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科学家及简介

古今中外科学家及简介
古今中外科学家及简介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

人”。

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

(完整版)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

高中历史第6章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第4节“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

第四节“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 ●新课导入 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 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 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 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逝世后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在此长眠的第一个科学家。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牛顿?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 ●教法案例 本节课包括四个框目的内容:从笨学生到大科学家;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数学、光学和天文学家的成就;不彻底的唯物论者。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将其整合成三块:从笨学生到大科学家;牛顿的伟大成就;不彻底的唯物论者。即将教材的第二目和第三目整合成一个板块来进行讲解。 关于第一目“从笨学生到大科学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教师点拨关键点:(1)出生——小学——中学——大学时代。(2)家乡避疫——教授——大科学家。教师还应该点拨,牛顿的巨大成功,与巴鲁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引导密不可分,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牛顿自己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的结果。正如牛顿所说: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一些美丽的贝壳,是因为自己站在了前人的肩上,看得远了一些。 关于“牛顿的伟大成就”,包括教材第二目和第三目的内容。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制作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自主填写: 项目主要成就历史意义 物理学 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运动三定律 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数学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光学太阳光的合成性;物质的颜色之谜;《光学》 天文学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天体力学的创立者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光,号元扈,溢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县城。先祖由苏州迁至上海,务农为生。祖父弃农经商致富,因倭寇之乱而家道中落,父亲仍务农为业,祖母尹氏、母亲钱氏勤于纺织贴补家用。他们把光大门楣的希望全寄托在聪颖健壮的徐光启身上,含辛茹苦加以培养。 徐光启从小就很独立,他胆量大,也很顽强。冬天天很冷,地上有冰,很滑,别的小朋友们都怕摔跤。可他不怕,他一边跑,还一边叫嚷着:“我要跑第一!” 他很调皮。有一次,“龙华塔” 上有鸽子,他竟然爬上了这座塔,去捉鸽子。看到他爬上去,大家都吓得闭上了眼睛,生怕他跌下来。可是他自己一点也不怕,若无其事,嘴里边还嘟囔着:“鸽子,都是你害得我爬到塔顶上来抓你!” 到了小光启上学的年龄,家里决定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于是东凑西筹,凑够了学费,送他去念书。父亲对他说:“家里并不宽裕,但是为了你将来有出息,省吃俭用也要供你读书,进学堂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自从进学堂读书后,小光启就再也不贪玩,不淘气了。天还不亮,他就起来背书;放学后,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做功课,经常到了吃饭的时候还得母亲去叫他,有时候还要叫好几遍。 由于勤奋和努力,每次考试,徐光启的成绩都名列前茅。父母都为徐光启的成绩而高兴。他们表示,哪怕是吃不上饭,也要供光启读书。 徐光启对书本以外的知识也很关心。他非常注意观察生活。有一天,看到奶奶在纺线,纺车上有三个纱锭,他便问道:“奶奶,为什么你的纺车有三个纱锭,而外婆用的纺车只有一个?” 奶奶说:“你外婆用的纺车是一般的纺车,我用的纺车是黄道婆发明的,一个人可顶三个人呢。” 徐光启问:“黄道婆是谁呀?” 奶奶说:“黄道婆是南宋人。她出身很苦,少年时流浪到海南,开始向当地黎族人学习纺织技术,后来回到家乡,就把技术传授给了大家。她是我们纺织的祖师婆,人们都非常尊敬她,在她家乡为她塑了像、造了词。” 徐光启说:“黄道婆真是很了不起呀!” 徐光启爱家乡,爱田园,爱庄稼。课余时间,他常常到田野里帮父亲干农活。他想,父亲做农活太辛苦了。怎么样才能让干农活的人不那么辛苦呢,这是他经常想的一个问题。 有一次,他路过德章爷爷的棉田,看到德章爷爷把棉花的顶芯摘掉了。他便问道:“爷爷,你为什么要把棉花的顶芯摘掉呢?对棉花的生长有什么好处吗?” 德章爷爷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在立秋以后,新长的棉枝不结棉桃了,如果不把顶芯摘掉,它就会疯长,把营养都吸收走了,直接影响棉花桃的成熟。如果把顶芯摘掉,就会控制不结棉桃的枝条的生长,把营养集中到棉花桃上,使得棉花桃长得丰满,收获的棉花就会多。” 德章爷爷一边说一边指着棉花顶芯让徐光启看,让他认识,并教给他怎么把顶芯摘掉。光启把德章爷爷教的一一记在心里。德章爷爷是个种棉花的能手,他经验丰富,听他的没错。因此,徐光启回去后,就照他说的方法去做,开始父亲不相信,一个劲儿阻止他。为此,父子俩还争吵了一番。可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最新版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 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 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 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 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 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 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 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 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 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 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 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 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 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 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世界历史上排名前十位的科学家

