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案例版-重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案例版-重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案例版-重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案例版-重点

二、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

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三、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

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四、卫生事业的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4、卫生事业具有垄断性。

五、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1、以人为本的观念;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3、人民健康与社会

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4、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六、卫生事业的主体与对象

1、主体: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对象: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

七、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1、计划方式:方向性、指令性和指导性;2、法律方式:约束性、强制性和稳

定性;3、经济方式:间接性、灵活性、灵敏性、自觉性;4、行政方式:政策和行政命令;5、项目方式

八、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的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提升卫生系

统功能

九、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十、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1、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3、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政策相适应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1、卫生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的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

2、卫生事业的主要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3、卫生事业的主体——政府

4、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过程——计划、组织、控制

5、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药品管理、中医药管理、医学教育与科技管理

6、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计划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行政方式和项目方式

7、计划方式的特点——方向性、指令性和指导性8、法律方式的特点——约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9、经济方式的特点——间接性、灵活性、灵敏性和自觉性

10、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11、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政策、卫生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有效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

二、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的角色:①挂名首脑或头面人物;②领导者;③联络人。

2、信息传递的角色:①监控者;②传播者;③发言人。

3、决策制定的角色:①创新者;②混乱处理者;③资源分配者;④谈判者。

三、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四、管理的目的:效率、效果

五、管理者的工作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观器官的直接察看或其他科学手段,对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信息等资料进行收集和记录的方法。

二、观察法的种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对观察对象的观察,间接观察是对自然物品、社会环境、行为

痕迹等的观察。

2、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以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对象之中区分,后者可以避免观察中的不

自然偏差。

3、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研究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项目和要求,并严格执行和

记录;非结构式观察是对调查的内容事先不做严格的规定,而是根据现场情况随即决定的观察。

三、访谈法:访问者通过训练有素的调查人员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题目、内容,有序地以口头交谈等方式,

利用面对面的交换刺激的作用,向被访问者了解其行为、特征、动机以及相关的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

四、访谈法的类型:结构式访谈;无结构式访谈;个人深入访谈;焦点集体访谈

五、文献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者记录了解情况的方法,可以在较快的时间内了解研究相关的各种情

况,但是收到可读文献以及这些文献的可靠性的严重制约,多用来初略了解项目有关的大体情况。

六、文献分析的分类:

1、内容分析法:根据文献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态度和特

征等。

2、二次分析: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再次分析,一种是利用这个资料进行不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另一种是用不同或者相同的方法对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验证。

七、头脑风暴法:通过小型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然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

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

八、德尔菲法: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

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1、选题的来源——实际工作、日常生活、文献资料

2、选题的原则——重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

3、卫生管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探索、描述和解释

4、探索性研究包括的内容——文献回顾、咨询专家、实地考察

5、研究设计中分析单位主要的类型——个体、群体、组织、社区

6、时间维度的类型——横剖研究、纵向研究

7、纵向研究的类型——趋势研究、队列研究、同组研究

8、研究方案的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确定分析单位、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抽样方法、制定问卷或访谈提纲、确定调查场所和时间表、研究经费的安排

9、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访问法、试验法

那些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P64:政治性;价值选择性;相对稳定性;目标性;强制性;普遍性;相对稳定性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公共政策的指导功能: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确立目标,规范方向;教育指导,统一观念

2、公共政策的协调功能:对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的调节、调试功能

3、公共政策的控制功能:对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利益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

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将社会公共资源在政府服务的公众中正确有效分配

四、公共政策的类型:

1、按社会生活领域:

①政治政策:(旨在促进民主)

②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繁荣)

③社会政策:(旨在促进合理对待与个人发展)

④文化政策(促进教育科技发展)

2、按政策层次:

①元政策: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②总政策:具原则性和指导性,一定时期人们的行为准则,处理一切问题的总方针,是制定其

它政策的依据

③基本政策:基本政策则侧重于目标陈述,为相应范畴内的所有的具体政策规定总目标

④具体政策: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五、卫生政策P66: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并实施的用以规范政府、公民和医院等社会组织的目标、

行为指南、策略与措施的总和。

六、卫生政策的特征:政治性;目标性;复杂性;阶段性;系统性;价值选择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七、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八、我国的卫生改革政策:改革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

区卫生服务,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二、卫生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卫生行政事务的机构体系。狭义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

广义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等机关中管理卫生行政事务的机构,也包括企业、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卫生行政事务的机构。

三、卫生组织体系构成:

1、卫生行政组织: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组织;其他相关部门

2、卫生服务组织:医疗服务组织;预防服务组织;妇幼卫生组织;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

