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原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原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原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原则”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显花植物

2. 单子叶植物

3. 双子叶植物

4. 植物化石

二、判断与改错

1.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是被子植物的一个进化特征。( )

2. 种子植物的胚乳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来源。( )

3. 被子植物大多为草本、灌木,而裸子植物大多为高大乔木。所以裸子植物孢子体更为发达,被子植物的进化趋势是孢子体逐渐退化。( )

三、填空

1.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和。

2. 关于被子植物各性状的演化趋势,一般认为:木本比草本_____ ,落叶比常绿,两性花比单性花,花各部多数且无定数比少而有定数,花部离生比合生;种子有胚乳比无胚乳,寄生、腐生植物比绿色自养植物。

3. 依据个别性状确定一分类群是进化还是原始,是容易犯错误的,这是因为

和。

4. 双子叶植物花部常基数,极少基数。

四、选择填空

1. 被子植物又称。

A. 显花植物(狭义)

B. 有花植物

C. 颈卵器植物

D. 雌蕊植物

E. A、B和C

F. A、B和D

2.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均属于。

A. 种子植物

B. 高等植物

C. 有花植物

D. 颈卵器植物

E. 雌蕊植物

F. A、B和C

G. A、B、C和D

H. A和B

3. 被子植物中,是颈卵器的残余。

A. 胚囊

B. 反足细胞

C. 极核

D. 卵器

4. 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关系是。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各自独立生活

5. 裸子植物一般无。

A. 导管

B. 管胞

C. 伴胞

D. 导管和伴胞

6. 下列各种果实类型中是最原始的类型。

A. 聚花果

B. 聚合果

C. 真果

D. 假果

7. 下列各种输导组织特征中,的性状最为进化。

A. 具网纹、孔纹导管

B. 具环纹、螺纹导管

C. 无导管而具管胞

D. 无伴胞

8. 下列各性状状态中,最为进化。

A. 两性花

B. 雌雄同株

C. 杂性同株

D. 杂性异株

E. 雌雄异株

9. 下列结论中,是正确的。

A. 凡胚内子叶仅1片者,为单子叶植物,2片者为双子叶植物

B. 凡叶为网状脉者皆为双子叶植物

C. 花部三基数者绝大多数为单子叶植物

D. 须根系极少见于双子叶植物

10. 双子叶植物花部常基数。

A. 2

B. 3或4

C. 4或5

D. 5或6

11. 某一种植物生活史中出现种子,但不出现花被,那么该植物属于。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双子叶植物

D. 单子叶植物

E. 以上选择均不可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显花植物广义的显花植物指种子植物;狭义的显花植物指具真正的花的植物,即仅指被子植物,而不包括裸子植物。现在多采用狭义的“显花植物”概念。

2. 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纲。该类植物胚内具一片子叶,一般主根不发达,常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脉常为平行脉或弧形脉,花部常三基数,花粉具单个萌发孔。禾本科、百合科植物即属单子叶植物。

3. 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纲。该类植物胚内具二子叶,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具形成层,叶具网状脉,花部常五或四基数,花粉具三个萌发孔。葫芦科、菊科植物即为双子叶植物。

4. 植物化石植物化石是指在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植物的遗体。大多是茎、叶、花粉等硬体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等作用,形成保持原来形状,结构或仅是印模的钙化、硅化、矿化及碳化的植物遗体。植物化石是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植物系统演化的直接证据。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1. +2. -3. -

改错:2. “和来源”改为“,但裸子植物的胚乳是配子体(N),来源于大孢子,被子植物的胚乳是由受精极核(3N)发育来的”。3. 孢子体发达并不意味着高大,而是指其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更完善、多样化。所以本句可改为:“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多为草本、灌木,而裸子植物大多为高大乔木。前者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更完善化、多样化,对复杂的陆生环境适应性更强,所以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更为发达。”

三、填空

1. 具有真正的花、具雌蕊、具双受精现象、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2. 原始、进化、原始、原始、原始、原始、进化

