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及其所致损伤

电离辐射及其所致损伤
电离辐射及其所致损伤

电离辐射及其所致损伤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但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与放射有关的职业有:核工业系统的和原料勘探、开采、冶炼与精加工,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及研究;农业的照射培育新品种,蔬菜水果保险,粮食贮存;医药的X射线透视、照相诊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脏器测定,对肿瘤的照射治疗等;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及电子显微镜、电子速焊机、彩电显像管、高压电子管等。

天然辐射:

人类主要接收来自于自然界的天然辐射。它来源于太阳,宇宙射线和在地壳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从地下溢出的氡是自然界辐射的另一种重要来源。从太空来的宇宙射线包括能量化的光量子,电子,γ射线和X射线。在地壳中发现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有铀,钍和钋,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它们释放出α,β或γ射线。

人造辐射

辐射广泛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人造辐射主要用于:医用设备(例如医学及影像设备);研究及教学机构;核反应堆及其辅助设施,如铀矿以及核燃料厂。诸如上述设施必将产生放射性废物,其中一些向环境中泄漏出一定剂量的辐射。放射性材料也广泛用于人们日常的消费,如夜光手表,釉料陶瓷,人造假牙,烟雾探测器等。

相关职业还有锅炉及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常用的指令源以γ源为为信号源,射线拍片机发射X射线,以上两种是无损检测行业常用的方式,现在还同时使用磁粉和渗透及超声波,但射线机和γ源也是无法替代的工作必需

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主要有:

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对机体是损伤部位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当吸收剂量低于1Gy时,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1-10Gy时,主要损伤造血系统;剂量在10-50Gy时,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100%死亡;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

在2天死亡。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2、慢性核辐射损伤

在少量剂量下,它并不能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细胞并不死亡,但是变成非正常细胞,有些为暂时,有些为永久的,那些非正常细胞甚至发展为癌变细胞。大剂量的照射将引起大范围的细胞死亡。在小剂量的照射下,人体或部分被照器官能存活下来,但是最终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大增加。受低剂量或中等剂量的照射的伤害并不能在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中显示出来。机体长期接受超低剂量的照射时,可导致出现慢性放射性病。当局部长期接受超低剂量照射后,可以导致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

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增殖活跃组织对辐射损伤最为敏感,胚胎和胎儿正处于发育高峰,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4、远期效应

调查研究证实,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5、受核辐射污染后的后遗症问题

机体接受照射6个月后,仍会出现一些损伤,包括晶体浑浊、白内障、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

如果导致生殖细胞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可以出现畸胎等问题。

上面提到低剂量的电离辐射不一定引起疾病,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产生有利作用。小剂量电离辐射能减少肿瘤的转化、发生及生长;小剂量电离辐射全身照射能杀灭肿瘤。在目前,电离辐射预照射能降低随后大剂量攻击照射诱发染色体损伤,推测是消灭肿瘤细胞的机制之一。但是在当前研究进展中,小剂量电离辐射上调应激反应基因表达及提高前列腺素水平,与消灭肿瘤有何关系尚不清楚。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一、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机体各类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一致。Bergonie 和Tribondeau提出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同细胞的分化的程度成反比,同细胞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从总体上说,不断生长、增殖、自我更新的细胞群对辐射敏感,稳定状态的分裂后细胞对辐射有高度抗力。而多能性结缔组织,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血窦壁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各种间胚叶细胞也较敏感。

二、细胞周期的变化

辐射可延长的细胞周期,但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不同。处于M期的细胞受照很敏感,可引起细胞即刻死亡或染色体畸变(断裂、粘连、碎片等);可不立刻影响分裂过程,而使下一周期推迟,或在下一次分裂时子代细胞夭折。C

1

期的早期对辐射不敏感,后期则较为敏感,RNA、蛋白质和酶合成抑制,延迟进入S期。S前期亦较为敏感,直接阻止DNA合成,而在S期的后期敏感性降低,是则于此

时已完成DNA合成,即使DNA受损亦可修复之故。G

2

期是对辐射极敏感的阶段,

分裂所需特异蛋白质和RNA合成障碍,因而细胞在G

2期停留下来,称“G

2

阻断”

(G

2

block),是照射后即刻发生细胞分裂延迟主要原因。

三、染色体畸变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称为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畸变可以自然发生,称自发畸变(spontaneous aberration)。许

多物理、化学因素和病毒感染可使畸变率增高。电离辐射是畸变诱发因素,其原因是电离粒子穿透染色体或其附近时,使染色体分子电离发生化学变化而断裂。

四、细胞死亡

1.间期死亡(intermitotic death):细胞受照射后不经分裂,在几小时内就开始死亡,称间期死亡,又称即刻死亡。体内发生间期死亡的细胞分为二类:一类是不分裂或分裂能力有限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受几百mGy照射后即发生死亡;另一类是不分裂和可逆性分裂的细胞,如成熟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肝、肾细胞等,需要照射几十至几百Gy才发生死亡。细胞间期死亡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峰值后,再增加照射剂量,死亡率也不再增加。间期死亡的原因是核细胞的破坏,其机理主要是由于DNA分子损伤和核酸、蛋白质水解酶被活化,导致染色质降解,组蛋白外溢,发生细胞核固缩、裂解。照射后膜结构的破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也是促成间期死亡的因素。

