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文化资料(修改)

葛洪文化资料(修改)
葛洪文化资料(修改)

葛洪文化

一、葛洪文化

1、人物介绍

介绍:(公元284~364年),是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中国东晋时期有名医学家、学者、炼丹家。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世称“小仙翁”。

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道教成就:

《抱朴子》: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

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内卷论述神仙方药、

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卷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

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医学成就:《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肘后救

卒方》和《玉函方》

其中《后肘备急方》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强调针灸法的使用。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对医药学和临床急症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化学成就: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

2、葛洪文化的产生:根据葛洪炼丹养生、救治扶伤发展而来。主要纪念葛洪和发展养生文化。

3、葛洪文化的精髓: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4、葛洪炼丹之处:

葛公镇:安徽省池州市,“葛公”是后人对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葛洪的尊称。

葛岸村:位于佛山顺德镇,葛岸村民并不姓葛,葛岸之所以名为葛岸,就是源于那个东晋时代善于炼丹的道家人物葛洪,传说他在罗浮山和南海丹灶先后炼丹,有两次到葛岸为老百姓治病。“葛仙道岸”,据证,这是公元996年葛岸村建村时候的石刻,它已经成为“葛仙宝殿”来历的历史见证物。而葛仙祠前边的葛洪石雕也是纪念葛洪的见证。(为了纪念葛洪,葛岸村每年农历三月廿四还举办巡游活动,缅怀历史,启

迪后人);

葛店:在湖北省鄂州市洋澜湖畔有葛山,而葛店比葛山更为出名。葛店在鄂州市城西,葛洪驻足武昌,结庐炼丹,养生修道。炼丹采药,医治群众疾病,故得名“葛仙镇”,后又称“葛店”。现有葛山石洞、洗药池、琴床石、葛店斗牛观、白鹿矶等遗迹。二、葛洪养生

葛洪是我国十分著名的养生家,一生研究长寿养生的方法,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古代养生家葛洪养生之道,养生以不伤为本

1、养生思想精髓

葛洪养生之道的思想精髓之所在。中医讲究“气”,那么古代养生之道的核心就是“养气”。葛洪养生之道的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修生养性、乐享天命:强调德行修养、内修心性。道德情操的陶冶居重要位置。

(2)、不伤不损、劳逸结合:葛洪养生学术思想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强调“养生以不伤为本,此为要言也”。

(3)、行气导引、动静相宜:行气是一种利用呼吸吐纳来修炼的养生方法,道教修仙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呼吸吐纳之术,唐代以后称为“内丹术”,即现代的“气功”。他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的躯体的存在,皆有精气或元气所化生,人生活在大气之中,气又充塞在人体之内,人与天地之气为一体。只要妥善与取天地之精气和元气,以充养人体内的精气和元气,就能够长生不老。提出一种“内息法”和“闭息法”的行气方法。行气时人应集中意念内守,控制自己的意念活动,即进入到“入静”状态。十分重视行气时间,应选择“生气之时”,避开“死气之时”。他认为,从当日的半夜到次日的日中着6个时辰为生气之时,日中到夜半为死气之时。

(4)、宝精爱气、形神具重:精和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动的最基本物质,由此葛洪特别强调,要达到养生目的,就要顾护精气,加强精气的生成。

(5)、博采众方、重视医药:强调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葛洪养生学术思想里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养生者兼习医术;认为疾病不是鬼神所致,平时不知节制,一旦祸起,祈求鬼神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6)、服食金丹,以期仙寿:葛洪养生学术思想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金丹成仙。葛洪认为服食丹药是修炼成仙的最重要方法和捷径。

2、养生之道

葛洪养生之道:生活有度,起居有节

葛洪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节制。他认为,人的寿命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养生

方法就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

葛洪养生之道:起居“六勿”

葛洪强调,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葛洪养生之道:尊道贵德,以德济生

葛洪是道教养生学家,他不仅想拯救人的肉体,还想拯救人的灵魂。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不仅是治身之道,也是治心之道。葛洪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对养生延年的积极意义,他倡导人们体道修德,积善立功,渐次长生成仙。《抱朴子·道意》云:“明德唯馨,无忧者寿。”此句意思是说:具备良好的道德,其馨香之气远播;无忧无虑的人,才能益寿延年。

葛洪的这种“以德济生”的理念与孔子的“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道以仁”等观点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均视修德为养生之本。

