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墨浅析4-14

书法用墨浅析4-14
书法用墨浅析4-14

书法用墨浅析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沈速王雪敏

摘要:本文从书法用墨的发展过程出发,从其历史演变、主要形式技巧及代表书家、书法用墨的美学价值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各种墨法及代表人物的作品,为进一步深入探析书法用墨作了一定铺垫。

关键词:书法用墨墨法美学价值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with ink, from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main form of skills and representative calligrapher, calligraphy with ink three aspects of aesthetic value analy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various with ink method and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s works, for further to deeply analyze the calligraphy with ink must matting.

Key words:Calligraphy with ink Ink presentation Aesthetic value

古人有“不知用笔,安知用墨”,“字字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等论述,正是说明墨法在书艺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传统书论有“墨分五彩之说”,指的是“浓、淡、润、渴、白”。具体地说: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润可取妍,渴能取险,知白守墨。[1]

根据“墨”的定义,书法作品的用墨从书史的角度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普遍使用的“浓墨法”,二是画家开拓出的墨法。画家拓展的新墨法我把它归纳为五种,它们是米莆的“干湿浓淡互衬法”、董其昌的“淡墨法”、徐渭、王铎的“涨墨法”、程邃的“焦墨法”和黄宾虹、林散之的“宿墨法”。[2]

在绘画用墨对书法墨法加以拓展之前,书法用墨一般均为浓墨法。自古,书家就喜爱浓墨。文献记载的“仲将之墨,一点如漆。”[3]就是极好的证明。我们也可从出土的汉代书迹一直到唐代书迹里找出许多用墨深黝的例子。所以黄宾虹讲:“魏晋六朝,专用浓墨,书画一致。”[4]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文人画家,首次对书法里的浓墨法作了小结,提出了他的浓墨观。他说:“世人论墨多贵其黑而不取其光,光而不黑固为弃物;若黑而不光,索然无神采,亦复无用。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也。”[5]还说:“茶欲其白,常患其黑,墨则反是。”

[6]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纯从审美角度提出的对书法用墨的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画家对一种“色”(墨也是色)的敏感。苏轼的浓墨观代表了书家历来在墨色上的审美意识。浓墨法是指书法中墨色深黝停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无论铺毫还是使转处均以浓黑为美。白底黑字,对比豁然。清代包世臣是这样形容浓墨的:“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7]

浓墨一直是书家最常用最基本的墨法。书法首先是为了实用,字迹的清晰无误、便于阅读的交流使得漆黑浓匀的浓墨法成为书法作品最常规的用墨方法。而且墨材本身就是黑的,这种墨材本身的乌黑就极具美感。古人对朴素的浓墨十分钟爱。包世臣说:“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墨色……乃为得之。”[8]王虚舟谓:“古人作书,未有不浓用墨者。晨起即磨墨升许,以供一日之用。及其用也,则但取墨华而弃其滓秽,故墨彩艳发,气韵深厚,至数百年犹黑如漆,而余香不散也。”[9]赵希鹊又说:“古人晨起必浓磨墨汁满砚池中,以供一日之用。用不尽则弃去,来朝再作。故池必大而深,其真、草、篆、隶皆用浓墨,至行草过笔处虽如丝发,其墨亦浓……”[10]书法中的浓墨法虽然体现了一种自然朴素的材质美,但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去阐释和把握它,在书写过程中将它与特定的笔法、章法等其它书法要素相互配合,它就不仅仅限于一种单纯的材料意义,而显现出自觉的审美价值来。潘伯鹰说:“墨的浓淡趣味是要配合的。某一种纸适合于某一浓度的墨,是要具体解决的。解决得好,能使字迹增色,意味悠长;不好,则当然减色,甚至失败。说来说去,最后的关键还是一个“用功”的问题。”[11]所以说,浓墨虽然是书法用墨的常法,是主动驾

驭还是听之任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董其昌之前,已有书家使用淡墨,如贺知章、杨凝式、米莆、杨维祯。他们之中有的因为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有些因为是偶尔为之,所以影响并不大。董其昌在其书作中对淡墨进行了彻底的发挥,形成一种独特的墨法语言。他通过个性化的用笔技巧,特殊的纸张选择,在书写中把淡墨法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出他书中独有的虚空和静洁的神韵,与苏轼的浓墨法一并伫立在水墨色相的两个极点。

董氏的淡墨法有两种,一种是局部淡墨,作品呈现浓淡虚实的变化,这有些类似于上面所讲的干湿浓淡对比法;另一种是通篇淡墨。后者尤其显示了他超然不群的构思和表现技巧。在他灵动的用笔之中,中锋、侧锋的交替变化下,用墨极其精妙,远看余烟袅袅,一派虚空。董其昌的书作成就,与他清瘦瘦劲的用笔、宽绰行距的章法是分不开的,但淡墨的表现技法无疑使他书境更上一个台阶,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墨法技巧。

如果说,“浓墨法”、“淡墨法”、“干湿浓淡互衬法”是在既定的用笔规范下出现的线条的墨色层次变化,用墨并未游离传统的用笔形态,而是对原有用笔“修饰”的话,那么,涨墨法则完全不同。涨墨是由于笔中饱蘸的水墨入纸渗化后,笔线相互挤靠碰撞甚至最终形成一个墨团的水墨效果。为求得偶然的水墨“团块”,它不惜破坏既定的笔法程式,牺牲字形的清晰度,以强化书法整体上的黑白对比。书法涨墨的出现破坏了传统意义上的用笔和结字,在书法的“实用——审美”中向审美的方向又跨了一大步。这种墨法是书法语言的极大拓展,也是书法观念的极大推进。

在徐渭的书法里己经出现了“涨墨”。“其字忽大忽小,忽草忽楷,笔触忽轻忽重,忽干忽湿。时时使人出乎意外,故意地反秩序、反统一、反谐和。在项穆所谓“醉酒巫风”的笔致中显出愤世嫉俗的情绪来。以泥沱、败絮、淤血的效果,写胸中的块垒。与舒展的,飘逸的作风相对立;与庄严的,雄浑的作风相对立;绮丽的,恬适的作风相对立。”[12]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正因其书写的狂莽不羁,笔画的迅捷使笔内水份来不及均匀铺洒而出现了丰富的变化,我们能从其书法里看到笔线晕化开的如画一般的水墨效果。