2.增殖死亡(reproductive death):细胞受照射后经过1个或几个分裂周期以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死亡,称增殖死亡,也称延迟死亡。体内快速分裂的细胞,如骨髓细胞受数Gy射线照射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即发生增殖死亡。分裂细胞在受到很大剂量照射后也可发生间期死亡。增殖死亡的机理主要是由于DNA分子损伤后错误修复和染色体畸变等原因导致有丝分裂的障碍。

五、细胞损用力的修复

(一)亚致死损伤修复

亚致死损伤是指细胞接受辐射能量后所引起的损伤不足以使细胞致死,如果损伤积累起来,就可以引起细胞死亡。但若给予足够的时间,则细胞有可能对这种损伤进行修复,称亚致死损伤修复(sublethal damage repair,SLDR)。所以将一定剂量进行分次照射,每次照射中间给予一定间隔,细胞的死亡率比同等剂量一次照射明显减少。

(二)潜在致死损伤修复

潜在致死损伤是指照射后细胞暂未死亡,但如不进行干预,细胞将会发生死亡。假如改变受照射细胞所处状态。例如置于不利于细胞分裂的环境中,则受损伤细胞可得到修复而免于死亡,称潜在致死损伤修复(potentially lethal damage repair,PLD)

电离辐射损伤机制主要有:

在电离辐射造成的损伤当中重点有导致DNA损伤和诱发肿瘤,其中主要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有括DNA甲基化、及miRNA的调节作用、以及组蛋白修饰,其中对DNA甲基化研究得最早也最深入。

DNA甲基化通常是指发生在复制后由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介导的DNA胞嘧啶的C-5位与甲基的共价结合。在哺乳动物细胞中5。甲基胞嘧啶是最常见的形式,也是研究最深入,最清楚。

。DNA甲基化多发生在CpG二核苷酸对的胞嘧啶上,CpG二核苷酸对多聚集成CpG岛,而基因组中有一半的基因5 7非编码区有CpG岛。DNA甲基化主要由一系列DNMT来完成,NMTl的主要功能是在DNA复制时,按照亲本链的甲基化模式对新合成的DNA单链进行甲基化,使新合成的DNA链具有与亲代DNA链相同的甲基化模式,从而使这种表观遗传信息得以在细胞和个体世代间传递;DNMT3a和DNMT3b的主要作用是在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时,将未甲基化或者被去甲基化的DNA甲基化;DNMT2的功能仍不清楚。

电离辐射诱导DNA甲基化模式改变的可能机制:

(1)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

DNA链断裂是电离辐射导致的DNA损伤的主要形式,它可以通过重组修复或长片段切除修复而被有效修复,而在这两种修复过程中都存在DNA聚合酶将原本的甲基胞嘧啶替换成胞嘧啶的可能,从而使基因组甲基数量降低,导致DNA低甲基化。(2)电离辐射诱导的DNMT表达量和(或)活性下降

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多种DNA损伤,而DNA损伤产物(如:DNA加合物8.羟基一2.脱氧甘氨酸)会影响DNMT甲基化的能力,柳,DNMT活性的异常又会导致DNA 甲基化的紊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机制,但是都还没有被证实。

DNA甲基化改变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NA低甲基化在癌变前期的组织和肿瘤中经常被发现。基因组DNA低甲基化已经被证明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有关阻捌,并常常被认为是基因组不稳定的标志嗍。研究发现,慢性小剂量间断电离辐射能导致DNA低甲基化而慢性大剂量则不能闯。因此,DNA甲基化模式改变对于解释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更易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进而导致癌症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miRNA也在遗传当中有重要作用,它掌握真核细胞许多功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等多种行为。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细胞中miRNA的表达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电离辐射作为一种外界的损伤因素,能直接穿透组织细胞,将能量沉积在细胞中,对细胞造成损伤,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

miRNA序列上,无论在物种间还是单个物种的进化过程中,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表达上,具有时序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miRNA的这些特性提示它在生命活动的基本层面发挥作用,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等多种行为。

研究显示,超过50%的miRNA基因位于或靠近肿瘤相关的基因组区或脆性位点,提示miRNA在人类肿瘤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些miRNA起到类似原癌基冈的作用,其突变或者错误表达可引发多种人类肿瘤。但也有研究报道。一些miRNA具有肿瘤抑制因子的功能。

miRNA与电离辐射:

(1).造血组织接受电离辐射后miRNA表达的改变:人类及动物骨髓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是辐射致癌主要的靶器官。

(2).成纤维细胞接受电离辐射后miRNA表达的改变: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胶原蛋白是参与器官纤维化的主要成分。近几年来有低LET射线照射后细胞内分子

