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技类新闻写作中的“浅”与“深”

试论科技类新闻写作中的“浅”与“深”
试论科技类新闻写作中的“浅”与“深”

试论科技类新闻写作中的“浅”与“深”

[当前,在国内多家报纸的科技类新闻版面上,新闻稿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绝大多数稿件只报道一些比较浅显的生活常识类的科技新闻。而另一些新闻稿则明显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新闻稿写成只有极少数专家才能看得懂的“科技专著”。笔者认为,科技类新闻应该走一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大众化之路。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写作时处理好“浅”与“深”的关系。

一、科技类新闻“浅”的涵义

我认为,科技类新闻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非常浅显而略显苍白的生活常识类报道,而应该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一些科技含量商的新闻素材进行深入报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非常复杂的事情或非常深奥的道理表达出来,让认识字的人就能够看懂,这才是科技类新闻的“浅”。

有些记者以为,科技类新闻只要经常到科技局或科协去了解一下情况就足够了,毕竟科技类新闻面很窄。这是典型的懒汉思想。如果一个专门采写科技类新闻的记者,仅仅只依靠科技局或科协一年中很有限的那么几条新闻,而不深入到企业、农村、大专院校,可以说,不仅不会写出大量新闻稿件,而且很难写出有份量的好稿件。勤快,是对一个新闻记者的最低要求,而对于一个专门写科技类新闻的记者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腿勤、嘴勤、手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闻稿件面世。而每一篇稿件你都用心去写,很快你就会写出好文章来。

深入实际详细了解情况,是对每一位新闻记者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不这样做,就很难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稿子,甚至很难正确运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术语而出现实话。有个别国家级新闻媒体的记者,在采写医疗类稿件时竟然把“ICU”(重症监护病房)误写为“ICO”。如果在采访时详细了解一些有关ICU的情况,或者认真核实一下采访时所记录下来的东西,就不会发生这么低级的错误。

二、视角独到,有深度才会有“份量”

同是一件事儿,同是一个人,把他(它)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示给读者,这就是视角独到。展示得又恰到好处,阅后给人以深刻启迪,让人耳耳一新、通俗易懂,这就是“深度”。采写科技类新闻的记者尤其要如此,才会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

“三和木业”,是国内生产木门30强企业之一,它的产品早已经遍布全国十一个省。2006年,笔者在采访“三和木业”董事长胡木林彬时发现,在近三个小时里,没有一个人进来汇报工作,更没有一个与工作有关的电话打进来。采访结束时,笔者随口问了一句:“你们公司这么忙,你怎么这么清闲?”。胡董事长微微一笑,“我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了别人。”仅仅就他这一句话,后来又专程采访了他。写出《胸有高论商海赢家》一文,作为“头条”以通栏大标题的形式发表在2006年1月20日的《鹤城晚报》科技生活版上。在采访中,胡林彬详细阐述了自己独到的科学经营理念。“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别人”其实具

