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管理会计

成本与管理会计
成本与管理会计

成本与管理会计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成本: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目的所耗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

2.成本会计的定义:

1、狭义的成本会计,指对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归集、记录、汇总、分配,最终确定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该定义主要侧重于产品成本的计算;

2、广义的成本会计,指除了产品成本计算核算以外,还包括对成本的计划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简答题

1.成本的作用

答:1、成本是生产经营耗费的补偿尺度;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3、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4、成本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2.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答:1)只注重核算和管理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忽视产品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费用)的管理;2)只注重投产后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开发设计的成本管理;3)只注重考核成本本身水平高低,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

3.、成本会计的职能

答:1、成本预测2、成本决策3、成本计划4、成本核算5、成本分析6、成本考核7、成本控制.。

4成本会计工作的任务

答:(1)根据正确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按期制定目标成本,并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力求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经济效益;(2)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费用核算,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成本信息;(3)正确、及时地修订各种消耗定额,尽可能节约费用,降低成本;(4)分析、考核各项消耗定额和成本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出谋划策。

第二章

第三章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名词解释

1.工资:是指作为劳动报酬按期支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

二.简答题

1.工资总额的构成

答: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

(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职工福利费(包括货币性福利和非货币性福利)

3、“五险一金”

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5、辞退职工的补偿及相关支出

三.计算题

(一)公式:1、计时工资的计算

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公式:某职工应得计时工资

=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旷工天数

×日工

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病假扣除率)

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工资公式:

某职工应得计时工资

=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1-病假扣除率)

日工资率的计算有三种方法:

1)按每月平均工作日21.75天计算

(365—102)÷12=21.75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75

2)按固定日历数30天计算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

3)按每月实际满勤日数计算

实际满勤日

=该月实际日历数—该月双休日

日工资率=月工资标准/实际满勤日

1.例1:某工业企业某生产工人月标准工资为313.80元,2008年3月份日历天数为31天,其中双休日9天,病假2天,事假2天,出勤18天。该职工病假和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根据工人的工龄,其病假工资支付比例为90%(即病假扣除率为10%)

解题:①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的计算方法

日工资率=313.80/30=10.46(元)

该职工3月份应得计时工资

=313.80-(2×10.46)-(2×10.46×10%)

=290.78(元)

②按30天计算日工资下的出勤天数直接计算方法

该职工3月份应得计时工资

=10.46×(18+9) +(2×10.46×90%)

=301.25(元)

③按21.75天计算日工资下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方法

日工资=313.80/21.75=14.4(天)

该职工3月份应得计时工资

=313.80-(2×14.4)-(2×14.4×10%)

=282.12(元)

④按21.75天计算日工资下的出勤天数直接计算方法

该职工3月份应得计时工资

=14.4×18+2×14.4×90%

=285.12(元)

⑤按实际满勤天数计算日工资下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方法

实际满勤天数=31-9=22(天)

日工资=313.80/22=14.264(元)

该职工3月份应得计时工资

=313.80-(2×14.264)-(2×14.264×10%)

=282.42(元)

⑥按22天计算日工资下的出勤天数直接计算方法

该职工3月份应得计时工资

=14.264×18+2×14.264×90%=282.43(元)

(二)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指根据规定的计件单价和完成合格品数量与料废数量计算支付的工资。

①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数量)×计件单价

②计件单价=制造某种产品所需定额工时×制造该种产

品所需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

计件工资的计算:个人计件and集体计件

例2:某职工5月份加工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120件,乙产品90件。验收时发现甲产品料废10件,工废4件。该职工小时工资率4.30元,制造甲产品定额工时为1.5小时,乙产品为2小时。

解:甲产品计件单价=1.5×4.30=6.45(元)

乙产品计件单价=2×4.30=8.60(元)

应付计件工资=(120-4)×6.45+90×8.60

=1 522.20(元)

例3,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生产小组集体完成若干项生产任务,按照一般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算出并取得集体工资3 420元。该小组由3个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每个工人的姓名、等级、日工资率、出勤日数,以及按日工资率和出勤日数计算的工资额(即集体计件工资内部的分本标准)如下页表所示:

集体计件工资分配标准

解答:生产小组内工资分配率=3420/2280=1.5

张三应分工资=880×1.5=1320(元)

李四应分工资=770×1.5=1155(元)

王五应分工资=630×1.5=945(元)

(三)、工资费用的汇总

应发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奖金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非工资性津贴-代扣款项

工资总额组成中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可分别根据企业职工奖励制度和国家有关津贴、补贴的标准进行计算。

(四)、提取职工福利费的计算:

职工福利费根据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算提取,一般用于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对于非对外营利性的职工医院、浴室、食堂餐饮等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等也可在福利费中列支。

应付福利费=工资总额×14%

(五)、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

在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若实行计时工资形式,则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方法主

要是按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一般公式为:

若实行计件工资,可直接根据工资结算凭证计入生产成本的各种成本计算对象中。

例: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某月份生产工人工资总额为70 000元,按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其中计件工资22 000元,分别为:甲产品12 000元,乙产品10 000元;甲、乙产品计时工资共计48 000元。本月甲、乙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7 200小时、4 800小时。按实际生产工时分配计时工资

计算如下:

工资分配率=48 000/(7 200+4 800)=4

甲产品分配工资费用=7 200×4=28 800(元)

乙产品分配工资费用=4 800×4=19 200(元)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通过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和计提职工福利费分配表进行,根据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有关总账和所属明细账。

工资费用分配表2008年5月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0 800

——乙产品 29 2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4 000

——供水 2 000

制造费用 8 000

管理费用 18 000

销售费用 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7 0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 712

——乙产品 4 088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560

——供水 280

制造费用 1 120

管理费用 2 520

销售费用 7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14 980

练习:

1、职工张三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9年10月份缺勤4天(缺勤期间有两天节假日),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休息日,则张三10月份的计时工资为多少?(要求:采用六种方法做)

