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讲义)

教学内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直线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参照物、速度公式计算、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梳理: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 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 μm1m=109 nm 1μm= 103 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 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

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读: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注明单位。

(6)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

②化曲为直法(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③轮滚法( 测量圆形跑道的长度)

④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

(7)误差: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习题:(1)下列国际单位中,长度单位是()

A.℃

B.kg

C.m

D.m/s

(2)一个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A.一枝毛笔的长度是2.5

B.一个书架的高是2

C.一本初二物理课本的厚度是1.3

D.一栋楼房的高是16.4

(3)一般人步行1分钟所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A.7米

B.70米

C.700米

D.7000米

(4)衬衫领口上标有38或41等数字,它表示衣领的周长,其单位是()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2、时间的测量

(1)单位: 秒(S)

(2)测量工具: 秒表小表盘时间是分、大表盘时间是秒。

(3)秒表的用法: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

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

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

位为s。

(4)1min=60s 1h=60min=3600s

习题:(1)校运会百米赛跑中记录成绩最合适的工具是

()

A.停表

B.刻度尺

C.手表

D.电子表

(2)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A.2min10s

B.34s

C.1min34s

D.4min1s

(3)

如图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则所测时间是

______min______s,合______s.

(4)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第二节速度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符号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速度公式可写为: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m/s,常用单位还有 km/h(1m/s=3.6km/h)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段就快。

②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多就快。

③速度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路程时间的比值,比值大,就快。

习题:(1)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A.大人

B.小孩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2)小丽和小雨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雨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行

(3)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我国选手王镇以1h19min14s 率先冲线,队友蔡泽林以1h19min26s的成绩摘银,根据他们走完全程所用时间比较竞走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方法是相同______比较_____(均选填“路程”或“时间”),本届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也被我国选手刘虹以1h28min35s摘得,在竞走运动中刘虹比王镇______(快/慢).

(4)有三个物体在运动,甲在30min内前进了1.75km,乙在1h内前进了3780m,丙在10s内前进了10m,那么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快慢的关系是()A.甲>>乙>>丙 B.甲<<乙<<丙

C.乙>>甲>>丙

D.乙>>丙>>甲

(5)比较哪个运动得最快()

A.百米赛跑成绩是10秒

B.半小时走路1千米

C.1分钟跑了500米

D.1秒钟跨步1000毫米

(6)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2h内行驶36km;乙在5min内行驶1500m;丙行驶100m需20s;则三人骑车的快慢为()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7)速度的两个单位:千米/时和米/秒相比较()

A.千米/时是较大的单位

B.米/秒是较大的单位

C.两个单位一样大

D.无法判断

(8)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9)校运动会800m比赛中,前5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3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

小王领先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500m,小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王的平均速度

B.前500m,小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王的平均速度

C.8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王的平均速度

D.8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王的平均速度

(10)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秒;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第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第三节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s ,自行车速度 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 m/s

习题:(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h:min:s).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0.1m/s

B.0.09m/s

C.0.08m/s

D.0.07m/s

(2)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我们用科学方法测得晓燕同学前50m的平均速度是4m/s,后50m的平均速度为6m/s,则晓燕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8 m/s B.5m/s C.4 m/s D.6 m/s

(3)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30m/s,那么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10m/s

B.24m/s

C.25m/s

D.50m/s

(4)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 m/s

B.6.25 m/s

C.5 m/s

D.4.17 m/s

(5)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 m/s

B.6.25 m/s

C.5 m/s

D.4.17 m/s

(6)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A.0﹣2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B.2s﹣5s内,小车在做2m/s的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

D.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3m/s

(7)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经过6秒钟两车相遇,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

A.1.2米

B.2.4米

C.3.6米

D.6米

(8)由图可知,速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0)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B.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3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2:3

B.4:9

C.1:1

D.9:4

(12)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A.1.33m/s

B.7.2km/h

C.2.5m/s

D.4.8km/h

(13)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走上去要3min,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

A.3min

B.2min

C.0.25min

D.0.75min

(14)一列火车正以8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一个人以2m/s的速度在车上从车厢的尾端走到前端,车厢长为48m,需用的时间是()

A.4.8s

B.6s

C.8s

D.24s

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被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判断: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位置发生改变就运动,没改变就静止。

习题:(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红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若说她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上的座椅

B.司机

C.其他乘客

D.路边的电线杆

(2)乘坐轻轨时,小明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轻轨车

C.路旁的树木

D.路旁的电线杆

(3)某蹦极者蹦极时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这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自己

B.跳台

C.另一个正在下落的蹦极者

D.地面上的树

(4)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相对于()是静止的.

