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

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
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

【文献号】1-711

【原文出处】理论与现代化

【原刊地名】津

【原刊期号】200306

【原刊页号】58~61

【分类号】F3

【分类名】工业经济

【复印期号】200401

【标题】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

——天津自行车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

【文章日期】2003-05-20

【作者】谢思全

【作者简介】谢思全(1951-),女,汉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邮编:300071

【内容提要】天津国有自行车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从辉煌一步步无奈地走到了衰落的地步。其原因主要是国有

企业垄断优势的丧失,生产组织方式的刚性制约,国有企业基本制度的缺陷。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中主动退出

,为民营自行车企业的发展“让”开了道路,民营自行车小企业迅速崛起。分析其原因除了国家产业垄断格局、

政府许可证管制放松等原因之外,企业集群是天津市自行车小企业迅速成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由此可见,制度

创新对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摘要题】地方经济

【关键词】制度创新/产业发展/自行车产业/天津

【正文】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3)06-0058-04

2002年上半年,天津的统计数据显示,原来被认为是已经衰落了的天津自行车产业,到2000年出现了产销量

的大幅度提升(见图表1)。有所不同的是,现在支撑天津自行车产业再度兴起的主体不再是国有大企业,而是一

大群民营小企业。

图表1 天津市自行车产销量的变化(万辆)(注:由于资料限制,1955年、1965年、1975年这三年的产量系

1950-1959,1960-1969,1970-1979这三个时间段总产量的平均值。)

附图{图}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年鉴》,自行车行业协会数据。

为此,我们以天津自行车产业为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的自

行车产业所经历的由兴盛到衰落,再到重新振兴的转变过程,正是该产业从国家垄断到多元竞争的产业组织的转

化过程,也是民营企业替代国有企业的一个制度创新过程。这一过程使我们对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有了新

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些理论上的思考。

一、“飞鸽”的衰落与国有经济的退出

天津原是中国两大自行车生产基地之一(另一基地是上海),天津的“飞鸽”自行车和上海的“凤凰”、“

永久”,并列为中国三大自行车品牌,也是天津市轻工业引以为自豪的一面旗帜。在“六五”、“七五”期间,

天津市政府先后共投资亿元对其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合并了十几个企业组建起“飞鸽”集团,企业员工达到

3万多人。这些举措使天津市国有自行车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增长,产量不断提高。年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

00万辆,上升到80年代末的661万辆,是天津市财政的利税大户,也是天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从20世纪90年代

初,“飞鸽”集团全面陷入困境。开始是产品积压,产量减少;而后是连年亏损,负债增高;最后不得不全面停

产,数千名员工分流下岗。自行车的产销量最低下降到10万辆左右(见图表2)。企业也不得不依靠厂房土地出让

来偿还债务。

图表2 飞鸽自行车集团1992-1999年产量的下降(万辆)

附图{图}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年鉴》,自行车行业协会数据。

不到10年,国有自行车企业的王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从辉煌一步一步无奈地走到了衰落的地步。“飞鸽”这

个曾经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也逐渐地销声匿迹。

分析国有自行车企业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1.国有企业垄断优势的丧失

天津国有自行车行业的鼎盛依赖于计划体制、短缺经济和国有产业垄断三大环境优势。在计划体制以及刚刚

改革开放的一段时间里,天津自行车产业上有国家资金支持,下有国有商业包销,产品尽产尽销,年产量稳步增

长,一度具有很强的赢利能力,可谓天津市财政的一棵“摇钱树”。

从1992年开始,中国加快了市场化制度创新的进程。国有自行车企业的垄断优势逐一消失:首先是计划体制

解体,国有商业不再包销国有企业生产的自行车。其次是短缺经济消失,消费者在代步需求满足之后对自行车有

了多样化和流行化的要求。“傻大黑粗”的传统产品卖不出去,产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积压。再次是国家的产业

垄断被打破,非国有的自行车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并且很快显示出了活力。在变化了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原

有的垄断优势丧失,新的竞争优势又未能形成,其获利能力很快丧失。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国有企业在市场占有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不足,“傻大黑

