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披露案例)

案例一(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披露案例)
案例一(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披露案例)

案例一: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或有事项的披露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该公司”)在2010年发生了如下事项:

1.该公司于2009年9月对子公司甲公司的贷款本息提供担保,甲公司的贷款在2010年9月到期,贷款本金1000万元,甲公司尚未支付的贷款利息为60万元。甲公司因财务困难,无法偿付到期债务。债权银行已于2010年12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及该公司偿付所欠款项。至年末诉讼尚在进行中。

该公司的律师认为,根据担保合同的规定,该公司应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本诉讼很可能要败诉,代甲公司偿还贷款本息共计1060万元。代为偿还贷款后,该公司有权对甲公司进行追偿。该公司考虑到本诉讼尚未判决,其结果尚未确定,因而未对本事项进行账务处理,也未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等到法院判决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2.该公司于2010年10月收到不带息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面值500万元,6个月期限。该公司因资金周转的需要,在12月18日贴现了此商业汇票。该公司认为,承兑企业信誉很好,本公司发生连带还款的可能性极小,因而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项。

3.该公司对其合营企业乙公司的长期借款本息提供担保。本笔贷款乙公司于2007年7月1日借入,本金2500万元,年利率5%,借期3年。乙公司按期归还了利息,但2010年7月1日本金到期后,因财务困难无法归还。银行将紫竹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偿还本金2500万元。2010年12月,法院判决,要求该公司在30日内向债权银行支付上述全部2500万元。该公司于2010年12月15日还清了本金。

对于上述债务担保,按照合同约定,在该公司代乙公司偿付了有关贷款后,该公司有权向乙公司追偿,乙公司对该公司代为偿付的款项具有偿付责任。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根据乙公司的经营情况,无法确定何时能取得已代乙公司支付的2500万元本金。但该公司认为,鉴于其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乙公司对该公司代为支付的贷款本金有偿付责任,该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为此,该公司在其2010年的会计报表中,确认了应收乙公司2500万元的款项。

4.2008年10月1日,该公司的联营企业丙公司从建设银行取得2年期贷款8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该公司为其提供了担保,担保合同规定:

①该公司作为保证人,担保的范围包括丙公司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项下的贷款本金、利息、罚息及诉讼费、律师费等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一切费用;

②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③该公司提供保证的期间为自贷款到期日算起的两年之内。在贷款到期日算起的两年之内,贷款银行有权向该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如贷款银行在贷款到期日以后的两年期间未提起诉讼,则该公司自动免除担保责任。

丙公司在贷款期间,由于财务困难,未归还利息;贷款到期后,也未归还本金,丙公司累计所欠本息合计为880万元。

贷款到期后,债权银行通知该公司,由于丙公司无力偿还到期贷款,要求该公司代为归还,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偿。至2010年12月31日,该银行尚未向法院提起诉讼。该公司的法律顾问提供的意见认为,对于该笔债务担保,债权银行很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一旦银行提起诉讼,该公司按照担保合同规定,必将承担连带责任,支付全部本息880万元。

该公司认为,由于债权银行尚未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尚未提起诉讼的事项,不符合会计制度中关于确认负债的有关条件,对于上述债务担保可能产生的损失未在其2010年度会计报表中确认任何预计负债。

5.该公司欠丁股份有限公司货款300万元,按合同规定,该公司应在2010年11月5日前归还,但该公司以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产品不合格为由,未按期付款。丁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2010年12月12日,法院一审判决该公司应向丁公司全额支付货款,同时还应承担诉讼费2万元。该公司不服,以丁公司提供的产品不合格为由,反诉丁公司,提出索赔要求,金额为50万元,截止2010年12月31日,该诉讼尚在进行中。

该公司律师认为,由于对产品质量存在纠纷,本公司胜诉的可能性在50%以下,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该公司在附注中未披露任何有关这一诉讼的信息。

6.2008年11月20日,该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托管合同,合同约定:

(1)从2009年1月1日起3年内,由该公司派出管理人员管理丁公司。

(2)该公司每年应保证丁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净利润超过500万元部分由该公司享有,净利润低于500万元的部分应由该公司补足。

2009年丁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2010年丁公司实现净利润400万元,该公司补了100万元。2010年末,鉴于丁公司所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的局面,预计2011年很可能发生亏损在60―100万元之间。为此,该公司计提了预计负债80万元,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问题:分析判断该公司对上述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高会考试第三章或有事项案例分

高会考试第三章或有事项案例分 关键掌握点: 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P“可能性”的层次对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 95% 50% 5% 【案例1】 资料: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于XXXX~XXXX年期间为其大股东B公司自某银行取得的数笔贷款提供担保。有关情况如下: 1.A公司为B公司提供担保的两笔贷款于XXXX年4月到期,贷款本金3000万元,B公司尚未支付的贷款利息为580万元。B公司因财务困难,无法偿付到期债务。银行于XXXX年6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及A公司偿付所欠款项。 (1)XXXX年12月,法院判决A公司按照担保合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要求A公司在30日内向债权银行支付上述全部3580万元。A公司于XXXX年12月28日支付了上述款项。 (2)对于上述债务担保,按照合同约定,在A公司代B公司偿付了有关贷款及到期利息后,A公司有权向B公司追偿,B公司对A公司代为偿付的款项具有赔偿责任。XXXX年12月31日,A公司根据B公司的经营情况,无法确定何时能取得已代B公司支付的3580万元款项。但A公司认为,鉴于其与B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B公司对A公司代为支付的贷款及到期利息有赔偿责任,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为此,A公司在其XXXX年的会计报表中,确认了应收B公司3580万元的款项。 2.XXXX年10月5日,B公司自同一家银行取得的另外一笔贷款到期,B公司因财务困公司已将贷款利息分期支付给银行。B万元,1900难,仍无法偿付,该笔贷款本金.(1)至XXXX年12月31日,该银行尚未向法院提起诉讼。A公司作为该笔贷款的担保人,其与贷款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中规定: ①A公司作为保证人,担保的范围包括B公司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项下的贷款本金、利息、罚息及诉讼费、律师费等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一切费用;②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③A公司提供保证的期间为自贷款到期日算起的两年之内。在贷款到期日算起的两年之内,贷款银行有权向A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如贷款银行在贷款到期日以后的两年期间内未提起诉讼,则A公司自动免除担保责任。 (2)A公司的法律顾问提供的意见认为,对于该笔债务担保,债权银行很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一旦银行提起诉讼,A公司按照担保合同规定,必将承担连带责任,支付全部1900万元。 (3)鉴于至XXXX年资产负债表日,债权银行尚未向法院提起诉讼,A公司认为对于尚未提起诉讼的事项;不符合会计制度中关于确认负债的有关条件,对于上述债务担保可能产生的损失在其XXXX年度会计报表中未确认任何预计负债。 要求:

计量经济学 案例分析

第二章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各地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对更多规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一. 模型设定 2011年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Y 与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收入X 的关系 图2.1 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与人均总收入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随着人均总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为分析其数量性变动规律,可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 t =β1+β2X t +u t 50 60 708090100 110120130140 X Y

二.估计参数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随机扰动项u i满足各项古典假设,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E)估计模型参数.其结果如下: 表2.1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13/17 Time: 12:50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95802 5.622841 2.126686 0.0421 X 0.002873 0.000240 11.98264 0.0000 R-squared 0.831966 Mean dependent var 77.08161 Adjusted R-squared 0.826171 S.D. dependent var 19.25503 S.E. of regression 8.0279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066078 Sum squared resid 1868.995 Schwarz criterion 7.158593 Log likelihood -107.5242 Hannan-Quinn criter. 7.096236 F-statistic 143.5836 Durbin-Watson stat 1.65612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表2.1可得, β1=11.9580,β2=0.0029 故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可写为: ^ Y X t t=11.9580+0.0029 其中:SE(β1)=5.6228, SE(β2)=0.0002 R-squared=0.8320,F=143.5836,n=31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题目:我国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姓名:XXX 学号:XXX 专业:XXX 科目:计量经济学

