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正式版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全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及运行特点 纺织工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纺织业(含服装工业、下同)已成为拥有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其内容已涵盖化纤、织造、针织、脱漂、服装五个重要的纺织领域。 截至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 18.1%,单位个数居市县市区之首,主导产

品有棉纱、药纱坯布、医用纱布片、服装、涤纶短纤维、防护口罩等若干个品种,全市纺织行业已涉及纺纱(6家)、医用纱布(5家)、棉布(12家)、化纤(2家)、服装(3家)等6大门类,现有纺纱能力30万锭(其中:朝阳纺织5万锭、凯达纺织5万锭,中冠纺织11万锭),资产总额91408万元,从业人员7099人,占市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年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6697万元,其中:奥美、朝阳公司分别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总额13000万元,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年产混支纱3万吨,药纱坯布2.75亿米,医用纱布片7033万包,各类服装500万件,涤纶短纤

绿色贸易壁垒对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为了自身的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都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制度,这一制度往往逐渐呈现合法性、广泛性、隐蔽性和歧视性的新特征。近年来,江苏省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十,并且在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占比逐渐接近6%。但是江苏省农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正逐渐面临许多国家不断提高的贸易壁垒影响。所以,研究农产品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于扩大江苏省对外贸易规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江苏省农产品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将主要从出口规模、产品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结构四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东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展开研究。发现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针对上述内容,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应对措施:在政府层面,要扩大出口规模、利用WTO机制解决贸易争端、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在行业层面,要壮大组织规模、发挥对各成员的协调作用、增加产品附加值;在企业层面,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进行环保营销、寻求国际合作。通过上述措施,以期能够帮助江苏省的农产品出口降低绿色贸易壁垒风险,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出口市场