粗”的“飞鸽”名牌难以与花样翻新、价格低廉的各种品牌抗衡,因此原来的市场优势很快

丧失,民营的各种品

牌产品逐渐占领了市场。

2.生产组织方式的刚性制约

传统国有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一般是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因20世纪初美国人福特发明

的生产流水线而被固化,因此也称其为“福特制”生产方式。福特制在市场供给短缺,产品需求稳定的环境下具

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各国以及短缺时期的中国非常盛行。

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整个世界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出现饱和,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普遍过

剩。这就使福特制生产方式遇到了挑战。当市场的订单减少,或者订单变成小批量、多品种时,大企业在固定资

本和劳动用工方面的投入就会陷于停滞和闲置,形成巨大的沉没成本,企业亏损不可避免。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

,“飞鸽”企业在其鼎盛时期也是采用了福特制的生产方式。企业的规模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就在不断地扩张,

以至于在80年代后期形成了企业集团。而到了90年代初期,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的规模刚性就暴露出来,因

此曾经畅销的“飞鸽”也未能逃脱亏损和倒闭的厄运。

3.国有企业基本制度的缺陷

国有企业基本制度的缺陷,源于政府与企业难以分割的关系以及政府对企业微观活动不可避免的干预。由此

形成国有企业决策的外在性,经营者控制权的有限性,以及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等低效率的制度特征。

例如,当“飞鸽”自行车在市场上非常畅销的时候,政府通过连续拨款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张。而当市场供求

变化,国有自行车面临销售危机的时候,政府又恰恰采取了拨改贷等各种收缩性政策。前后两种决策都是由外在

于企业的政府做出。而对于自行车企业的经营者来讲,无论是企业的扩张还是收缩,都只是在执行上级指示。经

营者既没有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的权力,又没有挺过危机的雄厚实力。最后只能眼看着国有自行车企业的产品积压

,产量下降,财务成本升高,亏损自然也就无法避免了。

国有经济要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这是党的十五大以后作出的重要决定。其目的主要是要收缩战线,在保证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同时,给民营经济让出市场,避免与民争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天津市政府采取

措施,主动退出,为民营自行车企业进入该产业“让”开了道路。

从“八五”开始,政府减少了对自行车产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到“九五”期间,政府已经不再对自行车产业

进行投资。在“十五”之初的产业调整规划上,自行车被认定为国有资产退出的行业。同时,国有银行也向自行

车行业亮出“红牌”,不再向这类已经严重亏损的企业发放贷款。在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国有经济最终退

出了自行车市场。

二、民营自行车小企业的迅速崛起

就在天津国有自行车企业的王国逐渐衰落之际,一大批民营小型自行车企业,在“飞鸽”王国的“废墟”上

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天津民营自行车企业兴起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发展速度极快。如果从1993年天津第一家私人

自行车企业富仕达的建立开始算起,到2001年仅仅8年的时间,天津私人自行车企业以每年几十倍的速度增加,生

产能力也以每年几百倍的速度增长。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异,因此被全国自行车行业称为“天津现象”。

图表3显示,1991年,非国有的自行车产量只有14万辆,占全市自行车总产量的3%,但是到了2001年,非国

有企业的自行车产量则达到了1930万辆,已经占到全市自行车总产量的97%。

图表3 非国有企业自行车产量所占全行业产量的比例变化(万辆,%)

附图{图}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年鉴》,“飞鸽”集团内部资料。

附图{图}

根据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年末,天津市有自行车厂家655家,其中组装厂379家

。在组装厂中,非国有企业有371家,占到组装厂的98%;私人企业283个,占74%(见图表4)。根据新的统计,

在2002年2000万辆的全市总产量中,私人自行车企业的产量已经占到1300万辆。

图表4 2000年末天津市自行车组装厂所有制性质分布

附图{图}

资料来源: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2002年统计资料。

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天津自行车产销量已经占到了国内生产总量的2/5左右,几乎垄断了国内低档自行车

市场。天津再度成为闻名全国的三大自行车生产基地之一。

与传统体制下国有“飞鸽”垄断天下的状况不同,现在天津市自行车产业的主体,是大量的民营小企业。而

且这些民营小企业在地理上还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空间集聚的特点,形成了一个自行车的小企业集群。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民营企业如此迅速地进入自行车生产领域?根据我们的分析,除了国家产业垄断格局、政