2.13 我国1978~1997年财政收入Y和国民生产总值(GNP)X的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单位:亿元)。 表1 年份财政收入GNP 年份财政收入GNP 1978 1132.26 3624.1 1988 2357.24 14923.3 1979 1146.38 4038.2 1989 2664.90 16917.8 1980 1159.93 4517.8 1990 2937.10 18589.4 1981 1175.79 4860.3 1991 3149.48 21662.5 1982 1212.33 5301.8 1992 3483.37 26651.9 1983 1366.95 5957.4 1993 4348.95 34560.5 1984 1642.86 7206.7 1994 5218.10 46670.0 1985 2004.82 8989.1 1995 6242.20 57494.9 1986 2122.01 10201.4 1996 7404.99 66850.5 1987 2199.35 11954.5 1997 8651.14 73452.5 (1)建立财政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解释斜率系数的经济含义; (2)若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8017.8亿元,求1998年财政收入的预测值。 答案: (1)利用软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运行结果如下:

根据运行结果可知: y=858.48+0.1000x t= (46.02) 2R =0.9916 F=2118 S.E=208.7 其中斜率系数为0.1000,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NP )与财政收入成正比,财政收入(x )每增加一个单位,国民生产总值(y )将增加0.1各单位。 (2)根据回归方程可知, 当x=78017.8时,y=858.48+0.1000 78017.8=78876.28 所以1998年的财政收入预测值为78876.3亿元。 2.15 表3是某类商品销售量Y 与该商品价格1X 和售后服务费用2X 的历史统计资料。 (1)建立Y 关于1X 和2X 的回归模型; (2)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3)解释模型估计结果的经济含义。 表3 时期 销售量(万件) 价格(元/件) 售后服务费(万元) 1 55 100 5.5 2 70 90 6.3 3 90 80 7.2 4 100 70 7.0 5 90 70 6.3 6 105 70 7.4 7 80 65 5.6 8 110 60 7.2 9 125 60 7.5 10 115 55 6.9 11 130 55 7.2 12 130 50 6.5 答案: (1)利用软件建立回归模型,运行结果如下: (a )线性模型

日后事项案例

目录提纲 财经案例3会计案例二分析 5 一、案例分析6 二、案例中涉及到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特殊问题研究9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交所得税的调整问题9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处理10 三、对案例的进一步探讨11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确认11(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12(三)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14四、我们的思考和启发16

会计案例二 黄山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黄山公司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在次年4月30日经董事会批准报出,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均在次年4月1日完成。在对2008年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发现如下会计事项: 1.2008年1月27日,芬树公司诉黄山公司产品质量案判决,法院一审判决黄山公司赔偿芬树公司200万元的经济损失。黄山公司和芬树公司均表示不再上诉。2月1日,黄山公司向芬树公司支付上述赔偿款。该诉讼案系黄山公司2007年9月销售给芬树公司的X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财产损失所引起的。芬树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黄山公司赔偿部分损失。2007年12月31日,该诉讼案件尚未做出判决。黄山公司估计很可能赔偿芬树公司150万元的损失,并据此在2007年12月31日确认150万元的预计负债。 黄山公司将未确认的损失50万元,计入了2008年2月的损益中。 2.2008年12月3日,黄山公司向全盛公司销售云端电子产品1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100万元,成本为每台80万元。黄山公司于当日发货10台,同时收到全盛公司支付的部分货款150万元。2009年2月2日,黄山公司因云端电子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意给予全盛公司每台2万元的销售折让。黄山公司于2009年2月28日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并向全盛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黄山公司将销售折让调整了2009年2月的销售收入20万元。

