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在园林植物生理代谢中的作用

钙在园林植物生理代谢中的作用

摘要:钙作为一种大量的营养元素,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十分广泛。综述了近年来园林植物钙素生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园林植物钙素的存在形式,钙的生理功能,钙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关键词:钙;园林植物;生理代谢钙是一种根重要的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生理活动中,既起着结构成分的作用,也具有酶的辅助因素功能,它能维持细胞壁、细胞膜及膜结合蛋白的稳定性,参与细胞内各种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由于钙在土壤中含量比较丰富,一向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钙调素的发现与研究的深入,钙与园林植物的生理关系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钙素在园林植物生理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钙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植物从氯化钙等盐类中吸收钙离子,钙离子无色、无磁性,并且不参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钙在细胞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当细胞中的钙含量在0.1-10 mmol/l时,可分为游离钙、结合钙和贮存钙。不同形态的钙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钙主要存在于叶子或老的器官和组织中,它是一个比较不易移动的元素。二、钙在植物体内的功能(一)钙对细胞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3种多糖组成,电镜观察证实钙与细胞壁中果胶酸形成果胶酸钙,保护细胞中胶层结构。当钙在树体内以果胶酸钙形态存在时,是细胞壁和细胞间层的组成部分,它使相邻细胞相互联结,增大细胞的坚韧性。大量研究表明,钙在维持植物细胞的结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二)钙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钙可维持细胞膜的完整与稳定。细胞膜和液胞膜均是蛋白质和脂肪构成,而钙又能影响膜磷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内表面的排布,进而维持了膜结构的稳定性。钙还能减低膜的透性,改变膜对离子的选择性和亲和性,对一些破坏膜完整性的因素有拮抗作用。细胞中钙可分为几个钙库,处于动态平衡中,它们调节细胞外的离子环境与质膜结构和功能,当钙库平衡失调时,则会发生代谢失调,引起生理病害。(三)钙对细胞内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在植物细胞内,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与钙调素结合形成ca2+一钙调素复合物,可活化na激酶、环式核苷磷酸脂酶和ca-atp酶等;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其机理为:当植物体细胞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可引起细胞质游离ca2+的增加,随后ca2+便与cam结合而活化,作用于一些生理生化反应的位点上,将刺激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生化反应。缺钙会造成果实对各种体外刺激反应迟钝,导致生理病害的发生。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 1. 氮(N)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植物激素、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氮素缺乏:株小,叶黄,茎红,根少,质劣,老叶先黄化。 氮素过量:贪青徒长,开花延迟,产量下降。 2. 磷(P)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促进糖运转;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发病。 磷素过量:呼吸作用过强;根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过快;抑制铁、锰、锌的吸收。 抗寒原理: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细胞质冰点);提高磷脂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温度适应性);缺磷叶片变紫的原理:碳水化合物受阻,糖分累积,形成花青素(紫色) 3. 钾(K)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体中,酶的活化剂,促进光合作用、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寒性、抗逆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钾素缺乏:老叶尖端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色,渐次枯萎,但叶脉两侧和中部仍为绿色;组织柔软易倒伏;老叶先发病。 钾素过量:会由于体内离子的不平衡而影响到其他阳离子(特别是镁)的吸收;过分木质化。 抗旱原理:钾离子的浓度可提高渗透势,利于水分的吸收;

抗倒伏原理:促进维管束木质化,形成厚壁组织; 抗病原理:促进植物体内低分子化合物向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等)转变,减少病菌所需养分; 4. 钙(Ca)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细胞壁结构成分,提高保护组织功能和植物产品耐贮性,与中胶层果胶质形成钙盐,参与形成新细胞,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 钙素缺乏:生长受阻,节间较短,植株矮小,组织柔软,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开始变黄并逐渐坏死,幼叶先表现症状。钙素过剩:不会引起毒害,但是抑制Fe、Mn、Zn的吸收。 5. 镁(Mg)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的构成元素,许多酶的活化剂; 镁素缺乏:根冠比下降;高浓度的K+、Al3+、NH4+可引起Mg缺乏; 镁素过量:茎中木质部组织不发达,绿色组织的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6. 硫(S)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和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呼吸作用、脂肪代谢和氮代谢和淀粉合成。组成维生素B1、辅酶A和乙酰辅酶A等生理活性物质。 硫素缺乏: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影响面粉的烘烤质量; 蛋白质合成受阻,与缺氮症状类似,但是先出现在幼叶。 7.铁(Fe)生理功能:微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参与植物呼吸作用;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

