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健身小册子《健身祛病小功法》,作者是王培生先生,我试了几个小功法,觉得很管用,特意和大家分享。

第一章

《西游记》中的强身秘诀

《西游记》中唐僧三个徒弟用的是不同的兵器,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九齿钉钯,沙僧的七星禅杖,其实,这三种兵器也是健身治病的三种功法,谁掌握了它,谁就能青春常在,益寿延年,这并不神秘,只要诚心学习,持之以恒,人人都可以掌握它。

第一节

九齿钉钯贯气功――自我检查体内五脏法

问:有没有一种简便易行,可以随时测验自己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作到疾病未起,即行预防,祛病强身的功法?

答:根据我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出300多种防治各种疾病的

小功法,其中也有自己检查身体的功法。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练气功检查自己有没有病,或者哪个脏腑有病,然后针对情况选择功法去锻炼,做到有的放矢,自我调节。下面我先介绍一个检查身体的小功法。我们用“九齿钉钯灌气功”就能检查出自身有没有疾病。

五个手指代表五脏。大拇指代表肺,食指代表脾,中指代表心包经,无名指代表三焦、肝脏,小拇指代表肾。

什么叫“九齿钉钯灌气功”呢?就是人站起来往下蹲,同时两手伸直对正,手指头就会发胀,如果有一个手指气最微弱,说明你相关的内脏有病。

动作如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想一想肩井穴在哪?两手交叉扶肩,左右手的中指尖所点之位置。先想一下左肩井与左脚心的涌泉穴,脚掌(去趾)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的位置谓之涌泉穴。等左肩井与左涌泉穴垂直了,才想右肩井与右涌泉穴,反复三次,慢慢两脚与两肩就成一条垂直线了。(许多人练气功或打太极拳,都知道“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的意思,到底为什么要同宽呢?怎样才能达到“同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随便一站,自以为“同宽”了,实际上两脚与两肩并没有同宽。这个动作在我的许多功法都有,属于

基本要领,所以,我在篇章开始的时候要求练功的人需明白其中之功理,达到动作的要求,收效才快。)脚与肩成垂直线后,松肩坠肘。松肩坠肘这个动作也是许多功法的基本要领,因为肩、肘、腕这有三个部位有密切的连带关系,即“肩松气到肘,肘坠气到手,手心一空,气才能到指梢”之理。怎样才能做到松肩坠肘呢?先讲松肩。想一想肩井穴,肩就松了。坠肘怎么做?从手的外侧绕个圈,想一下曲池穴到少海穴,肘尖就会有下坠之意,就可坠肘了。大小臂一折,当中有条横纹,靠近大拇指那点谓之曲池,靠近小指这点谓之少海。掌握了上面讲的两个动作要领后,两手抬起,手心相对后伸直,两膝一屈,两手也微微屈了。这时就会感到手指头发胀。如果手指不发胀怎么办?两脚往下蹲一蹲,上下来回蹲,你感到蹲到哪个程度手指发胀了就是准确的位置。体弱的人,不一定一蹲手指就发胀,上下来回几次试验,慢慢找,什么时候感到蹲的姿势手指最麻最胀,那就是准确的位置。手指发胀了,自己体会一下10个手指中哪个手指气最微弱,就能检查出你体内哪个部位有病。比如你觉得大拇指气最微弱,说明肺部有病。肺脏的病大概有十种类型,除了肺结核肺上空洞很多,扩散性肺结核及结核后期发高烧卧床不起的三种情况不能锻炼外,其他几种都可以练气功治疗。如果你感到食指气微,说明大肠和脾脏有病,如果中指气微,是心脏部位有病。无名指气微,是肝脏部位有病。小指气微,

是肾脏有病。凡属肺脾心肝肾五腑的病有实病及虚病之分。

收功动作如下

把两手收起来,食指相接,眼看食指。中指相接,眼看中指。大指相接,眼看大指。两手收到鼻尖下,然后松右肩,坠右肘,收左脚,两脚靠拢。松脚腕、松膝、松胯、身体立直,眼神逐渐离开手指,该系列动作叫收功,实际是开后三关和前三田。松肩坠肘,两手自动分开,意念在手心,气存丹田,再静一静,两手放在身体外侧。松胯、想环跳穴,往脚后跟上坐。意念提膝(想阳陵泉穴),感到膝盖有身上升起之感。最后想想两手、两肘、两肩、两胯、两膝、两足,就可以任意散步了。全部收功动作就完成了。

做此功法,一般人多是一个手指感到气微,但也有同时两个手指感到气微的。

第二节

三田合一与三球合一功――强身醒脑、清除疲劳法

问:如何较快地消除疲劳?

