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之旋转A班(答案与解析)

初二数学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之旋转A班(答案与解析)
初二数学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之旋转A班(答案与解析)

全等三角形之旋转A 班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得分:

把图形G 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 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 ',这样的由图形G 到G '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 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 '叫做G 的象;G 叫做G '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

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相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

1、(16分)如图,已知5AB CD AE BC DE ===+=,90ABC AED ∠=∠=?,求五边形ABCDE 的面积.

【解答】解:方法1:连接AC ,AD ,将ABC ?绕A 顺时针旋转使得AB 与AE 重合得AEF ?,显然D ,E ,F 三点共线,则AF AC =,AEF ABC S S ??=,EF BC =

5DF EF DE BC DE ∴=+=+=

5CD BC DE =+=

FD CD ∴=

在AFD ?与ACD ?中,

AF AC FD CD AD AD =??=??=?

()AFD ACD SSS ∴???,

AFD ACD S S ??∴=

11222552522

ABCDE ABC ACDE AEF ACDE ADF ACD ADF S S S S S S S S DF AE ?????∴=+=+=+==?=???=.

方法2:延长DE 至F ,使EF BC =,连AC ,AD ,AF ,

AB CD AE BC DE ===+,90ABC AED ∠=∠=?,

CD EF DE DF ∴=+=,

在ABC ?与AEF ?中,

AB AE ABC AEF BC EF =??∠=∠??=?

()ABC AEF SAS ∴???,

AC AF ∴=,

在ACD ?与AFD ?中,

AC AF CD DF AD AD =??=??=?

()ACD AFD SSS ∴???, 11222552522

ABCDE ABC ACDE AEF ACDE ADF ACD ADF S S S S S S S S DF AE ?????∴=+=+=+==?=???= 2、(16分)如图所示,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在正方形ABCD 的内部作45EAF ∠=?,E 、F 分别在BC 、CD 上,连接EF ,作AH EF ⊥于点H .

求证:AH AB =.

【解答】证明: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

由旋转的性质得,DF BG =,AF AG =,DAF BAG ∠=∠.

90FAG BAG BAF DAF BAF BAD ∠=∠+∠=∠+∠=∠=?,

45EAF ∠=?,

45EAF EAG ∴∠=∠=?.

在AEF ?和AEG ?中,

AF AG EAF EAG AE AE =??∠=∠??=?

()AEF AEG SAS ∴???,

AH 、AB 分别是AEF ?和AEG ?对应边上的高,

AH AB ∴=.

3、(22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P 为AB 上的点,Q 为AD 上的点,且APQ ?的周长为4,求PCQ ∠的度数.

【解答】解: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

224AB AD ∴+=+=,

APQ ?的周长为4,

4AP AQ PQ ∴++=,

又AB AP BP =+,AD AQ DQ =+,

DQ BP PQ ∴+=,

将CBP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CDE ?,

则CE CP =,DE BP =,BCP DCE ∠=∠,

EQ DQ DE DQ BP PQ ∴=+=+=,

在CPQ ?和CEQ ?中,

CE CP EQ PQ CQ CQ =??=??=?

()CPQ CEQ SSS ∴???,

PCQ ECQ ∴∠=∠,

又90PCQ ECQ PCQ DCQ DCE PCQ DCQ BCP BCD ∠+∠=∠+∠+∠=∠+∠+∠=∠=?, 190452

PCQ ∴∠=??=?.

4、(22分)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180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2BAD EAF ∠=∠.

(1)求证:EF BE DF =+;

(2)在(1)问中,若将A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当点E 、F 分别运动到BC 、CD 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试探究EF 、BE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答】(1)证明:方法1:(利用旋转)将ADF ?绕A 顺时针旋转使得AD 与AB 重合得到ABM ?,显然D ,E ,F 三点共线,则AM AF =,BAM DAF ∠=∠,

2BAD DAF EAF BAE EAF ∠=∠+∠+∠=∠,

DAF BAE EAF ∴∠+∠=∠,

EAB BAM EAM EAF ∴∠+∠=∠=∠,

在FAE ?和MAE ?中,

AE AE FAE MAE AF AM =??∠=∠??=?

()FAE MAE SAS ∴???,

EF EM BE BM BE DF ∴==+=+,

即EF BE DF =+.

