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 葬 考 古

墓 葬 考 古
墓 葬 考 古

墓葬考古

主要概念:

葬: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

墓: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

坟:墓上的封土。

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晚期已经出现墓葬,后历经新石器等不同时期,墓葬的变化形成一定的规律。

墓葬的研究内容一般包括:葬具、随葬品,还有是否合葬、家族葬、头向等等。

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的墓葬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墓葬,他们在死者遗体上遍洒赤铁矿粉,这可能是当时人们埋葬死者时举行的一种仪式。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晚期已经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期墓葬已有一定的制度。墓圹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

在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往往采用二次葬,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的成员。有些合葬墓主人性别相同,应是兄弟或姐妹。

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时期的合葬墓,则多为两个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

11

商代墓葬考古

西周

墓葬形制与商代相同,竖穴土坑,无封土,个别有墓上建筑。墓道为四条以下。但葬具出现变化,棺椁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棺椁7重,诸侯5重,大夫3重,士2重。

诸侯贵族墓的随葬品以各种青铜礼器为主,与商代相比,酒器减少,食器增多。在各种食器中,鼎、簋是最重要的器具。

西周出现了合葬制度,夫妻分别葬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坑中,即“异穴合葬”。

特点:西周时期的墓葬是宗法等级制的直接体现。

1、墓地有单一的平民墓,也有贵族平民墓共存的情况。表现出既有共同血缘关系又有地位尊卑的区别。

2、墓地有墓群之分,墓群又可以分组,反映出族墓地内有宗族、家族墓群。

东周

出现僭越现象。

各国共性与差异并存。

〈2〉秦墓葬考古发现

秦文化特征

(1)墓葬头向比较一致,如毛家坪墓头均朝西,而周文化墓葬头向多不一致;

(2)葬式盛行卷曲特甚的屈肢葬;

(3)战国晚期流行洞室墓。

〈3〉楚墓葬考古发现

楚文化特征

葬形制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春秋时期均为竖穴土坑墓,地表没有封土,墓坑内不设台阶,也无墓道,平民墓多设壁龛; 到了战国时期,仍流行竖穴土坑墓,但大中型贵族墓都有封土,往往设有多级台阶,有的还带有斜坡墓道。平民墓则无封土、台阶和墓道。

〈4〉齐鲁墓

秦汉墓葬制度

墓的构造:秦和西汉前期继续流行战国时代以来流行的竖穴土坑木椁墓。

从西汉中期开始,主要采用横穴式的洞穴为墓圹,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其特点在于模仿现实中的房屋。在地面上筑坟丘,并建祠堂,竖墓碑,立墓阙,置人物和动物的石雕像。

随葬品方面,除各种实用的器物外,还使用大量的陶制模型明器,人殉到汉代基本结束。 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坟墓有特殊的规制,开创了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寝制度。

秦汉陵寝

陵是帝王的坟墓,寝是帝王灵魂生活起居的处所。

在陵墓中随葬许多生前所需的衣食住行用具,供帝王阴间享用;

