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A.猫吃鱼 B.人吃蘑菇 C.青蛙吃昆虫 D.兔吃草

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3.下列不属化学信息的是( )

A.植物生物碱 B.植物有机酸 C.性外激素 D.植物花粉

4.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 )

A.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 B.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

C.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 D.包括B、C两项

5.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 )

A.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

B.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

C.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 D.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6.如下图所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素季节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 )

A.提高光照强度破坏了硅藻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量

C.光照强度提高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

D.硅藻数量下降导致养分降低

7.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④⑤⑦

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9.“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10.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A.白蚁 B.蚯蚓 C.蜘蛛 D.蛇

11.分析如下图所示曲线,该图不能表示的是( )

A.pH增大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

B.植物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C.ATP生成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D.在草―→鹿―→狼这一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鹿的数量变化曲线

12.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酵母菌 B.水稻 C.大肠杆菌 D.蓝藻

1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

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14.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

15.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

A.甲是热带草原,乙是热带雨林 B.甲是热带雨林,乙是温带草原

C.甲是冻土苔原,乙是热带雨林 D.甲是热带苔原,乙是温带草原

1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17.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8.如下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

19.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

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

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

20.下图表示一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L代表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上的太阳总辐射,R代表呼吸量,NU代表未利用量,FU代表粪尿,L2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了,对陆地植物来说,这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22.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23.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25.如下图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 从A处获得能量,一定要使B获得能量最多,下列正确的是( )

A.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20%

B.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10%

C.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10%

D .A→B 的传递效率为10%,A→C 的传递效率为20%

26.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 的标号为( )

A .②③

B .④

C .⑥

D .⑤⑦

27.以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或实例中,属于

化学

信息传递作用的是( )

①当蜜蜂散失时,雌蜂(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

素”,最后把所有的蜜蜂聚集在它的周围

②蜜蜂采花酿蜜,当少数蜜蜂发现蜜源后,就能很快把几里路外的蜂群都引来采集花蜜,到蜜囊装满仍返回原地,而不迷失方向,就是因为蜜蜂分泌的“追踪激素”

③当个别兵蚁发现敌害时,立即向体外释放一种“告警激素”向同伴告警,从而保护种群

④养鸡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

⑤用一定频率的声波、磁场、光辐射处理谷物、蔬菜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提高其发芽率,获得高产 ⑥利用装有性激素的诱捕器来捕获害虫,预测、预报短期害虫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以预防害虫大面积发生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28.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 种群有50个个体,B 种群有500个个体,C 种群有5000个个体,D 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捕食关系是( )

A .A→B→C→D

B .D→C→B→A

C .C→D→B→A

D .不能确定

30.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个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生产者――→甲初级消费者――→乙次级消费者――→丙

三级消费者

A .甲=丙+乙

B .甲<乙<丙

C.甲=乙=丙D.甲>乙>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5分)

31.(11分)下图表示碳在人体内的转移途径以及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流动,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上图中的X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它在效应T细胞内合成,并可干扰、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

胞中的复制,则X是________;若X是抗体,则e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细胞中.

(2)上图中过程i是________________,其最终形成的产物F为___ _______.

(3)d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能发生a、b两个生理过程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成分),能发生c

过程的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 _____(成分).

(5)f之前的(C6H10O5)n和g之后的(C6H10O5)n所指的物质和分布有所不同.f之前的(C6H10O5)n是__________,

分布在________;g之后的(C6H10O5)n是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32.(11分)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___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年间,该生态系统中猞猁的K值在___ ____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以

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__(早于或晚于)雪兔种群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33.(11分)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

(1)甲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预测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

34.(11分)低碳经济是以“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为

核心的新型经济.请依据碳循环模式图分析低碳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1)地球上最活跃的碳循环主要以________形式发生于________碳库和________碳库之间.

(2)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大气圈碳库长期处于稳态,主要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工业生产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人类要给正在“发烧”的地球“退烧”,除了发展低碳经济外,还应积极采取________等措施. 35.(11分)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过程如上图所示:

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的玻璃瓶分别标记为1、2、3号;

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

③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记录结果如下:

瓶只1号瓶2号瓶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

3 11 25

的时间(天数)

(1)1、2、3

(2)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3)1号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方法步骤:

①取相同体积的第4号瓶,第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__号瓶作对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解析] 草为生产者,兔为初级消费者.