府许可证管制放松等原因之外,企业集群是天津市自行车小企业迅速成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从全国来看,天津是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江浙)相并列的三大自行车企业群落之一。从天津来看,

同样的自行车企业群落也聚集在西青、东丽、北辰、大港、武清几个近郊区县。其中,武清区王庆坨镇是一个最

为集中的小企业群落。

王庆坨是天津市远郊的一个乡镇,由于土地的稀少和贫瘠,王庆坨人历来就有做小买卖、跑运输、搞手工制

作等商业活动的历史。1994年,几个在原供销社组装过自行车的工人自发地组成手工作坊,

利用从天津趸来的自

行车零件,组装一些加重加粗的驮载式自行车,开始了王庆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

仅仅五六年的时间,王庆坨的自行车小企业已经发展到整车企业95家,零部件企业145家,其中大部分是家庭

企业。自行车生产已经成为一种王庆坨镇家家参与、遍地开花的产业。到目前为止,全镇的自行车生产量已经占

到全天津市自行车产量的40%,在全国的产量中接近1/10。

群聚对于自行车小企业迅速发展所起到的效应,首先是小企业的外部规模效应。无数小企业以单位规模成本

的最小化和集群产量规模的最大化形成互补,从而形成了集群规模的报酬递增。其次是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由于同业小企业在空间上相对聚集,彼此之间势必存在竞争;又由于每一个小企业都有规模的限制,因此彼此

之间又需要有合作的关系,由此产生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小企业集群保持活力的源泉之一。此外,还有企业

间的分工和协作效应,资源的共享效应,技术创新的推广效应,等等。在这些正效应的不断刺激下,天津的自行

车小企业进步和提升很快。

仍以王庆坨为例,几年前的王庆坨以自行车的“低质低价”而闻名,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优质低

价”上做文章。企业争相建立标准厂房,引进先进设备,申请ISO9000认证,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

质量,等等。如果不是企业的集聚,很难想像王庆坨的农户怎么能够迅速地进入自行车产业,而且还在推动着这

个产业的快速增长。

三、制度创新导致产业进步

自行车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产业,随着国有企业的衰落,一度被认为已经夕阳西下。但是天津的自行车产业在

国有经济退出后,却由于私人经济的进入而重新焕发了活力。可见制度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天津自行

车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制度创新给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明显成效。

民营小企业的大量进入以及对大企业的替代拉动了天津市自行车产销量的大幅度提升。图表5的三条曲线反映

了非国有企业(主要是私人小企业)的自行车产量和“飞鸽”集团产量的比例变化。

图表5 非国有企业对天津市自行车总产量的贡献(单位:万辆)

附图{图}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年鉴2002年》,天津市自行车协会资料。

1993年之前,“飞鸽”集团自行车产销量曲线与全市总产量曲线重合,并拉动全市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从19

95年开始,尽管“飞鸽”集团的产销量继续下降,但非国有企业的产销量却迅速上升,占到天津市总产销量的70

%,拉动了天津市总量的回升。1999年非国有企业的产销量占到天津市总量中的97%,并且开始与全市总量曲线

重合。到了2001年,非国有企业的产销量曲线陡然增长,表明了民营小企业对天津自行车

产业所产生的强力拉动

作用。

可见,在自行车这样壁垒较低,竞争性很强,而且利润极低的普通制造产业中,政府直接经营一般很难赢利

,而民营企业则大有可为。由此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在一个竞争性的产业中,政府直接经营的企业越多,该

产业中亏损的企业就会越多,该产业就会随着国有企业的亏损逐渐衰退下去。而产业的兴衰,又会影响到整个国

民经济的增长及增长速度。因此,国有经济从绝大多数产业领域中退出,让位于民营投资者和经营者,这一制度

创新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的盈亏问题,而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前途的重大战略抉择问题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2]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中小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1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中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中国86%的中小私 2

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见表1),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性的,而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但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表1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 ┌──────────────────────────────────────┐ │企业形态企业控制权管理岗位│ ├──────────────────────────────────────┤ │业主制或合伙制业主或合伙人业主或合伙人│ 3