计量经济经典案例分析1

案例1:用回归模型预测木材剩余物(一元线性回归) 伊春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全区有森林面积2189732公顷,木材蓄积量为23246.02万m 3。森林覆盖率为62.5%,是我国主要的木材工业基地之一。1999年伊春林区木材采伐量为532万m 3。按此速度44年之后,1999年的蓄积量将被采伐一空。所以目前亟待调整木材采伐规划与方式,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缓解森林资源危机,并解决部分职工就业问题,除了做好木材的深加工外,还要充分利用木材剩余物生产林业产品,如纸浆、纸袋、纸板等。因此预测林区的年木材剩余物是安排木材剩余物加工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下面,利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林区每年的木材剩余物。显然引起木材剩余物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年木材采伐量。 给出伊春林区16个林业局1999年木材剩余物和年木材采伐量数据如表2.1。散点图见图2.14。观测点近似服从线性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 t = β0 + β1 x t + u t 表2.1 年剩余物y t 和年木材采伐量x t 数据 林业局名 年木材剩余物y t (万m 3) 年木材采伐量x t (万m 3) 乌伊岭 26.13 61.4 东风 23.49 48.3 新青 21.97 51.8 红星 11.53 35.9 五营 7.18 17.8 上甘岭 6.80 1 7.0 友好 18.43 55.0 翠峦 11.69 32.7 乌马河 6.80 1 7.0 美溪 9.69 27.3 大丰 7.99 21.5 南岔 12.15 35.5 带岭 6.80 1 7.0 朗乡 17.20 50.0 桃山 9.50 30.0 双丰 5.52 13.8 合计 202.87 532.00 510 15 20 25 30 10203040506070y x 图2.14 年剩余物y t 和年木材采伐量x t 散点图

计量经济学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计量经济学论文 15130322 张佳伟 GDP与CPI和贷款总额的关系 摘要:众所周知,GDP作为一个比较有说服性的统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今天我所要研究的,是GDP和居民消费指数和贷款总额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CPI 涨幅与GDP 增幅经历了几轮波动,1997年之前的几轮经济高增长,物价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涨幅;1998-2008 GDP连续11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物价涨幅却保持低位运行,经济运行从高增长高物价向高增长低物价转变,反映了CPI涨幅与GDP 增速相关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贷款总额既然作为一个经济指标,其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影响,至于这个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果要具体形象的反映出来,就必须要借助计量经济学的办法,去分析CPI和贷款额这两者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 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手段可以知道,居民消费指数CPI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贷款总额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办法对于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形象的测算和研究。 为了确定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决定运用eviews软件对相关的变量进行分析。确定最为合理的方程以及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自相关检验。(为了更加精确的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数据的测算,使用了eviews8.0版本进行实证分析)

1、确定变量 我们确定“GDP ”为被解释变量,“CPI ”和“贷款总额”为解释变量。 2、建立模型 Y=0β+1βP+2βX+c (c 为随机扰动项) 3、数据处理 此为1992-2008年度的GDP 、CPI 以及贷款额的数据。 年度 GDP (Y ) 居民消费指数(P ) 贷款额(X ) 1992 26923.5 282 26322.9 1993 35333.9 305.8 32943.1 1994 48197.9 320 39976 1995 60793.7 345.1 50544.1 1996 71176.6 377.6 61156.6 1997 78973 394.6 74914.1 1998 84402.3 417.8 86524.1 1999 89677.1 452.3 93734.3 2000 99214.6 491 99371.1 2001 109655.2 521.2 112315 2002 120332.7 557.6 131294 2003 135822.8 596.9 158996 2004 159878.3 645.3 178198 2005 183217.4 698.2 194690 2006 211923.5 766.4 225347.2 2007 257305.6 849.9 261691 2008 300670 926.4 303468 (数据来自人民网) 4、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 (1)建立工作文件:启动EViews ,点击File\New\Workfile ,在对话框“Workfile