Abstract Green trade barriers are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mulated by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and gradually show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ity, universality, concealment and discrimin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total grain output of Jiangsu Province has been ranked in the top ten of the country for many consecutive yea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grain output in the country is gradually approaching 6%. Howev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green trade b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encounter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expanding the scale of foreign trade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angsu Provi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export scale, product structure, market subject and market structure, and studies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existing in the main export marke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the eastern alliance,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asons for suffering from green trade barriers a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 view of the above content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to expand the scale of export, to use the WTO mechanism to solve trade disputes, to implemen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export market; at the industry level, to expand the scale of organization, to play the coordinating role of each member, to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at the enterprise level, to adopt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Condu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rketing and seek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 we hope to help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angsu Province reduce the risk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market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 一、纺织服装业的定义及组成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的传统轻工产业,分为纺织业和服装业。纺织业是指把纤维原料最终加工成衣物等纺织成品的生产部门的总称;而服装业是指把纺织成品加工成衣物的生产部门的总和,从上下游的关系来看,纺织行业是服装制造业的上游行业。 纺织行业的分类比较繁多,目前比较流行的行业分类是按照生产用原料来分的,主要分为化纤行业、棉纺织行业、丝织业、毛纺织业和麻纺织行业等几个子行业。而服装行业的分类则较为简单,根据服装用途可以分为服装业、鞋帽业、服饰业等。 二、广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历史 广州纺织业源远流长,相传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广州地区已出现用葛藤纤维编织而成的葛布。 纺织服装工业是广州市重要的传统产业。广州市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对外通商的主要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地理交通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成为中国针织工业和现代机器纺纱业的发祥地之一。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诞生前的1个世纪漫长岁月中,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摧残,纺织工业发展缓慢,长期停留在落后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上,而且原材料、染化料、设备及机配件等均主要依靠进口。 建国后,经过7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下,广州纺织工业已建设成一个包括化纤、棉纺、毛纺织、麻纺织、丝织、印染、色织、针织、棉织复制和纺织机械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机械化的产业,拥有生产企业89家,其中“三资”企业17家,大中型骨干企业27家,占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总数的11.02%。纺织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创汇等均居广州市工业系统的前三位,是广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对轻纺工业的发展实行倾斜政策。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城市,广州纺织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 建国后,街道组织有车缝技术的闲散居民,办起了服装组,生产各种服装。后来,街道服装组业务扩展到为市属的服装厂(店)加工生产。但各个厂(社)的技术设备仍很落后,生产效率不高,整个行业到70年代后期都没有大的发展。 1979年,国民经济调整,多数厂(社)逐步转向接受外商的服装加工业务。这些对外加工的企业,引进了比较先进的制衣设备,使裁、缝、熨等各个工序都实现了机械生产,同时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服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 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纺织品出口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福建六大省份,出口额占全国80%左右。广东主要出口香港;浙江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江苏、山东以棉制品为主,利润较高;上海是主要的出口口岸;福建以针织、机织服装成衣为主。当然这六大省市也存在分化,上海的发展明显已经减速,江浙两省填补了上海留下的大量空白。山东纺织业在环渤海经济圈已显示出强大的领头作用,其纺织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广东纺织业的增速不很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纯加工贸易的模式存在弊端;另一面,该地区也逐渐有选择地退出传统行业而专注于新兴产业,但是广东纺织业的整体工业化水平高于江浙两省。一、目前出口状况: 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和出口平稳增长,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全面回升。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32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6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13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9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9.1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197.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4.26个百分点。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专家分析,从出口市场来看,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额为48.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06%,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8.47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额为7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8.61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额为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7.06%,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前两年日本经济恢复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所放缓,此数据是日本地震前的出口统计数据。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11年3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快报》显示:今年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迅速回升,达165.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环比增长58.7%。其中纺织品出口78.98亿美元,同比增长56.4%,环比增长96.2%;服装出口86.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环比增长35.2%。 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4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纺织品出口201.7亿美元,增长32.7%;服装出口284.6亿美元,增长18.4%。专家预测,在棉价高位运行、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市场状况与需求变化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遍及全球,是影响全球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但是需要大量进口纺织品的还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他们没有比较优势来大规模生产纺织品,以是进口的比例比较大。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三大市场。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据2008年《中国粮食经济》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有重大的地位。2007年我们国家粮食总产达到10030亿斤,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首次4年连续增产。 但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大打击,我国农产品现在的出口额同不断出现滑坡的趋势。造成农产品也难逃危机。比如番茄酱出口价难以上升,果品出口也受到了严峻的阻拦。 难以想象,在拥有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的名誉竟会出现农产品现在 的出口额同不利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第一节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虽然我国拥有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的名誉,但我国农产品出口水平却是非常的低下。其中,我们明确知道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 外部制约因素归结于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使得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了;虽会给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一点,但是同时大大的增加了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企业出口风险。 第二节案例分析——番茄酱 下面,我们就拿番茄酱做详细的解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导致企业海外市场订单减少或已签合同执行放缓,我国番茄酱出口也难以幸免。至10月,我国出口番茄酱56.4亿公斤,同比下降8%。截至11月26日,共检验各类出口番茄制品23.67万吨,比去年的44.39万吨下降53.3%。 与去年同期相比,番茄酱每个月的出口数量都有下降,去年每个月平均出口7万吨左右,今年在5万吨左右。另外,对于已经签订的出口合同,有些进口商因资金问题要求放慢执行。 我国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形式为原料型大包装番茄酱,产品单一,又多为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低。绿色壁垒是促进技术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绿色壁垒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国内

南通纺织外贸概况

南通纺织外贸概况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南通纺织外贸概况 (一)南通纺织基本情况 到2008年,南通一定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共有2248家,实际销售收入1352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实际利润亿,其中纺织服装出口亿元,南通纺织的从业人员约40万左右。纺织产业是南通的第一支柱产业,7个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品牌,22家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17家企业进入中国纺织企业500强 (二)纺织品对外贸易概况 1.纺织品总出口额 历年南通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亿美元) 2001年-2008年是南通纺织业调整增长期。由于关税减让基本到位,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贸易权分步开放,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纺织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出口额大幅度增长,200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25元大关,2006年逼近40元,2007年达到40元。2005年开始的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给纺织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机遇。为保障美欧市场

“较为平衡”的状态,我国政府相应出台了10项重要措施,自主限制纺织品出口增幅,尽管如此,纺织品出口额仍然持续上升。 2.出口贸易方式 南通纺织品外贸中,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较高,从2002-2006年加工贸易比重一直在33%以上,但出现逐年下降趋势。一般贸易方式在不断上升,2002年一般贸易比重为%,2006年达到%,一般贸易增长了%,加工贸易只增长了%。这说明,经过结构调整和实施技术进步,南通纺织业的业整体素质和对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表 2002年-2008年南通纺织品出口额占纺织品总产值比重表 (4)南通纺织外贸出口企业的局限 1,自主品牌少。南通服装制造业中缺乏自主设计研究品牌。缺少研发投入。

