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说课

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说课
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说课

说课讲稿

课题2 元素

单位:济源市实验中学

姓名:马海燕

时间:2008年8月

《元素》说课讲稿

实验中学马海燕

《元素》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依据教材内容可将本课题分为两课时,本节所讲为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㈠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㈡说三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认知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⑵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⑵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⑶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㈢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重点为: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将难点确定为: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的形成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且这部分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并能简单应用既可。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讨论中发展”。学生最易理解最易感知的是自己讨论探究出的结论。本节内容抽象且难度大,因此我的设计思想是分散难点,逐步击破。在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微观世界直观展示,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资料,探究未知领域。

1.说教学方法: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互动学习法等。

2.说学习方法: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我引导学生使用的学法有对比观察法、查阅资料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分为四大环节:

㈠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㈡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㈢归纳反思,学以致用;

㈣发散思维,能力拓展。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前,先让学生大声齐读激励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课堂伊始,通过多媒体展示“毒奶粉事件、补钙广告、神七发射”等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消除学生对“元素”的陌生感,为学生理解本节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多个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解决本节难点。

1.元素的概念

先请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本P73第一段,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元素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例如:氢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们中含有相同的什么原子?原子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含有氢原子的分子还有很多,那么这些分子中的氢原子是同一类原子吗?

[课件展示]一组氢原子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化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此时,

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只是有了初步印象,但对概念中的“一类原子”还难以理解。这时,我再通过课件展示一组碳原子的结构,通过点拨,让学生明白:“不管它们的中子数为几,

只要它们的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就是一类的。我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碳原子总称为碳元素”。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对比氢元素与碳元素的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完善元素

的概念。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就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明确元素的概念后,及时完成“伴你学习1”,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了“我会学”的快乐。

2.元素的特点

在学习“元素的概念”之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跟原子的概念混淆,所以必须让学生清楚元素的特点。对此,我紧扣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得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再通过“伴你学习2”,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发生变化了吗?”,为帮助学生回答此问题,我使用Flash课件展示“电解水的微观动画”,借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分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不难分析出“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元素种类不变”的结论。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强化了知识的前后联系。

3.元素的存在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目前发现的元素有多少种呢?”学生不难回答有一百余种。紧接着让学生阅读P76资料了解元素分类。之后,“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百多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吧。”让学生看课本P73图4-4,阅读P74“资料”,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分布、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分布。

通过上面的活动,教给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查阅资料法,并使学生了解了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元素,使学生自觉接受了化学的科学常识。

为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用课件展示2008奥运会火炬“祥云”及其燃料、“水立方”外墙的成分资料,问学生:“您能否从中找出所含的元素呢?”这样设计,活学活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生认识元素的真实存在提供了更好的素材。

4.元素的表示

课件展示漫画,告诉学生:为了书写和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让学生阅读课本P75资料,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阅读完成后,请学生陈述元素符号的来源。教师强调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简化总结为“一大二小”。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分钟强力记忆竞赛]试着写出你记住的元素符号”,强化元素符号的记忆。

“元素符号有什么意义呢?”如“H”、“O”表示什么?学生简单讨论后,教师引导得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两个意义。

(三)归纳反思,学以致用

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学完本节课的收获。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习题,强化反馈,使本节知识得到升华提高。

(四)发散思维,拓展能力

通过作业:“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药品或一些商品,贴有标签,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标签上都写了些什么?请用图表表示该药品或商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来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既能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的认识,又能强化重难点,可谓一举多得。

