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浅析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浅析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浅析伦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特征

【摘要】: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本文从伦敦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分析伦敦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重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发展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伦敦英国城市建设工业革命发展特点

【正文】: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伦敦市是围绕着伦敦城逐步发展而成的。伦敦在行政上分为33个区,伦敦城单独是一个区。城外的12个市区叫内伦敦;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叫外伦敦。内伦敦主要行使行政、金融、贸易和文化职能。伦敦最早是罗马人所建,公元1世纪左右,英国在罗马的支配下成立了伦敦尼姆行政总部,并计划以泰昭士河做为重要的运输通道。然而要联系河道两岸就要有桥,所以便选择了在伦敦塔到城区一带建桥,其后那里迅速发展为当时的重镇。

1.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

罗马帝国的势力进入英格兰,后来在泰晤士河上建起一座城堡,这是伦敦的发源地。当时属于罗马副都特里尔的管辖之下,也是后来英国大主教的教区所在地。公元前2世纪晚期,伦敦已成为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公元4世纪时,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和罗马帝国势力的影响,伦敦开始富起来,但仅40年后,频繁的部落战争又把伦敦变成一个纯粹的军事要塞。公元886年,阿尔弗烈德大帝重新收复伦敦。公元12世纪后,伦敦成为了英格兰的首都。公元4世纪中期,沿河的城市部分也建造了城墙,城中道路大都笔直整齐,还有一些水路供交通运输使用。

2.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在文艺复兴时期实现了政府的中央集权,稳定的政治局势促进了工商业的发达,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中世纪时期,伦敦由城区和威斯敏斯特及周边地区两部分组成。城区基本上是原来古罗马时期的城区,也是英国当时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而威斯敏斯特及周边地区则是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唯一的一座伦敦桥连着泰晤士河南侧的城郊。

3.绝对君权时期

公元17世纪,伦敦成为一座开放的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张,在城郊周围沿乡间大道两旁出现了新的城郊。

公元1689年,革命后的英国在短时间内成了欧洲最强的经济国,而英国则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衣和金融中心,城区不断扩大并最终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

伦敦的整体结构显得杂乱无章: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张,逐渐融入自然风景区之中,但是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和联系。城公元18世纪的伦敦已经表现出当今城市仍然存在的许多典型问题,而且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更为严重。

4.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年代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

从1760年的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仅用了9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而伦敦作为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全国最大的港口以及对外贸易集散地,一直是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的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还有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伦敦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9世纪的上半叶,伦敦作为世界中心发挥职能。

铁路的发展与建设给伦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伦敦的第一条铁路线建立于1836年,从伦敦桥到格林尼治。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的发展也加速了伦敦领域的不断向外扩张,从中心区一直扩展到伊斯林顿,帕丁顿、霍尔本等地区。急剧的扩张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管理混乱、城市景观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日益显得拥挤、无序、肮脏和嘈杂。

伦敦许多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都诞生于19世纪。在规划首都时,中央政府没有过多插手,整个首都被划分成独立的几小块自留地。相对于城区,伦敦市郊的乡间别墅得到了较大发展。

5.战后规划

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组合城市"概念,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6.后期规划

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集中,住房条件恶化,工业发展用地紧缺等问题,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自给自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城千方百计引进工业,并注意避免工业部门单一化,为新城居民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在新城区,配有完善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工作和日常生活需要。1960年代中期的大伦敦发展规划编制中,规划就试图改变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1970年代,英国政府调整了疏散大城市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978年通过《内城法》,开始注重旧城改建和保护。

7.现代规划

1992年,伦敦战略规划委员会提出了伦敦战略规划需突出体现四点指导思想: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强化交通与开发方向的关联性;第三,重视构筑更有活力的都市结构;第四,重视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1994年该委员会提出其基本前提是强化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作用和地位,另外也明确指出伦敦大都市圈和东南部地方规划圈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战略。这次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提升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第四,为每个人提供均等发展机会。

在1994年规划中,强化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作用和地位,明确了伦敦都市圈和地方规划圈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战略。

1997年,大伦敦做战略规划涵盖伦敦经济、社会、空间和环境的发展,目标旨在确定伦敦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规划提出了四重目标组成的指导思想,包括强大的经济、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所有人提供机遇。这次规划根据伦敦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伦敦中心区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地区,对商务、商业、政府、文化活动最具有吸引力,应该平衡办公楼、商业、文化娱乐等各项活动与住宅之间的发展。这次规划特别注重社区更新和公共交通安排,如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限制机动车,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8.总结