在墓地,要仿照现实生活中的模式,兴建一批宫殿,藏神主,具衣冠,按时进奉生活用具和饮食,这就是所谓的陵寝。

一般认为中国的陵寝始现在战国中期,而成熟于秦汉。

安葬事宜

骨灰安葬祭祀用品清单 (※哥俩好胶粘金刚砂) 1. 防潮盒(单人、双人):防止骨灰盒受损,摆放祭品等; 2. 金砖(四块或将墓穴铺满):金砖铺地,寓意富贵堂皇,保佑后辈兴旺发财; 3. 灵位牌:将故者姓氏雕刻,随骨灰一同安葬于地下; 4. 元宝(四个):置于墓穴四角,意为镇宅,主财; 5. 石狮(一对):用以镇宅护院,古代只有将相王侯的府邸才有资格在门口安放石狮; 6. 石鼎炉(一个):象征尊严、地位,在古代象征帝王; 7. 童男童女(瓷器一对):服侍故者,当作佣人; 8. 三牲(瓷器一套):鸡、鱼、猪头都是供奉神灵及祖先的传统供品; 9. 五果盘(瓷器一套):供奉先人的必备供品; 10. 七星钱(一套七个):按北斗七星状摆放在骨灰盒下、防潮盒内,意为后辈齐全; 11. 红筷子(一双):并骨合葬时一双担在两个骨灰盒之间,意为连心桥,在阴间、来世还做夫妻; 12. 红布(三尺长二块):包骨灰盒一块,包墓碑一块,安葬后包在墓碑顶部,如同盖房上梁系红绳; 13. 遮阳布:一块白布七尺 14. 引魂幡(合葬红色、单葬粉色):引邻故者灵魂到达安息地; 15. 红手套(一付):由故者长子或长孙戴红手套捧骨灰盒安葬; 16. 香炉、五谷米(五样稻米):用以上香敬礼; 17. 香(一封):传说香的烟能通天,向先人传达后辈的意愿; 18. 红筷子(三双):摆放在供品前,供先人享用供品,筷头向外,探出一点,意为出人头地; 19. 蜡烛(一对):摆放在墓前点然; 20. 三缸(水、米、油缸一套):准备水、米、油三样安放在墓穴中供先人享用; 21.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一套):保佑后代辈辈出状元升官发财; 22. 家用电器:(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电话、手机等) 23. 家用器具:酒具(一套)、茶具(一套) 24. 旺宅富贵器具:金山银山(一对)、牛马拉宝(一对)、金库银库(一对)、聚宝盆、百宝箱等; 25. 引魂鸡:(一只):可用活公鸡,也可用人工制作羽毛鸡,抵达墓地后放生; 26. 活鱼(红色七或九条):安葬完毕后到水里放生; 27. 家乡土(一包):故者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房前屋后各取土一把(或已安葬的坟尖及坟下土),撒在墓穴内,意为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家乡土埋家乡人; 28. 红萝卜(一个、用红纸包好):将骨灰取走后放在原位置,意为一个萝卜一个坑; 29. 鞭炮(三挂):取骨灰时放一挂,安葬结束后放二挂; 30. 供品(水果三样点心二样各五个):安葬完成后供奉在墓上,后辈可在临走前将供尖带走,寓意祀福; 31. 鲜花(二束):摆放在墓前寄托哀思; 32. 白酒(一瓶)、酒杯(三个):供奉在墓前,一敬天、二敬地、三敬祖先; 安葬流程 1. 领取先人骨灰; 2. 将萝卜或硬币一枚用红布包好放入骨灰寄存的格位内;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目录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二)…………………………()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陵墓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 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帝王陵寝的建制,按照时间顺序和先后传承,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 方上, (二) 以山为陵, (三) 宝城宝顶。 方上,即在帝王地宫上部的地面上,以黄土层层夯筑,形成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封土。这始自周代礼仪的建制,历经秦汉,到唐代终止。至今规模最大的方上,就是秦始皇陵封土,它远看如同一座不小的山丘,在岁月之流的冲刷下不复有当年的形态。西汉帝王也沿用了方上建制,只是规模已经无法和秦始皇相比了。 以山为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创。他借用长孙皇后的遗言“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唐太宗借助自然山川营造自己陵寝睥睨天下的气势,这一点连秦始皇如此巨大的方上亦难比拟。以山为陵,对于防盗也是大有裨益的。太宗的昭陵虽然被盗掘,但是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却因为山石坚固而至今未曾开掘。以自然伟力抗拒自古以来猖獗而神通广大的盗墓贼,唐代皇帝在这一点上远比历代帝王幸运。 宝城宝顶,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创意。此后的明清两朝帝王都采用了这样的建制。这种建制兼具了以山为陵和方上的特点。陵墓依山而建,在帝王地宫之上建起围城,城上有明楼可驻守陵官兵,围城中填入厚土,仅露出一个圆顶。宝城宝顶的说法因此而来。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 "子随父葬,祖辈衍继" 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