树立创新理念,推动公司发展

通过学习公司组织的关于“两学一做”的专题学习会,结合本职工作,我认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旅游行业潮气蓬勃的发展,但是我公司特别是今年以来,公司发展速度“趋缓”、发展动力“趋弱”,迫切需要转变思想,通过创新来增添新动能。作为旅游景区公司,如果在规模不占优势,还再不注重创新,体现不出特色管理,连个看家本领都没有,恐怕就要彻底落后了。因此我们必须警醒起来,切实增强创新意识,把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通过创新推动公司自身一些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只有创出新点子,搞出新特色,才会彰显工作成绩显现工作效能,队伍素质和形象才能活起来。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严细实”作风 面对艰难现实,是选择向“左”还是向“右”,这需要我们好好组织开展全员“严细实”工作方针大讨论活动,目的就是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凝心聚力促进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创新发展理念与工厂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要有创新意识。理念引领观念,观念引领行动。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头道工序,企业基层干部职工都要摒弃墨守成规,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的陈规陋习,在思想上求突破,在理念上求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跟进行业形势变化对工作更高的要求。 二是要有担当意识。企业要有担当,要面对困难积极作为,围绕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我们

全体员工要有担当意识,要踏实工作、勤勉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实做细做出特色,独树一帜,在企业发展中体现岗位价值。 三是要有比拼意识。在我公司里,当前仍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工作得过且过、消极被动,没有一点压力和紧迫感,和自身工作要求相差甚远。大家要有所谓的“争强好胜”意识,带着想法、带着激情去工作,同样的工作可以多横向、纵向比较,把工作做出色、做极致,做出特色。 二、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各项管理不断提升 对于旅游企业新一轮的竞争来说,说到底还是管理的竞争。对我们景区来说,今后我们应该精益管理降本增效,通过我们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动能来增加公司收入、提升公司业绩。如何以“创新”的方式实现管理提升,做出企业的管理特色,我认为要从三方面抓好:一是制度建设要创新骨架清晰。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经过这几年综合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我们基本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制度运行还不十分顺畅,制度中存在的不适用、不好用、不管用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持续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理顺职责,优化流程,提高管理效能。 二是树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有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把基础工作做实打牢,通过树立创新理念,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流程,改进工作,从而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创新管理)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三大创新问题

(创新管理)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三大创新问题

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三大创新问题 无论是研究企业的人,仍是运营企业的人,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要探讨企业问题,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的三大问题:第壹个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问题;第二个是企业战略创新的问题;第三个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下MBA的核心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均是之上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中心,围绕着上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且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细分化和具体化,使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课程展现出来。因此,于这里,我们首先对这三个问题做壹个大致的描述。 壹、企业制度创新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能够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壹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于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均认为企业就是壹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壹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运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当下这样几个方面。 (壹)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于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

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于,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于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均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均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壹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仍是壹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均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的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就像中国原来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活力,壹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有问题,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

2012年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10级经济学模拟实训案例分析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 科技进步,历来是人类发展进程的主要标志。无论是机械化、电子化,都曾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经济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与体制创新联系在一起的。 一、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

从改革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等政策调整,再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发展非国有经济成分等。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体制创新的结果。这种体制变革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制约因素。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要从健全人才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创新金融财政制度、加强政府创新等方面入手。体制创新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是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内容。土地、矿藏、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资源,主要依靠市场来配置,市长不要再去审批经营性的土地、矿山,劳动力、技术人才也要逐步提高市场化程度。二是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体制。现在所有制单一,国有资产比重太大,要大力推进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般竞争性的待业国有资产尽快退出,让市场去选择投资者,在市场中实行优胜劣汰。对垄断行业也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选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都要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完善市

农业经济学在线作业3

农业经济学(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2-18 14:36:37 一、单选题 1. (5分)收入效应是指() ? A. 收入分配效应 ? B. 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未变化,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将增加,从而也将增加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 ? C. 收入增加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 D. 收入减少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经济学(第2版) 2. (5分)农产品需求富有弹性是指() ? A. Es=0 ? B. Es>1 ? C. 0<Es<1 ? D. Es=∞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经济学(第2版)