2 C [解析] 结合上图分析,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作物的子实、家畜、蚯蚓等可以供人们食用中利用,充分实现了物质的再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A、B、D选项符合题意.而C选项,虽然在有的生态系统中,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但不符合本题图示,本题中的此生态系统无论物质还是能量,均实现了多级利用,符合生态学原理.

3 D [解析] 植物花粉是物理信息,而其余均为化学信息.

4 D [解析] 烟草产生的化学物质做为信息素,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

5 A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即抵抗力稳定性强;草原生态系统正好相反.

6 B [解析] 硅藻数量增多时,磷和硝酸盐量减少.

7 A [解析] ②恢复力稳定性不如农田生态系统,其余各项都符合.

8 C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在受到外来干扰后,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自动调节的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9 B [解析] 炭疽热的病原体是炭疽杆菌,其生活方式为寄生,属于消费者.分解者一般是营腐生生活的.

10 A [解析] 蜘蛛、蛇都是捕食昆虫生活,肯定不是初级消费者;白蚁是啃食

木材,由其体内的鞭毛虫分解消化纤维素,再吸收利用,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来维持白蚁的生存.故白蚁属于初级消费者.蚯蚓是以土壤中的落叶烂根为食,经其初步消化分解为简单的有机质后进入土壤.一般把蚯蚓归入分解者.因此,本题答案为A.

11 C [解析] 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浓度的提高,有氧呼吸增强,但过高不会抑制呼吸作用,此时可因其他因素如酶等的限制作用使ATP的量达到最大值.

12 D [解析] 选项中B、D为生产者,但水稻为真核生物.

13 B [解析]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在这四种生态系统中,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最单纯,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最小.

14 C [解析]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即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15 C [解析] 甲生态系统腐殖质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说明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动植物尸体的能力比较弱,所以腐殖会逐年积累,冻土苔原生态系统比较符合这一现象.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解者能力很强,所以腐殖质含量不会有很大的积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16 C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反映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交织成食物网,食物网交错点上,生物可以被一种或多种其他生物所捕食,同时每种生物也可以捕食一种或多种其他生物.不同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如捕食、竞争.在每条食物链中有起点(都是生产者),也有终点.因为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10%~20%,直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足以养活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时,这个食物链就自然中止了.一般来说,一个食物链的环节不超过五个就是这个道理.再者食物链的长短也与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程度有关.综上所述,正确选项应是C.

17 D

18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该图能体现的是物质循环.

19 A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20 C [解析]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散失大量热量,从而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特别是叶片温度,避免强烈的

阳光灼伤.

21 C [解析]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动物中有的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但有的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蟑螂、蛤蚌等;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中有分解者即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有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共生细菌,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22 D [解析] 据上图分析可知:a代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b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c代表动物同化的有机物,e代表绿色植物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在夏季,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上述去路外,还应有一部分留在植物体内即未被利用的有机物.故a>b+c+e.

23 D

24 B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了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的传递是单向的.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行为信息,例如棉花遭受棉铃虫侵害时,会产生某些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虽然放出的信息是以化合物为载体的,但植株平时体内并不含有这种物质,只有遭受棉铃虫侵害时才会释放,所以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也是一种行为,可以称为行为信息.

25 A [解析] 要使获得能量最多,A→B的传递效率应最大,A→C的传递效率也要最大,保证A被C摄食的数量相对少些,使B获得最多的能量.

26 B [解析]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27 A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动物通过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之间传递信息,这种行为特征称为行为信息.例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等.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叫做化学信息,包括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外激素和促熟激素等.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这些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④和⑤属于物理信息;其余的①②③⑥都属于化学信息.

28 B [解析] 由上图可知,随着气候的变化,甲、乙两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变化幅度的大

小,可知甲生态系统抵抗力要强于乙.且乙在S点后,种群类型发生了很大波动,一定经历了种群的变化,即经历了次生演替.