答:孙悟空的名字告诉我们什么呢?孙系子时,悟字是竖心,指鼻子,两个眼睛,修炼自己的鼻子和两个眼睛,,即眼耳口鼻,七窍。吾就是我,自己的意思,能悟透,要在全身穴道上下功夫,为之空。所以我将孙悟空的金箍棒看作全身上中下三个丹田合一的表征,不管多累,只要三田合一,成金箍棒,一条直线,马上就消除疲劳。……

所谓三田合一,三田就是指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田成一条直线就叫三田合一。关于三田的位置各说不一,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它们的位置。通常所说的上丹田即两眉椽、两大眼角之间,也就是左右攒竹穴和左右睛明穴之间,从祖窍往里一寸,然后在囟脑门(出生小孩头上跳动的那个地方,也叫天门)往里一寸,两个一寸的交叉区就是上丹田,叫祖窍,也叫天目、玄关。为什么名词这么多呢?过去保守思想,不愿人家知道,故弄玄虚。中丹田叫绛宫。在两乳正当中膻中穴的下面,在肝脏的口上面一点,谓之中丹田。下丹田在气海穴即肚脐下一寸五,关元穴上一寸的交汇点。

现在讲一下我在实践中确定的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我通常所说的上丹田和下丹田之间作为中丹田,即仰卧,肚脐朝天往里3/10,肚脐跟命门是相对的,命门往前的7/10这个点。实际上这个3/10就是囟脑门往下,它是一条直线。下丹

田,即会阴穴(阴茎或阴道与肛门当中的位置)。你试试看,用意念一想会阴,百会穴就动;用意念想百会,会阴就动,这是我从练功中得到的体会,这就是孙悟空所持的金箍棒,它就是一条直线,就是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合一。三田合一这个功法关键是中间不好凑,怎样才能笔管条直地很快成一条直线?可按照我的说法去做:

开始你用大脑先想一想会阴,觉得百会穴刺痒。这时,百会穴前面的囟脑门就通了,古通古通的,这叫蠕动感。有了这种感觉以后,你再想一想肚脐往里3/10,从命门往前的7/10的位置,你这么一想,三点往一块凑,三点成垂直状,你仿佛刹那间迷糊似的,待你一睁眼,马上就消除疲劳,就像睡醒一觉早晨起床一样,脑子特别清醒。

做这个功法,侧卧、仰卧、坐着都行,不论什么位置,你的上丹田同会阴都是直的,就是百会穴前面的囟脑门跟会阴总是保持一条直线,老是那么去凑,成一条直线就得到这种效果。

下面再谈谈三球合一功法。动作如下:

两脚站立并齐,靠拢,脚尖脚跟都要直,两脚靠拢立正站好,

两手中指扣着肚脐边缘,两手心贴着腹部边的天枢穴,少海穴贴着章门穴(少海在肘窝横纹尺侧端与肱骨上髁之间,章门穴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往上一抱,像抱一个球。把自己的躯干和腹部当成一个大球抱起来,觉得身上是个圆的东西。肘要贴紧,抱要抱紧,把自己端起来,然后想两脚踩个球,两脚一踩,两脚心便自然往里一扣。两手抱个球,两脚踩个球,头再顶个球,三个球成一条直线,这时候叫“束身”,感觉自己长高了,还要继续抱紧,别让这个球跑了,三球成一条直线,练会以后,觉得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直线上,你感到仿佛迷糊了连自己是什么样都忘了,再睁眼时,疲劳全消除了。

收功动作如下:

将头顶的球忘掉,脚底下的球忘掉,原先抱的球就没有了,这就收功了手自然落下,想想两手、两肘、两肩、两胯、两膝、两足就可以散步了。

第三节

七星禅杖功――增强体质法

问:身体不好,说不清哪里不舒服,特别容易累,医院检查

没病,只是体质弱,建议加强锻炼,请问什么功法能改变这种状况?

答:经常练七星禅杖功就能增强体质。沙僧的兵器名为七星禅杖,它的形象非同一般。七星禅杖是锻炼人身上的内七星和外七星。外七星是头、肩、肘、手、胯、膝、足;内七星是以天枢穴为轴,围着肚脐转。实际是增强身体及骨关节的柔韧性,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素质,使岁数大的人,体内的骨质、石灰质、胶质总量达到平衡,这是七星禅杖起的作用。内七星和外七星结合起来,使身体弱的转强,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经常锻炼能帮助身体健康。

七星禅杖上圆下方,倒过来是下圆上方。这在人身上代表什么?先看上圆下方这个形象:下方是身体下蹲,蹲到两膝盖与两环跳穴成水平线,想着两脚心涌泉穴和两环跳穴(这叫四颗星星)入地。做这个动作时意念下方,上面产生半圆形(意念为一圆环),这个半圆呈三颗星星,即两个手上举,手心像两颗星星贴在上空,百会穴叫头顶星也意念接触到上空,等于三颗星星。做这个动作时即四条线往下入地,三条线上升上天。

