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说明

盐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说明
盐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说明

7.3 盐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说明

松江一中闵慧【教材分析】

《盐溶液的酸碱性》是第七单元《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的第三个课题。《盐溶液的酸碱性》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本单元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知识面广,涉及的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同时教材内容前后内在联系密切,逻辑性强。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在电解质的电离中,已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探讨,了解了溶液H+浓度与OH-浓度的关系,从而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强弱电解质概念和电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挖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和再认识。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是后续电化学(电解池)学习的必备基础。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理解,并能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发挥其理论的指导作用,还能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因和外因的辨正关系等哲学思想。通过盐溶液的酸碱性本质的学习,体会透过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的科学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盐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特征、勒沙特列原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pH等基础知识。

【教法分析】

在教学设计上先通过学案的【温习旧知】引导出盐的类别,为后续学习做好

铺垫。通过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情境,镁和NH4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让学生提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通过学生实验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并不一定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力图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盐在水溶液中形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分析了这一变化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揭示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通过探究性的研究过程,训练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新问题过程中不断理解旧知。本堂课以三个问题的讨论为核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通过问题的讨论,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开展探究,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让学生直接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在课的结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出几道题目,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认知结构导图】

1

(1)知道盐类水解的概念

(2)初步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

(3)巩固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测定,提高实验动手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盐溶液酸碱性过程中,树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引入】老师来给大家变个小魔术:NaHCO3和Al2(SO4)3混合,观察现象。

【目的】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镁粉和NH4Cl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

【设疑】产生的气体是什么?针对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

【学生1】为什么镁粉和水在NH4Cl的存在下,迅速反应生成氢气?

【学生2】纯水呈中性,纯水中加酸,呈酸性,加入NH4Cl怎么也会呈酸性呢?

【学生3】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试管中能够产生大量气泡,推测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事实说话。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测AlCl3溶液的pH值。

【教师】实验结果说明NH4Cl溶液为酸性,而不是中性。是不是只有NH4Cl溶液特殊呢?【点题】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盐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7.3 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NH4Cl、KNO3、CH3COONa、NaCl 、Na2CO3、Al2(SO4)3、Na2SO4、FeCl3、Na2S溶液的pH,记录测定结果。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是所有的盐溶液的pH值为中性。

【引导】面对这么多的数据,我们应该如何来分析?第一步要做什么?

【学生】分类

NaCl、KNO3、Na2SO4中性

CH3COONa、Na2CO3、Na2S 碱性、

FeCl3、Al2(SO4)3、Cu(NO3)2 酸性

【教师】盐可以理解为是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后的产物。例如NaCl是HCl和NaOH反应得来的,即为强酸强碱形成的盐。接着思考其他盐的形成。

【学生】CH3COONa为强碱和弱酸形成的盐。

FeCl3为强酸和弱碱反应生成的盐。

【引导】根据刚才分析,你能预测一下盐的类型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么?

【学生】强酸和弱碱反应生成的盐呈酸性

强碱和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呈碱性

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的盐呈中性

【引导】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假设预测→理论分析

【讨论1】NH4Cl溶液为什么显酸性?

【思考】(1)NH4Cl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的c(H+)和c(OH-)是什么关系?

(2)在NH4Cl溶液中存在着哪些物质的电离?

(3)怎样才能使溶液中c(H+)>c(OH-)?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说明:此为20℃时的情况。“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背诵口诀 1.钾钠铵盐都可溶,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钙银微溶钡不溶 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除钾钠铵都不溶

钾钠钡钙碱可溶 红褐铁,蓝絮铜 其它沉淀白色呈 注:1.初中用够了,红褐铁,代表铁盐沉淀为红褐色【f e(oh)2氢氧化亚铁除外】,蓝絮铜代表,铜盐为蓝色絮状沉淀。2.氯化银【不溶酸】,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不溶酸】,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为白色沉淀。氢氧化铁(红褐色)氢氧化铜(蓝色) 说明【】为前一物质的特点 2.钾钠铵盐全都溶 碳酸除镁是微溶 其他全都不能溶 AgCl、BaSO4酸也不溶 磷酸盐,更不溶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 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一一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 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授课人梁红肖何 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酸碱盐教案

【课题】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溶液的电离 3、了解电离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电离 2、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力 【教学疑点】 溶液的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看一看溶液是否能够导电。下面我们作以下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板书] 1、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 做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试验: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 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 [观察思考] (1)电灯泡是否亮? (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3)氯化钠是那种类型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演示实验] 把蒸馏水分别倒入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等中配成溶液。 {思考讨论} (1)电灯泡是否亮? (2)上述物质配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导电?有的物质 仍不能导电? [讨论] 物质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才能导电? [推论] 必须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的物质才能导电。