A. 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行驶来的船

D.河水

(5)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选填“水”或“船”或“地面”).

(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一句诗.诗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取的参照物为()

A.船桨

B.山

C.船夫

D.船上的诗人

(7)苏轼的《江上看山》中写到:“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这句

诗中,作者是以______作为参照物的.(选填:船/山/大地)

(8)甲骑车回家,与甲同行并排的乙车在超车,甲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

(9)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卡车、小轿车、自行车都是运动的

B.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C.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D.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10)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11)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都在向北行驶,若甲、乙两车

速度相等,丙车速度大于甲、乙两车的速度,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均向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

C.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南运动

D.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南运动(12)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整理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 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 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运动的描述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1.2运动的描述 一、填空题 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性. 3.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_的,如果选择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_____的. 4.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填“向上” 或“向下”). 5.“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______,云是_____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6.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_____的;如果以______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7.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 ______的.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8.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_____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______做参照物的. 9.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 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______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______运动,丙向______运动. 10.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 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_的. 二、判断题 11.物体的静止是相对的,而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 12.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 13.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 14.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 15.河里行驶的小船,不论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 16.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同. () 三、单选题 17.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18.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 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体的运动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学案苏科版 苏科版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重点复习刻度尺的正确用法2、复习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回顾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3、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方向和速度不变,巩固速度公式的使用4、并会根据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重难点刻度尺的正确用法、理解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使用。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知识点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复习导入】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前,观察它的 和 ;测量时,使刻度尺 的一端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刻度尺的 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和 。3、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注意:①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②减小误差的办法: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取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结果是常用方法。③误差不是错误 【练习】 1、下列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A、4、3m= 4、3100=430cm B、4、3m= 4、3100cm=430cm C、4、3m= 4、3m100cm=430cm D、4、3m= 4、3m1/1000=0、0043km2、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窗户的高度约2 ;(2)乒乓球的直径为4 ;(3)小明的身高为17 ; (4)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5)人正常步行速度 4______,(6)汽车在公路上一般行驶的速度15______;(7)上体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测试题.doc

《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速度是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其中 _____表示路程, ______表示时间, ______表示速度,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读作 _________. 3.人步行的速度是 1.4m/s,其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换算 (1) 0.25km=________m=__________cm(2)75μ m=m=m nm (3)1.2m/s=________km/h(4)7.2km/h=_______m/s 5.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适当的单位 ( 1)我国铁路轨道的标准轨距是1435_________(2)某同学身高是 167.4_____.. (3)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 0.073_______(4)桌子的边长为 0.4_______ 6.下列四个物体的长度( a)7000mm(b)0.018km(c)243cm(d) 315dm 从小到大的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是: 3.62cm, 3.63cm,3.58cm, 3.62cm,在测量中存在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__________.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前半句是以 _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半句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 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 (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 【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 1 2 vv v v - 【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 s t = .(2)s AB BC s ==40.00cm,t AC=2.4s,t AB=1.6s, tBC 2.4s 1.6s0.8s AC AB t t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40 25cm/s 1.6 AB AB s cm t ===,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 40 50/ 0.8 BC BC s cm cm s t s ===.(3)由 BC AB v v >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6)AC段平均速度v,路程为s,时间为t, 由v s t =得,t s v = 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 ,路程为 2 s ,时间为t1,由v s t =得,t1 11 2 2 s s v v == ,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为 2 s ,时间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1,其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A. 1:2 B. 2:1 C. 9:2 D. 2:9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 地球 B. “火卫一”探测器 C. 太阳 D. 火星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 80m/s B. 10 m/s C. 5 m/s D. 无法判断 4.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5.3cm B. 5.25cm C. 3.25cm D. 3.3cm 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长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6.小明测量小球直径,记录数据分别为2.41cm,2.43cm,2.40cm,2.42cm,2.50cm, 则该球的直径为() A. 2.43cm B. 2.432cm C. 2.42cm D. 2.415cm 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房屋 D. 河岸 8.下列正常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是40km/h的可能是() A. 卡车 B. 行人 C. 喷气式飞机 D. “神州六号”飞船 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行人()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10.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八年级上册物理之运动的快慢(提高)知识讲解