其他卫生组织

3、卫生第三方组织:学会;协会与基金会;其他形式组织

1、组织——只为实现既定目标,按一定结构形式、规则和程序所形成的权责角色结构。

2、卫生组织——指以促进、恢复和维护人群健康为基本目的的机构或团体。

3、卫生组织体系——为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通过卫生规划、卫生立法等形式,已恢复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各种不同组织群构成的系统。

4、组织变革——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的内在结构,对组织结构中不适应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正,甚至对整个组织进行重新构架,以提高组织效能,适应客观发展需要的管理活动。

5、医疗保障组织体系——指从事医疗保障服务,以实现居民疾病风险分担,提高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为目标的组织集合。

第九章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

一、★卫生法的概念: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

健康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卫生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2、卫生法应突出其社会性;3、卫生法是一系列卫生法律规范的总称;4、卫生法属于独立部门法,是行政法的一部分,与民法和刑法相交叉。

二、★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及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国际组

织之间及其内部因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们生产、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卫生状况,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卫生法主要调整以下几种社会关系:1、卫生组织关系;2、卫生管理关系;3、卫生服务关系;4、综合性卫生关系;5、国际卫生关系。

三、卫生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公民健康的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中西医协调发展的原则;4、

国家卫生管理和监督的原则。

四、★卫生法的渊源(包括哪几个方面):1、宪法;2、卫生法律;3、卫生行政法规;4、卫生部门规章;

5、地方性卫生法规;

6、技术性规范。

五、★卫生监督的概念: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

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及相关权益的,扰乱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卫生监督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或由法律授权的卫生监督机关。2、卫生监督是依据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涉及人民群众健康的各种行为或活动所实施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3、卫生监督的相对一方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过程中处于被监督的当事人。4、卫生监督既具有行政性,又具有技术性卫生监督的许多工作,必须要有检测数据的支持。所以卫生监督是行政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六、卫生监督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2、遵守法定程序原则;3、合理行政的原则;4、以事实为

依据的原则。

七、★(了解P171)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法规关系:1、卫生法规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2、

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法规具有相同的作用目标;3、卫生事业管理应为卫生法规建设的指向。

八、卫生立法的原则:1、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2宪法至上、法制统一的原则;3、坚持群众路线,坚

持民主集中制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九、卫生法的实施包括卫生守法、卫生执法、卫生法律适用和卫生法律监督四种形式。

十、职业病的概念: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

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十一、卫生监督主体的基本条件:1、依法设立的,具有外交部卫生行政管理职能,且能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意志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行政上的法律关系;2、必须有法律、法规授予的卫生行政管理职权;3、所实施卫生行政执法活动的范围,权限和职能必须与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一致。

十二、我国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过境卫生检疫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第十章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

一、★传染病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疾

病。

二、★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共2种。

2、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共25种。

3、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

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甲类实行强制管理、乙类实行严格管理、丙类实行监测管理)的方针。

三、★传染病预防措施:

1、各级政府应当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2、各级地方政府应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水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

害化处理。

3、实行计划免疫接种制度。

4、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制定传染病预防、

控制预案。

5、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6、疫源地管理,传染病菌种、毒种管理,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家畜家禽的管理要严格按传染病

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以预防传染源的扩散。

7、医疗保健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四、★传染病的控制:是指当传染病发生、爆发、流行时,阻止传染病传播扩散所采取的措施。

★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

1、医疗保健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严格按有关规定,依传染病的类型和传染性强度,

采取隔离、必要的治疗和控制、医学观察等措施。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患鼠疫、霍乱和炭疽死亡的,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

当将尸体消毒后火化或按规定深埋,必要时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查验。

4、医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品和器械,交通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卫

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生物制品和器械。

五、★紧急措施:①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②停工、停业、停课;③

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④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⑤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上述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当疫情得到控制,需要解除紧急措施的,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六、免疫的种类: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

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长期的、不能自愈和几乎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

国家慢性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中心列入目标的慢性病是指符合广义慢性病概念、可预防且在死亡率、病死率和费用等负担均很重的那些疾病。

八、地方病流行特点:1、疫情重、范围广;2、危害大;3、病因单一,疾病流行地方性明显;4、病区

偏远,病种多,防治难度大;5、季节性,易反复。

九、公共卫生监测:是利用描述和监控健康事件的数据进行持续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快速地把资料

分发给有关部门,并将这些数据用于规划、完善和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及方案的过程。

十、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1、了解疾病模式,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