[结论] 电离: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讨论] 金属导电与上述溶液导电的相同、不同之处? [板书] 2、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KNO3 = K+ + NO3- NaOH = Na+ + OH- Na2SO4 = 2Na++ SO42- [讨论] (1)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与电离前他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 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 (2)在电离过程中离子拆不拆开? (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 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 (1)书写电离方程式注意事项: A: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阳离子; 负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阴离子。 B: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C:电离发生在正、负元素两者连接处 D:化合价数为电离后形成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在能够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 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所以整个溶液不显 电性。 [课后作业] 153页1、2、3、4、5 [教学后记]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名称、化学式、俗名以及主要用途。 2、学会对盐进行分类。 3、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对盐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盐的化学性质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节课所需的知识是将已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延伸,所以,对基础知识应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肯定评价,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自 信心;对具有一定综合难度的问题,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形成善于争鸣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他们合作 交流、合作探究。使各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 展。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教师讲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喜欢吃糖,于是他就问他的厨师说:”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师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盐.”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厨师关了起来,同时命令全国人民只能吃糖,不准吃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他的国民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而且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的症状.于是他不得不取消了这项命令. 学生: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盐。 教师分析:食盐只是盐中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盐。(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 教师:桌子上放着四种固体,现在,我们就以这四种盐为例来探究盐的性质。首先,请大家观察这些盐的颜色和状态,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观察并填写表格内容。 教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243-244页内容,完善表格中的俗名与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善表格内容。 教师:探究完物理性质,接下来来探究常见盐的化学性质。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可得:(引导学生分析)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两种新盐 (4)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专题复习教案

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化学反应的认识。 [复习重点] (1)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⑤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酸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④ (2)碱的化学性质 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碱+酸→盐+水 ④碱+盐→新盐+新碱 碱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 (3)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金属→新金属+金属②盐+酸→新酸+新盐 ③盐+碱→新碱+新盐④盐+盐→两种新盐 3、两个“表” ⑴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注明: K Ca Na 活动性太强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⑵酸碱盐溶解性表(概括): ①酸全溶 ②碱只溶钾、钠、铵(氨水NH3.H2O)、钡、钙(微溶看成溶) ③硝酸盐;硫酸盐只不溶钡;氯酸盐只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其余不溶 4、八大沉淀. ⑴、AgCl(白色) ⑵、BaSO4(白色)⑶、BaCO3(白色)⑷、CaCO3(白色);⑸、Mg(OH) 2 (白色) ⑹、Al(OH)3 (白色) ⑺、Fe(OH)3 (红褐色) ⑻、Cu(OH) 2(蓝色)。 注意:AgCl 、BaSO4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练一练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①铁和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④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酸碱盐教案

【课题】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 【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溶液的电离 3、了解电离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电离 2、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力 【教学疑点】 溶液的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看一看溶液是否能够导电。下面我们作以下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板书] 1、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 做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试验: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 钠固 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 [观察思考] (1)电灯泡是否亮? (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3)氯化钠是那种类型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演示实验] 把蒸馏水分别倒入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等中配成溶液。 {思考讨论} (1)电灯泡是否亮? (2)上述物质配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导电?有的物质 仍不能导电?

[讨论] 物质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才能导电? [推论] 必须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的物质才能导电。 [结论] 电离: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讨论] 金属导电与上述溶液导电的相同、不同之处? [板书] 2、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KNO3 = K+ + NO3- NaOH = Na+ + OH- Na2SO4 = 2Na++ SO42- [讨论] (1)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与电离前他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 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 (2)在电离过程中离子拆不拆开? (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 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 (1)书写电离方程式注意事项: A: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阳离子; 负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阴离子。 B: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C:电离发生在正、负元素两者连接处 D:化合价数为电离后形成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在能够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 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所以整个溶液不显 电性。 [课后作业] 153页1、2、3、4、5 [教学后记] 22课时 【课题】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2) 【知识目标】 1、了解酸、碱、盐的初步概念及电离方程式 2、会写常见的、典型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酸碱盐教案