【精品】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对1980 年前韩国具有竞争力的前五十大出口企业的统计表明,韩国的纺织与服装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1990年初韩国纺织业面临大多数东亚经济体的低工资国家和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国际市场占有率减少,国内企业转往低成本地区生产;2000 年后为适应市场变化,重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差异化策略,由内需转为出口导向,发展自我品牌产品,使得纺织业在韩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居重要地位。 1 韩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1.1 生产与进出口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韩国重要的产业之一。2000 年韩国纺织服装业占国民总产值的8%,从事纺织业的人数占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9%;2002 年韩国棉纺业通过结构调整,将细纱机保有量减少了20 万锭,使棉纺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大幅度提升。韩国成衣主要出口地区为美欧、日本及中国,近年来对中国出口增加。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韩国纺织品出口值为153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4.4%,居世界第五位;2002 年成衣出口总额38.52 亿美元,2003 年增长到66 亿美元;2004 年纤维类产品的出口总额为152 亿美元,其中纺机设备的出口金额为11.13 亿美元,比2003 年的出口额9.26 亿美元增长了20.2%。韩国纺织业年贸易顺差一般在100 亿美元左右,纺织及成衣业出口值占制造业出口总值11.3%,其中成衣业占3.4%。 1.2 消费现状 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2003 年,韩国成衣卖场面积在3 000 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商店共1 863 家,其中803 家分布在汉城、仁川及京畿地区。其中,一般商店 1 458 家,折扣店238 家,百货商场98 家,购物中心46 家,批发中心 5 家。大型折扣店及购物中心较1999 年增长174%、48%,增长幅度最大。另外电视购物及网上购物等无店铺的流通方式亦迅速发展,2003 年网上购物、电视购物及邮购等无店铺市场销售额分别占39%、36%、24%。韩国的家用纺织品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服装消费市场分布非常广泛,除了连锁店、专卖店,还有很多大型市场。如汉城的东大门纺织品服装市场,每年约有12 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光临。像这样规模的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韩国至少有30 多个。 1.3 对外投资现状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由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三。进入21世纪,江苏省工业品出口增长强劲,而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地位已退居至全国第7位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增强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产业国际化逐渐加强。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但贸易逆差明显。2 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6%,出口全年完成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却略低于全国18.0%的平均水平,而贸易逆差为39.59亿美元‘¨。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116.36亿美元,其中进口66.58亿美元而出口25.1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6.08亿美元,贸易逆差继续加大。

据商务部统计,江苏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在全国一直徘徊在第7位。2007年,农产品出口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5%,11.31%、8.38%、8.00%和7.50%.而200 7年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额16.39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4.48%…。可以看出,江苏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沿海其他各发达省份,没有在全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与江苏农业大省的身份格格不入。‘

江苏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要点

江苏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南大学商学院徐建伟摘要:纺织品是江苏省对外贸易的重点产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纺织品市场格局的调整,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复杂。提升江苏省纺织品贸易竞争力已成必然。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升江苏省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江苏纺织品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 1江苏纺织品贸易现状 江苏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全国连续位居前列。在一大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领跑中国经济的同时,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业继续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至2009年底,江苏全行业实现了工业总产值亿元,销售产值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与上年相比,利润增长率%,远高于同期工业和销售产值的年增长率。 江苏纺织服装业进出口贸易现状江苏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依托完整且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装备的产业链,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完善的国际贸易渠道,从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出口一直是江苏省出口的主要力量,在从2004年到2010年的7年间,江苏纺服出口增长了倍,而同期全国纺服出口只增长了倍,尽管在江苏外贸总出口中比重略有下降,但在全国纺服总出口中稳中有升,基本保持在15%~16%的总出口份额。 2江苏省纺服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利因素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到2008年,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6万亿美元以上,2006、2007年世界纺服产品出口均超5000亿美元,虽然我们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元的大幅贬值,2011年又经历了日本大地震、利比亚危机等不利因素,但世界经济总体向上的格局不可能改变。 我国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纺服产品内需拉动强劲连续30多年的GDP高增长,造就了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据IMF的统计资料,2010年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达到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持续的经济高增长,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方式转变。 江苏纺服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集群优势逐渐显现江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更长时间的积淀,纺织服装行业基础较好,形成了以苏南为主,向苏中,苏北辐射的相对集中的行业格局。目前以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重点城市为重点的全省纺服产业已经形成,全省培育了江阴、常熟、张家港为服装出口基地,江阴、吴江为面料出口基地,南通市通州区为省家纺出口基地,在这些基地,各有若干纺服重点生产、加工企业,据上交所、深交所统计资料,至2011年3月底,江苏省共在国内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约180家,而其中涉足纺织行业的大约有27家,这27家公司几乎涉及到江苏纺服产业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化纤类、毛纺、棉纺、印染、染整、纺织面料、纺织品、服装、家纺的生产加工,还包括纺服产品流通贸易的公司,几乎占到全国该大类行业上市公司的30%。