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 尤其重视城市园林建设, 向往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人们迫切愿望 改善城市环境迫在眉睫。园林中以植物造景为主已成为国际园林发展的趋势。园林植物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 发挥美化和绿化的功能, 且对改善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市园林作用 一、园林植物的概念 园林植物主要是指人工栽培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包括木本和草本的植物。就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态、色彩、生长规律的生命活体就是园林植物。其功能可以改善和美化环境、提供观赏、增添情趣。一般将木本的园林植物称为园林树木 而将草本园林植物称为花卉。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依其外部形态则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竹类、藤本植物、草坪以及地被6种类型。城市绿化则以丰富的园林植物 各类绿地同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 形成有机的绿地系统和优美景观树木。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反映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什么是城市园林绿化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城市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随着城市园林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是,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同名8940)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同名 8940)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 1.氮(N)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植物激素、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氮素缺乏:株小,叶黄,茎红,根少,质劣,老叶先黄化。 氮素过量:贪青徒长,开花延迟,产量下降。 2.磷(P)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促进糖运转;参与碳 水化合物、氮、脂肪代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发病。 磷素过量:呼吸作用过强;根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过快;抑制铁、锰、锌的吸收。抗寒原理: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细胞质冰点);提高磷脂的含量 (增强细胞的温度适应性);缺磷叶片变紫的原理:碳水化合物受阻,糖分累积, 形成花青素(紫色)

3.钾(K)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体中,酶的活化剂,促进光合作用、糖代谢、 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寒性、抗逆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钾素缺乏:老叶尖端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色,渐次枯萎,但叶脉两侧和中部仍为绿色;组织柔软易倒伏;老叶先发病。 钾素过量:会由于体内离子的不平衡而影响到其他阳离子(特别是镁)的吸收;过分木质化。 抗旱原理:钾离子的浓度可提高渗透势,利于水分的吸收; 抗倒伏原理:促进维管束木质化,形成厚壁组织; 抗病原理:促进植物体内低分子化合物向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等)转变, 减少病菌所需养分; 4.钙(Ca)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细胞壁结构成分,提高保护组织功能和植物产品耐贮性,与中胶层果胶质形成钙盐,参与形成新细胞,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 钙素缺乏:生长受阻,节间较短,植株矮小,组织柔软,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开始变黄并逐渐坏死,幼叶先表现症状。钙素过剩:不会引起毒害,但是抑制Fe、Mn、Zn的吸收。 5.镁(Mg)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的构成元素,许多酶的活化剂; 镁素缺乏:根冠比下降;高浓度的K+、AI3+、NH4+可引起Mg缺乏;镁素过量:茎中木质部组织不发达,绿色组织的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 6.硫(S)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植物是景观要素中重要的自然要素,它是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变化的,而且 它与其它自然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着。然而.现在很多人认为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是可有可无的,本论文从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来阐述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植物园林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就是土地、植物、水体和建筑。植物是环境的构成,又是主题的烘托甚至是表现者,所以景观植物在景观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经人们把绿地简单的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或周边再用绿篱围成一圈,植物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也显得一定的随意,可有可无的样子。通常在园林设计中,植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应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一些草本植物等素材,通关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来创造出周围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并表达了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其科学性及艺术性的水平都比较突出,对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取,以及如何根据设计意图进行配植都涉及到了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它的生态习性等科学性的问题;此外,也涉及到了美学中的有关意境、季相、色彩对比等艺术性问题。一组优秀的植物景观,在效果上既要为游人产生视觉上的愉悦,本身又要能健康生长,相对稳定。 在景观要素中,宏伟的或造型新颖的建筑或构筑物.华丽的铺装或是新颖独特的小品等等,往往会给游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人们在欣赏它们的同时却忽略了植物的景观,这也许时由精品的植物造景的作品太少和人们轻视植物景观两方面造成的。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植物景观由于它特殊性,是其他造景手法无法比拟的,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和重要。 1.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1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美化作用是其他景观要素无可替代的 说植物有其特殊的特性,其“特”就“特”在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等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绿柳》一诗中所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栽去,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柳如剪刀栽出条条绿丝的自然景象。又如高骈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的自然美的感受。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汤美巧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 7种元素。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作物体内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可替代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最低的只有 0.lmg/kg(0.lppm),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1 硼 3.1.1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 3BO 3 或B(OH) 3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 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3.1.2 缺硼症状

