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

1.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1)环境定义: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2)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3)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格证书的颁布单位、等级、工作范围、编制的环评文件

颁布单位: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级:甲、乙两个等级

工作范围:甲级: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内,承担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乙级: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内,承担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编制的环评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发布的时间是

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发布时间:2002年10月28日

4.确认某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是否达标采用的标准及确认环境是否被污染采用的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5.依据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编制环评文件的类型

类型: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6.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执行顺序

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7.环境影响分类

分类:来源:直接、间接、累积;

效果:有利、不利;

性质:可恢复、不可恢复:

作用时间:短期、长期;

范围:地方、区域、国家、全球;

项目实施过程:建设阶段、运行阶段、服务期满后。

8.环境影响实施过程

建设阶段、运行阶段、服务期满后

9.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划分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写阶段

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分类管理与分级审批

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

11.我国环境法规体系的构成

我国建立了以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GB3095-1996)中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类及其使用范围

分类为环境质量标准使用范围: 全国适用(?)

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分类及其使用范围

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5类,1类是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类主要适用于集中

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3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4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14.《声环境质量标准》中功能区分类及相应标准值

第二章

1.污染源的分类:

来源:自然与人为污染源。

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声污染源等。

理化性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污染源。

社会活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污染源等。

几何形状:点、线、面源

2.污染物的分类

理化性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污染物。

环境要素:水、大气、土壤污染物等。

3.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经验系数法

4.简述工业、农业、生活、交通污染源调查内容(参看书P27)

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1)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

概况、生产工艺、能源及原材料、水源、生产布局、生产管理

(2)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污染物治理

(3)污染危害及事故

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

(1)城市居民人口调查

(2)居民用水排水情况

(3)生活垃圾

(4)民用燃料

(5)城市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处置

农业污染源调查

(1)农药使用情况

(2)化肥使用情况

(3)农业废弃物

(4)水土流失情况

第三章

1.某化工厂今年排放废水Q吨,测得废水中的某污染物平均浓度为Cmol/L,则该厂该污染物的全年排放量吨

2.各种水的利用率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重复用水量/(重复用水量+取用新鲜水量)。

工艺水回用率=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取水量)。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取水量)。

污水回用率=污水回用量/(污水回用量+直排环境的污水量)

单位产品新鲜水用量(m3·t-1)=年新鲜水用量/年产品总量

3.国家环境保护部推出一些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将清洁生产水平分级,各级代表水平

4.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的要求,运行阶段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 非正常工况包括开工、停车、检修、事故

5.对污染型项目进行工程分析内容的原则要求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资源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6.工程分析常用方法有:类比分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物料衡算法 7.污染型项目、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污染型项目主要以污染物排放对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声)的影响为主,重点是工艺过程分析,核心是确定工程污染源。

生态影响型项目主要以建设期、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重点是建设期的施工方式及运营期的运行方式,核心是确定工程主要生态影响因素。 8.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分类

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容易量化;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分为六大类: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其中,“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属于定量指标。其余四类指标属于定性指标或者半定量指标。 [例3-3] 某企业车间的水平衡如图(单位为m3·d-1),问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工艺水回用率、冷却水重复利用率分别是多少?

重复利用水量指生产中不同设备间与不同的工序间经二次及以上重复利用的水量或经处理后再生回用的水量。

由图知水重复利用了2次,重复利用水量=2次重复利用的和,40+20=60 m3·d-1。取用新水量为50 m3·d-1

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60÷﹙60+50﹚×100%=54.5%;

工艺水重复水量为20 m3·d-1 ,该车间工艺水取水量为补充新水量50 m3·d-1 ,该车间的工艺水重复水利用率=20÷﹙20+50﹚×100%=28.6%;

冷却水重复水量为40 m3·d-1 ,车间冷却水取水量为车间补充新水量50 m3·d-1 ,该车间的冷却水重复利用率=40÷﹙40+50﹚×100%=44.4%。 【例题3-6】某链条炉每年用煤量B =7000 t/a , =23000 kJ/kg ,A =30%,含S 量S =3.5%,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η=92%,有省煤器。

求:排放烟气总量,烟尘和SO2的排放量,烟尘和SO2浓度。 链条炉 =1.3,省煤器 =0.1 [1] 计算理论空气量V0:

/kg)

(m 051.6278.01000

23000251.0278.01000Q 251.0V 3y

L 0=+?=+?=0

αα?