葛洪养生之道:药物养身,术数延年

葛洪养生之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服药。他很留心搜集民间流行的一些简便的治病养生方药。他将这些的验方结合自己的医药经验写成了一部书,书名叫《肘后备急方》。

葛洪是一个神仙论者,他坚信世间有成仙之术,可使人的寿命像天地一样长久。道家的服食有“草木之药”与“金丹之药”的分别。服食金丹以求神仙就是指用炉鼎烧炼汞、铅类矿石药物以制“长生不死”的丹药,因为其使用的最基本材料是丹砂,故称炼丹术。炼制的丹药大多有毒,使用不慎,反能损害生命。相比之下,服食草木之品就安全多了,既可养性,又能除病,确有延年益寿之效。例如,松柏脂、茯苓、地黄、黄精、麦门冬、天门冬、枸杞、地骨皮、菖蒲、远志等,这些药物多为医家常用,具有益气养阴、安神定志等作用。在用于养生服饵之品时,既可合用,亦可单服。这里介绍几首葛洪的养生方。

三十条养生之道——唾不及远;行不及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不欲极渴而饮;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窃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

3、养生方法

(1)、“葛洪怡情术”:葛洪怡情术是在生活诸多细节上,倡导修身延年应以修德先;鲜明的反对憎恶善良喜好杀生、善于说谎心口不一、受到恩惠二不知道感恩、为

私事而废公德、使他人家庭破碎、欺瞒诈骗他人等行为。旨在教人积德行善,做事遵循道德和法律,获得良好的精神境界。倡导保持心理上的健康有利于促进养生长寿。(3)、“葛洪行气术”:提出“内息法“和”闭息法“的行气方法。行气时人应集中意念内守,控制自己的意念活动,即进入到“入静”状态。现代人们根据葛洪的行气方法整理出几点具体的操作方法:

(4)、“葛洪导引术”:葛洪认为不必每天早晨都要引导,只要觉得身体不舒服时方可练功,引导使病去即可,而不可是身上出汗,有汗则会受损。引导的功效在于能够治疗潜在的疾患,通常不和之气,运动四肢百节,不动不引就会使体内血流滞碍。

4、葛洪药方

葛洪养生方三首——胡麻丸、悦泽面容方、桑根白皮茶

葛洪桂龙药膏

总之,从葛洪的养生理论来看,虽然带有浓重的宗教神学色彩,但是他景仰“神”的本质是因为他对生命神圣性的敬畏,对“仙”的追求是对生命理想状态的向往。今天看来,他的养生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我们借鉴和参考。

三、葛洪文化发展现状

1、罗浮山葛洪文化

地理位置:广东惠州博罗县境内

建设时间:1985年开始重建葛洪文化

主题定位:中国道家名山之一,避暑、弘扬葛洪文化、宣传道教养生文化。

主要景点:黄龙观、冲虚观、酥醪洞酥醪观、明福洞九天观、葛洪文化馆、罗浮山道教文化园、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经营现状:国家4A级景区,门票:60元。

2011年逾7万港澳游客,罗浮山目前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旅游热点;

重要事件:

2011年,罗浮山举行了葛洪道教文化旅游论坛;

2011年启动“大罗浮旅游圈”规划,动工兴建罗浮山文化广场和游客服务中心,深入发掘罗浮山文化,建设罗浮山道教文化园、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2012年06月21日,广东惠州博罗县已启动境内道家名山罗浮山的葛洪文化申遗工作;

2012年启动了葛洪养生、黄大仙传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酝酿创作

罗浮山大型长卷,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

2、丹灶镇仙湖度假区:仙湖葛洪文化园

地理位置: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

规划时间:2006年10月

总投资:3480万

项目面积:1450亩

仙湖度假区介绍:集商务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分为5个功能区:入口服务区、养生保健区、文化观光区、休闲游憩区、运动健身区。拥有占地200公顷国际标准级18洞南海高尔夫球场、四星级的祈福(仙湖)酒店、广湖山生态百果园、渔人码头酒家、半岛西餐厅、度假别墅、桑拿中心、烧烤场、网球场、休闲运动公园、仙湖沙滩游乐场、仙湖湾商业广场。

