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概况

陕西概况
陕西概况

陕西概况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面积1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

3570万,陕西省现设10个地、市(其中5个省辖市、5个地区),84个县、8个

县级市和15个市辖区,县级行政单位共107个。省会西安。咸阳、宝鸡、延安、

汉中、铜川、商洛等为本省主要城市。陕西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

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随着西安一包头、西安一安康、西安一南京

铁路干线的相继建成,将进一步加强陕西承东启西。联贯南北的经济地理位置。

四川、重庆,北接内蒙,是中国毗邻省市区最多的省份。

本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属秦巴山地,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

河冲积平原。总体趋势南北高、中间低。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华山等。以

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流经东部省境,渭河为黄河最大

支流;并有无定河、泾河、嘉陵江、汉水等河流。

气候以秦岭为界,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部主

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陕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陕南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7~16℃;全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自北向南递增。矿产资源较多,

主要有煤、铁、锰、钒、金、锑、磷、重晶石、石油等。其中陕北神府的煤田以

储量巨大,煤质优良著称。

陕西从北到南纵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年平均气温摄氏8

至16度,年平均降水量300-70O毫米,南北差异明显。无霜期一般在150天至

270天间。陕西是我国西部工业较为发达的省区。机械、电子、纺织、煤炭、化

工、食品等部门均有一定规模。关中为我国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本省农业以粮

食生产为主,主产水稻、小麦、红薯、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柑橘等。

山区出产核桃、板栗、桐油、茶叶等经济林产品。畜牧业以养羊为主,并养牛、

驴;秦川牛、关中驴为优良畜种。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分水岭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以南属长江水系,有汉江、丹江、嘉陵江等。全省年径流量为438亿立方米,水力发电蕴藏量达1400多万千瓦。全省地下水资源分布广、补给条件及富水性较好。

全省交通以铁路为主。陇海铁路横贯东西,是本省交通主动脉;西康、宝成、襄渝、西延等线连通南北。公路以西安为中心,高速公路和地方公路辐射全省,通达各县乡。西安是我国西部民航枢纽之一,有多条空中航线连通内地和西北各重要城市。