经过1960年代的调整,直到1971年形成的由内伦敦、大伦敦、标准大城市劳务区和伦敦大都市圈四个圈层构成的圈域形都市圈,说明伦敦都市圈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了始终如一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伦敦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英国议会1944年通过的《绿带法》,1946年通过的《新城法》,不仅推动了伦敦大都市圈的发展,也促进了伦敦——伯明翰大都市带的形成。

【参考文献】:[1]埃德蒙·N·培根著. 城市设计. 1985

[2]沈玉麟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 1989

[3]L·贝纳沃罗著. 世界城市史. 2000

日照分析的一点探讨

关于日照分析问题的一点探讨 2010年12月17日 一、日照分析及有关概念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三、相关规范 四、其它有关要求 五、日照分析报告 六、正在拟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日照参数标准》 七、常见的建筑日照计算报告内容 八、计算实例 九、问题与建议 一、日照分析及有关概念 1、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是指利用日照分析相关软件,建立完整的地球与太阳数学模型,从几何和光学的角度利用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解决物体的阴影和影响的关系,以此准确地分析出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任意建筑物的细部状况,对建筑群体间相互影响进行分析,以求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建筑物的位臵,为居住区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简单地讲,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或已建的建筑、组团绿地、托儿所和幼儿园活动场地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 根据日照分析结果编制的《日照分析报告》,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2、日照的作用:日照就是物体表面被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建筑日照就是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和房间内部的现象。阳光照射能引起动植物的各种光生物学反应,能促进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阳光中紫外线能预防和治疗感冒、佝偻病、支气管炎等疾病。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红外线,冬季照射室内,所产生的辐射热能提高室温,有良好的取暖和干燥作用。日照对建筑物的造型艺术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当的阴影能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感。因此,必须争取适当的建筑日照。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日照在生活居住建筑中表现出以下三大作用:杀菌、提高室内温度、刺激大脑头皮,以达到让人愉悦。 3、日照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52一2005),其2.0.13 :日照标准(insolation standards)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2)按照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5.0.16,日照标准指:“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4、我国日照研究历史