主题定位:以葛洪文化为主题,以“道教养生文化”为主线,

主要项目:围绕“道教文化”、“道教养生”、“中医养生”、“四季养生”分区建设。 五行广场—将体现“金、木、水、火、土”的道教五行思想。

葛洪纪念馆—将集中展现葛洪生平足迹、事件、贡献、道教养生思想。 药膳餐厅—将以展现养生饮食文化为内容。

葛洪雕像—将塑造为景区形象标志,高约4.1米。

经营现状:于2008年10月建成开放,年接待30万人次。

黄龙观 冲虚观

3、葛仙山

地理位置:江西上饶市铅山县中部、武夷山脉

主题定位:游览观光、文化旅游

主要景点:葛仙峰、葛仙祠、葛仙殿、姑娘殿、紫云峰、西谭谷等。

等级:3A 级风景名胜区

门票:50元

4、赤壁葛洪文化研究会:

地理位置:湖北赤壁

主题定位:弘扬葛洪文化、宣传道教养生

重要事件:

葛洪文化园规划图 仙湖度假区

葛仙殿 葛仙山

2009年赤壁市葛洪研究会;

2012三国赤壁国际文化旅游节。

5、浙江宁波灵峰寺与葛洪文化:

地理位置:浙江宁波北仑

建设时间:1992年,宁波市府发文批准修复开放灵峰寺

主题定位:观光、养生、休闲

主要景点:灵峰山葛洪文化园、中医药养生文化园、葛仙殿、葛仙翁信俗文化、葛洪塑像

门票:15元

重要事件:

宁波北仑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2012年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5月7日,葛洪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筹备合作签约仪式在宁波灵峰寺举行

6、岔路镇“葛洪文化讲堂”:

地理位置:浙江宁海

举办时间:2013年6月9日

主题定位:文化旅游、养生

重要事件:2013年岔路镇邀请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常

敏毅为社会各界学者、岔路镇机关干部进行了一次《葛洪

与中医文化》的讲座,标志着该镇“葛洪文化讲堂”的正

式开讲。通过积极挖掘运用葛洪文化的精髓,带动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岔路地区经济、社会等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6、天河景区葛洪文化的规划建设:

地理位置:宁波天河景区

规划时间:2001年

规划面积:规划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30多平方公里; 主题定位:以葛洪文化为主线发展文化旅游。中国葛洪文化纪念地。

主要景点:大松溪峡谷,松溪十景、稚川亭、仙府巨猿、冲虚台、御风桥、抱朴洞和慕仙台。

经营现状:门票45元。

7、葛洪山庄:幽静清新、养生休闲

地理位置:浙江金华

建设时间:2005年10月开张营业

主题定位:休闲度假、养生

主要景点:还配有棋牌室,小型会议室,野外烧烤场、茶话廊、垂钓区,农家菜特色菜、观葛仙茶园,寻葛洪仙踪等休闲娱乐项目。

规划面积:山庄占地12000平方米,客房能够容纳20人居住,餐厅可容纳150人用餐(豪华包厢4间)。

经营现状:门票60元。

松溪谷 松溪谷风景区

8、葛山:“鄂东南道教文化旅游中心”

地理位置:湖北鄂州

开发时间:2008年

主题定位:道教文化旅游中心

主要景点:葛洪观皇经堂、葛洪大殿、葛洪宫

观、葛洪山庄、道教文化旅游特色商品一条街、八

卦广场、观音殿。

经营状况:免费开放

9、鄂州葛山城市森林公园:

地理位置:鄂州葛山

建设时间:2005年—2008年

主题定位:观光旅游、养生、运动健身

项目内容:环山旅游道路、供水设施、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道教文化旅游景区恢复、葛洪养身园建设、葛洪药用植物园建设、葛洪山庄建设

开发模式:环山旅游道路、供水设施、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由政府出资建设;其他项目采取招商引资方式。

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1-汉服、旗袍、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2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