新媒体新闻写作与制作

网络新闻业务与传统新闻业务1、新闻资源的全面利用2、层次化、网络化的新闻组织方式3、实时的文字报道4、多媒体采访与报道5、新闻报道中各种层次的互动 网络新闻编辑的四个层面1、网络新闻的选2、网络新闻的加工3、网络新闻的整合4、网络新闻的延伸 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特点1、网络新闻编辑的主动性与被定性2、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整合性和原创性3、把关人角色 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1 、多媒体内容编辑的比重将不断上升2、网络新闻编辑分工不断细化3、网络新闻编辑新闻加工向高层次发展4、从面向单平台编辑向多平台编辑发展 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采集相同点是什么1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变2对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坚持不变 网络新闻采集的优势在哪里1、网络新闻作品的多层次写作2、全时与互动3、新闻资源的利用4、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影响网络新闻采集的因素1、政策环境2、法律环境3、著作权法4、经济环境5、技术环境因素 对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判断1多源求证2内容分析3调查核实4技术判断 网站策划指1、根据现实的情况与信息,判断市场变化的趋势,针对未来网站建设做当前决策2、对网络媒体的规模、结构、形象进行整体设计3、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网站策划解决的问题1网站战略发展策划2网站内容策划3网站形象策划4网站市场行销(如何提高访问量)5网站品牌形象推广6网站内部人员安排 网站策划的原则1指导原则2全面原则3个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迅速原则6团队原则 调查分析阶段1网站的服务对象2社会环境3竞争对手4自身条件分析 属于内容的构成要素1网页名称2标题3正文4图表5标语 一个网站的网页构成:主页(homepage)首页(frortpage)新闻文章页(news articles) 属于造型的构成要素1标识2文字3图标4插图5动画6背景7声音 网页编排设计原则1网页编排首要原则@主页以占用空间和带宽小的静态文本和小图片为主@避免占用空间大的背景、图表、视频、动画在主页上出现@建立合理的网站布局,链接点不要太多太杂2版面布局原则:统一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对比性原则、节奏性原则、视觉冲击中心 新闻网页设计注意原则1简化新闻信息的阅读路径2网页的设计应以功能为先3借鉴报纸版面编辑方法原则4利用新技术,方便网络新闻的打印 新闻栏目与内容的规划1依据新闻来源的特色2依据报道内容的特色3依据与其它媒体合作形成的特色4依据新闻延伸形成的特色5依据对传统新闻栏目分类的借陈出新 网页框架布局的设计1框架模式2文字的编排3字体的运用4网页设计中的色彩 主页的功能1对网站内容的介绍2引导浏览者到他们要去的地方3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新闻网站的一般结构1分类新闻2新闻服务3多媒体新闻4地方性新闻网站 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1题文分家2慎用长题3大多单行4宁实勿虚 网络新闻单行题的制作1、一句话题2两(三)句题、一条新闻3两句题两条新闻4标题+摘要4标题群 标题群:是围绕某个主题或事件,在一个大标题统率下,由多种传播符号(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构成、即时滚动播出多个存在相互关联的新闻小标题的集合标题群写作形式:1标题群的小标题一般是加“[ ]”标志2在一些网站也采用“大字号标题+小字号标题”的方式,“小字号标题”一般是作为副题,“大字号标题”作为主题标题群形式优势1大标题将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最新、最重要的事实突出2将不同的新闻事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动态性和新闻事件间的相关性3既突出了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又为普通用户梳理出事件发展的脉络4展示出立体化的传播思维和空间层次感,形成一种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样式 网络标题的加工原则1准确2客观、真实3掌握分寸4导向正确5言之有物6生动形象 锤炼标题文字12删去可有可无的字3改变叙述方式4适当运用约定俗成网络新闻内容整合编辑的手段1依据新闻素材组织新稿件:综编、缩编、拆编2编辑引导性内容:为引导阅读而撰写导读、加小标题、加注点评3 相关内容的编辑1配相关内容1)同一事件的相关内容2)类同事件3)配资料4)有关服务2、 2)全文切入3) 关键字超级连接3、把握好尺度(1)注意关联性(2) 坚持正确导向 热点事件的报道一段时期内,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 灾难新闻报道1客观的报道2报道事故的同时,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写作课程复习资料 一、识记:概念类 1、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它是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事件)进行浓缩、提炼,展示其最新鲜、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对受众形成看一眼就被吸引住的力量。简言之就是消息开头用来揭示新闻要点和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部分。 导语的类型包括:归纳性、描绘性、叙述性、提问式等等。 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概括内容提供有效信息;二是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三是设置悬念激起受众兴趣;四是变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 2、通讯:是关于新闻事实的延展性报道。包括内容的延展、时间的延展、空间的延展、背景的延展等。作为文体群的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等一般通讯,也包括特写、调查报告、采访手记、专访等文体。 通讯与消息文体的差别就在于它的延展性。 3、深度报道:就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分析、解释、预测以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总称。即“以今日的势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4、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 5、特写:是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断,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6、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它是报道新闻的依据,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时间依据和价值依据;价值依据表明为什么报道,时间依据表明为什么此时报道。“新闻根据”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 7、新闻特写的写作要求一是对片断加以突出和放大;着力写富有特色的片断;着力写绕有情趣的片断;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 8、蒙太奇式结构:蒙太奇是一种电影语言,其特点是镜头之间讲究必要的跳跃和组接。把电影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即“蒙太奇”手法,运用到通讯写作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 “蒙太奇”手法就是依据情节的发展和受众注意力关心的程度,把一个个镜头合符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受众得到一个明确的印象和感觉,这样的一种手法,就是“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其作用是省去句、段之间过渡文字。 9、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主旨和灵魂。它是作者从新闻素材中提取出来的、用来烛照全篇的、可以给人以启发的理念,是作者通过事实想要说的“话”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话”。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新闻事实的详情。 10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消息的标题就是内容高度概括的、简明而醒目的题目。或者说,标题就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受众关注的文字,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消息标题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两种形态。 11、复合标题中的引题作用是引导,为正题的出场作准备;正题的作用在于以简洁的语言交待新闻事实(事件),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新闻,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在哪里。副题的作用在于对正题的内容加以必要的补充、延伸,以进一步扩大引题和正题的效果。P236-237 引题引出正题的方式可以是交待背景进行铺垫,可以是渲染气氛加以烘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引出正题。12、综合消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记者围绕某一个中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另一种情况是由媒体编辑对各媒体就某一新闻事实(事件)所作的报道加以综合。写作技巧“点面结合用材料” 13、述评消息:有述有评、夹叙夹议的消息类型。特征:以述为主,以评为辅,言简意赅。 14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背景是对人物或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和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说明、烘托的材料。 15、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或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年至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