浅谈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

浅谈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 发表时间:2018-04-20T11:46:22.2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作者:柏洁[导读] 建筑设计和城市环境存在着重要的联系,要想它们的关系和谐统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 摘要:要想实现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总体和谐与协调,城市建筑设计时必须统筹考虑城市环境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关系,就建筑设计如何与城市环境融合协调发展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城市环境;建筑;设计引言建筑设计和城市环境存在着重要的联系,要想它们的关系和谐统一,需要尽力完善其规划和设计中的不足,使其更加的适用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关系,如何做好城市建筑设计,更好的融入城市环境,以促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1城市建筑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住房越来越拥挤,城市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和能源,使得自然资源越来越贫乏,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大气污染、废水难处理、垃圾增多等环境问题。除此之外,建筑密集的地区增加了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大大压缩了城市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周围环境质量下降,空气污染、噪声及狭小的公共绿地和开放活动空间,大 大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导致居民交通拥挤、出行不方便,绿地率不达标,周围的公共设施不完备。诸多的问题如果不去考虑,而只是一味的发展城市建筑,只能是使城市环境更加恶化,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发展退步。建筑业之所以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如此之大的不利影响,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筑设计没有与城市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或者说建筑设计之时并没有对环境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要将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站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待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始终把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融合发展坚持的原则建筑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建筑、自然整体环境考虑,设计出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回归自然。城市建筑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科学化理念。建筑产品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建造前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各种材料的消耗量,用力学知识为建筑设计科学合理的结构,用几何学知识设计稳定结构和漂亮的外观,用美学知识指导建筑的内外装修,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项科学化的工作。要统筹考虑建筑的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未来的发展空间,要和城市的规划互相融合,结合城市的风貌特征,将城市特色、人文、美学等科学化理念融人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建筑才能够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品质,促进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 2.2绿色化理念。城市建筑设计要贯彻绿色生态理念,通过对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的控制,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使建筑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作为一种新型设计模式,必须要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注重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注重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选择造价低、注重民俗习惯、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技术,或在传统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生态技术,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使建筑设计和周围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建筑的功能性需要,又要考虑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在保证建筑安全、便利、舒适、经济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3功能性原则。建筑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其功能是否能满足多样化功能的需要,并为人们创造最大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过程中,从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效果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和效果。 3建筑设计如何与城市环境融合协调发展 3.1城市建筑必须承袭当地文化脉络。城市建筑继承和沿袭了一个地方的很多的特点和文化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个体。可以说,建筑代表着一定文化,最初的建筑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创建的场所,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区域的建筑的多样,就地取材,就形成了不同结构和形式的建筑,建筑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经过时间的积淀,具有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特点。当前新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理论、建筑流派和建筑形式层出不穷,只有和当地的环境相统一,在建筑的形式、建筑体量、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建筑品味等多种因素上符合城市发展特色,使建筑和环境和谐统一,才能更好的发挥建筑的审美效果和使用价值。 3.2处理好建筑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不仅要体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要体现城市的发展功能。建筑设计对建筑物的施工、建筑物料以及建筑材料等各方面元素,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考虑,确保规划功能的实现。另外,建筑设计还要突出建筑自身风格特色,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对城市大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借助于建筑设计,加强空间环境的意境和氛围,充分考虑其周边的色彩、结构以及环境,使得建筑物与整体的环境实现有效的协调,在增强建筑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和城市的整体风格和特色相协调。 3.3城市建筑设计要与环境相协调。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将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作为建筑自身设计的重要要素,满足两者之间的和谐性,确保建筑设计能充分高效利用城市规划设计的资源,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建筑设计要从城市的规划出发,不能单纯注重建筑形态设计而忽略了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因为建筑设计不是形式上的模仿或乱搭,而是以地域环境特征为背景基础,设计和建造的建筑要符合地方特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积极发掘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使文化符号更加浓厚,结合现代生活所需的功能,设计中体现人文情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符合中国审美意识和情感需要。设计要突出地域建筑空间特色,要考虑和注重建筑所处的自然和文化环境,要坚持生态与可持续的发展观,设计创造的建筑作品既要有个性,又要突出地域性特征,跟当地的环境形成整体的协调和统一,既符合大众审美需要,又符合现代功能需求。 3.4城市建筑要追求生态节能。现代建筑设计要注重应用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完善和优化环境保护技术和资源利用技术。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节能环保建筑方案,切实加大对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将低碳建筑技术应用到现代建筑施工中。比如外墙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利用地源热泵采集地下热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并综合利用;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照明;通过导光管将阳光引入室内照明等,低碳建筑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建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浅谈城市色彩和建筑色彩

浅谈城市色彩和建筑色彩 摘要:本文旨在对城市色彩和建筑色彩的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借鉴国外经验、城市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建筑色彩规划成果构成方面来解析色彩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且引导、控制城市发展。 关键词:色彩的界定、研究目的、影响因素、成果构成 一、城市色彩的界定 什么是城市的色彩?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业不构成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 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规划,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包括临街房屋的窗户及窗台摆设物的色彩。 二、研究城市色彩的目的。 城市色彩规划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美观的人居环境。城市色彩涉及城市生活中的一切,气候、植物、建筑、文化等,城市因色彩而丰富,重点以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实体——建筑和构筑物的个体和群体色彩为主。 三、参考与借鉴。 1、国外城市 巴黎这座城市的外在景观,体现在承载法兰西文化积淀的建筑物墙体表面以及其他城市构成元素的颜色。巴黎老城区主要是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各个时期的老建筑为主。在色彩规划与建设上,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普通民宅,在城市色彩规划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除个别现代建筑物,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等外,建筑墙体基本是由亮丽而高雅的奶酪色系粉刷,而建筑物的屋顶以及埃菲尔铁塔等则主要是由深灰色涂饰。为此,奶酪色系与深灰色系就成为了巴黎的标志色彩。从地理角度来看,由于巴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常年阴雨连绵,鲜见阳光,而选用具有光感十足的奶酪色。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解析作业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引言:本文以两个层面对大伦敦城市规划进行综合解析,并按照时间线索及理论线索两个线索对全文进行逻辑性的把握。 伦敦简介: 伦敦是世界著名都市、英国的首都,是英国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层面一:大伦敦规划属性解析 规划概况: 大伦敦环加放射线,城周用绿化环带围绕的城市发 展模式,以市中心为半径48km范围内,分四个同心圆 地区。规划核心的开发策略,是寻求一种整合的、多中 心的路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它特别强调要为次区 域层面的开发活动提供持续的规划框架。大伦敦规划确 定次区域发展策略的地区包括:中心伦敦、北伦敦、西 伦敦、南伦敦、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门户地区。 1982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取在外围建立 卫星城镇的方式,并且提出大城市人口有机疏散因该从 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这样建 立卫星城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 伦敦四同心圆规划示意图 思想来源: 早期的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方案是公元1942~1944年由P.艾伯克龙比主持制订的。规划区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143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 大伦敦规划也汲取了E.霍华德和P.格迪斯等人的关于以城市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体现了格迪斯提出的城镇群(见城镇集聚区)的概念。 规划历程: 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 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

