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

药物学
药物学

药理学测试一

一单选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是:

A效能 B治疗指数 C半数有效量D最小有效量 E极量

2.pD2值大说明

A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小 B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小

C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大 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大

E以上均不对

3.某弱酸药物pKa=3.4,它在pH为7.4的体液内解离百分率约

A.10%

B.90%;

C.99%

D.99.9%

E.99.99%

4.与Gs蛋白偶联的受体是

A.α1受体

B.α2受体 Cβ受体 D.M2受体 E.μ受体

5.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是

A.M受体 B N受体 C α受体 Dβ受体 E 鸦片μ受体

6.下列哪种给药途径常发生首关消除

A:舌下给药 B:直肠给药 C:口服给药 D:气雾吸入 E:肌肉注射

7.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t1/2是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大约A:10小时 B:24小时 C:2天 D:4天 E:5天

8.毛果芸香碱滴眼后可产生下述哪项作用

A瞳孔散大 B调节麻痹 C眼压降低 D视远物清晰 E睫状肌松弛

9.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适用于感染性休克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后马托品D 山莨菪碱E 东莨菪碱

10. 琥珀胆碱的肌肉松弛作用机制是

A.促进乙酰胆碱灭活

B. 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C. 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D. 终板膜持续过度去极化

E. 阻断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

11.伴有肾功能衰竭的中毒性休克最好选用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间羟胺

D. 多巴胺

E. 麻黄碱

12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给药方法是

A静脉滴注B皮下注射C肌肉注射D稀释后口服E气雾吸入

1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何药抢救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可拉明

D. 多巴胺

E. 葡萄糖酸钙

14下列可用于抗晕动病和震颤麻痹的药物是

A 山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 丙胺太林 D 甲基阿托品 E 后马托品

15普茶洛尔不具有下述哪项作用

A内在拟交感活性 B非选择性阻断β受体 C心率减慢

D心肌耗氧量减低 E降低血压

16能使肾上腺素作用翻转的是

A.а受体激动药

B.β受体激动药

C.β1受体阻断药

D.а受体阻断药

E.β2受体阻断药17可用于各种局部麻醉方法的局麻药是

A丁卡因B. 利多卡因C. 普鲁卡因D. 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

18对惊厥治疗无效的药物是

A口服硫酸镁B注射硫酸镁C苯巴比妥D地西泮E水合氯醛

19锥体外系反应最轻的抗精神病药是

A.氯丙嗪 B奋乃静 C三氟拉嗪 D氟哌啶醇 E氯氮平

20 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阻断

A中枢α-肾上腺素受体 B中枢β-肾上腺素受体 C中枢H1受体

D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5HT1受体 E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D2受体

21丙米嗪的主要适应症为

A精神分裂症B抑郁症C神经官能症D焦虑症E躁狂症

22苯妥因钠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为

A高于10mg/ml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B. 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给药起效一样快

C以原形经肾排泄为主 D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E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23治疗胆绞痛宜首选

A. 哌替啶+阿司匹林

B. 哌替啶+阿托品

C. 哌替啶+毛果芸香碱

D. 哌替啶+妥拉唑林

E. 哌替啶+卡马西平

24长期大量应用阿斯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包括下列哪项

A胃肠道反应B凝血障碍 C过敏反应 D水杨酸反应E诱发感染

25吗啡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B脑干网状结构

C边缘系统与蓝斑核D 中脑盖前核C 大脑皮层

26.治疗强心甙中毒所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追最佳药物是

A 奎尼丁

B 普鲁卡因胺

C 苯妥英钠

D 胺碘酮

E 普萘洛尔

27.下列有关利多卡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轻度抑制钠内流

B 4相除极速度下降和减少复不均一性,故能提高致颤阈

C 促进钾外流,缩短APD,相对延长ERP

D 主要作用部位在希浦系统

28.治疗窦型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

A 奎尼丁

B 美西律

C 苯妥英钠

D 地高辛

E 普萘洛尔

29 普萘洛尔抗心绞痛主要通过

A心室容积缩小 B 射血时间缩短 C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供

D降低心肌心缩力,减慢心率 E扩张动脉降低后负荷

30.硝酸甘油酯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搏动性头痛

B.眼压升高

C.血压降低

D.心率减慢

E.血红蛋白变性

31.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理学基础是

A. 改善冠脉循环

B. 降低血压

C.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D. 降低心输出量

E. 以上都不是

32.能引起血浆肾素活性增加的降压药是

A氢氯噻嗪 B普萘洛尔 C肼屈嗪 D哌唑嗪 E卡托普利

33.氢氯噻嗪利尿作用机制是

A 抑制Na+-K+-2Cl-1共同转运体

B 对抗醛固酮的留钠排钾的作用

C 抑制Na+- Cl-1共同转运体 D抑制Na+通道 E 抑制肾的浓缩功能

34糖皮质激素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正确的描述是:

A.减少血中中性白细胞数

B.减少血中红细胞数

C.抑制红细胞在骨髓中生成

D.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

E.血小板数减少

35. 关于螺内酯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醛固酮竞争受体 B 利尿作用弱,慢 C切除肾上腺动物仍有利尿作用 D产生保钾排纳作用 E利尿作用与体内醛固酮浓度有关

36.糖皮质激素诱发或加重胃溃疡的错误论点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C.减少胃粘液生成

D.直接损伤胃粘膜

37、丙基硫氟嘧啶的作用特点为

A 起效迅速,甲状腺功能有亢进症状立即减轻

B 起效迅速,基础代谢率立即恢复正常

C 长期应用期间,腺体增大充血

D 长期应用期间,腺体萎缩,退化

E 用药期间血清T3水平不变

38 长期大量服用易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是

A. 氯喹

B. 伯氨喹

C. 周效磺胺

D. 青蒿素

E. 乙胺嘧啶

39 降胆固醇作用最明显的药物是

A吉非贝齐 B氨贝丁酯 C考来烯胺 D烟酸 E维生素E

40 氨茶碱平喘的主要机制是

A 激活磷酸二酯酶 B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C 抑制鸟苷酸还化酶

D 促进肾上腺素释放

E 激活腺苷受体

41 无镇静作用的H 1受体阻断药是

A. 苯海拉明

B. 异丙嗪

C. 氯苯那敏

D. 苯茚胺

E. 布可立嗪

42. 在脑脊液内浓度最高的是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四环素

D.氯霉素

E.利福平

43. 用于治疗立克次体感染的抗菌药物是

A. 磺胺异恶唑

B. 四环素

C. 链霉素

D. 庆大霉素

E. 多粘菌素B

44、氨基甙类的理化特点是

A. 碱性, 性质稳定

B. 碱性, 性质不稳定

C. 酸性, 性质不稳定

D. 酸性, 性质稳定

E. 酸性, 易溶于水

45.急性骨髓炎应首选

A.红霉素

B.氯林可霉素

C.羧苄青霉素

D.头孢霉素

E.万古霉素

46. 抗绿脓肝菌作用最强的头孢菌素是

A. 头孢他定

B. 头孢拉米

C. 头孢呋辛

D. 头孢孟多

E. 头孢氨苄

47.根治间日疟最好选用

A. 乙胺嘧啶+ 氯喹

B. 氯喹+ 伯氨喹

C. 伯氨喹+ 乙胺嘧啶

D. 奎宁+ 乙胺嘧啶

E. 奎宁+ 伯氨喹

48. 常用抗结核病药共同特点是

A. 抗结核菌作用强

B. 抗菌谱广

C. 抑制药物代谢酶

D. 穿透力强, 可进入细胞内

E.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49. 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 抗叶酸代谢