陶弘景介绍

陶弘景介绍 生平: 陶弘景(公元456-536)是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高道、炼丹家、医药家、文学家、学者,字「通明」,自称「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附近)人。出身于南朝士族,十岁就读了《神仙传》,十五岁就写了《寻山志》,表现出浓厚的隐逸志向。二十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大约在三十岁左右,陶弘景拜东阳道士孙游岳(陆修静弟子)为师,学习符图、经法和诰诀,遂游历名山,收集仙药道经。永明六年(公元488)在茅山得杨羲、许谧手书真迹,又陆续寻得真人遗迹十余卷。 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到句容的句曲山(今江苏茅山),建华阳馆,自号华阳隐居,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后茅山被视为上清派本山)。是上清派的实际创始人。大同二年(公元536)于茅山飞升。 传奇与史实: 永元三年(公元501)雍州萧衍(梁武帝)自江陵起兵,陶弘景知天命所归,遂派弟子假道奉表,表示拥戴;并于次年萧衍将代齐称帝时,又以“梁”字为应运之符,令弟子献之,遂被萧衍定为国号,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即位后,屡请其出山而不得,但梁武帝同陶弘景还是保持着密切的书信来往,对其“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中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名句,这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他道儒释三教兼收,上识天文地理,下晓物产人事,琴棋书画,经书文学,无所不通,他佛道兼修,曾在浙江阿育王塔受佛戒,茅山道观中,也建有道、佛二堂,隔日轮番礼拜,他晚年的弟子中也有释家僧人。死时,遗令弟子以大袈裟蒙手足,葬礼上,道佛两家一右一左,“并在门中”。 思想与著述: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 天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 五)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 五)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 八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 ?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 节气冬至)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 各种中国结: 方胜结——一路平安 2。双蝶结——比翼双飞 3。如意结——吉祥如意 4。团锦结——前 程似锦 5。祥云结——祥云绵绵 6.双喜结——双喜临门 7. 桂花结——富贵无疆 8.团圆结—— 团圆美满 9.双全结——儿女双全 10.双钱结——财源亨通 11.双鱼结——吉庆有余 12.盘长结 ——长寿百岁 13.平安结——如意平安 14.同心结——永结同心 15.双联结——双双成对 16.鲤 鱼结——吉庆有余 17 繁翼磐结——磐石如山 中国国学是什么: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 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的代表和核心。从明代起,国学详细 分为质测、 通几、 宰理三学, 质是区分, 测是测量, 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通是通达, 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明代国学划 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哲学、社会科 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 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 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 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游龙门奉先寺 1 / 6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入齐,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征左卫殿中将军。梁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辞官赴句曲山(茅山)隐居,从孙岳游学,并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礼聘不至,却每每就谘朝廷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将儒家封建等级观念引入道教理论。善书法,尤精行书,长于医药、历算、地理。在整理古籍《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吸收魏晋间药物学的新成就,撰有《本草经集注》七卷,所载药物凡七百三十种,对后世本草学之发展有很大影响。另又著有《真诰》,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 陶弘景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据记载,陶弘景于永明(483~

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300字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300字作文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数不胜数,如剪纸、对联、古诗、传统节目,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了。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节它就会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剪一个“福”字贴在门上,在红纸上写一些吉利话也贴在门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红色就再也不 敢来了。从此人们年年贴春联,;流传至今。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飘,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小朋友们 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礼花满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引的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佳节,也是团圆节,这天吃元宵、猜灯谜,寓意家家团团圆圆,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无比幸福快乐。中国 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 统文化光辉灿烂。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 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内的佛教早已被汉化)。中华文化,亦称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 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 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 华的果实。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 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 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 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 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 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文言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阅读答案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帝代年历》,又尝造浑天象,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义师平建康,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高祖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善辟谷导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深慕张良之为人,云“古贤莫比”。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太宗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与谈论数日而去,太宗甚敬异之。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养胜,一名成胜,并为佳宝。(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除:任命B.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止:居住C.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要:要求D.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笃:深厚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朝仪故事,多取决焉而人之所罕至焉B.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C.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其一名养胜,一名成胜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弘景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关起来门来不与其他人相往来,只以看书为要事,朝廷规仪礼章等事,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B.陶弘景喜欢著述,更追求奇异,爱惜时间,越老越勤奋,尤其了解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C.梁高祖即位后经常写信问候陶弘景,是因为在高祖即位前,素不相识的陶弘景推荐了他并且援引图谶,让弟子进上表示忠诚。D.陶弘景擅长辟谷气功等养生方法,八十多岁仍显得年轻,十分爱慕汉代张良的为人处世,称他“古代贤人没有谁能比得上”。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2)后太宗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与谈论数日而去,太宗甚敬异之。 4.(3分)C (“要”通“邀”,邀请。)。5.(3分)B(都是表顺承副词,“于是、就”。A项,兼词,于之/助词,不译;C项,连词,但是/连询,表僻饰;D项,代词,其中/代词,他们。)6.(3分)C(“素不相识”与事实不符,因为“高祖既早与之游”。)7.(10分)(1)等到他出发的时候,公卿在征虏亭设宴与之钱别,因设帐太多车马把道路都填满了,人们都说自宋齐以来,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事情,朝廷和民间都认为是件有面子的事情。(2)后来太宗来到南徐州,钦佩他的高风清名,召他到后堂之中,和他谈论了多日才离开,太宗十分敬佩叹服他。参考译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说:“仰看高空,观看太阳,不感到是很遥远的事了。”等到他长大后,身高七尺四寸,神态仪表出众,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宽广,身材很长,耳朵肥大。读书超过万卷。善于弹琴下棋,草书、隶书写得很好。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封为诸王的陪读,任命为奉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可归类于传统文学) 中国戏剧 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 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着不可抵挡的神奇魅力。 从定义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来说,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一、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 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 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来解释着世间万物的变化。 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最朴素的人生观。 中国人思想中最为讲究的就是平衡,这种平衡是由内及外的,包括着自己内心的平衡、内心与身体的平衡乃至自己与世间万事万物的平衡。 虽然阴阳五行并无科学依据,但是确实很有道理。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它们之间能够保持“和”也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时,世间万物也就能欣欣向荣,而当阴阳不和之时则万事不顺。 阴阳两个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医、武术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不透露出阴阳的思想,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中也同样如此。 阴阳调和则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国古代铜钱一般,外圆内方。 “中庸”最早见于《论语》。 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 何谓“中庸”?据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 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 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则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不挣扎亦不平庸,从容而淡定。 为人处世不偏激,同时有自己的原则、有所坚持。 这正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平衡,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也就是内心与外界的“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体现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内部的“和”,是一种对于“和”也就是内心平衡与个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