8个案例

1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 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制定工作定额。 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 4. 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5.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6.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7. 实行“职能工长制”。 8.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百年杜邦”的经营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 回望世纪初杜邦管理模式,分析杜邦作为家族企业成功的原因,并论述我国家族企业该如何借鉴其经验? 答: 成功的原因:本案例涉及企业的战略和组织如何根据企业的发展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问题,要明确的是企业的所有方式和经营方式可以分离的,“杜邦”公司为家族所有,但这并不妨碍它采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而且也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 “杜邦”的成功首先表现在战略上:在“杜邦”二世去世后三个杜邦堂兄弟用两千万美元买下了杜邦公司,并重新改组引进了系统管理模式,使杜邦公司重获新生,这是杜邦在生死关头对经营方式作出的成功战略决策;杜邦在19世纪生产炸药起家,20世纪以化工产品为主业,21世纪又定下了向生物科技领域进军的目标,不断把握时代脉搏,打造新的增长点。 3汤姆的案例分析 用的是管理的四项职能中的(反馈目标) 问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明年的目标会完成嘛?为什么?1. 你认为导致汤姆控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汤姆控制失败的原因在于:①计划制定缺乏调研基础,使目标与实际差距过大;②光有计划没有控制方法和措施;③各部门没有把控制目标与措施逐步分解落实到各岗位和个人。 问题: 其一,计划制订得水平如何将决定控制的质量。一个没有具体操作方案,只有数字目标的计划或者有方案,却不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差的计划或者虽具有可操作性,却不能真正被每个操作者认可和接受的计划,都不是完整的计划。完整的计划工作要有目标、有安排、有措施、有方法,并且每个相关人员都可以熟悉掌握并切实实行。 其二,控制仅有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告诉员工你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工作水平,是起到任何作用的,有效控制的要求是在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明确,详细、科学、客观的控制指标或标准,之后对照计划和控制标准衡量各项工作,如果发现偏离计划和标准的情况应马上研究,并时行纠正偏差的操作,这才是完整的控制过程。可见, 光靠喊口号,摆数字是不够的,必须有标准、有方法,才能达到控制的要求 2.你认为导致汤姆控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汤姆控制标准属于什么标准? 4. 汤姆制定的明年的目标能完成吗?为什么? 答:未必能完成目标,因为如果他不改变上述原因,就不可能完成。 4中大集团的产品与技术创新? 答:运用到是职能层的战略管理的一种结合P133页 1.中大集团的产品开发策略有何特点? 答:中大集团的产品开发策略的特点:选冷门、系列化、产品延伸;结合自身特点,“拿来”与创新相结合。 2. R&D活动的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中大 R&D的特点是基本上采用共同研究方式,也有一部分采用独立研究方法 3.技术开发“慢半拍”有何特点?根据你的判断,中大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开发? 答:“慢半拍”的特点:中大的研究开发能力不是很强,实力不够,采用这种方式可节省开发研究费用,紧跟领先者。但缺点 在于难于在新领域占据领先水平。未来发展的技术方法:在 实力增加后,可逐渐吸引有关人才,采用以独立开发与合作开 发相结合的技术开发方式 5 TCL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 答:结合P131页 6保罗的实践管理 运用的是四项职能的一种:领导职能 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答:作为一名领导者,保罗的权力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法定权 力,即公司执委会授予他的管理岗位权力,这使他对下属拥有 了决策权、组织权、人事权和奖惩权:一个是他自身的影响力, 即他本人所具有的品德、道德、学识、才能等方面的修养在被 领导者心目中形成的形象与地位。 2、保罗在纽约取得成功的策略,为什么在达拉斯没能成功? 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导致保罗失败的原因大致有:(1)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 没有能够让员工接受和了解;(2)用人方面欠妥贴,员工更 换过于频繁,缺乏相对的稳定性:(3)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纽约与达拉斯的社会环境与背景不同,所以,在纽约成功的不 一定在达拉斯也能成功。 2)培训的风险? 请结合:人力资源片来回答这个问题! 答:B公司与员工李某于2002年6月23日签订《劳动合同书》, 期限为1年。 1、根据本案例分析员工培训后跳槽的原因是什么?答:1.培 训对象选择失误。企业培训对象主要包括新进员工、转换工作 员工、不符合工作要求员工和有潜质的员工。但是,针对每种 类型的员工,企业培训目标和内容不同2.培训需求不明确。企 业的培训目的是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服务,并不是“为 培训而培训”。 3.培训过程中缺乏控制。培训并不是把员工 送出去到期接回来的简单过程,而是需要企业在整个培训过程 中,对员工和培训效果进行全程控制的复杂过程。4.法律意识 不强。培训员工流失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在培训中能够用法 律手段保护企业的权益 2、如何防止这种人员流失?答:1.必须明确培训内容。