安阳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精

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建筑日照计算办法,加强日照分析的可操作性,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GB/T 50947-2004,结合安阳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日照分析是指就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规划或建设项目中的建筑对周边现状、拟建、规划日照分析对象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或拟建、规划日照分析对象可能受到周边现状、拟建、规划建筑的日照影响,采用通过国家级检测机构检测的日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编制《日照分析报告》,以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规划审批依据之一的过程。 本规定适用于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执行大城市日照标准。 第三条日照分析对象包括: (一)居住类:包括住宅、敬老院、老年公寓,宿舍。 (二)文教卫生类:包括中、小学校教学楼的普通教室,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活动室、寝室,医院病房楼的病房,休(疗)养院的南向寝室。 第四条满足以下日照要求的即视为日照符合要求: (一)住宅建筑(含两层或两层以上的住户和村民住宅)每套至少有一个居室大寒日的有效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居室是指卧室、起居室(也称厅)。 (二)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特定的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其居室冬至日的有效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 (三)托儿所、幼儿园活动室及寝室的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应低于3小时,中小学教学楼的普通教室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 (四)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五)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 (六)若原有建筑自身互相影响日照不满足标准,规划新建建筑叠加影响后不得降低原有建筑日照时数。 (七)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经政府批准后可酌情降低,项目内部可按不超过规划住宅总户数5%的部分酌情降低日照标准,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外部仍不得低于2小时。 (八)日照分析应保证被遮挡建筑主要朝向的窗户的有效日照,次要朝向按规定的建筑间距控制,不作日照要求。被遮挡建筑至少有一个方向获得日照,此方向即为主要朝向。 建筑以南向或偏南向为主要朝向,当无南向居室时,以居室较多的朝向为主要朝向。 第五条日照分析被遮挡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浅谈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

浅谈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 浅谈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 摘要:要想实现高层建筑与城市总体及高层建筑本身的和谐,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相关因素。文章探讨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协调,提出高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环境融洽。 关键词:城市环境;高层;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这个城市人口快速膨胀时代,高层建筑在节约城市土地等方面的优点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造型和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高层建筑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融入到整个城市建筑设计中成为高层建筑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建筑与人的和谐 (一)功能性、方便性、人性化三者缺一不可 建筑在设计之初的设计需求已经清楚交待了该建筑必须实现的功能,这一点是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居于其间的人的生产、生活的方便性以及人性化。 (二)艺术性与品味性不可或缺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设计师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艺术修养,没有艺术修养做为储备的建筑设计师绝对不会是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建筑要有恒久的艺术性,说起来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很难。建筑的品味性要让人乍看之下惊艳,细看之下又觉回味无穷,这就要求建筑师不仅要在宏观上布局雄伟,更要在微观的装饰上巧妙设计。 二、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共生 (一)城市整体环境控制 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整体的角度来研究高层建筑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以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及清晰的城市结构。高层建筑设计从技术上必须考虑这三个要素:城市轮廓线、建筑高度分区、景观

视线走廊。城市轮廓线是人们感知城市的视觉方式,这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高层建筑,其布置应有机统一。首先,为避免高层建筑相互干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应统筹规划,采用不同的高度,彼此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组成相关的构图,而从单个高层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应以统筹规划所得出的构图作为参照依据和蓝本;其次,顶部的设计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高层区分要从城市的横切面来设计,设计的原则就是要使得高层建筑物错落有致,避免高层建筑密集,产生拥堵感和紧迫感。另外,每个城市都有代表其形象的独特景观,对此,高层建筑应当避免,防止高层建筑对其遮挡和破坏,如果高层建筑有利于城市环境,那么在设计的时候便要充分研究原有的景观特色,在设计的时候加入原有的景观要素,达到相似、对比或者渐次和谐。 (二)空间一体化、系统化及网络化 建筑的空间为城市公共空间提供多种服务功能,而建筑本身也依靠城市公共空间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在城市中,一个建筑综合体往往会成为一个中心。由于其具有建筑规模巨大、各种功能异常复杂、使用建筑的人数众多的特点,所以对其交通流线的组织和交通空间的创造是设计中要解决的一项重点和难点。交通空间的组织上的设计策略应注重削弱室内外、地面上下的隔阂,形成立体网络状的连续统一的空间体系。 (三)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过度集中布置。 (四)建筑设计的宜人化 (1)建筑设计的宜人化,首先体现在公共空间的整体考虑,包括与城市其它相关职能的融合,区域内公共步行系统的良好设计等。让人始终处在一种方便、轻松且不受城市紧张生活干扰的状态; (2)通过空间的变化,设计精美的绿化、喷泉、座椅、雕塑、