29 D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的情况,如一棵树上生活着许多某种昆虫,所以单从数量上是不能确定其捕食关系的.

30 C [解析] 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的能量最高传递效率是相等的.

31 (1)干扰素效应 B (2)脱氨基作用尿素(3)转氨基(氨基转换)作用(4)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5)淀粉植物细胞糖元肝细胞和肌细胞中

32 (1)A 140千(或140 000)

(2)可食的植物增加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

(3)猞猁捕食一定数量的雪兔,使森林植被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4)60千只晚于

[解析] (1)从上图中看出每逢A增加,B的数量也增

加,A的数量减少,B也随着减少.且A的增加或减少都先于B的增加或减少.说明A为被捕食者(雪兔)B为捕食者(猞猁)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植被的增加和捕食者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的缘故.

(3)猞猁的作用是可捕食一定数量的草食动物(雪兔)减轻了对植被的破坏

(4)捕食者的K值一般晚于被捕食者.

33 (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

(3)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34 (1)CO2大气圈生物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碳(CO2)的速率与通过动植物的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碳(CO2)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体相等

(3)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CO2的浓度增大

(4)植树造林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循环中的碳循环.碳主要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大气中的碳库中循环.现代工业生产中,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温室效应.现代工业出现之前,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CO2与生产者吸收的CO2能够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开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等.

35 Ⅰ.(1)光、水、温度、空气(2)分解者(3)生产者和分解者(4)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

Ⅱ.(1)①3 ②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2)4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短于3号瓶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带解析)

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这里的“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 ) A.血液 B.遗传物质 C.血细胞 D.血浆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血缘关系的理解。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遗传物质,血缘关系近的人,遗传物质越相似。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白毛和白毛 B.兔的白毛和黑毛 C.兔的白毛和长毛 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解析】选B。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判断相对性状有三个关键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判断时三者缺一不可。选项A为同一表现类型;选项C不是同一性状;选项D不属于同一种生物,故选B。 3.下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的代码1、2、3、4依次为( )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D.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基因

【解析】选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4.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选项A 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5.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

12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训练——遗传规律整理

(3)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训练——遗传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典型题解 【例1】水稻某品种茎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 产生的F ,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 A . 0 B . 25% C . 50% D . 75% 【解答】C 【例2】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岀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 ?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1 【解答】D 【例3】豌豆灰种皮(G )对白种皮(g )为显性,黄子叶(Y )对绿子叶(y )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 (FJ 自交后代(F 2)均表现3: 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 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 . F 1植株和F 1植株 B . F 2植株和F 2植株 C . F 1植株和F ?植株 D . F ?植株和F 1植株 【解答】D 【例4】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是白化病患者,第二个孩子是一个正常的儿子,这 个正常的儿子体内携带一个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 ),他长大后与一个其母是白化病患者的女人结婚,婚 后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 A . 1/2、1/16 B . 2/3、/3 C . 1/4、1/3 D . 2/3、1/6 【解答】D 【例5】请填空回答: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农业生产要求作物的产量、品质、抗 性等性状在个体间、年度间表现一致。为达到上述要求,小麦可以从生产田(麦田)留种繁殖,因为组成 小麦某一品种的所有植株都是基因组成相同的 __________ (纯合体,杂合体),他们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 有 ____________ 种,通过自交产生的后代, 其性状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 。种植玉米却必需年年购买杂交种 子,因为一般利用玉米 F1代的杂种优势,杂交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体,杂合体),其后代性状表 现 ________________ 。苹果是杂合体,在生产上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繁殖,所以后代能保持其特性< 营养生殖(或答嫁接) A 、a 表示,已知n 5的基因型是纯合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该遗传病的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n 8个体的基因型是 _____ 若山12与山13号个体婚配,则子女的患病几率是多少? 【解答】(1)隐性遗传病 (2) AA 或Aa 2/3 ( 3) 1/27 【解答】纯合体 1 一致杂合体分离 6】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基因用 [例 题: (1) (2) ,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几率是 5 13 12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带解析)

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 一.选择题 1.(2017·苏州学业考)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A。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分析示意图可知,④和⑤为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小肠内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消化,选项A正确。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选项B错误。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选项C错误。X是小肠,能够吸收a葡萄糖、b 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选项D错误。 2.(2017·长沙学业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下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应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__而平衡的营养。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们应每天按营养学家设计的“____________”均衡地吃那五类食物。 (3)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__期。 (4)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解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薯类及豆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②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生物知识竞赛题

