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生理知识

皮肤生理知识
皮肤生理知识

第四章皮肤生理知识

一、皮肤特点

1、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为1.5—2平方米;

2、厚度约为0.5—4毫米;

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

3、眼部皮肤最薄,手掌和脚掌最厚;

4、皮肤颜色的深浅由种族、年龄、性别及部位不同而异。

二、皮肤功能

1、保护功能:

1)防御机械性刺激性,能阻止机械性、挤压性的刺激,保护身体内部的组织器官不搜侵害。

2)防御物理性刺激,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能调节水分,阻止过多的蒸发与散失,使组织能够保持适当的水分和润泽,使皮肤和内脏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而变得干燥。角质层有一定的绝缘力,尤其在干燥的情况下不易传电。角质层的角蛋白及基底层的黑色素能抵御大部分化学物质的渗入,汗液能洗涤皮肤,缓解轻度酸、碱化学物品的刺激。

3)防御生物侵袭:皮脂膜呈弱酸性,抑制普通病菌的侵袭和繁殖。

2、调解体温功能:

正常人的体温能维持在36.8度,主要是依靠皮肤的调节作用。当因疾病或气温引起体温变化时,皮肤能扩张血管,使其出汗而散热,遇冷时使血管收缩,防止体温逸散,从而进行体温的调节。

3、感觉功能:

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颁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受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并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保护机体的健康。如感受触、痛、冷、热、压等,并有非常灵敏的潮湿、干燥、平滑、粗糙、坚硬、柔软等感觉。

4、分泌排泄功能:

皮肤里有三种不同的腺体参与机体的代谢。汗腺分泌汗液、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皮脂腺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脂腺内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导管内压力增加,使皮脂从毛囊口排出体外。皮肤还参与呼吸、排泄气体。

皮肤有直接从空气中吸氧的能力,其吸氧量为肺脏吸氧量的0.5%—2%。面部皮肤的角质层薄,毛细血管丰富,又直接处于空气当中,因而面部皮肤呼吸作用较其他部位更为突出,基于此点,在面部使用面膜时,一定不要选择致密性很强的面膜,以免阻碍皮肤的呼吸。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多的化

浓妆艳妆,因为化妆时间过长、化妆品涂得过多都会防碍皮肤的呼吸畅通。

5、吸收功能

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主要途径之一是渗透入角质层,再经表皮各层达真皮而被吸收。健康皮肤因有完整致密的角质层及皮脂膜,被吸收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皮脂膜相似则较容易被吸收。对既溶于水又溶于油的物质,比单溶于水或单溶于油的物质吸收好。皮肤能吸收多种重金属,如金、汞、铅;一些漂白去色斑的化妆品中含少量汞、铅,虽然能达到一定的去斑漂白作用,但不能过多使用,否则会因过多吸收而造成皮肤中毒,而皮肤的状态也可能影响皮肤的吸收。

另外,角质层的厚度和含水量会影响皮肤的吸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多,则渗透力强。在皮肤吸收之前应使用蒸脸、喷雾及化妆水,使角质层吸水软化则吸收能力增加,皮肤汗液多亦能促进吸收。角质层越薄渗透越快,为了使营养水分更好地吸收,洗脸、磨砂去死批是必要的。

毛孔的状态也会影响皮肤的吸收,毛孔扩张,物质通过毛囊进入真皮扩散吸收则加快。皮肤局部的温度越高,渗透吸收能力越大,反之则越小,故皮肤在按摩护理和热倒膜时温度升高,吸收力最强。

6、新陈代谢功能:

皮肤表皮有着细胞分裂、新陈代谢的作用,这个新陈代谢的旺盛时期,一天之中主要是在晚上,特别是晚上10时左右到清晨2时之间,这个时候如果能休息好,更能促进皮肤细胞的分裂,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达到延缓皮肤老化起皱的目的。

另外,皮肤还参与整个机体的糖、蛋白质、类脂质、水和电解质、维生素及酶等的代谢过程。皮肤是身体储藏水份的重要器官,约占人体水份的1/4,仅次于肌肉而为人体第二“水库”。皮肤也是盐类的主要储库,皮肤细胞与人体血夜之间不断进行水、盐类的交换。

三、根据皮肤组织分层护理

1、表皮层

是最外层的皮肤,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表皮内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知外界的刺激。表皮分为五层:

1)角质层

由8—20层扁平的死亡细胞构成,呈鱼鳞状排列,可吸收部分紫外线。它含水量10—20℅。

人的表皮细胞从基底层产生,经棘层,颗粒层,透明层,最后达到角质层,经历着生成,老化,死亡的过程共14天,达到角质层已经

是死亡的无核细胞,然后在有表面停留14天后自然脱落,这是一个细

胞完成新陈代谢的整个过程。

角质层正常厚度保护作用,抵抗外界刺激,防止水分蒸发。

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死亡细胞在表面停留的14天中不能顺利

脱落,而新生的细胞仍然在不断的向外推进,因此角质层越来越厚。

角质层过厚会导致如下坏处:

首先是毛孔堵塞,皮肤排泄物不能顺利排出而导致粉刺,暗疮,外界补充的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

其次加重色素沉着,皮肤是动态平衡,生长和脱落是同步进行;

另外会使皮肤灰暗,无光泽;

最后就是皮肤粗糙,正常角质层排列是规律的,不正常角质层是不规律的,有薄有厚,所以看上去粗糙。

2)透明层

由透明死亡细胞构成,是细胞开始衰老的部位,只有手掌和脚掌有。

3)颗粒层

由2—4层菱形细胞构成,可反射部分紫外线。

4)棘层

由4—8层带棘的多角形细胞构成。最下层的棘细胞有分裂功能,参与创伤愈合,此层可产生感觉神经,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