相反的姿势,意念想上方下圆,也是先看一下七星禅杖的形

象,它与刚才不同了,现在不是上圆下方,而是下圆上方了。怎么做呢?上方就是两手的中指尖(中冲穴)向上,两个肩井穴也要向上方,就等于四颗星星接触上空,四条线往上升时,下圆也就有反应了,即两脚心涌泉穴入地,两条线向下,这时候,会阴有向上提之意。

这两个意念想的动作不同点在记住:

想上圆下方时是三条线向上升,四条线向下入地。反过来,想下圆上方时,是四条线向上升,两条线向下入地,一条线有上提之意。

无论是上圆下方或下圆上方,意念总是想方而不是想圆,这是要领。

练七星禅杖功就是使得百会穴与会阴穴总是保持一直线,这叫任督二脉通,可以百病不生。因为手心属火,在心经。两涌泉穴入地,属水。会阴向上提,属水,在肾经。心肾相交,使身体上的穴道都通,这叫气血畅通,可以强身健体。由于阴阳相交,体内穴道通达全身,可以使全身的神经都活动开,是主要健身之法。人本身是一间房子,房子的组成最主要的就是柱子和房梁。柱子就是脊椎,由大椎到尾骶骨共24节

(24节与一年24个节气相符),其中由大椎到命门是14节,由命门再往下为10节,再加上颈椎7节共计31节。房梁就是梁门穴。在中脘穴旁开2寸,梁门就是横梁,所以梁门必须要坚固,房梁必须要好,这样就能无病强身,延年益寿。评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培生先生受国家体委邀请,担任武术裁判和出席专业会议。七八十年代以来,受聘于武术气功科学研究机构,传授武艺。受到热诚欢迎与尊重。

1981年北京老年人运动会上,获太极刀金牌。是年,日本少林拳法代表团来华访问,在一次同王培生的会见当中,一位身高1.8米以上的日本武林高手不宣而战,猝然出击,同年过花甲的王培生交手。王培生敏捷应对,收发自如,交锋不过八个回合,对方已跌跌撞撞退到一角,双手按在膝上,向王培生深深鞠躬,心悦诚服表示认输,场面紧张,一时在武林界传为佳话,王培生被日本《阿罗汉》杂志尊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

王培生先生一生习武,一心习武同时学儒、学佛、学道、学医,把武术气功同中国古代哲学、太极、五行、八卦以及医学、力学、心理学贯通起来,融一炉而冶之。所以,他的太极拳理论含有深奥的哲理,并富于科学性。他武功上乘而拳

理彻悟,在这基础上,近10年间写了《吴氏简易太极拳》、《吴式太极剑》、《吴氏太极拳学新编体用功法》、《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行功图解》、《气――实用意功》,远销海内外。《三才门乾坤戊己功》被誉为一代武学宗师。近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对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进行了极有意义的探讨,引起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时,中华医学气功学会向各国朋友介绍中国武术气功大师的成就,其中有王培生先生的八卦桩功理、功法。

王培生先生武德高尚,居陋室而门庭若市,求教者络绎不绝,无论来自海内、海外,均以得到王先生的指点为一快事。他兼任: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功理功法委员会顾问;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教授等职。

武当太极十三式心诀

武当太极十三式心诀 万己道人整理 一:力到不蛮。 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不是真力(既内劲)。拙力的存在妨碍真力的产生,所以必须把拙力化尽,真力才会产生,但"不要用力"并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所谓拙力与真力者,即前者指动作时有无谓的用力,构成体力散乱,而后者指动作时力量集中的现象,所谓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无谓的用力"而已。 什么是无谓的用力?即这种力对于行动来说绝对不会发生任何有益的影响。比方说:步行时的两手,写字时的两腿,都没有用力的必要,假如有用力的现象时,就是无谓的用力,它能导致体力分散,降低动作的效能。在拳术上的无谓用力,第一增加体力的消耗量,使身体容易疲劳,不能长久的运动。第二因为体力分散,在需要用力部分便不能用出很多的力,致使不能充分发挥技能。 解除"无谓用力"其方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记清,需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的分界,在不需用力的部分觉察有力的现象时,立刻以意识使它松弛。这样长久了便不再有“无谓的用力”的现象。体力便可渐渐集中,因为一般人平常对此并不注意,明明只要一手用力的动作,常会出现全身用力的现象。因此,初学的人必须在开始运动之前,作一度全身松弛的状态,除开稍许有一点支撑躯干的力量外,其余肢体不许用力,先明了不用力的现象,然后慢慢地在运动中细心的体会,"应该用力"与"无谓用力"的分界自能清楚。太极拳开始,不是有一个的预备式么!它的作用便是这样的。 二:头莫离脑。 头在人身中极为重要,因为人是一个有机体,头部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人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大脑来指挥。头,又如称之定盘星,为周身之主宰,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等行动,均以它为准绳。例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能,和鼻之呼吸、口之出纳等器官,也操之于大脑。所以在练拳时头部需要保持自然正直,不要偏斜,要有轻松灵活之意。如此则精神振作。眼不要怒睁,眉不要绉缩,口宜闭不宜张,不要用力咬牙,要用鼻呼吸。总之,头部主要作用是提起精神。其练法先求尾闾中正即将脊骨要对正脸的的中间,随之,收一下小腹,然后两眼向前平视。同时,下颏微向内收,保持喉头不抛。这样,也就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头部的动作要和心脑一致。 三:肩部需要松开,我们时常见到手上所发出的力量没有肩臀等部位的力大。有人说是由于体力不能集中,所以面积较大的臀部和肩才会发出较大的力。然而一些练到相当熟练程度的人,也仍旧不能运用两手,甚至有些人身劲练的很好,手上却一点力也发不出来,这种情形对练太极拳的人

