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化痰止咳平喘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化痰止咳平喘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化痰止咳平喘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单味中药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最佳选择题

1、旋覆花的功效是

A、消痰行水,祛风止痉

B、消痰行水,利气宽胸

C、消痰行水,除烦止呕

D、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E、消痰行水,消痞散结

2、既燥湿化痰,又祛风止痉的药是

A、天南星

B、牛黄

C、橘红

D、半夏

E、蝉蜕

3、不宜与甘草同用的是

A、旋覆花

B、海藻

C、杏仁

D、竹茹

E、枇杷叶

4、具有清热滑痰功效的药物是

A、天竺黄

B、昆布

C、海藻

D、竹沥

E、前胡

5、属于海浮石的功效是

A、软坚散结

B、清热利尿

C、燥湿化痰

D、降逆止呕

E、消痞散结

6、指出下列不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A、咳嗽

B、喘息

C、痰多

D、腹泻

E、痰所致的瘰疬瘿瘤

7、治风痰眩晕,中风口眼(口呙)斜的药物是

A、杏仁

B、半夏

C、桔梗

D、苏子

E、天南星

8、善治皮里膜外及经络之痰的药物是

A、芥子

B、前胡

C、白前

D、白附子

E、瓜蒌

9、治疗中风痰壅,口眼(口呙)斜,破伤风宜选

A、昆布

B、白前

C、浙贝

D、白附子

E、竹茹

10、白前与前胡均有的功效是

A、清热利尿

B、宣散风热

C、降气化痰

D、润肺止咳

E、化痰软坚

11、礞石入汤剂内服时,应

A、后下,打碎布包,6~9g

B、后下,打碎布包,1.5~3g

C、先下,直接布包,6~9g

D、先下,打碎布包,10~15g

E、先下,打碎布包,1.5~3g

12、天南星与白附子均有的功效是

A、宽胸利气

B、降逆止呕

C、润肠通便

D、袪风止痉

E、制酸止痛

13、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药物是

A、芥子

D、半夏

E、桔梗

14、瓜蒌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肺润肺化痰

B、消肿散结

C、利气宽胸

D、降逆止呕

E、润肠通便

15、川贝母与浙贝母均有的功效是

A、清肺化痰、开郁散结

B、清热化痰,制酸止痛

C、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D、清热化痰,利尿通淋

E、清热化痰,润肠通便

16、竹茹的功效是

A、清肺化痰、清心定惊

B、清热化痰,利咽排脓

C、清热化痰,止呕、安胎

D、清热化痰,利水消肿

E、清热化痰,凉血止血

17、前胡除降气祛痰外,还有的功效是

A、除烦止呕

B、利水消肿

C、凉血止血

D、宣散风热

E、清热安胎

18、昆布与海藻均有的功效是

A、消痰软坚、清心定惊

B、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C、消痰软坚,清热安胎

D、消痰软坚,制酸止痛

E、消痰软坚,回阳救逆

19、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

A、天竺黄

B、川贝母

C、竹茹

20、瓦楞子不具有的功效是

A、消痰

B、软坚散结

C、定惊

D、制酸止痛

E、化瘀

21、可用于治疗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的药物是

A、半夏

B、天南星

C、禹白附

D、芥子

E、黄药子

22、白前的功效是

A、降气祛痰

B、发散表邪

C、润肺止咳

D、清泄肺火

E、宣肺止呕

23、善治寒痰咳喘、悬饮胁痛的药是

A、芥子

B、白前

C、前胡

D、白附子

E、旋覆花

24、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宜首选

A、半夏

B、天南星

C、浙贝母

D、川贝母

E、瓜蒌

25、利水消肿宜生用,泻肺平喘宜蜜炙用的药物是

A、白前

B、瓜蒌

C、白果

D、葶苈子

E、桑白皮

26、适宜治疗百日咳的药物为

A、苏子

B、百部

C、胖大海

D、马兜铃

E、以上均不是

27、杏仁除止咳平喘外,还能

A、降逆止呕

B、润肠通便

C、利水消肿

D、燥湿化痰

E、祛风止痉

28、能收涩止带的药物为

A、枇杷叶

B、麻黄

C、紫苏

D、白果

E、款冬花

29、清肺胃之热的药是

A、白果

B、枇杷叶

C、马兜铃

D、葶苈子

E、以上均不是

30、百部的功效是

A、润肺止咳,消痰行水

B、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C、润肺止咳,宽胸散结

D、润肺止咳,清心定惊

E、润肺止咳,降气祛痰

31、桑白皮与葶苈子均有的功效是

A、泻肺平喘,化瘀消瘿

B、清热化痰,息风止痉

C、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D、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E、清肺化痰,清肠疗痔

32、紫菀与款冬花均有的功效是

A、清肺化痰,润肠通便

B、消痰行水,降逆止呕

C、纳气平喘,固精止带

D、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E、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33、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A、紫菀