B.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C.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D.抑制蛋白质合成

E. 抑制核酸代谢

50、作用于M 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是

A. 阿霉素

B. 放线菌素D

C. 长春新碱

D. 丝裂霉素C

E. 柔红霉素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拮抗药

2 后遗效应 3耐受性 4生物利用度 5肝药酶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主要解救药物及其原理。

2简述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试述青霉素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

3、试述卡托普利抗高血压的作用机理和特点。

药理学测试二

一单选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某一室模型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清除率Cl与Ke、t1/2、Vd的关系为A.Cl= t1/2·Vd B、Cl= Ke·Vd

C、Cl= t1/2·Ke

D、Cl= t1/2/Ke E.Cl= Ke/Vd

2、胺碘酮在分类上属于

A. 钠通道阻滞药

B. 促钾外流药

C. 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药

D. β受体阻断药

E. 钙通道阻滞药

3、排钠效能( 最大效能) 最高的利尿药是

A. 氢氯噻嗪

B. 阿米洛利

C. 呋塞米

D. 环戊氯噻嗪

E. 苄氟噻嗪

4、洋地黄毒甙的英文名是

A. digitalis

B. digitoxin

C. digoxin

D. digicor

E. digitoxoside

5、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机制是

A. 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

B. 激动α1受体

C. 激动α2受体

D. 激动β1受体

E. 激动β2受体

6、毛果芸香碱可用于

A. 阿托品中毒的抢救

B. 琥珀胆碱中毒的抢救

C. 筒箭毒碱中毒的抢救

D. 安贝氯铵中毒的抢救

E. 以上均不是

7、主要用于局部治疗阴道, 口腔或皮肤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是

A. 灰黄霉素

B. 两性霉素B

C. 利福平

D. 四环素

E.. 制霉菌素

8、下列有关新斯的明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难透过角膜入眼前房

B. 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较强

C. 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

D. 过量可引起肌无力

E. 与胆碱酯酶结合后难解离

9、不适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是

A. 地高辛

B. 卡托普利

C. 哌唑嗪

D. 异丙肾上腺素

E. 硝苯地平

10、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特点是

A. 抑制大脑皮层、使体温调节失灵

B. 对体温的影响与环境温度变化无关

C. 只降低高于正常的体温

D. 能使发热及正常温度都降低至正常以下

E. 环境温度高,降温作用强

11、吗啡与哌替啶比较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哌替啶有强大的镇咳作用

B. 吗啡的镇痛作用比哌替啶强

C. 等效镇痛剂量抑制呼吸的程度相等

D. 吗啡的成瘾性较哌替啶强

E. 两药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12、治疗癫痫小发作首选

A. 乙琥胺

B. 卡马西平

C. 地西泮

D. 氯硝西泮

E. 以上都不是

13、下列哪种药物大剂量也不易引起麻醉?

A. 水合氯醛

B. 苯巴比妥

C. 司可巴比妥

D. 氟西泮

E. 甲丙氨酯

14、下列关于左旋多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氯丙嗪合用于震颤麻痹疗效增强

B. 维生素B6能增强左旋多巴抗震颤麻痹的疗效

C. 对吩噻嗪类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

D. 与金刚烷胺合用于震颤麻痹有协同作用

E.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对高血压疗效好

15、伴有肾功能衰竭的中毒性休克最好选用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间羟胺

D. 多巴胺

E. 麻黄脸

16、吗啡镇痛作用的脑内主要部位是

A. 大脑皮层感觉区

B. 大脑边缘系统

C. 黑质, 纹状体

D. 脑干弧束核和极后区

E. 丘脑、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17、下列药物中,哪种药物对癫痫并发的精神症状以及锂盐无效的躁狂有效?

A. 地西泮

B. 乙琥胺

C. 苯妥英钠

D. 卡马西平

E. 以上都不是

18、主要通过延缓葡萄糖在肠道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是

A、二甲双胍

B、氯磺丙脲

C、格列吡嗪

D、胰岛素

E、阿卡波糖

19锥体外系反应最轻的抗精神病药是

A.氯丙嗪 B奋乃静 C三氟拉嗪 D氟哌啶醇 E氯氮平

20 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阻断

A中枢α-肾上腺素受体 B中枢β-肾上腺素受体 C中枢H1受体

D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5HT1受体 E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D2受体

21丙米嗪的主要适应症为

A精神分裂症B抑郁症C神经官能症D焦虑症E躁狂症

22苯妥因钠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为

A高于10mg/ml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B. 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给药起效一样快

C以原形经肾排泄为主 D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E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23治疗胆绞痛宜首选

A. 哌替啶+阿司匹林

B. 哌替啶+阿托品

C. 哌替啶+毛果芸香碱

D. 哌替啶+妥拉唑林

E. 哌替啶+卡马西平

24长期大量应用阿斯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包括下列哪项

A胃肠道反应B凝血障碍 C过敏反应 D水杨酸反应E诱发感染

25慢性钝痛时,不宜用吗啡的主要理由是

A 对钝痛效差B治疗量即抑制呼吸C 可致便秘D易成瘾E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6。普萘洛尔、硝酸甘油、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的共同作用是

A减慢心率 B缩小心室容积 C扩张冠脉 D抑制心肌收缩力 E降低心肌耗氧量

27.治疗窦型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

A 奎尼丁

B 美西律

C 苯妥英钠

D 地高辛

E 普萘洛尔

28、奎尼丁治疗心房颤动时常合用强心甙,主要是后者能

A 对抗奎尼丁的心脏抑制

B 对抗奎尼丁的血管扩张作用

C 减慢心室频率

D 增加奎尼丁抗房颤作用

E 提高奎尼丁的血药浓度

29.下列有关甘露醇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静脉给药 B 体内不被代谢 C不易通过毛细血管渗入组织

D能提高血浆渗透压 E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30.胰岛素与磺酰脲类的共同的不良反应是:

A.过敏反应

B.粒细胞缺乏

C.低血糖

D.胃肠反应

E.黄疸

31、苯乙双胍的严重不育反应是

A 精神错乱

B 乳酸血症

C 眩晕

D 嗜睡

E 粒细胞减少

32.治疗急性肺栓塞宜选用

A 肝素

B 双香豆素

C 华发林

D 尿激酶 E枸橼酸钠

33、无镇静作用的H1 受体阻断药是

A.苯海拉明

B.异丙嗪

C. 苯氯那敏

D. 苯茚胺E 布可立嗪

34.苯海拉明不具备的药理作用是

A 镇静

B 抗胆碱

C 减少胃酸分泌

D 局麻作用

E 止吐

35.西咪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机制是

A中和过多胃酸 B抑制质子泵 C阻断H2受体 D阻断H1受体

E阻断M受体

36 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 合用的结果是

A.抗菌作用减弱, 抗菌谱增宽

B. 治疗真菌, 病毒感染有效

C 增加细菌胞浆膜对药物的通透性 D. 促进敏感细菌的溶解

E 对细菌叶酸代谢双重阻断

37 下述对氨苄西林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耐酸, 口服可吸收

B. 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较高

C. 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D. 对耐青霉素金葡菌有效

E. 对绿脓杆菌无效

38、肝功能不全应避免或慎用的药物是

A. 头孢噻啶

B. 四环素

C. 氨基甙类

D. 氨苄西林

E. 以上都不是

39、对绿脓杆菌有效的药物是

A. 苄星青霉素

B. 苯唑西林

C. 氯唑西林

D. 氨苄西林

E. 呋苄西林

40、乙胺丁醇与利福平合用抗结核可以

A. 减少利福平的不良反应

B. 延长利福平的作用时间

C. 延缓利福平的排泄

D. 增加利福平的血药浓度

E. 延缓结核菌产生耐药性

41、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包括下列哪项?

A. 肺炎球菌

B. 脑膜炎双球菌

C. 破伤风杆菌

D. 伤寒杆菌

E. 钩端螺旋体

42、青霉素类抗生素共同具有:

A耐酸口服可吸收B耐β-内酰胺酶C抗菌谱广

D主要用于G+菌感染E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并有交叉过敏反应

43、不属于钙拮抗药的是

A. 维拉帕米

B. 地尔硫卓

C. 米诺地尔

D. 氟桂嗪

E. 尼莫地平

44、抗炎作用强, 几乎无潴钠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

A. 氢化可的松

B. 泼尼松龙

C. 甲泼尼松

D. 地塞米松

E. 以上都不是

45、大环内酯类对下列哪些细菌无效:

AG+菌BG-球菌C大肠杆菌D军团菌E衣原体、支原体

46、抗绿脓杆菌最强的头孢菌素是:

A.头孢哌酮

B.头孢他定

C. 头孢孟多

D. 头孢塞吩

E.头孢氨苄

47、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是:

A磺胺嘧啶B四环素C氯霉素D链霉素E青霉素G

48、氨基甙类药物在体内分布浓度较高的部位是

A 细胞内液 B血液 C 肾皮质 D 脑脊液 E 结核病灶的空洞内

49、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是

A伯氨喹 C氯喹 C乙胺嘧啶 D奎宁 E青蒿素

50、恶性肿瘤化疗后易复发的原因

A G1期细胞对抗癌药不敏感 B、 S期细胞对癌抗药不敏感 C、G2期细胞对抗癌药不敏感D、 M期细胞对抗癌药不敏感 E、 G0期细胞对抗癌药不敏感。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激动药

2 副反应3耐药性 4生物利用度 5肝药酶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主要解救药物及其原理。

2.试述平喘药分类及主要药理作用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阿司匹林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抗慢性心功不全药有哪几类,各举一代表药

3.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药理学测试三

一、名词解释题:将题号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本大题分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10分)

1、激动药

2、表观分布容积

3、半衰期

4、治疗指数

5、效价强度

二、A型题:单选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本大题分5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50分)

1、普奈洛尔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主要是

A .胃肠吸收困难B.首过消除明显 C .在消化道内不稳定

D .药物使胃肠血管收缩,使药物吸收减少E.药物脂溶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药物水溶性是药物跨膜转运的必要条件

B 解离型药物容易跨膜

C 弱酸性药物易从偏酸侧向偏碱侧转运

D 弱酸性药物易从偏碱侧向偏酸侧转运

E 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外分布多于细胞内

3、某药(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的t1/2是8 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

A. 10 小时

B. 24 小时

C. 2 天

D. 4 天

E. 5 天

4、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

A. 扩大瞳孔, 升高眼压,远视力受损

B. 扩大瞳孔, 升高眼压,近视力受损

C. 扩大瞳孔, 降低眼压,近视力受损

D. 扩大瞳孔, 降低眼压,远视力受损

E. 扩大瞳孔, 不影响眼压,不影响视力

5、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机制是

A. 收缩支气管粘膜血

B. 激动α1受

C. 激动α2受体

D. 激动β1受体

E. 激动β2受体

6、琥珀胆碱的肌肉松弛作用机制是

A.促进乙酰胆碱灭活

B. 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C. 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D. 终板膜持续过度去极化

E. 阻断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

7、下列哪种情况可选用普萘洛尔?

A. 心绞痛伴有心功能不全

B. 心绞痛伴有窦性心动过缓

C. 心绞痛伴有支气管哮喘

D. 心绞痛伴有高血压

E. 心绞痛伴有重度房窒传导阻滞

8、可用于各种局部麻醉方法的局麻药是

A. 丁卡因

B. 利多卡因

C. 普鲁卡因

D. 布比卡

E. 以上均不是

9、与局麻药合用,可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的药物是

A. 肾上腺素

B. 酚妥拉明

C. 麻黄碱

D. 多巴胺

E. 异丙肾上腺素

10、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首选

A. 乙琥胺

B. 卡马西平

C. 地西泮

D. 氯硝西泮

E. 以上都不是

11、伴有肾功能衰竭的中毒性休克最好选用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间羟胺

D. 多巴胺

E. 麻黄脸

1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

A.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可拉明

D. 多巴胺

E. 葡萄糖酸钙

13、下列可用于抗晕动病和侦颤麻痹的药物是

A 山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 丙胺太林 D 甲基阿托品 E 后马托品

14、硫喷妥钠作用维持时间短的原因是

A. 很快经肝脏代谢

B. 很快从肾脏排泄 C . 很快从中枢转入血

D. 很快自脑转运到脂肪等组织

E. 以上均不是

15、小剂量氯丙嗪镇吐作用部位是

A. 延脑呕吐中枢

B. 内耳前庭

C. 胃粘膜感受器

D. 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

E. 胃肠道

16、长期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体位性低血压B过敏反应C锥体外系反应

D内分泌障碍E消化系症状

17、阿米替林的主要适应症为

A精神分裂症B抑郁症C神经官能症D焦虑症E躁狂症

18、保泰松的作用特点是

A. 解热镇痛作用弱, 抗炎作用强, 毒性较小 B 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弱, 毒性较小

C 解热镇痛作用强, 抗炎作用弱, 毒性较大 D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强, 毒性较