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传统吴式太极拳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战波老师亲传 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 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 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 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脊背即可。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这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法。 3、搅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原姿势不变,用舌细细搅拌口腔,包括牙齿牙龈各部位。同时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调动起来,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唾液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唾液能分解糖分,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称为金浆玉液。 4、收功:两手臂由两侧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经胸前落至脐平时,两手往里一合,气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两侧。收功时要外导内行,自己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图2、图3、图4、图 5、同图1一)

三十二式太极剑动作口诀

三十二式太极剑动作口诀 起势(1)左脚开步(2)两臂前举(3)转体摆臂 (4)弓步前指(5)坐盘展臂(6)弓步接剑 第一组 1.并步点剑 2.独立反刺(1)撤步崩剑(2)丁步挑剑(3)提膝反刺 3.仆步横扫(1)撤步劈剑(2)仆步扫剑 4.向右平带(1)收脚收剑(2)上步送剑(3)弓步右带 5.向左平带(1)收脚收剑(2)上步送剑(3)弓步左带 6.独立抡劈(1)转体抡剑(2)上步举剑(3)独立劈剑 7.退步回抽(1)退步提剑(2)虚步抽剑 8.独立上刺(1)转体上步(2)提膝上刺 第二组 9. 虚步下截(1)转体摆剑(2)虚步下截 10.左弓步刺(1)退步提剑(2)转体撤剑(3)收脚收剑 (4)弓步平刺 11.转身斜带(1)扣脚收剑(2)提脚转体(3)弓步右带 12.缩身斜带(1)收脚收剑(2)撤步送剑(3)丁步左带 13.提膝捧剑(1)虚步分剑(2)提膝捧剑 14.跳步平刺(1)落脚收剑(2)蹬腿前刺(3)跳步压剑 (4)弓步平刺 15.左虚步撩(1)收脚绕剑(2)垫步绕剑(3)虚步左撩 16.右弓步撩(1)转体绕剑(2)垫步绕剑(3)弓步右撩 第三组 17.转身回抽(1)转体收剑(2)弓步劈剑(3)后坐抽剑 (4)虚步前指 18.并步平刺(1)转体移步(2)并步平刺 19.左弓步拦(1)转体绕剑(2)上步绕剑(3)弓步拦剑 20.右弓步拦(1)撇脚绕剑(2)收脚绕剑(3)弓步拦剑

21.左弓步拦(1)撇脚绕剑(2)收脚绕剑(3)弓步拦剑 22.进步反刺(1)上步收剑(2)转体后刺(3)弓步反刺 23.反身回劈(1)转体收剑(2)提脚举剑(3)弓步劈剑 24.虚步点剑(1)落手收脚(2)转体举剑(3)虚步点剑 第四组 25.独立平托(1)插步绞剑(2)提膝托剑 26.弓步挂劈(1)转体挂剑(2)弓步劈剑 27.虚步抡劈(1)转体抡剑(2)上步举剑(3)虚步劈剑 28.撤步反击(1)提脚合剑(2)撤步击剑 29.进步平刺(1)提脚横剑(2)垫步收剑 ( 3 ) 弓步平刺 30.丁步回抽 31.旋转平抹(1)摆步横剑(2)扣步抹剑 ( 3 ) 虚步分剑 32.弓步直刺 收势(1)后坐接剑(2)跟步收势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演示内部教材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演示 预备势 一、太极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意念想鼻子尖找右脚脚大指,脚大指指甲盖后面有几根毛,有三五根毛,那叫做大墩穴。通肝。鼻子尖对正脚大指,然后呢现在感觉到一对正,感觉到右脚前脚掌就吃力,脚后跟就虚啦。左脚都是虚的,只有右脚前脚掌吃力,这时候在用意念想,尾闾骨对脚后跟,你看右脚就沉啦,为阴,左脚是虚的,开步怎么开呢,开步不想脚开步不想步,想哪呢,想右手小手指,想右小手指指肚外右腿外侧十公分处指地,左腿就开了,腿开也不要去 管它,眼神望远了看,这脚才开。) 第二动:两脚平立(接着上面,左脚开多少算多少,着地不要着力,然后想小手指指肚往右脚跟的外侧,指地,这时候左脚大脚趾着地,然后再想无名指,往小指那去,这时候左脚食指着地,手中指,脚心就着地,想食指脚无名指着地,想手大指,脚小指就着地,想手心脚心着地,想掌跟,

