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文化

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员会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武进自古人文兴盛、重教向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全区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连续荣获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青少年读书活动连续2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后,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强化认识,理清思路,科学谋划,重点部署实施五大举措,推进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打造道德提升平台,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围绕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区将坚持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示范,深入开展各级学习型党组织、各类学习型单位、个人创建活动,拓展“武进讲坛”、“理论网苑”等载体覆盖面。在全区上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用“三创三先”江苏精神、“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的常州精神和“事事当争第一流”的阳湖精神凝聚人心。以“道德讲堂”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打造精品生产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实施理论成果精品工程,以区委、区政府重大战略决策为主攻方向,对事关武进全局和长远发展课题展开调查研究,着力推出一批社科理论成果。积极实施新闻力作精品工程,把新闻精品意识融入宣传报道的全过程,全面争创精品栏目、精品报道。实施“聚焦武进”大型新闻采访、区外媒体“武进行”等外宣战略,制作、投放一系列外宣精品。积极实施精品文艺创作工程,规划扶持新一轮“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项目,创作一批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精品力作。

三、打造公益服务平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己任,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凤凰谷、延陵季子文化园、各镇省级标准化综合文体站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加强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完善村(社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健身广场等阵地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大力构建优秀文化供给体系,继续实施“水上舞台周周演、流动舞台村村演、节庆舞台高端演、群众舞台天天演”等城乡广场文化活动,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持续开展送戏、送书、送综艺节目下乡活动。大力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举办大型摄影比赛、戏剧节目展演大赛等,扩大“摄影之乡”、“锡剧之乡”、“小戏之乡”的品牌影响。

四、打造产业振兴平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坚持项目驱动,实施文化产业“三带、五群、三区、三提升”战略,即重点加快环太湖艺术城、中华孝道园和花博园等项目推进,着力打造太湖、春秋、花卉“三大特色文化带”;加快文化旅游、动漫游戏、传媒印刷、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项目发展,着力打造“五大文化产业群”;加快信息产业园、西太湖国际智慧园、杨桥古镇、南田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创意产业、生态文化、娱乐休闲文化”等三大集聚区;加快推进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品质提升、运作水平提升,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集群。坚持骨干带动,加快培植壮大文化骨干企业,力争到2015年培育1家超百亿的文化产业集聚区、5个以上超10亿的龙头企业、50家规模以上重点骨干文化企业。坚持市场联动,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拓展图书出版、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娱乐演艺等市场,扩大居民文化消费。

五、打造人才支撑平台,建设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高层次文化精英人才建设,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着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选拔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理论人才,艺术水平精湛的本土艺术家,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等。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宣传干事、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加大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人的扶持力度,建立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营造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建成文化强区,为常州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出积极贡献。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一次再动员,是加快推进常州文化名城建设的一次再鼓劲。文化发展的春天正扑面而来,我们文广新系统的全体同志倍感振奋,深感责任重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文化民生明显改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许多经验和亮点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把“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是灵魂、文化是精神家园、文化是软实力已成为全社会的一致共识。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将按照今天大会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文化民生提升工程、文化产业跃升工程、文化艺术精品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人才保障工程和城市文化品牌工程,以开放的理念、市场的理念、产业的理念和民本的理念,进一步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全力推动常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当好主力军,全力冲刺名城创建目标

把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列为文广新局的“头号工程”,明确职责,迅速行动,倒排时间表,落实责任制。在全系统选调精干力量组建专业团队,项目化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

全力推进大运河“申遗”,积极实施《大运河(常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全力推进青果巷和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加快建设苏东坡纪念馆、盛宣怀故居、恽代英纪念馆等14个重点项目,加快1270处新发现文物点的确认和保护利用。进一步深化常州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和提升常州特色文化内涵。加快实施“十大示范工程”,整合集聚一切有效资源,变文化遗产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确保“申名”工作顺利推进。