E.解热镇痛作用弱, 抗炎作用强, 毒性较大

19. 乙酰水杨酸与双香豆素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的原因是

A. 降低双香豆素的代谢

B. 降低双香豆素的排泄

C.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D. 增加双香豆素的吸收

E. 抑制肝药酶

20、下述关于咖啡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化学结构属黄嘌呤类

B. 兴奋大脑皮层

C. 较大剂量兴奋延脑呼吸中枢

D. 对心脏有直接抑制作用

E.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

21、与Gs蛋白偶联的受体是

A. α1受体

B.α2受体 Cβ受体 D.M2受体 E.μ受体

22、排钠效能 ( 最大效能 ) 最高的利尿药是

A. 氢氯噻嗪

B. 阿米洛利

C. 呋塞米

D. 环戊氯噻嗪

E. 苄氟噻嗪

23、氢氯噻嗪的临床用途不包括

A.全身水肿

B.充血性心衰

C.抗利尿

D.抗高血压

E.急性肾衰

24、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是

A吉非贝齐 B氨贝丁酯 C考来烯 D洛伐他汀 E塞伐他汀

25、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 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

B. 抑制胞浆膜通透性

C.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D.干扰叶酸代谢

E. 抑制DNA 合成

26、主要用于局部治疗阴道, 口腔或皮肤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是

A. 灰黄霉素

B. 两性霉素B

C. 利福平

D. 四环素

E.. 制霉菌素

27、不适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是

A. 地高辛

B. 卡托普利

C. 哌唑嗪

D. 异丙肾上腺素

E. 硝苯地平

28、硝普钠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理学基础是

A. 改善冠脉血流

B. 降低心输出量

C. 降低血压

D. 扩张动, 静脉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E. 扩张动脉降低后负荷

29、作用于M 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是

A. 阿霉素

B. 放线菌素D

C. 长春新碱

D. 丝裂霉素C

E. 柔红霉素

30、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是

A. 奎尼丁

B. 利多卡因

C. 维拉帕米

D. 普萘洛尔

E. 氟卡尼

31、下列何药对脑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

A 硝苯地平

B 尼群地平

C 尼莫地平

D 尼索地平

E 非洛地平

32、需在体内转化以后才能发挥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

A. 氢化可的松

B. 地塞米松

C. 泼尼松龙

D. 泼尼松

E. 以上都不是

33、色甘酸钠预防哮喘发作的机制是

A. 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 B 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C. 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D.对抗组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

E. 阻止抗原与抗体结合

34、肝素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的对抗药是

A 鱼精蛋白

B 维生素K

C 垂体后叶素

D 维生素C

E 右旋糖酐

35、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内科治疗宜选用

A. 小剂量碘剂

B. 大剂量碘剂

C. 甲巯咪唑

D. 甲状腺素

E. 以上都不是

36、口服硫酸镁具有药理作用是

A、泻下利胆 B降压 C抗惊厥 D中枢抑制 E止泻

37、与呋塞米合用增强耳毒性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多西环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氯霉素

38、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包括下列哪项?

A. 肺炎球菌

B. 脑膜炎双球菌

C. 破伤风杆菌

D. 伤寒杆菌

E. 钩端螺旋体

39、无镇静作用的H1 受体阻断药是

A. 苯海拉明

B. 异丙嗪

C. 氯苯那敏

D. 苯茚胺

E. 布可立嗪

40、长期大量服用易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是

A. 氯喹

B. 伯氨喹

C. 周效磺胺

D. 青蒿素

E. 乙胺嘧啶

41、硝酸甘油酯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搏动性头痛

B.眼压升高

C.血压降低

D.心率减慢

E.血红蛋白变性

42、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理学基础是

A. 改善冠脉循环

B. 降低血压

C.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D. 降低心输出量

E. 以上都不是

43.治疗窦型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

A 奎尼丁

B 美西律

C 苯妥英钠

D 地高辛

E 普萘洛尔

44、奎尼丁治疗心房颤动时常合用强心甙,主要是后者能

A 对抗奎尼丁的心脏抑制

B 对抗奎尼丁的血管扩张作用

C 减慢心室频率

D 增加奎尼丁抗房颤作用

E 提高奎尼丁的血药浓度

45、青霉素类抗生素共同具有:

A耐酸口服可吸收B耐β-内酰胺酶C抗菌谱广

D主要用于G+菌感染E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并有交叉过敏反应

46、不属于钙拮抗药的是

A. 维拉帕米

B. 地尔硫卓

C. 米诺地尔

D. 氟桂嗪

E. 尼莫地平

47、抗炎作用强, 几乎无潴钠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

A. 氢化可的松

B. 泼尼松龙

C. 甲泼尼松

D. 地塞米松

E. 以上都不是

48、大环内酯类对下列哪些细菌无效:

AG+菌BG-球菌C大肠杆菌D军团菌E衣原体、支原体

49、抗绿脓杆菌最强的头孢菌素是:

A.头孢哌酮

B.头孢他定

C. 头孢孟多

D. 头孢塞吩

E.头孢氨苄

50、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是:

A磺胺嘧啶B四环素C氯霉素D链霉素E青霉素G

三、填空题:(每空0.5分,总计15分)

1、(本小题2..5分)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等。

2、(本小题1分) 治疗青光眼时常用的缩瞳药有和。

3、(本小题2分)阿司匹林具有、、等作用,这些作

用的机制均与有关。

4、(本小题2分)吗啡是阿片受体的剂,它的主要临床用途有、

、。

5、(本小题2分)胺碘酮是复合型类抗心律失常药,可阻滞、

和通道.

6.本小题2.5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可分为、 , 、、、等类。

7、(本小题1.5分) 抗血栓药主要包括、和

等三类。

8.(本小题1.5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为抑制合成和触发

活性,达到期杀菌的目的。

四、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将题号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本大题分3小题, 共10分)

1 . 简述有机磷酸酯类药物急性中毒时的解救药物及解救原理. (本小题4分)

2﹑低效利尿药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其机理有何不同?(本小题3分)

3. 简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本小题3分)

五、论述题:要求要点明确、论述合理。将题号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本题15分 )

1 、试述地西泮镇静催眠作用的特点,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本题7分)