(整理)园林景观常见植物及用途.

园林景观常见植物及用途 作者:无时间:2008年10月23日阅读次数:413 来源:网络 种名别名科分布形态园林用途 1 七叶树未知七叶树 科 黄河中下游至华 东 树冠开阔,叶大荫浓, 白花绚烂. 庭荫树、行道树、园景树 2 木槿篱障花、赤 槿. 锦葵科东北南部至华南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 枝多,株形直. 丛植、花篱、庭植观赏 3 结香黄瑞香瑞香科中部及西南各省落叶灌木,株高2米左结香柔枝长叶,姿态清逸, 精品文档

右。. 花多成. 4 喜树旱莲、水 栗、. 蓝果树 科 长江以南地区 树冠圆形或卵形,树干 端直 庭荫树、行道树 5 美国凌霄未知紫崴科华北及其以南各 地 落叶性,羽状复叶对生, 小叶9枚. 优良的大型观花藤本植物。 可定植 6 凌霄紫葳紫崴科华北及其以南各 地 落叶木质藤本,具气根。 树皮灰褐色. 攀援墙垣、山石等 7 白梨未知蔷薇科东北南部、华北、 西北 花白色,花期4月庭院观赏、果树 8 碧桃千叶桃花蔷薇科东北南部至广 东、西北. 同一树上有红白相间的 花朵. 观花灌木 9 白杆云杉、麦氏松科华北、东北、山小枝上有叶枕。树冠圆风景林、景园树 精品文档

云. 西、河.锥形. 10 紫藤藤萝蝶形花 科 辽宁以南地区 落叶性,花堇紫色,花 期4月,芳香. 攀援棚架,枯树,门廊、枯 树及山 11 木本绣球忍冬科忍冬科华北南部至闽、 川 花白,5—6月,花序大, 形如绣球 庭院观赏 12 木香未知蔷薇科华北至长江流域常绿或半绿攀援灌木。攀援篱架、篱栅 13 美国地锦五叶地锦葡萄科东北南部至全国 各地 落叶性,秋叶红艳或橙 黄色 攀援山石、棚架、墙壁 14 扫帚草地肤藜科全国各地株丛圆整翠绿自然丛植、花坛边缘、绿篱、 盆栽 15 五色苋红绿草、锦 绣. 苋科全国各地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 斜生,叶对生. 模纹花坛材料 精品文档