5)基低层

由圆柱形细胞组成,具有分裂和繁殖细胞的能力,称为表皮细胞的生命之源,产生的新细胞,逐渐向上推进成为表皮各层,在表皮创伤修复中起主要作用。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组成,产生定量的黑色素,其数量决定皮肤的颜色。

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防止紫外线射入真皮层。

2、真皮层

含有丰富的血管,厚度是表皮的10倍,含水量60℅。

1)乳头层

由无数圆锥形乳头细胞构成,与基底层相连接,呈波浪状,有中富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特殊的感受器,具有冷、热、痛、压力,触觉等感受(接于基底层膜下)。

2)网状层:

真皮层大部分由网状层构成,比乳头层厚,位于乳头层下,与乳头层明显界限;网状层由胶原纤维交错构成,维持皮肤弹性的主要结构。弹力纤维由弹力蛋白构成,给皮肤增加弹性。胶原纤维由胶原蛋白构成,增加皮肤的韧性。

3、皮下组织

是真皮层的五倍,由大量脂肪构成,因此能缓冲外力,保持体温,储存能量,支撑内脏的作用。

4、皮肤的附属结构

主要有皮脂腺、汗腺、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毛发、指甲。具体如下:

1)皮脂

皮脂是皮脂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油状混合物,含有多种脂质,其中主要是饱和的与不饱和的游离脂肪酸,其次是甘油酯类、蜡类、固醇类等。皮脂和皮肤表面的汗液乳化结合后,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叫皮脂膜。此膜通常呈弱酸性,有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皮脂油对皮肤产生润滑作用,防止皮肤干燥皲裂、水分蒸发、也能润滑毛发,使毛发具有光泽。

面部皮脂险最丰富,每平方厘米有400—900个,腺体肥大,分泌皮脂也多。皮脂腺分泌最旺盛时期一般是16—34岁。幼儿时期皮脂分泌少,进入青春期后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旺盛。

影响皮脂分泌的因素:

A:性腺内分泌皮脂腺分泌直接受内分泌腺控制,间接受神经支配。雄性激素可以促使皮脂腺增生肥大、分泌量增加,大量雌激素可抑制皮脂腺分泌。

B:温度皮肤温度上升1度,皮脂腺分泌量即可增加10℅,温度越高,皮脂的粘度下降,促进了皮脂排泄,这就是夏季皮脂分泌比冬季皮脂分泌多的一个原因。所以冬季要用含油脂较多的护肤品。

C:饮食进食含糖、脂肪多的食物,皮脂分泌就增加,因为糖和脂肪是构成皮脂的成分之一。在饥饿状态下,皮脂腺合成能力低下。

另外,吸烟、饮酒、吃辛辣性食物,也能促进皮脂的分泌和排泄。

2)汗腺

按分泌的性质,人体汗腺可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颜面皮肤除唇红部位外均密布小汗腺。小汗腺分布密度最大的部位是掌部。面部皮肤小汗腺分布密度仅次于掌部。

A、汗液的成分:汗液呈酸性,其中99℅为是水份,并含有钠、

钾、尿素、乳酸等。各种成份含量不定,其中以化钠最多,所以汗为咸味。如果出汗过多,则应该注意补充食盐;出汗多又长时间不洗澡,常会散发出酸臭味,这是尿素的作用。大汗腺分泌的汗液含有臭物质,分泌过多可形成“狐臭”。

B、排汗的作用:机体通过排汗可以调节体温和协助肾脏排除体

内部分代谢产物,所以说汗腺是皮肤上的排泄器官。别外汗液能洗涤皮肤,帮助死皮的脱落,并能使表皮角质层保持正常含水量,使皮肤光滑温润,柔软而富有弹性。

C、影响发汗的因素:汗腺的分泌受体内温度的影响,每当气温

上升或体温升高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含腺分泌功能活跃,排汗量就增加,同时散发大量体热,反之,外界气温下降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功能降低。排汗量减少,散热也减少。

汗腺分泌功能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颜面最易表现为精神性发汗,

每当精神紧张时,面部首先汗水淋淋。

3)血管

皮肤的血管主要分布在真皮及皮下组织中,而且极为丰富,可以储纳人体血液总理的1/5,除了供给皮肤、毛发及腺体的营养外,亦

参与调节体温。

4)淋巴管

在真皮的浅层有丰富的淋巴管而到达附近的淋巴结,表皮细胞主要依靠细胞的淋巴液供给营养。美容上的淋巴排流法(即一种按摩法)

可促进淋巴液良好地流通,有助于老化废物的去除和细胞的活性化。

5)神经

皮肤的神经分布特别丰富,因而皮肤也是体表的一个保护性的感觉器官。在表皮与真皮内有无数的神经触觉小体,对冷、热、触扶、

疼痛及压力有反应。

四、根据外部影响环境护理

1、年龄

婴幼儿皮肤水分充足,但缺乏油分。青少年时期油脂分泌旺盛。中年时期皮肤缺水缺油,过渡到老年。

2、季节

春季防过敏,气候不冷不热,很舒服,细菌比较活跃,所以容易过敏;

夏季温度过高,造成水分蒸发,皮肤严重缺水;

秋季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出现晒斑,需要及时护理,营养渗入皮肤深层,不会被汗水冲走;

冬季干燥,缺水,注意保湿,补水,滋润,保暖。

3、健康

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例如慢性肝炎、肾炎、消化道溃病、结核病、贫血,另外,内分泌紊乱、妇女月经不调、长期失眠或严重神经功能症以及抑郁症等,都可以使皮肤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失调,从而影响人体皮肤的正常新陈代谢和皮肤的正常活力,使皮肤过早出现老化现象。