3. 同一种性状在不同植物中的进化意义不是绝对的、各器官的进化不是同步的

4. 五或四、三

四、选择填空

1. F

2. H

3. D

4. B

5. D

6. B

7. A

8. E

9. C10. C11. E

被子植物APGIII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APGIII分类系统 摘要: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 之后,花了6年半修定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APG III承认了早前版本的所有45目,并新接受了14个目,共计59目。这个最新的APG III 分类系统取得了植物学界的共识。 关键词:APG III分类系统;被子植物 引言 被子植物有Engler系统、Hutchinson系统、Takhtajan系统、Cronquist系统这四个常用的分类系统,但是经过比较认为Engler系统和Hutchinson系统没能正确揭示植物类群间的演化关系, 但因其科的数目较少而仍有使用价值。Takhtajan系统和Cronquist系统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植物类群间的演化关系。Takhtajan系统阶层数目太多,在前人系统上增设“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数达到592个,似乎啰嗦了些,不利于日常使用。Cronquist系统与Takhtajan 系统很像,它取消“超目”一级分类单元,压缩科的数目至388个,这样整个系统更加完善,因而这一系统很受欢迎。然而近年来, 随着以DNA测序为基础的分子系统学的日趋成熟, 利用分子系统学手段来得到更自然的系统演化关系已成为有效且普遍的途径,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出现了众多新的变化, APG系统即为一例, 最新的APG III系统甚至成为以保守著称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K)馆藏标本排列的依据。 1 APG III系统的发展 1998年,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邱园、康奈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和密苏里植物园等学者,组成了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同年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发表了《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自1998年首次提出后,近年来又相继推出了两个修订版本,分别为2003年发表的《被子植物APGII分类法》和2009年发表的《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在2009年推出第三版的同时,又依据系统发育关系对各科作了线性排列[2]。对历史上出现的被子植物科名进行汇总,理清了所有这些科名与APG系统科名的正异名对应关系, 并将整个被子植物作为有胚植物(木贼纲Equisetopsida)的一个亚纲处理, 即木兰亚纲(Magnoliidae) (Chase & Reveal, 2009), 被子植物各单系分支则设为超目,其下再设目、科级单元,增加红毛椴科(Petenaeaceae),使APG III系统的科数目增加到414科。 2 主要特点 在该分类法中,将被子植物分为由无油樟目、睡莲目及木兰藤目组成的基底旁系群和木兰类植物、单子叶植物及真双子叶植物组成的核心类群。其中,金粟兰目为木兰类的旁系群,金鱼藻目为真双子叶植物的旁系群;鸭跖草类植物为单子叶植物的核心类群;在真双子叶植物下,蔷薇类及菊类为核心真双子叶植物最主要的两大分支,蔷薇类的核心类群主要由豆类植物及锦葵类植物组成,菊类的核心类群由唇形类及桔梗类植物组成。 APG III承认了早前版本的所有45目,并新接受了14个目,共计59目。新增的目有:无油樟目、睡莲目、金粟兰目、无叶莲目、昆栏树目、黄杨目、智利藤目、葡萄目、蒺藜目、美洲苦木目、十齿花目、南鼠刺目、鳞叶树目及盔瓣花目。 APG III所承认的科共有415个,有许多小型科被合并,早前被建议合并的55科之中有44个被合并,即八角茴香科、葱科、百子莲科、龙舌兰科、星捧月科、西丽草科、风信子科、异蕊草科、假叶树科、紫灯花科、独尾草科、萱草科、独叶草科、荷包牡丹科、蕨叶草科、双颊果科、水青树科、齿蕊科、高柱花科、花茎草科、谷木科、微形草科、马尾树科、水母柱科、羽叶树科、王冠草科、时钟花科、钟萼木科、地果莲木科、弯子木科、骆驼蓬科、

2010---2015年生物联赛---植物分类真题

2010-2015年生物联赛-植物分类真题 2010 30.蕨类植物进行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第一个结构是(1分) A.孢子; B.精子; C.孢子体; D.配子体 31.2009年,中国颁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两个转基因水稻均是哪一类:(1分) A.转抗虫基因水稻 B.转植酸酶基因水稻 C.转谷氨酸合成酶基因水稻 D.转生长素合成酶基因水稻 32.地钱是研究苔类植物的常用材料,目前已知其营养体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属于XY型,那么地钱雄性营养体的性染色体为(1分) A.XX B.XY C. X D.Y E. YY 113.下列植物中哪组植物均属于无性世代占优势的有胚孢子植物(1分) A.裸蕨,铁线蕨,树蕨,卷柏 B.葫芦藓,裸蕨,槐叶苹,圆柏 C.铁线蕨,树蕨,问荆,银杏 D.卷柏,圆柏,问荆,地钱 2011 A 37.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发生在:(1分) A.合子分裂产生胚时 B.产生精子、卵细胞时 C.产生孢子时 D.原丝体发育成配子体时117.下列有关苔纲和藓纲的区别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分) A.苔纲植物配子体的叶或叶状体均没有中肋;而藓纲绝大多数叶具有中肋 B.苔纲植物配子体的假根为单细胞;而藓纲的假根为单列细胞,不分枝 C.苔纲植物的孢子体仅由孢蒴和基足组成;而藓纲的孢子体仅由孢蒴、蒴柄和基足组成 D.苔纲植物的孢蒴无蒴盖、蒴齿、环带构造;而藓纲的孢蒴有蒴盖、蒴齿、环带构造 2011 B 116.下列有关绿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分) A.衣藻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和b B.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C.衣藻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茸鞭型鞭毛 D.衣藻和水绵的贮藏物均为淀粉 117.下列对蕨类植物描述中,正确的是:(1分) A.植物呈两侧对称 B.精子无鞭毛 C.根状茎内有维管组织 D.营养叶上有排列整齐的孢子囊群 2012 114.取油菜花、槐树花、薄荷花和百合花各一朵解剖,对应的雄蕊数分别是多少(单选l分)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显花植物广义的显花植物指种子植物,狭义的显花植物指具真正的花的植物,即仅指被子植物,而不包括裸子植物。现在多采用狭义的“显花植物”概念。 2.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纲。该类植物胚内具一片子叶,一般主根不发达,常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脉常为平行脉或弧形脉,花部常三基数,花粉具单个萌发孔。禾本科、百合科植物即属单子叶植物。 3、双于叶植物双于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纲。该类植物胚内具二子叶,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具形成层,叶具网状脉,花部常五或四基数,花粉具三个萌发孔。葫芦科、菊科植物即为双子叶植物。 二、填空 1.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和。具有真正的花、具雌蕊、具双受精现象、孢于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2.关于被子植物各性状的演化趋势,一般认为:木本比草本,落叶比常绿,两性花比单性花,花各部多数且无定数比少而有定数,花部离生比合生;种子有胚乳比无胚乳,寄生、腐生植物比绿色自养植物。原始、进化、原始、原始、原始、原始、进化 3、依据个别性状确定一分类群是进化还是原始,是容易犯错误的,这是因为和。同一种牲状在不同植物中的进化意义不是绝对的、各器官的进化不是同步的 4、双子叶植物花部常_____基数,极少_____基数。五或四、三 三、选择填空 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均属于。 A、种子植物 B、高等植物C.有花植物D、颈卵器植物 E.雌蕊植物F.A、B和C G.A、B、C和D H.A和B 2.被子植物中,是颈卵器的残余。 A.胚囊B.反足细胞C.极核D.卵器 3.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关系是。 A.共生B.寄生C、竞争D.各自独立生活 4.裸子植物一般无。 A.导管B.管胞C.伴胞D.导管和伴胞 5.下列各种果实类型中是最原始的类型。 A.聚花果B、聚合果C.真果D、假果 6.下列各种输导组织特征中,的性状最为进化、 A.具网纹、孔纹导管B.具环纹、螺纹导管 C.无导管而具管胞D.无伴胞 7.下列各性状状态中,最为进化。 A.两性花B.雌雄同株C.杂性同株D.杂性异株E.雌雄异株 8.双子叶植物花部常基数。 A.2 B.3或4 C.4或5D.5或6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第一节概述 地球上的植物有40多万种,其中高等植物30多万种,归属300多个科,绝大多数的科含有园艺植物。据统计,全世界果树(含野生果树)大约有60科,2800多种,其中较重要的果树有300多种,主要栽培的有近70种;蔬菜约有30多科,200余种,我国栽培的蔬菜有100多种,其中普遍栽培的有40~50种;观赏植物远多于果树和蔬菜的种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增加。 一些含重要园艺植物的科及园艺植物(种)。 不论从研究和认识的角度,还是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总体上来说,园艺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分类体系,一是科学分类法,即用植物学专业术语描述其性状特点和用世界上统一的拉丁学名命名,二是实用分类法,即除尽量参考植物学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按照从有利于生产管理、有利于营销等角度考虑,将用途或生产等方面相同或比较接近的归为一类,例如园艺植物分为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就是按照用途来进行实用分类的。实用分类法最大的优点是方便人们应用,在分类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去考虑植物本身的特点,而实用分类法往往会出现一些交叉现象,比如银