水平上(DNA、mRNA及miRNA等)的表达变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报道。其中,miRNA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与。辐射剂最以及照射后的时间有关,离辐射后表达是多样化的,其调控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

(3).前列腺癌细胞接受电离辐射后miRNA表达的改变:经过一定的实验证实一些miRNA在前列腺癌细胞接受电离辐射后有明显的改变,提示这些miRNAs可能对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效果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电离辐射还会导致另外一些组织的miRNA的表达改变。

既然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小的损伤,所以如何做好辐射防护是必须考略的问题。而今,医院成为日常生活当中普通人群接受辐射相对较多,相对集中的地方。因为在各级医院的大批医疗设备中,包含了许多价格不菲而属于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和放射肿瘤学等各类放射诊疗使用的高新技术设备。这些放射诊疗设备均必须借助各种密封放射源、开放型放射性药物或者各种各样射线装置等所发射的各类型电离辐射,才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达到施行健康查体、疾病诊断和肿瘤治疗的目的。因此,各种医疗设备的应用安全和全面质量管理,离不开很重要的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因素。。这既关系到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防护;叉关系到众多受检者与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还涉及到环境和公众照射的防护;以及很重要的防范发生放射事故等,其影响面非常之广。

因此,放射诊疗的防护与安全颇为需要加以突出地强调,藉此可引起各地各级医院、有关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高度重视。这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

防护的三大原则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来达到防护目的。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参考文献:

[1]郑钧正.必须重视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中的电离辐射因素

[2]石大伟,赵永成.电离辐射诱导的DNA甲基化模式改变及其在辐射致癌机制研究中的意义

[3]何庆嘉,冉新泽. 小剂量电离辐射可消灭部分肿瘤

[4]孙秀锦,崔凤梅,涂或. 电离辐射诱发的非编码小分子RNA改变

[5]夏景光,李文建,王菊芳,郭传玲,杨建设,高清祥. 低剂量电离辐射预处理对不同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6]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745384.html,/Article/Class147/307801.shtml

[7]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745384.html,/view/787.htm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是什么?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粒子、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种子以及x射线、射线。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这种性质既可利用。也带来一定破坏处,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及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射线大,但与x、射线比射线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x射线和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 电磁辐射又是什么? 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 两者有什么不同? 1.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而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 2.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但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而电磁辐 第 2 页共 4 页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下表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辐射的生物效应。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耐受一次25雷姆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 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 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 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1.0- 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 4.0希伏50%的致命伤 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 我们身边的辐射 说起辐射,人们就会有些害怕,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人体造成伤

害。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天然本底辐照 自然界中放射性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本底的辐照。天然辐射的“本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高能粒子形式的辐射,它来自外层空间,统称宇宙射线;另一个来源是天然放射性,即天然存在于普通物质(如空气、水、泥土和岩石,甚至食物)中的放射性辐射。另外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使用微波炉等。下表按辐射的大小列出了各种本底辐射。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的吃、用、住、行都会接受微量的放射性辐照。 来源所受 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0.0002毫希伏 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 每天看1小时电视每年约0.001毫希伏 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 宇宙射线每年约0.03毫希伏 大地和住房每年约0.05毫希伏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15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详 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但其穿透力很弱,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故其主要危害是进入人体后的内照射。 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但与X、γ射线比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铅版或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可以阻挡射线。 电离辐射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沾染及复合照射。 以下仅介绍外照射所致的放射性疾病以及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等。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受到全身超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分为三型: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②肠型急性放射病: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

2021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2021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在物理上,辐射被认为是带能量的粒子或波动在空间传播的一种过程。由于辐射本身能量的不同,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也不同,我们常常把辐射划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通常,非电离辐射又称为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与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时使物质电离的辐射。 电离辐射主要的种类有α射线、β射线、X射线、γ射线和中子辐射等。其中X射线和γ射线是电磁波,但由于能量较高,它们已经进入了电离辐射的范畴。 电离辐射分为天然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为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以及存在于自然界空气、水、土壤、岩石、食物等中的天然放射性。 人工辐射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医学上X射线诊断、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等放射诊疗的应用;工业上核电厂核能发电、工业探伤等无损检测、核测量系统对质量、密度、水分、料位、厚度的控制,石油测井等地质水文的放射性勘测,辐射加工等;农业上辐照改性、辐射育种、辐射消毒、辐射保存等辐照加工技术;军事上核武器、核潜艇等。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则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并在空间传播的现象。这类辐射一般都是由电荷的移动所产生。不同于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其实我们天天能够见到。比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灯都属于电磁辐射。就这一点来说,如果善加利用的话,电磁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俗地说,两类辐射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使物质发生电离! 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通过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源的距离、利用屏蔽材料来减少照射,并防止吸入和食入放射性物质。不同射线采用不同类型的屏蔽材料和屏蔽方法。 电磁辐射的防护: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家用电器的同时启用。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在日常饮食上,应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刷题巩固 辐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里无处不在,下列关于环境辐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中的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B.人们所受的电离辐射大都来自天然辐射源 C.医学诊断检查是最主要的人工电离辐射源 D.由电磁波对人体造成的辐射都是电磁辐射 【解析】D。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在物理上,辐射被认为是带能量的粒子或波动在空间传播的一种过程。由于辐射本身能量不同,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也不同。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可知,通常将环境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B项正确,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可知,我国居民所受的电离辐射照射中,绝大部分来自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天然辐射源所致的居民个人年有效剂量占总剂量的94%,而人工辐射源所致的居民个人年有效剂量仅占总剂量的6%。 C项正确,根据中国环境百科全书选编本《核与辐射安全》可知,我国人工电离辐射源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约为0.2mSv。在人工电离辐射源中,医学诊断检查是最主要的辐射源。 D项错误,电离辐射主要的种类有α射线、β射线、X射线、γ射线和中子辐射等。其中X射线和γ射线是电磁波,但由于能量较高,它们已经进入了电离辐射的范畴。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区别是什么