道教魏晋南北朝人物:葛玄、范长生、许逊、吴猛、葛洪、寇谦之、陆静修、陶弘景等【人物】

道教魏晋南北朝人物:葛玄、范长生、许逊、吴猛、葛洪、寇谦之、陆静修、陶弘景等【人物】 ?一、葛玄 葛玄(164—244)三国时方士。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据《抱朴子》记述,他曾经以左慈为师,修习道术,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传授给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瞄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后世道教尊称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二、范长生范长生(?—318)十六国时成汉道士。又名延九、重九,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他精通天文术数,博学多艺,居于青城山(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拥有部曲干余家,为当地天师道首领。巴氐族人李特率领流民在益州起义,范长生曾资助军粮物资。李特战死后,其子李雄率众攻入成都,打算迎立他为国君,固辞不就。李雄建立成汉政权,拜他为宰相,加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称为“范贤”,封西山侯,并免征其部曲的军粮,全部租税由他本人征收。范长生修道长寿,传说他活了一百三十多岁。著作有《道德经注》,《周易注》(见李鼎祚(周易集解》)。旧时四川青城山有“长生宫”,为

范长生的纪念之地。宋代诗人陆游曾到此游览,吟诗说:“碧天万里月正中,清夜珥节长生宫。”三、许逊许逊(239—374)东晋道士。字敬之。许昌人。吴赤乌二年(239)母感风珠随腹而生。生而颖悟,姿容秀伟。少小通束,与物无忤。及长,尝从猎射一鹿,鹿子堕后,鹿母犹回顾舐之,因悟。遂弃弓矢,刻意为学。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嗜神仙修炼之术,初即颇臻其妙。又闻西安吴猛得至人丁义神方,乃往师事。丁公悉传其秘,遂司郭璞访名山,求善地,得西山逍遥山金氏之宅,日以修炼为事,不求闻达乡党。代其孝友,交游服其德议。长吏许穆皆其弟子也。晋太康元年(280),尝为旌阳县(今湖北枝江县北,一说今四川德阳县)令。时年四十二岁。在职期间,为政清,廉,治法简易,吏民悦服拥戴。后知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遨迹江湖,寻求至道。传说他曾斩蛟为民除灾。据传:东晋宁康二年(374)举家从豫章西山飞升成仙。北宋徽宗赐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后人将其尊为净明道始祖。称为许真君或许旌阳。传称: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剑子》、《石函记》、《玉匣记》等书。四、吴猛吴猛晋代道士。字世云。濮阳(今河南濮阳县)人。仕吴为西安令。性至孝。四十岁时,得至人丁义神方。继师南海太守鲍靓,复得秘法。吴黄龙(230)中,得白云符,遂以道术大行于吴晋之间。晋武帝时,以所得秘法尽传许逊。当时流行有许多关于世云的传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天天英语常识题----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①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 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③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④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⑤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⑥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⑧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 ⑨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⑩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下面有著作) ★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 ★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寒食节(只吃冷的)、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山)、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守岁)、春节(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京戏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