企业的 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应该根据岗位的 要求,明确什么样的培训是企业需要的。也就是说,企业需要 的培训,一定要培训,企业不需要的培训,就要格外慎重。 2. 明确培训对象的选择标准。如前所述,企业培训对象主要包括 新进员工、转换工作员工、不符合工作要求员工和有潜质的员 工。投资于每种类型员工对企业带来的流失风险是不一样的, 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企业中制定选择标准,对每位员 工一视同仁,避免培训对象选择的随意性。 3.对于有自发要 求培训的员工,提供选择性培训项目。培训虽然存在员工流失 风险,但是同时也是吸引高素质员工的一种手段。向自发要求 培训的员工,提供选择性的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对高素质员工 的吸引力。但是,对这部分培训,企业应适当与员工共同承担 费用,或者由员工承担费用,培训后给受训者以加薪、晋升作 为回报。 4.培训中应全程控制。在培训中,企业应当选择专 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通过沟通,了解受训 人员的需求、表现和心理状态,一方面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培训员工流失。 5.及时对员工培训结果给 予肯定和奖励。培训不是单方面的投资,除了企业要投入资金 外,员工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因此,培训后员工总是期望能 够以某种方式得到回报。如果企业给予的回报不及时,员工认 为培训前后在企业中没有什么改变,就会通过跳槽选择更好的 工作环境。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以致用的环境,提供更有挑战性 的工作、提高受训员工报酬等方式承认员工通过培训努力的结 果,对于留住培训员工至关重要。 6.把合同管理纳入培训管 理。合同是企业和员工权利的法律保障,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不仅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也保护了员工的合法权利。把合同 纳入培训管理,一旦出现纠纷,企业和员工都能够通过法律把 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7、明亮滴眼剂………1、请结合上述有关材料帮助企业制定营 销组合策略 2..将营销的重点转移到经常使用滴眼剂的人群,创造出使用 滴眼剂的必要性的驱动力,找准产品的卖点,准确进行定位, 转化Eyemo的品牌形象,吸引年轻的用户,维持长期的客户关 系。(1)产品策略:在产品功能应该强调该产品可增强眼细胞活 力,改善眼部微循环,具有营养、润滑、抑菌、止痒的作用, 可以让眼睛明亮,同时减少眼袋和黑眼圈,让女性变的更靓丽,更有 神采。Eyemo作为市场领导品牌如何树立年轻的形象,吸引年 轻的女性白领。可以请年轻白领崇拜的偶像做品牌代言人(比 如吴小莉,杨澜),同时在产品包装上体现青春活 力,塑造年轻活泼的品牌个性。在包装上也应该 把这种品牌个性充分体现出来价格上:因为其目标顾客 群是白领女性,特别关注自己的个人形象,所以可以制定撇脂 价格。(3。除了运用传统的药店、医院以外,还可以考虑利用 网络进行在线销售。考虑到这种产品的特点,最好是利用商务 中介站点进行销售,比如一些网上商城,网上药店进行销售 3.沟通策略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网络广告的内容:FLASH一 个靓丽的白领女孩一直在电脑前工作了一天,她的眼睛涩, 流泪,酸痛,发涨,但她没当回事,晚上和男朋 友一起吃饭,男朋友惊异的说“你的眼睛怎么出现皱 纹了?”女孩……Eyemo蹦跳着过来了,几滴蓝色的滴眼剂滴入她 的眼睛之后,她的眼睛变得明亮,皱纹舒展开了。网络广告发 布方式:可以做电子邮箱广告。在新浪,搜虎或者网易等网站 上做广告,用户一打开邮箱,广告就开始弹出。也可以做浮标 广告。网络促销方式。可以选择在一个大网站搞促销互动。有 奖玩游戏。游戏的设计中应该把用眼常识,EYEMO的作用等 相关知识点嵌如其中。还可以发起评选“最明亮的眼睛”的评选 活动,参赛者主要20-29岁的白领女性。 8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西安杨森的顾客理念是什么?如何实施?有何启示? 答:对西安杨森人来说,顾客包括每一个能影响公司效益的人。 因此顾客是一个庞大、多层次的群体。 西安杨森将自己的顾客分为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直接顾客和 间接顾客。这样做便于准确、全面地了解所有与公司效益有关 的人物、环节、事件,促进员工尽力去了解顾客的近期、远期 需求,分析主要顾客主要的需求,自己能满足多少,竞争对手 能满足多少,从而设法满足顾客,赢得顾客对公司的忠诚、理 解和支持。 企业经营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群体的庞大、综合系统,只有把 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考虑在内,才能获得和谐顺畅的经营 软环境。 “雄鹰”、“大雁”有何意义? 答:“雄鹰”象征着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勇于拼搏,敢为天 下先的英雄气概。对习惯于吃大锅饭、搞绝对平均主义的国有 企业员工构成强烈的冲击,对改变国有企业员工的懒惰、依赖 思想,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大雁”象征着团结合作与自动协调,意味着规则、秩序 与觉悟,如果在一个组织里所有成员都能够从组织整体的角度 考虑问题,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和该扮演的角色,那么组织的 运行就会更有效率,成员间的配合更加和谐。 企业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无必要?为什么?如何实施? 答:在企业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有必要。 爱国是培养员工积极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一是企业领导者身体力行,做出榜样;二是要经常对员工进行 教育,培育爱国意识;三是要围绕爱国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 组织活动,让员工从具体的事件中滋生爱国情怀,激发出报效 祖国、爱岗敬业的愿望。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案例分析(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案例分析 秦安路小学 张艺