世界历史上排名前十位的科学家 - 从些许的异于常人到完全的离经叛道,这10位拥有最顶级智慧的人物不仅仅踏着与众不同的节奏,他们每个人都完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旋律。于是最终彻底改变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10.约翰·康拉德·迪佩尔 在德国的弗兰肯斯坦城堡出生和成长。17世纪,这位炼金师因为发明了最早的人工合成的化学染料之一的普鲁士蓝而声名鹊起。但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他对长生不老药的无尽的探求。他在人类尸体身上做实验的传闻可能激发了玛丽·雪莱文学创作的灵感,在她的作品中那个传奇人物就用了城堡的名字。 (注: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为《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她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子。) 9.沃纳·冯·布劳恩 12岁那年,无畏的沃纳·冯·布劳恩在他的玩具马车上装载了一些鞭炮,这架被发射的马车穿越了一条拥挤的德国街道。这显然是未来事情的预兆。这位希特勒V-2火箭计划的幕后推手,因为德国战败的原因以战俘的身份到达美国,并在那里又成为了宇宙与月球探索的先驱。这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在研究将人们送上月球之余,他还精通轻便潜水与哲学。 (注:德裔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曾是著名的V1和V2火箭的总设计师。移居美国后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号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8.罗伯特·奥本海默 这位“曼哈顿计划”的第一把手从未保留过他对社会主义的同情以及对投放原子弹的矛盾的感受,最终他被剥夺了学术与政治权力。尽管对于他仍存在很多争议,但这位懂得荷兰语和梵文的科学家仍被他校友们称为“Oppie”。在第一次进行原子弹实验时,他引用了印度教经典《摩珂婆罗多经》中的《福者之歌》:“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祇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 (注:曼哈顿计划--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情报也显示,德国已经在海森堡的主持进行原子弹的研究。美国罗斯福总统下达总动员令,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目标是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实验室主任,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os Alamos Laboratory),整个计划的经费是20亿美元,总工作人数15万。)

古今中外名人例子(精选)

古今中外名人例子(精选)

古今中外名人例子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2、身残志坚张海迪 张海迪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张海迪身残志坚,抱着“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坚定信念,忍着常人难

中国现代伟大的科学家

陈景润: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上世纪50年代,陈景润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上世纪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陈景润宿舍的灯光经常亮到天亮,他对“哥德巴赫猜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在图书室看书时,管理员喊下班了,他一点也不知道,等到肚子饿了才想到吃饭,他匆匆向外走去,结果是“铁将军”把门。他笑了笑,又转身回到书库,重新钻进了书的海洋。他走路也是边想边走,有一次他碰到路旁的大树上,连忙道歉,可是并没有反应,他仔细一看,才知道自己碰的是一棵茂盛的白杨树。

中外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一、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1.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219),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 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论著”,后人称之为“中医方 书的鼻祖”。 2.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人,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 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值,直到1100多年以后才被阿拉伯和法国的数学家超过。 3.贾思勰 贾思勰,北朝北魏人,杰出的农学家,代表著作为《齐民要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农学著作。 4.沈括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 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5.秦九韶 秦九韶(1208——1261),南宋人,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 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 营造之学,其代表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三斜求 积术和秦九韶算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6.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明代人,药学家,所著《本草纲目》 为一部世界上伟大的药典。 7.张衡 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 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明 了地动仪。 8.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1924年,梁思 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 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

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

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 1 艾萨克·牛顿 牛顿爵士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举世闻名德裔美国科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3 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他创制了天文望远镜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先后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4 托马斯·爱迪生 爱迪生(1847~1931)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 詹姆斯·瓦特 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时期的重要人物。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年,他也因蒸汽机改进的重大贡献,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6 迈克尔·法拉第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在电学方面,法拉第研究负载直流电的导体与附近磁场之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建立起磁场这个概念。他发现了电磁感应、抗磁性及电解。另外,他也发现磁场能对光线产生影响,进而发现两者间的基本关系。另外,法拉第还发明了一种依电磁转动的装置,为电动机的前身。 7 詹姆斯·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是19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遇见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为物理学树起了一座丰碑。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8 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1821-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9 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1793年任

现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篇一:现代名人读书故事 现代名人读书故事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林肯 林肯15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里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就先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不过十二个月左右。 林肯下田干活的时候,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看书。中午吃饭时,也是一手拿着玉米饼,一手捧书。最终,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奋发向上,努力不懈,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3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母亲去世后,他把30亿瑞典币——一生的财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后人为了永远记住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是什么使不起眼的小男孩变成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海伦·凯勒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

中外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一、中国科学家得杰出代表 1、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219),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得论著”,后人称之为“中医方书得鼻祖”。 2、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人,杰出得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与机械三方面。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得值,直到1100多年以后才被阿拉伯与法国得数学家超过。 3、贾思勰 贾思勰,北朝北魏人,杰出得农学家,代表著作为《齐民要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得农学著作。 4、沈括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沈括就是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著得科学家,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得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与医学。 5、秦九韶 秦九韶(1208——1261),南宋人,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其代表著作《数书九章》,其中得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与秦九韶算法就是具有世界意义得重要贡献。 6、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明代人,药学家,所著《本草纲目》为一部世界上伟大得药典。 7、张衡 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伟大得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得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发明了地动仪。 8、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1924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她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得设计,为东北大学与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与中国建筑史得研究工作。 9、钱学森