方法2(截长补短):延长CB 至M ,使BM DF =,连接AM ,

180ABC D ∠+∠=?,180ABC ABM ∠+∠=?,

D ABM ∴∠=∠,

在ABM ?和ADF ?中,

AB AD ABM D BM DF =??∠=∠??=?

()ABM ADF SAS ∴???,

AF AM ∴=,DAF BAM ∠=∠,

2BAD EAF ∠=∠,

DAF BAE EAF ∴∠+∠=∠,

EAB BAM EAM EAF ∴∠+∠=∠=∠,

在FAE ?和MAE ?中,

AE AE FAE MAE AF AM =??∠=∠??=?

()FAE MAE SAS ∴???,

EF EM BE BM BE DF ∴==+=+,

即EF BE DF =+.

(2)解:EF 、BE 、DF 之间的关系是EF BE DF =?,

理由是:在CB 上截取BM DF =,连接AM ,

180ABC D ∠+∠=?,180ADC ADF ∠+∠=?,

ABC ADF ∴∠=∠,

在ABM ?和ADF ?中,

AB AD B ADF BM DF =??∠=∠??=?

()ABM ADF SAS ∴???,

AF AM ∴=,DAF BAM ∠=∠,

22()2()()BAD EAF EAD DAF EAD BAM EAF EAD BAM ∠=∠=∠+∠=∠+∠=∠+∠+∠

又()BAD BAM EAD MAE ∠=∠+∠+∠

MAE EAF ∴∠=∠在FAE ?和MAE ?中,

AE AE FAE MAE AF AM =??∠=∠??=?

()FAE MAE SAS ∴???,

EF EM BE BM BE DF ∴==?=?,

即EF BE DF =?.

5、(24分)如图,正方形ABCD 中,3AB =,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30BAE ∠=?,15DAF ∠=?,求AEF ?的面积.

【解答】解:将ADF ?绕A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ABG ?的位置,

则AG AF =,15GAB FAD ∠=∠=?,

153045GAE GAB BAE ∴∠=∠+∠=?+?=?,

()90(3015)45EAF BAD BAE DAF ∠=∠?∠+∠=???+?=?,

GAE FAE ∴∠=∠,

在AEF ?与AEG ?中,

AF AG EAF EAG AE AE =??∠=∠??=?

()AEF AEG SAS ∴???,

EF EG ∴=,60AEF AEG ∠=∠=?,

在Rt ABE ?中,3AB =,30BAE ∠=?,

60AEB ∴∠=?,2AE BE =,

22224AB BE AE BE +==,

1BE ∴=,

31EC BC BE ∴=?=?

在Rt EFC ?中,()180180(6060)60FEC AEF AEG ∠=??∠+∠=???+?=?,

90906030EFC FEC ∴∠=??∠=???=?,

22(31)EF EC ∴==?,

2(31)EG ∴=?,()

1123133322AEG S EG AB ?==???=?, 33AEF AEG S S ??∴==?.

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旋转难题

旋转 已知,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F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l 的垂线,即AD⊥CE,BE⊥CE, (1)如图1,当CE位于点F的右侧时,求证:△ADC≌△CEB; (2)如图2,当CE位于点F的左侧时,求证:ED=BE-AD; (3)如图3,当CE在△ABC的外部时,试猜想ED、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探究型.分析:(1)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CAD=∠BCE,进而根据AAS证明△ADC≌△CEB. (2)根据AAS证明△ADC≌△CEB后,得其对应边相等,进而得到ED=BE-AD. (3)根据AAS证明△ADC≌△CEB后,得DC=BE,AD=CE,又有ED=CE+DC,进而得到ED=AD+BE.解答:(1)证明:∵AD⊥CE,BE⊥CE, ∴∠ADC=∠CEB=90°. ∵∠ACD+∠ECB=90°,∠CAD+∠ACD=90°, ∴∠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DC与△CEB中 ∠ADC=∠CEB ∠CAD=∠BCE AC=BC , ∴△ADC≌△CEB(AAS). (2)证明:∵AD⊥CE,BE⊥CE, ∴∠ADC=∠CEB=90°. ∵∠ACD+∠ECB=90°,∠CAD+∠ACD=90°, ∴∠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DC与△CEB中 ∠ADC=∠CEB ∠CAD=∠BCE AC=BC , ∴△ADC≌△CEB(AAS). ∴DC=BE,AD=CE. 又∵ED=CD-CE, ∴ED=BE-AD. (3)ED=AD+BE. 证明:∵AD⊥CE,BE⊥CE, ∴∠ADC=∠CEB=90°. ∵∠ACD+∠ECB=90°,∠CAD+∠ACD=90°, ∴∠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DC与△CEB中 ∠ADC=∠CEB ∠CAD=∠BCE AC=BC , ∴△ADC≌△CEB(AAS). ∴DC=BE,AD=CE. 又∵ED=CE+DC, ∴ED=AD+B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等量交换,证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注意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