[2] 计算烟气量

[3] 烟气总量 [4] 计算烟尘排放量:

注:其中d fh 和C fh 查表取中间值 [5] 计算SO2排放量:

[6] 计算排放浓度: 第四章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简单地形、复杂地形

简单地形:污染源中心点 5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为简单地形 复杂地形:污染源中心点 5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为复杂地形。

2.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数,布点方法

一级评价≥10,二级评价≥6,三级评价2-4。布点方法:极坐标布点法 3.Pasquill 法大气稳定度的判别方法

(1)由太阳高度角和云量求稳定度(2)由辐射等级和地面风速求稳定度 (太阳辐射等级分为A ——F 其中A 最不稳定,D 中性条件,F 最稳定)(3)由幅射等级和地面风速求稳定度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需确定的三类计算点

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设定的预测情景包括哪些方面?

从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设定预测情景 6.进行各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判据

/kg)(m 94.846.277.071.5 1)V -(1.41016.177.0418********.1 1)V -(1016.177.04187Q 04.1V 300y

L

y =++=?++?=?++?=α/a)(m 10258.61000700094.8V 37yt ==???(t/a) 480.3

-192%)

-(12.0%30107000C 1)1(d A B G 3fh fh d =????--??==η(t/a) 392035.01070006.1S B 6.1G 3

SO 2

 ===?????)(mg/m 767/a m 10258.6mg

10t/a 48C )(mg/m 6264/a m 106.258mg/a

10392C 3379TSP 3379SO 2=??==??=

7.大气一级评价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内容

(1)满负荷排放时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排放源(有组织、无组织)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改、扩建项目:“三本帐”(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现有工程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计算最终排放量;(3)估计毒性较大的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量; (4)周期性排放污染源,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 0~1,依据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确定)

8.大气一级评价线污染源调查内容 (1)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距地面高度(m ),道路宽度(m ),街道街谷高度(m ) (2)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 (3)平均车速(km/h ),各时段车流量(辆/h )、车型比例; (4)线源参数调查清单

9.简述大气高架点源高斯扩散模式的假设条件

(1)连续点源、平均烟流,污染物浓度正态分布。 (2)风速均匀,稳定且u10>1m/s (3)污染物排放连续、均匀 (4)质量守恒

10.有关计算公式中各项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及单位 高斯点源扩散模型、抬升高度、烟气热释放率公式 高斯点源扩散模型(1)空间任一点污染物的浓度,mg/m3

(2)预测地面下风向的污染物浓度(z=0)

(3)地面轴线上的污染物浓度(y=0,z=0)

式中:C —空间点(x ,y ,z )的污染物的浓度,mg/m3 Q —源强,即单位时间内排放的污染物,mg/s ; y —排风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垂直距离

σy 、σz —分别为水平、垂直方向的标准差,即y 、z 方向的扩散参数,m

]}2)(exp[]2)()]{exp[2(exp[22

2

2

2

22z

z

y z y H z H z y u Q C σσσσσπ+-+---=)]

22(exp[22

22z y z y H y u Q c σσσσπ+-=)]2(exp[22

z z

y H u Q σσσπ-

u—排气筒出口平均风速,m/s

H—烟囱的有效高度m

11.假定某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标分别为:PM10=0.32mg/L,NO2=0.10mg/m3.试求出此二类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及空气污染指数API,并确定空气质量级别为多少?

第五章

1、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时,所取的面,线,点的相关规定。

①河流(熟悉)

a.断面的布设

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功能要求与排污口的分布,

按水力学原理与法规要求,布设在评价河段上的断面

包括对照断面、消减断面和控制断面,图5-3。

(a)顺直河流(b)有支流的河流

图5-3 河流监测断面示意

A——对照断面;Bi——控制断面;C——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在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基本不受项目排水影响,反映评价河段的背景水质。

消减断面:在排污口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不显著的完全混合段,反映河流中污染物的稀释、净化和衰减情况;

控制断面:在评价河段的末端或有控制意义的位置,如支流汇入、项目外的其他污水排放口、取水点、水土流失区、水工构筑物和水文站等。

b.断面垂线的布设

当河面形状为矩形或近于矩形时,布设原则:

小河: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大河、中河:河宽<50 m,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明显水流处),共设两条取样垂线;

