。 (2)局部战争:年,朝鲜战争爆发。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3)美苏军备竞赛加剧,国际局势紧张:1962年,发生了。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煳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知识归纳 1.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的框架。 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②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2)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3)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4)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5)1946年3月,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6)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对比。 2.“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1新人教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c.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4.《十二铜表法》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能够说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在文学、雕塑、建筑、哲学、法学、历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表格,归纳希腊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通过学习古希腊史学家和史书,了解历史、历史学、史料的基本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增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 教学难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猜一猜,西方文化的根源在哪里?“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这是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名言,这显然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取得成就的赞扬。古希腊和古罗马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呢?它们的文化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丰富多彩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P26——P29,找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类型、成就。

一、文学和雕塑 1、文学 希腊神话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它是一切关于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在古希腊原住民长期的口耳相传中,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的其他各国神话,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本规模。后人整理成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希腊神话的特点是什么?(神人同形同性) (解释“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人是一样的,既有体态美,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品质和行为,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神与人的区别只在于神是永生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是古希腊人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看P26“相关史事”)公元前776年开始,在对父神宙斯的祭典上所举行的体育竞赛,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同时,希腊神话也成为古希腊绘画、雕塑的艺术之源。 影响: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璀璨的瑰宝,是历史上人类童年时代的产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知识框架】 罗马城邦和 罗马帝国 【重点梳理】 1.罗马城邦 兴起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半岛,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 建立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发展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凯 撒夺权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 帝国建立凯撒被谋杀后,内战又起。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 中华书局版 (2)

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 1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和解读古希腊形势图,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了解古希腊早期文明的发展情况,说出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表现,阐明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 通过阅读课文和解读古罗马形势图,梳理出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东西方文明的对比,说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理解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基本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古希腊和罗马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但只是一知半解,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3重点难点 归纳古希腊文明的特点,举例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表现。(检测学习目标1) 写出罗马历史发展的线索(检测学习目标2) 对比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解释其原因。(检测学习目标2)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2、教材分析 现代西方文明来源于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因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发展情况,为我们全面深刻地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们真正了解西方文明的开始。 活动2【讲授】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环节一 复习引新

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是什么? 东方文明有什么显著的特征? 学生回忆旧知。 环节二 自主学习 理解知识 一、古代希腊和雅典的民主政治 指导学生结合古希腊形势图,阅读课文中的正文和小字部分,圈点重点知识,如“爱琴文明、伯利克里、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问题1、古希腊文明有什么特点? 问题2、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表现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奴隶主的民主? 小组合作探究,分组展示探究成果。1.2.组探究问题1;3.4.组探究问题2;5.6组探究问题3。 (达成学习目标1要求) 环节三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二、布匿战争与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多媒体展示《布匿战争形势图》,组织学生梳理和探讨: 问题4、梳理出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问题5、第三次布匿战争与前两次战争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小组合作探究,123组完成问题4;456组完成问题5,代表汇报探究成果。(达成目标2部分要求) 环节四 小结新课 升华认识 组织学生探讨: 问题6:东西方文明有何差?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优质教案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教学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3.认识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结合教材的引言部分“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加以阐述。引出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讲授新课; 利用ppt出示希腊地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 问题一:请结合希腊地图和教材内容分析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山峦重叠,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 2、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希腊出现了众多的城邦(具有小国寡 民,独立自主的特征),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3、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 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4、一系列改革促成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那么,具体有哪些改革呢? 问题二: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该有哪些?

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内容:实行财产等级制;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居民均可参加;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实行陶片放逐法。 影响: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 内容:扩大了公民参政、议政的范围;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机关、监察机关; 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讲述,并且由教师利用ppt逐条展示内容,

北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教案

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课程标准】 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2.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难点:基督教的兴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这是西方有名的谚语,事实的确如此。历史上被称

为“永恒之城”的罗马城,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弹丸之地,最后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国,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艰险曲折和荣耀绽放?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饶有趣味的历史。 【新课探究】 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2.罗马共和国的军事扩张 (1)以武力征服意大利 公元前509年建立的罗马共和国是“伟大”古罗马发展道路上的中间一环。共和国建立后,罗马人通过内部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形成了古代史学家誉为“世界最好的政体”的政治制度。外部则通过一系列战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先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接着又向地中海进军。 (2)称霸地中海地区——布匿战争(共三次) ①阅读材料,感受布匿战争 材料一“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迦太基材料二 ②布匿战争的过程 第一次:公元前264年,罗马占上风。 第二次: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先胜后败。 第三次:公元前149年,罗马大获全胜,征服迦太基。

③结果:罗马人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奴隶和战利品,罗马变得空前的强大和繁荣。 ④影响:第一,它使罗马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第二,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制度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3.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共和国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罗马帝国,而罗马帝国的兴衰将古代西方的历史又带入了中世纪。 4.世界早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文明形成之时,国家的最初形式一般都是小国寡民的城邦,继之是地域辽阔的王国,然后是大一统的帝国。 二、基督教的兴起 1.阅读材料,了解基督教产生的背景 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区,它是受罗马统治的人民特别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产物。公元前63年,巴勒斯坦成为罗马属地。罗马统治者横征暴敛,大肆搜刮,给那里的犹太人造成了很大的灾难。犹太人曾多次起义,但遭到罗马统治者的疯狂屠杀。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公元1世纪前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就出现了 传道者。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人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 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 教。 问题探究:说出基督教的创立时间、发源地、创立人和基本教义。