4、营养

全身的营养水平直接影响着皮肤的代谢和衰老。当人体所需营养中长期缺乏足量的蛋白质时,则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失调,皮肤干燥、变薄、皱纹增多、弹性减弱。另外,倘若日常饮食中缺乏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样会加速皮肤的老化现象,使之出现干裂、脱屑、皱纹等。

5、环境

人类长期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的日光、冷暖、温度和风雨雷电、空气的变化对人的皮肤都会产生刺激,尤其对暴露部位的皮肤,如脸部、手部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室外工作,或过多地接受日光照射和风吹雨淋,可使皮肤变得粗糙、干裂、出现色斑,久而久之失去弹性和光泽,加速老化。

五、根据皮肤类型护理

1、中性皮肤

是理想健康的皮肤,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前的少女,皮脂腺分泌量适中,皮肤即不干也不油,皮肤红润、细腻、有弹性、毛孔较小,对外界刺激不敏感,较耐晒。应视季节的不同,进行正确的保养。

2、干性皮肤

毛孔细小,不明显,皮脂分泌量少,皮肤干燥无光泽,易产生细小皱纹和皮肤松弛现象,对外界刺激较敏感。

优点:毛孔细小,纹理细腻,肤色便白,不易出现暗疮、粉刺等到皮肤问题。

缺点:皮肤干燥无光泽,易产生皱纹。

护理重点:补充水分和油分、保湿、祛皱。

增加营养: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多食肉皮等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3、油性皮肤

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皮肤油腻光亮,肤色较深,毛孔粗大,对外界刺激不敏感,不易产生皱纹,但易生粉刺痤疮。

优点:皮肤有光泽,不易长皱纹,不易出现斑点。

缺点:皮肤粗糙,毛孔大,容易长粉刺,暗疮。

护理重点:深度清洁,抑制皮脂腺的分泌,消炎杀菌,防止暗疮形成,少食辛辣、过甜及海鲜等。

4、混合性皮肤

兼有油性皮肤及干性皮肤两种特点,面部T型区呈油性,U型区为干性,混合性皮肤多见于25—35岁之间。

优点:无

缺点:由于两个区域的皮肤性质不同,保养起来比较困难。

护理重点:分区护理

5、敏感性皮肤

对外来的过敏源,例如:花粉、尘埃,强紫外线光照射等会很敏感,易发生红斑或皮肤红肿发痒。

优点:皮肤细腻。

缺点:容易过敏,易出现红血丝等皮肤问题。

护理重点:避免与过敏源接触,避免对皮肤的强烈刺激,不要频繁更换护肤品,补充营养,水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厚表皮,着重修复,清洁要彻底,注意水温。

六、问题性皮肤护理

一)衰老性皮肤

皮肤缺少弹性,失去张力,出现松弛,下垂、浮肿及皱纹。

1、诱发内因

1)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新陈代谢减慢;

2)皮肤皮脂腺功能降低,油脂分泌减少;

3)皮肤的营养吸收产生障碍。

2、诱发外因

1)过多及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

2)长期睡眠不足;

3)不当的迅速减肥或缺乏体育锻炼;

4)化妆品使用不当,皮肤水分、油分补充不足;

5)紫外线的照射;

3、护理重点

1)注意饮食平衡;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定期做专业的皮肤护理。

二)色斑皮肤

1、分类

1)雀斑

是一种单纯性褐色斑点,多发生在脸部。这种斑不痛不痒,不影响健康,一般在夏季阳光过多照射后较为明显,入冬后,颜色多变浅而不太明显,却不会小时。

2)黄褐斑

称“肝斑”,“蝴蝶斑”。属于皮肤色素的病变,是生长在脸颊的,形状不一。

2、诱因

1)内分泌失调;

2)紫外线照射;

3)期妇女;

4)精神抑郁,压力大;

5)生活无规律;

6)慢性妇科病,长期服用避孕药的人。

3、护理重点

1)注意防晒;

2)保证充足的睡眠,忌过于忧虑和疲劳;

3)保持心情舒畅,适当的运动;

4)禁用碱性洁面产品;

5)多吃水果、蔬菜。

三)暗疮皮肤

1、分类

1)黑头粉刺:在脂性过多溢出的部位,由于大量皮脂淤积于毛囊内,堵塞毛囊,形成一种半固体状脂栓,脂栓顶端常因尘埃、化妆品残余氧化而变黑,用手挤捏则有乳白、黄色的皮脂粉栓排出,这就称为黑头粉刺。

2)丘疹性暗疮:以黑头粉刺为中心,其周围的皮肤会发红而且稍微突起,并有疼痛感。

3)脓疮性暗疮:表现为多个脓疮或丘疹顶端见有脓头,破溃后流出粘稠脓液,已经化脓的部分,有时会有硬结,又称为硬结型暗疮。

4)囊肿性暗疮:面颊部生出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的囊性肿物,淤红色,触摸呈韧软样,有时破溃也流出脓液或皮脂物。

5)暗疮瘢痕、黑印:化脓部位周围的皮肤损坏后而留下一个小孔,叫暗疮瘢痕。暗疮在未成熟时即用手去挤,留下的淤印,叫暗疮黑印。

2、诱因

1)油脂分泌旺盛,毛孔堵塞;

2)内分泌失调;

3)肠胃、肝脏不适,便秘;

3)女性月经期前后;

4)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

3、护理重点

1)洁面乳应选用专用暗疮皮肤的洗面奶,洗脸次数以每日3次为佳,以保持皮肤的清洁。

2)不论暗疮轻重,切忌用手指挤,经常挤捏会将毛囊的内容物挤入周围的真皮中,使原无炎症或炎症较轻的暗疮转变为感染性的瘢痕损害。

3)要注意调理胃肠和肝脏,不食或少食含脂肪、糖分高以及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以促进皮肤的代谢。