纺织服装现状分析

纺织服装现状分析 回顾笼罩在升值压力下的2007年,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形势稳定,出口增速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出口区域更加广阔、市场更加多元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纺织品产量增速双双下降,投资重点主要集中于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上;内销持续旺盛,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商品总额稳步提高,同时零售价格指数下降,侧面反映出内销市场竞争在加剧;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提高,非主业收益对利润贡献明显。 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的压力有增无减,纺织服装行业仍将继续忍受产业调整的阵痛。人民币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升值会呈加速之势,而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潜在贸易壁垒逐渐增多且力度更强,这些都加大了出口企业的压力,行业内出口转内销的趋势已经形成,在内需拉动尚待时日的背景下内销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此外成本压力也将继续挑战企业极限,纺织服装企业利润空间被再度压缩。 但从重重压力中我们依然看到机会:首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优势依然明显,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在量上还无法赶超我国,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也并不突出,短期内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优势还不会消失,提价空间依然存在;其次内需市场仍以城镇为中心,中档品的消费市场广阔,仍是消费主流,而新兴收入阶层:准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渐成规模,由此带动了中高档品牌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顶点财经 我们认为2008年的投资机会在于:1、看好具备品牌和渠道优势的企业;2、看好拥有产品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的企业;3、看好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龙头。 我们对行业的总体判断 回顾一直笼罩在升值压力下的2007年,我们对行业的整体判断是: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形势稳定,出口增速虽有小幅滑落,但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投资重点落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内销持续旺盛,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商品总额稳步提高;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提高,非主业收益对利润贡献明显。 对于2008年行业整体趋势,我们的看法是:压力更胜今年,在压力中寻找机会。 出口和内销仍是驱动行业渡过结构性调整阶段的“双轮”。出口的地位依然重要,贸易顺差局面暂不会发生大的扭转,但受制于升值加速和国际贸易压力,会伴随着出口增速、外销比重和纺织品服装占全国总商品出口比重的三重回落。此外受制于内销比重的增加和成本压力的上升,低档、低质纺织品、服装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大量中小企业将因为利润空间被迅速压缩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尽管出口和内销市场的压力都更胜今年,但压力中依然存在机会。首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优势依然明显,价格优势和提价空间仍然存在,具有产品定价权和议价能力的龙头企业转嫁成本压力的优势更加明显;其次内销市场依然繁荣,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继续提升,衣着消费支出将持续增加;收入结构的变化引起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并带来中高档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需求,在内销压力增大的同时,品牌集中度会提高,给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带来发展和壮大的机遇。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初级农产品质量低、档次低、附加值低。江苏省出口的农产品目前仍以初级和简单加工的产品为主。初级农产品出口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农药参数、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指标不到进口国的标准要求。由于我国农产品标准、监测、监督三大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不甚健全,导致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的管理上漏洞百出,难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东辛农场的冻鸡以往在日本市场已占了一席之地,近年来由于农药残留指标总是达不到日本的准入标准,出口日本已成泡影。如意集团的速冻、保鲜蔬菜、越秀的速冻板栗等虽出口量大,但价值较低,且易受进出口贸易壁垒的限制。 (二)农产品出口和供货量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国际竞争力。除了上面提到的农产品出口大户,江苏省大多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对国际市场需求信息的快速反馈能力。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舍不得在质量和卫生认证上下功夫,因此,出口产品的质量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为了抢占市场,一些企业往往采用低价策略,造成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扰乱了整个农产品出口秩序,影响了出口规模的扩大。 (三)本地产品比重小,对江苏省农业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共22430万美元,其中本地商品出口15769万美元,占70%。但实际上本地货源只占一半左右,第一大农产品胶合板多半从邳州收购出口,益海粮油出口的豆粕是进料加工的副产品,越秀食品出口的板栗,也是从韩国进口后进行简单加工再复出口。以胶合板为例,其原料杨树是一种速生经济树种,易种易活,成林快。而且,江苏省的气候和温度条件最适宜杨树的生长。农民的家前屋后、田边路旁都可以种植杨树。胶合板的加工工艺也不复杂。江苏省农村完全可以发展杨木加工业,来带动农民致富。邳州的胶合板出口给徐州市的外贸出口带来亮点和新增长点,邳州也因胶合板加工出口而成为富邳县,我们应当借鉴其经验。另外,江苏省专业外贸公司的出口农产品,70%以上都从周边省、市采购货源,山东的洋葱、大蒜、脱水菜、花生、河南的芝麻等都通过江苏省外贸源源不断地出口。江苏省也生产这些农产品,但因品种不好、种植规模小加工质量差而无法大批出口。 (四)海运班轮航次少,影响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农产品中保鲜蔬菜、水果、鲜花和海产品的出口对运输条件和时间要求很高。江苏省农产品主打日、韩市场,但目前连云港还没有直达日本的航班,各个航运公司每周到日本的班轮最多只有3班,抛箱、压港情况时有发生。而青岛港所有的航运公司每天都有到日本的航班,为了赶船期,保证出口食品的质量,江苏省的许多许多出口企业只能把加工的成品拉到青岛出口。内陆运输使企业增加了出口成本和环节。久而久之,一些企业干脆在农产品资源同样丰富的山东设厂开公司,从青岛港出口。 (五)严格的出口检验检疫影响了部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为了适应WTO规则的要求,避免企业遭遇国外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我国对农产品出口订立了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有企业反映,比起青岛、日照和烟台,连云港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检验费用偏高,检验时间偏长,影响了企业出口积极性。有些企业为了加快出口频率,把货交给山东的外贸公司代理出口。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检验检疫原因流失到外省的出口量大约在一千万美元左右。 (六)出口市场过于依赖日、韩,易受其市场波动的影响。江苏省的农产品57%出口到日本、韩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中多数是日、韩投资企业。对日、韩市场的过于依赖,容易受这两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约。日本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农业,颁布了复杂多样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现状