3. (5分)“黄箱”农业政策() ? A.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只是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不需要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 B.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由于不是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是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 C.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由于不仅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且还要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 D.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兴起,这些政策由于不仅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且还要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经济学(第2版) 4. (5分)农业的外部性是指() ? A. 农业的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必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学号:1423101200740 姓名:郑颖 2014年春季专业工商管理学校哈工美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D1

内容摘要 我国企业面临着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 。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制度创新机制变革技术创新

目录 一、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1)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1)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1)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1)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1) 题目: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1)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2)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2)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2)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2)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2) 二、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3)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3) (二) 产权制度缺失 (3)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受产权收益。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3)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3) (四)管理制度缺失 (4)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4) (一)企业家创新 (5) (二)产权制度创新 (5) (三)管理制度创新 (5) (四)治理结构创新 (5) (五)分配制度创新 (6) 四、坚持分配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6)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6)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6)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7)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7) 参考文献 (8)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一)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勾画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系列重要改革创新相继破题。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行业创新进入了观念转变快速、思想动员广泛、创新活动高涨的时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业松绑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突破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国内证券公司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有竞争力综合券商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全行业、全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行业各参与者创新热情高涨,创新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行业规模稳步提升,取得了长足进步。 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 第一,正确的行业定位决定了行业创新的发展方向。金融行业创新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证券行业作为金融领 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力服务 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证券公司应回归资本中介本位, 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为并购重组提供资产定价、 资金融通等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加快行业 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大局。

第二,制度的创新,给行业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证券市场创新步伐很快,但也存在配套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位法盲点问题。例如,《证 券法》对“证券”这一核心概念,既没有采用定义方式,也没有采用列 举方式进行界定,而是以适用范围作为替代且范围狭窄,但随着资产证 券化、资管产品等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证券的种类与范围大量增加, 这些均有必要纳入《证券法》进行调整,凸显顶层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和 迫切性。同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日趋复杂多元,对如何识别风险,建 立有效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差异化的流动性服务机制等基础制度 也提出迫切的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藉《证券法》修订契机, 注重统筹规划,以发展的眼光拓宽“证券”的范围,为创新提供法律支 持和拓展空间;尽快完善基础性制度,研究制定行业统一的投资者分类 和产品分级标准,完善产品发行、销售、转让等规则体系,规范创新发 展。 第三,基础产品丰富,结构合理是行业创新的基石。证券行业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都建立在相对丰富和完备的产品结构上。各机构 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 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 行业创新发展环境。 第四,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给行业创新提供保障。现代证券行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行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全行业持续 优化技术基础设施,先后在交易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监察系统 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推出了新一代交易系统上线、综合业务

论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创新

[摘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新制度经济学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均衡与演进的视角以及新经济社会学制度安排对制度环境的“嵌入性”视角观照中国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既是一种“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创新”,最终必然会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 [关键词]企业制度演进过程创新目标创新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既是一种“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创新”。关于“过程创新”,理论界一般没有异议,但缺乏对这一判断所隐含原则的彻底澄清,否则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政府思维替代企业思维的错误倾向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关于“目标创新”,目前争论还比较多,致使许多企业在借鉴国外经验与兼顾本国国情的夹缝中不是“左右逢源”而是“左右为难”。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1]视角和新经济社会学(The New Sociology of Economic Life)的“嵌入性”[2]视角,我们试图对这样两个问题作出较系统的解释。 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一种“过程创新” 一般来说,企业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内部规则”[3],企业制度要想免受“外部规则”[4]的异化而按照自身的逻辑持续展开和成长演进,制度环境对产权原则、法治原则和合约原则的遵循是基本的制度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较早和较好的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是自然成长型的;由于古代中国的制度环境在这三个方面均存在致命或严重的缺陷,结果使现代企业制度未从中国历史自发创新而不得不在近现代走上了一条制度模仿和推广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道路。 (一)企业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内部规则”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合约的外化,本质上代表了企业各要素产权主体间就如何配置企业产权(主要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通过某种再谈判机制达成的动态博弈均衡。可见,现代企业理论仍主要沿袭了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传统,把制度看作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交易的博弈产生的“内生变量”。内生性的企业制度也可理解为哈耶克意义上的“内部规则”。