脚后跟就着地。这会什么都不想,这是太极拳的第二动,现在能感觉到喘一口很痛快的气。这时候感觉横隔膜,肚脐之上,都感觉到很轻松舒服愉快,横隔膜以下,由胯到膝到脚有劲。这样两脚如树置地生根,跟树根一样,这是第二动的感觉) 第三动:两腕前掤(两腕前捧,不是抬胳膊,这抬胳膊不是,抬胳膊不想抬,想指尖,十指指尖指指地,这个手就悠悠荡荡的,然后再想,指尖勾手心,老想指尖勾手心勾手心,就起来了。回头一不想手就落下来了,这叫做太极劲,双臂抬平后忘掉不让手指勾手心这手就落下来了。这时候手就感到胀了,胀也不要去管它,一想指尖勾手心就起来了,不想就落下。求这个劲,叫太极劲。指尖勾手心要起多高,起到手腕和肩平,略微高于肩,不要超过耳垂,耳垂是人的头部,耳尖这是臀部,平了以后就不要再想指尖勾手心啦,如果手臂超过肩,这腰就吃力脚就站不住,还有手低于肩,这胸口就堵塞。正确的感觉是什么呢式子合适了感觉想东西吃,空的,像现在吃完饭,做这个姿势一对,还想吃,得有这个感觉) 第四动:两掌下采(两掌下采,是术语,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为武当派张三丰祖师所创。 内家太极拳正确的练功方法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础功夫最为重要,就如上学一样。先学笔画,然后组字,再懂字意后造句、作文……,数、理、化等也是如此;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作出不同阶段的组合、认识、掌握与升华…… 在太极图中,太极修点,也就是阳鱼的阴点、阴鱼的阳点;阳鱼为动功,阳鱼中的阴点为动中之静功,是肢体形外三合之功,也称“知人功夫”。 阴鱼为静功,阴鱼中的阳点为静中之动功,是精气神内三合之功夫,也称“知己功夫”、“丹田功夫”,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补的体现。 太极拳求的是跟顶劲也称通臂劲,其劲道走向为以脚催膝、以膝催胯、以胯催腰、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腰为轴、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形神俱到的过程。 “太极十三式”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共十三式。 其过程为:无极生无极桩,因《无极修真》主张修的是先天真元,即:内

气运行、身识应对、感觉应对、情志掌控等等,然后通过导引、调心、调式、调息使神意合一,融通于肢体以便挖掘自身潜能,使气机随意而动,从而做到无处不是手,无处不丹田的功法过程……。 “无极”从形态上讲是无动状态,属阴;而“太极”是大动状态的开始,属阳。故“无极桩”没列入太极十三式内。 无极桩生中定式,中定式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五式之体,通过五式之体的训练正肢体筋骨,聚合身体散乱之精气,平衡自身阴阳,使五脏六腑精气神旺盛,以调和内外三合之功夫。 然后通过推手、喂手、听劲、懂劲以感觉对方的劲道走向,加强自身的身识应对,使形神兼备,心意统一。 然后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在保持太极运动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推手完善内外三合的实施,以神意运用做到打放自如,无处不丹田,无处不太极的手法,给太极散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举手投足时的每招每式都能用于技击,每一动作式子都有拳意的贯穿,以神意运用自然而动都能形神俱妙,都能符合太极十三式的要求,以自我不同的体悟认识,化生自我风格的套路,以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夫结果,如挖掘浅能、去病、养生、延年益寿、自卫防身等。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需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