酸碱盐复习课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复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 二、进入复习: 问题情境一: 现有:①铁钉、②铜丝、③稀盐酸、④氧化铜、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稀硫酸、⑦碳酸钠溶液、⑧石灰石、⑨酚酞溶液、⑩氧化铁、⑾石蕊溶液、⑿石灰水。实验老师让小华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进行分类整理。(溶液按溶质进行归类;混合物按主要成分进行归类)请你也来试着进行一次整理。(填序号) 单质:氧化物: 酸:碱: 盐:指示剂: 问题情境二:小华同学发现桌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回想起应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她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她,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两瓶溶液区分开呢?【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等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5)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5) 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4)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3、盐的化学性质?(可用方程式表示) (1) (2) (3) (4)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请你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说明理由。 (1)、氧化铜和稀硫酸(2)、碳酸钠和稀硫酸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第一节主要讲物质的分类,同类物质可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这一课时的内容就从酸碱盐这三大类来了解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这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承接。初中时我们也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这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丰富与重构。我们所见过的在水溶液中的大部分反应,都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由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后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也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同学们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够很容易写出溶质电离后的离子的存在形式和书写方法。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因此,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以后所要学习的大部分反应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课时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关于这些内容的图式,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并用已有的图式去通化顺应新的知识,以达到新的图式的平衡。酸碱盐电离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教学。化学教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即宏观—微观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认识电离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导电的实质;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学会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溶液导电性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的实质以及电解质概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五、教法学法 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导电现象,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的插头,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从生活常识出发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一常识但不理解具体的缘由,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去思考,同时也能纠正他们以前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认识,达到概念转变的目的。 学生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的答案就是水能导电,有细心的同学

最新酸碱盐复习教案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刘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酸、碱、盐的基本性质。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 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碱、盐的性质绘制概念图,学会“依据一定的特征性质差异”构 建酸、碱、盐等物质概念图的方法。 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深对酸碱盐的认识,并掌握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 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概念图而寻找、确定鉴别物质的方法,进而体会“不能杂乱理解、解题, 而要依据一定的方法进行有序思考”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酸、碱、盐知识概念图,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 难点: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酸碱盐的通性 (1)酸的通性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②酸+活泼金属→盐+H 2 ④酸+碱→盐+水⑤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2)碱的通性 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碱+盐→新盐+新碱③碱+酸→盐+水④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盐的通性 ①盐+金属→新金属+金属②盐+酸→新酸+新盐 ③盐+碱→新碱+新盐④盐+盐→两种新盐 2、两个“表” ⑴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⑵酸碱盐溶解性表

3、四大离子的鉴定: Cl -:AgNO 3溶液和稀 HNO 3 ;SO 4 2-:Ba(NO 3 ) 2 溶液和稀 HNO 3 CO 3 2- :稀 HCl和澄清的石灰水;NH4 +:碱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练一练:1学习之友:P012第10题,P013第6题,P062第23题,P066第25题。 学会归纳 ⑴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⑵ ⑶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⑷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⑸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 作业:P005第9题,P013第8题。 板书设计 酸碱盐的通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_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附录I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4页附录I的图表素材,内容为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教育价值。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酸碱盐溶解性表”能很好地攻克“酸碱盐”涉及的四大基本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组成及分类等问题,也能有效突破“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定,从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知识范畴,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一些常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⑵通过研究溶解性规律,明确常见的沉淀及常见盐溶液中离子的颜色; ⑶通过物质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实验探究,明确溶解性规律,常见的沉淀及常见盐溶液中离子的颜色; ⑵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交流有用信息,自主归纳整理溶解性表中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独自完成课堂练习,独立与合作之间相互转换,可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教学难点: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的灵活使用。 二、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学习上册知识对于常见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名称的记忆有一定的局限性,交叉法准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掌握的不熟练,加之下册教学中酸碱盐的学习不够系统与完善,不明确哪些物质是沉淀,哪些物质有颜色,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将两册的化学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学法指导: 在教师引导和协助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难点、展示小组成果、独立测验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流程: 根据酸、碱、盐类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环节一:视频欣赏、明确目标 明确:探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环节二:实验探究、交流展示 根据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以及在练习中的使用。 环节三:课堂巩固、教师点拨 教师引导突破难点,通过检测达成学习目标。 环节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通过知识点回归,明确本课学习的意图。 五、教学过程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一)教案设计 执教:江夏区法泗中学王文涛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③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④学会初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生活”的理念。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发展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②通过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③能够将所学知识类化、迁移和拓展,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②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③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物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案重点: ①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教案难点: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主动地初步出归纳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四、教案准备: 生理盐水注射液稀盐酸食盐水槽大理石五、教案方法: 多媒体教案讲授法 六、教案过程预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活动:“图片欣赏——石笋和钟乳石” 日常生活中的食盐——盐类——《生活中常见的盐》。(实物展示) 2、学生自学:氯化钠部分。总结氯化钠的用途和来源。 A、用途:

①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②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③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1 / 7 ④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各种有用的化工产品。 ⑤交通上:将NaCl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B、来源: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3、通过对氯化钠广泛的用途引入盐这类物质。 ①知道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②通过列举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其他盐类,初步建立起化学盐类的概念; ③提出化学对盐的定义: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④学生举一些盐的例子,并说出其组成。尝试对举出的盐进行简单分类。 4、由盐的介绍将内容迁移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了解盐类是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一类离子化合物。 A、碳酸钙;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5、小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序名化学俗用 1氯化 碳酸2 3碳酸钠碳酸氢钠4 6、盐的水溶液是否一定显碱性? 指出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篇一: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新鲁初中——胡秉建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酸碱盐的的化学性质,总结反应规律。 3、进一步理 解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特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进一步掌握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难点: 酸碱盐中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复习,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通过对酸碱盐中8大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反应规律 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3、通过学案中物质间是否能反应的判断, 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学 生对练习题的合作探讨,进一步掌握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 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作风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 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 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 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 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 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 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 2、通过学生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 4、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动手书写一些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复习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的制作、编辑复习学案,并分发到学生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一个装过石灰水的试剂瓶问:瓶上的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清洗?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生)回答白膜形成的原因、回答清洗的方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到前台展示)。(师)对书写结果作出评价并过渡到酸 碱盐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归纳。ppt展示课题《酸碱盐复习》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生)观看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 出课题。2、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达成什么目标。) 二、复习讲解 (师)我们可以怎样给物质进行分类?(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ppt展示分类方法,并引出酸碱盐的概念板书其化学组成。 活动(一) (师)ppt展示: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物物质不 同类别,请写出并说出分 类标准。 ①.食醋、牛奶、海水、冰水;②.甲烷、硫酸、氢氧化钠、纯碱;③.氢氧化铜、干冰、高锰酸钾、小苏打;④.二氧化锰、氯化钾、氢气、二氧化碳; ①.;②. ;③.;④. ; (生)在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师)点评、总结原因。

初中化学酸碱盐溶解性表以及口诀 (新的)

课题1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邓爵华审核:化学组 一、学习目标: 1、强化酸碱盐化学式的读写。 2、加深对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实质的理解。 3、初步认识盐的分类方法。 4、重点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 二、难点: 从酸碱盐的溶解性去理解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个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 1.H2O 2. NaCl 3. KNO3 4. KMnO4 5.CaCO3 6. H2SO4 7. H2O2 8. NaHCO3 9.Cu(OH)210. NaNO2 11. Ca(OH)212. N2 13.MnO2 14. H2 15. NH4Cl 属于酸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碱的有:; 属于盐的有:。 因为酸的构成特点是:H+ + 酸根离子 碱的构成特点是:金属离子(或NH4+) + OH- 盐的构成特点是:金属离子(或NH4+) + 酸根离子 2、根据酸碱盐的构成特点,自学课本114页的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①、强化酸碱盐化学式的读写(写出化学式): 酸:硫酸碳酸盐酸;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盐:氯化钠硫酸铜; 碳酸钠硝酸钙。 ②、盐的种类较多,为更好的识别、掌握它们,就要给它们分门别类, 化繁为简: 盐的分类常按所含或的类型来分类; ③、归纳酸碱盐的溶解性,并熟记,以便更好应用: 酸:酸全溶碱:氢氧铵钠钾钡溶 盐:铵钠钾盐硝酸盐(全溶);氯化盐不溶 硫酸盐不溶;碳酸盐溶

3、学以致用 应用一:判断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 考点:某碱或盐加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 强化练习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Cu(OH)2 B、CaCO3 C、BaSO4 D、(NH4)2CO3 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能溶于水的是: A 、H2SO4CuSO4NaOH AgNO3 B 、CuCl2Na2SO4Mg(OH)2 FeCl2 C 、KOH AgCl KNO3Na2CO3 D 、Al(OH)3ZnSO4Ca(NO3)2(NH4)2SO4 应用二: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可 否发生(即是否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①有水生成②有气体生成③有沉淀生成三者之一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体现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即 反应物的离子相互结合反应形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的过程。 形成水的离子对:H+ + OH-→ H2O 形成水和气体的离子对: H+ + CO32- (HCO3- ) →H2O+CO2↑ NH4++ OH-→ H2O + NH3↑ 形成沉淀的离子对(重点): 与OH-不能共存即形成不溶性碱的金属离子(常考的):Cu2+、Fe3+、Mg2+、Al3+ 与CO32-不能共存即形成不溶性碳酸盐的金属离子Ba2+、Ca2+ Cl-:Ag+ + Cl- → AgCl ↓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SO42- : SO42-+ Ba2+→ 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注意:Fe(OH)3↓ Cu(OH)2↓ ,其余的沉淀 红褐色蓝色都为白色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复习课教案解读

