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对比分析型

综合题 对比分析型
综合题 对比分析型

题型3 对比分析型

1.(2013·上海地理)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

(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3)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

(4)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部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任答一点即可)

劣: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好望角航线有风浪危险。(任答一点即可)

(2)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

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3)甲地为地中海型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或以

抗旱耐热的经济作物为主,如葡萄、油橄榄等。(任答一点即可)

(4)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原因: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世界海洋航行。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该题要求描述海陆位置,则强调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海陆位置优越,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

分析航运的优劣应结合世界主要的海洋运输线路及条件回答。该航线的优势是运输量大,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劣势是与苏伊士运河航道比,航线长,好望角航线受西风影响,风浪大。第(2)题,本题考查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入海河流能够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在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能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根据图示: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第(3)题,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甲地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农业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系为特征。在农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所以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合是地中海型农业的特征。第(4)题,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南非的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判断: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

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

材料三下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

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3)依据图甲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何优点。

答案(1)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材料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基础条件好;有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等(答出四点即可)。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有利于与发达国家IT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对汽

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等(答出三点即可)。

(3)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

解析第(1)题,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紧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机械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第(2)题,应把握IT产业的特点,联系产业转移产生影响答题。第(3)题,充分运用知识积累,结合图示信息作答。

3.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推断澳大利亚主要铁路的空间分布并阐述理由。

(2)说出汤斯维尔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更为发达的原因。

答案(1)澳大利亚铁路呈现半环状分布(或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理由:东部与南部地形平坦;人口多,城市多。

(2)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丰

富的水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东南部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交通

便利,腹地广阔;(殖民者到达最早)开发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

解析第(1)题,交通线的修建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沿人口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因此可推断澳大利亚铁路线应为半环状分布。第(2)题,汤斯维尔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并且有沿岸洋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第(3)题,本题主要从航运条件、人口和工农业分布、发展历史、腹地条件等方面来作答。

4.下图中A、B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并简述差异的形成原因。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答案(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

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

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解析第(1)题,A、B均为高原,在比较地形的差异时主要分析地表的平坦程度和海拔的高低。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气压带和风带、洋流、地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

第(2)题,B高原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季风的形成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A高原的夏季风是西南季风,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第(3)题,比较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只要抓住两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武广高速铁路(甲图)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乙图)全长1 142千米,“以桥代路”

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

(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原因。

(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但原因不同,试比较分析。

答案(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少以节省运营时

间。

(3)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

留通道。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与其交叉;避免多占用耕地。

解析解答本题应紧扣比较的对象,即抓住题中“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平直的原因”“以桥代路”等信息。分析第(1)题时要注意河流区位应包括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交汇处等,必须体现“交汇处”“河口”等城市的位置特征。分析第(2)题时要结合地形和高速铁路的要求来进行。分析第(3)题时要注意两条铁路各自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充分考虑铁路对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要体现“冻土”“动物迁徙通道”,京沪高速铁路要体现“节约耕地”“减少与其他线路的交叉”。

解题技巧

要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应掌握如下秘诀: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只有答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根据问题的内容来决定是直接列举要点还是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更直观些。

相似三角形综合题练习

相似三角形综合题练习 类型一相似三角形中动点问题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E=EB,线段MN的两端点分别在CB、CD上滑动,且MN=1,当CM为何值时△AED与以M、N、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变式:如图,在△ABC中,AB=8,BC=7,AC=6,有一动点P从A沿AB移动到B,移动速度为2单位/秒,有一动点Q从C沿CA移动到A,移动速度为1单位/秒,问两动点同时移动多少时间时,△PQA与△BCA相似. 例2: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 (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作QR//BA交AC于点R,连结PR,当t为何值时,△APR∽△PRQ? A B D C E N

N C M B 变式:如图,在矩形ABC D中,AB=12cm,BC=8cm.点E 、F、G 分别从点A 、B 、C 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 、G 的速度均为2c m/s ,点F 的速度为4cm/s,当点F 追上点G (即点F 与点G 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 秒时,△EFG 的面积为S(c m2) (1)当t =1秒时,S 的值是多少? (2)写出S 和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若点F 在矩形的边B C上移动,当t 为何值时,以点E 、B 、F 为顶 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 、C 、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例3:如图,在梯形ABC D中,AD ∥BC,AD =3,DC=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 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MN//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 C为直角三角形.