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 董安勇

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董安勇 发表时间:2019-01-02T16:53:50.530Z 来源:《红地产》4月作者:董安勇 [导读] 建筑色彩是是城市色彩的主角、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是城市视觉形成的第一要素,它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色彩的美。因此,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在城市风貌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首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进行了简单概述,紧接着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建议。 1 前言 色彩不仅具有本身的特性,还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人们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国家的文化。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城市建筑色彩对一个城市建筑美观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城市建筑色彩,科学合理的城市建筑设计规划不仅仅能够从外观上提高城市的美感,更能从内部不断激发城市蕴含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以此促进城市自身的发展。建筑色彩种类复杂多样,需要我们不断对此进行学习和研究,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设计规划。 2 城市建筑色彩的概述 2.1 城市色彩的含义 城市建筑色彩是指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娱乐建筑色彩、教育建筑色彩在内,表现在规定城市区域内并由产物、历史、文化、气候、建筑、植被等诸多要素涵盖的建筑色彩体系。若在城市色彩建设中忽视色彩的整体性,一味的追求视觉效应,就会使城市各个建筑区域色彩缺乏协调性,各个区域缺少可识别性,严重可造成城市色彩污染。因此,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涉及各个方面:一方面要加深对城市自身特有的气候、地形、植被、历史、文化的研究,提高对城市的人文自然特色的了解,而不是简单地对城市内部建筑物进行颜色涂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城市整体建筑的掌握,不仅仅是考虑到城市景观,还要综合文化建筑、商业建筑等其他建筑。 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每一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调、形体与特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同时色彩也是人们从心理、心理特点及需要出发,赋予城市建筑的一种抽象意义。总体上,我国城市色彩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造成我国不少建筑存在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探讨城市色彩建筑设计规划新战略,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迫在眉睫。 2.2 城市色彩的影响因素 2.2.1 自然因素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其涵盖内容除了实际生活中的人工色之外,也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因此,在进行城市色彩建设时不能忽视了对自然因素的探索和结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地形多样,自然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影响来自多个方面。首先,在进行建筑色彩设计之前,技术人员要深入了解该建筑所处地理环境和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充分的利用美学中的理论,将实际与其完美结合。如青岛老城的红瓦、朱墙、碧海、蓝天,充分显示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风采。在雾霾程度较高及湿度较大的地区,时常选用色彩鲜艳的深色调以对抗恶劣条件下建筑物可辨识度不高的问题。在风沙扬尘较为集中的地区,以土黄为代表的暖色调则是最常用的色彩选择,既避免了色彩的污染,又保证了建筑物自身寿命的延长。其次,也要重视人们身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多雨阴冷的地区多采用暖色调增加城市的活力,炎热干燥的地区则应更多的选择白色等淡色为城市增添一分沉静。 2.2.2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历史、宗教、习俗、时代等因素,在多样的人文历史环境下采用的各个色彩都有着属于建筑物所特有的含义和象征。我国魏晋朝时期,在佛教建筑上金色是必要的色彩,人们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对神明的尊重和坚定的宗教信仰。随着阶级的产生,环境色彩也成为阶级、等级的表征,不断制度化。如西周奴隶主用色来“明贵贱,辨等级”,规定“正色”为青、赤、黄、白、黑五色,“非正色”有淡赤、紫、绿、绀、硫黄等,并明确规定其等级低于正色。自唐朝开始,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绿、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利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2.3 功能因素 城市功能规划不同直接导致区域内建筑颜色应当具备协调性和一致性。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时,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建筑物的各类功能,研究其建筑特征;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生活中人们对其使用和需求选用适合的色彩。例如在进行办公室建筑物的色彩设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办公室办公职能,选择以暗色调为主要基调打造放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用部分鲜艳色彩进行装饰点缀,会使处于工作中的人们心情保持更大程度的愉悦。在居住建筑中则更多的选用较为稳重、宽松的色彩,以提高人们在家居生活中的舒适度和自由度,放松身心更好的迎接生活。 3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科学办法 任何建筑色彩的设计都不开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城市色彩是城市印象的名片,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色彩建设前,必须充分了解有关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气候、植被、辐射区域、和政策规划。只有保证了建筑与地域的结合才能使色彩独居特色和具备极强的生命力。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不同的,热吸收系数也就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样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效能。在颜色的夏天,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建筑色彩的设计而言,要积极地运用美学和创意让色彩与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相协调。 3.1 建筑色彩设计方法与环节 城市的现状离不开历史的积淀,通过对建筑色彩的实地调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城市的了解,同时也能对该城市建筑有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定位。面对采集的数据标本要及时的进行研究,对已经得到的数据也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的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整理数据方面:要根据测定对象的色彩散布状况做好区域内的色彩区别和确定,标识基调色和点缀色,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适当的听取市民对色彩规划的意见建议,将数据与实际相结合,这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功能分区方面,建筑色彩的运用要时刻与该区域内建筑的功能相结合,这样既能充分的表现色彩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又能最大化的体现区域建筑的功能性,提高各功能建筑的辨识性,促使城市建筑色彩不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建筑色彩发展水平。