生物知识竞赛题(二十七中) 一、选择题 1、最早提出基因一词的人是( A ) A. 威廉路德维希约翰逊 B 孟德尔 C 克里克 2、一对夫妇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同时都是女儿的概率是( C ) A.1/8 B.1/16 C.1/4 3、下列有关冰毒的说法正确的有( A ) A.冰毒的化学名称是甲基苯丙胺 B.冰毒能用来制造海洛因 C.吸食冰毒者血压降低 4、以下和摩尔根有关的是( B ) A.三倍体西瓜 B.果蝇的遗传行为 C.稳态概念的提出 5、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其致病病毒只能侵入T细胞 D.属于自身免疫病 C.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6、峨眉山山顶海拔3047 米,西藏拉萨海拔3658 米,两地都种植小麦其结果是( C ) A.两地都能成熟 B.峨眉山顶成熟、拉萨不能成熟 C.拉萨能成熟、峨眉山顶不能成熟 7、人们通常所说的大米经加工后仅保留了稻谷的( C ) A.胚 B.糊粉层 C.胚乳 8、经常食用以下哪种食物容易引起铅中毒?( B ) A.油条 B.松花蛋 C.豆腐 9、俗称"四不象"的动物是( A ) A.麋鹿 B.羚羊 C.骡子 10、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产于( B ) A.南非 B.牙买加 C.巴西 1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C ) A.运动 B.氧化反应 C.新陈代谢 1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约有( )种: ( B ) A 18 B 20 C 25 13、生长激素的作用不包括( C ) A.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B.促进骨的生长 C.促进幼小动物体的发育 14、下列有关沙漠之舟--骆驼的驼峰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 标)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2 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6831354.html,/bbs/upload/attachment.php?aid=4262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三.方法步骤: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如右流程图) 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3. 4.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概括 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三.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 4、5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4.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cm,直径1~1.5cm为宜。 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专题一科学探究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纵观东营近五年中考,科学探究的方法中对照实验的设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中考中都有考查,分值在2~4分之间,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开始出现实验中设计表格、实验变量的控制,考查比较明确。预测2019年将继续加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检测。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常见的几个问题、动植物细胞的观察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都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预测2019年也一定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关于细胞裂、生长和分化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进行考查,预测2019年对本专题的考查变动不大。 命题点一科学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3.实验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1)要设计对照实验;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需要数值时求多组的平均值,尽量减小误差;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设计重复组或增加实验对象数量,减小实验偶然性。 命题点二细胞的结构与观察 1.显微镜使用问题汇总。 (1)成像问题: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图像相比,呈180°旋转,即将试卷旋转180°,倒过来看到的图像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2)移动问题: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如物像偏左上方,玻片就向左上方移动。 (3)视野亮度问题: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4)倍数问题: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三变: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 2.细胞的结构功能与观察。 (1)细胞的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大致经过以下几步:擦、滴、取、放、盖、染。其中植物细胞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染色用碘液。注意:盖的时候一定要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2)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整合:

奥林匹克生物竞赛练习题

奥林匹克生物竞赛模拟题(一) 班别: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 A. 具有严整的结构 B. 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对刺激发生反应 C. 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自我更新 D. 具有生长发育和产生后代的特征 2、以下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 枯草杆菌 B. 噬菌体 C. 团藻 D. 草履虫 3、生物的各个物种既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向前发展,这是由于生物体都具有() A. 遗传性 B. 变异性 C. 适应性 D. 遗传性和变异性 4、金鱼是由鲫鱼演变来的。长期的演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品种是因为生物有() A. 遗传性 B. 应激性 C. 变异性 D. 严整性 5、一些同学为了调查鳞翅目昆虫蝴蝶和蛾子的趋光性,白天和晚上各捉了50只虫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捉的主要是蝴蝶,因为蝴蝶有向光性而蛾子没有趋光性 B.白天捉的主要是蛾子,因为蛾子有向光性而蝴蝶没有趋光性 C.白天捉的蝴蝶多,晚上捉的蛾子多 D.白天捉的蛾子多,晚上捉的蝴蝶多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 鸟的前肢变成翼 B. 根系朝向水、肥生长 C. 草履虫避开食盐 D. 狗见到主人摇头摆尾 7、划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的界限是() A. 有无高大的乔木 B. 能否产生种子 C. 有无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出现 D. 生殖过程中是否出现胚 8、叶肉细胞属于何种组织?() A. 营养组织 B. 保护组织 C. 输导组织 D. 机械组织 9、下列哪一项中只含有一个组织?() A. 叶脉 B. 果实 C. 茎 D. 洋葱鳞片叶的表皮 10、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外方的维管束鞘为() A. 薄壁组织 B. 厚壁组织 C. 厚角组织 D. 基本组织