初中数学试卷 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 (一)知识储备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1)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就说它们是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运动后一定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ABC和△DEF是全等三角形,记作△ABC≌△DEF,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例1】 如图,△ABC≌△DEF,则有:AB=DE,AC=DF,BC=EF;∠A=∠D,∠B=∠E,∠C=∠F。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S.A.S “边角边”公理: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2】

A.S.A “角边角”公理: 两角和它们的所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3】 A.A.S “角角边”公理: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4】 S.S.S “边边边”公理: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5】 H.L “斜边直角边“公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例6】 (二)双基回眸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4 B.3 C.2 D.1 2、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 ∠DEF的对应角是_____. 3、如图,△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 =6,AD=4, 那么BC等于() A.6 B.5 C.4 D.无法确定 4、如图,△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 的度数 为() A.40°B.35°C.30°D.25° 5、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 A.AB=DE,BC=EF,∠A=∠E B.AB=DE,BC=EF,∠C=∠E C.∠A=∠E,AB=EF,∠B=∠D D.∠A=∠D,AB=DE,∠B=∠E

初二数学上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汇编

全等三角形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 ?? ????→??????? ?? ?? ???? ? ?对应角相等 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常见考法 (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证明线段(或角)相等;②证明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③证明面积相等; (2)利用判定公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题目开放性问题,补全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误区提醒 (1)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板块 考试要求 A 级要求 B 级要求 C 级要求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 定 会识别全等三角形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基本知识 把图形G 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 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 ',这样的由图形G 到G '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 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 '叫做G 的象;G 叫做G '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 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睛 中考要求 第四讲 全等三角形与旋 转问题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 【例1】如图,有四个图案,它们绕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后,都能和原来的图案相互重合,其中有一个图案与其余三个图案旋转的角度不同,它是( ).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三角形问题的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同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也是本章的重点,特别是几种判定方法,尤其是当在直角三角形中时,HL的判定是整个直角三角形的重点 重、难点 例题精讲

【例2】 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其中菱形AEFG 可以看成是把 菱形ABCD 以A 为中心( ). 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 B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 D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 【例3】 如图,C 是线段BD 上一点,分别以BC 、CD 为边在BD 同侧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 ,AD 交CE 于F ,BE 交AC 于G ,则图中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的三角形对数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K G F E D C B A 【例4】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 BM =. M D N E C B F A 【例5】 如图,B ,C ,E 三点共线,且ABC ?与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AE 分别交AC ,DC 于 M ,N 点.求证:CM CN =. N M E D C B A 【补充】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F 平分AFB ∠.

全等三角形题型归类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题型归类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 一、角平分线型 角平分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它的轴对称性,常作的辅助线是:一利用截取一条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二是经过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另外掌握两个常用的结论:角平分线与平行线构成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与垂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1. 如图,在Δ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BAC ,在AB 上截取AE=AC , 连结DE ,已知DE=2cm ,BD=3cm ,求线段BC 的长。 2. 已知:如图所示,BD 为∠ABC 的平分线,AB=BC ,点P 在BD 上,PM ⊥AD 于M , ?PN ⊥CD 于N ,判断PM 与PN 的关系. 3. 已知:如图E 在△ABC 的边AC 上,且∠AEB=∠ABC 。 (1) 求证:∠ABE=∠C ; (2) 若∠BAE 的平分线AF 交BE 于F ,FD ∥BC 交AC 于D ,设AB=5, AC=8,求DC 的长。 A B C D E P D A C B M N