三)眼袋黑眼圈

1、特征

眼部浮肿有深褐色阴影。

2、诱因

产生原因:长期睡眠不足,疲劳过度,遗传因素。

3、护理重点

加强眼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

三)敏感红血丝

1、特征

面红敏感。

2、诱因

皮脂膜不健全,皮肤缺水,缺营养,免役力差。

3、护理重点

补水补养,增强免役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环境。 3.稳态: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4.原发性主动运输 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 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负外正。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产生机制: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流。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 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有骨髓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重要特点①全或无②可传播性。传导机制(本质)——局部电流。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膜电位

血小板生理知识

血小板生理知识 血小板(platelet)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纲有纺锤细胞起凝血作用,鱼纲开始有特定的血栓细胞。两栖、爬行和鸟纲动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梭形成椭圆形细胞,功能与血小板相似。无脊椎动物没有专一的血栓细胞,如软体动物的变形细胞兼有防御和创伤治愈作用。甲壳动物只有一种血细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的生成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

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200~8000,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形态结构循环血中正常状态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凹、椭圆形或圆盘形,叫做循环型血小板。人的血小板平均直径约2~4微米,厚0.5~1.5微米,平均体积7立方微米。血小板虽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此外,内部还有散在分布的颗粒成分。血小板一旦与创伤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内膜表面接触,即迅速扩展,颗粒向中央集中,并伸出多个伪足,变成树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颗粒随即释放,血小板之间融合,成为粘性变形血小板。树突型血小板如及时消除其刺激因素还能变成循环型血小板,粘性变形的血小板则为不可逆转的改变。血小板有复杂的结构和组成。血小板膜是附着或镶嵌有蛋白质双分子层的脂膜,膜中含有多种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与粘附作用有关,糖蛋白Ⅱb/Ⅲa与聚集作用有关,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受体。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和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关分子组成的血浆层(血小板的外覆被)。血小板胞浆中有两种管道系统:与表面相连的开放管道系统和致密管系统。前者是血小板膜内陷在胞浆中形成的错综分布的管道系统,管道的膜与血小板膜相连续,管道膜内表面也有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环境。 4.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8.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机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血液 1. 占体重的 2. 透压) 3. 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1012/L;成年女性为(3.5-5.0)x1012/L。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 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 A抗原与 。 )和 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皮肤生理学概述专业知识

皮肤生理学概述uop 人的一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为生长、成熟和衰退三个阶段,全过程称为增龄。其中最后的阶段称为老化。作为人体最大且最富牺牲精神的器官——皮肤,是肌体最早出现衰老迹象的器官之一,同人体一样,皮肤也有着生长、成熟和衰老三个阶段。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它仅有3毫米厚左右,却是人体中最大的组织,覆盖着人体约两平方米(1、5—2M2左右)的体表,皮肤是外界环境和机体之间的一道屏障,有害的化学物质和紫外线,往往通过作用于皮肤才能影响到人体。一、皮肤的分层 皮肤由外向内分为三层: a、表皮层:角质层——形成保护膜 透明层——吸收 颗粒层——退化(没有生命) 棘层——增殖 基底层——繁殖“祛斑 b、真皮层:乳头层“祛痘” 网状层 血管 神经元 C、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为真皮内侧的组织,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构成,此层的厚度取决于其中的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的多少亦决定了人体的胖瘦;有保温御寒、储备能量、保护内脏组织骨骼、供给身体热能的作用。 d、皮肤的附属器官 毛发、爪(指甲)、皮脂腺、汗腺 二、皮肤生理作用 a、保护作用:防御机械性刺激、防御物理性刺激、防御 化学性刺激、防御生物侵袭 b、体温调节作用:健康的人体通常保持36℃,当外界温 度发生变化时,皮肤内血管扩张,使汗腺分泌汗液来调节体温,汗的蒸发可使热力消失。 c、知觉作用: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感受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痛觉、触觉、冷觉、温觉有所反应并将信息传送到脑部,并有非常灵敏的潮湿、干燥、平滑、粗糙、坚硬、柔软及蚁行等感觉。 d、吸收作用: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化妆品中含有的有效物质会经由表皮层达真皮层而被吸收,也会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被吸收。 呼吸作用 e、呼吸作用:皮肤有直接从空气中吸氧的能力,其吸氧量约为肺部吸氧量的1%,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约占肺呼出量

女性特殊时期的生理知识

女性特殊时期的生理知识 月经、带下、妊娠、分娩、哺乳是妇女的生理特点,这都是脏腑、经络、气血乃至天癸的化生功能作用于胞宫的结果,特别是与肾气、天癸的主导作用分不开的。 一、月经 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因它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有规律和有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故又称它为“月事”、“月水”、“月信”等。明·李时珍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可受地区、气候、体质、营养及文化的影响提早或推迟,在我国女子初潮年龄早至11周岁,迟至18周岁,都属正常范围。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闭止,称为“绝经”或“断经”。在我国女子 46-52岁期间绝经,都属正常范围。 月经从初潮到绝经,中间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时来潮。正常月经是女子发育成熟的标志之一。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但在 2l-35天也属正常范围。经期,指每次行经持续时间,正常者为3-7天,多数为4—5天。经量,指经期排出的血量,一般行经总量约为50-8ml;经期每日经量,第一天最少,第二天最多,第三天较多,第四天减少。经色,指月经的颜色,正常者多为暗红色;由于受经量的影响,所以月经开始时的颜色较淡,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转呈淡红。经质,指经血的质地,正常经血应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也无特殊气味。经期一般无不适感觉,仅有部分妇女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等,也属正常现象。 由于年龄、体质、气候变迁、生活环境等影响,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有时也会有所改变。当根据月经不调之久暂、轻重、有症、无症而细细辨之,不可概作常论,贻误调治良机。 此外,有月经惯常二月一至的,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的,称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的,称为“避年”;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的,称为“暗经”。还有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为“激经”、“盛胎”、“垢胎”。根据避年、居经、并月的最早记载,即晋·王叔和著《经脉》所述,避年、居经、并月应属病态,后世《诸病源候论》、《本草纲目》等也认为是病态或异常,只有《医宗金鉴》将并月、居经、避年列为月经之常,似不切实际。 (二)月经的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机理,是妇女生理方面的重要理论。在了解女性生殖脏器(胞宫)、冲任督带与胞宫、脏腑与胞宫、天癸等理论基础上,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的记载,可以明确月经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环节,即“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作用机制。 1.肾气盛肾藏精,主生殖。女子到了14岁左右,肾气盛,则先天之精,化生的天癸在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下最后成熟,同时通过天癸的作用,促成月经的出现。所以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肾气盛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