高中生物实验专项练习题

实验练习 一、选择题 1、将鉴定下列化合物的 试剂及其颜色反应用直 线连接起来。 2.使用丹III染色,能 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 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 B、 亲水而疏脂C、颜色特 别鲜艳D、亲脂而疏水 3.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A、分别加入样液中 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同时加入样液中4.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波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 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术见蓝黑色颗粒 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 5.现有下列生物材料: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 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6.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7.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消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兰溶液、丹III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8.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 9.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气孔保卫细胞 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 C、幼嫩茎皮层细胞 D、根毛细胞10.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 12、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遮光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则:(1)若物象不清楚,应调节(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初中生物竞赛试题

初中生物竞赛试题 初中生物竞赛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共4页)与第?卷(非选择题,共3页)两部分;总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请把其中选择题的答案填 在第?卷的相应位置上。 第?卷(选择题部分共60分) 1.蜻蜓落在物体上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它的腹部不停地收缩、舒张。这是蜻蜓( ) A.在进行休息 B.在进行呼吸 C.肌肉疲劳的表现 D.在进行消化 2(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引不起猫的反应。这说明( )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身体内部 B.饱食的猫,其神经系统受到抑制 C.鼠叫不是猫的行为刺激因素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下列各项中,与繁殖行为有关的是( ) A.黑头鸥雄鸥的长鸣和“昂首阔步” B.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动静 C.小河中鲫鱼成群觅食 D.两只狗为争夺骨头而在打架 4.“金蝉脱壳”的壳是指( ) A.皮肤 B.甲壳 C.外骨骼 D.鳞片 5.某人因外伤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慢,紧急的抢救措施是( ) A.赶紧送往医院 B.止血带近心端捆扎 C.指压法远心端压住 D.消毒后纱布包扎

6.用鱼缸饲养金鱼,如果数量太多,就会出现频频“浮头”甚至导致死亡。其原因是( ) A.食物缺乏 B.氧气不足 C.空间太小 D.互相攻击 7.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 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 8.幼小的黑猩猩从成年黑猩猩的行为中学会用细树枝粘上水和唾液,从洞穴中粘取白蚁作为食物。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本能 D.捕食行为 9.生活在亚洲丛林的鼯鼠在伸展四肢的时候,可以看到其身体两侧的皮肤延伸形成的飞膜。由此可推测鼯鼠的运动方式是( ) A.滑翔 B.奔跑 C.爬行 D.游泳 10.杂技运动员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大的原因是由于体育锻炼能使( ) A.关节面的软骨增厚 B.关节囊分泌滑液增多 C.关节囊增厚、韧带增粗 D.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提高 11.在“牧草?野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鹰 B.蛇 C.野鼠 D.牧草12.“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min,再盖上,封好。”此过程相当于细菌培养过程的哪一个步骤,( )