初二年级30道典型几何综合题

30道典型几何综合题 1、解答:解:(1)如图,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CD'与x轴交于点E,连接DE.若在边OA上任取点E'与点E不重合,连接CE'、DE'、D'E' 由DE'+CE'=D'E'+CE'>CD'=D'E+CE=DE+CE, 可知△CDE的周长最小. ∵在矩形OACB中,OA=3,OB=4,D为OB的中点, ∴BC=3,D'O=DO=2,D'B=6, ∵OE∥BC, ∴Rt△D'OE∽Rt△D'BC,有 ∴ ∴点E的坐标为(1,0); (2)如图,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在CB边上截取CG=2,连接D'G与x轴交于点E, 在EA上截取EF=2, ∵GC∥EF,GC=EF, ∴四边形GEFC为平行四边形,有GE=CF, 又GC、EF的长为定值, ∴此时得到的点E、F使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 ∵OE∥BC, ∴Rt△D'OE∽Rt△D'BG,有. ∴ ∴ ∴点E的坐标为(,0),点F的坐标为(,0)(10分)

2、解答:解:(1)设点B(4,﹣1)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B',其坐标为(4,1),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把A(2,﹣3),B'(4,1)代入得:, 解得 ∴y=2x﹣7, 令y=0得x=, 即p=. (2)过A点作AE⊥x轴于点E,且延长AE,取A'E=AE.做点F(1,﹣1),连接A'F.那么A'(2,3). 直线A'F的解析式为,即y=4x﹣5 ∵C点的坐标为(a,0),且在直线A'F上, ∴a=. (3)存在使四边形ABMN周长最短的点M、N, 作A关于y轴的对称点A′,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与x轴、y轴的交点即为点M、N, ∴A′(﹣2,﹣3),B′(4,1),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 ∴M(,0),N(0,﹣). m=,n=﹣. 3、解答:(1)证明:∵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点C′的位置, ∴∠A=∠C′,AB=C′D ∴在△GAB与△GC′D中,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改)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原理解述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 例如①描述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地形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 ②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发育程度、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等方面; ③说明河流的水系特征要从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等方面入手; ④工业生产特征则要从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说明等等。 平时只有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事物的特征表现,才能为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奠定良好基础。2.典型案例分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2)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 (3)简述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和河流等信息可准确定位:图示 区域为南亚西部。通过河流流向等确定地势高低,地势特征 描述要突出高低起伏状况;河流水文特征应从流量、含沙量、 有无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回答;自然地理特征描述要突 出区域特色,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回答。 答案:(1)地势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理由: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 (2)相同点:a、b两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两河所处纬度较低,都没有结冰期。不同点:a河流量小,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丰富。 (3)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域差异大。水文特征:以冰川融水为主,是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冰川湖泊。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 3.技巧点拔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 点拔: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4.重点突破 1.2012年7月20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详细介绍了西藏地区的“一江两河”工程,“一江”指的是雅鲁藏布江,“两河”指的是拉萨河和年楚河,“一江两河”工程的实施保障了西藏地区粮食和蔬菜供应。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下图为“一江两河”工程示意图。 材料2:“一江两河”地区年均温在8.20C~ 240C,年降水量在270 mm~550 mm,适合 小麦、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 (1)简述雅鲁藏布江的水文特征。