B、天竺黄

C、礞石

D、枇杷叶

E、款冬花

34、胖大海的功效是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B、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C、清宣肺气,清肠通便

D、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E、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35、既能平喘止咳,又能解痉、定痛的药物是

A、胖大海

B、枇杷叶

C、马兜铃

D、紫苏子

E、洋金花

二、配伍选择题

1、A.杏仁

B.苏子

C.百部

D.白前

E.桔梗

<1> 、为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的是

A B C D E

<2> 、为肺家要药的是

A B C D E

2、A.痰壅咳喘及肠燥便秘

B.肺热咳喘,肺虚久咳及肺痈

C.咳嗽痰多及咳吐脓血

D.痨嗽,百日咳及蛲虫病

E.肺热咳嗽,胃热呕吐

<1> 、桔梗主治

A B C D E

<2> 、川贝母主治

A B C D E

3、A.降逆止呕

B.润肠通便

C.利水消肿

D.燥湿化痰

E.祛风止痉

<1> 、昆布除具有消痰软坚外,还有

A B C D E

<2> 、紫苏子除具有降气化痰外,还有

A B C D E

4、A.天竺黄

B.白附子

C.海浮石

D.瓦楞子

E.昆布

<1> 、治疗肺热咳喘,瘰疬结核,宜选用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治疗痰热惊痫,中风痰壅,宜选用的药物是

A B C D E

5、A.瓜萎

B.昆布

C.前胡

D.百部

E.枇杷叶

<1> 、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兼见咳喘痰稠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可以治疗蛲虫病,头虱、体虱的药物是

A B C D E

<3> 、可以治疗胃热烦渴、呕哕的药物是

A B C D E

<4> 、可以治疗瘰疬,瘿瘤的药物是

A B C D E

6、A.消痰下气,平肝镇惊

B.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

C.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D.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E.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1> 、海蛤壳具有的功效是

A B C D E

<2> 、礞石具有的功效是

A B C D E

<3> 、白果具有的功效是

A B C D E

<4> 、马兜铃具有的功效是

A B C D E

7、A.降气止呕

B.泻肺平喘

C.消痰软坚

D.祛风止痉

E.燥湿化痰

<1> 、海藻的功效是

A B C D E

<2> 、葶苈子的功效是

A B C D E

<3> 、旋覆花的功效是

A B C D E

8、A.痰壅咳喘及肠燥便秘

B.肺热咳喘,肺虚久咳及肺痈

C.咳嗽痰多及咳吐脓血

D.百日咳及蛲虫病

E.肺热咳嗽,胃热呕吐

<1> 、苏子主治

A B C D E

<2> 、百部主治

A B C D E

9、A.燥热便秘

B.痰热咳嗽

C.痔疮肿痛

D.尿频遗尿

E.胃热烦渴

<1> 、白果的主治病证有

A B C D E

<2> 、马兜铃的主治病证有

A B C D E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患者,女,33岁。发热胸痛5天,咳吐腥臭血痰,舌红苔腻。宜首选的药物是桔梗。

<1> 、桔梗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抗炎

B、镇静

C、抗癌

D、降血糖

E、降血脂

<2> 、桔梗的功效不包括

A、宣肺

B、利咽

C、祛痰

D、安神

E、排脓

四、多项选择题

1、浙贝母具有的药理作用

A、镇静

B、镇痛

C、镇咳

D、祛痰

E、平喘

2、半夏的功效是

A、祛风止痉

B、通络止痛

C、燥湿化痰

D、降逆止呕

E、消痞散结

3、使用半夏应当注意

A、阴虚燥咳忌用

B、热痰慎用

C、不宜与乌头同用

D、出血者忌用

E、内服常用炮制品

4、川贝母的药理作用有

A、镇咳

B、祛痰

C、降血压

D、松弛肠肌

E、兴奋子宫

5、关于苦杏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小毒

B、止咳平喘

C、润肠通便

D、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的药理作用

E、善治多种咳喘与肠燥便秘

6、苦杏仁与紫苏子均有的功效是

A、止咳平喘

B、降气化痰

C、纳气平喘

D、润肺止咳

E、润肠通便

7、款冬花的功效有

A、清宣肺气

B、止咳化痰

C、纳气平喘

D、润肺下气

E、软坚散结

8、能润肺止咳的药有

A、百部

B、白果

C、紫苑

D、洋金花

E、马兜铃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旋覆花

【性能特点】本品苦泄辛开,微温主降,主入肺、胃经,兼入脾与大肠经。既下气行水消痰,又降胃气止呕哕,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功效】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该题针对“化痰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天南星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1)顽痰咳嗽。

(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口呙)斜,癫痫,破伤风。

(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该题针对“化痰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海藻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使用注意】反甘草。