世界著名科学家

世界著名科学家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中国战国时期医学家,善于运 用“问闻望切”四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出生于西西里岛的 叙拉古,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确定了许多物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 张衡(公元78—139 年),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他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表演天象的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地动仪。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东汉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合 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他为“医圣”,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 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 沈括(公元1033—1097年),北宋科学家,他的科学贡献遍及天 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他的“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元代天文学家,先后制造了简仪、 高表、仰仪等天文仪器,制订了《授时历》,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

尼古拉?哥白尼(1473.2.19-1543.5. 24),波兰数学家、天文 学家,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典文学,做过执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 伽利略?伽利莱(1564.2.15-1642.1.8),意大利物理学家、数 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2.27日—1630.11.15),杰出的德国天 文学家,他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称号。 艾萨克·牛顿(1643.1. 4—1727.3.31),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的描述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莱昂哈德?欧拉(1707.4.15-1783.9.18),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 家,近代数学先驱之一,他在数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微积分和图论都做出过重大贡献。 詹姆斯?瓦特(1736.1.19—1819.8.25),苏格兰著名的发明家和 机械工程师,,1776年他发明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4.30-1855.2.23.),德国 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 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 11岁考取容闳所招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毕业。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图。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路工程,任工程师,先后主持塘沽天津段、滦河铁桥、津芦段、萍乡至醴陵、潮汕铁路、京张铁路等建筑工程。民国8年(1919)奉命至海参崴、哈尔滨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因北方严寒,加以公务繁忙,操劳过度而患病,不久逝世于汉口 2.冯如(l883~1912)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员 冯如,广东恩平人。幼时家贫,12岁赴美国,当童工。工作之余勤于钻研技术。在旅美华侨支持下,曾在旧金山创办广东飞行器公司。溥仪宣统六年(1909)设计并制成飞机,亲自驾驶,试飞成功。后造新飞机一架,航程、时速、高度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会上获奖。宣统三年(1911),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广东革命军,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中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五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9岁。 3.李四光(l889~1971)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质学家。蒙古族。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竺可桢(l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

高中历史第六章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20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

第六章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第五节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一、选择题 1.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牛顿B.达尔文 C.爱因斯坦D.伽利略 【解析】牛顿、达尔文、伽利略的成就都对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起到打击作用,但爱因斯坦的成就与此无关。 【答案】 C 2.20世纪初,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是( ) A.牛顿力学B.经典物理学 C.相对论D.电磁学 【解析】从20世纪初的时间要求和“物理学”的内容要求分析,只有C项符合。 【答案】 C 3.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应是( ) A.牛顿B.达尔文 C.爱迪生D.爱因斯坦 【解析】由题干可知符合“世纪人物”之意的是爱因斯坦。 【答案】 D

4.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作用和意义不包括( ) A.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B.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C.推动了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蓬勃开展 D.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解析】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A、B、C项都是相对论创立的意义,D项是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研究的作用。 【答案】 D 5.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的一次质的飞跃。下列哪些技术成就不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 A.原子能发电站B.氢弹 C.原子弹D.地震的预测 【解析】原子能发电站、原子弹、氢弹都利用了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但地震的预测并未利用该理论。 【答案】 D 6.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 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D.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解析】题干中,爱因斯坦强调品德比才能重要,符合题意的是D项。 【答案】 D 7.爱因斯坦生前留下遗言:“不许把我的房子变成博物馆。”这说明爱因斯坦( ) A.崇拜偶像 B.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偶像来崇拜 C.看重荣誉 D.死后要哀荣 【解析】爱因斯坦的遗言说明了他淡泊名利,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偶像来崇拜。 【答案】 B 8.某科学家逝世后,媒体这样评价:“在我们这一时代物理学史中,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这位科学家是( )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

近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外国名+简介)资料

近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 (1564年 - 16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帕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年 - 1662年)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发明和改进了许多科学仪器。 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化学家The Sceptical Chemist》。 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年 - 1695年)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并改进了计时器。 胡克 (Robert Hooke)(1635年 - 1703年) 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 牛顿(Isaac Newton )(1642年 - 1727年)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 18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伯努利 (Daniel Bernoulli) (1700年 - 1782年) 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著名的伯努利家族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数学家J.伯努利的次子。写出流体动力学“伯努利方程”,提出了“流速增加、压强降低”的伯努利原理;提出把气压看成气体分子对容器壁表面撞击而生的效应,建立了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学的基本概念。在数学方面,有关微积分、微分方程和概率论等,也做了大量而重要的工作。 欧拉 (Leonhard Euler) (1707年 - 1783年) 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一些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位是高斯)。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也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卡文迪什 (Henry Cavendish)(1731年 - 1810年)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其重大贡献是建立电势概念、测量万有引力扭秤实验等。 库伦 (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1736年 - 1806年)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用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导出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定律使电磁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磁学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