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在生活中磨炼自己同步练习(I)卷

2020届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在生活中磨炼自己同步练习(I)卷
2020届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在生活中磨炼自己同步练习(I)卷

2020届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在生活中磨炼自己同步练习(I)卷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7七下·江门月考) 《尚书》上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因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我们青少年在学业上功亏一篑的根本原因在于()

A . 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

B . 意志松懈,未能坚持到底

C .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D . 优柔寡断,丧失时机

2. (2分) (2016七下·厦门期中) 他父母不归,祖父病重,家徒四壁;家庭责任劈头压来,求学梦想难以割舍,重庆彭水大山里的10岁男孩朱鸿磊将之一肩挑起。每日往返5小时,在不时塌方的求学和卖果路上,他坚定地行走。“水果男孩”朱鸿磊的故事告诉我们要()

①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迎难而上②科学分配时间,努力分担家庭的困难

③拒绝他人的帮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④有坚强的意志,并在长期的生活中自觉养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3. (2分)“充满着欢乐和战斗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快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这句话()

A . 要逃避困难与挫折,追求快乐与阳光

B . 既要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也要从消极的角度看问题

C . 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去享受情趣的快乐

D . 要学会运用武力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寻找快乐

4. (2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说的是意志品质的()

A . 自觉性

B . 果断性

C . 坚韧性

D . 自制性

5. (2分)邱少云为了圆满完成潜伏任务,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没有做出违背目的的行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A . 坚强的意志在他身上起着巨大作用

B . 他无法逃脱烈火烧身

C . 他是一名年轻的军人

D . 生命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6. (2分)下列表述中,能体现意志具有强大力量的是()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有毅力者成,反者败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7. (2分)中国选手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赢得女单冠军。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失败的时候,我想到过放弃,但还是咬牙挺过来了。”这表明()

①客观分析挫折,善于调整心态对成功很重要②逆境会使人变得更坚强

③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④只要意志坚强,事业就能成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8. (2分)“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百炼成钢”……这启示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

A . 养成良好习惯

B . 磨砺坚强意志

C . 陶冶高雅情操

D . 保持乐观心态

9. (2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启示我们:锻炼意志要()

A . 要经常打扫干净自己的屋子

B . 要从小事做起

C . 要从做大事开始

D . 要有远大的目标

10. (2分)球王贝利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一些球迷斥为“蠢货”,被断定不能成为职业球员,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笑迎挑战,练出了神奇的脚下功夫。这启示我们

()

A . 只要拥有坚定的决心就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B . 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事业就能成功

C . 要直面挫折和逆境,笑迎挑战

D . 只要有信心事业就能成功

11. (2分) (2016八上·苏州期中) 我们有了学好英语的决心,这种决心一方面会促使我们去进行英语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又会抑制我们从事不相干的其他活动(如贪玩、睡懒觉等)。这说明()

A . 坚强的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重要条件

B . 坚强的意志能弥补我们外部条件的不足

C . 意志对行动有发动和制止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D . 确定人生目标才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

12. (2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08年度总决赛中,来自哈尔滨的盲人选手杨光,赢得了年度总冠军。杨光的名字中有一个“光”字,但杨光却是一个从没有见过阳光为何物的盲人。但是,他的声音歌唱出了他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与热爱。作为一位盲人他感受不到色彩斑斓的美好世界,但是他并没有抛弃生活,而是用他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并用自己的才华去战胜世界。他演唱的一曲《期待》更是堪称为春晚的“一绝”。杨光的事迹说明了()

① 挫折是磨练强者意志的阶梯② 自尊自信、热爱生活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

③ 对于强者,挫折能激发进取精神④ 有坚强的意志就一定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3. (2分) (2016八上·苏州期末) 坚强的意志能促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能使人积极地迎接挑战。下列能充分说明这一道理的是()

A . 东汉时期的杨震拒收礼金

B . 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

C . 朱光潜一生立三次座右铭

D . 吴文俊从零分起步锲而不舍终成数学家

14. (2分)袁隆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这一世界公认的难题,矢志提高水稻产量,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培育出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品种,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福人类。这说明()