在徐渭之后将“涨墨”大加发挥的是王铎。王铎涨墨亦来自其写意画的实践体验,并在意趣与形式表现上与徐渭相承。王铎的“涨墨”符号与徐渭花鸟大写意中的泼墨效果极为相似。在其涨墨作品中,或是偏旁或是整个字泅化成一团,形成深色的不规则的墨斑块,形式感非常强烈。如《临王羲之月半念足下帖轴》晕开的水墨宛如水墨画。这种涨墨己远非徐渭笔下处处留心的水墨渗化,而是有意为之。王铎涨墨的“有意”表现在:他不仅在草书、狂草作品中表现墨的流淌,在趋于静态表现的行楷、行书中,也能出现涨墨,时时能把握住涨墨线条的美感。

如《南皮道上等七律诗帖》,往往在数字之中夹杂跳跃的几个墨团,宛如是山水画中醒笔的点苔,很见精神。徐利明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中说:

“王铎善用涨墨,大胆泼辣,往往在一幅字的开头和字幅中需重新蘸墨之处,饱蘸水与墨,落笔沉重并任其晕化成团。随着挥运,墨渐干,渐淡,一任自然,产生无穷变化。”[13]

王铎之后,涨墨在书法中的运用屡见不鲜。除了直接取法王铎涨墨技巧的书家外,不少画家也能在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涨墨的妙用,这时,涨墨会经常出现在一些水墨画的款识书法里。因为涨墨妙在用水,清代不少画家的水墨画又加强了水的运用,这种画对书的影响,使得款书中涨墨、淡墨经常出现。石涛题画的书法,字态活泼轻松,涨墨运用自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林散之、李可染等画家均善此法。在当代的许多探索性的书法作品中,涨墨运用也比较普遍,它的介入使书法增添了不少画意。

书法焦墨的开拓者是程邃。程邃书法中的焦墨完全来自其山水画法。在他的书法中,除了大量运用了绘画里的焦墨外,更强化了绞转与提按的节奏,皱擦、拖抹、拧转的笔画,竭力展现笔毫“枯”的一面,以强化笔线的金石趣味。由于墨的浓厚,按笔处体现为沉黑的“实”笔,而在有节奏的“揉”与“擦”中时时表现出提笔处的虚灵。书境与画境相映成趣。

“焦墨法”在一些“画家书法”里时有出现。只是并非通篇运用。它往往出现在浓墨法使用的基础上,结合“干湿浓淡互衬法”一齐运用,喜欢用浓墨表现线条厚重质地的书家会不自觉地用到焦墨。在金农、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林散之这些用笔比较老辣、沉厚的“画家书法”作品里经常出现焦墨法的使用。当代一部分尚碑的书家也经常运用此法,在形式力度上更甚于前人。焦墨拓宽了墨色表现的形式,丰富了“干”、“虚”的意境情调,拓宽了书法的审美内涵。

宿墨法也来自于画法。作为材料的“宿墨”是指隔夜的墨,墨中含滓。书法里宿墨法是以脱了胶的墨为线条内里的涨墨效果。水墨涨开之后,墨滓并不会完全渗化,这时的墨块便有了笔画中间的墨滓与四周的水迹的层次区分,丰富而饶有趣味。“宿墨法”与画的“渍墨法”极为相似。

中国画一般总讲求用墨的明快、清洁,由于宿墨本身的色泽缺乏光彩,而且颗粒粗,用在画中易脏,黄宾虹之前,除了少数画家(如齐白石)不经意为之,运用者很少。黄宾虹对水墨山水的笔墨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与阐释,他用自己的实践,开创了山水画新的审美境界,达到了“浑厚华滋”的审美理想境界。黄宾虹集传统山水技法之大成,在其七十七岁时提出了“五种笔法”和“七种墨法”,并且在创作上对渍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皆有创新的表现。在绘画中,宿墨运用比浓墨与焦墨还要沉厚。黄宾虹的山水用墨层层迭加,又不显脏乱,墨色层次极

为丰富,体现出宿墨特有的美感。这是需要很强的笔墨感受力和技巧的,正如他自己所言:“宿墨法用笔,尤不得“拖”、“涂”、“抹,’;必须“落”上去.不善学者,枯硬污浊,形其丑恶。[14]在其山水中,在水墨将干未干之时,加上宿墨点子,墨滓随水晕化涨开,水墨与滓俱在,好像永远润湿的样子。黄宾虹书法里的宿墨用法,大多显露出无意识的状态。在手札书信和题画中,由于水份充沛,渗化的水墨会出现深沉的墨滓,造成笔到处墨重而外围淡墨晕化的墨趣,那就是宿墨。所以,宿墨技巧实由涨墨演化而来,只是比涨墨更多一层隔夜的墨滓,造成了线条墨象不同于涨墨的变化。

作为黄宾虹的弟子,林散之在书法里对宿墨法作了创造性的发挥。林老善于用水,涨墨法在大幅书法中普遍运用。如果说,黄宾虹的书法中宿墨是不计工拙、随意而成的“粗头乱服”,那么,林老在书法中运用宿墨法要自觉得多,它是用来表现淡泊天真的胸襟和情怀的。静谧与洁净的宿墨晕化使其书增添了不少画意。黄宾虹说过:画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静高洁之观,而后以幽澹天真出之。睹其画者,自觉躁释补平。书法的宿墨也是一样。林散之书法的宿墨运用的确达到了这种境界。

同样是墨的泅化,宿墨技巧比涨墨对笔法的要求还要高。涨墨只要抓住字的外轮廓,对字内每笔并无太多的讲究,只要与整体“画面”对比和谐就算发挥了涨墨法的语言表现力。而宿墨由于渗化开的水墨不会冲跑墨滓,笔画中间的墨滓完好保留了用笔的轮廓,所以线条不但要笔笔到位,还要顾及水墨晕化开的形状。林老对书法线条有过很深厚的锤炼,深谙黄宾虹用笔“平、留、圆、重、变”的内理,朴实无华,而他的绘画功力与情趣使其对书法用墨用水极为讲究,几乎所有的墨法都能从他的作品里找到很好的图例。他说:写字要有墨法。浓墨、淡墨、枯墨都要有,字“枯”不是墨浓墨少的问题;把墨放上去,极浓与极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没得墨,里面起丝丝,枯笔感到润。墨深了,反而枯。枯不是墨浓墨淡;厚纸用墨要带水,薄纸皮纸要用焦墨写;墨有焦墨、浓墨、淡墨、渴墨、积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渍水,深浅干润,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5]至宿墨法止,书法中的墨法己经蔚为大观,因为在书法创作中这六种墨法有些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有些是需要与其它墨法相配合的,但它们都可以综合运用。事实上,书家一般来说都不止使用一种单纯的墨法。各种用墨法配合着千变万化的用笔技巧,形成了书法丰富多彩的风格意境,这些风格意境构成了书法美学的重要内容。