采取干预措施。3、预测疾病流行,估计卫生服务需求。4、确定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制定预防措施。5、评价干预效果。

第十四章医政管理

一、★医政管理的概念:指政府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按照国家法律、法令及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

疗服务实施规划、协调、审查和监督的行政管理。

1、医疗服务——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运用各种卫生资源卫生会公众提供医疗、保健和康复等服务的过程。

2、医疗服务管理——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按照国家医疗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医疗服务的提供及其相关领域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3、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指受过正规化、系统化医药卫生教育或培训,掌握医药卫生知识,经过相关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质,并经注册后从事医疗、预防、保健、药剂、护理、医技、卫生技术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4、医疗服务质量——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医疗服务利用者的需要和需求的符合程度。

5、医院感染管理——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6、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经存在的感染。

7、医疗安全——治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8、医疗纠纷——指发生在医患双方之间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而与医方发生的争执。

9、医疗差错——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虽有过失情节但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既损害没有达到产生不良后果的程度。

10、医疗意外——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

11、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12、医疗急救管理——通过对医疗急救资源的科学规划和配置,建立急救医疗组织网络体系,并有效地组织、指挥和调度急救医疗力量,对危、急、重伤病人进行医疗救治,最大限度的降低伤、亡及残疾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的过程。

1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以急救服务人员为主体,通过社会多部门、多系统的协作参与,将现场急救、途中救护和院内救治有机联系起来,为危急重伤病员提供迅捷、有效急救服务的系统。

二、医政管理的对象: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活动;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市场。

三、★医政管理的主要职能:1、制定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管理法规和服务标准,并监督实施。2、拟定

医务人员执业标准,服务规范、并监督实施。3、负责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新技术准入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4、监督管理医疗服务质量。5、监督采供血及临床用血质量。6、做好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的管理。

四、★(了解)医政管理的手段:

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政府体现公共权力的一种传统方式,也是医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优点是

强大有力、集中统一、灵活应变和善于保密;缺点是民主性与稳定性较差,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长官意志。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能够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主要特点是

概括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法律手段在医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应实现医政管理的依法行政、全行业监督管理以及政府职能转变。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政府运用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对社会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各

类经济活动的管理。医政管理主要利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审批、政府财政补助、税收减免政策等经济手段对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管理。

五、★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医疗机构性质划分的依据: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医

疗机构的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

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

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节余只能用于自身发展。

2、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

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参照执行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

3、医疗机构性质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自愿选择和政府核定相结合的原则;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

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的原则;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

六、★(重点)医疗机构的执业管理:

1、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2、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

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3、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

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4、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

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5、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是指受过高等或中等医药卫生教育或培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从事医

疗、预防、药剂、护理、医技、卫生技术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每一种卫生技术从业人员都从执业准入角度作了规定。这里主要介绍医师和护士的准入管理。

七、★医师资格考试(从哪几方面):医师资格考试是测试和评价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基

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水平。考试分为二级四个类别,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个级别,每级考试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四个类别。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前者及格才能参加后者。

八、★医师执业注册:医师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报名资格审定、实践技能考试、综合

笔试、医师资格认定和执业注册五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医师经注册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医师变更执业地点、类别、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办理变更注册手续。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

九、★(重点答4点)医师的权利:

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

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在职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

的民主管理。

十、★(重点答4点)医师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十一、★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2、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

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3、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4、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

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5、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

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6、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7、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

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8、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

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十二、医疗质量的评价:1、同行评价:系统内同行专家的相互评价。2、质量认证:ISO族质量管理,管理者推动方式。3、医院评审:自我评价和评审机构评价。4、绩效评估:针对医院“产出”的院外评价。

十三、★医疗事故的概念: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十四、★(会判断)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必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发生在医疗过程中(包括后勤和管理);3、行为的违法性(必要因素);4、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5、过失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案例:某女,2岁,因为腹泻被家长带到某个体诊所诊治,被诊断为腹泻、脱水。该个体医生对小女孩进行输液治疗,当天未见效果。第二天,个体医生在给小女孩输液时,加入大剂量的洁霉素和庆大霉素,超正常值10倍左右,致使小女孩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抑制窒息死亡。经查,该个体医生于事发前四个月领取了开业执照,

问题:是否是医疗事故?个体开业医生能否成为医疗事故的主体?