皮肤生理学知识-精选.

皮肤生理学知识 第一章皮肤的总述 第二章皮肤生理结构及功能 第三章皮肤基本功能 第四章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第五章问题性皮肤分类 第六章斑形成的原因 第七章斑点部位判断身体 第一章皮肤的总述 1、人体和外界直接接触的是皮肤,一个成人的皮肤表面积约为1.5—2平方米 2、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人体体重的5—15% 3、厚度约0.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层)。手掌与脚掌的皮肤最厚,眼睑、外阴等处皮肤最薄。

第二章皮肤生理结构及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 在皮肤的表面,表皮内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到触觉和痛觉。因部位的不同,表皮的厚度在0.07-2毫米之间。 表皮层由外到里又可分为: 1、角质层 2、透明层 3、颗粒层 4、生发层(有机层\基底层) 角质层: 角质层在美容学上称为“死皮”,它是由多层已经死亡并已角化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成分为软性角蛋白,角质蛋白不溶于水,因此角质层有防止体内水份过度蒸发的作用。若破坏了角质层,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必然会使皮肤受伤。角质层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功能 透明层: 透明层只存在于我们的手掌和足底皮肤中。具有防止毒物进入内部细胞,阻止体温散失的作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颗粒层: 有核的活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兰格罕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质。含有晶样角素,晶样角素可以折射阳光,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但其极易被盐、碱所破坏

胞的脱落和修复表皮的缺损。生发层又可分为基底层与棘状层。 棘状层: A、呈弱酸性(PH值4.5-----5.5)是有核的活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起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B、储存淋巴液,为细胞提供营养。可感知外界刺激如:热,痛,压力等。 基底层: 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母细胞组成。 基底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繁殖能力。当皮肤受伤时,只要基底细胞不被破坏,皮肤一般不会留疤痕。 黑色素母细胞:可产生黑色素颗粒并可吸收阻挡紫外线射入体内。人的肤色深浅是由皮肤中喊有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的。 二、真皮 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二者无明显的分界。 真皮层的纤维结缔组织有三种: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含有皮肤中60%的水分,真皮使皮肤富有弹性。如这三种纤维减少,就易产生皱纹。 真皮内有血管、神经、淋巴管、毛发和腺体等。 三、皮下组织 A、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脂肪组织组成, B、有保温、防寒、缓冲外力、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四、皮肤的附属器 皮肤的附属器有:皮脂腺、汗腺、毛囊、毛发、指甲等。 A、皮脂腺:由腺体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可分泌油脂。 B、汗腺:分大小汗腺,可排泄汗液、毒素和水分。一种在皮肤表面做酸性分泌,而另一种在毛囊做碱性分泌,容易受细菌感染,产生异味,这就是“狐臭”。 C、毛囊分布全身(除手掌、脚掌)。

人体生理学

同济大学医学院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2015-6-17 选修课(生理学通识)试卷 姓名:学号:专业:航空航天与力学得分: 问答题: 1、描述二种与人体循环、呼吸、消化或能量代谢、泌尿、感觉、 神经、内分泌等功能有关的生理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生理学知 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生理学机制和原理。 一、甲状腺肿大 症状:由于甲状腺位于颈部,表现为颈部变大,故俗称“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同时会产生压迫现象,肿大的甲状腺可能压迫气管、食道、喉返神经、血管等,使人产生不适感。 致病机理: ①缺碘:提起甲状腺肿大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碘元素的缺乏, 这也是这个病的普遍成因。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甲状腺需要碘元素制造甲状腺激素,当碘元素不足时甲状腺 不能制造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人体便处于甲状腺激素不足的 状态。由于人体的反馈机制,垂体会分泌出更多的促甲状腺 激素(TSH)作用于甲状腺,试图使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 状腺激素。这促使甲状腺增生,引起甲状腺肿大。 ②碘元素摄入过多:不止碘缺乏引起甲状腺肿大,摄入过多