【该题针对“化痰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D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试卷1 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试卷1-2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化痰药治痰证时最常配伍 (分数:2.00) A.平肝、安神药 B.健脾、泻下药 C.健脾、理气药√ D.补气、消食药 解析:解析:“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2.善治脏腑湿痰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白前 B.禹白附 C.半夏√ D.白芥子 解析:解析:半夏辛湿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故正确答案是C,而A、B、D项药物则无此特点。 3.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功效的药物为 (分数:2.00) A.半夏 B.胆南星 C.天南星√ D.白芥子 解析:解析:天南星性温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且入肝经,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厥。而胆南星为天南星用牛肝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性味苦、微辛,凉,归肝、胆经,功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而无燥湿化痰之功。A、B、D 均非正确答案。 4.能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的药物为 (分数:2.00) A.半夏 B.天南星 C.旋覆花 D.皂荚√ 解析:解析:皂荚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味辛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又能开噤通窍,另外用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 5.善治头面部疾患,祛风痰解痉的药物是 (分数:2.00) A.半夏 B.皂荚 C.禹白附√

解析:解析:禹白附既祛风痰,又能止痛,其性上行,尤擅治头面部诸疾。 6.白芥子的功效为 (分数:2.00) A.温化寒痰,解毒散结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B. C.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D.温化寒痰,消肿散结 解析:解析:白芥子辛温,能散肺寒,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遂水饮,温通经络,又能消肿散结止痛,故正确答案当为B。 7.桔梗可用于治癃闭、便秘,主要是因其 (分数:2.00) A.有利尿通便之功 B.有通淋润肠之功 C.有开宣肺气之功√ D.有肃降肺气之功 解析:解析:肺主宣发而司二便,桔梗性散上行,可开宣肺气而通二便。故答案应选C。 8.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性功效的主要区别是 (分数:2.00) A.川贝母偏于甘润,浙贝母偏于苦泄√ B.川贝母能润肺化痰,浙贝母能理气散结 C.川贝母益气润肺,浙贝母化痰散结 D.川贝母质优效佳,浙贝母质次效逊 解析:解析: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 9.治疗痰热咳嗽兼有便秘者,宜首选 (分数:2.00) A.川贝母 B.浙贝母 C.瓜蒌仁√ D.前胡 解析:解析:瓜蒌仁甘寒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且又能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故答案应选C。 10.竹茹治呕吐最宜者为 (分数:2.00) A.胃阴虚呕吐 B.胃气虚呕吐 C.食积呕吐 D.胃热呕吐√ 解析:解析:竹茹微寒能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故治胃热呕吐最宜。故答案应选D。 11.既能消痰软坚,散结消瘿,又能清热解毒,治疮疡肿毒及肿瘤的药物为 (分数:2.00) A.海藻 B.昆布 C.海浮石

常用止咳平喘化痰中成药

百合固金丸 名称百合固金丸 组成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功用养阴,润肺,止咳。用于肺肾阴虚之燥咳痰中带血、咽喉干痛,或自汗盗汗,或潮热、手足烦热、便秘尿赤等症。现代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剂量小蜜丸剂:120g/瓶。大蜜丸9g/丸,内服,9g/次,2—3次/日。 注意忌油腻、腥冷、辛辣、烟、酒。 备注暂无 桔贝半夏曲 名称桔贝半夏曲 组成橘红、川贝母、半夏、桔梗、远志、紫苏子、紫苑、冬花、枇杷叶、麻黄、肉挂、天花粉、苦杏仁霜、木香、甘草。 功用化痰止咳,宽中下气。用于咳嗽痰多、胸闷气急等症。 剂量曲剂:12g/块,内服,3—6g/次,2次/日。 注意暂无 备注暂无

小青龙合剂(冲剂、糖浆、口服液) 名称小青龙合剂(冲剂,口服液、糖浆) 组成麻黄、挂枝、白芍、半夏(制)、干姜、炙甘草、五味子、细辛,功用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等 剂量暂无 注意暂无 备注暂无 蛇胆陈皮末 名称蛇胆陈皮末 组成暂无 功用清化热痰,熄风解痉。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及小儿痰热惊风、惊搐、神昏等症。现代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量[剂量]散剂:o.3g/瓶,内服,0.3—0·6g/次,2—3次/日。 注意孕妇禁用。 备注暂无

固本喘咳片 名称固本咳喘片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麦冬、甘草。 功用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慢性交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剂量片剂:100片/瓶,内服,4—5片/次,3次/日、3个月为1个疗程,常年服用疗效更佳。 注意暂无 备注暂无 鸡苏丸 名称鸡苏丸 组成麻黄、苦杏仁,紫苏叶、紫苏子(炒)、黄芩、石膏、远志(制)、白芍、天门冬、紫苑、五味子、知母、法半夏、麦门冬、款冬花、桑白皮、草房子、瓜萎仁、桔梗、北沙参、前胡、桔红、马兜铃、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清肺平喘,润燥止咳,化痰除痞。用于阴虚肺热咳嗽、气喘痰粘、胸膈满闷,亦可用于兼有外感风寒者。现代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咽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及答案