钠元素对植物的危害和钾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钠元素对植物的危害和钾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以下是钠元素对植物的危害和钾元素对植物的作用详解。 一.钠离子对植物的危害 盐碱对植物可造成两种危害:一是毒害作用,当植物吸收进较多的钠离子或氯离子时,就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植物细胞里的钠离子浓度过高时,细胞膜上原有的钙离子就会被钠离子所取代,使细胞膜出现微小的漏洞,膜产生渗漏现象,导致细胞内的离子种类和浓度发生变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因盐分在细胞内的大量积累,还会引起原生质凝固,造成叶绿素破坏,光合作用率急剧下降。此外,还会使淀粉分解,造成保卫细胞中糖分增多、膨压增大,最终导致气孔扩张而大量失水。这些危害,都会造成植物死亡。二是提高了土壤的渗透压,给植物根的吸收作用造成了阻力,使植物吸水发生困难。结果植物体内出现严重缺水,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无法进行;同时,还会出现细胞脱水、植株萎蔫,最后导致植物死亡。 二.钾对植物的作用 1、酶类活化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酶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酶将各种分子聚集在一起,促成化学反应的进行。植物生长过程所涉及的60多种不同类型的酶均需要钾加以“活化”。钾可改变酶分子的物理构型,使适宜的化学活性位置暴露出来,参加反应。细胞的含钾量可决定酶的活化量,进而决定化学反应的速度,因此,钾进入细胞的速度可控制某一反应进行的速度。钾对酶的活化作用或许是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2、水分利用 钾在植物根系内积累从而产生渗透压梯度,使水分吸入根系。缺钾植株吸水能力减弱,遇供水不足时,较易遭受胁迫。植株亦依靠钾素来调节其气孔(叶片与大气交换二氧化碳、水蒸汽和氧气的孔隙)的启闭。气孔作用的正常发挥有赖于供钾充足。当钾进入气孔两侧的保卫细胞时,细胞因充水而膨胀,孔隙张开,使气体能自由进出。当供水不足时,钾则被泵出保卫细胞外,孔隙关闭,以防水分亏损。若供钾不足,气孔将变得反应迟钝,造成水蒸汽逸损;反之,供钾充足的植株则不易遭受水分胁迫。 3、光合作用 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糖分这一过程最初形成的高能物质是三磷酸腺苷(ATP),ATP 继而作为能源用于其他化学反应。钾离子可以使ATP生成位置的电荷保持平衡状态。当植株缺钾时,光合作用和ATP 生成速度均减慢,因而所有依靠ATP的过程都受到抑制。钾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较为复杂,但在调节光合作用方面,钾对酶的活化和在ATP制造过程的作 用比它对气孔的调节作用更为重要。 4 、糖分运输 植物通过韧皮部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供利用或贮藏起来。植物的运输系

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论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主要论述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作用、应用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市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净化、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故又称观赏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的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一、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等作用。 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空气净化器“①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的CO2和O2的平衡。②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CO、HF、CI2等有害气体,同事还可以应用部分园林植物对部分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来评价监测环境质量。③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此外,城市园林植物还是天然的”消声器“,能有效减弱交通工具、人等产生的噪音。

(2)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等。 2.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二.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队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方案。 2.生物多样性原则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如果城市景观中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失衡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多种乔、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形成区域性植物群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3.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同时要重视园林植物

农作物需要各种元素的情况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一、各种元素的作用 氮: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和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和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和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城镇园林植物规划的方法及应用2

城镇园林植物规划的方法及应用(H) ——专类园的植物规划 苏雪痕,苏小黎,宋希强,李雷 在做植物规划时也可根据气候带不同,结合应用及四季景色来考虑。如以江苏、浙江等北、中亚热带城镇考虑下面的专类园:春景中可规划木兰、山茶园;杜鹃园;碧桃、海棠园;牡丹、芍药园等。夏景可设计鸢尾园;水景园;紫薇、木槿园等。秋景可建桂花、菊花园;秋色园等。冬季则松竹梅园。此外芳香园、药园、缀花草地等专类园及景观都可予以考虑,使植物规划更全面,更有重点。 1 春景园 1.1木兰、山茶园(花期2 —3月) 乔木: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朱砂玉兰(M. Xsoulangeana )、广玉兰(M.grandiflora )、厚朴(M.officinalis )、凹叶厚朴(M.biloba )、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红花木莲(M.insignis )、杂种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X_iriodendron tulipifera )、深山含笑( Michelia moudiae )、醉香含笑 (M.macclure )、乐昌含笑(M.tsoi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 -oleosa )、厚皮香(Ternstraemia gymnanthera )。 灌木: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夜合(M.coco )、含笑(Michelia figo )、茶梅(Camellia sasanqua )。 草本: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雪钟花(Galanthus nivalis )、雪滴花(Leucojum vernum )。 1.2杜鹃园(3 —4月) 乔木:赤松(Pinus densiflora )、黑松(P.thunbergii )、马尾松(P.massoniana )、台湾松