2、抗高血压药有哪几类?写出代表药。其中哪些药物常合并用药?为什么?(本题8分

返回

《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实用药理学心得这学期,我有幸选上了实用药理学。俗话说“兴趣是良好的导师”。正由于我对药理学感兴趣,所以我才选修了使用药理学。同时,我作为一名制药工程的学生,学好药理学是我的学习任务之一。怀揣着愉悦的心情开始了我学习实用药理学之旅。虽然我们的课程并不多,但是我在课堂上获得了很多药理学知识。古人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会在不断的学习及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用药理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药学知识的大门,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学习药理学的机会。首先我从课件的总论及绪论中得知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其次,我知道了药理学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它不仅规范了我对药理学的认识。而且还了解到它与主要研究的内容。我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的每次授课都会给我的身体注入新鲜的“营养”——药理学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我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丰富与完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会总结一些学习方法。好的方法能使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 者断言:任何知识的核心内容仅占其全部知识的约20%,弄通这20%就相当于熟悉了该知识的大半。这一观点尽管并不完全适用于药理学,但却可以有所借鉴。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老师的教学大纲,每章每节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的概念及药理机制的作用都应深刻记忆。二、提纲挈领法自上学以来,老师都强烈要求我们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诚然,我们需要理清各章节大致的内容。第一步就应该从目录入手。药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自学和复习时,可以在通览一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以提纲挈领法重温各章节内容。这种方法尤适用于概念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如总论的学习。如此步步深入,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更便于理解与记忆。三、“点”、“面”结合法在各论的学习中,代表药与同类其他药之间也有“点”与“面”的关系。可以先将代表药的作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吃透。然后将同类其他药物与之相比,找出并记住与代表药的不同点即特点其他性质则可由代表药的性质推论。如此可举一反三可事半功倍。有了以上的学习方法,我通过自学以及课堂的学习。我不仅了解的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青霉素,而且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在输青霉素之前我们都得进行皮试。青霉素在各类病中的应用。再者,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真菌及抗病毒药以及感冒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也是我们运用的最多的药物之一。通过对这些药物的学习。我对我们日常生活用药有了大致的方向。例如:镇痛药去痛片用于腹痛、胃痛、头痛、月经痛、腰腿痛、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水扬酸(阿斯匹 苦参水杨酸散适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如体股癣、手足癣、头癣、甲癣、花斑癣、浅表念珠菌病。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适用于治疗敏感真菌所引起的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和花斑癣。时间如梭,岁月的脚步总是走的那么快,一晃选修的所有课程都结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药理学的博大,它让我懂了以前的从未涉猎到的东西,它也让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选修课的学习结束了。但学习药理的念头并没有结束。同时一件事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件事的开始。我将开始学习与之相关的学科一弥补我知识上欠缺。因此,我一直很珍惜每次学习实用药理学的机会。其不仅指导我们在各类疾病中如何用药,而且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知识体系。让我更懂药、更喜欢药学。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20200615185037)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抗生素的定义(Waksman ,1942):抗生素是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一般定义:“抗生素”是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是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与抗菌药物的区别: 1.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恶唑烷酮类等抗细菌药物,以及像酮康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称之为抗菌药物,而不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2. 而对于像磷霉素和氯霉素这些原来是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但由于结构简单而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代替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制备的品种,以及像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硫霉素,后完全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一系列碳青霉烯类 B -内酰胺抗生素等,通常将其归纳在抗生素的范畴。 微生物药物:由微生物(包括重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在低 微浓度下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的差别 1. 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代谢系统; 2. 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的理化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为小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小于3000,且化学结构多样性; 3. 次级代谢物对产生它的微生物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4. 初级代谢物作为药物使用时尽管也有药理活性作用,但一般往往没有确定的作用靶点且更多的是作为辅助或营养药物,而次级代谢物具有确切的作用靶点和明显的治疗效果。 广义的天然药物强调“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化合物” ,可以是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是次级代谢产物;而化学合成药物一般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 天然药物分类 生物制品;生化药物;抗生素;微生物药物;植物药物;中草药;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微生物药学研究的内容:微生物药学是药学的一个分支,它与生化药学一起构成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微生物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 的代谢调控、产物的分离纯化、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及寻找新微生物药物的方法和途径等。 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原因 1、营养物质被消耗。 2、培养基的理化性质被改变。

《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目录 第一篇:《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篇:药理学实验心得体会 第三篇:实用药理学 第四篇:临床药理学心得体会c 第五篇: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学习心得体会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实用药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选上了实用药理学。俗话说"兴趣是良好的导师"。正由于我对药理学感兴趣,所以我才选修了使用药理学。同时,我作为一名制药工程的学生,学好药理学是我的学习任务之一。 怀揣着愉悦的心情开始了我学习实用药理学之旅。虽然我们的课程并不多,但是我在课堂上获得了很多药理学知识。古人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会在不断的学习及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用药理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药学知识的大门,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学习药理学的机会。首先我从课件的总论及绪论中得知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

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其次,我知道了药理学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它不仅规范了我对药理学的认识。而且还了解到它与主要研究的内容。我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的每次授课都会给我的身体注入新鲜的"营养"--药理学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我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丰富与完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会总结一些学习方法。好的方法能使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我有必要谈谈我的学习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重点突破法 曾有学者断言:任何知识的核心内容仅占其全部知识的约20%,弄通这20%就相当于熟悉了该知识的大半。这一观点尽管并不完全适用于药理学,但却可以有所借鉴。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老师的教学大纲,每章每节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的概念及药理机制的作用都应深刻记忆。 二、提纲挈领法自上学以来,老师都强烈要求我们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诚然,我们需要理清各章节大致的内容。第一步就应该从目录入手。药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自学和复习时,可以在通览一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以提纲挈领法重温各章节内容。这种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实用药物学基础--明明白白“药”你懂》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课后章》课后章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思密达的通用名称是()。 A. 硝酸甘油 B. 普萘洛尔 C. 黄连素 D. 蒙脱石散 2 【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药物发挥作用时属于局部作用()。 A. 普鲁卡因浸润麻醉 B. 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 C. 苯巴比妥镇静催眠 D. 洋地黄强心作用

3 【单选题】(1分) 强心苷治疗心功能不全时其对心脏的作用属于()。 A. 局部作用 B. 全身作用 C. 间接作用 D. 其他都不是 4 【单选题】(1分) 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出现()。 A. 副作用较多 B. 毒性较大 C. 产生变态反应 D. 容易成瘾

5 【单选题】(1分) 副作用是指()。 A. 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B. 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 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D.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6 【单选题】(1分)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A. 过敏反应 B. 后遗效应 C. 副作用 D. 毒性反应

7 【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时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所引起的()。 A. 毒性反应 B. 副作用 C. 变态反应 D. 后遗效应 8 【单选题】(1分) “反应停”临床上仅在严格控制下被用于治疗,某些癌症、麻疯病等,逐渐名称改称为()。 A. 金刚烷胺 B. 对乙酰氨基酚 C. 沙利度胺 D.

奥司他韦 9 【单选题】(1分) 长期服药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我们称为()。 A. 停药反应 B. 过敏反应 C. 继发反应 D. 毒性反应 10 【单选题】(1分) 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出现溶血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属于()。 A. 后遗效应 B. 停药反应 C. 特异质反应