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动作名称

吴式太极拳三十九式动作名称 预备势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步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左掌前掤第十动右掌打挤第十一动左掌沉采第十二动弓步顶肘第十三动左肩打靠第十四动右掌上挒第十五动两掌回捋第十六动右掌前按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七、肘底看捶(二动) 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舒第四动右掌下指十四、扇通背(臂)(二动) 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第九动左掌回捋第十动两掌交叉第十一动两掌高举第十二动两掌平分十六、转身蹬脚(四动) 第一动两拳交叉第二动提膝转身第三动两掌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十七、进步栽锤(六动)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37 式太级拳简介 太极拳被誉为是中华之瑰宝,几百年来,这项古老而优秀的武术运动,不仅在中国城乡形成了群众性 的锻炼热潮,而且已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国。太极拳以它那柔、缓、圆、匀的运动特色,以及能使练者获得 防病、治病、防身、健身和推迟衰老的显著效益,为各国人民所风靡。 37式太极拳是丹东市吴式太极拳研究社的创始人,太极大师王辉璞老先生与北京吴式太极拳撑门人王培生 密切合作,把原来老架式83式删定为37式,招式的顺序按运动量的大小作了适当的调整,先将运动量较小 的招式和四肢活动发展平衡的动作放在前面,次将运动量较大的和运动强度大一些的动作放在中间,最后 将招式较轻的动作放在后面作收式,使运动量逐渐下降,以利记忆和学习。37式太极拳只需15分钟左右即 可将全套打完。经过多年验证,37式太极拳完全继承吴式太极拳的全部优点,效果极佳。

历来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练到高深处可达到坚如钢、软如棉,不但能增 强体魂,而且在技击方面也能作到难以匹敌。37式太极拳着重体现这一用意不用力的特点,在每一招式或 在每一动作当中加入“意念”和“感觉”的说明,并要求每式符合拳理,即“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 运身”,三者合一。若能仔细揣磨,认真实践,循序渐进,自能做到表里如一,动作随意,意到神随。久 而久之便能达到较高境界。同时,由于有了“意念”和“感觉”,也可以帮助记忆招式的次序,自己检查 每一招式的准确性。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一、起势: 1、重心右移: 2、左脚跟提起; 3、左脚横移; 4、左脚跟落

平;5、两臂前伸;6、旋腕上棚;7、蹲 身按掌。 二、揽雀尾: 1、两掌外棚; 2、坐步抱掌(左抱七星); 3、左弓步打挤; 4、转身措掌; 5、坐步抱掌(右抱七星 );6、右弓步打挤;7、翻掌前伸;8、坐身回捋;9、转腰翻掌;10、右弓步前棚掌;11、坐身摆臂;12 、回身扣脚前按掌;13、转腰摆掌。 三、搂膝拗步: 1、转身提按; 2、左脚向左横移; 3、左弓步搂按; 4、上步提按; 5、右弓步搂按; 6、上步提按;7 、左弓步搂按。 四、手挥琵琶: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履、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偏身躯不稍痴。静中触勋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王宗岳《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 动作详解 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第一式起势 动作: 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 五指朝前眼平视。 第二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 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 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

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 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二右掤式 动作: 1、重心移向左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 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三捋式 动作: 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四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左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左臂内旋掌心朝前随着弓步右手前挤左掌移向右掌脉门处。眼向前平视。 五按式 动作: 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左掌心经右掌上平抹随即两掌分开稍窄于肩。接着身体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同时屈肘撤掌随撤随着臂外旋使两掌心稍相对下沉停于胸前。

32式太极拳口诀

24式太极拳口令词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五、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九、单鞭 转体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云手 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开步云手、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 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转体分手、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碾脚转体、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太极拳口诀十二则(真家传妙诀)(郑曼青)档

太极拳口诀十二则(真家传妙诀)(郑曼青)从来武术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眎人。所谓传子不傅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贤。以致屡屡失其真传。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备不测。诚如是,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扬。岂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师者。未敢说尽其传。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则怀宝迷邦矣。十余年来。每欲笔诸於书。以广流传。此心萌动。而复搁置者。屡矣。亦恐传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与人同。固吾所愿。乃谨录要诀十二则如次。此皆澄师所不轻易传人者。每一语出。辄叮咛曰。余如不言。汝虽学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数千遍。蒙澄师之过爱若此。而不能达其厚望。惭愧无已。尚希世之贤哲英豪。 有以参证面广大之。使尽人皆能袪病延年。则民族幸甚。 一、曰松。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 之大意。附於下。使学者易於领悟。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 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 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络全开。则躯干所系。皆得从下沉也。按沉与松。原是一回事。沉即不浮。浮是病。体能沉已善矣。 尤其加以气沉。气沉,则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虚实。拳论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右脚与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脚实则右脚左手虚。反是,则亦