在墨法没有普及推广时,书法用墨作为技巧多少总带有天才书家画家的偶然性发挥成分,我们可以根据书家对墨的使用程度判断出作品中所蕴涵着的浪漫精神。而当书法发展到明代后期,由于文艺思潮的提倡思想解放、性灵表现,书家对变化无定的行草书的倾爱,还有高堂巨轴书法幅式

的出现,书法用墨这时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书法技巧,墨法在书法中的使用不仅仅限于一部分画家,许多书家即使不能够开创出新的用墨技巧,但也能够运用前人的用墨传统。就是说,当墨所体现的审美趣味能够得到普遍认可时,墨中所包含的浪漫主义美学因素也得以推广,这时艺术技巧又推动着浪漫主义书风的形成。可以想像,在认同了涨墨、焦墨的美学意境时,它们所包含的浪漫精神也同样在对书家起作用。这种作用正是技巧对艺术观念的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墨法的拓展也带动着浪漫主义表现型书法一起发展。由此,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道路随之而拓宽。

参考文献:

[1] 言恭达.用墨散论.书画艺术.2004.3:42-43

[2] 徐利明《学书法·墨法》.

[3] 南朝齐王僧皮《论书》.见《历代书法论文选》P.60。

[4] 《画法要旨》.见《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

[5] 《书怀民所遗墨》.《苏轼文集》卷十.

[6] 《书茶墨相反》.《苏轼文集》卷十.

[7] 包世臣《艺舟双揖》.

[8] 包世臣《艺舟双揖》.

[9] 王街《竹云题跋》.见《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P.622.

[10] 赵希鹤《洞天清禄古今石刻辫》见《美术丛书》第一册P557.

[11] 潘伯鹰《书法杂论》.见《现代书法论文选)).

[12] 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P.87.

[13] 见《中国书法风格史》P.430.

[14] 黄宾虹《画谈》.见《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

[15] 林散之《笔谈书法》P.25一27.

庆祝建党96周年精美书法作品

庆祝建党96周年精美书法作品 是党,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建党九十六周年,步步坎坷艰难,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了庆祝建党96周年精美书法作品哦! 庆祝建党96周年精美书法作品一 庆祝建党96周年精美书法作品二 庆祝建党96周年精美书法作品三 庆祝建党96周年精美书法作品素材 1、七一到来热情扬,锣鼓喧天庆贺忙。各族儿女把歌唱,盛赞真情歌颂党。引导人们奔小康,一心一意好榜样。安居乐业幸福扬,拥党爱党心向党。愿党光辉永闪耀。 2、悬壶济世谱新篇,一心为民谋幸福;党的政策真叫好,家家户户乐陶陶;经济繁荣民心稳,科技创新惠万民;建党九十六华诞,共唱幸福歌谣! 3、七一树七气,做人要有正气,做事要有胆气,修身要讲和气,养神要讲浩气,成功要拼豪气,一辈子要有福气,最关键的是不要小气:别忘了联系哦。 4、建党迎来九十六年,神洲大地笑开颜,峥嵘岁月驱顽敌,锦瑟年华建乐园,毕夏如今多美好,小康生活蔗甘甜,人民幸福党恩赐,富国安邦天下先。 5、风雨历程,九十六年,金戈铁马,艰苦创业,你的睿智,你的卓绝,你的坚定,你的信念,让社会主义扎根中国,让人民生活红红火火,七一节,祝福永远。 6、七一到,送你一把镰刀,请将烦恼放倒;送你一柄锤头,请将浮躁赶走;送你一面旗帜,请将快乐驱使。愿你生活如党旗般红火,祝你建党九十六周年快乐! 7、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服从党的号召。党说你要对我好,你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尽快落实。七一到了,没事就请我吃吃饭、唱唱歌吧。 8、建党节成为叛徒节?这个复杂城市、叛徒城市另人睡不得安宁站不得安定。你们不知道,什么都要人教,你们吃过几多饭,过过几多桥。 9、党的生日,祝愿你开心和甜蜜结成”同党”,幸福和长久结成“死党”,创新和进取“两党并一党”。祝福党带领人民开拓美好,也祝福你迎接无限风光妖娆。 10、人生道路上能有党保护我们,不让我们犯更大的错误,不让我们成为惨败的,只有诚实,7、1感谢党,跟党走,光明大道在前方,祝党万寿无疆,照耀我前方。 11、建国大业天下惊,人民齐赞党英明。国富民强事业兴,安居乐业重民生。神九冲天万家喜,蛟龙深潜世界惊。有党领导国富强,有党领导国昌盛。七一建党节来到,祝党明日更辉煌,愿国明天更强盛! 12、春花奔放,繁衍美丽的诗章;紫燕归巢,永恒幸福的畅想;神州盈绿,升腾和谐的暖阳;移动架虹,织成祝福的丝网;建党九十六周年,我们同心共创新辉煌! 13、全国人民心连心,和谐发展气象新。惠民政策日日好,群众一心拥护党。城乡统筹新农村,绿水青山映新居。新城新貌新文化,迎接建党年。 14、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收入一天比一天高,心情一天比一天美,事业一天比一天顺,心气一天比一天足。7、1建党纪念日,愿我们的党一天比一天强,祝你一天比一天乐。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墨法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墨法 [主要观点] ·中国书法离不开笔墨。 ·笔为骨法,墨为肌理血脉。 ·用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书法线条的质感。 ·遵循着美的规律,在挥毫的瞬间,向墨线中倾注出最为新鲜、最为生动的内源激素,同样也将这种人为的墨色变化,用外在的东西把内在的激情宣泄出来。 ·墨色枯燥表现为生涩急进的状态;润浸表现和缓朦胧的感觉;墨浓显现精力强壮;色淡流露气的柔美…… ·“墨法在于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形乃活矣。” ·“干非无墨,湿非多水,在神而明之耳。” ·书者能通过高超的笔墨情趣,表现出清和宕逸之趣、飘渺灵变之机,是真正奇也。 ·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的感受,凝聚和疏放各有力度之美。 ·墨色美,是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它是通过个性思维和造型意识以及对书写空间准确的表现能力来达到启迪心智、灵活多变的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用墨韵的表现、内涵的延伸构成一种微妙的过渡,在心灵中捕捉那个不同于客观,而属于自我的天地。而后造成最富有孕育性的某一顷刻、把其中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凝聚在瞬间的定格上,并留下联系和想象的余地。 ·……浓淡处往往速度较慢,或有停顿、转折、下按动作;干淡处速度较快,有上提的运笔,通过墨色变化的有序转换,在作品中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淡墨在平面构图中,起到向三维空间延伸的效果。 ·用墨有火候,火候到时墨为我用。 ·墨法是一种模仿力、领悟力、表现力、创造力的体现,也是灵性意识具体化的显示。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无墨无彩,活墨有光,墨色光华,奇妙无极。淡墨之意在于使色泽鲜嫩、神采焕发。 [参考书目] 《艺舟双辑》(包世臣)、《南宗抉秘》(华琳)、《画说》(华翼纶)、《画引》(顾凝远)、《画禅室随笔》(董其昌)、《临池管见》(周星莲)、《海日楼扎丛》(沈曾植)、《论书法之力的美》(黄绮)、《爱因斯坦谈人生》(爱因斯坦)、《笔意赞》(王僧虎)、《画语录》(黄宾虹)、《艺概》(刘熙载)、《字学忆参》(姚孟起)…… 和富于节奏、韵律的线条同样,墨色也是中国传统书法这个文化符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线条是并驾齐驱、共建艺术特性的。中国书法离不开笔墨,从广义上讲,笔墨是书法气韵的根本,具体来说,笔为骨法,墨为肌理血脉。包世臣在《艺舟双辑·述书下》中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古人认为水墨为字之血,它在有无之间变幻出迷人的色彩。不同的字体、书体,有着不同的墨法,用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书法线条的质感。