[标签:标题]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 天)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清明节( 节气清明) ? 头牙( 农历二月初二)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 五)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 五) ?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 八)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五) ?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节气冬至) ? 除夕( 农历十二月卅? 尾牙(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农历腊月廿四) 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 各种中国结: 方胜结——一路平安2。双蝶结——比翼双飞3。如意结——吉祥如意4。团锦结——前程似锦5。祥云结——祥云绵绵 6.双喜结——双喜临门7. 桂花结——富贵无疆8.团圆结——团圆美满9.双全结——儿女双全10.双钱结——财源亨通11.双鱼结——吉庆有余12.盘长结——长寿百岁13.平安结——如意平安14.同心结——永结同心15.双联结——双双成对16.鲤鱼结——吉庆有余17繁翼磐结——磐石如山 中国国学是什么: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自 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的代表和核心。从明代起,国学详细分为质测、通几、宰理三学,质是区分,测是测量,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通是通 达,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明代 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 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 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一作灵)籁, 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 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

陶弘景与茅山宗

陶弘景与茅山宗 陶弘景与茅山宗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市)。他的一生,经历了南朝宋.齐.梁等三个朝代。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方物.医术.本草等无不通晓。他曾从陆修静的弟子孙游岳学道教符图经法,算是陆修静的再传弟子。《云笈七签》卷五李渤述《真系》∶今道门以经籙授受,所自来远矣。其陆(修静)君之教,杨(羲)许(谧)之胄也。陆授孙(游岳)君,孙君授陶(弘景)君。陶君搜摭许令(谧)之遗经略尽矣。据《茅山志》说,孙游岳有弟子百馀人,唯陶弘景是他的入室弟子,经法诰诀,悉相传授。陆修静生平总括三洞,力阐道教;孙游岳甄汰九流,潜神希微;而陶弘景生平对道法之勤求穷究,著述道书之丰富,较之陆孙均有过之,可说是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他不仅继承了杨许所传之上清经籙,更是广泛搜访杨许三君之遗迹,据以纂《真诰》;他不仅重斋仪,更兼重烧炼黄白及医药服饵;他不仅力阐道教,更且主张三教融合,法无偏执;他不仅重道教经籙,更且重儒家谶纬。陶弘景所创茅山宗之特点,也就在于以《上清》经籙为主而兼融并蓄诸派道法及释.儒的思想。陶弘景一生勤于著述,纂《真诰》.《登真隐诀》,注《老子》等帕二百

馀卷,其中最著名的道教典籍为《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及《真灵位业图》。陶弘景茅山宗传经,最重三君(杨羲.许谧.许翽)手迹。即东晋哀帝兴宁年间(公元三六三至三六五年)杨羲.许谧等托言众真降授所留手书遗迹。并据南齐颐欢所整理真人口授之诰,纂而为《真诰》。据《云笈七签》卷一百七引陶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记载∶先生以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就兴世馆主东阳孙游岳咨禀道家符图经法。虽相承皆是真本,而经历模写,意所未惬者。于是更博访远近而正之。成辰年(公元四八八年)始往茅山,便得杨许手书真迹,欣然感激。至庚午年(公元四九0年)又启假东行浙越,处处寻求灵异。至会稽大洪山,谒居士娄慧明。又到馀姚太平山,谒居士杜京产。又到始宁山,谒法师锺义山。又到始丰天台山,谒诸僧摽及诸宿旧道士。并得真人遗迹十馀卷。陶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自注∶此一诰,并是晋兴宁中众真降授,杨许手书遗迹。颐居士已撰,多有漏谬。更诠次叙注之尔。不出外闻。《真诰》卷十九云∶又按此书所起,以真降为先,然后众究继述。真降之显,在乎九华;而颐撰最致末卷。又颐所记二许年月,殊自违僻。今谨依真口授检求,又以《许家谱》参校,注名异同,在此卷后。足见南齐颐欢纂之在前,陶弘景以其多有漏谬,故再加诠次叙注,并加增补。明《正统道藏》存《真诰》廿卷,其卷一至十六,为东晋人杨羲.许谧托言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