药物学基础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 春季高考医药/ 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照山东省教育厅制定的春季高考教学大纲要求,在10 个月共计36周内完成《药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及复习计划,其中新课讲解1轮,复习 3 轮,完成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理解以及考点的全面覆盖。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群体特点:未接触过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课时也兼顾语数外的高三春考学生 2、男女比例:医药版男女比约1:1;护理班男女比约1:4 3、来源全省各地 4、总课时132 学时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10 个章节,7 个大的教学模块,第一轮教学精讲内容,第二轮按系统和模块进行复习,其中心血管系统药,激素类药和抗微生物药这三部分是重点中的重点,容易考查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提炼考点,重点要求学生记忆。其余章节知识点较琐碎,考察内容也较细致,要反复记忆。心血管系统药为本教材难点内容,与生理课联系紧密,要在生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让学生做到多学科融科,也是需要反复详细讲解的地方。 四、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计划分成四部分,通过四轮学习达到最终教学目标。第一部分精讲教学内容,计划64 课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药物学基础课程的总体框架,建立起基础学科知识,尤其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理解,对重点难点分布重点掌握; 第二部分,计划28 学时,按系统进行第一遍复习,在系统之间纵横联系着对比记忆考试内容; 第三部分,计划12 学时,由于该阶段包括寒假以及技能考试练习时间,这轮复习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提炼考试重难点,归纳总结各章节内考点,以考点为中心串讲,要求学生不要放下理论课学习,参加技能考试同时保持专业课学习水平并加强习题练习; 第四部分,计划28学时,春考毕竟是一个大型考试,所以最终还要回归到题目上,通过多方面做题,让学生找到题感,在题目中找

《实用药剂学》模拟卷

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实用药剂学》模拟卷 …………………………………………………………………………………………………… 一.名词解释 1.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2.增溶: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 后形成胶束,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3.热原: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注射后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4.置换价: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5.含量均匀度:指小剂量口服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 配制含毒剧药物散剂时,为使其均匀混合应采用( D )。 A. 过筛法 B. 振摇法 C. 搅拌法 D. 等量递增法 2.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目前中国药典是每几年修订出版一次( C ) A.2年 B.4年 C.5年 D.6年 3.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 D )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混悬剂 4.下列哪项是常用渗透压调节剂剂( A ) A.氯化钠 B.苯甲酸钠 C.氢氧化钠 D.亚硫酸钠 5.最适合作W/O 型乳剂的乳化剂的HLB 值是( B )

A.HLB值在1-3 B.HLB值在3-8 C.HLB值在7-15 D.HLB值在9-13 6.下列哪一项不是防止药物氧化的措施( D ) A.加入抗氧剂 B.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 C.通入惰性气体 D.加入助溶剂 7.除另有规定外,一般药物酊剂浓度为( A ) A.每100ml相当于20g药材 B.每100ml相当于10g药材 C.每100ml相当于1g药材 D.每1ml相当于10g药材 8.制备胶囊时,明胶中加入甘油是为了( D )。 A.延缓明胶溶解B.减少明胶对药物的吸附 C.防止腐败D.保持一定的水分防止脆裂 9.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发挥崩解作用的机理是( D )。 A. 遇水后形成溶蚀性孔洞 B. 压片时形成的固体桥溶解 C. 遇水产生气体 D. 吸水膨胀 10.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90%的乙醇溶液是(D ) A. 增溶剂 B. 极性溶剂 C. 消毒剂 D. 潜溶剂 11.下列属于栓剂水溶性基质的有( B ) A、可可豆脂 B.甘油明胶 C.硬脂酸丙二醇酯 D.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12. 对维生素C注射液错误的表述是( B ) A. 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B. 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使成偏酸性,避免肌注时疼痛 C. 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C稳定性 D. 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13. 片剂生产中往往需加入硬脂酸镁,其作用是( A ) A.增加颗粒的流动性B.增加片剂的崩解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D.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 14. 酯类药物易产生(A) A.水解反应 B.聚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变旋反应 15.影响浸出效果的决定因素为(D) A.温度 B.浸出时间 C.药材粉碎度 D.浓度梯度 16.散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A ) A. 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2 B. 物料前处理→过筛→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C. 物料前处理→混合→过筛→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生物药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药物: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生化药物:运用生物化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从生物资源制取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是aa 蛋白、多肽、核酸或核苷酸类、酶及辅酶、维生素、激素等。 生物制品: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剂 天然生化药物:以人体组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应用生物化学的原理、方法与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加工制造的一大类天然生物药物。 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为基础,研究而成的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干扰核酸和核酶等。 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自然选育: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变型菌落,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 转导:为了提高转移效率,重组的γ+噬菌体DNA或重组的黏粒DNA必须包装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通过温和噬菌体颗粒的释放和感染将重组DNA转移至宿主内。 转染:入噬菌体载体所构建的重组DNA分子可以直接感染进入E.coil寄主细胞内的过程 反萃取:是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有时也可以是水)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可把这种过程看作萃取的逆过程 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通常以E表示。 萃取率:生产上常用萃取率来表示一种萃取剂对某种溶质的萃取能力,计算萃取效果。反胶束:也称反胶团或反微团,是表面活性剂分散在连续的有机相中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集体。 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基因工程疫苗:利用DNA重组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抗生素得定义(Waksman,1942):抗生素就是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得、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得化学物质。 抗生素得一般定义:“抗生素"就是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得、就是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产生得具有生物活性得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与抗菌药物得区别:1。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磺胺类、氟喹诺酮类与恶唑烷酮类等抗细菌药物,以及像酮康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称之为抗菌药物,而不属于抗生素得范畴。 2。而对于像磷霉素与氯霉素这些原来就是来源于微生物得次级代谢产物,但由于结构简单而用化学合成得方法代替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制备得品种,以及像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硫霉素,后完全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一系列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等,通常将其归纳在抗生素得范畴。 微生物药物:由微生物(包括重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得、在低微浓度下具有生理活性得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得差别 1。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就是完全不同得两个代谢系统; 2、初级代谢物与次级代谢物得理化特性有着很大得区别,后者为小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小于3000,且化学结构多样性; 3.次级代谢物对产生它得微生物得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4。初级代谢物作为药物使用时尽管也有药理活性作用,但一般往往没有确定得作用靶点且更多得就是作为辅助或营养药物,而次级代谢物具有确切得作用靶点与明显得治疗效果。 广义得天然药物强调“来源于各种生物体得化合物”,可以就是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就是次级代谢产物;而化学合成药物一般就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得小分子化合物。 天然药物分类 生物制品;生化药物;抗生素;微生物药物;植物药物;中草药;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微生物药学研究得内容:微生物药学就是药学得一个分支,它与生化药学一起构成