巧解申论比较型综合分析题

巧解申论比较型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地推断或评价。综合分析题可以说是申论笔试中的必考题型,也是广大考生难易把握的题目。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带您一同揭开它的面纱。 一、何为比较型综合分析题 所谓比较型综合分析题,指的是对于两种不同做法、观点的对比分析,例如比较中美两国教育方式的异同、分析F市T市垃圾收费制度的不同、对两地农村土地政策进行评析。命题人往往从一个相同主题下,对于不同做法和不同观点进行题目命制,需要考生对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观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对比,进而能够进一步的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比较型综合分析题的基本作答思路 第一步:概括比较对象。概括对象从数量来说一般是两者,需要用简练的语言对两者的不同做法或观点进行提炼。 第二步:比较相同不同。详细梳理材料,比较两者在具体做法,例如动机、手段、结果;核心思想,例如原因、影响、结论等方面的相同要点和不同要点。 第三步:作出最后结论。总分总结构的综合分析题一般结尾都需要落实观点,也就是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谈谈对策。对策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通过真题进行完整演示 【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 “给定资料”中描述了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事例,请对这些事例进行评析。(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概括比较对象)事例分别为:盛光农业园区流转农民土地,分租出去种草莓;X市“新园区”圈地发展“生态酒店”“农家乐”,让土地大面积撂荒,抬高土地租金。 (比较相同不同)盛光农业园区的做法值得鼓励。其为出租户建棚、通水电、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农民种草莓,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X市“新园区”的做法应该禁止。其目的不是“务农”,而是跑马圈地,虽然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既违背了国家政策,又破坏了土地流转市场秩序。 (作出最后结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政府应加强规范引导和用途管制,使其有序流转。

几何直线型专题

几何直线型专题复习 一、三角形 1、如图,已知点A 在直线l 外,点B 、C 在直线l 上。 (1)点P 是△ABC 内任一点,求证:∠P >∠A ; (2)试判断在△ABC 外,又和点A 在直线l 的同侧,是否存在一点Q ,使∠BQC >∠A ,并证明你的结论。 n m l l 问题一图 C B A C B A 2、如图,已知P 是等边△ABC 的BC 边上任意一点,过P 点分别作AB 、AC 的垂线PE 、PD ,垂足为E 、D 。问:△AED 的周长与四边形EBCD 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二、全等三角形 3、如图,已知AB ⊥BC ,DC ⊥BC ,E 在BC 上,AE =AD ,AB =BC 。求证:CE =CD 。 问题一图 P E 4321C B A 4、如图,已知在△ABC 中,∠C =2∠B , ∠1=∠2,求证:AB =AC +CD 。 例2图 2 1E D C B A 问题二图 E D P C B A

5、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0,D 是AC 上一点,AE ⊥BD 的延长线于E ,又AE = 2 1 BD ,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例2图 F E D C B A 6、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D 为斜边上的高,以D 为端点任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两腰分别相交于E 、F 点,连结EF 与AD 相交于G ,试问:你能确定∠AED 和∠AGF 的大小关系吗? 问题一图 G F E D C B A 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600,∠B =∠D =900,BC =2,CD =3,则AB =? 例1图 32E D C B A 8、P 为△ABC 边BC 上一点, PC =2PB ,已知∠ABC =450,∠APC =600,求∠ACB 的度数。 例2图 Q P C B A 9、如图,公路MN 和公路PQ 在点P 处交汇,且∠QPN =300,点A 处有一所中学,AP =160米,假设汽车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声的影响,那么汽车在公路MN 上沿PN 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如果受影响,已知汽车的速度为18千米/小时,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问题一图 F E D A Q P N M 10、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B =300,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B 于点E ,交BC 于点F ,求证:CF =2BF 。 问题一图 F E D A Q P N M

(人教通用)2015届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 题型针对练 对比分析型综合题

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 1.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东接我国新疆,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而指尖部分,则是一段与中国相接的狭小边界,“丝绸之路”为它增添了不少历史风采,玄奘取经也曾从此经过。谷地海拔4 900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谷地以荒漠为主,缺少耕地,每年的 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二图1为材料三中丙河的河流流量时间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图2 为阿富汗瓦罕走廊区域图和景观图。 (1)瓦罕走廊宽阔,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瓦罕走廊的形成原因。 (2)比较丙河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特点,并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原因。 (3)材料三中乙河下游荒漠广布,对比分析与瓦罕河谷的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 (4)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 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答案(1)瓦罕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地质时期冰川广布,侵蚀形成U型谷,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形成宽谷。 (2)特点:两日的流量大小都呈波动变化,且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原因: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第