2020年生物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环境 、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1. “惊蛰”在每年三月初。“蛰”指某些昆虫入冬后藏于土中,不饮不食;“惊”指它们在这个节气前后从蛰伏中苏醒过来。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有利于动物低温条件生存 D.上述行为是长期学习形成的 2. 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生物的遗传现象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鸟的繁殖行为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3. 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4.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下列所给的事例中,属于生物的是() A.孔子鸟化石B .珊瑚 C .钟乳石 D .石头上的青苔 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特征? ()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7. 植物的生长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排出氧气,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 遗传和变异 B.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能生长与发育 D. 能获取食物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鱼儿离不开水 B.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C.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 D.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 生长发育 B. 进行呼吸 C. 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D. 繁殖后代 10. 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A.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收入 B. 统计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 C.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D. 调查一块农田中的生物种类 11.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 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 B. 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 C. 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 D. 你在小组独自进行调查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本题库适用于初赛和复赛,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复习,认真准备,积极参赛,预祝大家取得 优异的成绩。此外这也是一份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材料,更有助于期末复习和暑期实习。那 么赶快开始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之旅吧!Here we go!!! 选择题 植物类 1.下列各类植物中,哪种具有种子?( C ) A.石松植物 B.苔藓植物C.银杏 D.裸蕨E.上面都不对 2.在质外体的水运输过程中,哪种结构控制矿质盐进入木质部?( C ) A.细胞半渗透膜 B.胞间连丝 C.内皮层 D.皮层薄壁细胞E.中柱鞘 3.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在哪一种环境中最常见?( A ) A.热带雨林B.稀树干草原C.温带草原D.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 4.常见蔬菜如白菜、萝卜属什么科? C )A.菊科 B.豆科 C.十字花科 D.蔷薇科 5.下列植物哪组全是种子植物?(C) A.黑藻、松叶兰 B.狸藻、种子蕨 C.狐尾藻、问荆 D.地钱、水绵 6.向日葵的果实是由哪类子房发育来的?(B) A.具1心皮,1室,1胚珠的下位子房 B.具2心皮,1室,1胚珠的下位子房 C.具2心皮,1室,1胚珠的上位子房 D.具1心皮,1室,1胚珠的上位子房 7.下列植物中,哪类植物没有发现有性生殖? B A 苔藓植物 B 蓝藻 C 褐藻 D 蕨类植物 8.下列植物不属于松科的是: C A 油松 B 雪松 C 金松 D 金钱松 9.有关被子植物花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B A 花是适应于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B 华佗、花被、雄蕊和雌蕊均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产生 C 雄蕊和雌蕊也被认为是叶的变态 D 花托、花被、雄蕊和雌蕊均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产生 10.有一类植物和恐龙同一地质年代,是恐龙的主要食物,当时种类多、分布广,称霸植物界,幸运的是它没有完全灭绝。它是什么植物(A)A苏铁(铁树)B银杏C 松柏D水杉 11.桑树的果实属于( D )A. 浆果 B. 蒴果 C. 聚合果 D. 聚花果 12.(B)的变态根中主要食用部分是次生木质部。A胡萝卜;B萝卜;C.甜菜;D 甘薯 13.茎表皮细胞的外壁常( C )A.木质化;B.栓质化;C.角质 化;D.矿质化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word

2018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分)(2018?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 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

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2.(1分)(2018?郴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最新届生物竞赛专题训练1--植物生理学

2012届生物竞赛专题训练1---植物生理学 一.选择题 1、(07年全国联赛)下列植物的干种子,吸水力最强的是: A.花生 B.大豆 C.小麦 D.玉米 2、(02年全国联赛)下列哪一种是研究无机营养元素必需性的精确而又便捷的方法 A.土培 B.水培 C.蛭石培 D.砂培 3、(07年全国联赛)盐碱地土壤对非盐碱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导致植物: A.生理干旱 B.同化速度加快 C.呼吸作用增强 D.水分消耗过快 4、(04年全国联赛)水淹导致植物死亡的原因是 A.土壤水势过高B.植物的根缺氧C.呼吸产生的CO2的毒害作用 D.土壤中的物质溶于水中达到毒害作用的浓度 5、(04年全国联赛)在胚芽鞘的向光运动中,光感受部位是胚芽鞘的 A.顶端 B.延长区 C.基部 D.胚芽鞘内的芽 6、(02年全国联赛)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体中水向上运输主要是依靠 A.内聚力张力 B.根压 C.蒸腾拉力 D.表面张力 7、(08年全国联赛)早春,当落叶树开始新一年的生长时,木质部中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A.大气与木质部的水势差 B.蒸腾拉力 C.根压 D.土壤与根木质部的水势差 8、(03年全国联赛)下述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的压力势等于零 B.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分离的“质”并不是原生质 C.蚕豆根的分生细胞放在20%的蔗糖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 D.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进入了细胞 9、(06年全国联赛)以下哪个关于C4植物的描述是正确的? A.均为单子叶植物 B.叶片只进行C4光合作用途径 C.光呼吸中放出的CO2能被高效利用 D.氧气对其CO2固定影响较小 10、(06年全国联赛)所有进行光合放氧的生物都具有那种色素: A.叶绿素a, 叶绿素b B.叶绿素a, 叶绿素c C.叶绿素a, 类胡萝卜素D.叶绿素a,藻胆素 11、(08年全国联赛)光合产物蔗糖形成的部位是在 A.叶绿体基粒 B.叶绿体间质 C.细胞质 D.类囊体 12、(01年全国联赛)在较强光照强度下,降低CO2浓度,下列作物中的哪两种光合速率下降的更快? (1)棉花(2)玉米(3)高梁(4)小麦 A.(l)和(3)B.(1)和(4) C.(2)和(3)D.(2)和(4) 13、(06年全国联赛)以下对乙烯的论断哪个是错误的? A.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B.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生产这种气体 C.不能进行细胞间的传递D.不同果实之间可以传递 E.浓度越高,果实成熟越快 14、(02年全国联赛)在下列哪种条件下贮藏果实的效果好?