中国人祭祀碑文用语

中国人祭祀碑文用语 人在去世下葬后,接下去最重要的工作是立碑。一般上,竖立墓碑是造坟的重点,立碑也是造坟工作的第一步。由於华人相信风水,风水上又传统以来便有“以碑为向”的说法,即以碑的形式与中线的方向决定吉凶;因此,传统的造坟工程中,立碑并不是可随时随地进行的。一座坟墓的立碑必须根据风水上的吉向择日择时,若按过去的风俗,造墓工作选择动土的日子和时辰,也不会太近埋葬日(除非是特别加工),这是为了让雨水使泥土结合,免得碑石容易凹陷。 客观上,由於这是说明死者身份的重要环节,因此风水上的安排亦表现得极谨慎,风水师及家属也不会在先人下葬后立即立碑。他们除了可能要根据风水考虑碑的颜色和定向,也会在竖碑前让大家有一段时间去斟酌碑文的字眼及吉凶意义。因此,择日择时除了是风水上的需要,也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碑文的内容。 闽粤省籍的华人墓碑,其碑文格式是有一套传统法则,有着特定的基本格式。碑文必须完整地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由於造坟墓和立碑时是为了后人而选择风水,因此风水状况亦须藉立碑交代清楚。 另外,墓碑的高和宽、字体的尺寸大小,也受到传统信仰以丁兰尺订吉凶的限制。丁兰尺一尺约合公尺的38.01公分,每尺分10格,依次刻着“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等字,以“财”、“兴”、“官”、“旺”、“丁”、“义”为吉。墓碑的所

有文字须编排在合乎丁兰尺吉度的面积里,甚至对文字大小也相当讲究,当然是以符合吉度为佳。 墓碑的面积,不论大小,在刻上碑文时,基本上都遵守着相同的原则,既要简单明白地交代死者与立碑者的身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又要考虑到风水的吉凶。 (A)葬者的籍贯 对华人来说,墓中人的籍贯相当重要。因此,墓碑上端多刻有对阴宅主人原籍的说明文字。这类文字多数以横排形式刻在墓碑平面的最上端。 在中国大陆,也许是由於死者都落葬家乡的土地,因此死者墓碑上并不一定要说明阴宅主人的原籍。尤其是宗族村落的公冢,墓碑上说明死者籍贯更是多此一举。 然而,在马来西亚独立之前,所有在本地去世的先人都被认为是“客死异乡”,同时,他们的埋葬地点也往往是葬在与其他各县籍人共同使用的公冢,因此,在墓碑的最上方注明阴宅主人的原籍,也相对地重要起来。 一般墓碑碑文最上边的左右两个角落的字眼通常就成为考证死 者祖籍的凭证。它往往是刻了由右到左的横排双字,说明阴宅主人的原乡。墓碑上表明原乡这些字眼有些只是刻上府治名称,如“惠州”、“潮州”,有些则刻上县份名称,如“台山”、“潮安”,或者,亦有的刻字“X邑”称县份。还有些墓碑上的籍贯说明,不是皆一府