硬笔书法论文 (1)

硬笔书法欣赏浅析 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张美琴摘要:任何一门艺术的产生到走向成熟,都离不开一个长期的艺术原始积累和文化扩张,这正如一个社会形态的诞生,它不是从天而降,而必须有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这期间必然要经过多次文化的、思想的以及经济的不断扩张和整合。艺术的诞生也同样要经历一个物质材料的准备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这样一段实用的层面过渡期,然后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确立其艺术的社会功效。硬笔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是中国在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的文化渴求中兴盛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它无所比拟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使得这门艺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便有了迅猛的发展,这与毛笔书法从实用层面走向艺术层面所经历的时间相比,硬笔书法发展的速度显然是惊人的。 关键字:硬笔艺术性特点发展情况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硬笔书法是用硬笔书写汉子的艺术。它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硬笔书法艺术是从我国传统的毛笔书法之中脱胎而来的,但由于两者书写的工具不同,线条造型必然会有许多差异。我们知道,在用墨方面,由于有浓、淡、干、湿、焦的变化,在毛笔书法之中就会产

生“折钗股”和“屋漏痕”两类线条。硬笔书法的主要书写工具——钢笔,则不会写出有毛笔线条因“飞白”而产生的枯竭感,所以,硬笔书法的线条造型应当由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当然也还包括书写者本人对点画的书写水平。 硬笔书法是人性化的艺术抽象,它更纯粹的反映着哲学的思辨空间和认得审美取向。硬笔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毛笔书法既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又有自身不同的个性特征。有人简单的把它界定为“软”与“硬”的区别,也有人把它视为笔法上“丰富”与“单一”的差异,其实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差异,并没有触及其内在的本质。它最大的不同,是它多维的表现空间和更具人性化的艺术抽象。这是硬笔书法的质的规定性。 书法是线条造型的艺术,是用汉字的点线组合来抒情达意的。线条由汉字赋予形态、精神与品质,书写者通过线条来表现文字的内涵,从而升华到美的境界。 书法在中国称之为“法”,而在日本称之为“道”。这是对书法内涵不同侧面的理解,“法”者,书之“楷则”,这是从书法本身的内在要求而论的;“道” 者,谓之为“修道”、“禅悟”。强调从人的角度对书法社会功用,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机能形而上的意象化感悟。前者立足于书法本身,后者强调书法中人的立场和人的主体意识。正是这不同侧面的理解,导致中国与日本在书法发展道路上两条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注重书法传统的继承性,着意于功力和技法的把握,强调“至善至美”的中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笔法是书法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

笔法是书法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 笔法,顾銳思义,就是讲用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运笔法等。 掌握执笔是进入书写阶段的第一步,提笔写字即要对执笔法有一定的把握,对于 执笔法这里不再赘述。 书法最重要的是讲究运笔之法,我们称之为用笔法。有人将用笔法分解为起笔法、行笔法、收笔法等,较繁琐。章祖安先生将用笔要领归结为两个字:用锋。所谓能用笔,就是能“用锋”,体力转化为笔力,即转化为用锋之力。 那么如何用锋呢? 一、要学会中锋用笔。也就是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线条既圆润 又厚实,即前人所讲如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中锋用笔首先执笔要稳,行笔要静(这 里的静,不是静止,是指行笔要神情专注,凝神静气)。出现偏锋及时调整,不然即使 是中锋,写出的线条也容易扁薄。所以,中锋用笔在笔法中占重要位置。等到中锋用 笔熟练了,也可用侧锋、逆锋等书写,以求线条有所变化。 二、要学会提按用笔。提按之法能表现出书写者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 技巧,可以说对用笔法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提,指用笔能提得起来,既要有往下压笔 的力量,更要有往上提的力量,提也要力到笔锋,不可如强驽之末。按,最能体现用 笔的力度,但控制不好,一味下按,往往使线条粗钝,形成墨猪。有人下笔就用笔肚,按笔有余,提笔不足,书写起来僵、结、板,这是对提按笔法缺少体会与实践的结果。关于提按用笔及产生的笔力效果,我们在以后的问答中再讲。 三、要学会调锋。笔锋在书写过程中会再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调锋, 便会出现偏锋、绞锋、散锋等现象,这样既影响线条的质量又给运笔带来很多困难。 所以在行笔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进行笔锋的调整,使之达到中锋用笔。怎样进行调 锋呢?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笔锋的不同变化,灵活把注意笔锋的提按使转;另一方面, 要仔细体会笔锋在行进中所产生的力量感,以表现线条质量为目的进行笔锋调整。要 表现迟涩、徐疾、燥润等不同的感觉,就要求我们对笔锋的使转进行不同的把握与调整。 有人写字不知用偏锋,往往写一笔或一字便在砚边调整一下,不知一擒一纵快速 反应而调锋。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者皆知之,然往 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