第二,探索新机制,全力提升文化民生水平

牢固确立“文化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理念,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和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市民百姓享受更多更优的文化服务。明年确保建成街道、社区两级信息共享工程示范点18家,支持配合网络公司首批建成“智慧社区”50家、惠及市民10万户,确保公益性演出1000场,低票价演出1000场,放映电影45000场。进一步丰富全市769家“农家书屋”的内涵,提升全省首家电视图书馆建设水平。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事业,着力培育50支民间特色文化团队,组建30家民间博物馆、艺术馆,加快形成多种经济力量参与文化惠民的新格局,确保常州文化民生幸福指数位列江苏“第一方阵”。

第三,抢占制高点,全力壮大常州文化产业

以产业规划为重点,明晰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不断完善“集聚化、差别化、市场化”的产业体系,推动常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和跨越发展。确保明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25%以上;积极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积极争取部、省产业引导资金,全方位服务文化企业。确保明年建成国家级、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培育亿元以上龙头文化企业10家,力争2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确保未来五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6%的目标,不断推进常州文化资源的价值化、文化资本的产品化和文化品牌的国际化。

第四,瞄准新目标,全力打造常州文化品牌

积极营造文化战线“争先、领先、率先”的浓厚氛围,鼓励文化人有梦想、干大事、创大业。按照市委宣传部要求,做好《天涯歌女》国内巡演,打响地方戏曲的全国品牌;精心打磨原创舞剧《格桑花·茉莉花》,力争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奖;在《秋之白华》获国家大奖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的影视和动漫精品力作。常州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馆,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争创国家级优质特色示范学校,常州群众文化冲刺国家“群星奖”。精心组织常州书画艺术和常艺现代艺术团走出国门,赴荷兰、澳大利亚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常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相信,有六中全会的强劲东风,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全市人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们一定以更加自觉、更加自信的姿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为把常州早日建成江南文化名城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坚守小剧团奋发大作为

金坛市华罗庚艺术团

我团的前身是金坛县锡剧团,成立于1952年。2002年8月成功实施了体制改革,并更名为金坛市华罗庚艺术团(与金坛市锡剧团一个单位两块牌子)。改制后10年来,我们坚守阵地,奋发作为,不断打造艺术精品,以高层次的儿童剧品牌勇闯演艺市场,创造了连续演出4700多场、观众达460万人次的巨大成功,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全国戏剧界享有盛名,被业内专家和众多媒体称誉为“中国戏剧界的演出神话”。

一、多方凝聚人才,提升品位

我们深深体会到,小剧团要想大作为,人才至关重要。改制分流后的剧团,本土演员力量不够,我们面向戏剧艺术院校招聘专业演员和大中专学生,凭着感情和真诚,先后吸引来了南京、武汉、北京、哈尔滨等地戏剧院校的十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加盟,逐步培养成了剧团里的骨干演员。在剧目创作中,聘请中国戏剧界高层次的专家人才加盟,帮助进行加工打磨和二度创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多编导为我们的精神所感动,实现了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优秀的剧目。比如,《飞吧,大雁》邀请的是澳大利亚澳华儿童艺术院院长王惠利、艺术总监胡玲荪执导;《永远的雪梅》邀请的是国家一级导演王又乐担纲执导;《留守小孩》则邀请有着“半个世纪孩子王”美誉的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长、原北京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李若君亲任艺术总监,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胡一飞执导,还有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主创、上海世博会音乐总监周文军和北京电视台儿童剧作家薛梅的共同加盟,大大提升了我们剧团和剧目的层次品位。

二、发扬打拼精神,开拓市场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剧团,要想走向全国演艺市场,道路是十分艰难崎岖的。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剧团凭着“不住宾馆睡舞台、一人多岗不怕累、抱团克难求发展”的毅力,锤炼出了创新创业、不怕吃苦、对事业执着追求的拼搏精神,努力寻找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苦的打拼让我们从演艺市场得到了丰厚回报。到目前为止,《少年华罗庚》演出2000多场,《飞吧,大雁》演出750多场,《永远的雪梅》演出1000多场,《留守小孩》演出近800场。4700多场的成功演出,使我们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不断创作精品,激发后劲

