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位移教学文件

时间和位移教学文件
时间和位移教学文件

第一章 1.2时刻和位移(一)

课前探学热身

1.初中学习运动时,提到了路程,路程是指。

2.时刻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1小时= 分钟= 秒。

3.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

个有质量的点,叫。

4.同一物体选择不同参考系时,它的运动轨迹能够是,也

可能是,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明白时刻和时刻的区不和联系.

2.明白什么是位移,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不.【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二节)

【提出不明白】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白时刻和时刻的区不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不.【学习重点】

1.时刻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不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不.

【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刻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时刻和时刻间隔

【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刻间隔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时刻和时刻间隔?

2.观看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刻间隔?

3、时刻和时刻有区不,也有联系,在时刻轴上,时刻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s 的时刻,即前3s。2~3表示第3s,不管是前3s,依旧第3s,这差不多上指。3s所对应的点计为3s末,也为4s 初,这确实是。

【当堂检测】

1、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 某人跑步成绩13秒是时刻

B. 时刻表示时刻极短,时刻表示时刻专门长

C.作息时刻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2、正确的是()

A.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刻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刻

D.第4秒末确实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

【阅读】P13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观看教材第13页图1.2—2从北京到重庆,观看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依照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学院:物理学院 指导教师:张雪 学号:2011012715 姓名:王亚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境下识别时间间隔和 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4、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能用数轴正确描述直线运 动的位置和位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际情景的分析,理解时间间隔、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领 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方法 2、通过用平面坐标系正确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初步体会用图示表 示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坐标系描述物理量,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通过对生活实例、情景的分析,体会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大家在咱们学校呆的时间也不算 短了,我相信大家都把学校的各个位置摸清楚 了。对吗?如果现在学校交给咱班一个任务,让 我们绘制一幅地图作为给以后的新生的参考,那同学们会怎么描绘路线呢?正好,我这里有一幅学校部分的剪影,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从寝室到教室的路线。今天早上大家肯定都是从其中的一条路上走过来的,或者你也可以说一下你早上来上课的路线。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如果只用上节课学得质点,参考系的知识,能准确描述三位同学的运动吗? 所以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要引入其他的一些物理量。刚才同学们的描述中就已经有了相应的体现,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 两位位学生回答 集体回答:不能 在学生描述路 线的过程中复 习质点参考系, 坐标系的知识, 并会用到时间, 时刻,位置的变 化等知识,引出 新课。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时间与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 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高中物理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与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总结,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自主学习】 一、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完隔并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实例?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二、阅读P13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 、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线路的选择?这 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三、阅读P13第三部分:矢量和标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1. 既有又有的物理量叫矢量。举例: 2. 只有没有的物理量叫标量。举例: 四、阅读P14第三部分: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 - 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___________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________表示位置,用位 置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位移. 合作探究 1、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所示,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 )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 ,再正北方向走40m ,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例4:有一质点P 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质点P 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质点P 在3s 内、第3s 内、6s 内和第6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 2、位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西 东 A B C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精选3篇)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1 今天早上在三班和四班上了《时间和位移》,下午在五班听了吴老师的《时间和位移》的课,感触颇深,看到了一个教了十来年书的教师的沉淀,发现自己的距离真是太远了。结合吴老师的课,我反思了几个方面: 1、上课时间的分配。像《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共包含了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矢量与标量等三方面的内容。我几乎是平均分配了时间。由于缺乏高中三年总体的把握,以及不够了解学生的学情,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突破难点,即使牵涉到了,也没有针对到点上。比如,对于第几秒内,第几秒初,第几秒末,前几秒的辨别,虽然我提到了,但是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深化,因此我不确定同学们是否真的落实了。还有如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明。 2、声音的控制。我觉得自己一节课都是用高声调来上课的。用一个调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无法感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我要强调的。而且语气单一,缺乏抑扬顿挫,不够有变化。 3、提问的艺术。当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叫学生起来回答,这中间存在着两个缺点: a、被提问的同学由于没看完题目或者没思考好就被叫起来会紧张,影响思考。

b、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可能就会偷懒不去思考。 我觉得我的一堂课只能说把概念讲清楚了,但是不一定把学生讲会了。以后在教与学的联系上面还需要加强。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2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课开始引入课题时,设计了刘其贤同学参加100m赛跑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建立模型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 2、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象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为了尽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设计了模拟实验来模拟刘其贤同学的运动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列表,画出s-t图象。画出图象后,又让学生了解到图象是如何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从而说明图象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尽量做好铺垫,循序渐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特点,认真铺设好“台阶”,从匀速到变速,从简单到复杂,图象的设计从直、折到曲这种上升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图象看成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所以课堂中我强调了这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位移时间图像导学案