浅谈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的作用

评论读取中...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有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有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园林中地亭、台、楼、榭;小品地石凳、石桌、藤架;水池中栽植着荷花等都具有典型地中国园林风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地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地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地文学、美学内涵.其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即:先秦及秦汉时期地“自然时期”,此时期是从“囿”到“苑”地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占地宽广、工程浩大、人工设施增加;唐宋时期古典园林地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了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地过渡,园林发展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在苑囿地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地作用;二是绘画技术发展与造园艺术地发展互相促进.形成时期突出地成就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地结合.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地全盛时期,至此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已具备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艺术化三个特点.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地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地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地.尤其是世纪地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地差异更为显著. 人工美自然美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地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地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人化自然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地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地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地,非经过人工地改造,便达

钙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

酸性土壤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种类有:棕壤、褐土、娄土、灰褐土、灌淤土等。 碱性土壤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种类有:碱土、黄绵土、黑垆土、棕钙土、栗钙土等。 土壤的主要类型: 1.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与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在褐土分布区之上。 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合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K、Ca、Mg、M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明显聚积。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5—25当量/100g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和,盐基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的棕壤,PH值可达5.5-6,盐基饱和度也较低,约在60—70%。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和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 2.褐土: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的半湿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的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以与河谷阶地平原。 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是粘化过程和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典型的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的腐殖质层(A层)、鲜褐土的粘化层(B层)、碳酸钙积聚的钙积层(BCa)和母质层(C层)。土体中的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30—50%。钙积层碳酸钙含量20—30%。土壤上层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下层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代换量较高,可达20—40mg当量/100g土,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粘粒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具有良好的渗水保水性能,但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春旱明显。土壤胶体吸收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一般为1%左右),氮磷贮量少。褐土肥效反应快,但稳肥性差。由于粘化现象明显,土壤易板结,耕性较差。 3.碱土:分布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西大滩一带的洼地。其主要特征是土壤胶体复合体吸收了大量的交换性钠,土壤呈碱性,PH值大于9,农作物和高等植物均无法生长。 4.娄土:主要分布在潼关以西、宝鸡以东的关中平原地区,在山西的南部,河南的西部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娄土是褐土经人为长期耕种熟化、施肥覆盖所形成的优良农业土壤。其剖面构型大体可分上

第8章 园林植物功能作用

第八章:园林植物功能与作用 ?园林观赏植物的作用与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城市、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地,观赏植物除用于美化环境外,在保护环境、改善小气候环境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讲述观赏植物的这三大主要作用。

一、空气质量方面 观赏植物具有吸收CO 2制造O 2 的功能 ?我们在森林公园、城市公园、河边或草坪上散步时,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比城区高楼大厦及商业区中新鲜。 ?原因之一是在这些小环境中氧气含量或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比高楼商业区高而二氧化碳相对含量较少的原因。 空气中CO 2含量的多少,是衡量空气是否新鲜的主要标志。 第一节:植物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与作用

平均浓度为320ppm ?大气中的CO 2 ,所以浓度可达500-700ppm,?在城市中由于人中密集和工厂大量排放CO 2 局部地方更高。 达到500ppm时,人的呼吸就会感到不舒服,?从卫生角度而言,而当CO 2 ?如果达到2000-6000ppm时,就会有明显受害症状,通常是头疼、耳鸣、血压增高, ?而浓度达到10%以上则会造成死亡。

?植物是环境中CO 2和O 2的调节器 ?在光合作用中每吸收44克CO 2可放出32克O 2。虽然植物了进行呼吸作用,但在日间由于光合作用所放出的O 2要比由呼吸作用所消耗的O 2量大20倍 ?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呼吸需O 2量为0. 75公斤,排出CO 2量为0. 9公斤 ?通常每公顷树林每天可消耗1000公斤CO 2,放出730公斤O 2