课题2 元素

元素1、概念

2、特点

3、分布

4、表示——元素符号

①书写

②意义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的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物质的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酸 H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 三、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和它的比值。相对原子质量没有质量单位,国际单位为一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三决定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3、决定原子的质量的是原子核,即质子和中子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四、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特点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谈种类不谈数目。(如果是微粒则既可谈种类也可谈数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doc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课题 1 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 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3、海洋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碳氢氯钙。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碳氢氮。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 4、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总量丰富,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 2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 (1)静置沉淀 (2)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 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 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 3-21 和 3-22 各种净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沉淀√ 过滤√ 吸附蒸馏√ √ √ √√ 二、硬水与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灭火的原理 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 (2)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移走可燃物 3、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 (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 (4)点燃 乙炔 + 氧气二氧化碳+水 C2H2O2CO 2H 2O 2、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一氧化碳的产生 点燃点燃高温 C+O 2 ===CO 2 (碳充分燃烧 ) 2 C+O 2 ===2CO ( 碳不充分燃烧 ) C+CO 2====2CO (2)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便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3)预防: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气通道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 胀。 2、分类物理爆炸:气球爆炸 化学爆炸:火药爆炸 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自学)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元素种类也 不变) 二、如何表示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 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 比 点燃 2H2+O 2 ===2H 2O 4 32 36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水 ②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或氢气、氧气、水之间的质量比为 4︰ 32︰ 36 (3)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步骤 例: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 ①写:在横线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KClO 3KCl+O 2 ②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系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3× 2=62KClO32KCl+ 3O2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前气后气不用气”“前固后固不用固” MNO 2 2KClO3△2KCl+ 3O2↑ ④等: MNO 2 2KClO3△2KCl+ 3O2↑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知识 要点归纳能源利用说明成分或概念 点 将煤隔绝空气加 分解的产物有 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热分解成许多产 煤焦炭、煤焦油 素物,属于化学变 化石和煤气 化 燃料 利用石油中各成 产品为汽油、石油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分沸点不同来分 煤油等 离,属于物理变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一)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 1.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 ) 营养成分钙磷铁锌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金属 B.非金属 C.元素 D.分子 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元素的原子是 ( )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质子数B.电子层数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石英钟、电子表使用石英晶体代替传统钟表中的摆和游丝,提高了钟表计时的精确度。已知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0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2 B.+3 C.+4 D.+6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薮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8.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 A.Na2SeO3 B.Na2SeO4 C.NaSeO2 D.Na2SeO2 9.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 ) A.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气分子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D.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10.在2S03和3S02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分子个数相同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氧原子个数相同 D.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 11.下列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硫化氢H2S B.氯化钾ClK C.高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12.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 ) A.O2 B.2H C.N D.Fe 13.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们按碘的化合价的顺序排列:①KI ②I2③HIO ④X ⑤NaIO4。则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

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主备教师:李金美 参备教师:王足生王埔石 丁志润

课题1 爱护水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方法与过程: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强化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 A、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污染的情况。 B、调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2、情景导入: 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回答:略 引入: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3、讲授新课: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板书)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展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饼图) 讨论: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 原因: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0.769%);2、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水量增多;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被污染。4、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20多个国家缺水)。 展示:部分国家的人均水量图。 我国各地区(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均水量图。 讲解: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用具体数字说明)。 展示: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类损失的资料。 讲解:从种种的表格、数学、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爱护水资源(板书) 1、节约用水(板书) 展示:自己家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课本第62页调查项目打分标准进行打分。 提问:生活用水节约和浪费相比较有什么差距?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新 人教版)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沉淀(明矾)→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化学过程)→生活用水(杀菌: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杀菌剂,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3、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净化方法原理作用 静置沉淀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有时又叫沉降或沉淀,用来除去水中较大颗粒不溶于水的杂质。 吸附沉淀加明矾等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大的杂志 过滤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吸附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

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除色素和异味 蒸馏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除去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相对净化程度较高 4、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澄清,但仍然不是纯水,还溶有可溶性杂质。 二、过滤 1、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1)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2)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3)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2、备注: (1)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2020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同步练习题

课题2 水的净化1 5 分钟训练 1.分析(1)—(6)各项术语的含义,指出与A—C相关的项目。(将序号填入下面适当的位置) (1)溶解物质(2)沉淀、过滤(3)加热、煮沸(4)灌溉农田(5)降低产品和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6)排放废烟 A.水的重要性 B.水源污染 C.水的净化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A水是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用于灌溉农田;B水源的污染很严重,用污染过的水灌溉农田,降低产品和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C污染的水源必须净化,一般采用沉淀污染物然后过滤,或者加热煮沸的方式,进行水源净化。 答案:(1)(4) (5) (2)(3) 2.(1)硬水:含有较多____________的水叫做硬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____________的水叫做软水。 (2)用____________可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__可降低水的硬度。 (3)自然界的水都不是____________,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操作,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软水和硬水的概念及水的净化。 答案:(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肥皂水煮沸水 (3)纯水净化 3.判断题 (1)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后就可消除污染( ) (2)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 (3)人食用的自来水是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过程除去污染的水( ) (4)过量放养鱼虾,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 思路解析:(1)过滤只能除去难于溶解的物质,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污染物。(2)水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大,但资源也很有限,必须节约用水,否则会面临水资源的匮乏。(3)饮用自来水经过沉淀悬浮物、过滤悬浮物、消毒等,才能用于饮用,但不是污染过的水经过上述步骤。(4)大量放养鱼虾,不会导致水体的污染。