①坚强的意志是取得成功的保证②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坚强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④磨炼坚强意志要从困难的事做起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5. (2分)陈景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科学研究,无论什么困难都没有动摇过他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支持他作最后的冲击,终于叩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大门,摘取了数学研究皇冠上的明珠。这说明()

A . 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B . 遇到的困难越大,取得的成绩就越大

C . 一切科学工作者都是意志坚强的人

D . 一切科学研究只有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取得成功

16. (2分)“冲动是魔鬼,冲动是炸弹里的火药,冲动是一种吃不完的后悔药。”这句话告诫我们在意志品质方面要增强控制()

A . 独立性

B . 自制性

C . 果断性

D . 坚韧性

17. (2分)俞敏洪说:“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坚持去做,就会拥有希望。”他告诉我们()

①坚持不懈是点燃成功希望的必要条件②有坚强意志的人一定能成功

③坚强意志能激发人的潜能④坚强意志使人具有强大的行动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8. (2分)雷锋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练,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是我们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对雷锋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现在学习、生活条件都不错,无需意志的帮助

B . 磨砺意志是过去年代的事,现在没有必要

C . 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志会越来越坚强

D . 坚忍不拔的意志只能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

19. (2分)(2017·东莞模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 . 只要有超强的意志,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B . 人生难免有挫折,历经大挫折必有大成就

C . 良好的心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唯一保障

D . 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20. (2分)某中学高一开展军训长途拉练项目,为了让刚刚分班的学生尽快熟悉同学,所有高三学生和老师也陪着高一新生一块拉练,8小时内,他们暴走了30千米。开展军训拉练活动()

A . 有利于磨砺坚强意志

B . 能让学生认识到成功的重要性

C . 有利于他们战胜一切困难

D . 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

二、非单选题 (共5题;共30分)

21. (5分)一天,一位伐木工人在森林里单独伐木时,不小心,右腿被伐倒的树木压住,如果等同伴们来找他,恐怕那时就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在这危急关头,只能靠自己。他试着用电锯来锯树,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这

种情况下使用电锯极易出故障,那样的话他只能坐以待毙。经过一番紧张的思考,他毫不迟疑,当机立断,只有把自己的腿锯断才可能脱险,他狠了狠心用电锯锯断了右腿,并忍着剧痛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凭着顽强的毅力回到了家。

请回答:这位伐木工人为什么能狠心锯断自己的右腿?他的这一行为反映了他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

22. (5分)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每天上午九点就去伦敦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在那里读了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技术史、实用经济、各国工农业情况、统计学、农业化学、地质学等方面的著作。他把人们当做废纸的、载有特别考察委员会与英格兰工厂视察员报告的蓝皮书全部阅读过,从中引用了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罪恶的大量事实材料。

材料反映出马克思是一个具有什么意志特性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3. (5分) (2016七下·祁阳期末) 2011年7月15日,百余名小学生走进武警太原指挥学院,吃军营饭,住军人宿舍,训练军事科目,学习国防知识。多数家长表示:“让孩子进军营,一是为了让孩子开阔视野,学习军人的优良品质;二是希望孩子能多吃点苦。”

你赞成上述材料中家长的“吃苦”教育吗?请说明一下理由。

24. (10分)(2016·新宁模拟) 培养良好品质

材料一:四川雅安地震中,这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本应在地震突如其来时,惊慌失措,嚎啕大哭,但她却在帮助自己的交警面前,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并对交警说:“叔叔,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的。”微笑女孩,你的微笑美了整个人间!

材料二:廖智是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的一名舞蹈老师。“5?12”汶川地震中,她失去了双腿。但灾难并没有击垮她,她戴着假肢依旧舞蹈。雅安地震后,她奔赴抢险救灾一线,给灾民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美丽女孩,让我们学会什么是坚强!