浅析书法创作中的墨法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244816.html, 浅析书法创作中的墨法运用 作者:王运来 来源:《颂雅风·下半月》2019年第01期 摘要:在书法创作当中,墨法的运用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被书法家们所重视。墨法与书法中的笔法、字体、行气等彼此交融,构成了整体的脉络。然而,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仍有更大提升空间,书法家或学习者们在谈到墨法时,总能说说一二,但通常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人们在书法创作中,通常只是使用单一的墨法,缺少多样化的运用,在创作实践中鲜有多种墨法综合运用的成功案例。本文对多种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一定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书法创作墨法运用 一、浓墨 浓墨法是众多墨法的基础和根源,书法由墨加水经笔在纸上呈现,而墨色浓淡的变化既可通过墨和水在本源上控制,又可在笔和纸上下功夫。其中,最浓重的墨是书法创作中最根本的颜色。墨分五色“浓淡”“干”“湿”“黑”,也有人加上“白”,合称“六彩”,但无论怎样变化,却也须得有这最浓重的墨色,才能演化出黑白世界的万千颜色。书法中墨色的浓淡深浅,实际上也是不同墨色之间的对比所形成的。因此,一幅书法作品中必须要有一个最深浓的墨色作为基调,方能衬托出其他墨色的深浅浓淡。同时,由浓墨法写出的书法作品,往往精气神极佳。 以《寄扬州韩卓判官》一诗为例,全诗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笔者在构思之时,为了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对故人旧景的思念之情,选用了长锋兼毫的毛笔,以浓墨法为主,七分墨三分水,在行笔之时追求流畅而不失灵活,主要采用濃墨法,同时也加入了少量枯墨,在“凋”“箫”二字上体现地更为明显,不仅与整体的浓墨形成了微妙的对比,也切合了该诗的意境,增强了整幅作品的感染力。 浓墨法为墨法之基础,但如果只用浓墨法,作品会显得平淡而少于变化,需要更多的墨法来配合,才能凸显出黑与白的关系,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枯墨 枯墨法是将笔上浓墨写到墨水慢慢耗尽时,就着笔中残余的一些笔墨继续进行书写的一种墨法。“于浓墨、淡墨之间,运以渴笔,视若枯燥,意极华滋。”在书法作品中,同时运用枯墨法和浓墨法,可以在纸上起到鲜明的对比作用。落笔之时,墨浓而重,随着水墨在书写过程不断消耗,这时就可以使用枯墨法继续书写,呈现出一个水墨自然消耗的渐变过程。枯墨法在整幅书法作品中能够起到调控节奏、对比黑白的作用,但运用的难度也比较大,笔上的墨水越少,就越容易散锋,越难以行笔,想要形成麻点般的线条时需得降慢速度,但过慢的话,又会

初中语文_第8课 硬笔书法作品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年级《书法》第8课硬笔书法作品章法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章法布局的知识。 2、赏析不同书法章法布局之美。 3、尝试创作完整的书法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出示课件:书法展览图片 1提问:一副完整的作品主要有几部分组成?三要素 2提问“什么叫章法?”写字的时候,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变化,体现一副作品的整体美。这种规矩和讲究就是章法。

3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行楷单字的基本笔画,了解了它们的结构规律。如何连字成篇,采用什么幅式更美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 二、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作品的格式。出示课件:一般有长方形的,竖的比较宽的叫中堂,细长的叫条幅;多个条幅的组合叫屏条;横的不是很长的叫横批,比较长的叫手卷;四方的叫斗方;此外还有扇面、册页等等,非常丰富。 (二)出示教师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1、出示古诗词作品,横、竖、扇面三种方式。 2、让学生观察,谈感受。 3、明确传统书法的惯例是从右往左写,而且是写竖行。 4、引导学生看课本,深入掌握章法相关知识 (三)尝试书法创作,明确要求。 1、在学过的诗词中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创作一幅作品,幅式不限。 2 学生互评、展示

3 教师点评 4 归纳:一件成功的作品最基本的要完整体现章法三要素,书法的整体美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要多写多练,慢慢体会。此外,硬笔和软笔的章法基本一致。 (四)判断练习 课件 1 说出作品的幅式 2 指出作品存在的问题 三、欣赏总结 1欣赏名家书法 2 学生谈学习收获 四、作业 以古诗为内容,自主创作一幅书法作品。 学情分析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1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2 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3 临帖心态调整的方法: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书家以它为日课。以期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初学者更是以它为基石,以期厚积薄发,技进乎道。可在临帖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即拿到一本字帖,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写之后,有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甚至感到越写越差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临帖的乏味,会有几分心灰意冷,甚至对习书失去信心。 其实这种现象每一位习书者都经历过,我们称之为“临帖高原期”。它是我们习书道路上的一道道屏障.我们只有越过它才能海阔天空。我们要正确对待习书高原期,不回避.不畏惧.并要善于在高原期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利度过高原期,使自己的作品有一次次质的飞跃。 改变思维追求新意 改变以往临帖的思维定势,刻意寻求帖内的新意是自我调整临帖心态的方法之一。我们惯用的临帖方法多是对照字帖一页页临写,但久而久之便会厌倦这种临法,怎么办?可以寻求新的临法。

选临:即有选择性地临习,如选相同偏旁的字,选相同结构的字,选自己喜欢的字,选难写的字,选自己喜爱的几页。选自己喜爱的几句等反复临习。这样临写有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临写起来时而轻松,时而专注,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再把临帖当作一种负担。 创作式临写:即把临帖当成一次次创作,如可以把帖的每一页当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两行当作一副对联来完成。这种创作式临习方法不但可以使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临帖,提高临帖兴趣,而且便于我们将临作与原帖进行比较,发现临作在笔法、字法、章法上的欠缺,提高临帖的精微程度,促进创作。 研究揣摩中得心源 日常生活中有句话“距离产生美”,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厌倦心理时,我们不妨进行冷处理,暂时将该帖束之高阁。 这时我们可以间或地以其他帖(当然最好是一脉相承的)来调剂一下心情,但最好是利用此时的闲情静下心来对该帖悉心研究一番。可以广泛地收集该帖的有关资料,如刊物上对该帖的赏评.该帖书写的时代背景.该帖讲述的主要内容,该帖临写的指导文章,该帖相关的收藏轶事等,这些相关内容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临之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帖的风神、气韵.提高临写质量。 另外,我们可以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在参照他人艺术观点的基础上,冉从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临写体会谈谈自己对该帖的诸多看法。还可以整理成文章投给报刊,如果能够刊发无疑对自己又是一个促进。