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通过多源数据综合集成和海量信息挖掘与分析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使单一领域技术研究转向全领域要素研究,已成为科技创新资源管理与评估、科技创新服务领域关注的热点。 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大大数据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对于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大数据创新平台等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平台来说,单单靠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方进一步加大对基于大数据领域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和建设力度,在数量上进一步充实布局,在质量上进一步引导提升,在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需要构建覆盖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大数据领域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不仅要吸引和聚集一大批大数据科技创新资源落地,更要瞄准大数据领域的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的建设。因为没有科技创新源头的支撑,就没有后续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相关业态的衍生,发展大数据也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存储基地。想要占领科技创新高地,必须要聚集大量的基于大数据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 再次,要加快推进一批科技创新应用领域的项目落地。从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来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厚积薄发的过

程。我们应及时把握大数据领域发展机遇,迅速推动一批典型项目落地应用示范,在大数据科技创新应用层面取得先行先试的效果,在大趋势中快速积累科技创新资源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加紧捕捉不断提升自身核心实力的契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大数据领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上“质”的提升。 最后,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资源的管理、共享、流转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在科技创新资源的数据采集、开放、共享、分类、质量、安全管理等关键共性标准,科技中心资源方面的数据交易、安全、定价、结算、流转等标准等都有待完善。政府大数据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管理、运营、共享、开放和集约化利用都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去规范,率先做出探索、制定标准,才能在未来科技创新行业掌握话语权,占据制高点。

农业概论在线作业1-2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我国90%以上的农林牧渔业分布在以下的年降雨量等值线以东 (500mm) 2.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计划经济原则)。 3.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00公斤)。 4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4:1)。 5. 当前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础地位)。 6.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40%)。 7.地球上谷物生产最多的是(亚洲)。 8. 农作制(系统)是一种(人工开放系统)。 9.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具有(相对有限性)。 10.在世界上我国水产品产量的位次是(首位)。 11.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乔木>玉米>灌木)。 二、多选题 1.当前我国缺粮地区主要是(华南、华东)。 2. 当前世界上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包括(法国、美国)。 3.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投入少、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4.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生产工具与工艺现代化、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 5.中国的农业科技已对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良种、多熟制技术、灌溉技术、化肥制造工艺)。 6.森林的功能是(减少水土流失、生产木材)。 7.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多参照以下模式(韩国、中国台湾省)。

8. 世界上实行东方型小规模现代集约农作制的国家有(日本、以色列、韩国) 9. 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太阳光不是(无限要素)。 2. 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不包括(农村劳力缺乏)。 3.中国农业起源于(7000年前)。 4.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中部平原区)。 5.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是(北美洲)。 6. 耕地的性质是(自然基础上的人工要素)。 7.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先增后减)。 8. 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 9. 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20%-30%)。 10. 关于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农业生产指数的增长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低于发达国家)。 11.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指的是(土地劳力资金)。 二、多选题 1.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与水平是(传统农业阶段、小农经济水平)。 2. 我国东部沿海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气候)。