(1)

两位女孩身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哪些传统美德?(至少写两点)

(2)

面对人生挫折,我们怎样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5. (5分)课堂上,老师就“意志坚强”问题让大家自由发表见解。

小梁说:“哪怕自己错了,也要坚持下去,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小刘说:“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说明,只有干大事才需要坚强的意志。

小张说:“磨练意志,就是要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请你对他们的观点分别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16、答案:略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19、答案:略

20、答案:略

二、非单选题 (共5题;共30分)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24、答案:略

25、答案:略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发表时间:2018-09-18T09:42:10.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作者:仲崇颂[导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中心中学271122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重点介绍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会,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主要从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方法、净化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一、新课导入,贴近生活 初中生的道德观念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这些生活经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举止行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年一度人代会》时,课程重点是了解“两会”的内容,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理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播放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视频,(国家领导入场,唱国歌选段),学生、教师入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点燃思维火花,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关注两会,聚焦两会,跟踪两会议程,把握两会动态,欢迎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两会课堂。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老百姓谈论的热点,就让我们一起关注两会,走进《一年一度的人代会》。 二、链接时政,关注生活 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吸收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利用学生熟悉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最佳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人民当家做主》时,这节课的内容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我充分利用“两会”的契机,带领学生观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的相关视频,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学生明确在我国,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利。我们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大事这样直观的视频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 三、活动多样,探究生活 传统教学中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设计与传统教材不一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形式的生活化是指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自然需要。因此,我们的课堂提倡情境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情境逐步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讲《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各类打折促销活动接踵而来:如“满300减100,满400减200”、“买一赠一”……为了凑够商家打折的金额,有很多人在疯狂抢购,回家后后悔不已,因为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请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行为的?似曾相识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在讨论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消费要理性。 四、课后延伸,拓展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到行动,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要想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生活化,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内化并升华知识,然后经过长期训练让这些好的观念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每天对父母说“我爱你”;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和父母谈心,并做好记录,装进自己的成长档案。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巩固了知识,升华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机融合生活化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与社会、自然相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晓东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思想品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从化市中小学学科教研会2010年年会论文征集评选 论文题目: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单位:从化中学 学科:政治科 姓名:刘丽怡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摘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面对全新一轮课改以来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有效途径。笔者就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生活化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吹响。教师应当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由此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填鸭式的教学,以说教灌输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盲目追求既定的理论知识,忽视人的现实生活需要。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使教学回归学生的世界,回归现实生活的世界,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政治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那么,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现状,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灌输、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简单地说,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由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的内容取向转变为贴近学生真

20xx年一年级下册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简易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20xx年一年级下册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简易版

20xx年一年级下册思品与生活教学 计划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计划文件应用在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 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 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 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基本情况 全班共有学生50 人,其中男生 30 人,女生20 人,他们大部份都是独生 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 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 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包括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主题,其中第四单元有四个主题。 2、教学要求 1)知道生活、学习中常常会有不顺心的事,有困难,不要怕。 2)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 4)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5)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生活化思品课堂教学模式生活情境一、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要构建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体悟生活、提升思维”,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准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准确的人生价值观。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趋势。 二、什么才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品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使用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18个)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18个)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118个,供大家参考。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一: 1、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2、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分析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小学思想品德课开展游戏教学的路径探索 5、结合体验活动,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6、德育的主体性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7、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独立品格的塑造 8、小学思想品德情感牵引教学探讨 9、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10、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的分析 11、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12、“班班通”设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1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14、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15、小学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策略浅析 16、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17、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8、论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19、四川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20、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2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2、教育游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3、家校联合方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24、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25、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二: 26、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激情”教育分析 27、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思考 28、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29、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30、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31、理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要义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案例分析: [案例1] 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如窗台、台布等),也可以为学校设计花坛,给学生具体的一块正方形地,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怎样设计?若给出几种草的价格,总费用为一千元,又怎样设计? 分析: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自己的设计和计算,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案例2]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 分析: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从生活现象中去找数学,当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的着,听的到,使本复杂枯燥的问题得以生活化,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案例3] 初二年级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济? 分析: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走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案例4] 2008年,某人由于要做一桩生意需要12000元钱,就向邻居借,时间半年,月利率为0.045,请问半年后这个人要归还多少钱?分析: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既概念。这就需要我们的课程内容生动形象,才会带给学生具体深刻的理解,那么只有把数学融入生活,这一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案例5] (结合图片)阳光下,一条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度呢? 分析:这样的一个平面图让学生觉得很抽象,所以我带领学生拿着三角尺等工具来到操场上,分别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测量旗杆和地面所形成的角度,每个学生测量之后都在地面上画出一条线,最终呈现出上图所示,紧接着问学生: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在这个过程中,旗杆所在思维直线与影子所在的直线位置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通