十五、过失分为两种: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在医疗事故的发生中,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对病员的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未能与见到。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虽然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病员出现危害结果,但是轻信借助自己的技术、经验或有利的客观条件能够避免,因而导致了判断上或行为上的过失,致使对病员的危害结果发生。

十六、★(会判断)不属于医疗事故: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

6、经患者同意实施试验性治疗发生不良后果,但必须签定了协

议书的,说明了可能会出现的后果;7、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伤害。

十七、★医疗事故的分级:1、一级医疗事故:患者死亡、重度残疾。2、二级医疗事故: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3、三级医疗事故: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4、四级医疗事故: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

十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概念:指对某一起医疗纠纷作出技术审定,通过调查研究,以医学科学为指导,判明医疗纠纷的性质,即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并进而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指出原因和后果的关系,明确主要责任者和其他责任者。

十九、★(了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1.鉴定的提起2.鉴定的受理和收费3.专家鉴定组的组成

4.医学会调查取证

5.专家鉴定组进行技术鉴定

6.形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7.鉴定结论的审核

二十、★医疗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2、公正、公开、公平原则;

3、及时、便民原则;

4、一次性经济赔偿原则。

二十一、★医疗事故处理的方式:1、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2、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3、诉讼方式解决。

二十二、★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和标准: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

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

二十三、医疗事故罪的概念:是指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过失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二十四、医疗事故罪的特征:1、医疗事故罪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医疗事故罪犯罪构成是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3、医疗事故罪犯罪构成是由说明社会危害性的要素组合而成。

案例讨论(一)

某外科医生与一农村女子李某相爱,为了使李某的户口能够得到解决,外科医生主动要求支援三线调到一个小城镇,李某的户口得以解决,但李某忘恩负义,另找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儿子结了婚。

某日,李某患急性阑尾炎入院,正巧该外科医生值班,只好由他主刀做手术。术中,他在切除了阑尾后,顺势将双侧卵巢切除。术后李某闭经并长期不孕,经反复检查,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问:该外科医生构成医疗事故罪吗?

案例讨论(二)

某女婚后有了身孕,在医院确诊为怀孕3个月,但是医生却误写一女子成6个月。该女子因此男

方认为不贞,后被迫离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足月生产时将男方及其家人叫到医院,并当着他们的面将刚出生的男婴送了人。在这痛苦的过程中,这位因医生的一字之差而断送了家庭、爱子的女子,精神失常了。

问:本案属于医疗事故吗?请说明理由?

案例讨论

一、某外科医生与一农村女子李某相爱,为了使李某的户口能够得到解决,外科医生主动要求支援三线调

到一个小城镇,李某的户口得以解决,但李某忘恩负义,另找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儿子结了婚。某日,李某患急性阑尾炎入院,正巧该外科医生值班,只好由他主刀做手术。术中,他在切除了阑尾后,顺势将双侧卵巢切除。术后李某闭经并长期不孕,经反复检查,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问:该外科医生构成医疗事故罪吗?

答: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由于违反医疗规章制度、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是过失行为。本案中,外科医生的行为并不是违反了医疗规章制度、不负责任而导致患者的卵巢被切除,而是出于故意“顺势”切除,因此属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某女婚后有了身孕,在医院确诊为怀孕3个月,但是医生却误写一女子成6个月。该女子因此男方认

为不贞,后被迫离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足月生产时将男方及其家人叫到医院,并当着他们的面将刚出生的男婴送了人。在这痛苦的过程中,这位因医生的一字之差而断送了家庭、爱子的女子,精神失常了。问:本案属于医疗事故吗?请说明理由?

三、学生甲在老师的陪伴下来医院就诊,遇见青年医师马大哈。老师诉说,甲在课后与同学乙嬉闹。乙用

扫帚把击中甲腹部,甲倒地撞破头部,流血不止。马医师询问有无其它不适,甲不语。马医师随即作为一般外伤处置。第二天,甲感到腹部略有不适,后渐渐加剧,第三天突然昏迷,医院B超诊断脾脏大出血,为挽救生命,施行脾脏摘除手术。

分析:这是一起由于漏检导致的医疗事故。主观上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失分为两种: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在诊疗过程中,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对病员的危害结果,

因疏忽大意而未能与见到。

(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虽然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病员出现危害结果,但是轻信借

助自己的技术、经验或有利的客观条件能够避免,因而导致了判断上或行为上的过失,致使对病员的危害结果发生。

四、某女婚后有了身孕,在医院确诊为怀孕3个月,但是医生却误写一女子成6个月。该女子因此男方认

为不贞,后被迫离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足月生产时将男方及其家人叫到医院,并当着他们的面将刚出生的男婴送了人。在这痛苦的过程中,这位因医生的一字之差而断送了家庭、爱子的女子,精神失常了。问:本案属于医疗事故吗?请说明理由?