随着电子设备被我们广泛利用,辐射这个词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是电离辐射?什么又是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区别在哪呢?本文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小常识。 所有能量都有辐射,分为电离和非电离两种类型,并且在地球上无所不在。了解电离和非电离辐射之间的特性差异对理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和用处很重要。电离辐射比非电离辐射更危险,虽然都有潜在危害,但电离辐射也有一些医疗用途。 其中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 电离是一个从特定原子轨道移除电子的过程,会导致原子变得带电或电离。该过程发生在有足够强度辐射与正常原子交互作用时。强度不足以诱发这一过程的辐射叫做非电离,只是简单的刺激原子运动并加热它们。电离和非电离辐射之

间的分裂发生在紫外线辐射范围内,这也是该范围分为UV-A和UV-B射线的原因所在,并且后者更强更危险。 非电离辐射的例子包括红外线,微波和可见光。由于不从原子剥夺电子,因此非电离辐射无害。它仍然能激活原子并加热它们。这也是微波炉的原理所在,并且人体组织基本上不受影响。暴露于波长小于身体的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危险的烧伤。这就是暴露于阳光辐射会造成皮肤灼伤的原因所在。 尽管电离辐射不产生热,但对活性组织的危害比非电离大。通过从根本上改变原子的化学组成,这种辐射可导致分子损害和细胞失控生长,也就是所谓的癌症。如果暴露于人类生殖器官,电离辐射还会造成新生儿出生缺陷。 太阳能产生大量离子和非电离辐射,但只有少量到达地球表面。实际上,被人体吸收的电离辐射大多数由氡气体贡献,其次是钚和镭,主要产生于岩层和其它地质构造中。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首先简单地说下两者: 1. 电离辐射是一种可以把物质电离的辐射,电离辐射对生物是危险的。不是所有的辐射都是电离辐射。 2. 电磁辐射的另一个通俗名字叫电磁波,高能量(高频率)电磁辐射是电离辐射,只有这部分电磁辐射是危险的。 接下来是详细解释。咱们先从定义来一点一点走起吧。 辐射是什么?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辐射指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一般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分类为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一般普遍将这个名词用在电离辐射。—— 维基百科 好吧,Wiki解释的略抽象。我尽量用大妈语言解释一下,就是说辐射是指的能量的传递,电磁波(电磁辐射)是一种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的辐射。辐射也可以是指一些粒子(中子电子阿耳法粒子等)移动传递能量。高能量的电磁波在穿过物质的时候有将物质电离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电磁波我们称它为电离辐射;高能量的中子电子阿耳法粒子束也具有这种能力,也可以被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是指的物质的原子由中性不带电转变成带电的离子,而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是由于电荷被电离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电。 那什么样的电磁波可以使物质电离呢?上面提到了高能量,那么什么样的电磁波具有高能量呢?首先要澄清一点这里说的高能量是指的辐射能,也就是电磁波的载体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就是电磁波本身的特性,并不是指的电磁场的能量,尽管单位是一样的吧。秉承着大妈语言的原则,频率越高的电磁波,辐射能也就越高。 参考辐射能公式,下图,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栏目达」(就是那个入)为波长: 那么现在讨论的问题就来到了电磁波频率上了,我们来看看电磁波是怎样根据频率来分类的:

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中国移动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也许大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一些近郊区到处可见都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信号塔(学名基站)其样子要比电线杆粗好多高度也差不多是电线杆的两倍基站全身为白色大约50公里就有这么一个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每人不只有一部手机虽然这基站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很方便的服务,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距实际报道生活在基站附近的人在他们的下一代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白血病的患者后果很可怕。 通信基站或微波站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主要是通过发射高功率微波束对伤害人的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眼等,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也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