河宽>50 m,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0.5 m(明显水流处)各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特大河:(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松花江、海河等)河流过宽,取样断面上的取样垂线数适当增加,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不必相等,拟设排污口的一侧可多些。如断面形状很不规则,应结合主流线,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

c.垂线采样点的确定

一条垂线上

水深>5 m时,水面下0.5 m及距河底0.5 m处,各取一个,共2个;

水深为1~5 m时,只在水面下0.5 m处取1个样;

水深<1 m时,距水面≮0.3m,距河底也≮0.3 m,1个样。

大河(宽>50 m ,水深水深>5 m ):1个面,3条线,2个点。

②湖泊和水库(了解)

a. 垂线布设

尽可能覆盖污水排放所形成的污染面,反映湖泊(水库)的水质、水文特点(如流场分布、进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岸边区等);垂线位置应以排污口为中心呈辐射状布设,垂线数根据监测面积与每个测点的控制面积之比计算确定。

b.采样位置

每个垂线的采样点数和采样位置可按表根据监测点水深确定。

c.点污染源调查

搜集现有资料为主。根据评价需要选择:

①点源的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附污染源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②排放的形式:分散排放还是集中排放。

③排放数据:现有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长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等数据。

④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放总量等。

⑤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所根据的条件。

①污水排放量②污水水质复杂程度③地面水域规模④地面水体的质量功能

3、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及预测模式,污染物分类。

①持久性污染物:难降解,毒性大,易积累,Hg、pb、PAhs、DDt

②非持久性污染物:容易被生物降解,COD、NHs-N、BOD

③酸和碱:pH 表示,酸、碱

④热污染:以T 表示,电站冷却水

4、河流水质预测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持久性污染物; ③河流为恒定流动; 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5、河流水质预测S-P 耦合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 ③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 ④河流为恒定流动; ⑤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6、关于氧垂曲线的描述。(图)

水中溶解氧的平衡只考虑有机污染物的耗氧和大气复氧

溶解氧沿河流变化曲线

临界氧亏点xc 出现的位置,计算公式为: 临界氧亏值:Dc=K1/K2C0exp(-k1tc)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属于第一类的污染物。(13种,2个放射性) 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 )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8、工业废水排放量具体包括哪些。

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如电站冷却水。

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及含污物极少的下水。 9、完全混合模型及S-P 模型有关计算。 ①完全混合模型(持久性污染物)

式中: C —完全混合后污染物浓度,mg·L-1; Cp —污水中污染物排放浓度,mg·L-1;

QP —污水排放量,m3·s-1;

Ch —上游河水污染物浓度;mg·L-1; Qh —上游河水流量,m3·s-1。 ② 非持久性有机物

在S —P 模型中BOD 即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浓度。

h

P h h P P Q C C C Q Q Q ++=02212110186400ln 1c D K K K u x K K K BOD K ???

?-=-???

?-????

BOD —河水中BOD 值,mg·L-1; D —河水中氧亏量,mg·L-1; K 1— 耗氧系数,d-1; K 2— 复氧系数,d-1; t —河水的流经时间,d 。

u —河流断面平均流速,m ·s-1;x —断面间河流长度,m 。 在x=0、BOD=BOD0、DO=DO0的初始条件下,积分得到:

BODh 、BOD x —上游河水、河水x 处的BOD 浓度,mg·L-1; BOD p —污水中BOD 浓度;mg·L-1;

Qh 、QP —上游河水流量、污水排放量,m3·s-1。

D h 、D 0 —上游来水中、计算初始断面溶解亏氧量,mg·L-1; D p —污水中溶解氧亏值,mg·L-1;

10.需预测某工厂投产后的废水中挥发酚对河水下游的影响。污水的挥发酚浓度为100mg/L ,污水的流量为2.5m 3/s ,河水的流量为25 m 3/s ,河水的流速为3.6m/s 。若挥发酚的衰减系数为0.5d -1,河水中挥发酚未检出,当忽略弥散系数时,问在河流排污口下游4Km 处,挥发酚浓度为多少? 例题:

1.某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废水排放量为

2.5 m3·s-1,废水中含总镉为0.010 mg·L-1,废水排入一条河流中,河水的流量为100 m3·s-1,该河流上游含总镉的浓度为0.003 mg·L-1,计算废水排入河水中后的充分混合段的达标情况(地表水总镉标准为0.005 mg·L-1)。 2 、某河段流量Q = 216×104m3·d-1,流速u =46km·d-1,水温T=1

3.6℃,K1=0.94 d-1,K2=1.82 d-1。河段始端排放的废水Q = 216×104m3·d-1,BOD5为500 mg·L-1,溶解氧为0,上游河水BOD5为0,溶解氧为8.95 mg·L-1。求该河段x =6km 处河水的BOD5值和溶解氧含量。

3 、一个拟建项目将排放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10000 m3·d-1,水温40℃,pH 为5.0。排入一条平均流量为50 m3·s-1的河流,该河为Ⅲ类水体。问该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如果此废水将排入一个平均水深为15m 、面积20km2属于Ⅱ类水体的水库,评价等级如何?