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流量径流昼夜变化小。 (3)瓦罕河谷的荒漠:海拔高,四周高山环绕,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形成荒漠。乙河下游荒漠:①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及从内陆吹来的东北风控制,干燥少雨;②夏季受位于印度低压西侧的偏北风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 (4)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夏季( 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瓦罕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南部。走廊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说明在地质时期这里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才形成宽谷。第(2)题,读图1分析,两日的流量大小都呈波动变化,且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根据材料一,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所以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气温越高,冰雪融化越多,河流水量越大。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午间气温最高,所以流量最大。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河流径流昼夜变化小。第(3)题,瓦罕河谷的荒漠是因为该地海拔高,四周高山环绕,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形成荒漠。乙河是印度河,下游地区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及从内陆吹来的东北风控制,干燥少雨。夏季受位于印度低压西侧的偏北风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形成荒漠地区。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也是形成荒漠的原因。第(4)题,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6~8月该地是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 2. 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航,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台湾海峡两地及其月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相似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AB ,求证:△ADE ∽△EFC . 2.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点F 在BC 上,连DF 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G . (1)求证:△CDF ∽△BGF ; (2)当点F 是BC 的中点时,过F 作EF ∥CD 交AD 于点E ,若AB=6cm ,EF=4cm ,求CD 的长. 3.如图,点D ,E 在BC 上,且FD ∥AB ,FE ∥AC . 求证:△ABC ∽△FDE . 4.如图,已知E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BF ⊥AE 于F ,试说明:△ABF ∽△EAD . 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 和△ADE 中,AB=AC ,AD=AE ,∠BAC=∠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 (1)求证:①BE=CD ;②△AMN 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 交线段BC 于点P .求证:△PBD ∽△AMN . 6.如图,E 是?ABCD 的边BA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 ,交AD 于点F .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 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ABC= _________ °,BC= _________ ; (2)判断△ABC 与△DEC 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长AB=3cm ,BC=6cm . 某一时刻,动点M 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 从D 点出发沿DA 方向以2cm/s 的速度向A 点匀速运动,问: (1)经过多少时间,△AMN 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 面积的? (2)是否存在时刻t ,使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相似?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如图,在梯形ABCD 中,若AB ∥DC ,AD=BC ,对角线BD 、AC 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 (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注意: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 (2)请你任选一组相似三角形,并给出证明. 10.如图△ABC 中,D 为AC 上一点,CD=2DA ,∠BAC=45°,∠BDC=60°,CE ⊥BD 于E ,连接AE . (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 (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一对; 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求△BEC 与△BEA 的面积之比.

直线型几何图形

直线型几何图形 ★★考点定位 (1)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互逆定理);(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定、作法与应用; (4)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作法与应用;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应用; (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应用; (7)反证法. ★★知识网络{反证法、互逆命题、互逆定理证明{判定:SSS、SAS、ASA、AAS、HL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三角形全等应用:证明不同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判定:定义、等角对等边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应用:证明三角形内的边或角相等{判定:定义、三个角相等、一角为600的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边相等、三角相等且等于600等边三角形应用:证明边相等、角相等、找600角直角三角形{含450和30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用途{知两边求第三边知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证明平方关系作长为n的线段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若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它是直角三角形用途:判断直角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尺规作图{三角形的外心:定义、定理角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尺规作图{三角形的内心:定义、定理 {判定:类似“SSS”、“SAS”、AA 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相似 应用:证明不同三角形的边对应成比例或角相等

F E D P C B A ★★考点聚焦 考点一 等积法 ●例1.如图1,在△ABC 中,∠A=∠B=∠C ,点P 是三角形内的任意一点,PD ⊥BC 于D ,PE ⊥AC 于E , PF ⊥AB 于F ,AB=a ,则PD+PE+PF 的值为 . 图1 图2 图3 变式议练 1、如图2,在△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若△ABC 的面积为7,DE=2,AB=4,则AC= P O F E D C B A 图5 2、如图3,在△ABC 中,AB=AC=1,∠A=120 ,点P 是BC 上的动点,PN ⊥AC 于N ,PM ⊥AB 于M,则PM+PN= 3、如图4,在等腰三角形ACB 中,5AC BC ==,8AB =,D 为底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 DF +的长是 4、如图5,在矩形ABCD 中,AB=3,AD=4,P 是AD 上的动点,PE ⊥AC 于E ,PF ⊥BD 于F ,则PE+PF 的值为( ) A. 13 5 B. 52 C.2 D. 12 5 考点二 等腰三角形 引入题: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4),请在坐标轴寻找一点P ,使得△AOP 为等腰三角形,求P 点的坐标. N M P C B A F E D C B A A 图4 B C D E F