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场区:电磁辐射场区可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一般情况下,天线的300米以内的区域都为近场区,在这个区域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而在大于300米的区域,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所以,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应注意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包括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人员的防护,和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在远区场,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 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又传出消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信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以脑电波为主,大脑细胞是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移动通信基站所有产生辐射为电磁波,既然可以干扰无线电的通讯和导航系统,也就同样对人的大脑构成“污染”。从而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而引起畸形;对与从年人却可以引起

智慧树辐射与防护单元测试答案

【单选题】(1分) 指出右图就是何标志: A、辐射源标志 B、剂量标志 C、电离辐射标志 D、电磁标志 正确答案:C 2 【单选题】(1分) 辐射按能量大小不同可分为: A、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B、天然辐射与人工辐射 C、电磁辐射辐射与微波辐射 D、医疗辐射与天然辐射 正确答案:A 3 【单选题】(1分) 公众在自然环境中所接受的辐射照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类型就是: A、医疗照射 B、宇宙射线 C、放射性氡气 D、核废料 正确答案:C 4 【判断题】(1分) 人类只要生活在地球上就无时无处不接受辐射。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5 【判断题】(1分) 宇宙射线辐射强弱与所处纬度有关。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1 【单选题】(1分) 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为: A、核素 B、同位素 C、同质异能素 b正确 2 【单选题】(1分) 发生阿尔法衰变时,母核释放出一个( )原子,转变为子核。 A、氢 B、碳 C、痒 D、氦 d正确 3 【判断题】(1分) 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几率大。 A、对 B、错 b正确 4 【判断题】(1分) 活度就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率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A、对 B、错 a正确 5 【判断题】(1分) 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即该核素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A、对 B、错 a正确 1 【单选题】(1分) 以下哪些属于天然辐射? A、X线照相 B、电脑辐射 C、宇宙射线

D、手机辐射 c正确 2 【单选题】(1分) 以下哪些属于人工辐射 A、X线照相 B、紫外线 C、宇宙射线 D、手机辐射 a正确 3 【单选题】(1分) 天然辐射中波长最长的就是 A、宇宙射线 B、紫外线 C、伽玛射线 D、X射线 b正确 4 【单选题】(1分) 机场安检仪一般就是采用下列哪种射线? A、宇宙射线 B、紫外线 C、伽玛射线 D、X射线 d正确 5 【单选题】(1分) X射线与伽马射线的最重要的相同点就是 A、都就是射线 B、都就是电离辐射 C、都就是瞧不见的 D、以上都就是 b正确 1 【单选题】(1分) 医学上电离辐射应用包括 A、放射科 B、核医学科 C、放疗科 D、以上都就是

电磁辐射多大对人体有危害

电磁辐射多大对人体有危害? 浏览次数:1593次悬赏分:50 |解决时间:2008-1-14 15:36 |提问者:xiaoyao0521 在强电的工作环境下,知道电压和电流,怎么计算辐射的大小?有没有公式?(不需要电脑,电视之类家用电器的解释) 最佳答案 这个很难计算的,只能通过环境来估计 国家标准安全的长期暴露电磁波平均功率密度不能大于4mw/立方厘米。 工频强电一般来说电磁辐射的能量不大,但是在某些线况和环境下,倍频辐射可能会增强,强磁场对人的危害不容忽视。还有一些器件的磁场可能会比较强,这些都很难去算出来,只有依靠一些设备去测量了。 无线电辐射的强度达到多少对人体有害? 浏览次数:168次悬赏分:0 |提问时间:2011-5-21 15:01 |提问者:夏熙敬 其他回答共1条 200mW以下,对人基本没有危害。超过这个标准就对健康有比较不利的影响了。电磁辐射容易超标的有: 1.电脑0.6-1.5米的距离内; 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 3.工业、科技、医疗电气设备周围; 4.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 5.各种微波塔周围; 6.雷达周围; 7.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 另外打手机对人的危害更大。 追问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与频率及强度两个变量有关的,频率越高,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辐射强度越低,不同的频率有不用的辐射强度标准,所以200mW以下这个数据没有说明什么问题。例如国标工频高压的场强居然是4000伏/米,而电视场强达到1毫伏/米就是很大的强度。 哪位知道与此相关的国际标准吗? 辐射强度是怎么计量的,量纲是?达到什么值就会对人体构成威胁? 浏览次数:3260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9-8-16 07:43 |提问者:yffim 最佳答案 包括计算媒质在辐射场中吸收辐射的能量和推断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两个方面。 吸收剂量媒质在辐射场中吸收辐射能量的度量,用D表示。D=d劔/dm,式中d劔是电离辐射授予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dm为该体积元中物质的质量。它的国际制(SI)单位是戈瑞(Gy),1Gy=1J/kg,暂时并用单位是拉德(rad),1rad=10-2Gy。