4 、某污水特征为Qp =19 440m3·d-1,COD p =100 mg·L-1,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h =6.0 m3·s-1,COD h =12mg·L-1,u =0.1m·s-1,Kc =0.5d-1,忽略污染物到达均匀混合断面之前的降解,在距均匀混合断面下游10km 处河水中的COD 浓度是多少?

BOD K dt dBOD

1-=D K BOD K dt

dD

21-=u

x t 86400=

01exp()

86400x x BOD BOD K u =?-10120221exp exp exp 864008640086400x K BOD x x x D K K D K K K u u u ????????=---+?- ? ? ?

??-????????p

h p

p h h Q Q Q BOD Q BOD BOD +?+?=

0p h p

p h h Q Q Q D Q D D ++=0

第六章

1.声音传播三个要素:声源、传播介质、接收者

2.噪声按来源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

3.

4.累积百分声级指标各代表什么意义

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 声级的最小值,用作评价测量时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记为LN ,单位为dB (A )。常用L10、L50、L90表示,其含义如下: L 10: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L 50: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 L 90: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5.声压级求和、相减计算

1) 噪声级的叠加 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要进行多声源的叠加或噪声贡献值与噪声现状本底值的叠加。声级的叠加是按能量(声功率或声压平方)相加的。 LpT —各个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dB ; Lpi —第i 个噪声源的声压级,dB ; N —噪声源总个数。

噪声级叠加时的增值变化量

例题1. 噪声源1和2在M 点产生的声压级分别为Lp1=100dB,Lp2=98dB 。求M 点的总声压级LpT .

=

==10×10.2=102dB

查表法:两者之差Lp1-Lp2=2dB ,查表7-1,△L =2.1, 则LpT=Lp1+△L=102.1 dB

(2) 噪声级的相减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已确定噪声级限值的声场,有时需通过噪声级的相减计算,确定新引进噪声源的噪声级限值,有时在噪声测量中也需减去背景噪声。

LpT — 2个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dB ;

???

?

???????? ?

?=∑N

L P i

P T L

11010

lg 10???

?

???????? ??=∑N

L P i P T L

110

10

lg 10(

)

981.01001.010

10

lg 10??+[

]

2

1.01.01

10

10

lg 10Lp Lp T Lp -=

Lp1—第1个噪声源的声压级,dB ; Lp2—第2个噪声源的声压级,dB

例题2. 已知级Lp1=100dB,则另一声源的声压级Lp2?

=

=10×9.77= 97.7dB

查表法:两者之差LpT-Lp2=2dB ,查表7-2,△L =4.3,则Lp1=LpT-4.3=97.7 dB

6.噪声随传播距离衰减计算:距离加倍,噪声衰减6分贝、3分贝、4.5分贝 (a )无指向性点声源的几何发散 ①引起的衰减量为: 式中 r ——点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m

②在距离点声源r 1处至r 2处的衰减值为:

③若已知参照点的A 声级,则预测点的A 声级为: 式中 LA (r )——距声源距离r 处的A 声级,dB ; LA(r0)——距声源距离r0处的A 声级,dB 。

当无指向性点声源的声波传播距离增加1倍时,其噪声声压级衰减6dB 。 (b )线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垂直于线声源方向上,声源随传播距离的增加所引起的衰减值:

式中:r ——线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m ; l ——线声源的长度,m 。 (1)无限长线声源

当 <

时,可视为无限长声源。 此时噪声衰减的基本公式:

式中 r,r0——分别为垂直于线状声源的距离,米。 LA (r )——垂直于线声源距离r 处的A 声级,dB ;

LA(r0)——垂直于线声源距离r0处的A 声级,dB 。 当声音沿垂直于线声源方向的传播距离增加1倍时,其噪声声压级衰减3dB 。

(2)有限长线声源

[

]

21.01.0110

10

lg 10Lp Lp T Lp -=(

)