十年来,我们瞄准和定位的是大型现代儿童剧。在创作题材上,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与体现本地人文精神相结合。《少年华罗庚》把世界数学巨匠华罗庚搬上了舞台,被专家视为精品

保留剧目;《飞吧,大雁》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为题材,生动形象地演绎了生态环保、天人合一这一主题;《永远的雪梅》颂扬的是舍身救学生英雄教师殷雪梅,观众反响热烈;《留守小孩》针对当今社会热点,反映的是建筑之乡留守儿童和建筑民工的情感世界……《校园四部曲》在全国戏剧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少年华罗庚》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超千场奖;《飞吧,大雁》、《永远的雪梅》分别在第五届、第六届上海市优秀儿童剧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并开辟了县级剧团三次登陆上海大剧院的全国先河;《留守小孩》在第八届上海市优秀儿童剧展演中荣获“最佳剧目奖”,同时还荣获“第21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集体奖”。不断创作打造的精品剧目,成为我们剧团活力不竭的发展源泉。

此外,我团根据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部经典之一、着名作家峻青的代表作《黎明的河边》进行再创作的同名大型现代儿童剧,目前已在国家顶级编导的加盟下投入紧张排练,将作为2012年的主打剧目之一,针对青少年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再度抢占省内外各地市场。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的剧团前景乐观,任重道远。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坚守,一如既往地拼搏,唱响“小剧团大作为”的转型之歌。

文化惠民创特色群文工作攀新高

钟楼区文化馆

我是钟楼区文化馆的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今天,把近年来我区群众文化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钟楼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更加丰富多彩,文艺精品创作喜获丰收,“非遗”和文

保工作全力推进。以钟楼群众为主体,以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为载体,钟楼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正在蓬勃地发展。

回顾近年来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之路,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实、活、优”。

一、硬件建设实。我区始终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支撑,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09年,按照国家一级馆的标准,政府投资近800万元在青枫公园内建造了设计、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馆,成为钟楼群众文化开展的一个强有力的集聚地。目前,全区街道共建有7个文化站,92个村(社区)文化活动点,有效满足了群众自主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文化惠民活。充分利用三级文化阵地,坚持馆、站的免费开放。普及型的项目“文化讲堂”、“艺术培训”、“阵地开放”、“书画摄影展览”、“社区天天演”活动和提高型的活动“文明在身边,欢乐社区行”巡演、“幸福广场周周演”、“小戏小品、舞蹈大赛”、多形式的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群文活动,充分体现出钟楼特色。不仅积极调动各层次群众及团队资源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更为我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艺创作优。始终坚持文艺创作“三贴近”原则,弘扬钟楼优秀传统文化,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文艺精品。其中根据非遗项目创作的老年舞蹈《香脆萝卜干》、女声表演唱《名点飘香》、油画作品《殷雪梅》等作品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屡获金奖,一大批艺术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区文化创作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此外,经过几年的培育,目前,全区已有优秀文艺骨干百余人,群众文体团队286支,其中西林曲艺团队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团队”。

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为我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钟楼文化馆将紧紧围绕“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三个主题词,谋划重点文化项目,培育地方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首先是拓宽惠民服务平台。继续搭建“社区巡演”、“书画展览”、“文化讲堂”、“艺术培训”等文化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基层文化的服务水平。运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一街一品”文体特色发展;推广“保健”型健身操(舞),形成独特的广场文化;实行主题文化月交流展示,提升文体团队的创作力量,不断拓宽群众享受文化的途径,使文化活动成为群众减缓压力、释放情绪的通道。