新闻写作试题库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 、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 )为主.

二、名词解释:(19题)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新闻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全民专业报道(总序) 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媒体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 当号子、烽火狼烟、鱼肚尺素、鸿雁传书、招幌等古老媒体成为人们美好记忆的时候,当报刊、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让人颇为倾心的时候,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却把人们对新事物的欣喜若狂搅得天翻地覆了。MSN、ICQ、QQ、博客、播客、微博、公民新闻网站等自媒体的层出不穷,令人们目不暇接。我们不得不说:媒介真的就是信息! 历史上,人们的需求似乎都不是自己真实的需求,正如消费社会,太多的需求是被他人创造和培养出来的一样。其实,人们对媒体的接近权与传播权也是被提醒的权利。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人们绝不会想去拥有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只有当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提高、物质产品丰富、精神需求扩大的情况下,一些政治家与学者们突然告诉人们,“传播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于是,对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的奋争,似乎成为人类政治变革中的重要主题,也必然是民主平等应有之义。因此,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来,媒体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武器,不断地变换角色,不断地改弦易张,不断地进退自若,成为极具魔力的法杖,令人们对之心神俱醉。

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从此,成为一代代人求之不得的梦想。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终于遏止了这个梦想的无限蔓延。如同中国古人的飞天传说一般,随着嫦娥卫星的成功发射,梦想竟为现实!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Dan〃Gillmor 对其“新闻媒体3.0”概念的定义中,“1.0”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指新媒体(new media),“3.0”指自媒体(We media)。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对自媒体进行如此界定: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的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充分体现着自媒体的特点:即全民新闻报道,全民受众即时接受全民生产者新闻。在自媒体时代,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声音来自多元世界,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总之,自媒体的特点是平民化、个性化、

新闻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 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 D ) 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 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 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 2.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C ) 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 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B D.内外有别原则) A. 流与源的关系 B. 源与流的关系 C. 并列关系 D. 等同关系 4. 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 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D ) A. 采写人情稿 B. 拿原则作交易 C. 见利忘义 D. 有偿新闻 5.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D ) A.搜集创作素材 B. 采风问俗 C. 取得人证物证 D. 识别和获取新闻 6.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 的质量,还可以( A ) A.指明采访的去向 B. 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 把采访引向深入 7. 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D ) A.广泛地接触群众 B. 多方面地挖掘材料 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 D. 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 8《. 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 )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B. 记者的头脑灵活 C.采访的机遇好 D. 记者的笔杆子硬 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C ) A.认真做好记录 B. 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 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 D. 把握好座谈的气氛 10. 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 )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 B. 思想更加开放 C.有思想活动 D. 有细节与故事 11. 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 ) A. 蹲点采访 B. 隐性采访 C. 易地采访