二、中点型 由中点应产生以下联想: 1、想到中线,倍长中线 2、利用中心对称图形构造8字型全等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4、三角形的中位线 2、已知:如图,ABC △中,45ABC ∠=°,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 (1)求证:BF AC =; (2)求证:1 2 CE BF =

D A E F C H G B 3、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DE⊥DF,试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 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网络 ??????????→??????????????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 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常见考法 (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证明线段(或角)相等;②证明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③证明面积相等; (2)利用判定公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题目开放性问题,补全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填空 1、 (1)如右图,已知AB=DE,∠B=∠E, 若要使△ABC≌△DEF,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 如右图,已知∠B=∠D=90°,,若要使△ABC≌△ABD,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 A 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B 2.如图5,⊿ABC≌⊿ADE,若∠B=40°,∠EAB=80°, ∠C=45°,则∠EAC= ,∠D= ,∠DAC= 。 3 。

4 _____________; AOC≌ΔBOC。 6.如图9,AE=BF,AD∥BC,AD=BC,则有ΔA DF≌ ,且DF= 。 7.如图10,在ΔABC与ΔDEF中,如果AB=DE,BE=CF,只要加上∠ =∠ 或∥ ,就可证明ΔABC≌ΔDEF。 D A 1 B E C F 8、已知如图,∠B=∠DEF,AB=DE,要说明△ABC≌△DEF,(1)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 (2)若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 . (3)若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 9.如图12,在等腰Rt△ABC中,∠C=90°,AC=BC,AD平分∠BAC 交BC于D,DE⊥AB于D,若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 已知:AC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EMF 的顶点在线段AC 上运动,∠EMF 绕点M 旋转,角的两边与CD 、BC 交于点F 、E.(点F 不与C 、D 重合). (1)当∠EMF=90°时,试探究ME 与M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探究CE 、CM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1: (2)当点M 在直线AC 上运动,∠EMF 绕点M 旋转,当角的两边交CD 、CB 的延长线于点F 、E,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 探究CE 、CM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A A A 变式3: (4)当点M 在直线AC 上,当∠FME=∠ABC,其他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旋转法构造全等 学习目标: 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活动一: 变式2: (3)将正方形ABCD 改为∠ABC=120°的菱形,当∠FME=120°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分层练习: (A 层) 1. 把含15°角的三角板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到三角板DBE 位置(如图所示),则sin ∠ADE=_______。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 点p 是等边△ABC 内一点,若PA=13,PB=5,PC=12,∠BPA=_________. 3. 如图所示,把正方形ABCD 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 ,边FG 与 BC 交于点 H.(1)线段HG 与线段HB 相等吗?证明你的猜想.(2)若旋转角为30,HG 的长. (B 层) 1.如图,若把△ABC 绕点A 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 ,那么对应边AB=___,BC=___,对应角∠CAB=____,∠B=____.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BC 上,将△DCE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与△DAF 重合,那么旋转角等于____度. 3. 在Rt △ABC 中,∠BAC=90°,如果将该三角形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 A ’ B ’ C ’的位置,点B ’恰好落在边BC 的中点处,则旋转角_____度.

(完整)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判 定 边角边(SAS)、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HL) 性 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 ) 找两角的夹边( 已知两角 ) 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 找已知边的对角( )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 边为角的邻边 ) 任意角( 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 已知一边一角 ) 找第三边( ) 找直角( ) 找夹角( 已知两边 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例1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A.1

3.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 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 个全等图形. 4.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a的度数为 5.如图,已知0A=OB,OC=0D,下列结论中:①∠A=∠B;②DE=CE;③连OE,则0E平分∠0,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l=∠2=∠3,则DE的长等于( ). A:DC B.BC C.AB D.AE+AC 7.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 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 A.5 B.6 C.7 D.8 8.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 9..如图,在△ABE和△ACD中,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AM=AN④AD⊥DC,AE⊥BE.以其中三个论断为题设,填入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难题