的碘也会造成甲状腺肿大。人体内碘含量过高时,人体会产生woiff-chaikoff效应,抑制碘与络氨酸的结合在,组织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虽然这是一个暂时反应,但是在长期碘过量的情况下,甲状腺激素长期不足,然后经过和缺碘一样的反馈机制导致甲状腺肿大。也有观点认为高碘情况下的甲状腺肿大不是由垂体-甲状腺反馈机制引起的,该观点认为高碘时甲状腺分泌的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聚集在甲状腺滤泡中,形成了以胶质大滤泡为特点的高碘甲状腺肿。③摄入过多的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元素的物质:这类物质多是 和碘离子相似的阴离子硫氢酸离子、氟离子、溴离子等。当这些离子在人体内浓度升高时,它们会被甲状腺当做碘离子摄取,阻止了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这就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然后再和原因①类似的反馈机制时甲状腺肿大。 由于烟中含有硫氰酸盐,所以吸烟者也可能会甲状腺肿大。④还有一些先天的酶缺陷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例如如碘化物 运输酶缺陷、过氧化物酶缺陷、去卤化酶缺陷、碘酪氨酸耦联酶缺陷等。这些酶的缺陷都会引起甲状腺激素无法正常分泌,导致甲状腺肿大。 ⑤还有可能是甲状腺的新生物,包括良性肿瘤如甲状腺乳头 状瘤等,及甲状腺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滤泡细胞癌等。一种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无法一一赘述,仅列出几种常见的致病原因。

初中生生理健康知识讲座

初中生生理健康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青春期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都要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这是人从出生、成长、发育到衰老所必经的历程。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就称为“青春期”,或者说,青春期就是由性机能不成熟转变为性机能成熟的过渡时期。 由于人体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始发育和发育结束的时间便参差不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随着环境、气候、生活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青春期的年龄范围规定为10——20岁,我国一般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定为11——18岁,分为三期:即青春早期,大约女孩从10岁开始,男孩从12岁开始,表现为生长突增;青春中期,表现为男女孩的第二性征发育,女孩月经初潮,这是女孩发育的显著标志;青春晚期,生长发育稍缓慢,此时性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如成人,体格发育逐步完全,最后发育达到成人水平。每期约持续2——4年。 女孩开始青春期发育的年龄比男孩约早2年,我国在校学习的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二、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像开了闸的河水,飞速向前,迅猛发育起来。 1、身高突增。长得快的,上半年穿的衣服,下半年就显得小了。女孩身高增长在月经初潮前后(11——13岁)速度最快,一般到19——23岁后停止长高。男孩身高增长稍晚(13——15岁),一般长到23——26岁停止。个子的

高矮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它与后天的营养、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关系。在青春期,充足的睡眠能使人长高,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的营养也是影响身高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2、体重显著增加。 3、体态发生变化——男女有别。在青春期,男孩比女孩显得瘦一些,其原因是:在发育的时候,男孩体内其他的细胞都猛长,惟独体内的脂肪细胞长得较慢,而女孩体内的脂肪细胞和其他的细胞一起猛长。结果,女孩体内的脂肪要比同年龄的男孩多两倍,因而男孩显得瘦长,而女孩显得丰满。由此可见,女孩体内脂肪含量高是正常现象,过分担心自己患上了“肥胖症”是没有必要的。有些女孩错误地认为越瘦越好,害怕自己发胖而节食,这样反而会影响女孩的正常发育。 4、肺活量显著增大。 5、心脏急剧发育。 6、大脑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青春期女孩的发育 关于第一性征:人类男女不同的生殖系统在胎儿时期就出现了,这种生来就具有的两性特征叫做第一性征,又叫主性征。 第二性征:青春期的女孩越来越靓丽,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她们在身材、体态、相貌、声音等方面都与男孩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特征,就叫做第二性征,又叫副性征。女孩第二性征有四大显著特征:一是乳房隆起,二是臀部突出,三是皮肤变得细腻、光滑、柔软,体态丰满,四是音调开始变高,嗓音逐渐变得圆润。

生物 人体呼吸系统知识点大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P47图 2.呼吸道的作用:(1)保持空气的畅通,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使进入肺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鼻毛能够阻挡灰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泌粘液能黏住灰尘,使气体保持湿润;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空气。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一定限度的。 2.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畅通?骨或软骨做支架。 2.2.呼吸和进食的共同器官是?呼吸和吞咽能否同时进行?咽不能,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所以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时进行,吃饭时尽量不要说话。 2.3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2.4欧洲人大鼻子有什么好处?鼻腔长,可以更好的预热空气。 2.5痰形成的部位,如何形成?气管、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壁内有腺细胞,能分泌黏液,吸附着吸入气体中的细菌灰尘随着管壁上纤毛的摆送到咽部,随咳嗽排出体外。 3.肺的作用?气体交换的场所,包括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与血液气体交换 3.1.体验呼气和吸气时胸阔的变化:吸气时胸廓增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3.2.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3.3.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与膈关系?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3.4.呼吸时,肺内气压是如何变化的?吸气时,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呼气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3.5.怎样的过程导致吸气?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横向扩张;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导致整个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被吸入。(呼气时,反之)强调:注意吸气和呼气时膈肌的变化情况。P53模拟膈肌运动图 3.6.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①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肺泡数量多 3.7.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的去处?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哪里?氧气最终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请用表达式表示如何被利用 细胞细胞线粒体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P54资料分析)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因为在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9.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什么?都是氮气 4.实验 4.1.测定胸围差52页 (1)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均匀 (2)在胸前,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在背侧,软尺应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3)胸围差=深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深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测3次,取平均值 4.2.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P61 擦黑板时,粉笔灰会飘满教室,尤其是前面的同学更是遭殃,据此情景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前中后排的尘埃粒子数一样吗? 作出假设:前排的多,中间的较少,后排的更少。 制定并实施计划: (1)取三个载玻片;(2)将透明胶带贴在载玻片背后, 用缝衣针在透明的胶带上画出20毫米x20毫米的小方格100个,如右图。 (3)在载玻片的正面涂上凡士林(将尘埃粒子粘住); (4)把三个载玻片分别放教室的前排,中间,后排10分钟; (5)把三个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6)用抽样检测法计算尘埃的粒子数;(7)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论:前排的多,中间的较少,后排的更少。 注意:1)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2)计数时要注意: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要始终保持一致。3)在某处只放一载玻片,测算结果可能会不准确,因此要设置重复组。(4)每个载玻片上尘埃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假设途中的五点上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a个,b个,c个,d个,e个,则整个载玻片上的尘埃粒子数是()