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及答案 1.五味理论认为,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答案:C 2.在七情配伍中,半夏与生姜同用的配伍关系是 A.单行 B.相须 C.相使 D.相畏 E.相反 答案:D 3.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是 A.麦冬 B.甘草 C.木香 D.泽泻 E.当归 答案:C

4.提取莪木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是 A.浸渍法 B.渗漉法 C.超声提取法 D.加热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答案:E 5.按《中国药典》规定,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药材是 A.川乌 B.天仙子 C.防己 D.马钱子 E.千里光 答案:C 6.某女,40岁,按甘草附子汤的组方取药,药师嘱其所用制附子应先煎,之后与他药共煎。制附子先煎的目的是 A.长时间煎煮可提高乌头碱的溶出量 B.制附子中的化学成分水溶性差,需要长时间溶解 C.长时间煎煮促使制附子中生物碱与有机酸成盐,有利于溶出 D.长时间煎煮会促使制附子中苯甲酸与生物碱结合成酯,有利于吸收 E.制附子中的二萜双酯型生物碱有很强的毒性,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毒性 答案:E

C.甲基化反应 D.乙酰化反应 E.酶水解反应 答案:E 8.除另有规定外,应置凉暗处贮存的制剂是 A.栓剂 B.气雾剂 C.乳膏剂 D.软膏剂 E.喷雾剂 答案:B 9.含强心苷类成分杠柳毒苷的中药是 A.香加皮 B.柴胡 C.甘草 D.知母 E.合欢皮 答案:A

C.炒芥子 D.炒苍耳子 E.炒莱菔子 答案:D 11.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可引起肝肾损伤的中药是 A.黄丹 B.朱砂 C.雄黄 D.轻粉 E.硫黄 答案:C 12. 关于热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原能被强酸或强碱破坏 B.临床使用注射器具可能被热原污染 C.热原具有水溶性和挥发性,能通过一般滤器 D.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 E.采用吸附法可除去注射液中的热原 答案:C

中药学题库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 一、填空题: 1.化痰药以____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____。 2.姜半夏长于____,法半夏长于____。 3.竹茹____用长于清热化痰,____后偏于止呕吐。 4.瓜蒌主归____,____经。 5.旋覆花因有____,故入煎剂宜____。 6.除清热化痰外,瓜蒌壳还长于____,瓜蒌仁还长于____。 7.黄药子的功效是____,____。 8.因白芥子对皮肤有____作用,故____者忌用。 9.半夏与生姜配伍可以增强____功效;半夏配伍橘皮可以增强____功效。 10.天南星对于____及____忌用。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化痰药要与行气药配伍。 2.简述半夏的主治病证。 3.天南星的主治病证有哪些? 4.简述白芥子的功效与使用注意。 5.浙贝母的功效,主治是什么? 6.简述半夏与橘皮的配伍意义。 7.瓜蒌壳与薤白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8.简述瓜蒌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9.旋覆花的功效与使用注意是什么? 10.半夏与生姜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化痰药的功效.主治病证及主要配伍应用。 2. 试比较浙贝母与川贝母功效及主治病证方面的异同。 3.试比较半夏与天南星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 4.试比较瓜蒌壳与瓜蒌仁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 5.试述桔梗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使用注意。 四、选择题: 1.半夏不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 B.祛风止痉 C.降逆止呕 D.止咳 2.天南星.禹白附共同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B.燥湿化痰,润肺 止咳 C.燥湿化痰,祛风 止痉 D.燥湿化痰,温肺 化饮 3.白芥子的功效是() A.温肺化痰,通络 B.润肺止咳,杀虫 C.温肺化痰,止呕 D.温肺止咳,通便 4.旋覆花的功效是()

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真 题及答案 整理了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相关资讯。 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某女,35岁,因家庭纠纷,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Ⅹ疾病传变是(C) A.相克 B.子病及母 C.相乘 D.母病及子 E.相侮 2.脏腑经理功能减退,血液生成不及,运行迟缓水液在体潴留等病变,与气机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的是(E)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3.某女,35岁。出现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可笑无

常等症状,其临床意义是(D) A.失神 B.少神 C.假神 D.神乱 E.无神 4.八纲辨证中,寒热症候主要辩证的是(C) A.疾病部位 B疾病原因 C.疾病性质 D.病势趋向 E.疾病传变 5.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清热泻火方药质量,体现的治法是(B) A.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用热远热 D.寒因寒用 E.热因热用 6.某男,32岁。近3天所在单位多人发热,患者1天前突然发热,高热不退,周身酸痛,无汗,干咽喉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应选用的中医治法是(E)

A.辛凉解表 B.辛温解表 C.益气解表 D.解表除湿 E.清热解毒 7某女,25岁,胃痛吐酸,喜温恶寒,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医生诊断后开具处方:高良、 香附、延胡索、吴茱萸、木香,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治疗。该患者适宜的服药时间是(B) A.饭前 B饭后 C睡前 D.空腹 E频服 8某女,25岁。不寐,心烦,口渴,咽燥,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脉数,应选用的中成药是(C) A.人参归脾丸 B天王补心丸 C朱砂安神丸 D养血安神丸 E解郁安神颗粒