书法之墨的详析书法入门

书法之墨的详析书法入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 地表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 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人工制墨究竟始于何时,史料并没有准确的记载。相传第一个造 墨的人,是周宣王时的邢夷。明罗欣《物源》上记载:"邢夷作墨,史 籀始墨书于帛"。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 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 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 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 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 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 造过程。 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将 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他不但是制墨专家,还是书法家。 制墨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得到改进,唐代还设有制墨官。 最为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 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奚 氏从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他们所制的 墨称为"李墨",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李墨就是后来的"李廷 珪墨"。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经典的书法大家,不少,有他们创作出来的优秀书法作品,确实不多,主要是时间过于的长久,往往保存的不完善。因此古代的经典书法也往往是一纸千金。下面是为你的古代经典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我们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又合乎规范。 1、学书法可以 培养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 许多家长都觉得的孩子特别调皮,静不下来,不利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书法能使学生提高专注力,因为学习书法需要脑、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学习习惯。 2、学书法可以

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书法的练习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专注、写好每一个字,都需要大脑指挥手和眼睛配合完成,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时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无数事例证实,学习过书法的孩子,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 3、学书法可以 提高孩子的整体能力 我们假定有两个人,有相同的学历、经历,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练过书法,另一位没有练过书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高于后者,他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周围学习书法的中小学生中间,那些书法写得好的,往往也同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 4、学书法可以 提高孩子的修养与文化素质

中国书法笔法论

中国书法笔法论 首先就“一阴一阳之道”展开。笔法,即书法的运笔方法,线条制作方法,线条为中国书画最基本的表达形式。中国书画选择了线条作为其基本表现手段和形象组织。线条之哲学意义来于“一阴一阳之道”。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元气构成,元气由阴阳二气构成,二气又生成万物。 道即道路途径,即线条。书画选择线条作为基本表现形式是具有其极为深刻的。这把握了事物的最终与根本,线条有其特质:一为简单。《周易》之易,意为“简单”、“变化”和“不易”。与西方相比,在刻画物象上可能有不足,但传神上则过之。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因此选择了与之相对的最为简单的线条来表示。二为自由:相对于面与块来说,线条要自由的多,线条为中国书画最大的特征,其笔法制作并不简单。笔法是由有限到无限,由形象到抽象的要。书法之艺术价值和生命价值在哪里呢?在形式上说,这既非象征,也非再现,现时是一种纯粹的表现艺术,比任何艺术都有更纯粹的表现艺术,形式美极为突出。 在如何由形下达到形上,笔法也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笔法之所以为要律,原因在于:一、书法技法简单,可谓“至简”。正因其技法简炼,决定了某技法的某种特定性。这反映了中国一个典型的审美原则:“切中肯,把握内涵”,“减迹象以增内含”。奉戈尔曾经说过,中国文化是“为道日报”的文化,西方文化是“为学日益”的文化。 二、书法创作的对象也是简单的汉字。书法创作好明不能超出汉字,所谓“以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两个简单决定了中国书法笔法,特殊性与重要性。这是要谈一下“矩”的概念。有了矩,就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无限的表达。今天进行书法创作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繁多只能描绘事物的外在形象,是“小巧”“小美”而已,是“世俗浅薄”之美,是一种感观性之乐,是有限的、容易破灭的。真正的艺术是一种简单,少,纯。叫做“高贵的单纯性和平凡的伟大”。 线条可以产生出一种内部的动人力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表现出比我们感观更广阔的东西。 笔法的物质基础是毛笔。毛笔的一个最大特点,柔。柔能生刚,柔能胜刚。笔法的粗细虚实实相对藏出,毛笔都可以轻易完成。毛笔还有弹性,弹性在笔划上就体现出“柔能生刚”。辜鸿鸣说过,毛笔可作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再谈一下笔法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何使用笔法呢?书法以笔法为基本技术,“骨力形似皆在于写意而归于用笔”。“字中有笔如禅字句中有眼”。赵孟钏担 帽饰 Ч挪灰啤!吧剖檎哂帽剩 簧剖檎呶 仕 谩!笨涤形 苍 担菏榉ㄖ 盍⒃谟帽省H绾斡帽誓兀恳弧⒁ 时试似浔痉郑 馐怯帽实淖钪饕 奈侍狻:挝 痉郑勘实搅Φ揭獾剑 时仕椭粒 荒苌帘苋∏桑 豢尚疟省R 龅秸庖坏悖 丶 谟诟鋈说闹鞴郯盐眨 谐渥愕木 窳α亢桶盐彰 实哪芰Γ 誓 嗟谩C 始慈幔 钟小胺妗保 帽室 锏礁咧柿康谋驶 V泄 榉ㄊ恰靶础背隼吹模 皇腔 隼矗 龀隼矗 璩隼吹摹!靶础奔础靶骸保 锤星榈匿中埂? 二、要中锋用笔,这是用笔的基本规律。符合中庸之道的用笔精神。中庸并非中间,而是追求最佳、最适合。 三、要有藏出,藏锋与出锋要合理的搭配。“书贵藏锋”,但不能以模糊为藏锋。“藏则含其气味,出则耀其精神”。王羲之说:要十藏九出、十曲九直、十起五伏。以劲

初学书法须知---墨

初学书法须知——墨的选择和应用 一、墨的种类选择 墨是写毛笔字的黑色颜料,古时候以矿物质氧化锰为墨,叫石墨。汉以后开始用松烟造墨。宋以后开始生产油烟墨。 (一)松烟墨 油烟墨是用松树枝熏出来的烟灰掺以动物骨胶捣制而成。由于骨胶会腐,故配以麝香、冰片、猪胆等药材防腐,并能解胶而增强墨的渗透力。 (二)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猪油、桐油(现在多用煤油)熏出来的烟制成的。油烟墨,色黑而有光泽;松烟墨,色黑而沉着无光。 墨的质量也有优劣之分。好的墨要求质细、胶轻、色黑、声清。 质细,指墨锭内无砂子杂质,烟质细腻。胶轻,指骨胶不能太多。胶重了,稍一研墨已很稠,但书写时笔画不黑,还滞