(化学)示范教案(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双基”的重要部分.能够较好地掌握它们,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式的概念,指出由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同时还指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但是在初学化学进行化学式书写练习时,主要是应用化合价来推求.由于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合价概念,因此课文对化合价概念的处理极其简化,不正面下定义,仅仅根据化合物有定组成,也就是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指出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然后着重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以及确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应注意的事项.教材中还介绍了应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书上以推求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例来讲述推求的步骤和方法.至于已知化合物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以推求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书上没正面介绍,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来解决.教材接着介绍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然后教材又描述了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内容,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要求不高,故教学中不能任意扩大与加深. 在学习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查看药品、食品等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有关物质的成分或纯度,使他们认识到本课题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有用的. 课时分配:2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利用化学式简单推求化合价,进而能用化学式正确地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4)学会简单化学式的读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式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化学语言表述物质的组成; (2)通过化合价概念、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概括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化学语言独特的魅力,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喜爱; (2)通过不同的化合价记忆方法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通过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通过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领会必须根据客观事实和化合物的组成写化学式,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难点 1.化学式的书写; 2.利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第一课时化学式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检测卷

绝密★启用前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检测卷 未命名 未命名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为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国际上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是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 C.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下列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A.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3.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活性炭吸附B.蒸馏C.反复过滤D.添加絮凝剂4.毛巾用久将变硬,是因为毛巾吸附了自来水中的Ca2+、Mg2+与肥皂作用产生的沉淀物(沉淀物可溶于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Ca2+、Mg2+的水均为硬水 B.通过沉降、过滤操作可软化硬水 C.白醋浸泡用久的毛巾可变软 D.使用硬水洗衣服,可提高肥皂去污效果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外…………装…………○………………○…………线…………○……※※不※※要※※在※※装※※订※※线※※※题※※ ○…………内…………装…………○………………○…………线…………○……A .过滤 B .滴加液体 C .连接仪器 D .加热液体 6.净水过程中可加入的吸附剂是 A .活性炭 B .生石灰 C .熟石灰 D .烧碱 7.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 .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 C .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D .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 8.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1、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知道什么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含常见原子团)。★ 3、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原子、分子、离子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1、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点:分子的性质 【例1】 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B、微粒间有一定间隔 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D、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微粒 【例2】

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是可分的 【例3】 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例4】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打气筒能将空气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例5】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例6】 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例7】 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 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例8】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对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烧菜、煮饭等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B.蒸馏水C.空气D.石油 3.过滤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量筒、玻璃棒B.烧杯、漏斗、玻璃棒 C.漏斗、试管、玻璃棒D.试管、酒精灯、烧杯 4.下列方法中,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A.过滤B.静置沉淀C.吸附D.蒸馏 5.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入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取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D.①③④ 6.下列关于硬水与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B.软水是一种纯净物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D.过滤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7.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l∶2 D.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A.O2、KMnO4B.H2、Fe2O3C.H2O、Cu D.S、H2SO4

9.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含有亚硝酸钠NaNO2的工业用盐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5 B.+4 C.+3 D.+2 10.丙氨酸(C3H7NO2)是一种氨基酸。下列有关丙氨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一种氧化物 B.丙氨酸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7 C.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 D.丙氨酸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7 11.下列做法中,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上喷头B.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 C.水龙头坏了,及时修理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二、填空题(共51分) 12.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2O ;O2;2H2,。 13.用名称或化学符号填空: (1)I ;(2)2个汞原子;(3)3个硫酸根离子;(4)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4价;(5)氦气。 14.在生活中,为了得到无色、无味的水,通常会利用(填物质名称)对水进行吸附;为了得到澄清透明、无肉眼可见物的水,通常会加入絮凝剂(填物质名称)。在实验室里,常用到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其中吸附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操作是。 15.(1)如下图所示是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用物质类别、变化类型和具体物质名称完成下列空白。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软水、硬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初步掌握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内容一 生活用水净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4-7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蒸馏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2.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明矾净水,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在课本第74页的上方,在过滤池中,通常用卵石、石英沙对水进行过滤,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在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可溶性的杂质。 【讨论交流】 如何把江水变成生活用水? 【温馨点拨】 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名师归纳】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其中静置、吸附、过滤是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煮沸、蒸馏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几种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反馈练习】