陕西历史悠久,文物名胜,古迹众多。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大气磅礴,被发现时震惊天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被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临潼骊山为历代帝王游幸之处,华清池传说动人,令人留恋,中国现代史上的“西安事变”也曾发生在这里。华山为五岳中的西岳,以奇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延安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驻地,革命遗迹十分丰富。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研究 摘要 在陕西,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能对陕西省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发现近年来陕西经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体现的优势;研究其发展前景可以为陕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找到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推动陕西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的对比和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的综合比对。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结构虽然形成“二、三、一”的态势但仍不尽合理、工业产业缺乏竞争力、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结构;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 [论文类型]应用型 A R esearch on the P resent S ituation and D evelopment P rosp ects of the I ndustrial S tructure in Shaanxi P rovince ABSTRACT In Shaanxi,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Granger causes cha 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Research status of th 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rovince, can now have some und 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Shaanxi's econom 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advantages embodied; 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s for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find the ri ght dir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objectiv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 xi.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s to read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present some results comparing the overall comparison.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f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wo, three, one" of the situation but still qu ite reasonable, competitive industrial property, do not form a clear leading industries, i ndustries with high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s not the problem. Optimization of indust rial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cultivating leading industry, and other ways to achieve a cluster effect play. [Key words]:Shaanxi P rovince;Industrial S tructur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he C ompetitive P ower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开发较早,但近年来,陕西省旅游业却呈现出与资源不相符的发展状态。本文对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旅游业;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obust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the largest industries in global economy. Shaanxi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Shaanxi Province;Tourism;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1.研究意义 旅游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旅游产业能耗低,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强。随着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旅游市场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我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陕西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加快陕西省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陕西省旅游服务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在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的十一个市、示范区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陕西省各市、示范区的经济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是依赖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低层次化,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的缺陷。各市区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全省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字:陕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I want to use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Eleven of the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are achieve great increase in economy,but generally speaking,the economic increase by the lead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we can see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ow-level. Especially,competitive advantage shortage. All cities should combine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clear the pillar industries and key industry,focus on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lance,and achieve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province's economic strength. Key word: Shaanxi;industrial structure;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区域内各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区域中,其产业结构及其优劣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效益以及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1]。通过一系列的实际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2]。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但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对区域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行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经过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陕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谱写了三秦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陕西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掀开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一、社会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大发展,经济规模、速度、结构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跃 1978年以来,陕西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突破了封闭、僵化、单一的经济模式,国民经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30年来,陕西经济总量从不足100亿元到突破5000亿元,实现了三次大跨越。第一次跨跃,从1978-1995年,长达17年之久,跨上10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年均增长9.5%;第二次跨跃,从1995-2001年,用了6年跨上了20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6%;第三次跨跃,是十六大后,从2002年至今几乎每年增加近千亿元的规模,分别跨跃了3000、4000和5000亿元的历史大关,2007年达到5465.79亿元,年均增长12.6%。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6.4倍,翻了4.1番,年均增长10.4%。1994年以来,除2001年增长9.8%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增长速度创近19年新高,增速在全国居11位。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7.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陕西国民经济总量中,一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过低,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30.5:51.9:17.6,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落后。改革开放后,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提升第三次产业。经过三十年努力,陕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比重大幅度提高,二产比重稳定上升,一产比重下降,逐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能源、机械、化工、建筑业为主体的二产和以交通、电信、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由30.5%下降到10.8%,下降了1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始终占居主导地位,上升2.4个百分点为54.3%,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占总量的比重突破30%,达34.9%,上升17.4个百分点。 非公制经济崛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私营、外资、合资、联营、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已达45.6%,比2000年的40.1%提高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经济迅速崛起,极大地保障和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增强经济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陕西人均生产总值仅291元,经历了10年风雨,到1988年迈上千元台阶,到2005年,经过17年奋力拼搏跨上万元大关,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14607元,是1978年291元的50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倍,翻了3.6番,年均增长9.1%。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21美元,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 财政实力增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企业效益不断趋好等因素的带动下,全省财政收入30年经历了两个飞跃阶段。第一次是1978-1996年,为稳步增长期,全省财政收入由19.76亿元到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7.22亿元,年均增长10.4%,递增速度低于同期经济总量1.1个百分点;第二次由1996-2007年,为快速增长期,以20.3%的递增速度快速增长,比前18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时间:2003-7-25 15:24:07 阅读488次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黄春长 陕西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大自然造就的美好的生态景观,又有从新石器时代到 周、秦、汉、唐历代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古代文化遗产。虽然深居内陆,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西旅游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十多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45O万人,创汇超 过10亿美元。1995年接待入境游客44.23万人次,外汇收入1.39亿美元。旅游业为陕西国 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成绩。陕西省政府也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陕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充分认识到,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不可盲目乐观。 1.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1.1.入境旅游 陕西的入境旅游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处于数量增长阶段。这是由于封闭了十多年 的国门初被打开,神秘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于海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而大批旅游团队涌入。这个时期我国旅游景区总体开发不够,主要景点大多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少数城市为依托,开放范围也很有限,因而客流相对集中。其中陕西占有较大比例的客

流。但陕西旅游业接待能力的发展,总显得跟不上客流增长的需要,因而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自然增长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增长,以商务、会议、学术交流、科学 考察、学习、探亲访友为目的入境的散客比例上升,入境旅游团队比例下降。同时,国内各省大量的旅游资源相继都被开发利用,开放范围急剧扩大,各地旅游业全面兴起,入境口岸增多,形成客流分散的局面,陕西占有客流比例减少。这就导致入境来陕客流增长速度减缓,使旅游接待能力显得过剩,涉外饭店客房出租率不高。虽然旅游业的总收入在增加,但是获利率甚低。 客观地分析,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也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充 分认识这个规律,迅速调整陕西旅游业的结构和战略,适应同际国内旅游市场发育的特点,按照国际水准来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变自然增长、被动应付为主动发展、促进增长,那么就有可能很快实现陕西旅游业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重要转折。 1.2.国内旅游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由于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 作时间缩短,节假日闲余时间增多,许多人都有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增大,心理紧张因素增多,使大部分人都产生了休闲、游览、观光、娱乐、访占、探幽、回归自然、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生活、调节心理、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当国家政策对国内旅游从“不提倡”转变为“积极发展”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则必然表现出爆发性特征。同时,旅游的形式也正由散客独自旅游,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游方向发展。因而,陕西旅游业将会占有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

西安市概况

西安市概况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西安是水资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

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公里,年径流量为25亿立方米。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约19.91亿立方米。还另辟有较理想的水源基地。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西安是陕西省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西部城市。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八大通讯枢纽之一。