?每人若有10平方米的树林,即可满足呼吸氧气的需要生长良好的草 1. 5g,即约合1公顷吸收15公斤 坪,每1平方米每小时可吸收CO 2 ?每人每小时呼出37. 5gCO ,所以每人有50平方米的草坪可以满足呼 2 吸的平衡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钾: 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有资料表明含钾高的叶片比含钾低的叶片多转化光能50%-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条件下,钾肥的效果就更显著。此外钾还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氮素的代谢、使植物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由于钾能够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茎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加强。此外,由于合成过程加强,使淀粉、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单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减少了病原生物的养分。因此,钾充足时,植物的抗病能力大为增强。例如,钾充足时,能减轻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赤枯病及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的危害。钾能提高植物对钾能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状况的忍受能力。 缺乏钾的症状是:首先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并渐次枯萎,叶面出现小斑点,进而干枯或呈焦枯焦状,最后叶脉之间的叶肉也干枯,并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 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磷酸化作用、脱羧作用关系密切。植物缺镁时的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开始时,植物缺镁时的症状表现在叶的尖端和叶缘的脉尖色泽退淡,由淡绿变黄再变紫,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铁: 铁是形成叶绿素所必需的,缺铁时便产生缺绿症,叶于呈淡黄色,甚至为白色。铁还参加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它是一些酶的成分。由此可见,铁对呼吸作用和代讨过程有重要作用。铁在植物体中的流动性根小,老叶子中的铁不能向新生组织中转移,因而它不能被再度利用。因此缺铁时,下部叶片常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缺铁症状:缺铁时,下部叶片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铜: 铜是植物正常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植物中有许多功能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酚酶、漆酶等都含有铜。它还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因此铜与叶绿素形成有关。不仅如此,钢还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这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铜能催化若干植物过程在氮的代谢中,缺铜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氨基酸的比例发生变化,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缺铜可抑制光合作用的活性,使叶片畸形和失绿;在木质素的合成中,缺铜会抑制木质化,使叶、茎弯曲和畸形,木质部导管干缩萎蔫。缺铜时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幼叶的叶尖因缺绿而黄化并干枯,

园林树木的作用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园林树木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要素。自从有人类以来,树木一直和人类共存。树木是强大生命力的象征,甚至还赋有某些个性。远古时代的人类和自然界的接触远比现代人要多,那时人们在直接感受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威力的环境下繁衍生息,因此,也能体验到来源于自然界,尤其是来源干树木的神奇力量。早期的人类认为树木是一种不可理解的超越自然的物体。据《付洲远古文集》任曲如记载,树木的根深达地狱,绿色树冠伸入天堂.因此,它把天堂、人间和地狱联结在一起。在各民族的宗教、神话利民间传说中,都有神树的描述。同时,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了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一方面要从自然界获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进程中,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园林树木是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从宏观来讲,园林绿化工作的主体是园林植物,其中又以园林树木所占比重最大。从园林建设的趋势来看必定是以植物造景为主流。因此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起重大的作用。 现在全世界都在重视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但建立了相应的机构,还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使许多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了改善,但由于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在认识上、措施上的差距,不少城市和工矿企业集中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国家的可持续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就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一、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 1、园林树木能改善温度条件 众所周知,树荫下会感到凉爽宜人,这主要是树冠遮挡了阳光,减少了阳光的辐射热并降低了小气候的温度所致。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降温能力,这主要取决于树冠大小、树叶密度等因素。 表1-2 常用行道树遮荫降温效果比较 树种阳光下温度树荫下温度温差评价 银杏40.2 35.3 4.9 效果最好 刺槐40.0 35.5 4.5 效果较好 枫杨40.4 36.0 4.4 效果较好 悬铃木40.0 35.7 4.3 效果较好 梧桐41.1 37.9 3.2 效果较差 旱柳36.2 35.4 2.8 效果较差 槐40.3 37.7 2.6 效果较差 垂柳37.9 35.6 2.3 效果较差

