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国内外的比较

浅议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国内外的比较

浅议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国内外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3-03-11T13:52:53.04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作者:张文钦[导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制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逐渐地确立了其独立的法人实体地位。张文钦内蒙古乌海职业技术学院016000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制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逐渐地确立了其独立的法人实体地位。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

深入,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然而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财务状况,甚至影响到学校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词:高校管理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我国是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国家,据统计,在我国的1700多所高校中,在校生人数约1400万。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发展的阶段,这无疑会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出国留学热现象的产生,无疑也产生了国内高校同国外高校的激烈竞争,因此我国高校的整体活动必然会随其组织结构的一系列问题而变化。高校的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的重要管理活动之一,其本质虽然没变,还是组织和处理高校整体经济关系与各种财务收支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但是,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财务管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还是会越来越明显。

一、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的比较

美国采取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学校的财权集中于校级,学院向学校申请经费纳入校级预算,校级向州政府申请预算拨款,学校的预算需报州政府审批后执行。美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与预算管理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统招全日制的高校中,学校的全部收入都归学校一级所有,学院的一级自主权就变得很小,更没有权利成为独立的预算主体。预算的管理权在学校一级,由学校一级统一来安排收入和支出,收支安排执行的是统一标准和统一政策。

1.高校预算运行的比较

通过对比与分析中、美两国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我们从中发现在预算方法与预算管理思路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如下:(1)预算管理思路不同。美国高校是从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取得的拨款,是一个总额,还有一部分以特别经费的方式进行分配,当高校收到HEFCE的一揽子拨款后,直接分配给有关学院。学院按照所占用的资源,上交一部分资金给高校,以供高校行政经费开支。也有一些高校在收到HEFCE的拨款后,先将行政经费扣除,然后将剩余资金在各学院之间进行分配。我国的高校预算则主要是管好、用好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和所收取的学杂费,做到资金的合理使用,做到财务收支平衡,以保证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为目的。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预算管理思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与我国高校管理的现状是有密切联系的。

(2)高校内部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部门和项目业绩评价为核心的预算方法。美国通过对高校绩效评价的全面分析与评估各院、系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能够对学院的项目建设与学院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的调控,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使学校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这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率,还可以使学校的各个学院之间进行有序的竞争,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中,应该引用这种完善的绩效评估方法,打破传统的资金分配理念,以提高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与健康发展。

2.高校办学经费来由的比较

美国的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筹资机构——筹资办公室管理筹资事务,校董事会也是为学校筹集资金的机构。另外,美国政府允许高校发行债券,购买高校发行的教育债券风险小,社会效益大,且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因此很受民众欢迎。美国各高校多渠道筹集经费的工作效果明显,为缓解高校办学经费起到了积极的缓解作用。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就过于单一,主要靠政府的投入,在其他方面的筹集能力与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思路还不够开阔,仍需要不断地改进。

3.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比较

我国高校的两种财务管理体制分别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前者便于直接管理,其优点在于能保证学校的财务在集中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学校的发展不会偏离主要方向,但是不利于调动各个学院的积极性。后者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校内的财务管理更加流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权、集权的矛盾,各院系管理好自己学院的经费,合理地利用经费,所以能够充分地调动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理财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应该建立财务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的财务评估监督机制、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筹集资金方面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减轻政府的负担,充分调动各个学院的积极性,加大向社会和个人的筹资力度,充分利用本校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的经费负担;转变学校以往在资金运作方面的观念,逐步健全、合理优化投资组合。

本文对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费来源状况以及预算管理方面进行了比较浅显的研究,其深度与全面性在今后还需要不断完善,另外,如何设计一部完善的学校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并且在控制其运作成本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