杏,其种子可供食用,其树型挺拔、叶型奇特,而且其叶片有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因此既是果树,又是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再比如百合和藕(荷花)既是观花植物,又是蔬菜植物。另外,实用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覆盖较全面时分出的类别太多,不便于识记,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将某些植物归为其他类,而这一类中个体间特点各异,实际上还是没有全面地归类。 第二节植物学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植物学分类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范畴,其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 传统的植物学分类是借助形态学、解剖学的证据,按照植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学分类可借助的资料来源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孢粉学、植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和数量分类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料。植物学分类可以使人们比较深入地了解植物科、属、种间在形态、生理上的关系,以及在遗传和系统发育上的亲缘关系,对指导园艺植物育种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植物学分类的等级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目录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的特征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 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 被子植物的起源 经济利用 [编辑本段]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记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亦称显花植物。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

ophyta)。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茅膏菜属(Drose 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许多是木本的(乔木和灌木),但多为草本,草本被子植物比木本具有更进化的特征。多异花传粉,少数自花传粉。花粉粒到达柱头後即萌发并产生花粉管,通过花柱向下进入子房腔。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和生殖细胞。随著花粉管的发育,生殖细胞分裂成两个雄配子。花粉管一般通珠孔进入胚珠。花粉管进入雌配子体後,顶端破裂,两个雄配子释出,进入雌配子体的细胞质内。其中一个雄配子钻入卵细胞内,与之融合而受精。受精後产生的核子常发育成胚。另一个雄配子同雌配子体的其他两个核(极核)结合(或同两极核预先融合成的一个核相结合)形成胚乳核,胚乳核产生胚乳,用以贮藏养料。两个雄配子均参加融合过程,这称为双受精作用,为被子植物所独有。 被子植物分两个纲,其种子内胚发育的早期阶段相同,但进一步的发育却以不同方式进行︰在双子叶植物,茎原基两侧的侧生子叶均发育,而在单子叶植物仅一个原生子叶得到发育,并向顶端移动。胚的发育过程清楚地表明,被子植物胚的早期均有双子叶阶段。双子叶植物的胚分化为4个主要部分︰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 被子植物的花的结构特徵 被子植物的器官与其他维管束植物一样,分为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木质部有特化的导管,在韧皮部内筛管分子末端相接形成筛管,筛管侧面同伴细胞相接。叶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很不一致,叶序有互生、对生或轮生。互生是原始的类型,对生和轮生是在进化过程中衍生形成。全缘、具羽状脉的单叶较为原始。在冬季或旱季脱落的叶由「常绿」叶进化而来。叶表皮具有特化的气孔。花是高度变异和特化的繁殖枝。孢子叶(雄蕊和心皮)藏于花托上,通常由花被(萼片和花瓣)环绕。花托是节间缩短的茎,原始的花花托较长。萼片常为绿色,叶状或苞片状,是特化的叶。花瓣通常与萼片互生,其质地、颜色(除绿色外)和大小不同于萼片。雄蕊(小孢子叶)总称雄蕊群,每个雄蕊通常由柄状的花丝和带孢子的部分(花药)组成。心皮(大孢子叶)总称为雌蕊群,心皮由包围胚珠的子房、花柱和柱头构成。柱头用以接受花粉粒,生于花柱的顶端。