笔。好墨胶轻,磨不多时色已黑,又书写流畅。色黑,指墨色要黑,若泛紫光则更佳。声清,是指磨墨时听不到研墨的声音,说明墨无杂质。另有一说是指敲击墨锭声音很清脆,说明胶轻。具备以上这些优点的好墨由于胶质不多,故比较脆,容易跌断,因此要注意保存。 二、磨墨的方法 先在砚池里放少量的清水。水多了,磨墨时容易晃出砚池,墨锭浸泡在水中也会使墨汁变松软而出现小墨块屑,一旦溶于墨汁里会影响磨墨的质量。如果写大字需墨量多,可分几次研磨,将磨浓的墨汁倒入别的容器,再在砚台里加些清水继续研磨。 磨墨时注意将墨锭捏正、抓平,重按慢磨,不能图快,要顺时针方向沿着圆砚的边壁画圆圈,研磨范围要大一些,不要在砚池的中心小范围的研磨。 磨墨时要求手臂悬起,与桌面平行,手执墨锭犹如执笔姿势,要用腕和臂的运动来磨墨。如果将手臂搁在桌上,只用手腕和手指的转动来磨墨,墨锭会被磨出一个斜角来。

磨墨是练习写字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用正确的方法磨墨,等于在练习画圆。经常磨研,习惯成自然,拿起笔来就会画出一个很圆净而且粗细一支的圆圈来,这对以后写字,特别是写草书非常有利。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曾以楹联“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鞭策学生。当代另一位书法大师高二适先生也有“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铁砚始堪珍”的诗句。他们都道出了磨墨能培养人的耐心,锻炼人毅力的丰富内涵。 墨要磨浓,这“浓”是有一定限度的。太浓了,稠如泥浆,胶住了笔,难以写字;太稀,墨水渗透太快,笔迹会在纸上洇出一大圈水渍影,使笔画模糊不清。墨浓要适中。 怎么才算适中了呢?从研墨的痕迹中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墨锭磨过后,墨汁很快把研磨的痕迹淹没了,说明墨汁还不够浓,可以继续研磨。磨墨是很费时的,可以边磨墨便看书或读帖,不要浪费时间。如果墨锭磨过的地方留下清楚的研磨痕迹,同时,墨汁慢慢地将磨痕淹没,说明浓度适中。如果墨过后的痕迹静止不动,说明太浓了,可以适当稀释。另外一种检验浓度是否适中的方法是,用笔尖蘸少许墨在宣纸或元书纸上点一下,看墨点渗出的情况,如果墨浓如漆、墨点

钢笔字书写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录 1.导言 (1) 2.调查方法 (2) 2.1调查目的 (2) 2.2调查对象 (2) 2.3调查工具 (2) 2.4统计分析 (2) 3.调查结果 (2) 3.1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总体情况 (2) 3.2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性别差异 (3) 3.3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年级差异 (4) 3.4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专业类型差异 (4) 3.5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生源地差异 (5) 4.讨论 (5) 4.1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性别差异分析 (5) 4.2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年级差异分析 (6) 4.3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专业性质差异分析 (6) 5.结论与建议 (6) 5.1结论 (6) 5.2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词 (8) 附录 (9)

有关城市小学三年级学生写字习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长沙市桐子坡小学的调查 一、导言 目录 1.导言 (1) 2.调查方法 (2) 2.1调查目的 (2) 2.2调查对象 (2) 2.3调查工具 (2) 2.4统计分析 (2) 3.调查结果 (2) 3.1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总体情况 (2) 3.2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性别差异 (3) 3.3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年级差异 (4) 3.4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专业类型差异 (4) 3.5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生源地差异 (5) 4.讨论 (5) 4.1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性别差异分析 (5) 4.2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年级差异分析 (6)

4.3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专业性质差异分析 (6) 5.结论与建议 (6) 5.1结论 (6) 5.2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词 (8) 附录 (9)

书法鉴赏课后题答案

下列哪种笔法就是指笔毫不离开纸面并且书写出由粗到细变化的线条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下列哪种笔法就是指顿笔后,笔毫不提不按,只做微小的位置移动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笔画组成部分的就是 A、起笔 B、提笔 C、行笔 D、收笔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顿笔用笔时比较轻而蹲笔比较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颜勤礼碑》就是初学楷书书法的人很好的范本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麻姑仙坛记》点画用的最多的一种写法就是 A、左侧点 B、右侧点 C、短横点 D、短竖点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麻姑仙坛记》就是谁的作品 A、柳公权 B、褚遂良 C、张旭 D、颜真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在《麻姑仙坛记》中主要采用篆法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在永字八法中被成为勒的笔画就是()。 A、点画 B、竖画 C、横画 D、撇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在《麻姑仙坛记》中横画起笔为方笔,收笔为圆笔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麻姑仙坛记》中折画主要以什么形式为主 A、圆折 B、方折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麻姑仙坛记》中楷书字体哪个部分比较密集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折画的表现形式的就是 A、内外皆圆 B、外圆内方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勾画在永字八法里称为趯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麻姑仙坛记》中的勾画主要采用行书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唐朝建国初,书法并没有得到重视,而就是在中唐后才逐渐得到重视并将书法作为国学之一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柳公权最初就是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 A、唐宪宗 B、唐穆宗

用墨技法

浅谈书法用墨的技法 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书家所重视,清包世臣在《艺舟双辑·述书下》中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已。”董其昌则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书法用墨主要有浓墨、淡墨、枯墨、润墨之法等。 浓墨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黑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宋代苏轼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迹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浓墨色彩深沉缥缈,光彩黝然。加之墨色发亮,更使书作神采外耀,故以浓墨作书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当需要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时,选用浓墨彩作书,可以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观苏东坡、颜真卿、康有为等大家的书作墨迹,多以浓墨书写,沉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 淡墨淡墨作书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最擅长用淡墨,可谓“淡墨高手”。其自言:“用