城市建筑色彩的体现与设计

城市建筑色彩的体现与设计 城市的建筑色彩是一种语言,它通过作用于人们的心理,表现自己不同的功能。色彩对于建筑非常的重要,是城市文化与形象最鲜明的体现。在人们进行城市规划时,一定要考虑色彩对城市建筑的影响,遵循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原则,体现和谐文明的城市氛围,让人们觉得更加赏心悦目。 1城市建筑色彩不同的作用表现色彩在城市建筑中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主要是通过色彩的不同作用表现出来的。 1.1色彩能体现建筑的形象美 建筑通过着色,向人们展现着无穷的魅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利用色彩向人们展现城市的现代与时尚,湖边的亭台楼阁通过白色的墙壁与黑色的砖瓦向人们展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基督教堂的白色城堡向人们展现宗教的神圣与不可玷污。总之,不同的建筑风格通过利用不同的色彩,体现不同的形象美。 1.2色彩能体现建筑不同的气氛 色彩通过作用于人们的心理,能够体现不同的气氛。当给城市建

筑着上红色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热烈、奔放与兴奋的气氛;当给城市建筑着上橙色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温暖、明亮与快乐的气氛;当给城市建筑着上绿色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充满希望、活力与宁静的气氛;当给城市建筑着上青色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优雅与平和的气氛等等,色彩能够给人不同的感觉,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作用。 1.3色彩能够反映建筑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 金碧辉煌的故宫通过色彩向人们反映的是皇权的威严与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封建社会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而欧洲的教堂则用白色的石材和深沉晦暗的颜色向人们展现宗教的神圣与神秘。色彩除了能反映建筑的不同文化背景之外,还能体现不同的地理环境。苏州的园林以粉墙黛瓦为特色,白色的墙和上青色的瓦,再与绿色相映衬,构成冷色调,能够减少人们的炎热感,形成了鲜明的江南特色。而济南的大明湖多用红色的梁柱构成暖色调,可以减少人们的寒意,体现北方的园林特征。 1.4色彩能标识不同的建筑功能 现在人们越来越偏向于用色彩标识不同的建筑功能。比如,我们常见的中国工商银行通常是白色的建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常会着上一层绿色,中国建设银行会着上一层蓝色。通过这些不同的颜色,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_secret

典型城市评析 ——伦敦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 摘要: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介绍了大伦敦地区及该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历次城市规划;重点放在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4):这一时期的规划背景(巴罗报告)、规划内容、及规划的作用和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分析和评价;从大伦敦的地区的规划发展中所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伦敦;大伦敦地区;大伦敦规划(早期、后期、现代三个阶段);巴罗报告;区域规划;伦敦都市圈 ●城市概述: 伦敦: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首先,在经济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除了作为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一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其次,政治文化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世界级历史文物、博物馆,著名新闻机构集中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第三产业在伦敦的发展尤为突出。另外,伦敦还是世界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伦敦港是英国最大,也是仅次于鹿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一。 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工业革命后伦敦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据统计,1600