皮肤生理学(最全美容院)讲课教案

皮肤生理学(最全美容 院)

皮肤生理学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就像一件严实的天然“衣服”,把整个身体包裹得天衣无缝,防止外界对人体的侵害。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1.5—2.0平方米,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具有重要的功能。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来源于外胚叶,它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表皮由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这 两类细胞所组成,表皮一般分为5层: 1、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是由无核的死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含NMF (天然保湿因子)吸收水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度。可防止外界的灰尘、细菌 等进入体内。同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具防止化学物质内侵的作用。2、透明层:只存在于手掌和脚底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 质的透过,又称为屏障带。(手掌在阳光下是透明的) 3、颗粒层:有核的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郎格罕氏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 质。含有晶样角素,晶样角素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但其 极易被盐、碱所破坏。防止体内电解质流失;此层能阻止体表内外水份通 过,致使角质层水份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棘层:呈弱酸性(PH值7.3-----7.5)是表皮内最厚的一层,是有核的活细胞,具有分 裂能力,参与创伤愈合,同时启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5、基底层:呈圆柱状,为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细胞分裂能力佳,具有分裂繁殖功 能,是修复受损表皮细胞的大功臣,也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化之源;基底层 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透过黑色素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防 止紫外线过分渗入体内。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人的肤色深浅。每天人类皮 肤大约有1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出来的细胞大约以10个为 一组,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产生所谓的“表皮增殖单位”。 ★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细胞,当细胞渐渐失去了水分之后,最后死亡,就在表皮层最外部形成角质层,而成为角质细胞,进而脱落,完成代谢周期,而这个过程称为角化过程。从医学角度来讲为皮肤的新陈代谢。(如果受到日晒刺激产生的黑色素,也会跟随代谢而排出,但是代谢能力不好的人,就不容易将黑色素排出,会使得肤色不均、黝黑!)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通常有新陈代谢周期28天一说,而实际上只有18岁的健康的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才是28天,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的周期渐渐缓慢,一般可以用实际年龄+10天的简单计算方法测得实际新陈代谢周期。新陈代谢的快慢决定了皮肤的好坏。因为细胞是吸收人体每天所摄取的营养和氧气的,无论哪一层的细胞功能下降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如:楼下有十箱苹果,我一个人去搬要十次才能全部搬到楼上来,如果是十个人一起去搬,那就只要一次就可以全搬到楼上来,干活的人多了,营养的输送过程微小循环也就畅通了。 反之,新陈代谢缓慢,就是说细胞分裂的速度慢,干活的人少了,供不上养分,皮肤就会形成不同的病态。 ★新陈代谢过程: 细胞生成====> 移动====> 移动====> 形成角质====> 坏死 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剥离、脱落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命得基本特征 1、兴奋性:就是指可兴奋得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得能力或特性 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得外环境得变化称为刺激 3、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得理化过程与生理功能得变化,称为反应 4、反应形式(兴奋与抑制):①兴奋就是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得产生或加强②抑制就是 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得停止或减弱 5、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得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 6、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 第二节体液与环境 1、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直接生活得体内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2、保持内环境得理化因素与各种物质浓度得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3、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陈代谢得正常进行,就是机体赖以生存得条件 第三节机体功能活动得调节 1、指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得调节,它就是机体调节得最主要方式 2、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得规律性反应 3、反射活动得结构基础称反射弧 4、机体活动调节得方式: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 5、反馈:受调节部分(即受控部分)反过来对调节部分(即控制部分)得影响,称为反馈 6、负反馈:受调节部分得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得原发作用向相反得方向发展,称负反馈 7、正反馈:受调节部分得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得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得过程,称为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得基本功能 1、主动转运:①物质得转运就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得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 2、被动转运:①物质得转运就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得过程细胞不要消耗能量 第二节细胞得生物电现象 1、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得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电位值-70~—90MV 2、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得内负外正得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3、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称超极化 4、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称为去极化或除极 5、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扩布得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6、动作电位得产生就是细胞兴奋得标志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概述 1、正常成人得血液总量占体重得7%~8% 2、血液又称全血 3、在有防凝剂得分血计玻璃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得液体为血浆,约占血容积得50%~60%;下层不透明得为血细胞,下层上面尖刀一薄层灰白色得物质,即白细胞与血小板,下层绝大多数为红色不透明得红细胞