位移——时间图像导学案(高一)编号

例1、(A级)如图所示,Ⅰ、Ⅱ运动有什么不同? 结论:斜率的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斜率越大运动越快。 例2、(B级)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试描述质点在8s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④若图像不过原点,有两种情况: 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时物体的位移不为零(相对于参考点)。 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从参考点出发。 例3(A级)(1)(2)(3)表示的三个物体是x-t图象,他们是匀速直线运动吗?(1)(2)(3)有什么区别? x/m (1) (2) (3) ⑤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 例4、(B级)如图所示,则 ①表示物体做; ②表示物体做; ③表示物体做;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________。 【达标训练】 1、(A级)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C.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① ② ③ x/m t/ s X

D.甲比乙运动得快 2、(B级)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 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段运动最快 B.AB段静止 C.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运动4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 3、(B级)一个物体由A地出发做匀速运动到达B地停了一段时间,又同样作匀速运动返回A地,图中哪张图线比较正确描述了以上全过程() 4.(C级)如图1.3-4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 B.P开始时的速度逐渐减小 C.在P与Q的交叉点前,P质点的速度大于Q质点的速度 D.在P与Q的交叉点,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5、(C级)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 = 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 【学后反思】

最新物理①必修1.2《时间和位移》教案讲解学习

1.2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

1.2《时间和位移》示范教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4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 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 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占 八、、?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 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时刻和时间 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本节是学习直线 运动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时间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掌握有 关运动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本节课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利用教材中图 1.2-2北京到重 庆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北京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和达到重庆的时间(时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 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 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 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时间和位移》教案

年级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主题】2、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1.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间间隔(时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而时间间隔(时间)用线段表示. (2)时间的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它们的符号分别是s、min、h.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展示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既可以乘火车, 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而上,如图 所示.无论通过什么路线从北京到重庆,位置的变化都是一样的 问题研讨② 1.在这几种情况下,他通过的路线,也就是他运动的轨迹不一 样.如果已知图1-2-3的地图比例,你怎样估算他走过的路程? 2.旅行时运动的方向在不断改变,旅行路程的长短涉及运动的方向吗? 知识归纳路程和位移 (1)路程 质点的实际路程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其单位就是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为米,用m表示.(2)位移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的单位也是长度的单位. 例2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1-2-4所示,AC=100m,BC =30m,则此人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发生的位移是______m,位移的方向是_______.解析路程是径迹的长,大小为100m+30m=130m,而位移仅由初末位置决定,其大小为AB的长度,即70m.位移的方向是由初位置A指向末位置B,方向向东. 答案 130 70 由A指向B 图1-2-4

时间和位移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 (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图1—2—1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A C D 图1—2—3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 “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1题 2.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化, 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 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 1—2—2中的有向线段AB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 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2题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 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 从A 点向北走了40m 到C ,再从C 向东走了30m 到D,则有向线段AC 、CD 和AD 分 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图1—2—3。 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 ,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 ,两次行走的合位 移大小为50 m .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 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 x y ① ② ③ 图1—2—2 A B O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学校:百灵庙中学学科:高一物理编写人:史殿斌审稿人: 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什么是位移,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标量和矢量. 【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二节) 【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阅读课本p9页的内容想一想: 1、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时间12秒91的成绩夺得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的首枚田径金牌 2、北京时间8点整 3、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温州开往杭州5114次列车开车时间12点30分,请各位旅客自觉排队等候检票 以上几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有什么区别? 思考:1、结合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时间、时刻的定义吗? 时刻:。 时间:,也是时间坐标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表示,时间间隔用表示。 3、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

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s的时间,即前3s。2~3表示第3s,不管是前3s,还是第3s,这都是指。3s所对应的点计为3s末,也为4s初,这就是。 4.特征:时刻有先后,无大小;时间无先后,有大小 例1.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最好成绩 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 E.小明同学迟到了 例2、请在如图1所示的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间隔(填相应的字母): (1)第1s末,第3s初,第2个两秒的中间时刻; (2)第2s,第5s内,第8s内; (3)第二个2s,头5s,前8s内; 二、路程和位移 暑假期间小明一家和小强一家分从北京分别乘飞机和坐火车到重庆 旅游,两家在红岩革命纪念馆正好走到一块,小明对小强说:北京到 重庆也不是很远才1500公里,一会就来了。小强说:嗯,我们是做 火车来的,走了2087公里。 小明和小强都是从北京到重庆,两人所说的数据有什么区别? 思考:1、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路程: 位移:表示的物理量。 定义:,其大小与路径无关,方向由起点 指向终点 2、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3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从_____________A 指向____________B的_______线段表示位移,. 阅读下面的对话: 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