实用药物学基础无纸化考试试题题库word文档下载

第一章绪论 A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方法按任务分类的是( B )。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E.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 2.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量范围的要求是( A )。A.0.01~0.1g B. 0.1~1g C. 0.001~0.01g D.0.00001~0.0001g E. 1g以上 3. 滴定分析法是属于( C )。 A.重量分析 B. 电化学分析 C. 化学分析 D.光学分析 E. 色谱分析 4. 鉴定物质的组成是属于( A )。 A.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 E. 仪器分析 5. 在定性化学分析中一般采用( E )。 A.仪器分析 B. 化学分析 C. 结构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6. 在常量分析中对体物质称量范围的要求是(B)。 A.>0.2g B. >0.1g C. 0.1~0.01g D.0.01~0.001g E. <0.001g 7. 在半微量分析中对试液体积取量范围的要求是(C)。A.>10ml B. >20ml C. 10~1ml D.1~0.01ml E. <0.01ml 8. 按样品用量分类滴定分析应该属于( A )。 A.常量分析 B. 光学分析 C. 化学分析 D.微量分析E. 半微量分析良反应 9. 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 B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10. 确定未知样品的组分( C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11. 测定0.2mg样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按取量的范围应为 ( D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12. 用化学方法测定8ml样品溶液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 E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13. pH计测定溶液的pH( A )。 A.仪器分析法 B. 化学分析 C. 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 E. 半微量分析 X型题(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分析方法按对象分类的是( DE )。 A.结构分析 B. 化学分析 C. 仪器分析 D.无机分析 E. 有机分析 2. 下列分析方法称为经典分析法的是( BC )。 A.光学分析 B. 重量分析 C. 滴定分析 D.色谱分析 E. 电化学分析 3. 按待测组分含量分类的方法是( ABC )。 A.常量组分分析 B. 微量组分分析 C. 超量组分分析 D.常量分析 E. 微量分析 4.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是( ABC )。 A.准确 B. 灵敏 C. 快速 D.价廉 E. 适合于常量分析 第二章定量分析概述 A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一般测定无机物质样品首先选择的溶剂是(C )。 A.酸 B.碱 C.水 D.混合酸 E.有机溶剂 2.固体样品的采取可按( D )分法多次缩分。 A.一 B. 二 C. 三 D.四 E. 五 3. 装在大型储槽里的液体样品在取样时,应取( D ) 溶液为样品。 A. 底部 B. 上部 C. 中部 D. 不同深度 E. 任意部位 4. 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进行称量时,若以克为单位,其 结果应记录到小数点后( D )位。 A.一 B. 二 C. 三 D.四 E. 五 5. 用减重称量法精密称取样品X克系指:用万分之一分 析天平进行减重称量法称量,称出的样品质量应在X± ( D )%克范围内。 A.1 B. 2 C. 5 D.10 E. 20 6.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B )。 A.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天平砝码被腐蚀 C. 操作人员看错滴定管读数 D.滴定时从三角烧瓶瓶中溅失少许试液 E. 以上均不属系统误差 7. 由于天平不等臂造成的误差属于( C )。 A.方法误差 B. 试剂误差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⑴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 生物。 ⑵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 剂。⑶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⑷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⑸无菌: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⑹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⑺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二、热力灭菌法原理: ⑴干热灭菌法: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 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包括: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⑵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 固变性;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包括:巴氏消毒法(加热至61.1-62.8℃30分钟,71.7℃经15-30秒)、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 (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 三、辐射杀菌法紫外线 原理: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波长UV与DNA吸收光谱一致。其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并可杀灭病毒。特点:穿透力较弱。应用: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 四、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 真菌。特点:只能除去细菌,真菌, 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L型细菌。应用: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 五、口腔黏膜消毒可用3%过氧化氢;冲洗阴道、膀胱、尿道等可用0.1%~0.5%氯已定或1g/L高锰酸钾。 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章噬菌体 一、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基本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 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噬菌体分布极广。 二、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结果: ①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②温和噬菌 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成溶原性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建立溶原性状态。 三、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 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二、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遗传性变异是细菌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改变了 的性状能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三、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些特性。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四、转化:是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转入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

药物分子生物学

药物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基因与基因组 第一节基因 一,掌握 基因的结构及基因的三大主要功能 二,熟悉 基因的概念,基因这个名词的由来及物质基础和本质认识的历史。三,了解 基因突变引起疾病的分类及应用。 第二节基因组 一,掌握 原核生物基因组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人类基因组的特点 二,熟悉 基因家族 三,了解 线粒体基因组 第三节。基因组学 一,熟悉 结构基因组学 四张关键性的图谱的定义 四张图谱的生物学意义。 二,了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 比较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疾病基因组学的定义和意义。 第二章。DNA的复制,损伤及修复 第一节。 DNA的复制 一,掌握 半保留复制的定义及证明; 双向复制的过程; 半不连续复制模型及证明; 原核生物中DNA链解离及复制所需酶类所起的作用

真核生物中DNA聚合酶各自的作用 原核生物复制过程 D环复制,单链DNA的复制等特殊类型复制模型 二,了解 逆转录病毒复制 第二节。 DNA损伤 一,掌握 DNA内源性损伤的发生机制 外源性DNA损伤的诱导因素及其机制 二了解 遗传毒性试验的意义,常用方法以及缺点 第三节 DNA修复 一,掌握 3种复制修复系统的修复机制 损伤修复系统的修复机制 复制后修复系统的修复机制 二,熟悉 DNA损伤修复系统对药物研发的作用及自身保护中的作用 第三章。转录及其调控 第一节。原核转录 一,掌握 原核生物转录过程,起始,延长及终止的基本过程及物质基础二,熟悉 RNA聚合酶的组成及各亚基作用,p 因子的性质 三,了解 原核生物转录相关因子中 nusA蛋白的作用 第二节。真核生物转录 一,掌握 真核生物转录过程及转录后 RNA的成熟 二,熟悉 真核生物转录酶及相关因子 第三节。转录调控 一,掌握

微生物药物学基本问题

一、理解下列有关专业名词,并译成英文 1、抗生素后效应 2、生物转化 3、微生物药物 4、多药抗性 5、突变生物合成 6、稀有放线菌 7、手性药物 8、酶抑制剂 9、青霉素结合蛋白10、抗菌生长促进剂11、前体12、主动外排泵系统13、超广谱 -内酰胺酶14、选择压力15、选择毒力16、最低抑菌浓度17、定向生物合成18、杂交生物合成19、阻断突变株20、葡萄糖效应 21、生理酸碱性物质22、反馈抑制23、反馈阻遏24、初级代谢产物 25、次级代谢产物26、分叉代谢物27、随机筛选28、推理筛选 29、高通量筛选30、理性化筛选31、组合生物化学32、组合生物转化 33、原生质体融合34、菌种改良35、手性药物36、动态动力学拆分 37、生物催化拆分38、对映体过剩39、水解酶40、裂合酶41、脂肪酶/酯酶 二、论述题 1、简要阐述利用微生物生物合成原理,寻找微生物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2、设计一个应用组合生物转化技术获得新药的实验方案。 3、描绘一个集中所有耐药机制的细菌耐药性的模式图,并作简要阐述。 4、简要阐述从抗生素到微生物药物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5、组成工业微生物菌种培养基的基本原理和成分。 6、从微生物发酵代谢液中分离纯化目标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7、在微生物菌种的诱变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8、工业发酵过程中采用中间补料或流加补料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9、简述常用灭菌的方法和原理。 10、画出高压灭菌锅的管路,以及简述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11、简述玻璃发酵罐的工作原理。 12、为什么摇瓶培养需要振荡,以及为什么发酵罐培养需要搅拌和通气。 13、HPLC和TLC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4、自然分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分离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要说明其操作过程。 15、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要阐述牛奶冷冻保藏的原理和过程。 16、简要阐述无菌操作台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注意点。 17、简要阐述冷冻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18、简要阐述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改良的方法和途径。 19、基因工程技术在抗生素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你认为近几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为什么。 20、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试剂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和配置过程。 21、酶抑制剂的概念是什么,动物酶抑制剂和细菌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各是什么。 22、什么叫复合培养基,什么叫合成培养基。实验室常用的复合氮源有哪几种,常用的复合碳源有哪几种。 23、根据化学结构分类,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哪几种,简要阐述其作用机制和细菌对这些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4、什么叫特异性耐药,什么叫非特异性耐药,请举例说明。 25、链霉菌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简述其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发育周期,并列举5种以上由链霉菌产生的、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的名称。 26、免疫调节剂的概念是什么,目前临床使用的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有哪几种。 27、微生物来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的概念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生物学药学词缀