生活化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生活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趋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课堂生活化的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引言: 新教育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大多数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就突出了该门课程的生活性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就更为明显。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的教学。那么,如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呢?现就结合自己十来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还非常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人

物、事件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实践的新教学理念。可以理解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指一种基于学生的发展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把生活化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反省、教育的过程。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关系,为生活化教学打好基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考虑和尊重小学生的道德形成的规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一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关系的优化。首先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要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将自己看做学生们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讨论、实践和操练,进而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还有利于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

如何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如何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发表时间:2018-07-23T18:08:32.5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作者:熊泉 [导读]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理念。秉持这种理念,审视传统的政治课堂,我们发现政治课堂早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被排除在课堂之外,学生的独立人格被忽视了,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已成为每个政治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 (湖北鄂州市秋林高中,湖北鄂州市 436053)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理念。秉持这种理念,审视传统的政治课堂,我们发现政治课堂早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被排除在课堂之外,学生的独立人格被忽视了,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已成为每个政治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让政治贴近生活,我想就是这样一把钥匙,能够解开教师与学生的精神枷锁,让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之光划破很久以来的沉寂,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闪烁智慧的光芒。 一、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主要特点 让政治贴近生活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高中政治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方向,那么如何实践让政治贴近生活呢?我想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应当具有那些主要特点。 (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调动师生的热情与兴趣,激发师生的智慧。因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任何一位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政治课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治课成为学生厌倦的课程。教师没有教学的热情,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政治课堂成为灌输式教学的主阵地。安静、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进而成为这种课堂的典型表现。而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则与之有着显著的差异。由于让政治贴近了生活,政治教学便丰富多彩了。 (二)师生平等对话 在新的教育价值理念的追求下,师生平等对话成为生活化政治课堂区别于传统政治课堂最显著的特征。由于传统的政治课堂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作为独立主体而存在这一客观事实,教师便成为了课堂的权威者,学生便成为了知识的容器。“教师怎么教,学生便怎么学”成为这种课堂的主要表现。而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当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伴随着这种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导师而存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 (三)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传统的政治教学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只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是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得到了同样的关注并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共同改进。这是因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要求教师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情感参与,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然要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来配合自己的教学。所以教师会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这就使得学法与教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所应具备的主要特点。 二、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如何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呢?我想,途径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微观的方面就政治教学中最能达成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途径,谈几点看法: (一)妙用语言 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一定要注意妙用语言。那么,如何做才能发挥语言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促成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形成呢?我想主要把握如下几方面: 1、教师要把握好语音语调,并在这个基础之上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明确重难点的同时,有美的感受。教师的言语要有层次感,要注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通过语音、语速的不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分析思考问题。例如,讲····的概念时,就要重读····这样关键的词语,并降低语速着重分析它们的含义以及所包含的关系,学生则会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思考问题,并准确的掌握重难点。 2、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和逻辑性。启发性的语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逻辑性强的语言则有利于学生清晰的掌握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因而,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政治的相关理论,条理清楚的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要注意情感渗透,注重语言的幽默与通俗性。情感能赋予语言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语言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而幽默则是教师情感的一种表现,能增添语言的魅力,通俗性则增强了语言便于沟通的功能。教师若能将这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必将发挥语言的巨大优势。所以,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运用谚语,生活中的奇闻轶事,顺口溜等,充实政治教学的内容,在分析书中的内容时要热情洋溢,声情并茂,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可以借助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教学方式增强语言的效用。 (二)巧用举例法 举例法在政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举例能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政治中的理论问题,使抽象、概括的理论具体、生动化。因而巧妙的运用举例法能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由此,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师必须学会巧用举例法。 (三)巧设问题情境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探讨书本中的理论问题以及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因而如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则成为营造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关键所在。那么该如何巧设问题情境