1、三角形ABC,角A=60°,∠B、∠C的角平分线BE与CD交与点O求:OE=OD. 在BC上取点G,使得BD=BG 因为∠A=60° 所以∠BOC=120° 因为∠DOB=∠EOC(对顶角) 所以∠DOB=∠EOC=60°(360-120)/2 尤SAS得△DBO≌△BOG 所以DO=G0 ∠DOB=∠GOB=60° 所以∠GOC=∠BOG=60° 再由ASA得△OGC≌△OEC 所以OG=OE 因为OD=OG 所以OE=OD 2、已知在△ABC中,∠A=90°,AB=AC,AE⊥BD于E,∠ADB=∠CDF,延长AE交BC于F,求证:D为AC的中点 作D关于BC的对称点G连接FG、CG 由于角ADB=角BAF 所以角FDC=角BAF 而角B=角C=45° 所以角AFB=180°-角B-角BAF=180°-角C-角CDF=角DFG 所以角AFD+角DFG=角AFD+角DFC+角AFB=180° 所以A、F、G共线 又因为角CAG=角ABD 角ACG=2*45°=90°=角BAD 所以三角形BAD全等于三角形ACG 所以CG=AD 又CG=DC 所以AD=DC 3.已知三角形ABC中,AD为BC边的中线,E为AC上一点,BE与AD交于F,若AE=EF,求证:AC=BF 延长AD到M使DM=AD,连BM,CM ∵AD=DM,BD=CD ∴ABMC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AC‖BM,AC=BM(等于那个最后再用到) ∴∠DAC=∠DMB(∠DAC即∠EAF,∠DMB即∠BMF下面用到)(内错角相等)……① 在三角形AEF中, ∵AE=EF ∴∠EAF=∠EFA (等腰三角形)……②

初二数学之全等三角形及解析

初二数学之全等三角形 及解析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初二数学的全等三角形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6春?龙口市期末)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2.(2016春?永新县期末)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一点,若△ADE≌△CF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D=CF B.AB∥CF C.AC⊥DF D.E是AC的中点 3.(2016?黔东南州)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C=90°,点O是AB的中点,且AB=,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始终保持该直角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AC、BC相交,交点分别为D、E,则CD+CE=() A.B.C.2 D. 4.(2016?铜仁市)如图,已知∠AOB=3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P∥OB,交OA于点C,PD⊥OB,垂足为点D,且PC=4,则PD等于() A.1 B.2 C.4 D.8 5.(2016?湖州)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若AD=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 A.8 B.6 C.4 D.2 二.填空题(共2小题) 6.(2016?南京)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

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 7.(2016?潮州校级一模)如图,AB∥CF,E为DF的中点,AB=10,CF=6,则 BD=______. 三.解答题(共5小题) 8.(2016?湖北襄阳)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 (1)求证:AB=AC; (2)若AD=2,∠DAC=30°,求AC的长. 9.(2016?宜宾)如图,已知∠CAB=∠DBA,∠CBD=∠DAC. 求证:BC=AD. 10.(2015秋?增城市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1=∠2,BD=C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B=∠C. 11.(2014秋?上饶校级月考)已知如图,AC=AE,AD=AB,∠ACB=∠DAB=90°,AE∥CB,AC、DE交于点F. (1)求证:∠DAC=∠B; (2)猜想线段AF、BC的关系. 12.(2015?陕西)如图,在△ABC中,AB=AC,作AD⊥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作AE∥BD,CE⊥AC,且AE,CE相交于点E,求证:AD=CE. 初二数学的全等三角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专题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基本知识 把图形G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这样的由图形G到G'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叫做G的象;G叫做G'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 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 重、难点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 证明三角形问题的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同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也是 本章的重点,特别是几种判定方法,尤其是当在直角三角形中时,HL的判定 是整个直角三角形的重点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为了能熟练的应用性 质定理及其推论,要把性质定理和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楚,哪几个是条件, 决定哪个结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即书写格式,都要在讲练中反复强化

【例1】如图,有四个图案,它们绕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后,都能和原来的图案相互重合,其中有一个图案与其余三个图案旋转的角度不同,它是_____________. 【解析】A 【例2】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其中菱形AEFG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以A为中心_____________。 A.顺时针旋转60°得到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C.逆时针旋转60°得到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 G F E D C B A 【解析】D 【例3】如图,C是线段BD上一点,分别以BC、CD为边在BD同侧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交CE于F,BE交AC于G,则图中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的三角形对数有_____________。 A.1对B.2对C.3对D.4对 K G F E D C B A 【解析】C 【例4】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 BM =. M D N E C B F A 【解析】∵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 ∴MC AC =,CN CB =,ACN MCB ∠=∠ ∴ACN MCB ?? ≌,∴AN BM = 【点评】此题放在例题之前回忆,此题是旋转中的基本图形. 【例5】如图,B,C,E三点共线,且ABC ?与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AE分别交AC,DC 例题精讲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专题练习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专题练习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基本知识 把图形G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这样的由图形G到G'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叫做G的象;G叫做G'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 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 重、难点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三角形问题的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同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也是 本章的重点,特别是几种判定方法,尤其是当在直角三角形中时,HL的判定 是整个直角三角形的重点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为了能熟练的应用性质定理及其推论,要把性质定理和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楚,哪几个是条件, 决定哪个结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即书写格式,都要在讲练中反复强化