2、职工李四10月份加工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100件,乙产品85件,验收时发现甲产品料废5个,工废4个。该职工小时工资率为6元,制造甲产品定额工时为1小时,乙产品为2小时。要求计算李四本月份的计件工资

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辅助生产概述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如企业的供水、供电、运输、修理等。从事辅助生产的车间为辅助生产车间,而从事辅助生产发生的费用就称为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力,主要是为本企业服务,一般很少对外销售。因此,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应由各受益的车间、部门负担,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的高低,势必会影响到企业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水平,因此,正确、及时组织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对于保证企业成本费用计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归集辅助生产耗用的各种要素费用,主要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人工费和修理费用等。

(2)跨期费用的归集,主要有生产产品的专用工具费用的摊销以及报纸杂志订阅费用的摊销等。 (3)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服务费用的相互结转。

(4)多品种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一)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原则 1、谁受益谁负担

2、分配方法力求简便、合理、易行 (二)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1、直接分配法;

2、交互分配法

3、计划成本分配法;

4、代数分配法

5、顺序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即直接将辅助生产明细账归集的费用(待分配费用)按其对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提供的数量进行分配,不考虑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其一般计算公式为:

例1:某企业有供电和锅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本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服务。2008年5月的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及向各受益单位供应的产品或劳务数量资料如下图所示:

总量

车间以外部门提供劳务该辅助生产车间对辅助配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的待分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率

)(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1 312 ——乙产品 6 480 制造费用 2 048 管理费用 3 826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3 600 ——供水 10 064

2.顺序分配法,指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费用分配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反之,后将费用分配出去。如上例供电车间用汽较少,而锅炉车间用电较多,所以先分配供电车间的费用,再分配锅炉车间费用。采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1)分配供电车间的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1 100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 250 ——乙产品 3 750 制造费用 1 000 管理费用 2 5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3 600

(2)分配锅炉车间的费用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6 212.08 ——乙产品 2 662.32 制造费用 1 064.93 管理费用 1 224.67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11 164

3、交互分配法,指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配:

第一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互相提供的服务量按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进行第一次交互分配;

第二阶段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成本(即原成本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按其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的服务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费用分配率

量耗用该辅助生产的劳务部门某产品费用应负担的该项辅助生产部门某产品?=)()(

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注:

(1)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交互分配率=13 600/54 400=0.25锅炉车间交互分配率=10 064/1 360=7.4(2)对外分配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率

=(13 600+754.8-1100)/50000=0.2651

锅炉车间对外分配率

=(10 064+1 100-754.8)/1258=8.274 4

(1)交互分配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754.8

——锅炉 1 1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锅炉754.8

——供电 1 100 (2)对外分配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1 359

——乙产品 6 459 制造费用 2 053

管理费用 3 793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3 254.8

——锅炉10 409.2

4、计划成本分配法

即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按各受益单位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对于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与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和辅助生产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的差额,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调整分配。该种方法与交互分配法类似也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按计划成本分配受益车间、部门应承担的辅助生产成本,计算公式为:

第二步,调整分配成本差异阶段。调整分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成本差异在各个受益产品、部门之间(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按实际耗用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为:

二是简化处理,将全部成本差异分配给行政管理部门,记入发生时的“管理科目”。

辅助生产实际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待分配费用+从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

则:供电车间实际费用=13 600 + 836 = 14 436

锅炉车间实际费用=10 064 + 1 122 =11 186

(1)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36

——锅炉1112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1 094

——乙产品 6 284

制造费用 2 004

管理费用 3 681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3 872

——锅炉11 149

(2)分配差异额

借:管理费用601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564

——锅炉37

5、代数分配法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

首先,应先将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设置成几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关系,求解联立方程式,计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和外部单位)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在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时,每一组方程都是按下列公式建立的:

通过上式建立的方程组计算出单位成本后,再按下式即可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出去:

仍以例1资料为例,设X是每千瓦时电的单位成本,Y是每吨蒸汽的单位成本,则建立的方程组如下:54 400X=13 600+102Y

1 360Y=10 064+4 400X

解此方程组可得:X=0.625

Y=8.259

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1 346

——乙产品 6 453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42

——锅炉 1 166

制造费用 2 051

管理费用 3 79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4 442

——锅炉11 230

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分配结果最准确,但当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时,需设的未知数较多,计算工作相当复杂。因此,这种方法适宜在辅助生产车间比较少,或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第三节生产损失的核算

生产损失: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原因而发生的各种损失。

废品损失指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废品报废损失和超过合格产品正常成本的多耗损失。

生产损失一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两类。

废品分类:

(1)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工废和料废。2)按其毁损程度和在经济上是否具有修复价值,可区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3) 按是否可以避免分为:正常废品和非正常废品。

3、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都应在“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归集。

其中,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应根据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借记“废品损失”,贷记“基本生产成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借记“废品损失”,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

废品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出:借记“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贷记“废品损失”。“废品损失”账户上述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就是废品损失,应分配转由本月同种产品的成本负担: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贷记“废品损失”,通过以上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余额。

方法一: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例:某企业2009年5月生产甲产品600件,生产过程中发现其中有12件为不可修复废品。该产品成本明细账记录显示,合格品和废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99 000元,直接人工21 840元,制造费用14 040元,合计134 880元。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因此原材料费用应按产品的数量比例进行分配;其他加工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5 200小时,其中合格品和废品的工时分别为5 100小时和100小时。废品回收的残料计价18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的金额为670元。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的“废品损失计算表”如下:

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2 67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 670

回收残料作价入库:

借:原材料18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180

登记应收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67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670

转出废品净损失: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 82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 820

方法二: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例:某企业2009年5月生产乙产品1 400件,生产过程中发现其中有25件为不可修复废品。按其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原材料费用定额为180元。废品所耗生产工时65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40元,制造费用14.30元。回收残料计价570元。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的“废品损失计算表”如下:

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借:废品损失——乙产品15 355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5 355