中国历代皇帝陵墓位置.pdf

帝王们为了自己死后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往往陪葬大量的金银珠宝。没想到,正是 这些金银珠宝使他们死后不得安宁 帝王们往陵墓中大塞金银珠宝等随葬品,目的是为了自己死后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 但他们却想不到,正是这些金银珠宝使他们死后不得安宁,有的帝王的尸骸竟被盗墓者扯得 七零八落,甚至暴骨于荒野,景象十分凄惨。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 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三国志·文 帝纪》)作家皇帝曹丕这句话,可谓点明了古代帝王遭此下场的原因,一句话,都是财宝惹 的祸。 秦始皇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六国,对中国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即位以 后就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中国之后,他又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人参加建陵工程。秦二世时又继续修建,前后费时将近有四十年,并且一直到秦灭亡,陵园还没有全部峻 工。工程之浩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墓内建筑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的奇珍异宝,以人鱼膏为灯 烛、水银为江海,还装置有许多弓弩,以便射杀入墓的人。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始 皇宫内没有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参加修建墓葬的工匠都被活埋在墓里。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秦灭亡之后,项羽入关,动用了几十万士兵发掘陵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宝物运了一个月还没有运完。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也被大火烧尽。传说后来有一个牧羊人寻羊,进入墓室,因为持火照明,引起了地宫失火,延烧三个月都没有熄灭。 唐代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也曾经发掘秦始皇陵。五代时军阀温韬又以筹军 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秦始皇陵园地面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巨大的坟丘。 东汉末年,兵荒马乱,两汉皇帝陵寝,皆被盗掘,有的陵寝多次被盗。曹操甚至设置过“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挖墓部队的官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帝陵地宫内 的随葬品大多已被盗取一空。盗墓者为了取走紧裹在皇帝尸骸上的金缕玉衣,放火焚尸,使得那些曾经至尊至贵的皇帝的骸骨化为灰烬。 民间传说汉高祖刘邦的长陵被赤眉军盗掘时,同陵异穴里的皇后吕雉姣丽如生,结果 遭到士兵奸尸。这件事记载在《后汉书·刘宣子传》上,称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 焚烧了皇宫,又把西汉帝王陵寝作为发泄的对象,“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 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赤眉军要作对的就是刘家天下,报 复辱尸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人质疑《后汉书》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因为吕雉死时 已经61岁,是一个老太婆,这不是苦了被迫奸尸的士兵们吗?另外,汉武帝刘彻茂陵也遭 到赤眉军的发掘,珍贵的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乱世枭雄董卓曾派吕布遍掘东汉帝陵与公卿陵墓,取其金银珠宝以充军饷。东晋诗人在《七哀诗》中,描写屡被盗掘的东汉诸帝陵:“,,园寝化为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商王陵的地面上没有封土坟丘。在已经发掘的妇好墓中发现,墓口的上面有一座房基,平面是长方形的,大小与墓口差不多,上面排列着比较规整的柱穴。推断它应该是为祭祀墓主而建造的享堂或寝殿类建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同类建筑。 商代后期使用人牲和人殉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人牲是指把人当作牲畜杀死后祭祀祖先和山川神灵。被杀的人是战俘和奴隶。人殉则是为王室贵族殉葬的人,有陪臣、妻妾、侍卫、亲信和仆役等。商代王陵中使用的人牲和人殉,不但数量多,处置形式也最为残酷。这些人牲人殉分别埋葬在墓底、椁室外和墓道和填土中。 王室祭祀祖先的公共祭祀场所在王陵区的东部,面积有数万平方米。已发现一千多座祭祀葬坑,坑与坑之间排列有序,多数是南北向的。坑内埋的人不仅有男女还有儿童。大多数死者被砍去头颅,有的在断肢断腰或肢解后扔在坑里。有少数女性和儿童做捆绑状,大约是被活埋的。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是多么的残忍野蛮。 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两周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实物,目前保存下来的很少。曾经显赫一时的宫殿建筑如今大都荡然无存。相比之下,古代的陵墓建筑因为多为砖石结构,且埋藏于地下,反倒基本保留下来。据统计,至今地面有迹可循,年代可以确认的帝王陵墓有100多座,其数量之多,技艺之高,享誉中外。在这类建筑中,除了陵寝本身外,还有为数众多的雕刻、绘画和碑帖文字,它们与建筑融合在一起,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份丰富的遗产,也形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陵墓形制的发展阶段 1.方上——秦汉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君王陵墓区。这时帝王陵寝的陵区规划、陵园建筑、陵墓形制以及随葬制度已经初具雏形,经过2000余年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基本定型。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动用70多万苦力,前后耗时38年,斥巨资修建了始皇陵。秦始皇陵封土采用方上形制,顶部平坦,原高约115米,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陵体四周筑有两层城垣,内城四周共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始皇陵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我国古代陵寝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座陵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目前,秦始皇陵尚未开掘,文献记载始终是一个谜。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发掘了始皇陵兵马俑坑。这些威武雄壮的“御林军”气魄宏大,阵势宏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仅是震惊中外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同时也是驰名中外的古代文化遗产。 汉承秦制,墓室深埋地下,累土为方锥形去其上部,作为陵体,形状酷似覆斗。陵园前