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

问题 如何改进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机制,使政府在GDP指标之外更多的关注社会发展可持续性, 如何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本地资源供给,又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 面对大量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城镇生活,如何合理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对方辩友,这一系列问题,难道可以通过业务发展来解决吗? 请问对方辩友,金融制度创新都包括哪些方面? 请问对方辩友,业务发展是指什么? 答案 金融制度创新通常包括什么 包括:金融组织变革或引进;拓展新市场或增加原金融商品的销售或市场结构的变化;管理的组织形式创新;金融文化领域的创新。 例子 正是制度的创新,使得英国在产业革命时期的科技、经济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十七世纪横扫欧洲的经济危机中,英国和荷兰受到的影响最小,究其原因,诺思发现,在两个成功的国家里,制度创新的成果――产权制度的建立,使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并把资源投入发明与经济发展中。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超级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却在一夜之间在世界上消失。这座大厦在兴盛了六十多年后崩塌,实在是由于苏联僵化、落后的体制不得变革、无以为继。制度创新使得苏联科技、经济大发展,制度的僵化又使得苏联一败涂地。对比思考,个中奥妙不难参透。 人们能否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关键在于自身潜能的发挥。人们在活动中往往会因为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究其原因,制度是一个要害。制度能否给予人们的行为足够的激励以及激励程度的大小,是制约人的潜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制度创新才能推动业务发展。 制度创新以其激励功能,鼓励和促进行为者的经济发展活动。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刺激着科技成果不断的涌现和被应用,因此可以说,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自身的发展。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 人类发展中的合作与竞争形式以及组织人类活动的规则的执行体制是经济史的核心。 西方两次经济革命的开展使其成就今天的业绩,与其说是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西方经济社会的展,不如说是制度的创新使得科技创新的成果能有如此的本领将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两次经济革命“都蕴含了根本性的制度重构”。 制度创新有关国家兴衰 我国改革开放自农村改革始,农村改革始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采用。 说到银行的创度创新对业务的推动,不得不提农村合作银行,无论从产权形式还是治理结构来看,农村合作银行都是农村微观金融制度的一种创新。 面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我们既要克服恐慌、悲欢心理,又要充分估计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力,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

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三大创新问题

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三大创新问题 无论是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要探讨企业问题,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的三大问题:第一个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问题;第二个是企业战略创新的问题;第三个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MBA的核心教学内容的设置,也都是以上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中心,围绕着上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并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细分化和具体化,使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课程展现出来。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对这三个问题做一个大致的描述。 一、企业制度创新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的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

基本思路: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手段,重点在 ...

北京市水产总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北京市水产总公司 二○○六年二月

目录 一、企业发展概况 (1) (一)企业基本情况 (1) (二)企业改革与发展 (2) 1、企业改革进展情况 (2) 2、企业发展情况 (2) (三)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战略 (6) (三)发展目标 (7) 三、“十一五”产业发展重点 (10) (一)主业发展重点 (10) 1、水产品流通与物流配送业 (10) 2、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12) 3、水产品加工业 (14) 4、远洋渔业 (16) 5、水产种苗与生物渔药业 (18) (二)投资与资产经营 (20) (三)渔业科技创新 (20) 四、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23) (一)加快改革步伐,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23) (二)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企业扩张式发展 (23)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24) (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行业精品 (24) (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24) (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5) (七)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2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国资委制定的《北京市国有经济产业布局“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结合总公司“十五”期间发展基础和本市渔业发展规划,围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总量增长、主业突出、品牌经营、提高效益”的发展战略,特编制《北京市水产总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企业发展概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北京市水产总公司是以水产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集团性国有企业。公司成立于1983年。近两年,按照市国资委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启动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工作。总公司实行主业控股、辅业参股,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总公司初步形成了以水产批发市场、水产品加工、远洋渔业、水产种苗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建立了以水产批发市场和水产品加工为核心的,从事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总公司共有直属二级企业19家,其中:全资子公司15家、控股公司2家、参股公司2家,另有一家科研事业单位和一个物业管理中心。 到“十五”期末,总公司资产总额7.55亿元,所有者权益1.76亿元,负债总额5.71亿元,固定资产3.08亿元。 “十五”末,总公司总资产回报率0.50%,资产总额比“九五”末增加6455万元,增长了6.98%;总收入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实现利润500万元,上缴税金1262万元;资本保值增值率101.7%;资产负债率75%。 “十五”期间,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8.2亿元,主营业务利润总额4286万元。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_B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_B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的外部性是指 (5.0 分) B和C -农业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是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自然环境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外部经济环境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 用户解答:农业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是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2.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5.0 分) 就是要使市场价格保持在目标价格的水平上 *必须有一些列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 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事 应该尽快实施 知识点: 用户解答:必须有一些列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 3. 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也无法将他排除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之外 () (5.0 分) 错误正确知识点: 用户解答:正确