我所体会的新闻写作的层次

我所体会的新闻写作的层次 胡巨成 内容提要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基层新闻的采写者,提出了一些多年实践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闻写作层次实践 写了30多年“本报讯”,偶有“心得”,我把新闻写作分为三个层次:顺溜、折腾和空灵。 顺溜 顺溜,是写文章的初级阶段。写新闻不难,就是讲故事,把故事讲圆了就好。讲故事首先得顺畅,最起码得把故事讲得有头有尾,至于绘声绘色,则是下一步的事。写稿一定要像说话,思路清晰,通俗 流畅。 有些人写稿总想搭“架子”,每个自然段前都提纲挈领,有的还加黑,往往煞有介事,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钱钟书说,真僧只说家常,写新闻要说人话,不要说官话、大话。 许多老作家的文章就非常“家常”。刘绍堂的《老师领进门》是这样开头的: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都4个年级。4个年级1个班。老师姓田,私塾出身,17岁就开始教师生涯。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几句话就把他要写的老师请出来了,主要特点也说了。有一篇消息介绍一个村子里政务公开搞得好,题为《李楼村的“回音壁”》:息县项店镇有个李楼村。村广场上有一个政务公开栏,经常发布一些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信息”,被大伙称为“回音壁”。 顺溜要求简捷,但简捷必须建立在五个w齐全的基础上。就像盖房子需要砖瓦灰沙石一样,否则,房子就盖不全了。 折腾 折腾就是把新闻事实拆分来,把故事颠倒过来讲,或从中间讲,使文章更有生气。会讲故事的人通过埋伏笔,抖包袱,尽量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中国铁道建筑报》有篇获奖的作品《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文采飞扬,通篇透出一个“美”字。 标题很美:引题上句“欢迎‘孕妇来,不舞彩旗”,下句“喜送‘母子去,不敲锣鼓”。排比对偶,形象生动,富有动感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看了引题,一幅藏羚羊安详迁徙的生动画卷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主标题:《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

新媒体文本写作技巧及方法

新媒体文本写作技巧及方法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其呈现信息的方式不同于传统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用户浏览新闻的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新媒体新闻文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随之发生改变。下面,为大家分享新媒体文本写作技巧及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突出关键词 新媒体用户点开网站主页的相关标题进入正文后,会在正文标题下面看到一小段话,一般100字左右或更短,这就是内容提要。有一些网站的内容提要直接放在主页新闻标题下面,例如英国BBC网站;还有的网站采用弹出式标签技术,当鼠标滑过某条新闻标题时弹出文字框显示该条新闻提要,移动鼠标后文字框自动消失。内容提要的作用是解释或补充标题的内容,报告新闻事件最新的动态,文字要简练,尤其要注意突出关键词。关键词是一个文本中的核心词语,揭示稿件最核心的内容,以吸引用户,提高文本的检索率和利用率。一般来说,关键词包含在新闻5W中,关键词的数量不宜过多,三至五个即可。 正文:语言简洁,内容平实 1.简洁。新媒体新闻文本一般保持一个屏幕长最好,最长不要超过两个屏幕;每句话要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段落简短。