园林植物规划

园林植物规划 园林植物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组成部分。即根据所在地区的生态条件、现状和发展需要,对能满足当地绿化综合功能要求的植物种类所作的选择和栽植配置安排。中国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一般列入城市规划范畴,因而园林植物规划也包含风景名胜区的植物规划。 原则园林植物规划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①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与一般树种和其他植物的全面合理安排。基调树种是整 个城市和风景区植物的基础和代表,每一城市和风景区应有经过审慎选择的基调树种1~4种。在每一城市、风景区中,又应根据园林、绿地的不同类型,分别选定骨干树种,如街道广场要求主干通直,树大荫浓,抗烟尘、机械损伤和病虫害,大苗移栽易成活的树种;工矿区还要求能吸收或抵抗有毒气体的树种;居住区还要求能隔离噪声、生长迅速、耐粗放管理的树种;花园和公园(以及居住区)中要求有观赏价值的庭荫树、孤植树、花灌木和藤本植物等。 而在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之外,则宜种类繁多,以求重点突出,又丰富多采。 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以乔木为主;一般树种则包括乔木、亚乔木、灌木和木本地被植物等;此外,还可配置草坪植物、露地花卉和水生花卉等。 ②按不同的生态条件和自然植被的物种生长规律,合理安排植物种类。一般宜 以乔、灌木与草本植物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搭配,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配合,并在不同植被区确定不同的比例。 ③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栽培的外来植物。乡土植物可以体现民族特点和地方风格,适应本地风土条件,且易于就近获得种苗,以利加快园林建设速度。同时要求所选的植物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或能吸收有害气体,易于繁殖、移栽,栽培管理简便。④慢长树与速生树相配合,并注意发展珍贵、长寿树种。同时在实现园林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适当选用一些经济植物。 制订规划的步骤和内容规划制订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通过调查,了解本地气候、土壤和植被等的特点,掌握若干自然环境因素的极限数据,弄清原有植物种类(包括品种)的全面情况和应用植物材料方面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等。规划一般可按年限分为几个阶段,也可按性质分为普遍绿化阶段、重点园林化阶段和园林化阶段等。规划中除开列植物的种类、明确重要性次序外,还要规定各种植物的数量以及各类植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一个完整的园林植物规划,还应包括育苗规划、施工规划和养护规划等。城市园林植物规划一经确定后,须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一般不得轻易改动。 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阴,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

一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上的作用

一、氮元素:正常浓度为1%-5%之间,增加叶绿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植株缺氮时生长矮小.发黄,一般先出现于低位叶片,高位叶片仍很绿,严重缺氮时叶片变褐死亡. 二.磷元素正常浓度为0.1%-0.4%之间,最重要的作用是储存和转运能量,从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获得和能量储存在磷酸盐化合物中,一备以后的生长和繁育利用.缺磷时能限制全株生长,很少看到像其它元素短缺时出现那种明显的叶片症状. 三.钾元素正常浓度为1%-5%之间, 钾元素在常态下是以活性离子态存在,其功能主要是催化作用:1.酶的激活 2.平衡水分3.参与能量形成4.参与同化物的进行(提高作物含糖量)5.参与氮的吸收及蛋白质合成6.活化淀粉合成酶(促使作物灌浆期子粒饱满)7.活化固态酶(可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数).钾养分不足时,植株抗病能力降低,作物品质下降并减产,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大豆的影响明显.四.钙元素:正常浓度为 0.2%-1.0%之间,钙在细胞伸长和分裂方面起重要作用,缺钙表现为植株顶芽和根系顶端不发育,生长点停止生长,缺钙还常使番茄发生脐腐病和苹果的苦陷病,果实缺少硬度. 五.镁元素:正常浓度为0.1%-0.4%之间,镁是叶绿素分子中仅有的矿物质组成部分.没有叶绿素,植株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缺镁的症状首先在低位叶片出现,并从老部分移向幼嫩部分,进一步发展成为整个叶片组织全部淡黄,然后变褐直至