皮肤生理学

皮肤生理学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就像一件严实的天然“衣服”,把整个身体包裹得天衣无缝,防止外界对人体的侵害。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1.5—2.0平方米,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具有重要的功能。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来源于外胚叶,它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表皮由角朊细胞和 树枝状细胞这两类细胞所组成,表皮一般分为5层: 1、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是由无核的死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 含NMF(天然保湿因子)吸收水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度。可防止 外界的灰尘、细菌等进入体内。同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具 防止化学物质内侵的作用。 2、透明层:只存在于手掌和脚底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水分、电解 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又称为屏障带。(手掌在xx下是透明的)3、颗粒层:有核的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xx氏细胞能够分泌免 疫物质。含有xx样角素,xx样角素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减弱紫 外线的伤害,但其极易被盐、碱所破坏。防止体内电解质流失; 此层能阻止体表内外水份通过,致使角质层水份减少,成为角质 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棘层:呈弱酸性(PH值7.3-----7.5)是表皮内最厚的一层,是有核的活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参与创伤愈合,同时启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 之间的桥梁作用。 5、基底层:呈圆柱状,为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细胞分裂能力佳,具有分 裂繁殖功能,是修复受损表皮细胞的大功臣,也是表皮各层细胞 的生化之源;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透过 黑色素吸收xx中的紫外线,防止紫外线过分渗入体内。黑色素颗 粒的多少决定人的肤色深浅。每天人类皮肤大约有10%的基底细 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出来的细胞大约以10个为一组,有次序 地逐渐向上移动,产生所谓的“表皮增殖单位”。 ★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细胞,当细胞渐渐失去了水分之后,最后死亡,就在表皮层最外部形成角质层,而成为角质细胞,进而脱落,完成代谢周期,而这个过程称为角化过程。从医学角度来讲为皮肤的新陈代谢。(如果受到日晒刺激产生的黑色素,也会跟随代谢而排出,但是代谢能力不好的人,就不容易将黑色素排出,会使得肤色不均、黝黑!)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通常有新陈代谢周期28天一说,而实际上只有18岁的健康的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才是28天,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的周期渐渐缓慢,一般可以用实际年龄+10天的简单计算方法测得实际新陈代谢周期。新陈代谢的快慢决定了皮肤的好坏。因为细胞是吸收人体每天所摄取的营养和氧气的,无论哪一层的细胞功能下降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如:楼下有十箱苹果,我一个人去搬要十次才能全部搬到楼上

养生基础知道点人体生理知识

养生基础知道点人体生理知识 二十四、养生变奏曲 在前面已经提过,我讲养生祛病,出自于交流的目的。所叙述的思路、作法,以及效果的目的。所叙述的思路、作法,以及效果和疑惑,都是长期实践中的体会。也就是说,我把所作的写岀来,能让别人产生交流互动反应,而不是我让别人如何去作。因为我看过的养生之说,对同一种病,同一种药物、食物,有时出现两种对立说法,至今我仍不知谁说的对。 下面就将我的养生途径和养生方法作以简介,这对了解后面的具体作法,有提示作用。 一、多学点养生知识至关重要 我同大多数人一样,锻炼身体重在户外。随着时间转移, 一些书籍和报刊,相应不断推出,生理、病理、药理、食理、以及功理等,具有理性的健康知识。使我逐渐认识到,哪种都不能丢掉。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的好「'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我把所收集的简明知识应用在养生祛病活动中,也写进养生篇里。 首先是反复阅读生理卫生学,它太重要了,它是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卫生保健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人体功能的科学,也是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科

学,一句话就是研究我们人体的科学。作为养生者的我,如果 连自己身上的事都弄不明白,要保护自己就是空话。我们不能 像医务工作者那样精通,但是,买本初中生课本,总是能学进 去的。我这次所介绍的养生祛病体会,就是围绕人体各系统与 器官而展开的。 其次,我又学点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以及提高免疫力的知识,这都是对生理卫生知识的补充。 再其次,我还学点中医阴阳五行之说,以及经络知识,等等。有了上述这些基础知识,养生祛病就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多见效果。 二、我选择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早在《内经》就有概略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八十年代中期,我就读过解读《内经》要旨的书,有的作者以古为据,结合后世医家的论述,并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编写的养生书籍,具体易行,行之有效,且都为当时的百岁老人所证实。 我基本是按此模式而锻炼,因缺乏深刻理解,顾此失彼, 一些应注意事宜被放弃,养生效果不明显。后来还是在学习中, 逐渐加以纠正,自己才感到养生刚刚上路。那么怎样认 识《内经》养生诸要点呢,我依然是学后所见,简述如下:

皮肤生理知识专业培训

皮肤生理知识专业培训 一.皮肤的构造: 1.皮肤的概括: 皮肤是人体的三大防御线之一(皮肤、白细胞和抗体),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的厚度为0.202—0.513厘米,眼部皮肤的厚度约为四分之一,唇部皮肤约为十二分之一,最厚的地方是手掌和脚掌,东方人的皮肤约占身体的百分之八,成人面积约为 1.5---2平方米。 2.正常皮肤: 正常的皮肤,结实、柔软有弹性,呈微湿微酸状,PH值在4.5---5.5之间,能抵抗病菌,防止外来水份和外来物质的侵入。 3.皮肤的表面有许多凹凸纹理,凸出的称为皮丘,凹的深处被称为皮沟。 皮沟之间交差之处的小孔便是毛孔,皮丘的中心即是汗孔,也就是说,皮脂是从皮沟的毛孔中分泌出来,汗水是从皮丘的顶点流下。 皮肤的纹路就是指皮沟在皮肤的表面所分布的网状样,其走向有横,也有直。 纹路细致的皮肤:皮丘平,皮沟纹浅,网状走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纹路粗糙的皮肤:皮丘高,皮沟纹深,网状走向,大小不一的排列着。 4.皮肤的组成: 由50%--75%的水份,25%的蛋白质,3%的脂肪酸和无机物(无机物包括钠和钙,钠是帮助皮肤吸收水份,钙是帮助皮肤平衡水份),皮肤的含水量若低于10%将丧失任何吸收功能。 5.皮肤缺水的原因: (1)阳光暴晒(2)食物的含水量减少(3)内分泌失调 (4)错误的清洁方式(5)体内微量元素的减少 (6)干燥的环境:水可协调皮肤顺利分泌油脂,协助保养品最大量的吸收。 二.皮肤的构成: 皮肤从外到里,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构成。 1.表皮:表皮位于皮肤的最上层,也称外皮,像烫伤起水泡后,上层的透明组织就是表皮,起硬茧的那层也是表皮,若用刀片割不会流血,是因为表皮里面没有血管,营养都是由下层真皮从下输送到上层,供给表皮细胞的需求,其特点是无血管,可再生,神经不敏感。表皮的厚度:约为0.07—0.2mm,依身体各处所在位置不同厚薄不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