讨论:

误诊=医疗事故?分析导致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误诊是临床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临床上只要有诊断,就可能有误诊发生。

从法律角度来说,根据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有无过错,可以把误诊分为有过错的误诊和无过错的误诊。

有过错的误诊是指医务人员故意做出了与疾病本质不一致的诊断,或者由于医务人员疏忽大意、过于自信,违反诊疗规范,做出了与病人所患疾病本质不一致的诊断。

无过错的误诊是指医务人员没有主观上的过错,而是由于病情复杂,或受医学发展水平所限,做出了与病人所患疾病本质不一致的诊断。

㈠无过错误诊的原因

(1)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其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未显现;(2)疾病病因未知,缺乏有效的诊断手

段;(3)特殊少见病、疑难病难以及时明确诊断;(4)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的限制;(5)患者个体差异;患者及家属隐瞒重要病史或不执行医嘱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㈡有过错误诊的原因

(1)病史采集草率,忽视相关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不认真,遗漏重要阳性体征;(3)忽视必要的鉴别

诊断;(4)不认真、不及时分析相关辅助检查结果;(5)盲目自信,不听取他人意见或上级医师的指示;

⑹在规定时间内诊断不明,疗效不理想病例,不请示、不会诊、不转诊;(7)技术水平低下,对应该

而且可以做出准确诊断的疾病出现误诊;⑻故意隐瞒或篡改重要的辅助检查资料。

有些误诊是由于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或者病人病情异常、体质特殊,在一段时间里很高明的医生也往往认识不清,有时甚至穷尽了所有的检查方法,仍然无法在病人生前对疾病做出确诊,而只得借助于尸体解剖,这些误诊是难免的,在医学上是允许的。有些误诊是医师的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造成的,这些误诊通过医生增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是可以避免的。

误诊的民事责任承担?

无过错的误诊,无论是否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后果,都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有过错的误诊导致误治,增加和延长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了患者暂时性机体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残疾、死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疾病的共性、药物作用的复杂性,一些有过错的误诊没有导致误治,患者没有损害后果,就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五、王某的丈夫李某在外务工。6月在家具城务工时李某因火灾被烧伤头、面部,四肢皮肤烧伤面50%,

深11度,伴严重吸入性损伤、休克,被工友送往某医院烧伤科抢救。由于李某在入院不久便出现呼吸困难,病情危急,在未经李某夫妻同意的情况下,值班医生姜某立即为李某施行气管切开手术,三个月住院治疗后,李某烧伤已基本治愈,我不知道医疗事故赔偿。但声带却受到影响。可王某确认为姜医生未经其同意便施行手术,且已造成了她丈夫声带异常,认为医院是有责任,她的认为正确吗?

分析:在本案中,医生的行为并无过错。因为姜医生对她丈夫这一严重的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行为是很明确的抢救行为。它符合抢救行为的构成要件:1、患者患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这种损伤可使呼吸道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堵塞呼吸道;2、患者的吸入性损伤对生命的危害是明显存在的,它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3、实施气管切开手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且时机还应当把握好,要在呼吸困难早期或在呼吸困难出现之前实施;4、实施气管切开手术不能造成患者的其他重大损害,要牺牲最小的利益来保护最大利益,如损伤声带是不可避免的较小损害。本案中,姜医生虽然未经李某及王某的同意实施气管切开手术,但该医疗行为属抢救行为,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六、某卫生院值班医生由于家中有事,就让一位刚刚卫校毕业的学生顶替自己上夜班。晚上收治了一名患

大叶性肺炎的病人,遂给予输液治疗。夜里,当第一瓶液体滴完后,病人家属找医生续下一瓶液体。

该学生睡眼惺忪,在昏暗的房间中信手拿起一个“葡萄糖”液瓶,以为是那瓶已事先加入抗生素准备继续给病人用的液体,换上液体后,继续给病人滴注。大约10分钟后,病人突然大声惊叫,继之抽搐,迅速死亡。再仔细检查输入药物,发现是将装在葡萄糖瓶中的煤油误输给病人了。

分析:本案不属于医疗事故。因为该学生没有得到任何部门的批准和认可,不属于医务人员。但由于是因学生的过失导致了病人的死亡,根据《刑法》的规定,该学生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正是由于值班医生的严重不负责任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如果值班医生不让学生顶替自己值班或该学生稍加查对,这起严重的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七、一位老人因感冒去某医院看病,在挂号处因故换了三次科室,挂号员不耐烦了,就在挂号单上写了三