民俗口诀:造葬口诀

民俗口诀:造葬口诀 民俗口诀:造葬口诀 造葬口诀有很多种,根据不尽相同的派别和地方位有所不尽相同,现以凶葬为主,选择其中重要的,按程序摘录教为流行的口诀于下,供大家参考:一、葬、造兴工祝文伏维日吉良时,天地开张,立地焚香。香烟上升,直达天庭,香烟阵阵,请神降灵。香烟郁郁,请神降福,香烟袅袅,请神驾到。兹有XX省(详细地址)信士XX(人名)等特为安葬先人XX(亡人名),特请弟子XX(地师名字),选取此地,扦立X山X向XX分金,择吉兴工建造。仅具寿金,祭品,规矩礼仪。恭请:在天过往众神,历代地理祖师,分金尊神张仙师,李仙师降临同鉴并请:本地龙神,后土,土地神氏升临辅助,保佑:千祥云集,百杀潜消,工程顺利。X氏后代房房善良,安康,发福。二、定分金、破土古时定分金,用小米一盘,罗盘置于米上,上置红包破煞。照祝文请神,请龙神,向来龙方位拜,分金杖上以红纱仙绑寿金5张,前为张仙师,后为李仙师,山插香三柱,余插中间。口诀:伏以皇天后土,5岳山家,土地龙神,前传口教,祖本仙师杨、曾、赖、廖公仙师,后分(李定度),前分金(张坚固),各请同到座位。主家XX,住址XX,为先人XX安葬破土定分金在XXXX,坐X山X向,兼用分金X卦X爻度,择于X年X

月X日X时破土筑墓。信民谨备清香、宝烛、财宝、果品奉拜,待完工之时,再备清香、宝烛、财宝、果品、酒礼答谢列位尊神。三、画穴起土口诀天圆地方位,律令九章,今辰破土大吉昌。金锄一举,瑞满山岗,鬼魅凶恶,远去他方位。金锄再举,起矿安祥,千秋万岁,富贵用昌。一画天门开阔,(乾方位)二画地户紧闭,(巽方位)三画鬼路塞严,(艮方位)四画人道通利,(坤方位)画土后即进金,暖矿,散土等。四、盖棺口诀日吉时良天地开,盖棺大吉大发财,天清地灵日月明,盖棺子孙进财丁。5、封棺(封钉)口诀诀一:手持金斧要封钉,东西南北四方位明,朱雀玄武来拱照,青龙白虎两边排。一钉添丁及进财,二钉福禄天降来,三钉三元及第早,四钉子孙满庭阶。代代子孙广发财。诀二:一封天官赐福,二封地府安康,三封生人长寿,四封白煞潜消,5封子孙时代昌。六、竖碑口诀竖起玉芴天门开,左龙右虎两边排,房房子孙大富贵,科甲连登及第来,山山降下是真龙,乾坤正气此中旺,歌书传家长荣耀,科科竖起状元旗。 七、点主口诀口诀一:笔者今把笔对天庭,二十四山做圣灵,孔圣赐笔者文章笔,万世由笔者能做成。点天天清,点地地灵,点人人长生,点主主有灵,主上添来一点红,代代儿孙状元郎。口诀二:一点文房四宝透天庭,二点二十四山做圣灵,三点孔子遗下文章来,再点房房人间出公卿。口诀三:丁兰刻木为母亲,万古流芳到如今,王字头上加一笔,儿孙