其次是激活品牌活动运作。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多形式投入、筹集、建立钟楼文化发展基金,多渠道推动钟楼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做优、做精、做亮“钟楼艺术节”、“新闸荷花节”、“青枫文化节”、“西林桂花节”、“非遗展示月”等艺术品牌活动,持续满足群众享受文化的需求,激活群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使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作者。

第三是夯实文化人才队伍。加强企事业、校园、社会等各级各类文体团队的打造,拓展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专业型、复合型、创造型钟楼文化人才队伍。发挥各层次文艺骨干和志愿者在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鼓励有文艺专长和组织才能的群众担任文化指导员,开创一条钟楼文化建设的发展新路。

各位领导,作为基层文化单位,我们一定会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之下,结合新形势,抢抓机遇,更新观念,创先争优,为打造“文化钟楼”、为常州创建“文化名城”增添灵气,提升内涵!

优化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常州文化繁荣发展

龙城旅游控股集团

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提升到了关系民族生存、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战略高度。十余年来,龙城旅游控股集团以文

化为发展内核,以创意、旅游为产业依托,缔造了中华恐龙园、龙城创意园、恐龙谷温泉、《恐龙宝贝》、《美丽新世界》、三河三园亲水之旅等一批优秀文化品牌,并荣获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和称号,“恐龙文化”逐渐融入常州新时期的文化血脉,成为我市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2011年,创意产业基地产值有望实现近150亿元,集团文化旅游自营收入突破6亿元,环球恐龙城游客接待量超500万人次旅游区产值近25亿元,龙城旅游控股集团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百亿级文化产业集团”培育企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常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我市文化建设,龙控集团未雨绸缪,紧扣“文化”发展主线,梳理和整合各业务板块,实施“投资控股型企业”管理架构的全面转型,以集团战略转型和恐龙园上市为契机,全面实施集团“资本运营、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计划,即做大做强“创意产业类项目的投控及孵化、主题动漫产业类项目的投资及运营、旅游产业类项目的投资及运营”三大业务板块,积极探索和开创常州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一、创意产业类项目的投控及孵化

集团依托常州文化科技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确立“资本+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重点拓展文化创意直接投资、金融服务、版权交易、产业园区管理等业务。通过增资扩股,引进专业团队,强化专业化运营,力争将“文科创公司”塑造成为国内声誉卓着的中小型文化创意类项目投资、控制和孵化的顶级机构。加快创意基地“龙城创意园(原常州软件园)”产业载体建设步伐。2012年,实现工程全面竣工,加大动漫、网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优势企业的招商力度,努力将龙城创意园打造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增值服务完善、创业环境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

二、主题动漫产业类项目的投资及运营

集团依托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确立“动漫内容+乐园事业+衍生商品”的全新商业模式,重点拓展影视娱乐创意制作与传播、儿童主题乐园全国连锁、衍生商品开发与经营以及配套设施开发等业务。促进“恐龙园股份公司”的首发上市及再融资,通过品牌和管理模式输出,将“恐龙园股份”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拥有全国连锁化的动漫投资和延伸运营机构,并实现垂直运营的成熟产业链条。

三、旅游产业类项目的投资及运营

依托环球恐龙城、东方盐湖城、新龙国家森林公园等空间载体,确立“休闲+度假”的成熟商业模式,重点拓展旅游景区的投资与运营、文化地产开发等业务。通过“主题公园+创意旅游商业街市+旅游地产”的运营思路,加快实施迪诺水镇游憩型商业公园、中华恐龙园(四期、五期)改扩建工程和恐龙谷温泉二期等项目,精心构筑以都市主题旅游为特色的“环球恐龙城”;通过“文化景区+温泉小镇+养生地产”的开发路径,全面开工建设“一观八院”道天下、白云道温泉、白云道酒店、精品房车公园等项目,重点打造以山水养生为特色的金坛茅山“东方盐湖城”,实现旅游类产品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此外,北部新城新龙国家森林公园等“510”行动计划重点工程也将全面启动。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战略发展和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通过集团上下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地努力攀登,龙控集团一定能够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文化企业集团,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