回收残料作价入库:

借:原材料57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570

转出废品净损失: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4 785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14 785

(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对可修复废品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的修复费用,应借记“废品损失”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账户;对回收的残料或应收的赔款等,则借记“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账户,同时冲减“废品损失”。期末,若“废品损失”有借方余额,则通过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的借方。例:某企业2009年7月生产丙产品2 000件,生产过程中发现其中有30件为可修复废品。修复过程中领用原材料376元,支付工人580元工资,同时回收残料价值50元,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分录如下:

发生修复费用时:

借:废品损失——丙产品956

贷:原材料376

应付职工薪酬580

回收残料时:

借:原材料50

贷:废品损失——丙产品50

期末结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906

贷:废品损失——丙产品906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指企业生产车间由于计划减产或因停电、待料、机器设备发生故障而停止生产所造成的损失。

停工损失的原因不同,其处理也有区别:对于季节性停工费用或固定资产大修理停工损失应列入制造费用,由开工月份负担;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若有收取赔款等,可冲减相应

损失。

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

在停工期间发生费用时:

借:停工损失

贷:原材料或应付职工薪酬等

若有索赔款,则:

借:其他应收款

贷:停工损失

期末调整时,区分应摊入:营业外支出或产品成本,则:

借:营业外支出或生产成本

贷:停工损失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原则

1、相关性原则

2、易操作原则

3、相对稳定原则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实际分配率法

计划分配率法

累计分配率法

四、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应用

(一)实际分配率法

1、生产工时比例法

例: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当期归集的制造费用54 400元,甲产品工时27 000小时,乙产品工时13 000小时。请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6 720

——乙产品17 680

贷:制造费用54 400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须注意,当各种生产工时每小时制造费用水平不同时(如规格先进的机器当比规格落后的机器每小时的制造费用要高),应对各类生产工具进行分类,按

照一定的系数进行折算,从而确定折合工时系数。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例:已知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当期归集的制造费用54 400元。本月份基本生产车间工人的工资共计128 000元,其中甲产品86 400元,乙产品41 600元。则采用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

(二)计划分配率法

即按照年度开始前预先确定的全年度内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

例:某企业一车间全年预算制造费用额为180 000元,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全年定额工时为200 000小时。12月份甲产品实际定额工时为13 000小时,乙产品实际定额工时为5 500小时。年末核算时,该车间全年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89 000元,1至11月份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甲产品为122 400元,乙产品为53 550元。则采用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 解:

12月份分配制造费用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1 700 ——乙产品 4 950 贷:制造费用 16 650

)

(1094)01869.0()495053550()

(2506)01869.0()11700122400(01869

.0)

495053550()11700122400(3600

)

(3600)49501170053550122400(189000)

(49509.0550012)

(117009.0130001290

.02000001800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差异额元甲产品应分配的差异额差异额分配率元差异额元造费用月份乙产品应负担的制元造费用月份甲产品应负担的制计划分配率-=-?+=-=-?+=-=+++-=-=+++-==?==?===

年末调整差异时,差异额为负,说明年度中多计生产成本,则应用红字冲减: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 506

——乙产品 1 094

贷:制造费用 3 600

计划分配率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或季节性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或车间,利用计划分配率法可避免各月制造费用分配率相差悬殊的弊端。此外,这种分配法对企业的计划、定额管理工作的水平要求较高。

(三)累计分配率法

即在产品完工时一次性分配其应负担的全部制造费用,至于未完工产品暂不分配,其应负担的费用保留在”制造费用“账户中,待其完工后一次性分配。

例:某企业本月份共生产甲、乙、丙、丁四批产品,甲产品上月投产,生产工时为400小时,本月发生工时1500小时。另外三批产品均为本月投产,工时分别为2400小时、1800小时和3 250小时。月初制造费用余额为1 360元,本月发生5 6250.50元。甲产品本月完工,其余三批产品均未完工。采用累计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

累计分配率法适用于生产周期长、每期末完工批次少、未完工批次多的企业。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

第七章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第一节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核算概述

一、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核算的意义

1、及时计算产品成本

2、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正确计算各期的损益

4、提高企业销售产品的速度

5、有利于降低企业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二、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核算的任务

1、加强在产品和产成品数量的核算,可以保

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2、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3、产品完工后,应将产成品及时验收入库,

建立较为完整的保管制度,及时将产成品

发出,实现销售

三、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计算模式

根据此公式,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一般有如下三种模式:

1、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然后再计算在产品成本

2、先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然后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3、采用适当的方法,同时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四、在产品的收发核算

1、在产品的数量核算

2、在产品清查的核算及相关账务处理

在产品发生盘盈时,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的借方,“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贷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进行处理时,则冲减管理费用;

在产品发生盘亏或毁损时,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借方,“基本生产成本”的贷方,冲减在产品的账面价值。

毁损在产品的残值,记入“原材料”、“银行存款”等账户,同时冲减“待处理财产损溢”余额。

按规定核销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将“待处理财产损溢”转入贷方,同时增加管理费用;若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则由保险公司赔款的部分,记入“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等,其余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应由过失人赔偿的,记入“其他应收款”等。

第二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

第三节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二、在产品成本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采用这种方法,年初确定在产品成本,随后1-11月采用即定的成本,待12月份对在产品进行实地盘点后确定其实际在产品成本,并将其作为下一年度的固定在产品成本。

即1-11月份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固定不变:

完工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12月份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不等,则:

12月份完工产品成本= 年初在产品成本+12月份的生产费用-年末在产品成本

三、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投料或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一种方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数量×投料(完工)百分比(完工率)

完工产品该项费用=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费用总额-完工产品费用

1、平均计算法。

即在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各道工序上的在产品,无论加工程度如何,均按50%作为完工程度折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

=各道工序在产品实际数量之和×50%

该种方法适用于各工序在产品数量以及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比较均衡的情况。 例:某产品要经过四道工序加工,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各工序之间设置半成品库,各工序在产品数量以及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比较均衡,各道工序在产品实际数量见下表:

在产品约当产量

=(50+45+46+48+52+43+40)×50% =324 ×50% =162

2、分别测定各工序完工率

采用这种方法,在分别测定各工序产品的完工率时,一般按照各工序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为了简化计算,在各工序的在产品无论加工程度如何,其完工程度均按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

例:某产品要经过四道连续加工工序。各工序在产品实际数量、工时定额以及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如下表。请分别测定各工序的完工率,并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练习: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定额40小时,经过三道工序制成。第一道工序工时定额为8小时,第二道工序工时定额为16小时,第三道工序工时定额为16小时。已知甲产品本月完工200件,第一道工序在产品2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40件,第三道工序在产品60件。甲产品月初加本月发生的加工费用为:直接人工7980元;制造费用8512元。要求:将加工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进行分配。 B 、在产品的投料程度的确定

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分以下四种情况:

1、若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则在产品的投料率按100%确定;

2、直接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且直接材料投入的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则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率可以采用分配加工费用时的完工率。

3、直接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其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不一致,则应按工序分别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率。在确定各工序的投料率时,一般以各工序的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为依据,

)(15.1939785.78246)(85.1900285.7824185

.78246

24138400

元料费用月末在产品分配直接材

元完工产品分配直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投料程度按完成本工序投料的50%折算。

4、直接材料随加工进度分工序投入,但在每一道工序则是在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则也应按工序确定投料率,各工序的投料程度按完成本工序投料的100%确定。

例:某种产品需经过两道工序制成,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为500千克,其中,第一道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为240千克,第二道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为260千克。月末在产品数量:第一道工序为200件,第二道工序为150件。完工产品为241件,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计38 400元。则(1)直接材料是在每道工序随加工进度陆续分次投料;(2)直接材料在各工序开始时一次性投入。要求: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1)直接材料是在每道工序随加工进度陆续分次投料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如下: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如下:

例:某企业第一生产车间生产的甲产品本月完工5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甲产品经过三道工序制成,完工甲产品工时定额100小时,各工序工时定额及在产品数量如下:

各工序内平均完工程度按50%计算。

甲产品月初在产品费用和本月生产费用如下: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间分配生产费用。

四、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采用此法计算期末在产品成本时,应根据成本项目分别确定其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

= 期初在产品定额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期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 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费用+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费用+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费用

1、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费用的计算

在产品材料费用定额一般按在产品消耗量定额及原材料计划成本计算。

2、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费用的计算

在产品的工资及福利费的定额费用一般按在产品工时消耗量定额及单位工时直接人工费用定额计算。

3、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的计算

在产品的制造费用定额一般按单位工时定额以及单位工时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计算。

例:某甲产品经过三道工序制成,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单位工时直接人工费

用定额为5元,单位工时制造费用定额为4元。各道工序的在产品数量、在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费用以及各道工序工时定额资见下页两表:

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期末在产品48件,使用A 、B 两种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A 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15千克,B 材料为24千克。A 材料计划单价4.3元,B 材料计划单价3.75元。期末在产品完工程度50%,产品工时定额为200小时,计划小时工资率为0.76,计划小时制造费用率为0.53。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合计分别为:直接材料25 000元,直接工资15 000元,制造费用8 500元。完工产品数量200件。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

五、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

当月初、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不适用前述两种方法时,若直

接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月末在产品只计算产品所耗直接材料,而将当月加工费用全部记入完工产品成本。则:

)

(112500180002250072000)(1800045004)

(2250045005)(4500308040405010)

(80%50404020)

(40%504020)

(10%5020)(72000600120:元在产品定额成本元用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费元用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费小时时总数各道工序在产品定额工小时工时定额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累计小时工时定额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累计小时工时定额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累计元用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费算如下期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计=++==?==?==?+?+?==?++==?+==?==?=

1、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成本

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则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所耗材料费用相同。

2、材料随生产进程陆续投入在产品

此时,应对在产品按一定标准计算其约当产量,然后以完工产品数量作为分配标准计算直接材料分配率。

例:乙产品的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在产品成本按材料费用计算。完工600件,在产品400件。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资料见下表:

直接材料分配率=220 000/1 000=220

在产品成本=220×400=88 000(元)

完工产品成本

=80 000+300 000-88 000=292 000(元)

若乙产品原材料是在生产中陆续投入的。则: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400×50%=200件

直接材料分配率=220 000/800=275

在产品成本=275×200=55 000(元)

完工产品成本= 80 000+300 000-55 000=325 000(元)

管理会计试题库

管理会计试题库

A.1450 B.1440 C.1540 D.1441 24.成本按()分类可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A.可辨认性B.经济用途 C.可盘存性D.可控性 25.在变动成本法下()。 A.变动生产成本是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均是期间成本B.固定生产成本和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产品成本,而非生产成本被当作期间费用 C.固定生产成本是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构成期间成本D.固定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都属于产品 成本 26.在完全成本法下()。 A.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构成期间成本B.固定生产成本与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产品成本,非生产成本构成期间成本C.固定生产成本构成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构成期间成本D.固定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一起构成产品成本 27.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转化为存货成本或销货成本。 A.可能B.不可能 C.一定D.以上均不正确 28.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必须按与业务量的关系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费用为()。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D.以上都包括 29.在前后期生产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按公式“本期销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本期销售量”计算销货成本。 A.完全成本法 B.变动成本法 C.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都可以 D.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都不能 30.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变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 A.高B.低 C.相等D.不一定 31.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A.大于B.小于 C.等于D.不一定 32.当期库存量不为零,而期初存货量为零时,全部成本法确定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A.大于B.小于 C.等于D.不可确定 33.当产销量绝对平衡时,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成本与管理会计》期末复习提纲 (1)