高考地理讲义题型二综合题题类特征描述类

题类2 特征描述类 典题示例 【典例1】 [2017·北京文综,36(1)、(3)、(4),3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8分) (2)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10分)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3)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12分) 【阅卷抽样】

【阅卷点评】 第(1)题,该答案答出了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缺少对地形的分段描述和地势的准确方位描述,可得4分。第(2)题,水文特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速等方面回答,整体思路较好,但对气候判断不准确(该处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应该有结冰期,可得8分。第(3)题,工业分布特点定位不太准确,应该是国土的西北部。原因中注重了文字信息的提取,但忽视了文字中“用于出口”即市场因素和图示中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因素,可得6分。 答案(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面积小,多流水的侵蚀地貌;南部为平原,面积大,多流水的堆积地貌;地势是北高南低;冰川地貌广布。(2)甲河段位于上游山区,乙河段位于下游平原区,与甲河段相比,乙河段有更多的支流汇入,径流量大;乙河段位于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水能不丰富;乙地人类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低,导致含沙量大;乙河段流速慢,冰期长;乙地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甲地有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因此乙地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分布特点: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的首都和城市中。 原因:西北部汽车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完善,工业部门齐全;西北部公路铁路线密集交通便利;有众多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西北部汽车工业技术水平高,技 术先进;西北部靠近欧洲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广阔。 第一步,精准定位描述主体 根据经纬网和区域特征,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

2020年申论对比分析题范文

申论对比分析题范文 在各地公务员考试中,申论试卷中综合分析题目的考察力度越来越大,考察的具体类型也越来越细,当然难度也越来越大,题型问法也越来越新颖。今天 ___专家将带领广大考生一起来探讨一种新颖的题型------比较型分析题。 以一道典型例题为大家具体说明。 材料内容:材料三介绍了美国教育方式的相关内容,材料四介绍了中国教育方式的相关内容。 题目问法:根据给定资料三、四,比较中美在教育方式上的不同,并谈谈你的观点。 通过题干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是比较中美教育方式上的不同点;第二问是谈谈你的观点。 很多同学在此会有疑问,什么是不同点呢?这是新问法嘛,而且还比较二者不同点,就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并且还让谈谈你的观点,这不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吗? 如何解决呢?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来破解此种题型。

第一种是分别概括法: 一、美国的教育方式:罗列具体方式; 二、中国的教育方式:罗列具体方式; 三、我的观点是:谈谈二者比较后的优劣及怎么办。 参考答案: 一、美国的教育方式:1、大学实行学分制,根据爱好学择科目与专业,独立意识强;2、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发达,变换职业司空见惯;3、习惯用表扬来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尊重个体差异; 二、中国的教育方式: 1、大学专业很固定,只能从事一种职业,忽视其他方面潜能;2、职业教育离社会需求差太远,需大力改革;3、怕学生骄傲而克制表扬,而表扬只是与最棒的比较; 三、我的见解是:以上的差异既有中西方文化不同造成的,也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导致的。所以取长补短,学习美国教育的经

验,培养孩子独自自主意识,推进教育改革步伐,提升中国教育质量。 第二种是总体概括法: 一、在大学教育方面,概括美国的特点和中国的特点。 二、在职业教育方面,概括美国的特点和中国的特点。 三、在儿童教育方面,概括美国的特点和中国的特点。 四、我的观点是:谈谈二者比较后的优劣及怎么办。 参考答案:略(鉴于篇幅限制) 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梳理,大家对于综合分析之比较型分析的思路是否更清晰了,作答起来是否更有方向感了。同时 ___专家提醒考生再好的方法和思路也需要大家付诸实践、勤加训练才能转化成能力,乃至本能,进而提升申论成绩,梦圆公考。 申论考试随着命题稳中难度有所提升的趋势,各大题型考查越来越灵活,而难度增加系数最高的当然是综合分析题,其中难度更高

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经典练习题相似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 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求证:△CDF∽△BGF; (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 $ 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 求证:△ABC∽△FDE.