最终坏死,尤其是棉花,下部叶片可能出现紫红色,然后逐渐变褐.坏死. 六.硫元素:正常浓度为0.1%-0.4%之间,硫元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植株生长,缺硫会极大地阻碍植株生长,特征均为植株失绿.矮小.茎细和纺锤形.许多植株缺硫症状极似缺氮症状,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许多缺素原因的误诊.植物光合作用的合成蛋白质,必须组分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而植株中90%的硫存在于这些氨基酸中,所以,高质量的氨基酸叶面肥能给植物生长补充充足的硫元素.另外,硫还能提高油科作物含油量. 七.硼元素:正常浓度为6-60ppm,硼在植物分生组织里的发育和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因其不易从衰老组织向活跃生长组织移动,最先见到的缺硼症状是顶芽停止生长,继而幼叶死亡,同时也限制开花和后期果实的发育. 缺硼的症状表现为: 1.植株幼叶变为淡绿,也基比叶尖失绿更多,基部组织破坏.如果继续生长,叶片偏斜或扭曲,通常叶片死亡,顶端停止生长.2.叶片变厚.萎蔫或卷叶叶柄和茎变粗,开裂或呈水浸状果实.块茎或块根褪色.开裂或腐烂,苹果缩果病.柑橘导致果皮厚薄不一,果实疙疙瘩瘩,根块作物导致黑心病或褐心病等. 八.铁元素:正常浓度为50-250ppm,其作用是:1.增加植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和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两个代谢过程中的氧化 还原反应,呼吸作用中将氧还原为水,是铁化合物的功能.2.铁

各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各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植物有16种必须元素,缺一种也不行。其中有6种大量元素:碳、氢、氮、磷、钾;有3种中量元素:钙、镁、硫;有七种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硼、钼、氯。这16种元素除碳、氢、氧来自于大气和水之外,其余13种都来自于土壤。这13种元素的供应要达到一种平衡,才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不论哪种必需元素,多了少了都不行。 1、氮:氮是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酶、叶绿素、激素、维生素、生物碱以及磷脂等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最基本的生命物质,植物任何一个生长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氮。叶菜类需氮多。 2、磷:①磷是核酸的组成成分,维持着生命的遗传基因。 ②磷是磷酸腺苷的组成成分,糖、淀粉、有机酸、氨基酸、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合成过程中,始终以磷酸腺苷为能量的载体。 ③磷是肌醇六磷酸的组成成分,使植物形成了种子和果实等繁殖器官,所以磷促使籽粒饱满,增进品质,并促进成。 3、钾:钾不是植物体内各种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但钾极其重要。 ①钾促进糖等营养物质的运输,促进光合作用,促进糖、氨基酸等小分子转化成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等大分子,增加营养积累,所以钾能增进品质,促进上色。抗倒伏、抗寒、抗旱、抗病虫。 ②钾使60多种酶被激活,使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维持正常发育。

③钾是一价阳离子,最有优势调节渗透压,将水分子拉入体内,维持细胞膨压,促进细胞伸长,调节气孔开关以控制蒸腾,所以钾能增强植物抗旱力,并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 ④钾使PH值及阴阳离子保持平衡,促进植物对硝态氨的吸收,促使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并维持蛋白质稳定。 ⑤果类需钾多。 4、钙:①钙与果胶酸结合后固定在细胞壁中,稳定细胞壁,加固植株结构,增强了植物抗病力和抗倒伏能力。 ②钙调节原生质胶体,使细胞冲水富有弹性,有利于细胞伸长,减轻果实萎缩。 ③钙保持一些重要酶的活性,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④钙调节细胞液PH值,稳定细胞内环境,防止有机酸在植物体积累而中毒。 ⑤钙促进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 ⑥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5、镁:①镁是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原子,光合作用离不开镁。 ②镁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缺镁氨基酸积累,所以植物易染病。 ③镁在营养的合成与转化过程中,参与了所有的磷酸转化过程,所有没有镁也就形成不了产量。 ④镁与硫同时起作用,植物的含油量会大大提高。 6、硫:①硫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大部分蛋白质中都有含硫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