《成本与管理会计(补专)》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形式: 50%网上形成性考核(3次网上记分作业60%、1次网上阶段性测验40%)50%期末半开卷机考,携带计算器 考试时间:90分钟,安排在教学第15周周末 考试题型: 单选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多选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判断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B)为基础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A财务会计学B现代管理科学C经济学D统计学 2、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C) A利润B收入C现金流量D成本 3、不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A) A对会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B预测现金需用量 C以各项指标评价投资方案D制定成本定额,控制成本支出 4、现代管理会计以(D)为主。 A决策会计B控制会计C规划与决策会计D规划与决策会计和控制与责任会计5、从服务对象看,现代管理会计侧重服务于(C) A企业的投资人B企业的债权人C企业内部各级经营管理者D以上三者 6、“管理会计”这一术语是(B)首次提出的。 A麦金西B奎因斯坦C布利斯D泰罗 7、管理会计的业绩报告(B)。 A具有法律效力B不具有法律效力C遵循公认会计原则D遵守会计制度 8、对会计最终结果要求不太精确的是(C)。 A成本会计B财务会计C管理会计D税务会计 9、管理会计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是(C)。 A制造成本法B成本加成法C差量分析法D变动成本法 10、现代会计两大分支是财务会计和(C)。 A成本会计B财务管理C管理会计D物价会计 11、某公司有3000件积压的在产品,总制造成本为60000元。如果花40000元进一步加工成本,该批商品出售可得销售收入75000元。该批商品也可卖给某批发公司,可获得销售收入50000元。在分析这两个备选方案是,沉没成本是(D)。 A.50000元 B.10000元 C.40000元 D.60000元 12、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难以作重大改变。属于这种经营能力成本的是(A) A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管理成本C重置成本D沉没成本 13、在相关范围内,其单位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B)。 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混合成本D总成本 14、机会成本是指(B)的成本。

管理会计成本差异分析

一、成本差异分析的意义 成本差异是指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偏离预定的标准成本而形成的差额,它表示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程度,反映成本控制的业绩。 标准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执行偏差、预测偏差、计量偏差、模型偏差和随机偏差。其中,执行偏差是指由于执行过程中某种措施的不当或失误,或机器接受了错误指令等原因而产生的偏差;预测偏差是指由于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中未能准确预测而产生的差异;计量偏差是由于执行过程中计量错误而产生的差异;模型偏差是由于为制定标准成本或编制预算而建立某种模型时,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估计错误而产生的差异;随机偏差是指由于执行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变过而产生的差异。 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差额为顺差,即有利差异;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差额为逆差,即不利差异。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差异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定调整和消除差异的措施,以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标准成本法中,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地分析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才能提出恰当的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其中数量差异是指由直接材料的用量、直接人工的工时和制造费用的分摊基础等数量性质的因素变化引起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是指由直接材料价格、直接人工工资率和制造费用分摊率等价格性质的因素变化引起的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的通用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标准成本差异可用通用模式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 价格差异 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成本差异 数量差异 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包括材料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部分。材料用量差异是指实际使用的直接材料和实际产量下按标准应使用的直接材料数量之差乘以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是指原材料实际价格和标准价格之差乘以实际采购的原材料数量。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如果计算结果为正,表示逆差,是超支,为不利差异,说明企业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如果计算结果为负,表示顺差,是节约,为有利差异,说明企业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

自考成本与管理会计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与成本会计试题 (课程代码045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早期的成本会计又称为 A.经营型成本会计 B.记录型成本会计 C.汇集型成本会计 D.管理型成本会计 2.“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余额是 A.产成品成本 B.在产品成本 C.未结转成本 D.已结转成本 3.某公司预付下一年的保险费,应借记 A.预提费用 B.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 D.待摊费用 4.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通常由各生产单位按 A.产品类别领用 B.成品类别领用 C.用途类别领用 D.数量类别领用 5.对在产品进行盘点后,要根据清查结果编制 A.“在产品责任表” B.“在产品清查表” C.“在产品盘点表” D.“在产品库存表” 6.原材料项目约当产量的确定,取决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 A.耗费金额 B.投料金额 C.耗费程度 D.投料程度 7.下列属于单件生产的企业是 A.船舶制造 B.汽车制造 C.电子制造 D.童装制造 8.“泰罗制”诞生于

A. 19世纪初 B. 20世纪初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9.为管理会计中各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的是A.成本性态分析 B.高低点分析 C.直线回归分析 分析 10.全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差等于A.税前利润 B.销售利润 C.销售毛利 D.边际贡献 11.在本量利分析中,通常假设变动成本与产量呈A.完全非线性关系 B.完全线性关系 C.完全变动关系 D.完全非变动关系 12.决策的关键是 A.预测 B.管理 C.协调 D.组织 13.根据当时实际发生的支出而计算的成本是 A.现金支出成本 B. 沉落成本 C.重置成本 D.历史成本 14.收入或支付在第一期以后的某一时间的年金称为A.后付年金 B.即付年金 C.递延年金 D.永续年金 15.评价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基础是 A.利润 B.现金净流量 C.成本 D.设备回收期 16.若某项投资的净现值大于0,则有 A.现值指数大于1 B.现值指数小于1 C.现值指数小于0 D.现值指数大于0

管理会计试题和答案

管理会计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B )。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变动范围 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 D )。 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 B.不利于成本控制 C.不利于短期决策 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 3.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等于( D )。 A.销售毛利 B.税后利润 C.税前利润 D.贡献边际 4.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其它条件不变,则可断定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B )。 A.一定等于上期 B.一定大于上期 C.应当小于上期 D.可能等于上期 5.在计算保本量和保利量时,有关公式的分母是( A )。 A.单位贡献边际 B.贡献边际率 C.单位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6.在其它因素不变时,固定成本减少,保本点( 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一定变动 7.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 ,说明( A )。 A.固定成本等于0 B.固定成本大于0 C.固定成本小于0 D.与固定成本无关 8.已知上年利润为10万元,下一年经营杠杆系数为1.4,销售量变动率为15%,则下一年利润预测数为( C )。 A.14万 B.15万 C.12.1万 D.12.5 9.在管理会计中,单一方案决策又称为( A )。 A.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 B.互斥方案决策 C.排队方案决策 D.组合方案决策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关成本的是( A )。 A.沉没成本 B.增量成本 C.机会成本 D.专属成本 11.属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是( A )。 A.净现值法 B.贡献边际法 C.差别损益分析法 D.边际贡献法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折现指标的是( A )。 A.投资回收期法 B.净现值法 C.内含报酬率法 D.现值指数法