比较伦敦和纽约在城市发展上的异同分析

比较伦敦和纽约在城市发展上的异同 伦敦的城市发展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这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大多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起都是建立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得到较好发展的基础上的。英国伦敦的发展都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漫步伦敦老城区,游客很少会看到宽阔、豪华、现代化的门廊,但古典、高贵的气质却从屋檐上一处石头雕塑、窗口挂着的蕾丝窗帘、大厅里悬挂的水晶吊灯上流露出来。一打听,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里就是英国女王钟爱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处,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块砖头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无声地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人痴迷于新设施不同,在英国似乎是历史越悠久的房子价值越高,老房子流露出的古典气息在很多人眼里恰恰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伦敦的面孔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元素聚合而成的。提到伦敦的怀旧风情,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老建筑,还有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市政设施。红色的电话亭、黑色老爷车样式的出租汽车,点缀在古老的街头巷尾之间是那样相得益彰。根据这些造型设计的旅游纪念品,比如钥匙链、茶叶盒,也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纪念品,如此独特的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了伦敦的符号。伦敦全城没有摩天大楼,房屋大多只有四五层,高的十来层,最高的楼仅有二三十层,且寥寥无几。除了古旧的建筑,伦敦拥有620多个文化设施,上百家公园和四通八达的交通。 伦敦市中心的街道狭窄、曲折,尽管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市政府头疼的事情,但将老建筑推倒以拓宽马路并不在政府的计划之内。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被严格控制,收取高昂的进城费,发达的地铁设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伦敦的交通压力。去年,伦敦市政府曾经有计划仿效纽约在市中心建造多座摩天大楼,但是遭到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而他们反对的原因是担心这些摩天大楼会掩盖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的光芒,使这些历史建筑存在于现代化的阴影之下。最终伦敦市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这项计划。英国人并不羡慕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享受久远历史带给自己生活的乐趣才是这个岛国民众的追求。 伦敦也并不是没有现代建筑,站在泰晤士河边沿河望去,吸引了众多游人的摩天轮“伦敦眼”、全钢结构的“千年桥”、螺旋式外观的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等摩登建筑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摩登建筑的建造并没有以牺牲老建筑为前提,伦敦整个城市的风骨并没有因为少数新建筑的加入而被破坏。就以泰晤士河边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例,这里可以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相媲美,可以说是世界现代艺术展出的顶级场馆之一。就博物馆的这个定位来看,修建一个摩登建筑似乎无可厚非,但伦敦的泰特博物馆却是由一座有74年历史的废旧发电厂厂房改建的,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电厂曾承担了伦敦近两成的电力供应,却因为排放出过多温室气体而长期遭受指责。1982年,这座电厂终于被关闭,但是伦敦人并没有轻易放弃这座旧电厂,而将它改建成了一座多功能展览馆,举办摇滚音乐会,艺术展览以及社交晚会,它成了当地居民的休闲场所。前不久,伦敦的金融区实现了整个无线上网,为了不破坏城市景观,无线网络的“节点”都隐藏在灯柱、标志牌和红绿灯旁边。伦敦向世界大城市展示了这样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化并不是格格不入。 伦敦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经济一度迅速发展,伦敦的工厂不断增加,城区迅速扩大,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与此同时,城市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因为污染严重,格林尼治天文

北京市建筑日照计算标准..

建筑日照计算标准 1 总则 1.1 为规范建筑日照计算的数据条件、计算参数、计算过程和结果表达,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计算机对北京市市域内所有城市建设用地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含公寓)、老年人居住建筑、托儿所生活用房、幼儿园生活用房、小学教学楼、中学教学楼、医院病房楼等有日照要求的生活居住建筑进行日照计算等工作。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确定为北京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建设用地。目前的城市建设中有大量公寓项目,其中有些是用于短期出租,有些则和普通住宅没有本质的区别。根据《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05中关于“住宅建筑”的定义,这些公寓是“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因此我们的适用范围包含了该类公寓。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5.0.2条中,对住宅和老年人居住建筑分别提出了强制性的日照标准;在附表A.0.3的设置规定中,对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小学教学楼、中学教学楼和医院病房楼提出了日照标准,在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中一般也有对应的规定,因此本 标准把这些建筑列为日照计算的对象。 1.3 建筑日照计算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2 术语 2.1 建筑日照