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介绍

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介绍 在全县旅游推介会上的汇报 各位旅游社团、新闻媒体朋友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向各位朋友在以介绍。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是2008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设立,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的2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也是陕西地区唯一国家林业局即将授牌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位于千河谷地中游,总面积573.2公倾,是以河流湿地特征为主,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的西北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湿地。公园内河流纵横、森林丰富,分布着众多鱼塘、沼泽、树林、农田,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水体景观、惊叹的水禽景观、翠绿的林海景观、宜人的农田生态景观、美丽的新村景观等。公园内有脊椎动物47科174种,湿地植物34科10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大鸨、黑鹳),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大天鹅、灰鹤、鸳鸯、鸢、大鵟、毛脚鵟、秃鹫、鳖、秦岭细鳞鲑、水獭等)。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著名文化旅游设计策划大师李骊明教授大手笔策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旅游设计院、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等专业院所精心规划设计。县委、县政府多次对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定位、规划、建设进行分析论证,充分吸收各方 1

面意见的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进行公园景区建设。目前,公园现已建成水生植物园、门户区、蒲家山植被恢复区、鸟类观景台、秦风民俗园、纸坊湾风景区等6个景观点。 水生植物园占地1000余亩,园内栽植芦苇830亩,芦竹60亩、菖蒲50亩、香蒲70亩,栽植绿化树460多株,护坡栽植连翘和迎春7200株,堤岸下建设1500平方米的半圆形集散广场,修建环形游步道3400平方米,砌筑砌筑灌溉排水渠960米,用彩砖铺装河堤810米,1620平方米;入口处修停车场1个2400平方米,布设了4个大理石雕刻的剪纸造型图案,栽植景观石5个;铺设休息小广场4个2575平方米。游人在水生植物园,可观赏到湖中有园、园中有水、人水相依的自然生态景观。 公园门户区占地面积61.2亩,区内修建停车场1处,绿地6.2万平方米,移植景观大树12株,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6.8万株。建成游步道800余米、木栈道202米,建成亲水平台75平方米,铺设广场1800平方米,建造叶脉亭2座、六角亭1座、紫藤花架2座,安装门型旗26个,配套完成了景观亮化工程。游人白天到这里,门旗小亭、小桥流水、森林古道,好似置身在美妙画圈中;夜晚慢步在木栈道,感觉好似天空散步。 蒲家山植被恢复区占地面积300亩,区内河滩栽植速生杨23100株210亩;荒地栽植雪松2100株,营造景观林50亩;硬化路面2.6公里,培筑路肩4560立方米,修建路沿石2700米, 2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具有关中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本文首先简介陕西省"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以及"一线两带"建设的提出的背景,并对"一线两带"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作出分析。 关键词:一线两带背景分析 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i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of important ways. shanxi"a line two belts" of the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guanzhong grow to hav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group.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tion in shanxis province, "a line two belts" of the concept and range and "a line two belt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osed, and "a line two belt"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make analysis. Keywords A line with two back ground analysis 一、"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 陕西是中国的腹地,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又是中心的中心。从中国地图上看,陕西的版图很像一个跪式的兵马俑,关中地区似缠绕在兵马俑身上的一条腰带,这就是“一线”的概念。2002年3月和7月,国家科技部相继批准了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此为“两带”的概念。 "一线两带"就是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为依托,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涵盖整个关中地区。包括关中地区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地级市和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53个县(市、区),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 文) 陕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2011年3月2日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克服了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努力探寻促进发展新空间,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00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8.45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第二产业增加值5403.53亿元,增长18%,占53.9%;第三产业增加值3629.55亿元,增长11.7%,占36.2%。 二、农业