成本与管理会计部分答案

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B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C车间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 D车间辅助人员的工资 2.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体成本的分类标志是() A.成本项目 B ?成本对象 C.成本习性 D ?经济内容 3.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和中心环节是()。 A、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 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C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 D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4.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 A、外购动力费用 B制造费用 C工资费用 D折旧费用 5.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 A、工资及福利费 B燃料及动力 C制造费用 D外购原材料 6.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A、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 B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C企业的技术开发费 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答案 1A2C3C4B5D6D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 A、定额的制定与修订 B做好原始记录工作 C正确选择各种分配方法 D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2.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的费用界线有() A、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B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C营业费用与财务费用的界限 D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答案1 ABD 2 ABD 三、判断题 1.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 2.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一部分产品成本。()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是现行制度明确规定的四个成本项目,企业不能增加或减少。() 4.成本预测和计划是成本会计的最基本的任务。() 5.产品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核算的项目。() 6.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属于费用要素。()7.成本按同生产工艺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答案1 错2 对3 错4 错5 对6 对7 对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复习思考题 1.应付工资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有何异同? 2.如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什么是制造费用?它包括哪些费用项目? 4.应当怎样防止利用费用的摊销或预提来人为调节各月成本、费用的错误做法? 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哪些?怎样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法? 6.什么是在产品计价的约当产量法?怎样计算在产品中材料、工资和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基本生产成本的是() D. 管理费用 A. 直接材料 B. 直接人工 C. 制造费用 2. 应在本月计算折旧费用的固定资产是()。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房屋 B.本月内购进的机器设备 C.未使用的设备 D.本月减少的设备 3.企业采用预提修理费用的方法,实际支付修理费用时,应记入()。 A “制造费用”帐户借方 B.“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借方 C.“预提费用”帐户借方 D.“预提费用”帐户贷方 4.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手续费,应借记()。 A“制造费用”科目 B.“财务费用”科目 C.“管理费用”科目 D.“营业费用”科目 5.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费用的有()。 A.企业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试题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本还原的对象是( B )。 A.产成品成本 B.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产品的综合成本 C.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D.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2、不在“废品损失”科目核算的内容是( C ) A.修复废品人员的工资 B.修复废品耗用的材料 C.实行“三包”损失 D.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3、假设每个质检员最多检验500件产品,也就是说产量每增加500件就必须增加一名质检员,而且是在产量一旦突破500件的倍数时就必须增加。那么,该质检员的工资成本就属于( B ) A.半变动成本 B.半固定成本 C.延伸变动成本 D.变动成本 4、作业消耗一定的( D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元,产品售价为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总量应达到( B )件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 BDE )A.理想标准成本 B.正常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定额成本 E.历史成本 2、构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基本因数有( AB ) A.效率差异 B.时间差异 C.用量差异 D.价格差异 3、企业拥有若干辅助生产车间时,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B ) A.间接分配法 B.直接分配法 C.交互分配法 D.代数分配法 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 AB ) A.约当产量比例法 B.交互分配法 C.按年初数固定成本计价法 D.定额比例法 5、为实现目标利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ABCDE ) A.提高单价 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C.增加销售量 D.降低固定成本 E.调整产品品种结构

成本与管理会计考试重点

成本与管理会计考试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成本: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都会让有哪些作用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 成本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参数 3、什么是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也称为生产成本,属于狭义成本。制造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它是按一定的方法计算的生产成本。 4、制造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5、什么是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期间费用是指一定期间内为经营和管理等目的所发生的费用。期间费用一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什么是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指核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对成本进行控制和分析 7、成本会计有哪些职能 成本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 成本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成本会计的核算职能指从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意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的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 8、成本会计有哪些任务 (1)及时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2)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不断降低成本。 (3)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9、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1)设置成本会计机构:成本会计机构是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2)配置成本会计人员:企业成本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在总会计师和会计主管的领导下,具体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另外,还应配备相应职称的成本会计人员。 第二章 1、成本核算的要求是什么 (一)完善各项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 (1)建立健全的各项原始记录 (2)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3)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材料盘点制度 (4)完善内部结算制度 (5)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

2017《管理会计之——财务分析与决策》考试题

《管理会计之——财务分析与决策》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益之间的数量差异是指( A、差量 B、差量收入 C、差量成本 D、差量损益 A B C D )。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正确] 【答案解析】差量损益,是指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 2、在 ABC 控制系统中,应以( A、品种数量 B、产品竞争力 C、金额 D、主营业务 A B C D )标准为基本分类标准。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答案解析】 ABC 分类的标准有: 金额标准和品种数量标准, 应以金额标准为基本分类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订货成本的是( A、办公费 B、邮资 C、运输费 D、仓库费用 A B C D )。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等支出。 4、对于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在分析时应考虑哪个方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边际贡献,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发生的( ),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正确] 【答案解析】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运输费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A B C D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答案解析】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 在分析时应考虑哪个方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边际贡献,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发生 的固定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5、下列关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说来,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短表明应收账款管理效率越高 B、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C、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收账款应为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D、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快慢及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高低 A B C D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答案解析】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收账款应为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6、下列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
A、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B、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C、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D、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A B C D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答案解析】 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

管理会计考试A (附答案)