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 ; 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 (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

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 | 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ABC=_________°,BC=_________;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 ' (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浅说函数与几何综合题的解题策略及复习

浅说函数与几何综合题的解题策略及复习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说函数与几何综合题的解题策略及复习 函数与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是中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函数中的几何问题,能使代数知识图形化,而几何中的函数问题,能使图形性质代数化;由于函数与几何结合的综合题的形式灵活、立意新颖,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思想方法,因而成为近几年各地中考的一类热门试题;这一特点在孝感市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2001年的中考压轴题是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揉合一次函数、相似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构成;2002年的中考压轴题是以矩形为背景,揉合轴对称、二次函数、几何证明等知识构成;2003年的压轴题是以二次函数为背景,揉合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构成;因此,将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有机结合编制出综合题作为压轴题是我市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也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有机结合的综合题,根据构成命题的主要要素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几何元素间的函数关系问题(这类问题不妨称简称为“几函”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根据已知几何图形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如平行、全等、相似,特别是成比例)建立自变量与函数所表示的几何元素间的等量关系,求出函数关系式,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问题;另一类是函数图像中的几何图形的问题(如三角形、四边形,特别是圆)(这类问题不妨简称为“函几”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根据已知函数图像中的几何图形的位置特征,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有关函数、几何问题;本文特从2003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略选几例,谈一谈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复习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题例析 (一)“几函”问题: 1、线段与线段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这类试题的主要要素是几何图形,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几何图形的特征,然后依据相关图形的性质(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圆中的比例线段等等)找出几何元素之间的联系,最后将它们的联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并整理成函数关系式,在此函数关系式的基础上再来解决其它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 取值范围。 例1 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 AB=6,延长BA到F,使FA=AB,若P为线段 AF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重合),过P点作半 圆的切线,切点为C,过B点作BE⊥PC交PC 的延长线于E,设AC=x,AC+BE=y,求y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x的取值范围。(200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O

万科综合对比分析

一、产品定位 万科:专注于住宅开发 目前,万科的业务范围集中于住宅。在会计新准则使用投资性房地产来计量持有型物业资产后,万科所持有的物业资产非常之少,并且根本没能够形成持续增长的模式。虽然一直有万科由“住宅开发”向“住宅开发+商办持有”转向的猜测,但就目前形势看,万科还是以住宅为主,深耕住宅的模式使得周转更快,更容易做大规模。 1、产品开发历程 迄今为止,万科的住宅产品已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产品 起步阶段:从最早的天景花园,到荣获“鲁班奖”的荔景大厦。 (2)第二代产品 成长阶段:从围合式、人车分流的城市花园,到四季花城、金色家园、水榭花都、西山庭院等。 (3)第三代产品 创造阶段:从金域蓝湾、东海岸、17英里,到万科城、第五园等产品更为成熟,风格日趋细致,多是不能重复的精品。 2、产品种类