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及外贸现状 摘要: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进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纺织业外贸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那个背景下,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动身,对我国纺织业进展历程进行回忆,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纺织业外贸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外贸现状分析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进展

1.全面建设时期(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尽快解决我国宽敞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进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进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进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进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专门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进展时期(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进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进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接着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内外并举的进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时期(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

国际经济学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业不断扩大与世界贸易体系的结合,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力一面成绩显著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特征鲜明,进口量依旧比较大的农产品是大豆、食用油、棉花等加原料型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农产品是水海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12年,大豆进口5838.5万吨,同比增10.9%,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04年增长189%;棉花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51.8%,进口额120亿美元,同比增24%;食用油籽进口6228.0万吨,同比增13.6%,进口额377.5亿美元,同比增19.9%;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同比增23.1%,进口额108亿美元,同比增19.9% 2013年前五个月出口以水海产品、蔬菜、水果为主前五个月,我国出口水海产品153万吨,增加5.4%,价值77.3亿美元,增长11.6%;蔬菜28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价值34.6亿美元,增长15.4% ;鲜、干水果及坚果110万吨,减少7%,价值13.1亿美元,增长10.4%;粮食110万吨,减少13.3%,价值10.2亿美元,下降0.7%上述四者出口值合计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1.3%。 长期以来,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一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农产品出口效益普遍