止咳化痰平喘药习题

止咳化痰平喘药试题 时间:姓名:分数:1.桔梗可用治癃闭、便秘,主要是因其( ) A有利尿通便之功 B有通淋润肠之功 C有开宣肺气之功 D有肃降肺气之功 E有助肾与膀胱气化之功 2.百部偏于( ) A宣肺止咳 B化痰止咳 C清肺止咳 D润肺止咳 E温肺止咳 3.常用治痰热咳喘的药物是() A苏子 B黄连 C百部 D半夏 E瓜蒌 4.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宜首选( ) A半夏 B天南星 C 川贝母 D 浙贝母 E 瓜蒌 5.治疗肠燥便秘,宜选用下列何药() A杏仁 B益智仁 C菟丝子 D葶苈子 E补骨脂 6.既能止咳平喘,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瓜蒌仁 C杏仁 D郁李仁 E桃仁 7.治阴疽流注及肢体麻木关节肿痛之证的首选药物是( ) A半夏 B天南星 C禹白附 D白芥子 E葶苈子 8.治疗胃热呕吐首选的药物是() A生姜 B半夏 C旋复花 D竹茹 E橘皮 9..既能治疗咳嗽气喘,又能治疗肠燥便秘的药物是() A杏仁、胖大海 B杏仁、郁李仁 C杏仁、柏子仁 D杏仁、苏子 E杏仁、火麻仁 10.治湿痰证的药物是( )

A半夏 B旋复花 C禹白附 D白芥子 E天南星 11.瓜蒌的功效为( ) A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B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C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D清热豁痰,清心安神 E清热化痰,平肝镇惊 12.天南星的功效为 ( ) A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B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C祛风痰止痉,散结消痞 D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E温化寒痰,降逆止呕 13.具有润肺止咳,杀虫功效的药物是( ) A苏子 B百部 C桔梗 D前胡 E紫菀 14.止咳化痰平喘药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半夏的使用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川贝母与浙贝母功效的异同之处是什么?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版(必背)

《中药学》 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导言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如何讲?——突出重点,引导学习。如何学?——抓住重点,博闻强记。总论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其品种繁多,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重点解析《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1.《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5.《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李时珍。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思考:为何称为“纲目”。6.《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7.《中华本草》当代本草代表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8980种。后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的综合性本草。中国最经典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化痰药

化痰药 概述 第一、化痰药的含义 1以祛痰或者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2三个不同功效的概念 祛痰----对狭义之痰的治疗作用。 消痰----对广义的痰的治疗作用。 化痰----祛痰和消痰两种不同功效的统称。 3了解中医学对痰的认识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痰,是属于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而这种水液停留在人体的局部,进一步的变得比较浓稠或者变得比较稠浊,而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统称为痰。 狭义的痰===一般就是指储存在肺窍里面能影响呼吸畅通,引起咳喘的这样一类痰。 广义的痰===根据中医的理论,狭义的痰一旦形成了以后,“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除了肺窍以外,分散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痰。 痰不管在肺窍或者在其他的部位,都是有形的。能否看见只是在里在外。 由于中医学痰的个特殊性,所以化痰功效是针对整个痰而言的。 痰在中医学当中既是一个病理产物,又是一个继发的引起其他病证的病因。

第二、化痰药的主治 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可以在脏腑,也可以在经络。因此主治范围非常广泛。 痰的分类 湿痰---一般来讲,如果肺窍的痰比较清稀量而且比较多,容易咯出,加上有其他的湿象,比如说舌苔比较腻,身体比较沉重,像这样的一些症状,我们把它叫做湿痰。 寒痰---在湿痰的基础上,痰进一步的清稀如水,加上全身的寒象加重,比如说舌质很淡,舌苔比较薄,畏寒,脉较沉这样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寒痰。 (实际上寒痰和湿痰有共通的,都是量比较多,比较清稀。只不过寒痰更加清稀,量更加多,更容易咯出,全身的寒象更为明显。)热痰---从狭义的痰来说,比较粘稠色黄的,加上全身有热象,比如说舌质偏红,口渴,或者舌苔黄腻,或者有其他的热象,心烦这样的一些症状,就称为热痰。 燥痰---从狭义的痰来说,不容易咯出,比较粘滞,兼有口燥咽干,这种痰就称为燥痰。 风痰---在有肝风的同时又有痰多的就叫风痰。 燥痰一般只见于狭义的痰。风痰一般只见于广义的痰。寒痰、湿痰、热痰,狭义和广义的痰都可见到,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因此针对不同的痰证,就需用不同功效的化痰药。 第三、化痰药的性能特点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 概述 一、止咳平喘药的含义 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咳嗽的药,称为止咳药; 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喘息的药,称为平喘药。 二、功效与主治 1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喘息, 2兼有化痰或者祛痰 三、性能特点 1药性没有规律性,有的偏温,有的偏寒,有的是比较平和。 2药味,绝大多数都有苦味,根据五味理论,体现了苦能降泄的特征,个别药物有辛味或甘味。 3归经,都归肺经。 4升降浮沉,以沉降为主。 5毒性,少数的药物有毒,不能过用,,比如白果、苦杏仁或者洋金花, 四、配伍应用 1寒热虚实 外感风寒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寒药, 外感风热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热药, 肺寒咳喘,配伍温里药,尤其是温肺的药, 肺热壅滞,配伍清热药,尤其是清肺热药。