生物专业英语词汇–前缀 1. haplo,mono,uni :单,一,独 haploid 单倍体 monoxide一氧化碳 monoatomic单原子的 2. bi,di,dipl,twi,du ::二,双,两,偶 biocolor 双色,dichromatic 双色的,diplobacillus 双杆菌dikaryon 双核体 twin :孪生 dual 双重的 3. tri :三,丙 triangle三角 triacylglycerol三酰甘油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三羧酸循环 4. quadri,quadru,quart,tetr,tetra:四 quadrilateral四边的 quadrivalent四价的 quadruped四足动物tetrode四极管 tetracycline四环素 5. pent,penta,quique五 pentose戊糖pentagon五角形pentane戊烷quintuple 五倍的 pentose戊糖pentomer五邻粒 6. hex,hexa,sex 六 hexose已糖 hexapod六足动物hexapoda昆虫纲 hexamer六聚体 7. hepta,sept(i) 七 heptane 庚烷 heptose 庚糖 heptoglobin七珠蛋白 8. oct八 octpus 章鱼 octagon八角形 octane 辛烷 octase 辛糖 9. enne,nona九 nonapeptide 九肽 enneahedron 九面体 10. deca,deka 十 :decapod 十足目动物 decahedron 十面体 decagram 十克 11. hecto, 百 hectometer百米 hectoliter百升 hectowatt 百瓦 12. kilo,千 kilodalton (KD) 千道尔顿 kilobase 千碱基 kiloelectron volt 千电子伏特 13. deci,十分之一,分 decimeter 分米decigram 十分之一克 14. centi,百分之一 15. milli,千分之一,毫millimole 毫摩(尔)milliliter 毫升 16. micro,百万分之一,微,微小,微量microgram微克 microogranism微生物microecology微生态学micropipet微量移液器 17. nano十亿分之一,毫微,纳nanosecond十亿分之一秒nanometer纳米 18. demi,hemi,semi半 demibariel 半桶 hemicerebrum 大脑半球semiopaque半透明 semi-allel半等位基因 semi-conductor半导体 19. holo 全,整体,完全 holoenzyme 全酶holoprotein全蛋白 holocrine全(质分)泌 20. mega巨大,兆,百万 megaspore大孢子,megabasse兆碱基megakaryocyte巨核细胞megavolt兆伏megalopolitan特大城市 21. macro 大,巨大,多macrophage巨噬细胞macrogamete大配子macroelement常量元素 macromolecular 大分子 22. poly,multi,mult 多,复合polyacrylate聚丙烯酸酯 polymerase 聚合酶 multichain多链的multinucleate 多核的 multicistronic mRNA多顺反子mRNA multicopy多拷贝 二、表示颜色的词素 1 chrom颜色 chromophore生色团 chromosome染色体 chromatography色谱法 2 melan,melano,nigr 黑 melanoma黑素瘤melanin黑色素melanophore黑色素细胞 3 xantho,flavo,fla,flavi,lute黄 xanthophyl叶黄素 xanthous黄色的,黄色人种xathine黄嘌呤 flavin(e)黄素flavone黄酮 letein黄体素,叶黄素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4 erythro, rub, rubrm, ruf,红 erythrocyte红细胞erythromycin红霉素erythropoitin(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5 chloro,chlor绿,氯 chlorophyll叶绿素 chloride氯化物chloramphenicol氯霉素 6 cyan,cyano 蓝,青紫色,氰 cyanophyceae 蓝藻纲 cyanobacteria蓝细菌cyanide氰化物 7 aur,glid,chrys金色 aureomycin金霉素chrysose 金藻淀粉 chrysanthemum菊花 glidstone 金沙石 glid 镀金 8 leu,leuco,leuk,leuko,blan,alb无色,白色 leucine亮氨酸 leukaemia=leucosis白血病bleaching powder漂白粉 albomycin白霉素 三、表示摄食的词素 1 –vore 食……动物,-vorous食……动物的 algivore食藻动物 carnivore 食肉动物herbivore 食草动物 omnivore 杂食动物 #p#分页标题#e#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用 一、课程性质 《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一)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合理、安全用药。 3.具有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2.熟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 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

三、教学时间分配 学时 教学内容 理论实践合计 一、总论 二、局部麻醉药8 1 1 1 9 2 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 8 8 2 1 10 9 五、心血管系统药物 六、呼吸系统药物 8 2 8 2 七、消化系统药物314 八、利尿药和脱水药202 九、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404 十、子宫收缩药和子宫抑制药101十一、抗过敏药101 十二、激素类及有关药物十三、抗微生物药6 7 1 1 6 10 十四、抗恶性肿瘤药十五、解毒药1 1 1 1 1 合计621072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单元教学内容教学 要求 教学活动参考学时 参考理论实践 一、总论(一)概述 1.药物和药物学的概念 2.药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护士在临床药物应用护理中的职责(二)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掌握 熟悉 了解 掌握 理论讲授 案例教学 角色扮演 情境教学 81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微生物学 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概念、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本章节学习重点: 掌握或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的特征与功能; 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繁殖方式、人工培养方法以及与细菌鉴别和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比较 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G+菌与G-菌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菌的外形,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具抗原性等。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膜上有多种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过程。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荚膜的特点及功能: 定义:细胞壁外一层透明黏液状物质。 化学成分: 多数:多糖少数:多肽 观察:特殊染色法、墨汁负染法; 功能: (1)抗干燥作用:贮留水分 (2)形成生物膜: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之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 (3)抗吞噬作用:能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有害物质的损伤,保护细菌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与消化作用,从而成为侵袭力的组成之一。 (4)荚膜抗原:分型依据。

《实用药物学基础》 实践教学大纲

《实用药物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适用于3年制高职高专教育药学专业 课程编号:编写时间:2010年6月 课程名称: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专业:药学学时:34 一、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三年制)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修订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中的实用药物学基础总学时数112学时,其中理论为78学时,实验、实训为34学时编制的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大纲是教师从事实用药物学基础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须遵守和执行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督导组和上级领导检查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还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校内实验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巩固和理解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习基本的药物学实验方法,掌握药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对实验结果具有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的能力,初步具备药学相关知识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校外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在医院药剂科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掌握各类药物常用制剂的剂型、分类摆放、药品保管与养护等相关知识。初步具有处方调剂、处方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溶液浓度的换算和制剂的配制;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