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沉淀 B.消毒杀菌 C.过滤 D.蒸发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D)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3.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A B C D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BCD(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加氯气。 学习内容二过滤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5页的实验4-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过滤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为了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2.实验室的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玻璃棒的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讨论交流】 1.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2.在过滤操作中,为什么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为什么要紧靠玻璃棒?漏斗的末端为什么要靠近烧杯的内壁?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温馨点拨】 1.影响过滤的速度。 2.防止捅破滤纸;防止液体溢出;防止滤液溅出。 3.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滤纸被捅破;仪器不干净。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关于钠离子(Na + )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 ) A 、它们质子数相同 B 、Na + 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 C 、Na 比Na + 少一个电子 D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2、“ O 2 ”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二个氧元素;④氧气是 由氧元素组成;⑤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二个氧原子。 ( )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3、有一种氮的氧化物,氮和氧的质量比为7∶4,则此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N 2O 4 B 、N 2O 5 C 、NO 2 D 、N 2O 4、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 ) A. 一种新分子 B. 一种新原子 C. 一种新离子 D. 一种新单质 5、下列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①②③④ A 6、下列物质与对应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NaCl B 、氧化鉄 FeO C 、高锰酸钾K 2MnO 4 D 、氢氧化钾K(OH)2 7、LiFePO 4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奥运会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P 的化 合价为+5价,则LiFePO 4中Fe 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8、“A 、D 钙奶”中的“钙”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9、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 .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 A.H 2O ——1个水分子 B.Na +1 ——1个钠离子 C.3Fe 3+ ——3个铁原子 D.2H ——2个氢元素 11、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 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45 B .核外电子数为94 C .质子数为94 D .核电荷数为239 1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 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 第4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案

课题2水的净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知道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2)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及注意事项。 (3)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知道硬水软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对于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 【重点】 水净化的方法;过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过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生活用水的净化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4~76页,完成下列填空: 1.纯水是__无__色、无__臭__、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__纯净物__;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__可溶__性和__不溶__性的杂质,常呈浑浊,属于__混合物__。 2.净化水的方法有:__沉淀__、__过滤__、__吸附__、消毒杀菌、__煮沸__和__蒸馏__。 3.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__明矾__净水,明矾的作用是__溶于水生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__。 4.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配水。其中,活性炭吸附过程中发生的是__物理__变化,投药消毒这一过程发生了__化学__变化。 【合作探究】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中,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哪一种? 答:天然水的净化方法中,沉淀、吸附、过滤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蒸馏是除去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合集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人类拥有水资源认识水是宝贵自然资源,了解世界和我 国水资源状况 2、爱护水资源(重点)了解典型水污染物来源及危害,了解水 污染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措施 情景导入 首届山东济南泉水节拟于2013年8月28日开幕.节水环保、杜绝水污染、建设美丽泉城,是每个人职责. 水是人生命活动离不开重要物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人类拥有水资源 提出问题水对人类有哪些用途?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我们担心缺水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分析数据、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地球上水储量是丰富,地球又称“水球”,但地球上淡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 2、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资源总储量约为1、39×

1018m3,但人类所能利用淡水仅约为1、07×1016m3. 3、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 个国家3亿多人口生活在严重缺水状态. 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1/4;地域分布也不均匀,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居民饮用水 都有困难. 知识拓展地球上水不断蒸发到高空中,遇冷转变成雨或雪,返回地面,不断地为地球上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探究点二爱护水资源 提出问题淡水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实例讨论归纳.了解水污染及防治. 归纳总结 1.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重要途径. ⑴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作物. ⑵工业: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 ⑶生活: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措施节水. 知识拓展 节水徽记,它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S”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