4. 农业政策执行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5.0 分) -错误 正确 知识点: 用户解答:错误 5. 农业政策的法制化是指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内容都应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与其相抵触。()(5.0 分) *正确 知识点:用户解答:正确 ■■■■■■■■"■■■■■■■■■■■■■■■■■■■■■■■■■■■■■■■■■■■■■■■■■■■■■■■■■■■■■■■■■■■■■■■■?■■■■■■■■■■■■■■■■■■■■■■■■■■■■■■■■■■■ 6.稳定价格政策是指 (5.0 分) 要熨平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波动 *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防止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知识点: 用户解答: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7. (5.0 分) WT《农业协议》将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蓝箱政策和绿箱政策。() *错误正确

工作要坚持五个理念 推动创新发展

检察工作要坚持五个理念推动创新发展 要推动检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未央经济发展,促进未央社会和谐,实现争创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应坚持好五个理念。 一、坚持高标准理念 目前,未央区已经成为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地铁二号线、铁路北客站、空港服务区、大明宫遗址公园、团结库水环境综合治理、西咸一体化建设等许多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使未央发展驶入快车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区域形势的新变化,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必须适应区域发展形势,对整体工作高标准定位,准确把握检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服务区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城市新生活示范区目标履行各项检察职能。 坚持高标准理念就是整体检察工作要走在全市检察系统前列,这是逐步形成的西安市新行政中心区地位的要求,是建设城市新生活示范区的要求,也是未央人民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就是衡量我们的工作实绩,不仅要看办理了多少案件、出台了多少管理措施、开展了多少次活动、接待了多少次群众来访,更要看是否化解了矛盾纠纷,理顺了群众情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是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是否满意。同时,要以各项工作的高标准,保证工作实绩高标准的实现,保证执法工作的取得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二、坚持全面发展理念

检察工作是由不同的职能组成的统一体。因此,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定检察机关的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在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把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权,服务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全面发展理念要体现在各项检察工作中,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保证工作健康发展,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诉讼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检察工作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统筹各项检察工作。即"看家本领"刑事检察要基础牢固,"检察脊梁"自侦工作要挺得更起,各项监督工作要全面发展。其次,要统筹检察事业各项构成要素。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队伍建设、装备技术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促进未央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未央检察事业发展,实现干警个人发展的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关键在"人"。所以,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检察干警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和扩大干警在单位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相信、尊重、理解、服务、满足干警中,使检察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实现检察工作稳步、健康、持续发展。让干警在服务社会,推动事业发展中成长进步,满足人生需要,实现人生价值。

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序论: 创新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J,A,Schumpeter,1912)中被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主要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辟原材料新来源、实现产业新组织等多个方面。”① 由此可见,创新理论是一个被纳进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分析和研究领域。创新理论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若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 一、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熊彼特首开技术创新研究之先河,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固然对制度创新有一定的意义,但早期对创新题目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如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对创新进行类型划分的;此外,希克斯将创新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和“中性”三大类;门茨则将创新划分为 注释:①王曦,赵绘宇.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法律制度安排[J].当代法学,2004,(9):3-11.

“基础创新”和“二次创新”两大类②。由此可见,他们对创新题目的研究偏重于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题目的研究是很有限的。 二、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一)制度创新理论发展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人的行为的分析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仍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已用效用最大化替换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定,理性被理解为人能根据各种约束作出一系列欲看、期看与偏好的选择;二是熟悉到按传统理论的观点,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受“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样实际上是假定了市场的运作不存在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交易用度。事实上,任何一项交易的完成,都需要进行合约的议定、对合约进行监视和讨价还价等,因而必然存在交易用度,正是由于交易用度的存在,才产生了用于降低交易用度的不同制度安排;三是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完全界定私产制度,以为这样是最有效率的,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期看,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产权结构的多重特征也证实了这一点。基于这些熟悉,产权学派企图揭示产权制度的功能及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新制 ②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思想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思想汇报

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制度建设离不开制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正是遵循这一重要思想,我们党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必 第2 页共13 页

中小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见表1),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

性的,而我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表1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 ┌──────────────────────────────────────┐ │企业形态企业控制权管理岗位 │ ├──────────────────────────────────────┤ │业主制或合伙制业主或合伙人业主或合伙人 │ │家庭式企业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垄断全部岗位│ │纯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家族成员垄断全部岗位│ │准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干亲、姻亲部分非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混合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亲戚、朋友少部分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临界点外来中层经理部分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公众公司职业经理人全部岗位对外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