最新整理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docx

最新整理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基本概念:非电离辐射从频率概念上来说,包括工频电磁场和射频电磁场两类。 (1)电磁场源的种类 电磁场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自然型电磁场源与人工型电磁场源:自然型电磁场源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某些自然观象所引起的。在自然型电磁场源中,以天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最为突出。于自然界发生某些变化,常常在大气层中引起电荷的电离,发生电荷的蓄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火花放电,火花放电频带很宽,它可以从几千赫一直到几百兆赫,乃至更高频率。 危害的预防: 最重要的是对电磁场辐射源进行屏蔽,其次是加大操作距离,缩短工作时间及加强个人防护。 (1)场源屏蔽 利用可能的方法,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内,阻止其传播扩散。首先要寻找屏蔽辐射源,如高频感应加热介质时,电磁场的辐射源为振荡电容器组、高频变压器、感应线圈、馈线和工作电极等。又如,高频淬火的主要辐射源是高频变压器,熔炼的辐射源是感应炉,粘合塑料源是工作电极。通常振荡电路系统均在机壳内,只要接地良好,不打开机壳,发射出的场强一般很小。 屏蔽材料要选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利用金属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操作地点的电磁场强度减低。屏蔽罩应有良好的接地,以免成为二次辐射源。 微波辐射多为机器内的磁控管、调速管、导波管等因屏蔽不好或连接不严密而泄漏。因此微波设备应有良好的屏蔽装置。 (2)远距离操作 在屏蔽辐射源有困难时,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远距离操作,在场源周围设有明显标志,禁止人员靠近。根据微波发射有方向性的特点,工作地点应置于辐

射强度最小的部位,避免在辐射流的正前方工作。 (3)个人防护 在难以采取其他措施时,短时间作业可穿戴专用的防护衣帽和眼镜。 (4)卫生标准 我国的《高频辐射卫生标准》对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分别做出规定: 高频辐射(频率100千赫至30兆赫)的电场强度为20伏/米,磁场强度为5安/米。 电子部颁布的《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规定: 1)一日8小时工作,连续辐射强度不应超过38微瓦/平方厘米; 2)一日总剂量不应超过300微瓦/cm2; 3)不允许在5毫瓦/cm2辐射环境下工作。 (2)红外线 A、危害 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大部分被皮下组织吸收使局部加热,皮肤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反应,反复照射时局部可出现色素沉着。过量的红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肢急性灼伤,短波红外线的灼伤作用较长波红外线强。 直接照射头部或面积较大、时间较长时,人体可因过热而出现全身症状,甚至发生中暑。 红外线照射眼睛时,可使眼组织加热,过量时可引起角膜和瞳孔括约肌的损伤,自觉眼睛不适或疼痛,瞳孔痉挛甚至瞳孔括约肌瘫痪,双眼集合作用减退,阅读困难。 红外线引起的白内障多发生于工龄长的工人,波长0.8~1.2微米的红外线长期照射时,可引起晶状体温度升高,晶状体浑浊,发展为白内障。波长小于1微米的红外线可达到视wang膜,过量照射时引起视wang膜灼伤,主要损害黄斑区,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中心暗点,影响视力,多发生于使用弧光灯、电焊、乙炔焊等作业。 B、预防 预防红外线伤害主要是穿戴防护服和防护帽。严禁裸眼看强光。生产中应戴绿色玻璃防护镜,镜片中需含有氧化亚铁或其他过滤红外线的有效成分。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真题考点版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 主讲人:吉俊 时间:2020 第一章 原子与辐射 第二章 辐射剂量与生物效应 第三章 辐射来源及其影响 第四章 辐射防护 第五章 辐射监测 第六章 辐射事故应急

第一节电离辐射的发现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做电子管实验发现X射线 1901 年伦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6年,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矿荧光现象的过程中,铀矿物能发射出穿透力很强并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的射线。这种现象被称为放射性,放射性活度单位用贝克(Bq)表示,是以亨利·贝克勒尔的名字命名的。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镭元素衰变成钋(以居里夫人祖国名字命名),玛丽·思克多夫斯卡·居里做了进一步研究,第一个提出了放射性术语。 第一章原子与辐射 第二节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辐射,是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能量的统称。换句话说,也就是携带能量的波或者粒子。 电离辐射的全称是致电离辐射,是指其携带的能量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 电离辐射概念:凡是波或者粒子能量大于12.4eV(教材是10eV或者波长<100nm)的都是电离辐射,这个能量阈值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 非电离辐射:很简单能量小于12.4eV的波或者粒子,不能使原子和分子发生电离

第一章原子与辐射 第二节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异同,有助于大家深入理解,理解了就记住了,死记硬背不现实。 ?首先电磁辐射里面有非电离辐射,也有电离辐射(除了x和γ射线,其他电磁辐射都是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里面的x和γ射线本质属于高频电磁波,如下图所示。但是电离辐射还有其他不属于电磁辐射的比如α粒子,β射线,中子等。 ?常见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能量大于12.4eV,如x和γ射线、中子、质子,α粒子、β粒子等 非电离辐射:能量小于12.4eV,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射频信号,超声波, 电子伏eV的概念下面会详细讲。 带电粒子 α β 质子 属于直接电离 不带电粒子 x γ 中子 属于间接电离 α粒子本质: 氦气原子核,质量数4,2个单位正电荷,包含2个质子2个中子 β射线本质:高速电子流(自由态电子),可带一个单位正电,或者一个单位负电,绝大多数情况是负电,只有特殊核素才会发出正电子比如F18。 x和γ射线本质:高频电磁波,没有质量,速度真空中是光速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86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版本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 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