燥邪犯肺,配伍润燥的药物。 虚主要是内伤, 气虚,配伍补气药物。 阴虚,配伍补阴的药,相对来说,配伍补血的可能性小。 痰是导致咳嗽气喘最重要的一种继发病因,一定要配伍祛痰的药。有痰的,首先要治痰。湿盛的,除了祛痰,还可以配伍除湿的药物。 五、使用注意 1外感咳喘,必须要发散表邪,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2痰多咳喘,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 3有毒性的药物,适当地注意用药安全。 具体药物介绍 苦杏仁 一、功效 1止咳平喘不祛痰 杏仁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比较明显的止咳和平喘两方面的功效,长于苦降肺气。对于咳嗽气喘,不管寒热虚实,不分外感内伤,都可以广泛地使用,关键在于配伍,但是杏仁在苦降的同时,还略有一点开宣肺气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于外感,外感风寒、风热、燥邪。 外感风寒===麻黄汤,麻黄配杏仁,一种相使的配伍关系,麻黄既能发散风寒,又止咳平喘,用杏仁来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的作用。 杏苏散,紫苏配杏仁。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试题

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关于散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B.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C.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只能外用 D.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内服 E.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外用 正确答案:A, 第2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关于乳浊液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稳定体系 B.扩散快 C.显微镜下可见 D.显微镜下不可见 E.能透过半透膜 正确答案:C, 第3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下列哪种为骨胶类胶剂() A.龟甲胶 B.鹿骨胶 C.鳖甲胶 D.鹿角胶 E.黄明胶 正确答案:B, 第4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对酰胺类药物来说,影响药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是() 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脱羧 E.异构化

正确答案:C, 第5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死或除去物体上或介质中的所有微生物及芽孢的方法为() A.灭菌 B.消毒 C.防腐 D.抑菌 E.无菌操作 正确答案:A, 第6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这种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畏 C.相杀 D.相恶 E.相反 正确答案:E, 第7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传统蒸制熟地的质量标准是() A.质地柔软易切 B.外表黑色、内部棕黄色 C.色黑如漆、味甘如饴 D.质变柔润、色褐 E.表面棕黑色,有光泽 正确答案:C, 第8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藤黄常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甘草水煮 B.水煮 C.酒蒸 D.豆腐煮 E.姜汤煮 正确答案:D, 第9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治疗血热血瘀证() A.川芎 B.丹参 C.赤芍 D.茜草 E.虎杖 正确答案:A,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txt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 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医学教育网原创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半夏 《本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 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 《别录》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的复习方法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的复习方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临床应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核的重点。为了帮助广大参加国家执业中药师的考生更好的复习迎考,现就本学科的复习方法及考试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确定目标、树立信心 既然报名参加执业中药师考试,就必须报有通过的信心,相比其他学科,中药学应该说理论并不艰深,也没有特别难理解之处,只要持以之恒,付之于必要的时间,并按计划认真复习,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虽然目前考试的确实不尽人意,但究其缘由,除客观上工作较忙,平素与中药理论联系较少,所学内容因年代久远大都遗忘外,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个人的主观愿望不甚强烈,信心不足,甚至抱有畏难情绪所造成的。我们认为顺利通过本学科考试的第一步应该是树立必胜信心,这是必要的前提保证。从不少高分通过考试的高年龄、低学历考生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只要决心大、动力足、信心强,并付之以行动,一定会成功。 二、抓住重点,全面复习 与其它任何学科一样,中药学内容很多,但肯定有重点及非重点之分。对于应考,所谓重点,是能代表中药学特色的理论及临床

运用较多的具体药物知识,也就是《考试大纲》标示的掌握和熟悉部分内容,尤其是掌握部分内容。按《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中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在试卷中比例各占60%、30%、10%。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范围以《考试大纲》为准,一般不超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所以复习迎考过程中,应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另一方面,分析历年的考试试卷,可以发现,为了全面考察考生掌握中药学的深度及广度,每次考试的内容涉及面都很广泛,卷面中也存在不少大纲只要求了解的内容。尽管这部分内容大都出现在备选答案中,并不是相关题干的答案,但非常容易干扰我们甄选答案的视线。x型题中,并不能排除不是“重点”,却具有鲜明药性及功能特点的知识点或药物原来也是应该选项之一。因此,只追求重点内容的掌握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全面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如果以本书为主复习,必须保证经过几遍细阅全看的“精读”,使得每个知识点都能在大脑中形成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避免“赌输”的可能性。 三、合理安排,持之以恒 复习迎考前,必须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如个人的原有基础、可供复习的时间和复习的方法,制定出各学科的复习计划,并强迫自已严格按照计划付诸努力。假设你以报名那天起直至考试之日止七个月为复习过程,中药学占其中复习时间的五一六分之一。那么你可以将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在周末、夜间,用来精读,通读那些要求理解记忆的内容,尤其是总论及各章的概述部分;一部分可以利用零