什么是被子植物

新闻网页问答视频图片音乐地图百科良医软件 360问答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根很发达 搜索答案我要提问 首页 问题库 在线问诊 乐帮团 管理团 知识商城 论坛 登录|注册 什么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abcd711712级分类:理工学科被浏览786次2013.03.30 gg4561gg 采纳率:47%11级2013.03.31 被子植物:特征: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现知被子植物有 1万多属,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类群。被子植物的种类能有如此众多,适应性有如此广泛,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给予了它适应、抵御各种不良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而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故又叫有花植物;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良好的保护,子房在受精后形成的果实既保护种子又以各种方式帮助种子散布;具有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的胚乳,此种胚乳不是单纯的雌配子体,而具有双亲的特性,使新植物体有更强的生活力;孢子体高度发达和进一步分化,除乔木和灌木外,更多是草本;在解剖构造上,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伴胞,使输导

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更加完善,同时在化学成份上,随着被子植物的演化而不断发展和复杂化,被子植物包含了所有天然化合物的各种类型,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分类:被子植物分为二个纲,即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它们的基本区别如下: 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根直根系须根系 茎维管束成环状排列,有形成层维管束成星散排列,无形成层 叶具网状脉具平形脉或弧形脉 花各部分基数为4或5 各部分基数为3 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花粉粒具单个萌发孔 胚具2片子叶具1片子叶 以上区别点不是绝对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如双子叶植物纲中的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有须根系植物;胡椒科、睡莲科、毛茛科、石竹科等有维管束星散排列的植物;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有3基数的花;睡莲科、毛茛科、小续科、罂粟科、伞形科等有 l片子叶的现象。单子叶植物纲中的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等有网状脉;眼子菜科、百合科、百部科等有4基数的花裸子植物:特征:裸子植物(Gymnosperm)种子植物中较低级的一类。具有颈卵器,既属颈卵器植物,又是能产生种子的种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孢子体即植物体,极为发达,多为乔木,少数为灌木或藤木(如热带的买麻藤),通常常绿,叶针形、线形、鳞形,极少为扁平的阔叶(如竹柏)。大多数次生木质部只有管胞,极少数具导管(如麻黄),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伴胞和筛管。大多数雌配子体有颈卵器,少数种类精子具鞭毛(如苏铁和银杏)。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中生代最为繁盛,后来由于地史的变化,逐渐衰退。现代裸子植物约有800种,隶属5纲,即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二纲之一。又称百合纲。种子的胚具1片子叶,植物多为草本,稀为木本(龙血树);茎中维管束星散排列,无形成层,不能次生加粗;叶具平行脉或弧形脉;花部通常为3的基数;多成须根系。按恩格勒系统分为三大类,即萼花区、冠花区和颖花区。现代系统学家如克朗奎斯特(1981)将单子叶植物纲分为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和百合亚纲等5个亚纲,约60000种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植物体各异(从纤细的草本到粗壮的木本);种子的胚通常具两枚子叶。胚根伸长成发达的主根,少数也有成须根状的,叶脉多为网状脉。茎内维管束排列成圆筒形(环状排列),具形成层、保持分裂能力,故茎能加粗。花部(即萼片、花瓣、雄蕊)常为5数或4数,少部分为多数。花被由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子房由上位至下位,果实有开裂或不开裂的各种类型。成熟种子,有胚乳或无胚乳。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其中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譬如: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番薯、马铃薯、苹果、烟草、薄荷和各种瓜类。 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

生物竞赛题典之植物分类

植物系统分类学 1 根据上述观察,指出正确的判断是( )。 A.W是动物 B.X是维管植物 C.Y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Z可能是动物 2.蓝藻不属于植物界,因为( )。 A.它们是原核生物 B.它们的生境不同 C.它们的光合色素组成不同 D.它们是地衣中的一类 E.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类生物 3.蓝藻门和红藻门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细胞结构或多或少相同 B.颜色或多或少相同 C.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生殖时产生相似的单细胞 4.硅藻是单细胞有机体( )。 A.以异养为主,营群体生活 B.借助鞭毛或伪足运动 C.形成CaCO3双层细胞壁 D.形成SiO2细胞壁 5.为什么你常常在低光照的地方发现蓝细菌和红藻? I 它们都很小并且竞争不过迅速生长物种 II 它们对光非常敏感 III 它们的色素能有效地利用光能 A.所有解释都正确B.仅I正确C.仅Ⅱ正确D.仅Ⅲ正确E.Ⅱ和Ⅲ正确 6. 红藻类与绿藻、褐藻不同之处在于( )。 A.没有叶绿素a