2.语言平实。文本用最简单、准确的文字告知信息即可,不需要大段大段的抒情议论,要避免花哨难懂的词汇,多采用通俗平实的文字。记住用户浏览新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追求文学性。 3.一段表达一个意思。用户在阅读新媒体新闻文本时大多是跳跃式阅读,因此,文本最好一个段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便于用户搜寻式阅读和跳跃式阅读。 4.多用小标题。过长的新媒体新闻文本要善于用小标题将文本分成几块,便于用户搜索和选择信息阅读。 5.重要信息优先原则。文本要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无论是整个文本写作还是文本中的某一个段落写作,都要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新媒体用户绝对不喜欢在文字堆里艰难跋涉,他们希望在开头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这与传统新闻写作中要求的“倒金字塔结构”完全一致。 注重事件背景介绍 新媒体新闻文本写作中背景使用非常重要,有时候用户对背景信息的关注高于新闻本身。文本中多运用事件背景可以让用户对新闻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入,也有利于用户围绕新闻获取拓展性信息。并非所有事件背景都要写进文本,要选择能说明问题、紧扣报道主题、用户有兴趣了解的事件背景,注意背景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研究·研讨与交流 引言 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媒以一种新型媒体的状态存在,并在近年来实现了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传媒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新闻写作作为传媒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关乎着媒体传播质量,且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写作领域受到了来自思想、模式、渠道等领域的冲击,因此必须在探索网络传媒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专门的写作模式来满足受众对信息获取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网络传媒的传播目标。 1.媒体融合时代网络传媒概述 1.1网络传媒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诸多传统行业带来了深远的技术变革,随着网络新闻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大、交互性强、针对性强以及定制化服务成为媒体领域的典型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民的阅读习惯。所谓的网络传媒实际上就是一种介乎于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媒介系统,与传统的媒介系统不同的是网络传媒是完全依托于网络和信息技术之上的,起到了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作用。网络传媒的出现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获取以及推广等多个环节的深度变革,用户可以根据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网络平台上浏览自身感兴趣的新闻信息,甚至可以享受定制化的服务,这无疑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访问体验,提升了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之间的交互性。 1.2网络传媒的基本性质分析 1.2.1信息量大 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媒体传播领域的生产力,使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的传播和处理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实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大大增加了新闻的信息含量,可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同时,在信息传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单位面积的存储芯片可存储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大,且信息传输的速度更快,即单位时间内用户接收的信息含量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奠定了网路媒体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并成为传媒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1.2.2系统复杂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人类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口口相传,到后来的书信交流,再到后来的电报、电话交流,如今正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见面”、畅聊,可以说网络化媒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了人们极大的便利,使信息传递方式更加快速、便捷,同时在信息传播的途径上更好地体现了网络传媒的复杂性,所需要的平台和资源支撑也越来越庞大,同样的人们通过这一复杂的平台也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交流方式。 1.2.3交互性更强 交互性强是网络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同时网络传媒更是将这一特征发扬光大,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倾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的人的声音,更好地体现了“家天下”的宗旨。同时,网络传媒特有的信息搜索、智能识别以及网页定制等内容还可以为网民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尤其是大数据的开发和运用更加提升了用户的浏览体验,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网站均可以对用户地浏览记录进行自动识别,归纳出网民的个性爱好和感兴趣的专题报道,从而自动给浏览者推送相关内容,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异属性。 2.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规律性分析 2.1写作风格 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新闻写作的风格出现了较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摘 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技术变革,网络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新闻传媒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模式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加强对网络信息时代新闻写作的规律性分析,可以帮助媒体从业人士更好地把握新闻写作发展的时代脉络,并为网络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媒体融合时代网络传媒的定义和性质出发,深刻剖析了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传媒的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写作;特殊规律;网络传媒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1-100-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c216799204.html,ki.11-4653/n.2017.11.034 文/靳树乾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写作基本理论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价值 无论是以报道为主的新闻文体(消息、通讯),还是以评论为主的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选择的对象都必须具有某种价值,应该值得报道或者值得评论,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或者明理欲望。 新闻报道的对象要有价值,主要是说要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一般认为,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与它所体现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密切相关。事实(事件)越是具有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或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或诸多要素同时具备),就越是具有新闻价值。事实(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记者进行新闻选择的重要依据。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都可以报道,还必须考虑它是否具备社会价值。所谓事实(事件)的社会价值,是指它被批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有利的功用。因此,只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备的事实(事件),才具有报道的价值。

新闻评论的对象应当蕴含某种意义,具有议论价值。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时效性原则。 四、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 1、真实:准确而客观,感人而形象 2、简洁:简洁而生动,鲜明而深刻 3、时效:新鲜而富动态,快速而富有个性 五、新闻写作的语言: 1、准确简练。 2、浅显易懂。单位 (二)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构成要素 “五W”和“一H” 新闻的“五W”和“一H”是消息写作所要具备的六要素。“五W”指的是英语中以“W”为开头的五个单词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一个H(how)”即何果。 二、消息的结构: 一篇消息大致有如下几部分组成:标题、消息头(一般分成“讯”和“电”两类)、导语(包括自成段落或几段联结的复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 ①现实的针对性。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 ②强烈的时效性。对现实作出及时的反应。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③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④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①面向广大受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②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的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的态度。 4、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 1、新闻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