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不妨以淡墨法一试,或许别有一番情趣。 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书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飞白,笔迹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家蔡邕见役人以垩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之为“飞白书”,唐代武则天女皇喜作飞白书,其亲书《升仙太子碑》的碑额,现收藏于浙江海盐县博物馆中。枯笔,指挥运中笔毫墨干用笔迅猛磨擦纸面,笔画所呈现出的毛而不光的笔触线状,宋代书家米芾善用此法。渴笔,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磨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法,其笔触疾中带湿,枯中见润,干而实腴,所谓“干裂秋风”。 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明代书家王铎喜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的内容,具体内容: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索靖《出师颂》和陆机的《平复帖》等。从书法史来看,专攻章草者,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人获得草圣之殊荣。 在真书(楷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称之为"今草"。其开拓者是东汉的张芝,是他创造出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的今草。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草圣。只是后来也写今草的张旭,被冠之以草圣。因其风头盖过了张芝的名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书史上还有张芝这么一位草圣。 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这是颜真卿对草书产生和发展的总结和认识,其中"迨乎伯英,尤擅其美"句,指的就是张芝。在没认识怀素之前,他认为张旭的草书是"超绝古今"的。可是见了怀素的草书后,他又说: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其中"忽见师作"句,"师"是当时人们尊称怀素为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见了怀素的作品"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犹如又见到了昔日恩师张旭的风采。所以,此后人们将张旭和怀素并称之草圣。 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阐述了章草和今草及代表人物。在章草中从来没

有产生过草圣,而在今草中却产生了两位草圣,即张芝和张旭。 在书史中,一直以来人们对狂草的定义和认识是十分模糊的。许多人将字形写得狂妄和潦草的作品统称为狂草,其实这是不确切的。 按照构成的书体基础来划分,那么在篆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方可称之为"狂草"。而狂草的创始人,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草圣的"怀素"。怀素对狂草的定义是:"圆而能转,字字合节,同桑林之舞"。其中"圆而能转"指的就是狂草构成的书体基础是篆书。"字字合节"提出了狂草也要遵循和符合书法自身的法度和规律。现代有些人,创作出一些所谓的狂草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有很多冠之以狂草的作品,细看之下,其实是今草。 张旭和怀素,史称为"颠张醉素",都享有草圣之名。后人都笼统的称他们的作品为狂草代表作。其实,精确的划分应该称张旭的作品是今草的颠峰:而怀素的作品则是狂草的经典。为什么要如此进行精确的划分呢?如果,你是一个热爱习书之人,同时也想习草书的话,就要了解和掌握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区别。这样在临摹的过程,就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初学书法者,可准备两管毛笔:一枝羊毫,一枝兼毫即可。书写时,一定要站立悬腕,可在报纸和废纸上,任意挥洒。或直线或竖线或弧线,一般要坚持二十个课时左右。直到写字时,手不再哆嗦即可。切记:中老年朋友初学书法时,不要同少年郎一样,在九宫格里写。那样的话,可能练一年后,书写时手还哆嗦。如果,按我这种方法去操练,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就相当于少年郎练字一年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按照我所说得方法,能提高你对习书的兴致,而不至于将兴致夭折于九宫格中。小孩子练字感

智慧树知到《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金文属于() A:小篆 B:大篆 C:甲骨 D:隶书 答案: 大篆 2、()字体圆润均匀,结构匀称 A:秦大篆 B:秦隶书 C:秦小篆 D:汉隶书 答案: 秦小篆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颜真卿——楷书 B:张旭——草书 C:王羲之——行书 D:孙过庭——草书 答案: 颜真卿——楷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羲之——行书

B:王羲之——草书 C:张旭——行书 D:张旭——楷书 答案: 王羲之——行书 5、并称“二王”的是( ) A:王次仲、王羲之 B:王羲之、王献之 C:王旷、王羲之 D:王导、王羲之 答案: 王羲之、王献之 6、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 A:“草圣” B:“书圣” C:“初唐四杰”之一 D:“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 “书圣” 7、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他最大的特点是()。A:动 B:行 C:走 D:草 答案: 行

8、《大盂鼎》是西周()的代表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后期 答案: 早期 9、欧阳修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笔为心像 B:学书为乐 C: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D: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答案: 学书为乐 10、怀素练字刻苦,后人盛传他的事迹是( ) A:池水尽墨 B:白漆写字 C:早起研磨直至写干 D:书法独特 答案: 白漆写字 11、古时期中“六艺”中,与书法有关的项目是()A:礼 B:御 C:书

D:乐 答案: 书 第一章 1、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象征。 B:在中国艺术史上,书法是其次取得重要艺术地位的。 C:汉字是“物象之本”。 D: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审美内涵上同西方绘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答案: 汉字是“物象之本”。 2、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书法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 B:人的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中表现出来,其他民族写字是没有这种境界的。 C:毛笔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又一关键因素。 D:中国书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 答案: 书法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人的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中表现出来,其他民族写字是没有这种境界的。,毛笔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又一关键因素。,中国书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 3、王献之的什么书体略胜其父王羲之( ) A:行草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答案: 行草

韩愈诗词经典的书法作品图片

韩愈诗词经典的书法作品图片 韩愈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许多人创作成书法作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与欣赏。下面是整理的韩愈诗词经典的书法作品图片。 韩愈诗词优秀的书法作品欣赏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韩愈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

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

书法鉴赏课后题答案

下列哪种笔法是指笔毫不离开纸面并且书写出由粗到细变化的线条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下列哪种笔法是指顿笔后,笔毫不提不按,只做微小的位置移动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笔画组成部分的是 A、起笔 B、提笔 C、行笔 D、收笔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顿笔用笔时比较轻而蹲笔比较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颜勤礼碑》是初学楷书书法的人很好的范本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麻姑仙坛记》点画用的最多的一种写法是 A、左侧点 B、右侧点 C、短横点 D、短竖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 《麻姑仙坛记》是谁的作品 A、柳公权 B、褚遂良 C、张旭 D、颜真卿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在《麻姑仙坛记》中主要采用篆法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在永字八法中被成为勒的笔画是()。 A、点画 B、竖画 C、横画 D、撇话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在《麻姑仙坛记》中横画起笔为方笔,收笔为圆笔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麻姑仙坛记》中折画主要以什么形式为主 A、圆折 B、方折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麻姑仙坛记》中楷书字体哪个部分比较密集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折画的表现形式的是 A、内外皆圆 B、外圆内方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勾画在永字八法里称为趯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麻姑仙坛记》中的勾画主要采用行书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唐朝建国初,书法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是在中唐后才逐渐得到重视并将书法作为国学之一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柳公权最初是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 A、唐宪宗 B、唐穆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