个字:老混蛋。老人候诊时看到这三个字,气得当场心脏病发作,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本案中,老人是在候诊时死亡的,按现行的有关规定,老人还未进入诊疗护理过程中,不属于医疗事故。本案中,挂号员不但没有协助病员,反而出言辱骂,是典型的违约行为,医院和挂号员应承担对老人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而不是承担医疗事故的责任。

八、毛某,女,12岁,因间断性呕吐到某医院就医。其亲属向医师说明了病情,并要求详细检查。医师以

做CT检查危险等为借口,未予必要的检查,错误诊断为急性胃炎,十个小时以后,女孩出现生命垂危现象。医院仍没有为其做必要的检查,直至毛某因脑部肿瘤得不到及时正常治疗而失去抢救生命的机会。毛某最终死亡。

分析:本案中,主体是医院医师,在听了家属说明的病情后,不但没有做必要的检查,并且还错诊为急性胃炎,这违反了诊疗规范、常规;最后造成毛某因脑部肿瘤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的严重后果;

由于医院医生没有给患者及时检查而误诊病因,导致此医疗事故。所以本案属于医疗事故。

(完整版)《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卫生系统的概念; 卫生系统是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目的的,致力于开展卫生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2、文化环境对卫生事业影响的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社会整体价值观、医务人员的行医理念、人群的健康期望。 3、卫生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①提供卫生服务; ②提供医疗保障,具体包括筹资,建立资金池,分配资金以购买服务; ③资源筹措,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④管理,即卫生系统作为管家,管理资金、分配权力,并且对人群赋予他们的期望作出应答。 4、卫生系统的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1.改善健康 2.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 3.分担疾病经济风险确保筹资公平性 5、卫生事业的概念; 指国家和社会为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有条理、有规模的从事所有社会服务的总和 6、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P10 是以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国家和社会采取的所有管理事务 7、卫生事业管理的手段有哪些?P13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项目管理手段 8、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P16内容:

1.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 2.卫生事业的管理体制 3.卫生事业的运行机制 4.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专题小组讨论法,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研究情景分析,循证政策分析。 定量研究方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关键路径法。 9、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P12 主体:包括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改革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社会其他管理者,如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等。 客体:包括卫生组织及其构成要素和职能活动两类。 10、卫生系统的特殊性有哪些?P5 a)卫生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专业性; b)大多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状况 第二章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1、卫生工作方针的概念;P19 是国家指导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基本思想,使卫生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指导国家各项卫生工作和制定各项具体卫生政策的依据。 2、新时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P23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3.中西医并 4.依靠科技与教育 5.动员全社会参与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健康评估重点

健康评估 第一章 健康评估:是一个系统地、联系地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并对健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确定其护理需求,从而做出护理诊断的过程。(是对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健康资料采集 1、健康资料包括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主观资料主要通过采集健康史;客观资料主要靠身体评估和辅助检查。主观资料不能被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或采集。 2、健康资料来源:主要是病人本人,还可通过病人的家庭成员或与之关系密切者、目击者、卫生保健人员、目前或以往的健康记录或病例。 3、健康史资料主要由病人的主诉、家属的代诉或护士提问所获得的主观资料构成。通过交谈完成。 4、对健康史采集归为两大模式:疾病引导模式和评估健康模式 (1)疾病引导模式:以疾病为导向的健康史采集法。采集的资料包括: ①一般资料: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 ②主诉:是病人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描述主诉的语句应有高度的概括性,一般不超过20字。 ③现病史:是病人患病以来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是健康史的主体部分。询问的主要内容包括: A起病情况:问起病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发病的缓急 B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C发病的原因和诱因 D疾病的发展和演变(包括主要症状的变化或新症状的出现) E伴随症状:指与主要症状同时或随后出现的其它症状 F诊断、治疗、护理经过 G一般情况:包括患病后的精神、体力状态、食欲等 ④既往史:是有关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及患病的经历。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⑤家族史 ⑥心理社会史 ⑦系统回顾:由一系列直接提问的问题组成 第四章身体评估 1、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1)触诊:可分为直接触诊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浅部触诊法:轻柔触摸,一般不引起病人痛苦。在深部触诊前常先以其开始使病人逐渐适应深部触诊发:主要用于评估腹腔脏器或病变的状态。可分为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2)叩诊:在胸、腹部评估尤为重要。可分为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 直接叩诊法:右手中间三指并拢,以其掌面直接拍击,适用于胸、腹部范围较广泛的病变 间接叩诊法: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叩诊部位,其它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要领P58 叩诊音可分为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过清音 ①清音: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②浊音:正常见于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如叩击心脏或肝脏被肺段边缘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考试说明 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电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者。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卫生事业管理学》(郭岩主编)。本考核说明是教学大纲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每次成绩满分为100分,4次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数乘以20%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课程总成绩一般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五)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形成性考核为4次记分作业(由中央电大通过作业本的形式下发)。 (六)终结性考试的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说明、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据此,本课程