然。是为分清。总之全身负担。另许放在一只脚上。如两脚分担。便是双重。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方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按转变一语。即是变换虚贸之枢机。不经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但要在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即是顶劲。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按顶头悬者。譬如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於梁上。体亦悬空离地。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虚灵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已。须於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於顶焉。 五、曰磨转心不转。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比诸拳论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二语。尤为显赫。余得此意後。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六、曰似拉锯式之榄雀尾。棚捋挤按之推手也。往复相推。喻之以拉锯者。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畅通无阻。如一面稍欲变化。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如彼使之扎住,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复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有二意。一曰、舍己从人。顺其势。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二日、彼微动。己先动。此即彼欲用推力送来时。则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彼如以拉力拉去时。则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按拉锯之喻。其理可谓透彻之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是历代太极拳师十分重视的歌诀,是太极十三势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和心法。太极十三势歌诀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值得每一位喜爱太极拳的 人细细品味。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个动作总的基础功法是无极桩,他的关健在人体腰曲的中间点,此处是上传下导的桥梁,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必须注意人体各个部位的虚实并转换虚实,如不这样身体就会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平衡。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的功法来参悟平衡,放松、稳实、得力的基础上来思悟和理解功法,才会明白其中平衡的真正含意。它们对立统一时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 准确地体察对方武功的深浅。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每种站桩、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都须在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中去体会思悟他的真正含意并完善他,这时得到的太极拳功法感觉不到费什么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时刻注意腹部坚实点到四方八面的韧带,在从四方八面回到腹部坚实点的韧带,它和松静稳实的腹部及清空宽广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腹部坚实点。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在练拳的过程中,全身各处韧带都要尽量松开,使人感到骨与骨之间好像没有韧带牵连着似的,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它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圆转自如的,可刚可柔的,能化能打的和富于弹性的韧带。它只有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办到。随着对平衡、腹部坚实点认识的提高,放松功夫便越来越深,参与远动的韧带也就越来越多。对韧带认知就 越清楚。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要用心去思悟细节,细节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功夫,是否有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有明察秋毫的方法。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长期经过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真是无一处无轻灵,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逐,无一处不坚韧,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才能表现功法和人的完美统一。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练习太极拳必须有一位明自太极拳理论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引道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慢 慢地继承和参悟、总结学习方法。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怎样理解和参悟太极拳的准确方法,“意”和“气”是主宰,“形”和“骨”是顺应意气 而运行的。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习练太极拳最终用意是什么呢,保持乐观的练功态度,朴素自然的功法追求。轻松、自然、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的练习方式。要有容纳万事万物的宽广胸怀,这样,人的心才会回 复到儿童般纯洁无瑕的境地。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短短的一百来字,每个字的含意都是真话实话,没有假话。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

大自然太极拳十三式口令词

大自然太极拳口令词 预备式;两脚并拢,周身中正,百会上领,会阴上提,舌抵上腭,全身放松。 开太极;百会上领,重心右移,提左脚,向左迈步,与肩等宽,平行站立。 起式;两手小指带动,体前上升,中指微用力,虎口打开,与肩等宽高,身体微下蹲,同时两手下落至胸前。 第1式右运式 百会上领,重心左移,体右转,转掌抱球,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向斜前方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掤出,螺旋回收;向前推出,转掌心相对,抱球回收;立掌坐腕向前推出,左手转掌心向上,右掌下捋至腰际,转掌心向上,上下穿掌;右掌外翻,左掌向前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前,收手收脚,平行站立,中脘前抱球。 第2式左运式 百会上领,重心右移,体左转,转掌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向斜前方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掤出,螺旋回收;向前推出,转掌心相对,抱球回收;立掌坐腕向前推出,右手转掌心向上,左掌下捋至腰际,转掌心向上,上下穿掌;左掌外翻,右掌向前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前,收手收脚,平行站立,中脘前抱球。 第3式双推式 转掌心向上,百会上领,重心左移,提右脚,向前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推出,与肩等宽高,螺旋回收;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 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右脚收回,平行站立。 百会上领,重心右移,提左脚,向前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 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 左脚收回,平行站立;转掌心相对,中脘前抱球。 第4式通臂式两手体侧外展,上升成一字,旋臂,1,2,3;转掌心向下,通

臂,1,2,3;两手平伸,百会上领,微下蹲,两臂体侧下落,中指相接,指背相合,螺旋上升,指尖逐个分开,头顶上方外开,外展,两臂体侧下落,中指相接,指背相合,螺旋上升,指尖逐个分开,头顶上方外开,外展,两臂体侧下落, 中指相接,指背相合,螺旋上升,指尖逐个分开,头顶上方外开,外展,两臂体侧下落, 中脘前抱球,身体直起。 第5式单冲式 转掌心向上,百会上领,重心左移,提右脚,向前迈步,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收手收脚,转掌心向上,平行站立。 百会上领,重心右移,提左脚,向前迈步,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收手收脚,平行站立;转掌心相对,中脘前抱球。 第6式转按式 百会上领,重心左移,提右脚,向斜前方迈步,转掌抱球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转掌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转掌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右脚收回,平行站立。 百会上领,重心右移,提左脚,向斜前方迈步,转掌抱球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转掌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转掌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左脚收回,平行站立;中脘前抱球。 第7式推开式 转掌心向上,百会上领,重心左移,提右脚,向前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推出,两侧外开,螺旋回收;螺旋前推,两侧外开,螺旋回收;螺旋前推,两侧外开,螺旋回收,

