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学生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很关键的,能够帮助学生储备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理念,提高数学能力,获得数学快乐。本文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

在教学中,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

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35+68、

68+35、54+43、43+54…..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加数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数是相同的,所以

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

二、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基本保障,也是落实数学素养的基本工具。“分数乘法”这一课讲述的是几个相同分数的和以乘法知识进行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来拓宽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三个层次的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与之前学过的整数乘法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节课依然属于计算范畴,而大多数的小学生对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手段时,我准备以情境法导入新课,即先利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一个分数乘法的情境,让小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测结果。之后,学生要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讲述自己推测的依据,并对每一个学生所做出的推测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并展示。

三、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合理提出猜想

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六年级教学《圆的周长》时,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可以先引导

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又如:在五年级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

四、定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产生,又会对实践产生影响。所以脱离了实践的教学是根本不可能的。开展实践活动是必须的,而且它對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极大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项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时,一定要注意角度的大小同两条边的长度没有关系。个别学生很难理解这个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来解决自己的疑惑。让学生用纸张裁剪出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随后将学生裁剪的正方形收集起来,学生就会发现虽然这些正方形的大小不等,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四个角均为90°。实践出真知,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些知识点了。实事胜于雄辩。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

五、适时提炼,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

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

形进行计算。

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绝不只是上述所见。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多种问题,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提升。让小学生真正在数学教学中获得长远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