B.没有分化细胞 C.没有藻蓝素 D.在生活周期中没有具鞭毛的细胞 7.把各种藻类归为一大类,其原因是( )。 A.它们是真正的单元发生的一个分类上的类群 B.它们是多元发生的,但表现明显的化学上的一致性(光合器、贮藏物质、细胞壁等) C.它们是多元发生的,但表现出类似的形态上的变异,并存在于类似的水环境中 D.它们是多元发生的,并表现类似的生活史 E.B、C和D 8.高等植物大概是由什么演化而来的?( )。 A.绿藻门B.红藻门C.褐藻门D.蓝藻门 9.某种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以淀粉为主要的贮藏食物,有发育不全的韧皮部的组织但无木质部,并有多细胞的不为无性细胞所包被的性器官。这种植物可能属于哪一门?( )。 A.苔藓植物门B.红藻门C.绿藻门D.褐藻门 10.下面哪种是无性孢子?( )。 A.接合孢子B.予囊孢子C.分生孢子D.担孢子E.卵孢子 11. 不形成菌丝体的是( )。 A.毛霉B.麦角C.禾柄锈菌D.酿酒酵母 12. 出芽生殖是下列哪一类生物所特有的方式?( )。 A.绿藻B.蓝藻C.子囊菌D.担子菌E.维管植物 13. 蘑菇(真菌)与光的关系是( )。 A.它们的生长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光 B.它们的生长不需要光,但许多类型的蘑菇需要一定量的光才能产生孢子 C.它们的存在根本不需要光 D.它们需要光,但有许多例外(光有促进作用,例如能促进生长和有利于菌褶中色素的形成) 14.一般情况下,以下哪个长得最慢?() A.面包霉 B. 地衣 C.酵母 D.蘑菇 15.哪一类植物能首先成功地移植到一个新形成的火山岛上? ( ) A.蕨类 B.地衣 C.地钱 D.绿藻 16. 地衣中与藻类共生的生物为( )。 A.子囊菌 B. 螺旋体 C. 担子菌 D. 接合菌E.A和C对17. 陆生植物的主要进化趋势是( )。 A.孢子体与配子体阶段有明显的区别 B.单倍体阶段缩短 C.无性阶段缩短 D.增加配子体的复杂性 18.下列哪类植物的配子体占优势?( )。 A.红藻植物B.苔藓植物C.石松植物D.松类植物E.木贼植物 19.陆生植物演化中的基本趋势是( )。 A.配子体与孢子体阶段明显分开 B.单倍体阶段简化 C.无性阶段简化 D.配子体的复杂性增加 E.上述四条都不对

高中生物竞赛范围

高中生物竞赛范围 (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植物解剖、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和分类(20%) 一、种子植物形态解剖 (一)植物组织 1.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2.分生组织3.成熟组织 4.组织系统5.维管组织和维管束 (二)种子和幼苗 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三)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根的结构(内皮层) 2.茎的结构(维管束) 3.叶的结构与气孔功能 4.根、茎、叶的变态 (四)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1.花的结构 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二、植物生理 (一)植物的水分代谢 1.植物吸水的部位及方式 2.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水势) 3.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4.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5.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植物的矿质代谢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4.植物体内无机养料的同化 5.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5.绿色植物与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的比较 6.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7.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五)抗逆生理(抗旱、抗寒等)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2.植物体各部分的呼吸强度比较 3.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4.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5.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生长素类 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 4.脱落酸5.乙烯 (八)植物开花的机理及其应用 1.植物的花前成熟2.低温和花诱导 3.光周期和花诱导4.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5.其他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九)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1.顶端分生组织和形成层 2.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3.双受精作用、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4.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的世代交替(生活史) 三、植物系统分类(了解到科、目、纲、亚门和门) (一)藻类植物 1.蓝藻门2.绿藻门 3.红藻门4.褐藻门 (二)菌类植物 1.细菌门2.粘菌门 3.真菌门 (三)地衣植物 (四)苔藓植物 1.概述2.苔纲3.藓纲 (五)蕨类植物 1.概述2.石松亚门 3.木贼亚门4.真蕨亚门5.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6.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六)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1.概述2.裸子植物分类3.苏铁纲 4.银杏纲5.松柏纲6.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七)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1.概述2.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10个重点科(十字花科、豆料、菊科、蔷薇科、锦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植物分类检索表 是鉴定植物种类的重要工具资料之一,因为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初 步确定某一植物的科、属、种名。植物志、植物手册等书籍中均有植物的分科,分属及分种检索表。 植物分类检索表采用二歧归类方法编制而成。即选择某些植物与另一些植物的主要区别特征编列成相对的项号,然后又分别在所属项下再选择主要的区别特征,再编列成相对应的项号,如此类推编项直到一定的分类等级。 一、二歧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1.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 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2.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当遇到一种不知名的植物时,应当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按检索表的顺序, 逐一寻找该植物所处的分类地位。首先确定是属于哪个门、哪个纲和目的动植物,然后再继续查其分科、分属以及分种的动植物检索表。 在运用植物检索表时,应该详细观察植物标本,按检索表一项一项的仔细查对。对于完全符合的项目,继续往下查找,直至检索到终点为止。 使用检索表时,首先应全面观察标本,然后才进行查阅检索表,当查阅到某一分类等级名称时,必须将标本特征与该分类等级的特征进行全面的核对,若两者相符合,则表示所查阅的结果是准确的。 二、常见的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式(级次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 1、定距式(级次式)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如: 1.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菌类植物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1.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和叶及假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和根。 5.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 5.植物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 2、平行式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区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项号虽变但不退格, 项未注明应查的下一项号或查到的分类等级。如: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是在植物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分类系统进行监理,以阐述被子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1]。自19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根据各自对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相关理论,对被子植物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是由于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等方面知识和证据的不足[2],截至目前,被子植物的分类尚无完美的分类系统,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3-5]。 1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类型 1.1恩格勒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1897年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提出的,其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有所描述,是被子植物分类史上第1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该系统的提出是在假说的基础上,认为被子植物的原始特征是单性、无花瓣、风媒传粉、木本等,而其进化特征有两性、花瓣、虫媒传粉等,为此,恩格勒认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型为葇荑花序类植物,而较为进化的类型为毛茛、木兰等科。上述假说是在艾希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很多植物学家认为该理论不合理。因此,经过对恩格勒系统的多次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第12版《植物分科志要》上,认为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要原始的理论是错误的,并进行了修改,仍将双子叶植物分为合瓣花亚纲和古生花被亚纲,基本系统大纲内仍将植物界划为17门,并未作多大改变,其中被子植物独立成被子植物门,共包括2纲,62目,344科。 1.2哈钦松分类系统 该系统是1926年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提出的,其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描述,1973年相应地做了修订,将被子植物的分类科数增加了,由原来的332科增加到411科。哈钦松系统认为与单性花相比,两性花更为原始;多数、各部分分离的花,比定数、连合的花更为原始;与轮状排列的花相比,各部分螺旋状排列的花更为原始;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更为原始。该系统还认为被子植物为单元起源,双子叶植物的起点是毛茛目与木兰目,该系统认为毛茛目与木兰目这2支是平行发展的:一支木本植物从木兰目中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从毛茛目种演化出;在被子植物的后来演化过程中,单花被、无被花逐渐蜕化而成;从金缕梅目中逐渐分出葇荑花序类各科。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中逐渐演化出单子叶植物,并在演进的早期就分化为3个进化线,即瓣花群、萼花群及颖花群。 1.3塔赫他间分类系统 塔赫他间系统于1954年公布。该系统认为被子植物从种子蕨中演化而来;从木本植物中演化出草本植物;从原始的水生双子叶植物(具单沟舟形粉的睡莲