数据来源:公司数据、高通智库 3、万科系列产品的城市区分布 数据来源:公司数据、高通智库

龙湖:聚焦中高端/创新引领 目标客户集中于再改、豪宅客户,对他们的市场期望和需求进行有效解读,追踪关注潜在高端客户的需求和喜好转变,善于引导市场趋势及喜好,其创造的75%重复推荐率远超同行。 1、产品发展历程 从龙湖的发展历程来看,产品经历过六个阶段,已经从单业态多项目转入多业态多项目并联发展阶段。 龙湖起步阶段:在初涉地产的1997~1999 年间,龙湖地产的发展呈“糖葫芦型”,主打住宅领域,做完一个项目再做下一个,单业态单项目的串联运营,管理重心是理顺房地产项目开发流程,积累业务流程中需要的知识,细化流程节点与岗位、岗位职责的对应关系。龙湖花园是在探究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运作阶段的第一个住宅地产项目,如今已成为重庆市的新地标,并以形成“龙湖大社区”而呈现全貌:占地面积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8 万平方米,提供各类住宅及商铺约6600 户。 龙湖积累阶段:从1999 年至2001 年,龙湖地产开始进入“鱼骨型”的发展阶段,在一条主脉上多个项目同时展开,单业态多项目的并联运营,管理重心是规范集团与下属项目公司的关系、解决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通过管理流程明确了集团管理层、集团职能部门、各项目公司之间的责、权、利,进一步完善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建立了OA 系统规范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并开始关注项目公司间的知识分享。此阶段龙湖在单一业态上精耕细作、快速推进,对于住宅业态掌握日益成熟。 龙湖快速发展阶段:从2002-2007 年,龙湖地产在全国的发展状态呈现出了“井田型”开发结构,多种业态(住宅、别墅、商业)的多个项目齐头并行,多业态多项目并联运营,管理重心规范投资规划、开发建设、商业管理和物业服务一条龙服务,建设多元化集团型企业。在此阶段,龙湖历练了自己多种业态打造能力,产品从多层住宅到高层住宅、从联排别墅到独立别墅、从大型购物中心到生活中心、从商务写字楼到高档酒店,每种业态都敢于尝试并能够真正做出引领潮流获得市场认可的精品,建立了领先的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体系。 龙湖高速发展阶段:自2007 年开始,实施“区域聚焦”战略,由北向南、从沿海经济圈、中心城市辐射到周边城市,在成都、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区快速复制龙湖的单业态多项目的并联运营模式,待该区域成熟后,又展开多业态多项目并联运营覆盖,龙湖以其“多项目”、“多业态”策略开始了快速发展,每进入一个城市后进行多项目、多业态的开发,进入有组织的扩张期。龙湖正运用并复制丰富的多业态开发经验和强大的系统优势迈入区域扩张的新阶段。在涉足房地产10 年之后,龙湖开始呈现出了总体爆发力,逐步完成向全国性公司的跨越。 2、产品种类及分布 龙湖产品覆盖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叠拼别墅、花园洋房、高层电梯公寓、酒店、商务公寓、购物中心、写字楼等形态,覆盖了从多层住宅到高层住宅、从联排别墅到独立别墅、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1.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 ①;②;③;④.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2.如图,已知,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D. 3.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CDE∽△CAB,(3)△CDE的面积与△CAB的面积之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4.若△ABC∽△DEF, △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A.1∶4B.1∶2C.2∶1D.1∶ 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那么x的值() D B C A N M O

A.只有1个 B.可以有2个 C.有2个以上但有限 D.有无数个 6.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 的中点,连接OM、ON、M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 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 C.四边形AMON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 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 7.如图,在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 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 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8.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则它的宽约为() A.12.36cm B.13.6cm C.32.36cm D.7.64cm 9.小明在一次军事夏令营活动中,进行打靶训练,在用枪瞄准目标点B 时,要使眼睛O、准星A、目标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4所示,在射击时,小明有轻微的抖动,致使准星A偏离到A′,若OA=0.2米,OB=40米, AA′=0.0015米,则小明射击到的点B′偏离目标点B的长度BB′为 () A.3米B.0.3米C.0.03米D.0.2米 10、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一块面积为2cm2的区域表示的实际面积是()

几何综合(习题)

几何综合(习题) ? 例题示范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2,BC =CD =B =90°, ∠C =120°,则AD 的长为_______. D C B A 解:如图,连接AC . D C B A 在Rt △ABC 中,∵∠B =90°,AB =2,BC =∴tan ∠ACB = 3 AB BC = ∴∠ACB =30° ∴AC =2AB =4 ∵∠BCD =120° ∴∠ACD =∠BCD -∠ACB =90° 在Rt △ADC 中,AC =4,CD =∴AD = ? 巩固练习 C D B A