安葬的几点做法

安葬的几点做法 因阴宅的重要性大于阳宅,所以对阴宅的安排有一系列的规则: 1、安葬一定要迎山立向,迎水立向。男材在上首,阴材在下首。怎样分辩上首与下首呢? 上首在左边,下首在右边。这个由人站立面朝某方而定。但是,人面不宜朝东北、西北和正北,这三个方向是冷向,不宜应用。如果东北、西北有大水之地可用,这个叫做枪环水地,可用,用之不凶。如无水之境千万不用,用叫冷向,必凶。 2、安葬的棺材应是单向,不能用兼山向。 3、一男双妻葬法(并葬): 男在上首,下首为长妻,再下道为次妻,用之不凶,照样并葬。 如并葬的地量不足,千万不要并葬,不能藏葬,更不能分裙葬。所谓分裙葬,就是男女材小头分开(不靠拢),也叫做大头靠拢,小头不靠拢。千万不能葬,如葬必伤主家人口。 4、材底有材不可葬 安葬如遇材底有材,坚决不安葬,重新选新地形。如葬不叫材堆材,而叫天诛地灭。会伤地师,不伤地师,会伤主家人口。 5、不要在人家墓前安葬 安葬如在人家墓前,决不葬。这叫调人家风水,会伤人家人口的。这叫地师没眼晴,乱用地,后葬人家优,先葬人家忧愁,眼晴出瞎子,千万注意。 6、安葬应理: 祖父母的墓未并葬,父母的墓一般不可并葬。 父母的墓并葬,观地形优次。如阳墓地形优于阴材,就阳并葬;如阴墓地形优于阳材,就阴并葬。不可言论,阴材一定要就阳材。优次决定不可违之而用,千万千万。 不管材之好坏,材一移后,将原材底血土挖一尺五寸深全部移入新井底下,然后放材。 好材将底土移入新井中,如次材拿不上手,发现尸骨乱堆,一定将尸骨 拾齐移走,到新井中,一定要将尸骨要放好,头骨放在头部,足骨放在足部,其于骨骼放在中间。 说明一下,原材材下血土移走一定用笆斗存放挑入新井中,不可在途中 散撒。如撒下这些土会受日晒夜露或浅踏,说实话,对不起祖上骨血肉身,其次用笆斗存移时,要用东西将笆斗上面遮好,也不许太阳晒及风吹。因 为土中为亲体血肉,能让日晒风吹吗?如果亲人在 世,他的血肉下人该怎样爱护呢? 在移尸骨时,一定要请死者的弟兄或表兄弟即平辈之人去拾尸骨,去安放,他的下人无权随便拿取安放。此人在世时,下人只有孝敬奉养权,是 不得摸他的骨骼的。 如你按理办就是一个孝子,狂者就是一个逆子,切记按理办。 不管男女阴阳材并葬,材底部一定要相平,不许阳高阴低。如果此二老 有儿孙,无女儿,千万相平,不可乱埋。如果此二老无儿孙有女儿,那么 阴材底部可以高于阳材一些,但要女儿出喜钱,包女儿发福。 一般不许随便迁墓。古人云:“富不迁坟,穷不打门(置门)。” 7、如果发现坟墓无故自陷,草木枯死,出现淫乱风声,六畜死绝,男 女忤逆,颠狂劫盗,刑伤人口,妇人不孕,家财耗散,官司不休,人命盗贼,宜速迁之。 8、安葬从权法 择大寒节五日后,立春节之前,乃新旧岁官交承之时,先择日破土,又 择吉日安葬,如开山立向,不忌年月日时克山家,更不忌太岁日家诸凶神杀,就立春前谢墓,或于来年寒食节后清明节内,用人夫工匠,尽一日之内,加土谢墓,则无禁忌。 设从权之法:如遇贫乏之家,或死于四、五月或六、七月炎蒸酷热之天,衣食尚且不足,棺木自然薄削,臭秽莫堪,岂可停,必致败害,故不得已,从权葬之,术士宜谅。丧家稍有力者,则抬出阴幽之所,掘土砂从压之, 使伏土气,免致败害。另择吉日埋葬,使生人致

中国帝王陵墓选址的玄机

中国帝王陵墓选址的玄机 中国古代帝王对于陵墓选址是极其重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对皇帝本人来讲,选择一个万年吉地是一大心愿,他希望死后继续享受帝国的荣华富贵和皇帝的威严,希望他的威严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延续。其次,对于整个皇族而言,这是关系到龙脉兴旺的重大事情,所以不得不慎重。 秦始皇陵为何朝向东面? 按照中国古老习俗,凡修庙、造坟、建房,通常要坐北朝南。中国历代帝王之陵,绝大部分也是坐北朝南的。但赫赫有名的秦始皇的坟墓,却很奇怪的是坐西朝东的。 过去一直以为秦始皇的墓是朝北的,因为根据一些军事、政治理论认为,他修筑长城,是防患匈奴。但匈奴直到秦始皇死了仍没有消灭,他死不瞑目,所以他的坟墓是面朝北面的渭河,表示时刻注视敌人,戒备不懈。 但是,作为秦始皇陵园组成部分之一的秦兵马俑出土后,人们发现,这几千个兵马俑都一齐面向东方。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便认为,秦始皇墓葬本身并不是坐南朝北,而是坐西向东的。那么,它为什么要坐西向东呢? 一种看法认为,秦始皇“灭六国,定一统”是成功了,但统治并不十分巩固。秦始皇常说“东方有天子气”,一直