六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六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 半夏 《本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 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 半夏含猓 如薮技捌淦咸烟沁啊 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惆被 ∷嵊辛偈苯笛棺饔茫 胂哪芤种婆煌轮惺啵 兄雇伦饔茫换褂徐钐怠⒄蚩取⒒航庵 芷交 【仿蔚茸饔谩£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 《别录》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常合知母、浙贝母、银花、鱼腥草。 2.胸痹胁痛。常合薤白、半夏、枳壳。 3.乳痈初起。常合蒲公英、连翘、陈皮。 4.肠燥便结。合火麻仁、桃仁。单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热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瓜萎皮6-12克瓜萎仁6-15克瓜萎霜6-15克。 参考资料;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指、糖类脂肪油等。萎仁含脂肪油。 药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附:天花粉 天花粉亦称花粉或瓜萎根。 性味:甘、酸、寒。 功能:清肺化痰,养胃生津。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肺虚咯血。合麦冬、生地、天冬等伍用。 2.热伤津液之口渴。常合山药、五味子、黄芪伍用。 贝母 《本经》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大全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举例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多为感染或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所致。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平喘药可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化痰止咳平喘药: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 一、镇咳药 镇咳药可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抑制发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可促进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使病人痛苦及引起并发症。 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 (1)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 (2)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3)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 (4)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①中枢性镇咳药,②外周性镇咳药,也有部分药物兼具上述两种抑制作用。 (一)中枢性镇咳药 可直接抑制位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长期剧烈咳,痰量不多且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患者,可用中枢性镇咳药。 ①、麻醉性:有阿片、可待因、吗啡等,其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特别是由于咳嗽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在胸膜炎伴胸痛的剧烈干咳时,用其既可止痛又有镇咳的作用。因为这类药物有些副作用,如轻微的抑制呼吸中枢、欣快症和成瘾性及部分胃肠道反应(久用易成瘾,使痰难以咯出和抑制呼吸中枢等)缺点。建议慎用,必须使用时应限制用量。 ②、非麻醉性:有右美沙芬、咳必清等。对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中枢性镇咳药药物,几无镇痛和成瘾作用,对痰多、痰液黏稠、老人、小儿患者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可发生嗜睡现象,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二)外周性镇咳药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精选范文及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 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 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 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 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能够减轻或消除 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 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 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确立依据:1.药 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 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 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 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 (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 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能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昆布海藻治瘰疬,芒硝软坚泻下治便秘。

(医疗药品)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大全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举例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多为感染或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所致。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平喘药可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化痰止咳平喘药: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 一、镇咳药 镇咳药可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抑制发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可促进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使病人痛苦及引起并发症。 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 (1)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2)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3)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 (4)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①中枢性镇咳药,②外周性镇咳药,也有部分药物兼具上述两种抑制作用。 (一)中枢性镇咳药 可直接抑制位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长期剧烈咳,痰量不多且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患者,可用中枢性镇咳药。

①、麻醉性:有阿片、可待因、吗啡等,其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特别是由于咳嗽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在胸膜炎伴胸痛的剧烈干咳时,用其既可止痛又有镇咳的作用。因为这类药物有些副作用,如轻微的抑制呼吸中枢、欣快症和成瘾性及部分胃肠道反应(久用易成瘾,使痰难以咯出和抑制呼吸中枢等)缺点。建议慎用,必须使用时应限制用量。 ②、非麻醉性:有右美沙芬、咳必清等。对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中枢性镇咳药药物,几无镇痛和成瘾作用,对痰多、痰液黏稠、老人、小儿患者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可发生嗜睡现象,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二)外周性镇咳药 有磷酸苯丙哌啉(咳快好)、石吊兰素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发生镇咳作用。没有呼吸抑制副作用。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癌所引起的刺激性干咳、阵咳等。 二、祛痰药 痰液的排出可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间接其到镇咳、平喘作用,有利于控制继发感染。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痰是肺泡,支气管和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当肺部或呼吸道发生病变时分泌量增多,并含有某些细菌,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物。 祛痰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三类: ①恶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药:如氯化铵、愈创甘油醚属恶心性祛痰药,口服后可