1. 如图,在△ABC 中,AB =15 m ,AC =12 m ,AD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DE ∥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那么CE =________. 2. 在△ABC 中,AB =12,AC =10,BC =9,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 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__. D B A 3. 如图,矩形EFGD 的边EF 在△ABC 的BC 边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AB =AC=5,BC=6,设BE =x ,EFGD S y 矩形,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x 的取值范围) G F E D C B A N M G F E D C B A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如图,在△ABC 中有一正方形DEFG ,其中D 在AC 上,E ,F 在AB 上,直线 AG 分别交DE ,BC 于M ,N 两点.若∠B =90°,AB =4,BC =3,EF =1,则BN 的长度为( ) A .43 B .32 C .85 D .127 5. 如图,在△ABC 中,AB =BC =10,AC =12,BO ⊥AC ,垂足为O ,过点A 作射线 AE ∥BC ,点P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连接PO 并延长与射线AE 相交于点Q ,设B ,P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 ,过点Q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R .小明同学思考后给出了下面五条结论:①△AOB ≌△COB ; ②当0<x <10时,△AOQ ≌△COP ;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 区域比较类 答题模板(含练习题及答案)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区域比较类答题模板 考查方式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分布图或材料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地理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二、设问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三、答题思路 “三步比较”回答区域比较类试题 1、细致审题确定比较对象 审比较对象,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可避免跑题;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找原因;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回答,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注意设问的分值,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 2、确立比较的类型与思维模式

(1)名词比较类:应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内容,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如:比较两地的气候特征,须知道比较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特点 (2)区域特征比较类:应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 3、巧妙比较,简洁作答 三项联系是答题的依据: A、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他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 B、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理解题目设置的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需要的知识点 C、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来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有效的 答题模板

中考相似三角形经典综合题

中考相似三角形经典综合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为坐标原点,A点的坐标为(3,0),以0A为边作等边三角形OAB,点B在第一象限,过点B作AB的垂线交x轴于点C.动点P从0点出发沿0C 向C点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A向A点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均为1个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线段BC的长; (2)连接PQ交线段OB于点E,过点E作x轴的平行线交线段BC于点F。设线段EF的长为m,求m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BE1F1,使点E的对应点E1落在线 段AB上,点F的对应点是F1,E1F1交x轴于点G,连接PF、QG,当t为何值时,2BQ-PF= 3 3 QG?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点B(0,4),点E在OB上,且∠OAE=∠0BA. (Ⅰ)如图①,求点E的坐标; (Ⅱ)如图②,将△AE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A′E′O′,连接A′B、BE′. ①设AA′=m,其中0<m<2,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A′B2+BE′2,并求出使A′B2+BE′2取得最小值时点E′的坐标; ②当A′B+B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3、如图,在△ABC中,∠C=90°,BC=3,AB=5.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B→C→A→B的方向运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沿C→A→B方向的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原速返回,若P、Q两点同时运动,相遇后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ι秒.(1)当ι=7时,点P与点Q相遇; (2)在点P从点B到点C的运动过程中,当ι为何值时,△PCQ为等腰三角形? (3)在点Q从点B返回点A的运动过程中,设△PCQ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 ①求s与ι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s最大时,过点P作直线交AB于点D,将△ABC中沿直线PD折叠,使点A落在直 线PC上,求折叠后的△APD与△PCQ重叠部分的面积. 4、如图,点A是△ABC和△ADE的公共顶点,∠BAC+∠DAE=180°,AB=k·AE,AC=k·AD,点M是DE的中点,直线AM交直线BC于点N. (1)探究∠ANB与∠BAE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ADE绕点A旋转,其他条件不变,则在旋转的过程中(1)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请写出一个可以推广的命题;如果有变化,请画出变化后的一个图形,并证明变化后∠ANB与∠BAE的关系. 5.如图,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BC边的长为8,BC边上的高为6,B ∠和C ∠都为锐角,M为AB一动点(点M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M作MN BC ∥,交AC于点N,在AMN △中,设MN的长为x,MN上的高为h. (1)请你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h. (2)将AMN △沿MN折叠,使AMN △落在四边形BCNM所在平面,设点A落在平面 A B C E M D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