第八节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 魏俊宝 电视新闻写作是指解说词的写作。 解说词不仅仅是对画面语言起解说、补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对于画面有着串联、提示、丰富的意义,使听觉信息与视觉信息有机结合,并延伸和深化画面内容,从而拓展视觉的深度和广度,以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画面,加强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度。 因此,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应当重视并提高文稿写作水平,克服电视新闻只要画面摄制好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解说词写作的基本要求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结构方式,决定了解说词有别于其他媒体的新闻文稿。它有自己的特性和写作规则。 它的特性具体在两个方面:⑴解说词和画面是相伴而行的。解说词塑造形象的手段不能仅凭语言自身独立完成,而是要根据电视画面的特点,与画面及其表现手段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对形象的塑造,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不能离开画面而独立存在的,它缺乏独立性。所以,解说词的优劣,不能简单从文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好坏来评价,最重要的是在于其他表现元素的配合协调。(2)解说词是用来播讲的。它是有声语言的方式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因此,它应该同广播文稿一样具有有声语言的特点。 45

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为看而写 “为看而写”是指要充分考虑到画面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 表现元素,也就是常说的“本”,要注意解说词与电视新闻其他表现元素尤其是与画面之间的配合关系。“为看而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说要紧密配合画面,以加强“看”的效果。 解说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涵义,交 待画面无法而又必须传达的信息,使解说与画面形式一种呼应,一种默契,不仅解说依据画面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而且画面内容也依赖解说得以丰富和延伸,两者紧密交织,互相融通,最终完成对形象的塑造。千万不要造成“声画两张皮”的现象。 其一,解说词直接解说画面,补充画面表现不了的内容。使画面更精确,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 其二,解说词根据主要的需要,提炼画面含义,发掘画面内涵,升华画面内容,既加强了画面的力度又深化了主题。 2、解说词要简洁凝练,为观众腾出理解和思考画面的 余地。 电视新闻以简约为审美标准之一,解说词写作更是如此。解说词是和电视画面互相配合使用的语言。画面强烈的现场感和色彩多变的特点,使观众把注意力放在画面上。在对解说词注意力相对下降的情 46

新闻工作者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工作者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工作者心得体会范文篇1 从7月19日到8月15日,我在江西省宜春日报社《赣西晚报》采访部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赣西晚报》是一份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宜春日报社创办的宜春市唯一一份市民生活报,也是目前赣西地区唯一的市民生活类报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晚报以平民化定位,关心百姓,服务生活,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泛:资讯、民生、经济、社会等板块都有接触,出去采访的地点有:宜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宜春市供电公司、宜春市卫生局、宜春市生猪屠宰场、宜春市人民医院、宜春市游泳馆等。在实习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出去采访,碰壁是不能避免的。人们不愿意接受采访都还算好的。记得有一次我的指导老师黄记者要我去宜春市的一家大型超市调查下家庭用纸的价格,我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进去,随手抄了一下它那里家庭用纸的价格,那家超市的工作人员马上与保安联系,要求我把记录了它那里商品价格的纸给销毁。在我表明了身份的情况下,他们才肯放我走。再比如我们报道了一篇有关于《不慎打翻胶水一家四口烧

伤》的文章,之后那一家四口的家属打电话到报社向我们求助。我们随后赶到宜春市人民医院,看到他们一家四口全身被绷带缠绕着,只剩连睫毛都被烧掉的脸露在外面,我当时真的看不下去了。但我面对着他们的家属,想到只有我们把他们的情况如实报道出来,他们才能得到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我强忍着撑到了最后。当我们向他们的主治医生询问他们的病情时,医生的态度却十分冰冷!不仅不告诉我们患者的病情,还不准我们进医院的病房看望病人。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们想帮助别人,把他们的病情如实报道出去,却遭到了这样的对待! 当然,在报社实习也有不少乐趣,特别是能用自己的文章来真正地帮助可以帮助的人。就拿那被大火烧伤的一家四口,当我把社会上好心人捐赠的爱心款交给他们时,心里觉得有小小的满足感。在实习的工作中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每天的工作都很愉快。 虽然说新闻和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但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也间接的了解到了有关于食品安全工作一些信息。比如在采访宜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时,我们不仅了解到该局近期的工作情况,还收到了《宜春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20xx 年)》等内部有关资料。让我对宜春市的食品安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比如七月二十二日我和指导老师黄记者来到宜春市生猪屠宰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食品加工的基层工作单位,感觉很新鲜,也让我对生猪屠宰有了一定的了解。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