【例1】 如图,有四个图案,它们绕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后,都能和原来的图案相互重合, 其中有一个图案与其余三个图案旋转的角度不同,它是_____________. 【解析】 A 【例2】 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其中菱形AEFG 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 以A 为中心_____________。 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 B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C .逆时针旋转60° 120°得到 【解析】 D 【例3】 如图,C 是线段BD 上一点,分别以BC 、CD 为边在BD 同侧作等边△ABC 和等边 △CDE ,AD 交CE 于F ,BE 交AC 于G ,则图中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的三角形对数有_____________。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K G F E D C B A 【解析】 C 【例4】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 AN BM =. M D N E C B F A 例题精讲

八年级上数学_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一)

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 例1:把两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点D 在BC 上,连结BE ,AD ,AD 的延长线交BE 于点F .求 证:AF ⊥BE . 练习1: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 , AE 是过点A 的直线,BD ⊥AE ,CE ⊥AE , 如果CE=3,BD=7,请你求出DE 的长度。 例2: △DAC, △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 分别与CD,CE 交于点M,N, 求证:(1)AE=BD ; (2)CM=CN ; (3) △CMN 为等边三角形;(4)MN ∥BC 。 例3:(10分)已知,△ABC 中,∠BAC = 90°,AB = AC ,过A 任作一直线l ,作BD ⊥l 于D ,CE ⊥l 于E ,观察三条线段BD ,CE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 ⑴如图1,当l 经过BC 中点时,DE = (1分),此时BD CE (1分). ⑵如图2,当l 不与线段BC 相交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并证明你的结论.(3分) ⑶如图3,当l 与线段BC 相交,交点靠近B 点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 证明你的结论(4分),并画图直接写出交点靠近C 点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1分) 图1 图2 图3 C B A l B C A B C D E l A B C l E D

练习1: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AB、BC为一边,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BCF,连结EF、EC。试说明:(1)EF=EC;(2)EB⊥CF B A F E 练习2: 如图(1)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若AB=CD,G是EF的中点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若将⊿ABC的边EC经AC方向移动变为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应角相等 性质 对应边相等 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 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 性质与判定定理 学科数学备课教师熊老师授课日期 2.10 课题初二数学三角形复习梳理课时 2 教学 目标 1、复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2、在全等三角形部分取得几何题的思路突破; 3、整个几何证明题方面取得几何思路上的突破; 重点 难点 1.回顾好初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2.对几何题的思路取得突破; 教具 学具复习资料板 书 设 计 预习 要求 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全等三角形部分知识体系: 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边相等 2、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或边边边)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B C A D 4、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或角角边) 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或斜边、直角边) 角平分线 ●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在 三角形内部,到三边相等的点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 等腰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垂直平分线定理 1、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直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知识运用窥视: 1.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求证: △ABD ?△ABD 证:∵AD 平分∠BAC ∴∠BAD=∠CAD (因为 ) ∵在△BAD 和△CAD 中 AB=AC ∠BAD=∠CAD AD=AD ∴:△ABD ≌△ACD (SAS ) (因为 )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或“边角边”)