放心不下。因此,他命人修驰道,先后四次东巡(仅作过一次北上),绝不会是单纯的寻欢作乐,游山玩水,而是出于“安内攘外”的考虑。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秦始皇陵之所以坐西向东,除了显示自己雄踞西北,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威风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生前无法觅到不死之药,死后也要闭着双目瞻望东方,以求神仙引渡到天国。 纵观秦始皇一生,他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州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琊、芝罘一带留连忘归,由此可见,他对东海仙境是何等地向往。 此外,人们发现骊山的西边,秦庄襄王(秦始皇的父亲)、秦孝文王(秦始皇的爷爷)、秦昭襄王(秦始皇的太爷)、宣太后(昭襄王之母)、悼太子(昭襄王之弟)的四个陵(其中孝文王和昭襄王合一陵园)与骊山东边的秦始皇陵,都是秦东陵,同属秦代的正阳县,这些陵墓都坐西朝东。再向上溯源,凤翔的秦陵(春秋时代秦国诸侯多葬于此)也都坐西向东,这表明了秦人,由西向东进入中原政治舞台的轨迹。 宋陵为何远离开封城? 宋代帝王为了稳坐江山,也十分迷信风水。 宋陵在河南巩县南部,到过此地的人,总不免要问:为什么北宋的七个皇帝都要把陵墓修在远离开封二百公里之处?为什么宋陵的南面入口处高于北面的地形?按传统的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崇陵。地宮中合葬著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秦始皇陵骊山 原始社会时期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盘古氏―――盘古冢―南海――――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伏羲氏―――太昊陵―河南淮阳县―传说之陵 女娲氏―――女娲陵―山东济宁――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炎帝陵―湖南炎陵县―传说之陵 黄帝轩辕氏―黄帝陵―陕西黄陵县-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 少昊金天氏―少昊陵―山东曲阜――传说之陵 颛顼高阳氏―颛顼陵―河北高阳――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帝喾陵―河南滑县――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尧陵――山西临汾――传说之陵帝舜有虞氏―舜陵――湖南宁远县-传说之陵帝禹夏后氏―禹陵――浙江绍兴――传说之陵夏代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后启――――不可考 太康――――太康陵――河南太康县-传说之陵仲康――――不可考 后相――――不可考 少康――――不可考 后杼――――不可考 后槐――――不可考 后芒――――不可考 后泄――――不可考 后不降―――不可考 后扃――――不可考 后廑――――不可考 孔甲――――不可考 孔皋――――孔皋陵――河南洛宁县-传说之陵后发――――不可考 履癸(桀)-不可考 商代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成汤――――汤陵―山西万荣县――传说之陵,已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没入黄河 外丙――――不可考 仲壬――――待考 太甲――――待考 沃丁――――待考 太庚――――待考 小甲――――待考 雍已――――待考 太戊――――待考 仲丁――――待考 外壬――――待考 河亶甲―――待考 祖乙――――待考 祖辛――――待考 沃甲――――待考 祖丁――――待考 南庚――――待考 阳甲――――待考 盘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小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前221--前210年始皇陵陕西临潼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前209--前207年陕西临潼北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年长陵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年安陵咸阳市韩家湾惠孝张皇后汉高后吕雉前187--前180 吕后陵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年霸陵西安市东郊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年阳陵咸阳市张家湾孝景王皇后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年茂陵兴平县南位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年平陵咸阳市大王孝昭上官皇后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年杜陵长安县东少陵原上孝宣王皇后汉元帝刘奭前48--前33年渭陵咸阳市周陵南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前32--前7年延陵咸阳市周陵西南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前6--前1年义陵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公元1--5年康陵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 6--8年 [新]王莽 8--23年 淮阳王刘玄 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 25--57年原陵河南孟津阴皇后 明帝刘庄 58--75年显节陵河南洛阳马皇后 章帝刘炟 76--88年敬陵河南洛阳窦皇后 和帝刘肇 89--105年慎(顺)陵河南洛阳熹皇后 殇帝刘隆 106年康陵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 107--125年恭陵河南洛阳阎皇后 顺帝刘保 126--144年宪陵河南洛阳梁皇后 冲帝刘炳 145年怀陵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 146年静陵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 147--167年宣陵河南洛阳郑皇后 灵帝刘宏 168--189年文陵河南洛阳何皇后王皇后 少帝刘辩 189年 献帝刘协 190--220年禅陵河南修武曹皇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年惠陵四川成都照烈皇后甘氏穆皇后吴氏蜀后主刘禅 223--264年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后追封高陵河北临漳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首阳陵河南洛阳文德郭皇后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高平陵河南孟津明元郭皇后 高贵乡公曹髦 255--260年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后追封吴陵江苏丹阳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 222--252年蒋陵江苏南京步皇后潘夫人 吴会稽王孙亮 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 259--264年定陵安徽当涂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 265--280年河南洛阳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晋高祖(晋世祖追崇) 宣帝司马懿河南洛阳 晋世宗(晋世祖追崇) 景帝司马师河南洛阳 晋太祖(晋世祖追崇) 文帝司马昭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峻阳陵河南洛阳武元杨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太阳陵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河南洛阳 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河南洛阳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 317--323年建平陵江苏南京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 324--326年武平陵江苏南京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 327--342年兴平陵江苏南京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 343--344年崇平陵江苏南京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345--361年永平陵江苏南京穆章何皇后