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含义如下: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涉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一般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2.组卷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内,并按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安排各类题目,掌握的内容约占40%,熟悉的内容约占30%,了解的内容不超过30%。 (2)考试命题的覆盖面尽量大,并突出课程重点内容。 (3)试卷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30%,理解40%,应用30%。 (4)试卷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按照难易程度,一般分为易、中等、难三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较容易的题目占30%,中等难度的题目占50%,较难的题目占20%。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5)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情况,同时也是检查施教者导学、助学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运转情况,多种媒体教材的使用情况,以使学习者通过课程或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因而,出题者不以学生为敌,不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 3.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护理专业健康评估复习重点

健康评估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症状:指个体患病后对机体功能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自身体验。属主观资料,是健康评估的重要内容。 2、体征:经评估者体格检查发现的,评估对象患病后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的可观察的改变。 3、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病人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问诊 1、健康评估病历采集的基本方法:问诊,体格检查(视触叩听嗅),查阅病历等。 2、问诊:是发生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目的明确而有序的交谈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3、主诉:为病人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4、问诊的方法及技巧: 1.问诊前的过渡性交谈 2.一般由主诉开始 3.注意时间顺序 4.态度要诚恳 5.避免重复提问 6.及时核实有疑问的情况 7.根据情况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提问 8.结束语 9.分析与综合 5、问诊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时间 2、选择良好的谈话环境 3、选择适宜的人际沟通方式 4、注意非语言沟通 5、不要有不良的刺激 6、主观资料:经问诊所得有关病人健康状况的资料,是健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资料:评估者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器械检查获取的资料。 7、病历采集中的注意事项: (1)问诊:a、评估者与评估对象之间的关系b、问诊技巧:从主诉开始c、环境:安静、舒适、具有私密性d、年龄:与老年患者沟通时应降低语速提高音量e、健康状况:尽可能以评估对象本人为直接问诊对象。 (2)体格检查:a、环境安静,私密b、注意检查者检查位置,患者卧位,检查者在右侧c、按顺序进行,自上而下d、手脑并用,边检查边思考e、动态性: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复查,发现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 论述题 1.“看病难看病贵”原因: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改变 3.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靠自费就医 4.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6.医疗保险发展缓慢 2.分析医疗纠纷发生和增长的原因: 发生的原因:(1)医院方面的原因:①医院对医疗事故不做实事求是的处理 ②医生和病人对医疗差错意见不一 ③医生态度粗暴 ④医务人员索要红包 (2)病人方面的原因:①缺乏医学知识和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不理解②病人及家属不良动机增长的原因:(1)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知识和法律观念意识提高(2)有些医疗主体追求物质利益造成医德降低,态度恶劣(3)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存在未知情况(4)医疗保险带来医、患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 3.分析处方流失的利弊,你认为处方流失能够防止吗?为什么 利:患者可以买到价格便宜的药,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市场竞争,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有利于抑制药价虚高,消除药品回扣。 弊:目前我国以药养医,医院补偿不足,处方流失可能使医院受损失;减少医生与患者的联系,不利于治疗。 防止的可能性不大。(1)连锁药店发展迅猛,价格比医院低(2)患者倾向到药店购买药(3)医疗保险制度使在药店可以保险药费。 4.在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增加农村卫生投入(2)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3)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4)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合理安排农村公共卫生经费(7)加大卫生支农和扶贫力度(8)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9)发挥中医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的优势与作用(10)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健康评估复习重点

各章节的重难点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1、掌握: 症状和体征的概念;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包括问诊的目的、方法与内容,以及体格检查的方法;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合作性问题的内在含义及其与护理诊断的区别、护理诊断的构成与陈述方式。 2、熟悉: 健康资料的来源,区分健康资料的类型;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3、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1)现存的护理诊断 现存的护理诊断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已出现的对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的反应所作的描述,如“体温过高”、“焦虑”等。 (2)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有危险的护理诊断是对易感的个体、家庭或社区对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应所作的描述。这类护理诊断目前虽然没有发生问题,但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则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3)健康的护理诊断 健康的护理诊断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从某一特定的健康水平向更高的健康水平转变所作的描述。 (4)合作性问题 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通过观察和监测,以及时发现的某些疾病过程中的并发症,护士以执行医嘱和采取护理措施减少其发生的方式处理合作性问题。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1、掌握: 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2、熟悉: 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3、常见症状评估一章几个概念的理解 (1)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脱水:指体液丢失致体液容量不足,从而引起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的现象。 (3)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4)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致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现象。 4、问题举例 (1)影响个体对疼痛反应的因素有哪些?表现如何? 个体对疼痛的反应受其年龄、意志力、疼痛经历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儿童对疼痛较敏感,易产生恐惧心理,较小的儿童因不能准确表达疼痛的感受常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健康评估重点