酸碱盐复习课(第1课时) 宜兴市画溪中学万旭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会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一些常见问题:鉴别、除杂等。 (3)能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归纳,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物质共存、转化、除杂、鉴别等一系列问题。 三、教学方法 引导--归纳——运用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让学生写出物质或俗名的化学式写出化学式 复习物质的俗名以及物 质的分类

酸碱盐之间互相交换成分,会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什么条件?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能发生? (展示反应的离子结合过程)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HCl+AgNO3 HCl+NaNO3 HCl+NaOH HCl+Na2CO3 从离子角度分析复分解 反应发生的条件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能发生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打“×”。 总结:不溶性的物质有:H2SO4+BaCl2 Na2CO3+Ca(OH2 MgCl2+KNO3 NaOH+CuSO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 下列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练习:A、NaCl AgNO3 B 、Na2CO3 HCl C、CaCl2 Na2CO3 D、 KCl MgSO4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写出物质之间 的转化关系: 总结:从离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练习除杂:除去杂质,但不能带入新的杂质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的导电性。 2.电离。 3.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溶液导电性和电离概念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抽象思维分析和逻辑推理,给予科学的解释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电离。 (2)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3.疑点 (1)酸、碱、盐溶液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2)NaHSO 4和Cu 2 (OH) 2 CO 3 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4.解决办法 采用的方法是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用他们已知的知识通过思维和现象,推理去理解新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试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盐酸,硝酸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钡溶液。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课本第149页[实验8—1]。 学生观察灯泡是否亮。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 (1)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么形成的?金属能导电的原因? (2)氯化钠是哪种类型的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引起疑问进一步激发兴趣。] 3.教师将上述实验物质加入蒸馏水配制溶液,再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氯化钠及粗盐提纯 【核心素养】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教学重点】 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法制渗透】 《贵州省食盐管理条例》 【教学过程】 展示一个小视频引入 [复习]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

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设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板书]2.食盐的用途 [学生发言]如: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教师给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介绍](通过播放录像,向学生展示NaCl的生理作用)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外,食盐还有很多用途。如:1.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治大便不通。 2.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4.皮肤被热水烫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5.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避免喉干嗓哑。 6.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7.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8.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 [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学生发言] [介绍](播放录像,提高学生兴趣)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将粗盐再次经

酸碱盐公开课教学案

酸碱盐的复习 [学习目标] 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复习重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物质的简单分类: 金属 单质 非金属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化合物酸 碱 盐 2.本章常见化合物: 氧化物:CO2、SO2、CuO、Fe2O3 酸:HCl、H2SO4、HNO3 碱:NaOH、Ca(OH)2、NH3?H2O 盐:Na2CO3、NaCl、CuSO4 学会比较 1 物质颜色: Cu :红色CuO :黑色 Fe :银白色Fe2O3:红棕色 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CuSO4固体:白色CuSO4溶液:蓝色 Fe Cl2溶液:浅绿色Fe Cl3溶液:黄色 学会比较 2 物质名称 1.CaO 生石灰Ca(OH)2熟石灰 2. NaOH 烧碱、火碱Na2CO3纯碱 3. 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 4. Fe(OH)3氢氧化铁Fe (OH)2氢氧化亚铁 5. Fe O 氧化亚铁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

6 .NH3氨气NH4+铵根离子 学以致用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硝酸氯化亚铁熟石灰硫酸硫酸铁 HNO3 FeCl2Ca(OH)2H2SO4Fe2(SO4)3 酸盐碱酸盐 氧化铁纯碱烧碱氯化银硝酸钡 Fe2O3Na2CO3NaOH AgCl Ba(NO3)2 氧化物盐碱盐盐 酸的通性 1、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H2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碱的通性 1、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盐→新盐+新碱 3、碱+酸→盐+水 4、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盐的通性 1、盐+金属→新金属+金属 2、盐+酸→新酸+新盐 3、盐+碱→新碱+新盐 4、盐+盐→两种新盐 练一练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铁和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碳酸钙和稀盐酸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碳酸钡和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银和稀盐酸铁和硫酸铜溶液 铜和氯化银镁和硝酸锌溶液 学会归纳 1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且即使活动性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也能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学会归纳2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