四年级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四年级思品与生活教学计 划正式版

四年级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本学期,应校领导的指示,我接带了四年级的《思品与社会》拿到教材后,感觉自己是不是能把学生真正的引领到书本的知识上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上呢? 大致翻了一下课本,总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有三、四个小节。它分别从诚信、爱心、环保、交通、祖国的地理概况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展示。 它虽然不像主课那样被学校、家长、学生、甚至是社会所重视,但是我感觉它在人的成长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对一个

正在塑造自己的小学生而言. 因此我要积极转变观点: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

让思品学科课堂绽放光彩

让思品学科课堂绽放光彩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同时兼顾思品课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思品课是一个学科,而思想品德教育是随时随处的,作为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样而重课外轻课堂。思品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课程的有效实施,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渠道作用。要让思品课堂活起来,我认为有几个要点: 一.开发利用生活经验,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动物朋友》一课时,为了让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没有养过小动物,我便提前让他们饲养动物,培养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有的学生曾经养过小动物,我让他们回想和小动物相处的时光,搜集一些照片等资料,甚至让他们把心爱的动物朋友带到课堂上,让他们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品德课常见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有:1、讨论;2.资料调查;3.现场调查。 讨论是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广泛的调查搜集把空白说教的书面转化为神奇有趣的生活接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调查活动则适用于熟悉环境,了解学校及周围的发展变化,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学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一节精彩的思品课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应该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性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内容的定位要准确。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思品课的精品课堂研究。其中我担任了二年级思品课第二课第二课时《可爱的小动物》一课的教学。刚开始研究时,我把三个课时的内容混淆了,没有弄明白编者的意图,没有充分拓展第二课时的内容,反而把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前加了进去。这样做既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也没有突破教学难点,反而误导了学生,让学生把“小动物”和“野生动物”混淆了。经过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思品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先对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河北省深州市高古庄镇刘家沙洼小学代晓红 【摘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情境趣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将数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活意义及包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埋没在符号化的概念、命题之中,将数学教学变成为从数学符号到数学符号的过程。这样,学生完全不能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

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其二,生活世界数学化。即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二、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让品德之花绽放

体验让品德之花绽放 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蒋海燕 【内容摘要】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而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亲身体验,不断积累,才能逐步养成的。品德课程是一个以儿童的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主的课程。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实践。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不断的实践、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实践体验成长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生活,丰富其道德情感,使其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模拟生活情境,加强品德引导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只局限于课堂上,而不指向现实生活,它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是的,品德的效果应是知行并重,教学不能只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构建有赖于原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因此,我们有目的地在课堂中采用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道德认识,在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比如:在教学学生理解“礼貌用语”、“礼貌动作”时,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梅梅到叔叔家做客要先干什么?当叔叔请梅梅坐下倒茶给她喝时,她应怎么做?跟叔叔告别时,她应怎么做?”并通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深化了学生的礼貌规范。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礼貌热情待人的要求去做,学生不仅再现了课本中的礼貌热情待人的情境,还调动了生活中原有的积累,弥补了生活中不到位的礼貌缺失,使学生的“礼貌用语”和“礼貌动作”更为规范、丰富。 二、学会活用教材,进行有效互动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因为这是源于生命本体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而关于道德的知识,他们接受得最多,如果不能激活个体的体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道德知识就如假牙、假发,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学习情境,使儿童在学习中体验。想办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建立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形成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儿童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达到教材所承载和传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理解不但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自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使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有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导入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挖掘出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且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存有于现实生活中,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小数的初步理解》时,创设了去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看到物品价格选择学生生活熟悉的一组直接导入,如:练习本定价0.45元一瓶矿泉水1.05元一片创可贴0.1元一本书25.25元……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小数,并观察今天所学的小数与以前理解的数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对小数的特征及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从“元角分”这些生活常识入手,建立这些小数的实际价值,如0.45元其实就是4角5分,0.1元就是1角也是1/10元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商品价格背景中借助直观的图示去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点,