什么是被子植物

什么是被子植物 说起被子植物,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样的植物,但是如果是说起有花植物的话,相信你一定非常清楚吧。其实所谓的被子植物,简单来说就是具有花朵的植物,它约占全世界植物的一半。对于植物的分类,原始上来分的话,就只有简单的裸子和被子两种。那么,到底什么是被子植物呢? 被子植物可以说是遍布我们周围,也是您经常都可以看到的,只不过是因为您不知道植物的分类,所以才会不知道什么是被子植物,比如说木兰,就是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具体它的由来您可以看下分析。 大约1亿年前,裸子植物由盛而衰,被子植物得到发展,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被子植物也叫显花植物,它们拥有真正的花,这些美丽的花是它们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也是它们区别于裸子植物及其他植物的显着特征。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约30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它们形态各异,包括高 大的乔木、矮小的灌木及一些草本植物。

被子植物(Angiosperm)又名绿色开花植物, 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得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您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被子植物,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有所的有花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比如说蕨类植物,也具有鲜明的被子植物的特点,但是它却不属于被子植物。因此想要完全了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类,还需要您进行一下详细的研究才可以。

生物竞赛知识点归纳

植物形态解剖(一) 1.花托 伸长呈柱状:玉兰 凸起呈覆碗状:草莓 凹陷呈杯状或壶状:蔷薇 膨大呈倒圆锥状:莲 雌蕊基部形成分泌蜜汁的花盘或腺体:柑橘葡萄 花托在受精后迅速伸长,将子房推入土中(雌蕊柄、子房柄):花生2.花萼 两轮花萼:外轮称为副萼:锦葵棉草莓 引伸成短小管状凸起(距):旱金莲凤仙花 离萼:油菜蚕豆 合生萼(萼筒):烟草牵牛 早脱萼:罂粟 宿存萼:茄番茄柿栀子 3.花冠 离瓣花:油菜桃李 合瓣花:南瓜牵牛 整齐花(辐射对称花):油菜桃李 不整齐花(左右对称花):豆科植物的花 两被花(重被花):油菜桃李 单被花(仅有一轮花被):荞麦桑 裸花(无被花):杨柳 同被花:百合君子兰 3.花冠形状 十字形:油菜萝卜 蝶形:蚕豆 舌形:菊科植物头状花序的边花 管形:马兜铃 漏斗形:牵牛 唇形:芝麻 钟形:南瓜 轮形:茄 4.雄蕊群 无定数:棉山茶玉兰 少而一定:油菜蚕豆小麦 四强雄蕊:十字花科 二强雄蕊:唇形科玄参科 单体雄蕊(花药分离):棉花山茶 二体雄蕊:豆科蝶形花亚科(9+1) 三体雄蕊:小连翘 多体雄蕊:蓖麻金丝桃 聚药雄蕊{花药聚合}:葫芦科菊科