南京审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15/2016第二学期《管理会计》期终试卷(A 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1. 在西方会计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会计”术语是在( )。 A.1902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22年 2. 管理会计是把( )这两个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管理 A.计划和统计 B. 预测和决策 C. 管理和会计 D.预算和决算 3. 规定了管理会计所服务的空间范围的假设是( )。 A. 会计实体假设 B. 成本习性假设 C. 会计期间假设 D. 持续经营假设 4.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或清算”描述的是( )。 A. 会计主体假设 B.货币时间价值假设 C.会计期间假设 D.持续经营假设 5. “等量的货比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描述的是( )。 A. 会计期间假设 B. 货币时间价值假设 C. 货比计量假设 D. 持续经营假设 6. 下列各项不属于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的是( )。 A. 业绩评价会计 B. 规划与控制会计 C. 预测与决策会计 D. 成本核算会计 7. 下列项目中属于延期成本的是( )。 A. 化验员的工资 B. 电话费 C. 浮动工资 D. 热处理费 8. 成本按其性态可以分为( )。 A.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B. 机会成本和假设成本 C. 产品成本和时期成本 D.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9. 成本性态分析方法中的高低点,在选择时应以( )为标准。 A. 成本 B. 业务量 C. 业务量、成本均可 D. 不一定 10. 应用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是( )。 A. 把全部成本划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B. 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C. 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D. 把全部成本划分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 11.变动成本法提供信息的主要用途是( )。 A. 满足对外提供报表的重要 B. 满足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C. 使营业净利润的计算更加科学 D. 使得销售成本及存货成本的计算更为合理 12. 期初存货中的固定生产成本5000元,期末存货中的固定生产成本7000元,本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为-12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为( )。 A. –3200元 B. 3200元 C. 800元 D. 5800元 13. 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时,该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比上期( )。 A. 减少 B. 不变 C. 可增可减 D. 增加 14. 在变动成本法下,( )。 A. 变动生产成本是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均是期间成本 B. 固定生产成本和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产品成本,而非产成本被当作期间成本 C. 固定生产成本是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构成期间成本 D. 固定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都属于产品成本 15. 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这种利润表能够反映的中间指标是( )。 A. 营业收入 B. 营业净利润 C. 贡献毛利 D. 营业毛利 16. 某企业销售一种产品,销售量为9000件,销售收入为81000元,变动成本为45000元,则其单位贡献边际为( )。 A. 1元 B. 2元 C. 3元 D. 4元 17. 已知某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为60000元,贡献边际率为35%,固定成本总额为7000元,则该企业的营业利润为( )。 A. 60000元 B. 21000元 C. 14000元 D. 7000元 18. 本量利分析法的核心部分是确定( )。 A. 盈亏平衡点 B. 安全边际 C. 单位贡献边际 D. 贡献边际总额 19. 当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盈亏临界状态时( )。 A. 固定成本同贡献边际相等 B. 总成本同贡献边际相等 C. 变动成本同贡献边际相等 D. 安全边际同贡献边际相等 20. 某公司2012年预计的固定成本总额是20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单位销售价格为6元,其盈亏平衡点的实物销售量是( )。 A. 600000件 B. 200000件 C. 100000件 D. 50000件 二、多项选择题(2分*12=24分) 1. 从内容上看,管理会计包括了( ) A. 财务会计 B. 成本会计 C. 财务管理 D. 监督与核算 2.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 )。 A. 预测与决策 B. 计划与控制 C. 考核与评价 D. 监督与核算 3.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包括( )。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详解

名词解释: 1.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4.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5.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6.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7. 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8.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9.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0. 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 11. 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2. 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 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4. 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15. 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16. 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17. 保利点: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 18. 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据以建立能够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体系。具体方法有:趋势外推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 19. 定性分析法:是指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初步预测意见,然后在进行综合,最后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20. 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未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21. 相关收入: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22. 机会成本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又叫机会损失::: 23. 专属成本: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24. 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25. 全面预算:指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程序规划与反映企业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收支等各方面活动,以便对企业特定计划期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作出具体组织与协调,最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附表展示其资源配置情况的有关企业总体计划的数量说明: 26.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以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为零为出发点,规划预算期内的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的一种方法。 27. 弹性预算:指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编制能免够适应不同业务量预算的方法 28. 滚动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12 个月的一种方法 29. 标准成本: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30. 成本差异:指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实际成本总额与标准成本总额之间的总差额 简答题: 1.管理会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职能有哪些?管理会计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 基本职能有: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会计主体不同、具体工作目标不同、基本职能不同、工作依据不同、方法及程序不同、信息特征不同、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观念取向不同。 2、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 、同属于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 、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 、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 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部分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成本与管理会计》习题库答案

《成本与管理会计》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在分类法中,确定系数时,一般是在类内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这种产品的系数定为“1”。 2、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定额或预算的数额。 3、在定额法下,原材料的领用应实行限额领料或定额领料的制度。 4、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异。 5、定额法是将产品成本的计划工作、核算工作、分析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和监督融为一体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制度。 6、在定额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调整与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两者金额,正负号。 7、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之间的依存关系。 8、混合成本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4种是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伸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9、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着重研究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10、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是指受决策影响而在短期经营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适用于(c)。 A.品种、规格繁多的产品; B.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C.品种、规格繁多,而且可以按照产品结构、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产品; D.只适用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 2、定额法的主要缺点是(b)。 A.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B.较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工作量大; C.不能合理、简便地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问题; D.不便于成本分析工作。 3、在完工产品成本中,如果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是正数,说明(B)。 A.定额提高了;B.定额降低了; C.本月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不利;D.本月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取得了成绩。 4、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在适用范围上(a)。 A.与生产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B.与生产的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总7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一章总论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两者的资料来源基本相同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 4.两者在方法上相互补充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共同的特征,可靠性。 财务会计最强调净利润。 管理会计最强调企业价值创造用ROE衡量 2.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成本是指经济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进行某种活动所投入或耗费的资源的货币表现。 从四方面目的分类: 1.编制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2.成本性态(Predicting cost behavior)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3.分配成本到成本对象(Assigning costs to cost objects)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经营决策(Decision making) 差量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差量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打翻的牛奶)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1.产品成本计算概述 2.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 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基本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