临床止咳化痰平喘中药合理应用

1、清气化痰丸的功能主治是(单项选择) A.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 B.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热恶心恶寒,鼻塞流涕, 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C.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皖满闷 D.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 2、祛痰中成药可分为(多项选择) A.温化寒痰 B.清热化痰 C.理肺止咳 D.润肺化痰 E.平喘等五类 3、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宜首选用的中成药是(单项选择) A.蛇胆川贝枇杷膏 B.急支糖浆 C.克咳胶囊 D.祛痰灵口服液 E.固本咳喘片 4、化痰药常分为以下几类(多项选择) A.燥湿化痰药 B.清热化痰药 C.润燥化痰药 D.温化寒痰药 E.化痰熄风药

5、()毒性大, 一般不直接服用(单项选择) A.清半夏 B.法半夏 C.生半夏 D.姜半夏 6、用于阴虚肺燥所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脉细数的中成药是(单项选择) A.二母宁嗽丸 B.养阴清肺丸 C.清气化痰丸 D.强力楷杷露 E.止咳化痰颗粒 7、()等药禁用于孕妇, 以防堕胎(多项选择) A.半夏 B.天南星 C.青礞石 D.皂刺 8、白附子的品种大致可分为几类(单项选择) A.2 B.3 C.4 D.5 9、二陈丸的药物组成为(多项选择) A.半夏 B.陈皮 C.茯苓 D.甘草 10、脾的病理意义(单项选择) A.凡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 B.脾气散精,输布全身,濡润五脏六 腑 C.脾气健运则水液布散通利,无水湿之患 D.水液代谢障碍,发生湿滞、痰饮、水肿、腹满等病症

中医(专长)-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练习题

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A1 1、治疗风热咳嗽、痰热咳嗽均适宜的药组是 A、前胡、浙贝母 B、瓜蒌、天竹黄 C、竹茹、桔梗 D、白前、荆芥 E、旋覆花、半夏 2、既能清热化痰,又能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A、生姜 B、陈皮 C、竹茹 D、贝母 E、旋覆花 3、用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证,宜选的药物是 A、浙贝母 B、川贝母 C、陈皮 D、黄芩 E、半夏 4、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 A、贝母 B、海藻 C、天南星 D、礞石 E、昆布 5、川贝母与浙贝母都具有的功效是 A、清肺养阴 B、温肺化痰 C、润肺化痰 D、燥湿化痰 E、清肺化痰 6、白前与前胡都具有的功效是 A、宣散风热 B、发散风热 C、降气化痰 D、祛痰利咽 E、祛痰宽胸 7、旋覆花的用法入煎剂应 A、先煎 B、后下

C、冲服 D、包煎 E、另煎 8、药性微温,善降肺胃之气而消痰止咳的药物是 A、半夏 B、旋覆花 C、陈皮 D、砂仁 E、枳实 9、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的药物是 A、半夏 B、天南星 C、白附子 D、白芥子 E、皂荚 10、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散结消肿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蝉衣 C、胆南星 D、防风 E、蕲蛇 11、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A、枳实 B、半夏 C、莱菔子 D、芦根 E、全瓜萎 12、半夏与天南星均可治疗的病证是 A、热痰 B、风痰 C、瘿瘤 D、痰核 E、湿痰 13、下列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苏子 B、莱菔子 C、决明子 D、白芥子 E、葶苈子 14、桑白皮与葶苈子都既能泻肺平喘,又能 A、利水渗湿

B、利水通淋 C、利水消肿 D、利水止泻 E、利水退黄 15、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的药物是 A、百部 B、桔梗 C、紫菀 D、款冬花 E、杏仁 16、下列何药治肺痨咳嗽最宜 A、白前 B、百部 C、紫菀 D、麻黄 E、苏子 17、紫苏子既能用于肠燥便秘,又能用于治疗何种病证 A、肺燥咳嗽 B、肺虚久咳 C、肺热咳嗽 D、百日咳 E、痰壅咳喘 18、既能够治疗咳嗽气喘,又能够治疗肠燥便秘的一组药物是 A、苦杏仁、紫苏子 B、苦杏仁、胖大海 C、苦杏仁、火麻仁 D、苦杏仁、柏子仁 E、苦杏仁、郁李仁 19、被誉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上行的药物是 A、桔梗 B、柴胡 C、升麻 D、白前 E、葛根 20、桔梗与贝母都能够治疗的病证是 A、肠痈 B、乳痈 C、疮痈 D、肺痈 E、瘰疬 2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桔梗的主治证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六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述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辛开苦降,温以散寒,凉可清热。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使用注意 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之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 温化寒痰药 半夏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湿痰,寒痰证。 呕吐。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使用。 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外用能消肿止痛。 使用注意:反乌头。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天南星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湿痰、寒痰证。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常与半夏相须为用。 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 痈疽肿痛,蛇虫咬伤。外用能消肿散结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白芥子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 旋覆花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病证: 1.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2.噫气,呕吐。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同用。 用法用量: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宜包煎。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白前 功效:降气化痰。 主治病证:咳嗽痰多,气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