教材分析:《量的计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P118—P119的内容。 1.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复习课是学生在学习某一阶段数 学知识之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2.设计思路: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应把它看 成是启发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整堂课中,通过分类、归纳、有序整理,小组合作描述、比划、举例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注意的问题:⑴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复习,帮助同学再 次建立计量单位的实际表象。⑵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⑶不仅要求学生分别掌握好知识,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所有学生均来自城市,且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学生知识面广,善于问“为什么?”,但是大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弱,遇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注意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在本节课

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提高学习能力,体现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进一步熟悉两个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一步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课堂实录: 一.情境导入,点明课题 师:请看大屏幕,猜猜她是谁?(大屏幕出示我的资料,基于学生对量的计量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对我情况的熟悉,同学们一下就能猜出这位老师就是我。) 师:其实在我的个人资料中,我的出生年月日、身高、体重和办公室的面积所用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我们数学的知识,这也反映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初,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2019中级会计实务107讲第61讲或有事项概念及其特征,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第一节或有事项概述 第二节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 本章考情 近几年的考试中,本章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在计算分析题或综合题中也有可能结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内容出题,本章近几年频繁单独出现主观题,说明本章重要性在增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处理。经常出现的考点包括:未决诉讼的会计核算、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 第一节或有事项概念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征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案例】两家律师团队都已开展向长生生物投资者索赔征集预登记,登记的暂定条件为:在2017年10月27日至2018年7月15日期间买入长生生物股票,并在2018年7月16日(含当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以办理索赔预登记,最终索赔条件以法院认定为准 或有事项具有以下特征: 1.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企业对售出产品提供“三包”服务,属于或有事项?