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立足于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反映出江苏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对促进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标签:纺织品出口现状对策 1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1.1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出口市场构成仍过于单一截止1998年底,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仅2086家;截止2007年底,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已达6328家,增长了2倍。从上述数据来看,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然而,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所面临的出口市场构成过于单一,使企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到国外订单的约束与牵制。例如,南通市的纺织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苏州的纺织品主要出口地区集中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如果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江苏纺织企业面临严重的风险,甚至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1.2纺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但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随着江苏纺织品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的产量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增长。例如,纱的产量除了个别年份由于经济环境的原因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2003年纱的产量达到198.77万吨,比上年增长28%,尤其是在2005年,纱的产量达到305.04万吨,比上年增长41.1%。然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带来纺织产品的成本优势,使得我省纺织产品在技术水平上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1.3纺织企业效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产品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近些年来,我省纺织品效益显著提高,运行质态改善。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业销售收入达到4244.50亿元,同比增长16.96%;实现利润总额131.11亿元,同比增长25.32%。然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我省纺织产品要想在技术方面战胜发达国家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社会责任标准的日益完善,社会要求提高职工待遇的呼声不断升高,这也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都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低成本、高出口量”的纺织业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2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应对之策 2.1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从长远来看,我们不能满足于被动地采用国际标准,而应该积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把我国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标准的制定反映到国际技术标准中,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然而,我国的标准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河南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南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提示:值得高兴的纺织服装的配套方而,不久的将来河南将有所突破。记者了解到由科技部资助、南京大学计算机科研团队和郑州轻工业学院服装设计团队合作的名为“智能型服装版型设计机器人”软件己经进入验收阶段,届时“只要在电脑里输入顾客的腰围尺寸等指标,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想要的服装 值得高兴的纺织服装的配套方而,不久的将来河南将有所突破。记者了解到由科技部资助、南京大学计算机科研团队和郑州轻工业学院服装设计团队合作的名为“智能型服装版型设计机器人”软件己经进入验收阶段,届时“只要在电脑里输入顾客的腰围尺寸等指标,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想要的服装” 200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收入1180亿,居全国第六位,棉纺能力达到1500万锭,居全国第三位。但这些华丽的数据依然让人高兴不起来。河南省纺织信息协会秘书长李秀明认为,河南生产的纺织品尽管量大,但都是大路货”深加工产品太少。 河南省高举重振纺织服装业的大旗下,河南纺织服装所要跨越的产业链上缺乏卬染、终端产品缺乏大品牌的两大障碍。 振兴规划出台河南纺织服装业“急行军" 河南省高调表示将重振纺织服装业后,时隔两天,有关的产业扶持

政策就出台了 9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豫政(2009 75号《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文件。按照这个文件,2012年全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2015年,全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 从3000亿到6000亿的翻番,再到2015年再实现翻番,河南纺织服装业将进入一个“急行军”阶段。该文件还表示,将建设4 个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5个产业集群区。其中,郑州、新乡、南阳、周口成为河南未来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而许昌、开封、安阳、商丘、平顶山则成为产业集群区。 河南省纺织信息协会秘书长李秀明认为,河南省对纺织服装业的重视一方而源于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看到国家对该行业的高度重视。就在今年2月4日,国务院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成为国家“十大振兴规划”之一。 卬染缺失 河南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一大软肋 重振纺织服装业的道路上,缺失印染业是河南的一大软肋。

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探秘

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探秘 从数字的分析上看,品牌专卖店的利润率的确让人耳热心跳,但这种单纯用售价减去进价的算法,并没有认真计算并扣除经营中的各项费用,因此简单加减法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具有说服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为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3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面,而且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在十亿人民九亿商的今天,开个服装店是许多人创业的第一选择,踏踏实实地从小生意做起,也是大多数成功商人的必由之路。 在物资相对贫乏的上世纪80年代,在众多从事经营的个体户中,赚钱最快的当属服装个体户。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富大贵者中当初许多都做过服装生意,比如赫赫有名的建业集团的创立者吴立胜就是从卖布匹和成衣起家,由布匹、成衣小贩到批发商、承办制衣厂,进而进入地产行业,成立建业集团,最终成为了如今的亿万富翁。 在商品相对短缺和产品比较单一的年代,人们对服装的选择余地小,服装商只需瞄准一两个款式大量生产就可以大赚其钱,投资风险几乎谈不上;现在,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包括服装在内,消费者和代理商都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供应商为了提供更优质和更具品牌效益的产品,只能增加产品成本,而终端零售价又被尽可能的压低,因此服装投资者的利润空间已经大不如前了。