Solar Access of building 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物围护结构表面和房间内部的状况。 2.2 建筑日照标准 Standard of Building’s Solar Access 根据北京市所处的建筑气候区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大寒日或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内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物的时间。 2.3 日照标准日 Day of solar access calculating 在制定建筑日照标准时,为了测定与衡量日照时间,根据城市规模、建筑气候分区等因素在一年中选择的某个或几个特定日期,北京市采用大寒日和冬至日。 2.4 真太阳时 True solar time 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当地观测点的上中天(当地正午12时)的时间间隔为1真太阳日,1真太阳日分24真太阳时。 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当地观测点的上中天(当地正午12时)的时间间隔为1真太阳日、1 真太阳日分为24真太阳时。理论上假设的“太阳”(平太阳)以均匀的转速在天球赤道上运行,两次经过观测点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1平太阳日,1平太阳日分24平太阳时。 2.5 有效日照时间带 A strip of time sunshine availability 为满足日照质量要求,根据涉及日照强度的太阳方位角、高度角等条件确定的日照时间范围,北京市大寒日采用8:00-16:00时和冬至日采用8:00-16:00时

浅谈城市与建筑的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与建筑的发展趋势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一个城市的建筑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基本特色,随着地域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城市与建筑发展呈快速发展趋势,如何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做好城市和建筑设计,是建筑师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筑;一体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飞速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特色应该由其地域文化和建筑元素体现,使得城市建筑与城市发展相统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不仅包括建筑结构设计,还需要包括整体外观设计和周围空间环境设计,保证建筑整体符合城市文化传统和整体风格,如果单单对建筑本身进行设计,整个城市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平淡无奇了。 一、城市与建筑发展规律 在城市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整体考虑,既要考虑原有建筑,又要考虑新建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保证这些建筑能够为城市生活服务。在建筑施工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不仅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等,不能体现出城市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外城市与建筑发展规律来看,偶然中有必然的规律,体现出相互依赖的关系。可见,城市与建筑对历史的超越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调控和引导。 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几代人就能完成的,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整体城市风格和以往的建筑经验,试图找到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建筑演变的规律,做好大量基础性工作,才能做出建筑精品,盲目的追求标新立异,不仅不能体现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反而会使城市建筑失去核心,失去建筑内涵。 二、城市与建筑设计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因为人是整个城市的活动者,是整个城市文化的体现者,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材料、何种结构,都要保证建筑本身能够适合当地居民的需要,符合当地自然环境要求,体现出当地历史文化,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建筑色彩的思考

城市建筑色彩的思考 摘要:色彩的象征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与历史长期积淀形成的心理结构。真正的城市建筑应该是给人以家的感觉,让人们觉得它安全而且亲切,想靠近它,而建筑的色彩天生就具有这个能力。 关键词:色彩;城市;建筑 在天然的色彩环境中认识、使用和开发色彩,赋予色彩人类的生理、心理和传统文化等人文意义,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哲学、服饰、建筑、绘画、工艺等领域均离不开色彩的渲染,色彩感受和审美渗透了人们生活,色彩成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起着区别事物、传递信息、美化生活等作用,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色彩文化。 在中国古代,色彩做为政治、宗教的服务工具。《周礼》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性币,各放其玉之色。”色彩已用于政治礼仪之中。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色。秦始皇统一后变服色与旗色为黑。“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黑色为主色从此开始。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清代油漆彩画流行,民宅色彩多为材料本色,北方灰色调为主,南方多粉墙,青瓦,梁柱用深棕色,褐色油漆,与南方常绿自然环境协调。同时古代传统建筑中使用的色彩较少,因为当时的社会对色彩赋予浓重的政治色彩。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然而,事物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的,一些设计中的不完善因素也因此扩大,如传统建筑保护,建筑色彩,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盲目跟风引起了一些浪费和混乱。 现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欧陆风格的建筑,从建筑造型到建筑色彩都是一样的。北京这两年突然出现了亮粉色、亮黄色、青紫色、翠绿色这样扎眼的色彩,我觉得,这很不适合北京。西方人喜欢用这种颜色,这与他们的宗教文化、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说紫色,在基督教中是至高无上的颜色,是上帝圣服的颜色,在这样的宗教文化下,紫色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 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外观色彩的趋同性越来越大,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区别,我国传统的地域特色在今天的城市中已不复存在。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再这样发展下去,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就会消失,变成一个模式下的一种城市。 2006中国科协年会“城市色彩与和谐居住环境”分会场,专家提出我国城市

大伦敦规划

、英国的战后重建a、大伦敦规划: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b、哈罗新城c、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区。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