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 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状: 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

电离辐射危害大

十六、电离辐射危害大 任何能量在空间的传播都叫辐射,包括各种电磁波。与核能相关、能够伤害人体的辐射又叫电离辐射,放射性辐射能引起物质电离,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都是高能光子)、质子、α辐射、β、β+辐射,裂变碎片(都是带电粒子辐射)、中子等。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 1、电离辐射对人的影响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辐射危害可以分为随机化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疾病是由电离辐射照射机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法定放射性职业病包括放射性内照射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急性铀中毒、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冲复合伤、放烧复合伤、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白内障等。 放射剂量与人体的损伤反应 2、放射病的表现 多数患者有乏力、头昏、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与心悸。 早期无特殊体征,仅出现一些神经反射和血管神经调节方面的变化。病情明显时可伴有出血倾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长期从事放射诊断、介入治疗、骨折复位和镭疗医务人员中,可见到毛发脱落、手部皮肤干燥、皲裂、角化过度,指甲增厚变脆,甚至出现长期不愈合的溃疡或放射性皮肤癌。少数眼部接受剂量较多的患者可出现晶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混浊或白内障。 3、电离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FS-QG-29318 编 号: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Harm of ion izi ng radiati on and its protective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人类为了生产和保护健康诊治疾病的需要,使用& alpha; 射线、β射线、丫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这些射线都能引起物质的电离,被我们所利用,但在接触这些射线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防护,就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 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

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 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外照射防护的三大原则是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 护。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 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来达到防护目的。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 障。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 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 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 shi on Desig n Co., Ltd

对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区别的探讨

对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区别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3-22T15:33:52.6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胡涵[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起来。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苏核辐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起来。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近年来,各地辐射方面的投诉正在不断攀升,带来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社会普遍缺乏对辐射知识的了解,无法区分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个别辐射利用单位对危害认识不足,一些公众则认为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本文综述了两类辐射在概念、类型 及应用、计量监测及国家标准、生物学效应、防护等多方面的区别,借此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两类辐射为人类服务的思考。 关键词:电磁辐射;电离辐射;辐射监测;区别分析 引言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同为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出的环境污染因素,它们都带给公众恐惧心理,却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及影响。为此,从概念、类型及应用、计量监测及国家标准、生物学效应、防护等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综述比较,提出两类辐射的应用应有不同的工作要点,电离辐射主要应加强对辐射应用的监督管理和环境自动监测,电磁辐射主要应积极研究使用先进减磁技术并合理规划项目建设,且都应提高辐射利用单位及公众的认识。 1概念介绍电离辐射主要指能量依靠粒子以及电磁波形式向外部扩散,和物质间接或者直接作用的时候是物质发生电离的辐射。电磁辐射概念是指依靠电磁波的形式从源发射至空间且于空间之中传播的一种现象。一般而言,这两种辐射差异就是物质是否会出现电离,可以让物质出现电离的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相比较其能量转换关系要更为复杂。在生活之中由于裂变碎片、重粒子、正负电子、质子、中子、x、α、β射线以及宇宙射线造成的核辐射便是电离辐射。另外可见光、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以及无线电波所引起的辐射便是电磁辐射。 2计量单位监测手段与国家标准介绍 2.1电离辐射 2.1.1电离辐射剂量单位 电离辐射的剂量学量主要包含比转换能、照射量、能、比释动能以及吸收剂量,这些的单位为Gy(戈瑞),这些不仅在属性上有共通之处,而且存在差异。吸收剂量主要是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所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均值,这在所有种类的被照射以及电离辐射物质中都可以运用,其应用是非常普遍的。而比释动能在不带电粒子中适用,比如:中子、光子、γ以及X之类。照射量只对于γ与X射线适用,且只能是在空气之中。另外,比转换主要是在重带电粒子中有所运用,还可以间接应用到产生重带电粒子的各种物质中。其次,常使用剂量当量表示人体吸收的辐射能量会对其所造成的实际危害程度,单位用Sv(希沃特)表示。 2.1.2电离辐射的监测 利用辐射监测技术可以检测电离辐射的应用有无射线泄露。电离辐射监测设备主要是电子设备与探测器共同构成,其中包含γX辐射监测设备,αβ的表面污染设备,中子监测设备以及热释光剂量计。一般依照辐射种类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监测设备。比如:我国的自动化辐射环境监测网于各个省份都设置了很多的自动化监测站,与高压电离室结合对辐射剂量率进行实时化监测,监测电离辐射的利用单位之时,采取γ与X辐射监测设备对电离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利用β与α表面污染设备对环境的放射性物质残留进行监测,利用热释光剂量计对参与放射性工作职工受照剂量进行监测。 2.1.3电离辐射的国家标准 我国的电离辐射应用目前已经具备较为健全的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要求排放至外部环境中的放射性废液以及废气,一定要满足我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要求。实践包括: a)源的生产和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工业、农业或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包括与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 b)核能的产生,包括核燃料循环中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各种活动; c)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践; d)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实践。 2.2电磁辐射 2.2.1电磁辐射计量单位 电磁辐射一般采取功率密度,磁感应强度以及电场强度进行计量,电场强度主要就是单位电荷的电场力大小,以此进行电场方向以及强弱的表示,其单位为伏/米(V/m)。磁感应强度主要为运动电荷互相作用所产生的磁场大小值,以此表征磁场方向以及强弱,其单位为(T)特斯拉。功率密度主要是单位时间所穿过与传播方向相垂直单位面积的具体能量,以此表征电磁场能流密度,其单位为瓦/平方米(W/m2)。 2.2.2电磁辐射监测 电磁辐射测量和测量点位与辐射源距离相关联,近区场与远区场所测量参数是有差异的。如果电磁辐射体运行频率比300MHz低,对电场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进行测量,如果频率超过300MHz,就能仅对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进行测量,再依靠换算来获得准确的磁感应强度。比如:我们经常采取综合场强仪对高压输电系统与广播电视发射装置工频电磁场进行测量。采取非选频式辐射测量设备对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场强进行测量,采取选频型辐射测量设备对不同的电磁波发射源电磁辐射贡献进行监测,采取频谱分析仪对超过1GHz频段进行监测。