1001.01021.010

10

lg 10??-21

lg

20r

r

L =?0)()(lg 200r r L L r A r A -=241lg 10r L π

=?l

r

L π4lg

10=?l r 1010

)()(lg

100r

r L

L r A r A -=

①当 r >l 且 r0>l 时,即在有限长线声源的远场,可将有限长线声源当作点声源处理: ②当r

③当l /3

例3.某印染企业位于声环境2类功能区,厂界噪声现状值和噪声源及其离厂界东和厂界南的距离分别见表1和表2。假设噪声源为点源,若只考虑其随距离引起的几何发散衰减和建筑墙体的隔声量,可采用公式:LA(r)=LWA-20lgr -8-TL 式中:LA(r)—距离声源r 米处的声压级,dB ; LWA —声源源强,dB ;r —距声源的距离,米; TL —墙壁隔声量,此处取10 dB 。 表1 某印染企业厂界噪声现状值

问:(1)锅炉房3台风机合成后的总噪声级(不考虑距离)为多少?(2)若不考虑背景值,厂界东和厂界南的噪声预测值分别应为多少?(3)叠加背景值后,厂界东和厂界南的噪声预测值是否超标? 解:

(1)利用求和公式:

=10×(lg1090/10+lg3)=10×(9+0.477)=94.77dB (2)不考虑背景值:

车间A 在厂界东的噪声预测值为:LA(r)=LWA-20lgr -8-TL =85-20×lg160-8-10=22.9 dB 锅炉房在厂界东的噪声预测值为:LA(r)=LWA-20lgr -8-TL =94.77-20×lg250-8-10=28.8 dB

车间A 和锅炉房在厂界东的总预测值为:

= =10×lg (102.29+102.88)=10×[lg100+lg(1.95+6.59)]=10×(2+0.98)=29.79dB 同理,求得车间A 和锅炉房厂界南的噪声预测值分别为:31.4 dB 和41.2 dB, 车间A 和锅

()()

lg 20r r

r Lp r Lp -=()()0

0lg

10r r

r L r L p p -=()()0

0lg

15r r

r L r L p p -=

炉房在厂界南的总预测值为:41.63dB 。 (3)叠加背景值:

昼间厂界东的总噪声预测值为:

= =10×lg (102.979+105.98)=59.80 dB 夜间厂界东的总噪声预测值为:

= =10×lg (102.979+104.13)=41.60 dB

同理,昼间厂界南和夜间厂界南的总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3.96 dB 和50.33 dB 。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昼间60 dB ,夜间50 dB 的标准,因此,厂界东在昼间和夜间均不超标,厂界南在昼间不超标,夜间略超标。 例4.有一列500 m 长的火车正在运行,(1)距铁路中心线600米处测得声压级为80dB ,问距铁路中心线1200m 处居民楼的声压级为多少?(2)若距铁路中心线20米处测得声压级为90dB ,问距铁路中心线40m 处居民楼的声压级为多少?

(1)根据题中已知条件,火车相对于居民楼可近似为点声源,故按 L2=L1-20×lg(r2/r1) L2 =80-20×lg(1200/600) =80-20×0.30 =74 dB

(2)根据题中已知条件,火车相对于居民楼可近似为无限长线声源,故按 L2=L1-10×lg(r2/r1)

L2 =90-10×lg(40/20) =90-10×0.30 =87 dB

例5某厂区内分布有A 、B 两个噪声源,设备经厂房墙壁隔声后,传播到厂房外2米处的噪声强度:A 源为 65 dB(A),B 源为 68 dB(A),各源距四个厂区边界处的距离见下页图。该地区相对湿度为60%,相应的空气传播衰减常数 =0.004 dB(A)/m 。

按上述给定条件,分别计算出厂区各边界处的噪声值并与相应标准比较(评价标准昼间:65 dB(A) ,夜间55 dB(A) )。

计算:以①点为例

()()

dB(A)

58.34 2-90004.0-2

90

lg 20-68 lg 20000B ==--???

?