八式太极拳练习口诀

八式太极拳练习口诀 两臂平举肩放松,双掌下按气下行。 抱球迈步要协调,弓步左棚劲饱满。 捋挤动作要舒展,双掌前按臂撑园。 双掌前探不耸肩,搂膝推掌腰身转。 迈步猫行稳重求,园活连贯意气连。 ——(海飙太极)动作要求 (1)动作阴阳,交合运变,体现势正、招圆、松静、柔绵之功; (2)手眼身法步高度配合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 (3)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蓄气轻缓,发劲快打; (4)稳定时无物无我,运动时得意忘形,轻松自在。 行拳走架歌 八式简化武当拳,无极起势鼓荡丹, 两仪开合掳带连,鹤飞展翅气沉田。 旋转乾坤开胯髋,野鸡蹿林走连环, 五龙暗渡偷掌腿,侧人打钟架压点。 阴阳别翅藏奇巧,合抱太极身安健, 式法虽少万遍练,通幽入奥功德满。 无贪无妄:习练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十九难免,切宜注意。 十三:打好太极拳,先从简单易记的口诀说起 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体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水清河净(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气血流动),尽性立命(神充气足)。

十四: ◆太极拳口诀 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 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 ◆“太极拳”心法 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十五: jgrjgr123: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 不错,很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 (这个是我的亲身体会,网友正好留言讲了,所以我认为很重要希望朋友留意) 十六:董英杰 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要领:心静体松,周身骨节、肌肉、内脏在意识的引导下,自然松弛,形成上虚下实。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个套路动作之中。 第二式:起势 动作: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五指朝前,眼平视。要领:两手平举时,应以两手中指领劲,带动腕,小手臂、大手臂,并徐徐吸气,身体有拔长、内力充实之感;而落臂时,则肘尖下沉,带回小臂,并缓缓呼气,使内气沉入丹田,同时注意举臂时脚跟勿起,落时腿勿蹲,应使周身骨节“寓动于静,静中求动”之中。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接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要领:在叙述手眼身法之动作时虽有先后,身体各部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做到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右掤式 动作:1、重心移向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式。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要领;凡迈步(或撤步),必须分虚实,即以坐实之腿来控制所迈之步,先以脚跟(或腿尖)轻着地,感实了,再缓缓移动重心,做到“迈步似猫行”;凡弓步,所弓之膝瓣不超过脚尖,后则以垂直于脚跟为度,膝与足尖方向一致。后腿膝关节了能挺直,也不能太曲,而应寓意于直中有松。两脚横向距离约肩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扌朋)要圆(扌朋),手臂不要伸直,肩关节不可前探,身体不可过于前扑。 (三)捋式 动作: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要领:重心后坐时应注意膝开、裆圆、松胯,前腿膝关节不能挺直而要微弓回履时两掌不外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二十四式太极拳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右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收势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二十四、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张义敬+评注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张义敬评注 前年,美国加州罗邦桢先生赠我《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一册,为太极拳前辈郑曼青所著。该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面3/5的篇幅是《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顾名思义,是为无条件从师者提供方便,为推广、普及而采取的措施。是从杨式太极拳老架中删去了很多重复动作.而保留了三十七式。也称《简易太极拳》。可以看作相当于我们50年代推广的《简化太极拳》。后面2/5的篇幅,名为《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全是谈的太极拳理论。除了作者自己几十年耕耘的心得之外,还包括他得自杨家的秘传口诀。所以,这一册《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实际上是上述两书的合订本,共约200页。 两书成书的时间不同,《郑子太极拳十三篇》,成书于抗战期间,1940年出版。至于“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从书中于右任的题词看,可能是1948年出版。我所得到的是1977年7月的再版书了。 在读了《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后,感到该书对太极拳在养生和技击两方面的原理,都阐发得非常深刻。其中还有不少论点,是发前人所未发,异常珍贵。虽该书在海外久已享有盛誉,而在大陆上有机会读到的人,为数就寥寥无几了。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恐怕还不知道有这样一本好书,于是产生了想向读者介绍的念头。 该书用文言行文,这就使我在介绍之前,很费了一番思量,如以白话译介,必然占去刊物过多的篇幅。不得已,采用了节录压缩的方式,重点地保留了该书的内容,也保留了作者的文章风格。这样更真实,也更有利于读者细心发掘。但篇幅毕竟大量压缩了,必有遗珠之憾,读者谅之。 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当然不可。所以,该先知道作者,至少是略知梗概。然后再重点介绍《郑子太极拳十三篇》。

24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24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于,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