虽说做服装利润今不如昔,但服装行业仍然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中小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没有经商经验的白领和大学生一族,都想在服装上投资“玩票”,作为下海经商的入门功课。因此,我们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几乎每天都有一些服装专卖店在转让、关门,同时也有很多新的服装专卖店开张。 小本生意也能赚钱,服装生意当然也是如此,经营服装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品牌专卖利润诱人支出大 有人将服装行业列为2004年十大暴利行业,甚至举出一位服装生产企业的老总的话作为旁证:“服装确实属于暴利。但这个暴利不是体现在面料上,而是完完全全表现在流通环节上。成本不过5元钱的小背心,在小商品市场卖25元一点不成问题。我就曾经把10元成本的服装标价100元出售,结果卖得很火爆。”这种说法看似惊人,但在一些品牌专卖店是确实存在的。 有商场的售货员向《科学投资》透露,一件标价三四百元的服装,其成本价不过三四十元,标价七八百元的服装其成本价不过100多元。一般的服装店都雇用一到两名售货员,只要货进得对路,一天卖出去一件,人工工资、房屋租金、税金就全都有了,多卖就是挣的。据透露,某些服装的利润可以达到3-5倍,多的可以达到10倍以上。一些品牌服装的虚高标价主要受商场打折活动的影响,如果不把价格标得高一些,就很难应付商场频繁的打折返券活动。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浅析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浅析 发表时间:2010-09-30T10:54:28.21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1期作者:戴睿王靖宇 [导读] 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 戴睿王靖宇(1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摘要: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针对这些新型的非关税壁垒,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关键词:制度;主动配额制;产品结构;技术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034-01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扩大纺织品出口贸易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入WTO之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贸易都是通过双边协定的方式进行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待遇,再加上纺织品的配额制度,使我国本来具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理应放手大干一场,然而美国、欧盟等国家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以保护生命、保护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等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接踵而至,反而使我国的纺织品产业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究其实质,是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因此,我认为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所遭遇的一些非关税壁垒,我们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使我国纺织品质量达到设限国家的要求。要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地位作用,积极促进国内的制度创新 我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国内制度、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国际制度的接轨,为我国贸易适应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奠定制度基础。同时政府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激烈冲突等等,从而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二、企业内部应制订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 必须加大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内部要制订合理的准入制度和奖罚制度,为人力资本的流动创造条件,激励优秀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到国际市场中去开拓、竞争。加快国有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强化产权激励。首先是界定产权。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应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结构,推行企业家制度,这是公司制的核心。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企业内部要同时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力度,完善产业升级。 三、“主动配额制”的实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纺织业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纺织行业的稳定与有序发展,一方面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纺织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兼顾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努力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发展。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摩擦现象,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后,我国应实施“主动配额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纺织品贸易新秩序,缓解贸易摩擦,这不仅能够将实际贸易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对外表明了一个欲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积极姿态,赢得了谈判的先机。 四、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①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占着较大比例的主要是服装类产品,装饰用和产业用的纺织品所占比例太小,要改变这种格局,在以服装为主攻方向的同时,扩大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②我国纺织品的档次主要以中低档的产品为主,高档产品出口很少,这样纺织品出口的价格就很低,利润相对就很小,所以我们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的比重;③从产品的出口方式看,纺织品出口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我国只能得到较少的加工费用,盈利不高,所以我们还应该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发展方针。 五、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 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传统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 “以量取胜”,产品质量没有多少优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在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对纺织品科技的开发,一方面纺织企业自己要努力培养科技人才、增加科技经费,加大科技的开发力度,争取尽快实现纺织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于优惠,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对纺织产业链相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为纺织品出口服务。 参考文献: [1]贺小勇.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与中国对策研究-—以WTO为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31. [2]王莹.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16) [3]王静媛.纺织商会会长王沈阳:纺织品出口量增价跌当属正常[J].东方企业文化.2005(3) [4]储玲.纺织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周培仁唐树伶.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0(6) [6]谢振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7]肖海霞.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作者简介:戴睿(1988.6-),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革制品设计。王靖宇(1989.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应用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