??-=r r r r L L p α()

dB(A)

22.35 2-60004.0-2

60

lg 20-65A ==p L

计算结果

7.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降低噪声环节

①从噪声源头:从技术角度通过改进设备的机械设计、生产工艺、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或选用发声小材料和低噪声设备等从噪声源头避免噪声; ②噪声传播途径:在噪声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声屏障等声传播障碍物或利用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 ③噪声接受:增设受声者自身的吸声、隔声设备等; ④管理角度:从管理角度制定合理的施工或运行方案及噪声监测方案,提出降噪减噪设施的使用、运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管理要求等 ⑤从布局规划角度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规划布局、总图布置和设备布局等的合理性,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进行调整。 8.从声源上考虑降低噪声的方法

从技术角度通过改进设备的机械设计、生产工艺、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或选用发声小材料和低噪声设备等

9.人耳的听阈范围:2×10-5Pa,痛阈声压为20Pa (20—20000Hz )

习题:7、为测定某车间中一台机器的噪声大小,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104 dB ,当机器停止工作,测得背景噪声为100 dB ,求该机器噪声的实际大小。

8.在某铁路旁声环境监测点处测得货车经过时2 min 内的平均声压级为75 dB ,客车经过时1 min 内的平均声压级为70 dB ,无车通过时的环境噪声为60 dB 。此铁路白天2 h 内有25列货车和15列客车通过,计算此处的昼间等效声级。 9.某一无限长单向行驶公路,交通高峰时段(下午4﹕00~5﹕00)的车流量为800辆·h -1,其中大型车占10%,其余为小型车。大型车辐射声级距离为7.5 m 时是83 dB(A),小型车辐射声级距离为7.5 m 时是75 dB(A),车速均为60 km·h -1。预测点与道路中心线垂直距离为20 m ,其间无遮挡物。道路地面为沥青混凝土,平坦无坡。试求预测点在该时段的交通噪声等效声级。

()dB (A)

9.371010lg 10522.3458.3A =+=+B p p L L

第七章

1.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

概念:一定时空范围内,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变,功能不发生恶变,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度。

指标体系:

1.原则:科学性、完备性、可量性、区域性、规范性。

2.分类:从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

角度入手,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第二类: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

第三类: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能力等。

2.区域影响评价的概念

概念: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并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第八章

1.生态影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的任何有益或者有害的作用。

2.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或定性方法,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一般采用生态承载力表示环境容量。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1.重点与全面相结合2.预防与恢复相结合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5.生态影响的评价工作范围工作范围应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依据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区的气候、水文、生物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6.生态影响性质(选择)

正负面的影响,是否可逆影响;长短期影响;是否直接、间接、累积影响

7.生态现状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法、数学评价方法

※8..水库水坝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要点(1)评价范围:一级评价: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

化区域

二级以下: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2)评价期限:施工期、运行期;一级项目要进行后评价※(3)评价重点:施工期:施工、入驻、水文改变导致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改变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改变土地的生产能力;自然和人为遗迹及人群健康运行期:项目运行引发生物多样性问题、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文改变引起生物种群存在问题、河道断流、盐渍化、地貌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4)保护与恢复措施:针对生态影响制定(5)成果: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

※9.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要点

(1)路上线路:a.范围:以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500m b.评价重点:包括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地表土壤使用现状的改变及其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线路对动植物迁移的阻断影响及由此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等

(2)水上线路:a.范围:江河类:全河段及沿江陆地海上:主航线两侧各延伸500m b.评价重点:项目建成后航船形式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对沿江陆地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以及处理水土流失、滑坡、塌方、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地段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3)场站类:a.范围:机场周际外延5000m,码头区周际外延3-5km b评价重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人工建筑及人类活动强度对土地生产能力、陆地调节控制能力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内部异质化程度等的影响

10.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替代方案: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生态影响的补偿与建设、替代方案、生产技术选择与工程措施.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https://www.360docs.net/doc/c1854077.html,/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书&甲级资质 1.成功丰富的案例 我们的项目团队已完成百余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研究项目涉及行业达百余个,为客户解决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及环保系统立项、核准等需求。2.专业撰写的团队 由行业资深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师、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为您编制专业、高水准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3.行业专家团队 我们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业研究团队,我们的研究人员具有不同背景和资历,拥有多种专业学历背景: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贸易,数学等,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具有相关行业的多年从业经验,研究员对市场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优势 *政策、规划研读透彻 *前沿发展方向的把握准确 *全国各地项目实施及评审流程准确掌握 *相关主管单位、合作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相关业绩、客户信息等公共资源库的建立 *相关专业技术、营销人员队伍的形成 *业务领域遍布北京、陕西、广西、新疆、江苏等全国主要地区 5.国家环境保护部甲级、乙级资质 按国家环境保护部相关规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需要有具有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具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编写,本机构可提供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具备编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资质。主要专业资质范围(参考下表)。