(打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第5课 古代罗马教案

课题(内容):第课第1课时编者: 第周班级:九()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 2.知道布匿战争;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 二、预习: 自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 一、罗马共和国 1.地理位置 古罗马国家由位于_________台伯河畔的__________发展而来。 2.罗马共和国的兴起 ____________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____________。接着,罗马向海外扩张,与控制地中海西部的北非强国_____________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争霸战争,史称__________,罗马最终击败了________。罗马还不断向地中海东部发动征服战争,公元前_________,罗马取得了___________的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罗马的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___________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_____________的权利。国家没有______________,最重要的机构是_____________,最高的官职是______________。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_________________手中。 4.罗马的奴隶制度 罗马共和国时期___________盛行。________、_______和家庭都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甚至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由奴隶充任。 奴隶被视为“__________”,没有人身权利。奴隶主还把强壮的奴隶训练成____________,让他们自相残杀或与狮虎搏斗,以此取乐。 5.罗马共和国的衰亡 罗马共和国后期,共和制度出现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声势浩大的__________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一些军事领袖为获取国家权力展开了激烈争夺。公元前45年,_________夺得罗马最高权力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三、课堂检测:

古代罗马的历史教案.

古代罗马的历史教案 2018-10-20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共和国的衰亡;帝国的建立;罗马和平;西罗马的灭亡。 通过罗马和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倒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学习罗马帝国取代共和国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明白古代罗马先有共和国后有帝国这一史实,从而感悟历史发展的序列美;斯巴达克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了劳动人民的力量,也显示了悲壮之美。而且斯巴达克起义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前发展。 教学建议 “罗马和平”一目,教师首先讲清“罗马和平”出现的原因,并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停止、社会安定是罗马和平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方面来说明罗马和平时期的情况,其中罗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可以联系中国历史课本中的有关知识。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一目,教师不必补充其它材料,只让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情况就可以了。但教师要明确指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的结束,开始了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 教师可首先指出罗马奴隶制发展是建立在长期侵略战争基础上的。然后从奴隶的来源、数量、地位和状况等方面说明罗马奴隶制发展的'情况:对于罗马帝国的建立,教师可结合斯巴达克起义,说明罗马奴隶制已出现了危机;社会危机激化了奴隶主阶级的内部矛盾,罗马共和国政权已没力统治,结合军事独裁统治的出现,说明奴隶主要以此稳固强化其统治,由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代替。并且明确指出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统治的社会。关于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过程,教师可以简要讲述,不必补充其它材料。最后教师可以挂出《21世纪的罗马帝国》地图,以使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版图状况,即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第2课辛亥革命 一、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 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孙中山“一处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很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 五、教法:问题法

第5课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第一单元古代世界 第5课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古希腊史诗、建筑、哲学、成就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希腊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取火仪式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询问学生对奥运 会起源的了解,引出古希腊人对世界文化艺术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共和国伊利斯国王为 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 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 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 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 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学和雕塑 1.图片展示:盲诗人在唱诗 2.教师讲述:到底历史上究竟有无荷马这个人?这两部史诗真是他写的吗?这些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论已久。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肯定荷马是两部史诗的作者,直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仍然认为荷马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一位远古的伟大诗人。 将荷马其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先搁置一边,单从《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来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时,荷马史诗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的资料。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是欧洲文

(完整版)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知道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典型代表;了解这一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知道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成就之一。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表格,归纳希腊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通过学习古希腊史学家和史书,了解历史、历史学、史料的基本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希腊优秀的文明成果,感受古希腊文明的魅力,体会人类文明的丰富多样性,继承古希腊人求知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古希腊史诗、建筑、哲学、成就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希腊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取火仪式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询问学生对奥运 会起源的了解,引出古希腊人对世界文化艺术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共和国伊利斯国王为了 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 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 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 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 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二、新课讲授: (一)文学和雕塑 1.图片展示:盲诗人在唱诗 2.教师讲述:到底历史上究竟有无荷马这个人?这两部史诗真是他写的吗?这些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论已久。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肯定荷马是两部史诗的作者,直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仍然认为荷马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一位远古的伟大诗人。 将荷马其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先搁置一边,单从《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来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时,荷马史诗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的资料。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是欧洲文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 3.材料展示: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 治1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 从本课内容来看,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共同构成了西方文明的起源。虽是古代世界历史,内容看似遥远,但上可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鲜明对比,下为第三单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基础。不同社会的民主制度虽存在本质差异,各个国家的民主制度也不尽相同,但民主是大势所趋,民主制度有共通之处。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通篇把握政治史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学生了解的知识比较零散、肤浅,缺乏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整体把握与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通过对希腊 地缘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引用史料、设问让学生主动 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2)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学生认识到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追求民主是人类从古至今的共同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希腊民主制的内容 难点: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的条件、实质和评价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需在全面涵盖相关史实的基础上剖析历史问题,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如何处理本课涉及的史实?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怎样既可以完成知识教学,又能流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历史认识的生成提供保障,提升历史的核心素养?对此,需从两个角度予以考虑:首先厘清知识系统之内在结构。面对繁多史实,简洁、清晰的整合成为必需,本课内在指向全部集中在一点——“民主政治”,由此,以“民主政治”为核心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其次考虑知识的教授方式,本节内容涉及民主产生条件、民主改革过程、民主制的评价,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就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通过材料的阅读、图片的展示等形式,结合学生的小组活动和教师的指导点拨,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民主制的完善与发展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 【教学策略】 限时讲授,小组合作,材料探究学习,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