各章节的重难点HAPPYHAPPY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1、掌握: 症状和体征的概念;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包括问诊的目的、方法与内容,以及体格检查的方法;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合作性问题的内在含义及其与护理诊断的区别、护理诊断的构成与陈述方式。 2、熟悉: 健康资料的来源,区分健康资料的类型;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3、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1)现存的护理诊断 现存的护理诊断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已出现的对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的反应所作的描述,如“体温过高”、“焦虑”等。 (2)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有危险的护理诊断是对易感的个体、家庭或社区对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应所作的描述。这类护理诊断目前虽然没有发生问题,但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则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3)健康的护理诊断 健康的护理诊断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从某一特定的健康水平向更高的健康水平转变所作的描述。 (4)合作性问题 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通过观察和监测,以及时发现的某些疾病过程中的并发症,护士以执行医嘱和采取护理措施减少其发生的方式处理合作性问题。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1、掌握: 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2、熟悉: 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3、常见症状评估一章几个概念的理解 (1)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脱水:指体液丢失致体液容量不足,从而引起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的现象。 (3)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4)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致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现象。 4、问题举例 (1)影响个体对疼痛反应的因素有哪些?表现如何? 个体对疼痛的反应受其年龄、意志力、疼痛经历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儿童对疼痛较敏感,易产生恐惧心理,较小的儿童因不能准确表达疼痛的感受常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最新)

单选10*1=10 多选10*2=20 简答5*8=40 问答2*15=30 性质: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详见课件) 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3. 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4.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的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重要性:1.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发展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容 4.保证群众健康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①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②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③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④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⑤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也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拉动需,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的方针也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面临的挑战: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 构成: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第三方组织 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 a)卫生部 是国务院主管全国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相适应,按照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卫生工作方针,对全国卫生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围绕卫生工作战略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国卫生事业,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点加强政策法规、综合规划、监督执法和信息服务等工作,并对部属企事业单位做好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等管理工作。 卫生部部机构设15个职能司局:卫办厅、人事司、规划财务司、卫生政法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健康评估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作为一门科学,《健康评估》的研究范畴是什么? 第二章健康评估的方法 2.什么是健康评估? 3.可以从哪些地方收集评估对象的健康资料? 4.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5.什么叫问诊? 6.哪些因素可影响问诊的效果? 7.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8.在问诊时如何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使问诊能顺利进行? 9.为了使收集到的病史正确有效,在问诊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技巧? 10.为确保所获病史资料的准确性,在问诊过程中必须对那些含糊不清、存有疑问或矛盾的内容进行核实。常用的核实方法有哪些? 11.何谓主诉?主诉陈述时应注意什么? 12.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13.何谓体格检查? 14.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5.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6.什么叫触诊? 17.浅部触诊怎样进行? 18.浅部触诊法适用于检查哪些病变? 19.双手触诊法多用于检查哪些病变? 20.深部滑行触诊怎样进行? 21.深部滑行触诊法常用于哪些病变的检查? 22.深压触诊法适用于哪些检查? 23.什么叫叩诊? 24.间接叩诊法如何进行? 25.间接叩诊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6.叩诊音分哪几种?

27.各种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28.听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9.常见的各种异常气味有什么临床意义?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30.什么是发热? 31.导致发热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致热源可分为哪几大类? 32.致热源致发热的机理: 33.发热分为哪两类。以哪类最多见? 34.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常见几类原因: 35.发热的临床分度。 36.体温上升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37.高热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38.什么是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39.什么是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40.发热的护理评估要点。 41.发热的相关护理诊断 42.什么是水肿及水肿分类。 43.水肿的发生机制。 44.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 45.各型水肿的特点。 46.水肿的护理评估要点 47.水肿的相关护理诊断 48.咳嗽和咳痰的病因。 49.咳嗽和咳痰的临床表现。 50.咳嗽和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 51.咳嗽和咳痰的相关护理诊断。 52.咯血的常见病因。 53.咯血的临床表现。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 重点归纳W F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PP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