【报告目录】 第1章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 建设项目地点 1.1.2 建设背景 1.2 工程概况 1.2.1 建设内容 1.2.2 生产工艺 1.2.3 生产规模 1.2.4 建设周期和投资 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3.1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1.3.2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第2章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1.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1.4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2.1.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2.2 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评价范围 2.2.1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2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3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4 声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5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正稿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1、前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 约束。目前,除《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2005年,国务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编制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就充分考虑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同时在该法第十二条中还要求,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权益的规划,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通过组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并对意见的采纳情况要给予说明。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细化,环评的内容具体包括了对规划的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标准;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开展公众参与;拟订监测、跟踪评价计划和编写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内容。要求在环评中必须坚持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原则,要综合考虑对各种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

应的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整体考虑;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评价的结论要有可操作性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此条款一是明确审查的时间在审批规划草案前进行。二是明确审查的组织者。三是传递程序。 在自治区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综合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说明的审查,由规划审批机关在组织规划审查时一并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第18号令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对审查的范围、组织的部门、审查的时限、专家的组成和审查意见应包括的内容审查都作了具体规定。同时还明确“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所需费用,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费用中列支。” 根据以上规定和此次试点要求,为了便于操作和指导,规划环评单位在实施中应先完成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案(大纲)并经环评报告审查部门审查。属于须上报国家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先交自治区环保局,经其组织初步审查,在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审查;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交自治区环保局组织审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社会经济环 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1 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③经济起飞阶段; ④迈向经济成熟阶段;大量消费阶段。迈向经济成熟阶段;⑤大量消费阶段。通常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00 美元上升到1000 美元是处于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超过1000 美元则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是指已克服了种种经济发展障碍,创造了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力量的阶段。在起飞阶段,市场交换成为企业的根在

起飞阶段,在起飞阶段本性活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企业投资机会大增,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所以,一个国家所在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也会不同,企业因而采取的策略也会不同。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存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所造成的环境差异,对企业的投资方向、目标市场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并存,且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底的总体区域趋势;行业和部门的

发展也存在差异。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强化的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也会不同,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应从中把握市场机会,迅速行动。 3.消费者收入水平 3.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 在分析消费者收入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 3 面来具体剖析。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分析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两大指标,它们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微观从微观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其中个人可支配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编制完成后 B.编制完成前 C.大纲完成后 D.编制过程中 【正确答案】D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规划环评文件的受理机构是()。A.规划局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审批机构 【正确答案】D 9、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10、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 A.有利 B.短期 C.长远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环保工作的积极成果。其创新点在于将发展规划纳入到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视野,为我国建立健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利于防止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制定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可能存在潜在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法规、规划和计划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是我国用以防止作用重大、范围广泛而影响深远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潜在的环境危险的一种预防性环境管理措施,也是保护人和自然环境免遭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的不良影响的一种保护性环境管理措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缺陷的弥补,更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根本保障。基于我国当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完善、政策和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提出我国未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从以下方面改进。首先,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其次,顺应趋势、立足国情将政策和法规纳入战略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范围,建立健全政策和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后,健全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体系。全面科学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政策环评;立法环评 ABSTRACT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the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1st` September is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the past, we usually just make 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about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t now the policy is inclined to make the evaluation of all development programs. It appears to construct a system which will make a strategic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an overall situation. The enactment and execution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helps the government to prevent harmful effects on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making decision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o bring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ts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he paper will make an exhaustive study about the legal system i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农贸市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09月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和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农贸市场工程 建设单位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县利达广场18#304 建设地点县衡山路东侧、健康路南侧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23900 立项审批 部门 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备案号:[2015]64号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 及代码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K7010) 占地面积(平方米) 11954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196 总投资(万元) 2855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120 环保投资占投资比 例 4.2%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4月 1.1工程内容及规模 1.1.1建设项目概况 农贸市场是城市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方便、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一项民生工程。随着我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增加和城市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社区亟待一个农贸市场来来满足人民的需求。原有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简陋,占道经营较为普遍,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加大了城镇管理难度。本项目的建设体现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是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拟投资2855万元开发建设农贸市场工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2195m2,新建整体1幢(局部三层)的农贸市场,其中一层菜场面积5191平方米,二层超市面积5053平方米,三层为商业办公面积1951平方米(含设备用房202㎡),配套建设道路、管网、绿化、停车位等设施。 项目地块位于县衡山路东侧、健康路南侧,开发地块宗地总面积11954m2,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已依法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手续。该地块在拍卖之前,地块内已完成相关土地清理工作,经县城乡建设规划中心核准作为商业用地,因此项目地块不存在遗留的环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摘要战略环境评价对优化政策、决策和规划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手段。论述SEA的由来、优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极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优点;效益;技术方法 针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在战略制定层面的诸多局限,Thérivel R,Wilson E等人于1992年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的概念。战略环境评价可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手段,它的提出在学术界、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成员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许多学者也对SEA 的理论、方法及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 EIA在本质上(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发展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而不是前瞻性预测,它在发展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一些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对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是在高层次的战略决策之后,因此,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许多决策已经在更早的规划阶段确定。环评对项目所提供的可选方案和治理污染措施的选择是较为有限的。 战略环境评价是对政府部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的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它为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环境影响评价上的技术支持。 1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 战略环境评价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保决策制定过程中协调好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战略环境评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如下优点: 1)促进环境与发展决策的结合(即提高决策的可持续能力)。 2)促进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3)能够考虑比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更多的替代方案。 4)适当的时候考虑累积影响(尤其是部门和区域层次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全球变化。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产业基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产业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O一三年十月