从而为后续的利用分数来理解小数做充分的准备。达到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的自然链接,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精彩。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水平。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用已有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尽量为学生提供贴近孩子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出示“青岛啤酒的酒精度为3.4%”、“绍兴老酒的酒精度为15%”、“酒鬼酒的酒精度为52%”,然后问学生:“喝哪种酒容易醉?”“为什么喝这种酒最容易醉?”这个问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索欲望,个个情绪高涨,积极思考、交流,最后发现了酒精度(百分数)这个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索数学问题,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教材中的练习设计较过去虽已作了很大的调整,但仍有一部分的练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较远,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需要在练习环节中将原有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习题,做一些适当改组,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加深理解新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水平。

浅谈小学思品课课堂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思品课课堂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15-01-22T10:57:01.4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12月总第166期供稿作者:张冬霞[导读] 书上的榜样多数选择的是古代人物,因其年代久远,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张冬霞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二小学068250 目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思品课教学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但教材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内容明显滞后,缺乏时代性。如果简单地运用教材,不引入生活中大量鲜活的事例,就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就更谈不上“情理交融”、“迁情入化”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在思品课教学中,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 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例感动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疑难问题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碰撞……“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享受了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发展了他们的道德智慧。 一、选择生活榜样,激发学生兴趣 思品教材每课都选择了一个或几个榜样来激励学生。书上的榜样多数选择的是古代人物,因其年代久远,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加之小学生受知识水平、阅历程度、思维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很难理解古代榜样人物的政治观点、行为意图、精神实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导致“明理”难以深化,古代榜样人物的“精髓”难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选择现代的、典型性强的、极有影响的榜样人物,其形象高大、事迹感人,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真实生动的事例,但是离学生太遥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课本榜样”毕竟与“生活榜样”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课堂上要多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高,学生就感到亲切、自然、摹仿性强,就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授《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时,我看到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爱劳动,更不觉得“劳动光荣”,甚至有逃避值日生的行为,于是,我让同学们找一找班中“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表扬班中的两个同学,一致夸奖他们主动打扫教室卫生,下课捡纸屑、擦玻璃、浇花、帮助同学,在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这两个同学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站起来,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同时,我看到那几个逃避值日生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第二天上班,就看到他们在抢着扫地、擦窗……此时,生活中的榜样在他们身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认识 新课改倡导思品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思品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我在上《看好书,读好报》一课时,想到不少家长对孩子看与考试内容无关的课外书报持反对态度,学生不知是该看还是不该看,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对此,学生形成了观点鲜明的“两派”。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实话实说”的氛围。 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应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多看好书好报,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所以,创设来自学生生活的情境比起那些空洞的说教来说,要有力得多。 三、开展生活实践,内化学生行为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课下,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课堂,可运用“模拟招商”、“模拟超市”、“模拟法庭”、“从我做起,拒绝塑料袋”等形式,使学生尽可能地缩短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以培养效益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等。这样,通过构建“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新思品教学模式,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提高了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在讲授《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一课时,根据目前城市小学生活动范围较广的特点,布置学生课前去常去的地方了解规则。结果,公园、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超市、公共汽车、十字路口等许许多多地方的规则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这种开放的课前实践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自主参与体验,丰富了感性认识,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总之,思品“课堂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通过让学生亲历实践的过程,创设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索、顿悟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实现品德的自主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