5.心皮 单雌蕊:豆科 离生雌蕊:草莓玉兰 合生雌蕊(复雌蕊):番茄柑橘棉 子房合生,花柱、柱头分离:石竹梨 子房、花柱合生,柱头分离:向日葵棉花 子房、花柱、柱头合生:番茄柑橘 6.胎座 边缘胎座:豆科 侧膜胎座:三色堇罂粟黄瓜 中轴胎座:百合柑橘鸢尾苹果锦葵科 特立中央胎座:石竹报春花樱草 基生胎座:向日葵 悬垂胎座:桑 7.子房位置 子房上位下位花:油菜蚕豆 子房上位周位花:月季蔷薇樱桃 子房下位上位花:梨苹果瓜类 子房半下位周位花:忍冬接骨木虎耳草 植物形态解剖(二) 1.毛茛科两条进化趋势: 虫媒、风媒 2.蔷薇科6种果实: 绣线菊亚科:蓇葖果少蒴果 蔷薇亚科:聚合瘦果聚合核果 梨亚科:梨果 李亚科:核果 3.克朗奎斯特系统中 木兰纲有6个亚纲: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百合纲有5个亚纲: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拓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 4.分类阶层表【需背下英文】 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5.维管束类型 外韧维管束:多数植物梨向日葵蓖麻 双韧维管束:葫芦科(南瓜)旋花科(甘薯)茄科(番茄)夹竹桃科(夹竹桃) 周韧维管束:蕨类中多见某些双子叶花丝中 周木维管束:鸢尾的茎胡椒科 (龙血树:茎初生为外韧维管束次生为周木维管束) 6.有胚乳种子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水稻小麦玉米洋葱高粱麻 双子叶植物:蓖麻烟草茄辣椒桑苋菜胡萝卜田菁番茄荞麦柿黑枣 无胚乳种子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棉瓜 单子叶植物:慈姑泽泻

生物竞赛参考书目

大学教材类: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有很多种版本,但是一般推荐陈阅增版的,对整个生物学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内容也不难理解,可以作为初学的入门教材,也可后期作为复习的线索使用。 植物学: 1. 植物学(上册):植物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上册对植物形态解剖有着较完整而深入的叙述,而且书中几乎处处可以作为考点,为必读之作。 2. 植物学(下册):对植物各个们的分类有着系统的阐述,几乎是一章对应一个门,每一章前面都对这个门的特征等有着充分的讲解,后面讲代表植物等,被子植物门之前的内容都比较简练,但是被子植物门的分类太过于丰富,建议重点掌握要求的分科。 3. 植物学(彩图版马伟梁著):可以算是植物学上下册的合集,彩图不容易让人产生厌倦之情,尤其是分类部分选的科不如下册那么冗杂,而且配有插图,宜用来学习分类。 4. 植物学(周云龙著):整体写的比较简洁明了,也是形态解剖和分类兼而有之,分类部分有一些表格非常实用,而且语言简洁,适宜初学和最后复习使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著):植物生理学的最经典教材,对植物生

理学各方面的内容阐述清晰,每一个要点都有必要好好掌握。 动物学: 1.普通动物学(3版):动物学中的首选学习用书,第3版较之第4版可能更能对应于现有的题目,每个门的形态解剖和分类都有必要好好掌握,可适当弱化一下过于小的门类,如腕足动物门等。 2.普通动物学(4版):印刷更加细致,排版也更美观,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可能就某些问题的阐述与第3版有少许冲突,建议两本书可一本用来学习,一本用来复习。 3.无脊椎动物学:对无脊椎动物有着于普通动物学更加详尽的叙述,同时也有些许观点于普通动物学有分歧,可以作为无脊椎部分的补充阅读。 4.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相对于普通动物学,比较解剖的观点更有利于记忆,考题也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为必读书籍。 动物生理学: 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无论是第二版还是第三版都有其可读之处,生理学的经典教材。 2. 动物生理学:内容相对于其他生理学教材来说较简略,但是似乎处理联赛和国赛难度的题目也足矣,而且有关于动物潜水的适应、昆虫振翅原理以及生物电实验的叙述,整体质量还不错。 3. 生理学:也就是常说的医学版,医学版对于人体生理学显然有更深入的叙述,而且许多较深的题目需要查阅此书,建议阅读。