(完整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11 +13 4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50 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D.莽草酸和“达菲”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 5:8 11.下列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的是 A .H 2R B .RO 3 C .RO 2 D .H 2RO 3 12.已知金属元素 M (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M 2O ,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 一、选择题 13: A .MCl B .MCl C .M Cl D .MCl 2 3 2 3 1.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指的是 13. 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 C H N )。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是 2 8 2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氢氧化铁 D .氧化铁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 .硅 B .铁 C .铝 D . 汞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电子数不同 4.对于 K 和 K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属于同一种元素 B .属于同一种粒子 C .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 ( ) A .核外电子数 B .核电荷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中子数 6.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A.由 2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一个氮分子组成 B .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 由 2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构成 D .组成元素碳、氢、氮的质量比为 1∶4∶1 二、填空题(共 25 分) 1.“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 C 12H x O 2N ,相对分子质量为 20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氢原子 个,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 (3) 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A. B. D. 2. 构成水的粒子是 ,构成铜的粒子是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 7. 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 I 2O 5 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五氧化二碘中 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5 B .+2 C .+3 D .+5 8. 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8,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NO B .NO 2 C .N 2O 5 D .N 2O 9. 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纯净物 C .不可能是混合物 D .不可能是化合物 10. 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分子式为 C 16H 31N 2PO 8)是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其生产原材料是 3. 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金 ;②3 个氢分子 ;③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3 个氦原子 ; ⑤2 个镁离子 ;⑥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 4. 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① 2Ne ;② 2Al 3+ ③ 2Cu ;④ SO 2- ; 5. 樟脑是一种白色晶体,可以散发出特殊气味,使衣物免受虫蛀。樟脑的化学式为 C 10H 16O ,它的 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化成最简整数比) 作为中国传统香料和中药的八角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莽草酸(分子式为 C H O ),据统计,全球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 0.1%) 。 7 10 5 90%有八角产于中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4 B. 一个“达菲”分子中含有 5 种元素的 58 个原子 C. 莽草酸分子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7:10:5 6. 标出下列划线元素的化合价 O 2 H 2S K 2O H 2SO 4 ZnCl 2 7. 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则它的氧化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6 C. +10

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课题二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的区别 (3)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学会检验硬水软水 (5)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常用净化水的方法 (2)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过滤实验的操作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 烧杯,明矾,玻璃棒滤纸,剪刀,漏斗,铁架台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湖水)纯净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 (自来水厂净水视频)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一、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加絮凝剂加活性炭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用户 二、常用的净水方法 [演示实验]取一个烧杯浑浊的湖水。向其加入3勺的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止观察现象。 1:沉淀:静置沉淀 吸附沉淀:明矾的作用: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操作]下面我将烧杯中的未处理的水进行过滤,看看有什么变化?在做实验前,我们先学习以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滤纸把它对半折在对半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放在一起,一层放在一起把它放在漏斗上,使之紧贴在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用少量的水润湿纸并实现它们之间没有气泡(否责会影响过滤的速度)架好漏斗后使漏斗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的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液体要低于绿内障的边缘(边讲边操作)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滤纸仅贴漏斗壁;(防止过滤速度慢) “二低”是滤纸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液溢出) 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过滤不完全) “三靠”是倾倒液体的烧杯和玻璃棒相靠,(防止液滴飞溅) 玻璃棒的下端与三层滤纸的一边相靠,(防止擢破滤纸) 漏斗下端的尖嘴和烧杯的内壁相靠(防止液滴飞溅)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反思)

《化合式与化合价》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 ②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意义 ③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出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学国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 ②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②通过交流讨论,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式的书写与化合价的知识 难点:化学式的书写与化合价的理解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通过书写物质符号、观察比较让学生在研究交流中经历化学式含义和化合价的发现,感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从而建构化学式与化合价相关的知识体系,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谁写的多、快 引入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尝试探究】 1.化学式概念 2.化学式含义 3.化学式前数字和化学式符号右下角数字含义4.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5.化合价有怎样的特点? 6.怎样由化合价推出化合物化学式? 7.由化学式怎样判断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新知研究】 板书:用元素的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思考: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那么,表示每种纯净物组成的化学式可能有几个? 那么化学式有什么意义呢?以水的化学式H2O为例,[投影]教材P79图4-11讨论得出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微观),在交流归纳的基础上完成板书。 完成教材P79“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元素符号周围不同位置上数字的意义。 观察学生刚才所写的一些化学式H2、O2、H2O,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之比是否相同?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那 么,是什 么决定了元素化学性质? [提问]:下面我们看一下投影片,讨论这些元素两两组合可以组成哪些化合物? [练习]:写出化学式并判断每种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 [总结]: NaCl MgCl 2 Na 2 S MgS Na 2 O MgO HCl H 2O H 2 S 原子个数比:1:l 1:2 2:1 1:1 2:1 1:1 1:1 2:1 2:l 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其原 子个数比 有确定的数值,如果不是这个比值那么就不能形成稳 定的化 合物。而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个数比又是由原子 的最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