1 总论 1.1项目由来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产业基地项目是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产业基地项目位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神州四路与东长安街十字东南角,项目北侧为东长安街,西侧为神舟四路,东侧和南侧均为空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92675万元。总用地面积88.5亩,建设用地净面积53.2亩,总建筑面积199700 m2;其中地上建筑总面积为134320 m2,具体各功能分区划分为:办公区域,面积为64749平米;五星级酒店,面积为56581 m2;展览中心,面积为12990m2;地下建筑共三层,面积为65380 m2。项目共设置停车位1343辆。其中地面停车位122个,地下停车位1221个。预计2015年7月建成。 1.2 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1.2.1评价目的 (1)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贯彻和推行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和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收集现有监测资料和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掌握评价区的空气、水、声环境现状和特征。 (2)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施工期和建成入住后的污染源源强,污染物排放方式及处理方法等,对本项目实施后给所在地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同时评价外环境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 (3)根据环境特征和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论证项目建设的选址合理性、环境相容性及主要环境问题,预测建设项目对自然、生态、景观、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范围和环境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状况,从而提出消除或减少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 (4)根据环境容量及达标排放的要求,评价项目规划和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该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的优化设计和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 计价格[2002]125号 一、环境影响咨询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环境影响咨询内容包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技术评估。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属于中介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委托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自主选择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机构负责对评价报告进行技术评估工作。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从事环境影响咨询业务的机构应根据本通知规定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以本通知附件规定基准价为基础,在上下20%的幅度内协商确定。 四、环境影响咨询收费以估算投资额为计费基数,根据建设项目不同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按估算投资额分档定额方式计费。不便于采取按估算投资额分档定额计费方式的,也可以采取按咨询服务工日计费。具体计费办法见本通知附件。 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机构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业务,必须符合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六、编制环境评价大纲应符合以下服务质量标准:确定评价范围和敏感保护目标,选定评价标准,阐述工程特征和环境保护特征,识别和筛选污染因子、评价因子、设置评价专题,确定评价重点,选定监测项目、点位(断面)、频次和时段,确定预测评价模式和参数等。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符合以下服务质量标准:建设项目概况,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设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 七、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符合以下服务质量标准:初步确认项目选址、选线的环境可行性是否正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评价方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谢文玲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强度的加大,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实践表明,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加广泛。如果在提出有关政策和规划时能够慎重考虑相关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在我国,规划环评(SEA)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相比项目环评(EIA),SEA真正实现了从微观到宏现,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也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规划、计划层次的应用,即在规划过程的早期就全面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评价各种替代方案,广泛咨询公众,并在实施前作出相关决策,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一种在规划层次及早

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手段与规划手段,是规划决策的辅助工具,属战略环评范畴。 SEA是从基于经济效益的传统决策模式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决策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境管理工具,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不仅为我国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监督提供了立法依据。 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区别 同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SEA和EIA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可以保障有效的资源利用,增加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识别主要影响以及提供可行的消减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避免严重的和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安全。 SEA是伴随着EIA的深入发展,并且为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不足而产生的。尽管SEA是以EIA为基础,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则与目标,在整个工作程序和步骤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思路的角度和高度不同 EIA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它对拟建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拟建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控制和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