属于或有事项。理由:因为是对已实现销售的商品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该售出的商品是由过去的交易形成的。 【提示】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经营亏损等事项,都不属于或有事项 2.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1)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 未决诉讼,属于或有事项? 属于或有事项。 理由:被起诉的一方是胜诉还是败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是难以确定的,需要根据法院判决情况加以确定。 (2)发生的具体时间或金额不确定 某企业因生产排污治理不力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现在被周围村镇居民起诉,属于或有事项? 属于或有事项。理由:如无特殊情况,该企业很可能败诉。但是,在诉讼成立时,该企业因败诉将支出多少金额,或者何时将发生这些支出,可能是难以确定的。 3.或有事项的结果须由未来事项决定 由未来事项决定,是指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 企业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该担保事项最终是否会要求企业履行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属于或有事项? 属于或有事项。理由:如果被担保方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良好且有较好的信用,那么企业将不需要履行该连带责任。只有在被担保方到期无力还款时,担保方才承担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否属于或有事项?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六章

第六章 案例分析 一、研究目的 2003年中国农村人口占59.47%,而消费总量却只占41.4%,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消费模型是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常用工具。通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型的分析可判断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参数。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也能用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 二、模型设定 正如第二章所讲述的,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通常只引入居民收入一个变量做解释变量,即消费模型设定为 t t t u X Y ++=21ββ (6.43) 式中,Y t 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 t 为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u t 为随机误差项。表6.3是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的中国农村居民1985-2003年的收入与消费数据。 表6.3 1985-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 单位: 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253.40 2366.40 2475.60 2622.24 1670.00 1741.00 1834.00 1943.30 314.0 316.5 315.2 320.2 717.64 747.68 785.41 818.86 531.85 550.08 581.85 606.81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现价人均纯收入和现价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而需要用经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85年可比价格计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作回归分析。 根据表6.3中调整后的1985年可比价格计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模型得 t t X Y 0.59987528.106?+= (6.44) Se = (12.2238) (0.0214) t = (8.7332) (28.3067) R 2 = 0.9788,F = 786.0548,d f = 17,DW = 0.7706 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对样本量为19、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18,d U = 1.40,模型中DW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题1

简答题 1、 【案例一】 某计量监督机构的计量监督人员,在某超市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检查了该生产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标注,并抽样检查了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没有发现违反《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所以评定该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符合计量要求。 在对一个超市货架内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中,发现有6种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分别为:A,含量:500克;B,净含量:500g;C,净含量:5 00 Ml ;D,净含量50L;E,净含量:5Kg;F,净含量:100厘米。 问题: (1)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2)指出该超市定量包装商品错误的标注有哪些? 本题分数(20) (1)依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应当准确反映其标注净含量,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含量之差不得大于规定的允许短缺量。 第九条规定,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其标注净含量。用抽样的方法评定一个检验批的定量包装商品,应当按照办法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和计算。样本中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标注净含量与其实际含量之差大于允许短缺量的件数以及样本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符合办法的规定』所以,上述监督检查不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要求的规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应该包括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的检查和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的检查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才能做出合格的结论。仅仅进行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的检查是不能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的。 (2)《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由“净含量”(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三个部分组成。“净含量”不应用“含量”代替,法定计量单位应正确书写,所以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7103620.html,/ 摘要: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计量经济学方法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系统复杂性认识的深入,现代计量经济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我们介绍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它所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和方法,以促进计量经济学的普及推广和学习研究。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统计检验;预测分析;参数估计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亦称经济计量学。传统的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科学,计量经济学则是研究如何度量这些关系的科学。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第一就是数学化,从定性研究到定量描述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第二是互相渗透,计量经济学正是传统的经济学数学化和几门科学互相渗透的结果。 一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1.计量经济学本质 所谓计量经济学,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数学方法为手段,经济理论为指导,考察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经济的数量关系,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是检验经济政策效果的工具。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理论当然是指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其中占显著地位的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而统计学则主要是指数理统计,数理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很多领域广为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逻辑运算工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至于数学模型,其实就是用来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学方程式。不过,计量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更多的是联立方程组,而不是单个方程式,并且一般是以概率模型出现的。挪威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的始祖弗瑞希在1933年的计量经济学》》杂志创刊号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与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因此,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决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济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种观点对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数量关系来说,每一种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