人教版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 公开课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吴忠中学高一物理教研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矢量(位移)中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间间隔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得出概念,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时刻: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讨论:采用什么方法描述时间使它更直观?(数学方法:时间坐标轴) 例1:见图2—1—1所示,建立了时间坐标轴 提问:(1)第4秒、前2秒、最后两秒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2)第6秒末、第7秒末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注意:(1)在时间坐标轴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2)第几秒表示一秒的时间间隔; (3)表示时刻的关键词:初、末、时 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内、经历、历时。 (先让学生根据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练习,然后教师随之进行补充讲解,加深学生对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认识) 拓展: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时间和位移优秀教案

§1.2时间和位移 班级姓名学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时间和时刻地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和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式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地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地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地矢量运算; 4. 知道时间与位移、路程,时刻与位置之间地对应关系; 5.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会用x-t 图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地速度. 【学习重点】 理解位移概念,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 【学习指导】 1. 在上课前利用1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前预习”部分,随机抽查; 2. 在课后利用2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后巩固”部分,全班上交. 【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瞬间,如“第3秒末”,“第4秒初”.与物体地位置相对应. 2.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过程,与物体地位移相对应.时间间隔表征变化过程地长短. 3.路程:物体地长度.只有,没有. 4.位移: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变化地物理量.定义:从到 地一条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置间地有向线段地.方向:由初位置指向. 5.矢量:既有又有地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6.标量:只有、没有地物理量.如质量、体积、密度、时刻、时间间隔和路程等. 7.运算法则:两个标量地相加遵从,而矢量则不同,后面我们将学到. 8.直线运动地位置和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地直线上建立x 轴. 1).物体地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 1、x 2表示.2).物体地位移表示:△x=. 二、效果检测 1 、请在如图所示地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填相应地字母): (1)第1s 末,第3s 初,第2个两秒地中间时 刻; (2)第2s 内,第5s 内,第8s 内; (3)2s 内,头5s 内,前9s 内; 2 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地半圆弧由A 点经B 点到达C 点,如图所示,则它地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 A. 2 (R + r ) , π(R + r ) B. 2 (R + r ) 向东,2πR 向东 C. 2π(R + r ) 向东,2π(R + r ) D. 2 (R + r ) 向东,π(R + r ) 3 一个皮球从5m 高地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m 高,则皮球 通过地路程是多少?皮球地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地位移又是多少? 2 4 t / s 6 8 A I 西东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几秒内、第几秒内、第几秒末等的理解。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如:位移的唯一性、路程的不确定性等。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位移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个矢量概念,在这里展示不宜对矢量及其运算做太多的扩展,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有一类物理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并会用正负号表示直线运动中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位置随时间改变的描述 1、学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学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3、学会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例如:合理安排时间和路径等。)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建议 运动学中几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准确而清晰的第一印象。尤其是本节的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例如可用坐标轴来讲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坐标轴上的一段线,时刻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可类比一段录像和其中的某个画面。还可让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这样既直观又易懂。位移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个矢量概念,在这里展示不宜对矢量及其运算做太多

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09:15 09:21长沙 23:59 23:5l 16:25广州16:52 参考答案:6小时59分、15小时50分、22小时零6分. (教师总结) 师: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生:不是,实际上这里的时间就是指的时刻. 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 生:时刻: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来表示时刻.时间: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师: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是人为的.单位秒(s). 师:下图1—2—1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n秒的意义. 答: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答案:A 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min内有60个时刻 答案:BC [讨论与交流]: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 二、路程和位移 (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精选3篇)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精选3篇)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1 今天早上在三班和四班上了《时间和位移》,下午在五班听了吴老师的《时间和位移》的课,感触颇深,看到了一个教了十来年书的教师的沉淀,发现自己的距离真是太远了。结合吴老师的课,我反思了几个方面: 1、上课时间的分配。像《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共包含了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矢量与标量等三方面的内容。我几乎是平均分配了时间。由于缺乏高中三年总体的把握,以及不够了解学生的学情,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突破难点,即使牵涉到了,也没有针对到点上。比如,对于第几秒内,第几秒初,第几秒末,前几秒的辨别,虽然我提到了,但是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深化,因此我不确定同学们是否真的落实了。还有如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明。 2、声音的控制。我觉得自己一节课都是用高声调来上课的。用一个调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无法感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我要强调的。而且语气单一,缺乏抑扬顿挫,不够有变化。 3、提问的艺术。当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叫学生起来回答,这中间存在着两个缺点:

a、被提问的同学由于没看完题目或者没思考好就被叫起来会紧张,影响思考。 b、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可能就会偷懒不去思考。 我觉得我的一堂课只能说把概念讲清楚了,但是不一定把学生讲会了。以后在教与学的联系上面还需要加强。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2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课开始引入课题时,设计了刘其贤同学参加100m赛跑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建立模型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 2、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象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为了尽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设计了模拟实验来模拟刘其贤同学的运动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列表,画出s-t图象。画出图象后,又让学生了解到图象是如何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从而说明图象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尽量做好铺垫,循序渐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