运动的快慢(提高)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 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t ,纵坐标表示路程 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 s-t 图象,如下图(1)所 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 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如下图(2) 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速度及其计算 1、(2014旌阳区校级模拟)一列客车以 54km/h 的速度行驶,与它平行的铁轨上迎面开过一列长 300m 的货车,坐在客车里的旅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 15s ,则货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m/s 。 【答案与解析】货车的速度为 v ,客车的速度 v =54km/h=15m/s 2 1 则在 15s 内客车前进的距离 s = v t 1 1 货车前进的距离为 s = v t 2 2 根据题意: sss =300m v t+v t=300m 1 2 v 15m/s×15s+ 2 ×15s=300m v 解得: 2 =5m/s 【总结升华】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同时开始相对运动,相遇时各自前进的距离之和等于原来两物体 间的距离;若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的相对速度 v 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之和。 【变式】【高清课堂《运动的快慢》ID :78637 例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 之比为 2:3,运动路程之比为 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A.1:2 B.2:1 C.9:2 D.2:9 2.(2016埇桥区模拟)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 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端距 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 0.3s ,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 应时间变为 0.7s ,司机以某一速度开车时正常的反应距离是 6m ,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且仍以 原来的速度开车,其反应距离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是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阅读!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章节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8.35cm,则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1m B.1cm C.1dm D.1mm 2 . 小红坐在正常行驶的汽车上,眼睛紧盯着与自己车甲擦肩而过的另一辆车乙时,惊奇地感觉到自己车在向后运动,认为自己车向后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路面C.自己车甲D.另一辆车乙 3 .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体温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4 .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水逐渐结成冰B.天空飘动的白云C.铁生锈了D.细胞的分裂 5 . 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把蔬菜炒熟,是因为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B.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扫地时灰尘飞舞,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石块扔进水里会沉底,是因为石块不受浮力 6 .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造成测量误差的是() A.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估计值偏小 B.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不垂直

C.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D.由于测量时尺子没有放正 7 .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2:l,运动时间之比是3;4,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A.1:2B.4:3C.2;3D.3:2 8 . 2019年2月16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室内赛男子60米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力挫美日欧几大高手,以6秒47夺冠,创造了赛季世界最佳成绩,如图所示,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D.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9 . 下面四个单位中,用来表示长度的是() A.摄氏度B.米/秒C.光年D.赫兹 10 . 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11 .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的米尺 B.分度值是1,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178=0.004.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 9、(2005?江西)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学生用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其他单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km=_____m;1dm=___m;1cm=____m; 1mm=_____m;1μm=_________m;1nm=________________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________。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______、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_____________,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不能仰视或者俯视。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 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差与错误区别: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 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______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2、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的物体叫_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 >v 液 >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合______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m/s。 4、回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m。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______________。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在1s内__________叫频率,物体________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____。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由____________决定。人们根据_______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 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 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中减弱、在______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气 固 液 熔汽 凝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9.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10.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1.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2. 不变,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13.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5.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6.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17.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8.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9.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它绕地心旋转一周需________h。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必须使研究的问题尽量简单. () 8.石英钟的秒针的运动是匀速的. () 9.物体甲绕物体己做圆周运动,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始终没变,所以甲没有作机械运动. () 10.甲、乙两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在半小时内所经过的路程相同,若甲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乙也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 A.参照物 B.太阳系 C.太阳 D.地球 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