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植物分类方法介绍

植物分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期研究是以利用为目的,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以经济性状为依据的人为分类。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年)发表以后就开始了以探讨亲缘关系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这就是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生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长期以来,分类学家们以进化论为依据,根据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论证,结合古植物学上的证据,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力图建立一个自然分类系统,以说明植物间的演化关系。迄今已有20多人发表了各自的分类系统,但由于有关植物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完整系统。下面仅就其中两个影响最广的学派略作介绍。 1.恩格勒系统(Engler&Prantl System)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柏兰特(Prantl)提出的。他们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孢子叶球演化来的,只含有小孢子叶(或大孢子叶)的孢子叶球演化成雄性(或雌性)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而恩格勒系统认为被子植物的花,不是一朵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说。依此,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为无被花类(核桃科、杨柳科、壳斗科等)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主要根据:全是木本、单性花、风媒传粉,有些植物仅有一层珠被等特征和裸子植物很相似。 (2)认为整齐花、两性花是由无花被单性花逐渐演变而来。因此,把多心皮目的木兰科、毛茛科等看成较进化的高级类型,排在无被花、单性花的后面。 (3)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所以把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1964年已作调整,并把被子植物由原来的45目280科增至62目34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2.哈钦松系统 (J.Hutchinson System)这一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在1925年和1934年公布的。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为离瓣花较合瓣花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原始;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因此,认为木兰目(Magnoliales)和毛茛目(Ranales)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是被子植物演化的起点,所以排在系统的最前面。 (2)认为被子植物的演化分为木本及草本两大支。木本支起于木兰目,草本支起于毛茛目。 (3)认为单被花及无被花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成的。 (4)认为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因此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的后面。双子叶植物有82目,348科;单子叶植物有29目,69科,合计111目417科。 目前很多人认为哈钦松系统较为合理;而恩格勒系统则忽视了木麻黄科、杨柳科等雌蕊都是合生心皮的进化特征。我国华南、西南采用哈钦松系统者较多,《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即是。

植物生物竞赛试题

第十二章 植物 一、单项选择题 1.(河南97预赛)下列关于菜豆种子萌发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B 种子萌发必须具有完整的活胚 C 菜豆是由于下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D 菜豆是由于上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2.(广东99初赛)下列的各种生长条件中,哪一项不是种子萌发时的必要条件C A 适宜的温度 B 含有氧气的空气 C pH 值合适的土壤 D 适当的水分 3.(广东98初赛)下列条件中,哪项不是所有种子萌发都需要的C A 水 B 氧气 C 光 D 温度 4.(陕西99)右图是萝卜,在外形上可分为根头、根茎和根部,这3 个部分分别由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B A 胚芽、胚轴、胚根 B 上胚轴、下胚轴、胚根 C 胚轴、胚根、胚芽 D 胚根上部、胚根、胚根下部 5.(广东99初赛)在下面几种结构:①皮层 ②中柱 ③凯氏带 ④外始式木质部 ⑤五壁增厚 ⑥中柱鞘,哪些结构是只有根的结构中才会有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6.(广东99初赛)从根毛区来看,水分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后以渗透的形式通过组织最后进入导管或管胞。指出水分先后通过的组织和名称是 A 皮层→中柱→木质部 B 中柱→皮层→木质部 C 皮层→木质部→中柱 D 木质部→皮层→中柱 7.(上海99)玉米茎基部产生的根属于A 呼吸根 B 支持根 C 侧根 D 气生根 8.(河南97预赛)植物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什么分裂活动的结果D A 中柱鞘 B 形成层 C 凯氏带 D 维管形成层 9.(福建99初赛)滩涂受周期性潮夕浸润又缺氧时,某红树植物从滩涂匍匐根向上伸出幼笋状的分支根,此类根为 A 支柱根 B 板状根 C 呼吸根 D 寄生根 10.(广东98初赛)在根尖生长过程中,各段的细胞群出现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分化最明显的是 A 根冠 B 生长点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11.(福建 99初赛)小麦种子萌发期间,种子内部矛盾运动非常激烈,首先是物质转化,然后为形态变化,试问在小麦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是 A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B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 重量不断减少 C 胚乳的物质以分解为主,形态由大变小,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D 胚乳的物质以合成为主,形态由小变大,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重量不断减少 12.(河南97预赛)蕨类植物的输导组织中,运送水和无机盐的结构和运送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A 筛管、管胞 B 导管、筛管 C 管胞、筛细胞 D 管胞、筛管 13.(浙江97)桃、葱、松的子叶数分别应是①1片 ②2片 ③多数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1、克朗奎斯特分类法 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克朗奎斯特(1919年—1992年)最早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著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现在还有许多植物学家仍然使用这种分类体系,但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于最新的APG II 分类法。 目录 木兰纲Magnoliopsida 1. 木兰亚纲Magnoliidae 2.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 3.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4.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5. 蔷薇亚纲Rosidae 6. 菊亚纲Asteridae 百合纲Liliopsida 1. 泽泻亚纲Alismatidae 2. 槟榔亚纲Arecidae 3.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4. 姜亚纲Zingiberidae 5. 百合亚纲Liliidae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 2、哈钦松系统 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 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 目,69科。 目录 主要特点 实际应用 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

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主要特点 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c.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共同的起源,木本植物起源于木兰目,草本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哈钦松系统分科比较小,较易运用和掌握,被子植物在最后修正的系统里有411科。目前在我国,建立较晚的标本室,如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所、广西植物所、福建、贵州的经济植物标本室,多用哈钦松系统。南方的高等院校植物标本室也多采用哈钦松系统排列标本。 有人认为1973年版比原版更不好用,比如有些双子叶植物科本来关系较接近,如唇形目与马鞭草目用草本支、木本支为标准在系统树很早被分开,但实际上关系很近,五加科与伞形科亦是如此。人们宁可用旧版而不用它的新版系统,认为新版加重二元思想的色彩。 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c.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共同的起源,木本植物起源于木兰目,草本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实际应用 哈钦松系统分科比较小,较易运用和掌握,被子植物在最后修正的系统里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