关中地区古代陵墓的类型_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李世忠

2012年7月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ul.2012第27卷第4期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V ol.27No.4 [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中地区古代陵墓的类型、地理分布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世忠,杜忠潮 (咸阳师范学院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陵等类型,其地理分布具有片状、带状分布及点状散布等特点;陪葬墓主要依附帝王陵在特定区域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以便发挥其“古为今用”之效。 关键词:关中;墓葬;地理分布 中图分类号:K8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14(2012)04-0050-10 The Type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Mausoleums in Central Shaanxi Area and an Analysis of the Affecting Factors LI Shi-zhong,DU Zhong-chao (The Research Center of Ancient Mausoleum Culture in Central Shaanxi Area,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712000,Shaanxi,China) Abstract:There is a multitude of ancient tombs in central Shaanxi area.In terms of the identity of the deceased,the tomb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mperor’s tomb and the co-tomb with the people buried alive as well as tombs of the celebrities of different dynasties.The construction forms of the tombs for ancient emperors in central Shaanxi area are divided into the two types of“the making of a tomb through mound piling”and“the making of a tomb by the mountain”.According to the chronological or-der,tombs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types as the tombs of the Chinese ancestors,the nobles’tombs pri-or to the Qin dynasty,the tombs of the emperors who had reunited China,and the tombs of the emper-ors who had divided China.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chiness,strip line and dotted line.The co-tomb with the people buried alive were attached to the special zone of the emperor’s tomb took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scattering in terms of general appearances and concen-trating in terms of specific appearances”.The tombs of the celebrities of various dynasties featured dot-ted line layout.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oi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tombs in central Shaanxi area are:firstly the location of the capital;secondly the notion of geomancy,the pursuit of im-perial dignity and magnanimous mettle;thirdly,the ancestral home of the buried;fourthly,the place where historical events took place and where celebrities spent their lives.As for the gorgeous and rich ancient mausoleum culture and emperor’s tomb heritage resource,we should exercise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protect the use and study so that the efficacy of“making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can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Key words:Central Shaanxi Area;tombs;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收稿日期:2012-05-18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060103);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9XSYK101)。 作者简介:李世忠(1969-),男,甘肃庆阳市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前221--前210年始皇陵陕西临潼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前209--前207年陕西临潼北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年长陵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年安陵咸阳市韩家湾惠孝张皇后汉高后吕雉前187--前180 吕后陵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年霸陵西安市东郊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年阳陵咸阳市张家湾孝景王皇后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年茂陵兴平县南位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年平陵咸阳市大王孝昭上官皇后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年杜陵长安县东少陵原上孝宣王皇后汉元帝刘奭前48--前33年渭陵咸阳市周陵南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前32--前7年延陵咸阳市周陵西南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前6--前1年义陵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公元1--5年康陵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6--8年 [新]王莽8--23年 淮阳王刘玄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25--57年原陵河南孟津阴皇后 明帝刘庄58--75年显节陵河南洛阳马皇后 章帝刘炟76--88年敬陵河南洛阳窦皇后 和帝刘肇89--105年慎(顺)陵河南洛阳熹皇后 殇帝刘隆106年康陵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107--125年恭陵河南洛阳阎皇后 顺帝刘保126--144年宪陵河南洛阳梁皇后 冲帝刘炳145年怀陵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146年静陵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147--167年宣陵河南洛阳郑皇后 灵帝刘宏168--189年文陵河南洛阳何皇后王皇后 少帝刘辩189年 献帝刘协190--220年禅陵河南修武曹皇 三国帝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