电离辐射对人体会哪些危害和该如何抵抗辐射

电离辐射对人体会哪些危害和该如何抵抗辐射辐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可分为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如无线电波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一般只有热效应,不会伤及生物体的分子键。一般谈“辐射”指的是电离辐射。 辐射如何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人体从吸收辐射能量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乃至机体的损伤和死亡为止,涉及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在辐射的作用下,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会被电离或激发。实验证明辐射可引起DNA断裂或染色体损伤。此外,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大量水分子中,当辐射作用于水分子时,水分子亦会被电离或激发,产生有害的自由基(如OH-1、H+自由基等),继而使在水分子环境中的生物大分子受到损伤。虽然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但如剂量不高,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细胞或局部组织进行修复,这种修复作用程度的大小,既与原初损伤的程度有关,又可能因个体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受到照射后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当辐射剂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可能带来直接影响,比如皮肤发红、脱发、辐射烧伤以及急性放射病(ARS)。急性放射综合症是全身受到的辐射剂量超过1希沃特时可能出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这与产生血细胞的骨髓受到损伤有关。当发生核电站事故时,普通人群不太可能接触到造成此类后果的高剂量辐射。救援人员以及核电站工作人员更有可能接触到高剂量的辐射,造成急性影响。 辐射暴露预计可带来哪些长期影响? 辐射暴露可增加罹患癌症的危险。在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发生辐射暴露几年之后才使白血病的风险出现上升,而罹患其它癌症的风险则在暴露后的十多年才有所上升。出现突发核事故时,可以释放出放射性碘。如果吸入或者食入,放射性碘将沉积在甲状腺并会增加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对于受到放射性碘暴露的人员,可通过服用碘化钾药片使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得以降低,服用碘化钾有助于防止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出现放射性碘摄入之后,儿童和年轻人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更高。 若是从事核电站的职工应该注意:

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系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而言。它们都属于电磁辐射谱中的特定波段。电磁辐射的波谱很宽,按其生物学作用不同可分为电 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传播,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波长短,频率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大,生物学作用强。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 时可致电离作用而使机体受到严重损害,这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红外线量子的能量水平仅为1.55eV,不能使生物组织发生电离。这类不足以导致组织电离的辐射线称为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除取决于量子能量水平外,束(流)的强度(功率密度)、辐射能在组织中的吸收程度、单一波长(单色)或宽频谱;相干光或非相干光、光束或场源是扩散的或是点源等因素,都可影响其对机体作用的强弱。 一、高频电磁场与微波 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统称射频辐射或无线电波,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的频段,波长范围为1mm-3km. 高频电路周围发生的交变电磁场可相对地划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离开辐射源2D2/λ(D指辐射源门径,λ指波长)的距离作为两区域的分界。近区场又可分 为感应近区场与辐射近区场,以离开辐射源λ/2π(近似看成λ/6)为分界距离,小于λ/2π的区域为感应近区场,大于λ/2π小于2D2/λ的区域为辐射近区场。在感应近区场内电场与磁场强度不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故电场强度(伏/米,V /m)和磁场强度(安/米;A/m)要分别测量。 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高达300MHz以上时,作业人员处在远区场内工作,人们受到的是辐射波能的影响。通常把波长1m-1mm的电磁波称作微波,其强度以功率密度来表示,单位为毫瓦/平方厘米(mW/cm2)或微瓦/平方厘米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 防护(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349-12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 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 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