中西方新闻写作比较案例

以中美主流媒体报道金正日逝世为例, 从新闻稿件写作业务上比较中美新闻的差异 通过对CNN中文网克里斯蒂安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报道和新华社发的特稿《朝鲜领导人逝世,不接受外国代表团的吊唁》的报道中分析比较,我得以下一些结论。 克里斯蒂安的报道短短不足三百字和新华社的六百字报道,大致的有着相同的内容。基本主体都是报道金正日逝世,以及葬礼安排的相关情况。但在这个主题下,各自说话的角度很不一样,在内容的组织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仔细揣摩就会发现里面大有文章,既是意识形态的不同这个大前提下决定,更是中美新闻观念不同所结出的果实。 1、CNN的新闻报道可读性相比中方新闻报道更强 中方的报道继承了一贯的新闻消息的叙事方式,消息标题点名主要事件,导语部分介绍主要事实,然后依据倒金字塔结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等。 这些耳熟能详更可以说是千遍一律的新闻写作手法,虽然新闻很好的完成了新闻告知的任务,但我觉得新闻写做“以人为本”方面还很有欠缺,即使是中国主流媒体的新闻稿件。从《朝鲜领导人逝世,不接受外国代表团的吊唁》的新闻中我们所了解到的信息都是基本的告知功能,读完后的感觉是:朝鲜死了一个领导人叫金正日。至于这个金正日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他的死会给朝鲜或是世界会有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至于文章中大肆写的什么领导人讲了什么话,葬礼是怎么安排的都不是我所关心的。这是一篇中国时政新闻中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稿件,一样的严肃叙事方式,固定的写作模式,严肃冰冷的信息编码,这对于感性的或是对政治不是那么敏感的受众是毒药,绝对不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关注兴趣。 CNN的华尔街报道文体这种“故事化”“人性化”“贴近性”“强大的信息释放”相比中国新闻界的时政报道而言,更具可读性 美方的新闻《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消息,内容简短却信息量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信息正是受众感兴趣,也是能唤起受众注意的编码。文中第一句是这样表述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从而确保这个贫穷却拥有核武装的国家稳定的责任,压在了他经验不足的小儿子身上。看到这样的开头,我想读者的神经都会立刻绷紧,心中会马上涌出这样的感叹:朝鲜要出大事了,主席死了,一个不足三十岁的儿子就要继承。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马上被唤醒,就会接着继续认真的研读这条新闻。其次,文章在介绍金正日逝世时有意识的提到了金正日喜欢美食和名酒,这些信息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实践和感受,更容易满足读者贴近新闻,和猎奇的心理。在结尾反面简短的对朝鲜的现况做了分析,如“让这个高度军事化、正遭受着慢性营养不良和电力严重短缺的国家团结在一起。”简短却很公正的评价,如画龙点睛,信息饱满却字字玑珠,真正的做到了一切从读者出发。 在新闻结构方面,是典型的“DEE结构”即Descriotion、Explain、Exclusion。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新闻 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新闻,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二、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 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宏,大千世界的风云,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不是写生活真实的事实,那就不会取得人们的信任。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真实事实。 2、实证性 实证性,就是说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新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 律,主要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话。写出确定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应交待清楚有关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 3、及时性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述评,那么就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否则,写人家已写过过人家早已知道的过时的事实、过时的内容,或者一条新

闻写上十天半月才报道,那就不叫新闻了。要突现新闻的“新”,就得要及时地捕捉,及时地采写,及时地报道。可以说新闻是一种极重时效的文体。新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迅速及时地采 写与报道。新闻是今天生活的快摄,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前天的新闻。 4、广泛性 新闻是由新闻机构发布的,它是面向全社会,对广大群众传播最 为广泛的信息形式。正因为新闻具有这样的广泛性,所以新闻一经发布就会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产生广泛的影响。 5、开放性 由于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因而它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由于有了迅速灵敏的新闻传播,使当今世界每个角落发生变化的重要消息,能在瞬间传遍全世界,于是遥远 的距离得以缩短,孤陋寡闻者得以开扩视野,居于斗室,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宇 宙星云,天下大事。 6、变动性 新闻以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作为归依。而生活中的 事实不断地有所变动,新闻所要反映的正是变动中的客观事实。 三、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