抽样调查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164.9万吨,较上年增长3%。其中夏粮产量449.3万吨,秋粮产量715.6万吨。 继续转变林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经济林业产业。全年造林面积36.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7.8%;板栗产量5.2万吨,增长12.4%;核桃产量6万吨,下降31.9%。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42%,植被覆盖率达到71.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生猪存栏减幅趋缓,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全年水产品产量6万吨,增长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59.51亿元,增长19.7%。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3593.66亿元,增长20%;轻工业565.85亿元,增长18.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1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08.8亿元,增长33.7%。其中,能源化工工业5100.14亿元,增长34.3%;装备制造业2607.01亿元,增长34.8%;有色冶金工业1259.72亿元,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容 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非典”、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我省入境旅游、国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十五”末,全省年接待国外旅游者608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接待国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4.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国旅游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7%,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2、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合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兵马俑博物馆馆前环境改造工程、黄帝陵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世界级旅游产品著名形象。华山、太白山、翠华山、玉华宫、金丝峡、壶口瀑布、红碱淖、瀛湖、南宫山等的开发建设,有效改变我省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大唐芙蓉园、岭野生动物园等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形成新亮点,温泉、滑雪等休闲项目得到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休闲产品体系。 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完善。2005年底,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各类等级旅游景区74处,其中,4A级景区17处,3A级景区28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点7处。2005年底,我省共有旅行社35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5家,国旅行社319家,导游人员近万名,旅馆业床位总数达到40余万。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62座,其中5星级饭店4座,4星级饭店18座,其它星级饭店240座。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1万,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55万。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我省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极大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实施旅游环境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品位。 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举办了华山论剑、公祭黄帝陵、旅游歌曲大奖赛、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和国供奉、在海外开展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传媒手段的作用,活动影响面广,宣传效果明显,客源显著增加。 4、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旅游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修订和实施《省旅游管理条例》。依法治旅的意识不断增强。旅游服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坚持开展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管理质量。 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旅游行业积极开展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涌现出一批服务标兵、服务明星。 (二)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全省旅游行业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开展宣传促销工作,大力进行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推动全省旅游业健康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旅游业的综合性,旅游业的关联性,以及旅游市场尚处在培育发展期,在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资源配置、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开展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旅游业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2、坚持改革开放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旅游业是一个外向型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境内土壤母质种类复杂,植被类型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位悬殊,历史上人类影响程度不一,因而土壤构成复杂多样。经1980~1986年土壤普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境内土壤可分为褐土塿土、潮土、水稻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12个土类。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各土类又分若干亚类、土种,共有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由于农耕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发展影响深刻,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人工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分布广泛塿土、潮土、水稻土都是在褐土或黄土基础上,经自然淋溶粘化作用和几千年耕种熟化后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壤分布规律] 西安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渭河平原广泛分布多种农业土壤,多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熟化形成,呈水平地带性分布。 河流的河漫滩土壤受河流冲积物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低河漫滩距河床近,易受洪水影响,以新积土和水稻土为主;高河漫滩距河床较远,地形稍高,以潮土为主。 河流的一、二、三级阶地,在褐土基础上演化形成塿土。由于耕种时间与水文条件的差异,渭河以北多灰塿土,渭河以南多黑塿土。在人口密集的西安城郊周围,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频繁的用土、填土和人工搅动,土壤以黄绵土和发育较晚的塿土性土为主。 山麓洪积平原的洪积扇顶部以褐土、黑塿土为主,中、上部则为红立茬土和黑立茬土。洪积扇前缘排水不畅的洼地,形成各种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如潮塿土、水稻土等。 黄土台塬塬面土壤多为黑塿土或立茬土。塬坡沟谷因水土流失,土壤遭受严重面蚀与沟蚀,以黄绵土为主。 【垂直地带性】秦岭山地与骊东南丘陵区,山势峻峭,山岭与深谷交错相间,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随着植被、气候带的变化,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骊东南丘陵沟深坡陡,地形破碎,因长期受水蚀、风蚀及重力侵蚀作用,不少地方黄土母质侵蚀殆尽。成土母质除黄土外,包括古红土、紫砂岩、页岩、花岗片麻岩风化碎屑等,分布褐土、红粘土、紫色土、黄绵土等多种土壤。

陕西产业结构

关于产业结构现状、成因和对策的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47596.html, 2010-3-29 8:30:53汪海波中国经济时报 两市齐创新低“国家队”再次精准抄底揭秘重仓股 叶荣添:迎超级反击!基金经理5次加仓1股(速查) [字体:大中小] 收藏订阅RSS 分享打印[网友评论0条] [ 手机也能看] 改革前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是盲目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由此必然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但是改革后,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投资膨胀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第二产业增速,使一系列战略在实践上偏离正确的轨道,从而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协调发展,甚至加剧其失衡。作者认为,在市场化取向改革没有整体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各次产业的协调发展,这同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不够是有联系的,而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改革没有到位。 从“六五”时期直到“十一五”时期,我国把结构调整问题放在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但迄今成效并不明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形成这个“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要做出什么结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结构调整涉及众多方面,本文只拟涉及其中的一个基本方面,即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问题。 一、产业结构的现状 与改革前的1953年—1978年相比较,改革后的1979年—2009年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前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52年的51.0%下降到1978年的28.2%,由20.9%上升到47.9%(其中工业由17.6%上升到44.1%,建筑业由3.2%上升到3.8%),由28.2%下降到23.9%。这些数据表明:这期间,产业结构处于全面极端的失衡状态。说全面,不仅第一、二产业严重滞后于工业的发展,建筑业虽略有上升,但也大大滞后于工业发展;说极端,不仅农业滞后于工业已经达到顶峰,而且第三产业比重也发生了极不正常的下降。在后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78年的28.2%下