【精品】2021年全国生物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精华版)

2021年全国生物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精华版) 1.显微镜观察时,光线较暗,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大光圈、凹面镜 2.什么被人们称其为“地球的肾”: A、热带雨林 B、湿地 C、海洋 D、陆地 3.世界艾滋病日是:( ) A、10月4日 B、10月29日 C、12月1日 D、12月26日 4.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医学巨著是: A、《齐民要术》 B、《物种起源》 C、《本草纲目》 D、《扁鹊经》 5.柑橘主要分布在南方,苹果主要分布在北方,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 A、湿度 B、阳光 C、温度 D、水分6.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A、体细胞B、生殖细胞C、受精卵D、

肝细胞 7.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病理是:(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的食物未能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8.由环境因素刺激动物所引起的最简单定向反应叫做:() A、向性运动 B、感性运动 C、趋性 D、生物钟 9.每次呼吸运动不能把肺中气体全部更新的原因是:() A、每次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肺泡 B、缺少体育锻炼,肺活量小 C、每次呼吸时,即使尽力呼气,肺内仍存留一定的余气量 D、呼吸深度不够 10.在动物饥饿或冬眠时,能量物质消耗的顺序是:()A、脂肪→蛋白质→糖类B、脂肪→糖类→蛋白质C、糖类→脂肪→蛋白质D、蛋白质→糖类→脂肪11.在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激素效应无关的生产活动是:()A.果树修剪B.培育无籽西瓜C.培育无籽番茄D.将一熟苹果放入未熟苹果箱中 12.用某人的血清,分别与四个不同血型(ABO血型)人的红细胞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其中三个人的红细胞均发生凝集反应,可知该人的血型是:( )

2016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键入文字] 2016 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 分)(2014?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 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 1

高三生物竞赛训练题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生物竞赛训练题 二.不定向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46.胚胎干细胞介导法(转基因动物培育的途径之一)的主要操作过程是:将外源基因导 入胚胎干细胞 (ES细胞),然 后将转基因的 胚胎干细胞注 射于受体动物胚胎后可参与宿主的胚胎构成,形成嵌合体,直至达到种系嵌合。下图是实验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的培养基中需加入动物血浆,并保持无菌、温度适宜、营养充足 B.与②相比,③的培养基中应加入有筛选作用物质 C.产出的嵌合体小鼠通过杂交育种就能获得纯合体转基因小鼠 D.外源DNA导入的Es细胞产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47.以下几种植物对光的反应中,属于光周期现象的有:A.菜豆等植物叶片昼开夜合B.气孔在光照下张开 C.马铃薯在长日照下形成块茎D.菊花在短日照下开花 48.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己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而与其自身基因型为无关。对以下杂交后结果的推测(设杂交后全部分开饲养)正确的是 A.♀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F3中右旋/左旋=3/1 B.♀dd×♂DD,F1全是左旋,F2也全是左旋,F3中右旋/左旋=3/l C.♀dd×♂Dd,F1全是左旋,F2中右旋/左旋=1/lD.♀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 49.右图表示用不同激素处理5组健康小鼠后,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均相同。激素C为压力激素,与情绪波动有关。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激素处理前几小时为使小鼠的血糖水平维持在常规水平不应该提供食物给小鼠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出了协同作用 C.肾上腺素比胰高血糖素引起的效应较为渐进、幅度较大、效应较持久 D.糖尿病人须避免情绪激动,否则肾上腺素和压力激素分泌量大量增加,两者共同作用会提高血糖浓度,有害健康 50.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125 B.“?”处数值是5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