管理会计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C )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在财务会计中,销售费用的正确归属是( D )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制造成本 3.某企业年如借得50000元贷款,10年期,年利率12%,每年末等额偿还。已知年金现值系数(P/A,12%,10)=5.6502,则每年应付金额为( A )元。 A.8849 B.5000 C.6000 D.28251 4.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所得结果,在数值上等于( B )。 A.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B.即付年金终值系数 C.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D.即付年金现值系数 5. 在前后各期产量和成本水平均不变的条件下,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意味着(D )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 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 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 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 6. 下列各项中,各类项目投资都会发生的现金流出是( B )。 A.建设投资 B.固定资产投资 C.无形资产投资 D.流动资金投资 7.下列有关贡献边际率与其它指标关系的表达式中,唯一正确的是( B ) A.贡献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B.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C.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 D.贡献边际率+危险率=1 8. 已知某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0000元,固定成本为2200元,保本作业率为40%。在此情况下,该企业可实现利润是( C ) A.1800元 B.2300元 C.3300元 D.3800元 9. 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量( C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10.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已知该项目第10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期满处置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及回收流动资金共8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第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 C )万元。 A.8 B.25 C.33 D.43 11.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是( A ) A 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 B 成本计算、决策与计划会计 C 全面预算、成本计算 D 全面预算、执行会计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显著区别,但二者之间仍具有一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C ) A 工作具体目标 B 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C 资料来源 D 工作程序 13.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是一条( B ) A 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的直线 B 反比例曲线 C 平行于X轴(横轴)的直线 D 平行于Y轴(纵轴)的直线 14.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 A ) A 决策 B 预测 C 规划 D 业绩考评 15.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A ) A 折旧费(按直线法计提) B 广告费 C 职工教育培训费 D 业务招待费 16.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引起分期损益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B ) A 变动生产成本 B 固定性制造费用 C 销售收入 D 期间费用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安全边际越小,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也越小 B 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成本数据符合通用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试卷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试卷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全国2015年5月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试题 (课程代码:11751) 第一部分必答题 (本部分包括一、二、三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不考虑过去业务信息而进行的预算属于(D) A.固定预算 B.弹性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2.某企业的部分财务信息包括:本期销售收入460 000美元,期初存货48 000美元,本期购货280 000美元,期末存货60 000美元。该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为(B) 天天 天天 3.下列关于投资评价内部报酬率法的描述正确的是(C)。 A.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B.根据会计净收益计算 C.忽略投资规模 D.不以比率形式表示 4.某企业生产储藏盒,单位成本美元,完工产品40 000个,期末存货8 000个完工程度为40%,该企业的期末存货为(A) 680美元 B. 11 520美元 200美元 D. 38 400美元 5.下列反映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实际成本-实际耗用量×标准价格 B. 实际成本-标准耗用量×标准价格 C. 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标准单位成本) D. 预算产量×(实际单位成本-标准单位成本)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6.说明安全边际的含义及其对管理决策的意义。 含义: 安全边际是指预计销售收入与损益平衡点销售额之差; 可以表示为销售量、预计销售量的百分比或预计销售收入的 百分比。 意义: 安全边际意味着企业在发生亏损之前,销售收入可以下降 的程度。 7.解释缺货成本的含义以及包括的内容。 含义: 缺货成本是指企业存货耗尽而发生的成本。 内容: 企业销售量受到损失而发生的成本; 不得不紧急订货以补充存货而发生的成本; 生产停工损失,例如机器不得不进行额外维护的成本; 工人停工带来的成本; 企业声誉和形象受损所带来的成本。 8.解释战略信息和战术信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成本管理会计期中考试试题与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期中考试试题与答案广西财经学院2009——2010 学年第 2 学期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期中考试试卷 适用班级:08 东盟会计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 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请从备 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1.所谓理论成本,就是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计算的成本,它主要包括(D): A.已耗费有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成本管理会计的对象是(D): A.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及归集过程 B.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 C.诸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 D.各行业企业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 3.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 2,000 元,单价 20 元,计划销售产品 500 件,欲实现目标利 润 1,000 元, 其单位变动成本为( C )元。 A. 12 B. 13 C. 14 D. 15 4.巳知某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 10 元,固定成本为 15000 元,销售量为 5000 件,目标利润为 5000 元,则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价为( D ) A.6 元 B.11 元 C.13 元 D.14 元 5. .在盈亏临界图中,盈亏临界点把正常销售分为两部分,即( B) A.边际贡献和变动成本 B.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和安全边际 C.安全边际和变动成本 D.销售收入和总成本 6. 企业去年生产某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 3000 元,固定成本是 1000 元,假定今年其他条件不变,但生产该产品的设备可对外出租,一年的增加收入为(B)元时,应停产该种产 品。 A.2001 B.3100 C.1999 D.2900 7. 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为 10000 机器小时,目前状况生产能力只利用了 60%,固定成本总额为 30000 元,现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甲产品或乙产品,则对当前决策而言,30 000 元固定成本属于(C) A.相关成本 B.重置成本 C.无关成本 D.沉没成本 8.企业经营业务预算的基础是(C)。 A.生产预算 B.现金预算 C.销售预算 D.成本预算 9.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能实现的某一业务活动而编制的预算是(D)。 A.零基预算 B.滚动预算 C.弹性预算 D.固定预算 10.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自动延伸,使预算期永远保持在一年的预算成为(B)。 A.固定预算 B.滚动预算 C.弹性预算 D.概率预算 11.为了克服固定预算的缺陷,可采用的方法是(C)。 A.定期预算 B.滚动预算 C.弹性预算 D.增量预算 12.为区别传统的增量预算可采用的方法是(A)。 A.零基预算 B.滚动预算 C.定期预算 D.固定预算 13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方法是(C)。 A、代数分配法 B、交互分配法 C、直接分配法 D、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14.采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是(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