陕西省旅游资源概况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北与内蒙、宁夏接壤,西与甘肃相连,南与四川、重庆、湖北相通,东与山西、河南毗邻。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古有“丝绸之路”通向西亚、中亚各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陕西东西较窄而南北较长,全省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从北至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三个自然区。总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洛南境内发现了160万年前的猿人遗址,还发现了距今115万年完整的兰田猿人头颅骨化石、距今18-20万年的大荔智人化石和距今4-5万年的河套人遗址。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非常丰富。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寝都在陕西,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圣地。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西周、秦国、秦王朝、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大夏、北周、隋、唐等15个王朝和国家在此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这悠久历史赋予陕西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陕西又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陕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多名山大川。巍峨的秦岭山脉横亘陕西中部,滚滚黄河纵穿秦晋峡谷,造就了华山、骊山、太白山、天台山和黄河壶口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陕北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雄伟壮观,陕南的岚山毓色可与江南媲美。陕西是中国文物特大省,文物景点达3575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307处,收藏各种文物200万件以上,其中国家级文物123组件。陕西古遗址、古建筑、古陵墓、碑碣石刻及国家级文物数量之多,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陕西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8座。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西安的华山;西安临潼骊山;保鸡天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2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3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点5个,省级1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已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和经营规模。2000年全省有旅游涉外饭店120家,旅行社232家,全省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到48万人。目前全省开发旅游资源100多处,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的四条旅游热点线路,点线结合形成了不同文化内涵,不同产品风格的十大旅游区,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陕西省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陕西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陕西省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西安,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城市,这里是文明世界的四大古都之一,这里曾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深远的文化底蕴。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开来的旅游线路构成了陕西省旅游的主体。面临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陕西旅游业怎样才能抓住优势,加快发展?为此我们特做了陕西省旅游市场的调查。 [关键词] 陕西旅游、发展思路、调查 一、调查目的 充分掌握陕西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发现其优势与不足,为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 调查方法为自愿原则下的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有效问卷为216份,其中86.1%的被调查者为外地游客,被调查者中一年的旅游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占77.3%,第一次来陕西的占67.1%。 三、相关概念 (一)旅游产品 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要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 (二)旅游产品构成中的组合 旅游产品组合 游览组合购物组合饮食组合居住组合交通组合环境卫生 旅游线路和日程组合声誉组合休闲娱乐组合特色组合其他组合四、陕西旅游市场有待完善的问题 旅游业被称之为“无烟工厂”,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旅游业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已被列入了发展规划之中。陕西省号称文物大省,已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最有潜

力的文化旅游城市,未来将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中心。但是其旅游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看以下几组数据: 陕西文物资源居全国首位,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三位,但旅游收入只居全国第七位;在陕海外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仅为2.9天,外汇收入中旅游购物品收入仅为678万美元,仅为旅游外汇收入的27.4%。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尽管陕西省已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是旅游业发展不尽人意。调查结果显示出陕西旅游市场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前进的步伐。以下从行、游、住、食、购和服务六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旅游交通组合):交通设施较为落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旅游交通组合主要指旅游用的交通工具及其有关设施,包括飞机、轮船、汽车、火车和其他交通设施。现代的旅游业主要靠交通组合,交通组合如同人体中的血管,如果旅游业没有这种组合,那是不可想象的。游客对旅游交通组合的要求概括起来只有六个字:准时、安全、舒适。那么陕西的交通的基本状况如何呢?被调查者中76.9%的人选择乘火车进入陕西,但是认为西安火车站总体较差的超过其中的1/2,对陕西交通状况不满的近70%,而最令他们不满的是管理状况混乱。他们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与舒适状况。陕西部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质量不高,部分景区与景点“进不去,出不来”,如去著名景区法门寺,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其间要通过很长一段崎岖不平的低等级公路,这样的交通怎能不令游客望而却步?当然还有许多旅游景点也存在类似情况。再有市内交通管理不规范,存在大量违章驾驶情况,一些主要路段阻塞率较高。交通问题成为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影响着旅游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二)游(游览组合、旅游特色组合):旅游环境欠佳,旅游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