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几何模型

1绕点型(手拉手模型) 遇600旋60°,造等边三角形 遇90°旋90°,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 顶角,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0,造中 心对称 (2)共旋转(典型的手拉手模型) 例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 (1)△ ABE ◎△ 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GB ◎△ DFB (5)△ EGB ◎△ CFB (6)BH 平分/ AHC (7)GF // AC 变式练习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 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 ABE ◎△ 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分/ AHC [D山3 Vi壮-U (I) ? 变式练习1、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1) △ ABE ◎△ DBC (2) AE=DC (3) 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 AHC (1自旋转:自旋转构造方法 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3、(1)如图1,点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 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 ACM和厶CBN ,连接AN , BM .分别取BM, AN的中点E, F,连接CE, CF, EF.观察并猜想△ 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以AC , BC为边作等边△ ACM和厶CBN”改为“以AC, BC为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 ACM和△ CBN,”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B 例4、例题讲解: 1.已知△ 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按A,D,E,F 逆时针排列),使/ DAF=60 ° ,连接CF. (1)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① BD=CF 宓AC=CF+CD. (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 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⑶如图3,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2、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 成对称全等。 D A D A M x N rt B D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AB,AD上各存在一点P、0,若厶APQ的周长为2, A P

旋转构全等三角形

勾股定理与旋转 例1: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ABC ?的斜边AB 上取两点M 、N ,使45MCN ∠=?,记AM m =,MN x =, BN n =,求证:以x 、m 、n 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 x m n N M C B A 练习: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 45DAE ∠=?.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1)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如图1,写出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若AB=2,求DE 的最小值.

练习: 1、如图所示,P 是等边ABC ?中的一点,2PA =,23PB =,4PC =,试求ABC ?的边长.

3、如图所示:ABC AP=,2 ∠ CP=,1 ?内的一点,且3 =,P是ABC ACB ∠=?,AC BC ?中,90 BP=,求BPC 的度数.

4、P 为等边ABC ?内一点,113APB ∠=?,123APC ∠=?,求证:以AP 、BP 、CP 为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并确定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 5、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123PA PD PC ===, ,,将PDC ?绕着D 点按逆时针旋转90?到PQD ? 的位置。 (1)求:PQ PD 的值;(2)求APD ∠的度数。

6、在凸四边形ABCD 中,30ABC ∠=?,60ADC ∠=?,AD CD =,求证:222BD AB BC =+. 例3:如图所示,ABD ?是等边三角形,在ABC ?中,BC a =,CA b =,问:当ACB ∠为何值时,C 、D 两 点的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练习:如图,已知在△ABC 中,AB=m ,AC=n ,以B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BCDE ,连接AE.问:当∠BAC 为何值时?AE 取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ABC和△A’B’C’中, AB=A’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A’B’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 A.BC=B’C’B.∠A=∠A’C.AC=A’C’D.∠C=∠C’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角平分线所交成的角的度数是() A.45°B.135°C.45°或135°D.都不对 3.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40cm和50cm,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在下列四根木棒中应选取() A.10cm的木棒B.40cm的木棒C.90cm的木棒D.100cm的木棒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三角形ABC的是() A.A B=3,BC=4,AC=8; B.AB=4,BC=3,∠A=30; C.∠A=60,∠B=45,AB=4; D.∠C=90,AB=6 5.如图3,D,E分别是△ABC的边BC,AC上的点,若∠B=∠C, ∠ADE=∠AED,则() A.当∠B为定值时,∠CDE为定值 B.当∠α为定值时,∠CDE为定值 C.当∠β为定值时,∠CDE为定值 D.当∠γ为定值时,∠CDE为定值 二、填空题: 6.三角形ABC中,∠A是∠B的2倍,∠C比∠A+∠B还大12度,则这个三角形是__三角形. 7.以三条线段3、4、x-5为这组成三角形,则x的取值为____. 8.杜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门框变形常常需钉两根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____. 9.△ABC中,∠A+∠B=∠C,∠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8cm,则点D到AB 的距离为____cm. 10.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AB=12,AC=8,则边BC的取值范围是____;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 三、解答题: 11.已知:如图13-4,AE=AC,AD=AB,∠EAC=∠DAB, 求证:△EAD≌△CAB. 12.如图13-5,△ACD中,已知AB⊥CD,且BD>CB, △BCE和△AB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王刚同学说有下列全等三角形: ①△ABC≌△DBE;②△ACB≌△ABD; ③△CBE≌△BED;④△ACE≌△ADE. A B D C E E A D F C B E D 图13-4 B 图13-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 点 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相似比为1:1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表示: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判定公理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

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 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角角角和SSA(特例:直角三角形为HL,属于SSA)边边角,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H是英文斜边的缩写(Hypotenuse),L是英文直角边的缩写(leg)。 6.三条中线(或高、角分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