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投资经营

分散、非长期化异类性

二、金融资本及其垄断统治

银行垄断形成银行资本集中

垄断银行的新作用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资本: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和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金融资本形成途径:1.资本相互参与2. 人事结合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最大的金融资本家或金融资本家财团。金融寡头统治:

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个人联合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资本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形成

3.迅速发展的原因

⑴它是解决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带来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的需要;

⑵它是经济恢复的需要;

⑶它是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⑷它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国有企业—最典型、最高层次

⑴途径:国家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开办企业;实行私人垄断企业国有化。

⑵分类

①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

②从事公用事业的国有企业

③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④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2.国私共有企业—战后的主要形式

?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

?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资企业

?由国有企业与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合并而成

?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参股

?国有企业转由私人承包或租赁经营

3.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⑴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

⑵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

⑶国家用大量资金发展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⑷国家科研投资委托私人企业进行科研

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主要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资产阶级国家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调节社会经济和各种阶级矛盾,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和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生存。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积累及其后果

㈠资本积累

1.概念

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源泉源泉

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

2.资本积累的实质

⑴必然性

①追求剩余价值—内在动力②市场竞争—外在压力

⑵实质

无偿占有M 扩大剥削、资本规模榨取更多M

⑶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利润率的高低

预付资本的多少

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

所费资本: 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积累率的高低

㈡资本积累的后果

1.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形成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

⑴产生原因

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进入生产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

K总额C:V C V 需要工人(设工资20元/人) 每千元需要人数10,000 4:1 8000 2000 100 10

40,000 7:1 35000 5000 250 6.25

K总额C:V C V 需要工人数(设工资20元/人)

10,000 4:1 8,000 2,000 100

10,000 7:1 8,750 1,250 62.5

⑵含义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失业或半失业人口。之所以是相对过剩,是因为这些劳动力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是多余的,而不意味着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所不需要的。

⑶作用

A.劳动力蓄水池

B.加强在业工人的剥削

⑷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2.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⑴原因

资本积累C:V提高V在总资本中比重减少

P’下降P’下降

⑵注意:

①不表明剩余价值率降低。

②不意味利润量绝对减少,还可能增加。

⑶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M’提高C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对外贸易发展

⑷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

?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的矛盾

?社会各阶级阶层矛盾的加深

二、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1.经济危机

⑴含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⑵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

⑶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经济周期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主周期:朱格拉周期(7-11年),又称投资周期

?次周期:基钦周期(3-5年)

?库兹涅茨周期:又称建筑周期(15-25年)

?长波或康德拉捷夫周期(45-60年)

1.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经济危机

2.资本积累如何引起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3.资本积累如何引起平均利润率下降?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理论的形成

⑴马克思、恩格斯的划分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⑵列宁的划分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全的社会主义

⑶斯大林

1936—社会主义社会

1939—共产主义第一向第二阶段过渡

⑷我国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五大-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涵义:

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的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从发育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

3.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⑴我国的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很低。

⑵生产力发展总水平仍然很低。

⑶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

⑷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

4.理论和实践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与我国实践结合的结晶。

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5.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依据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已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2.公有制及其形式

⑴含义

公有制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或支配的一种所有制。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在绝对数量上,而是体现在它的质量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不同地区、不同领域要因地制宜。

①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形式—国家所有制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有个协调中心

B.全民是个整体概念,要有个代表整体的机构来行使所有权

②集体所有制: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

?

?

?

与全民所有制的关系

联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区别—A.范围不同 B.同一集体内部同工同酬,不同集体之间可能同工不同酬

C.每个集体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形式

A.农村集体所有制

B.城镇集体所有制

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与其他公有制实现形式

A.股份制—财产组织形式

特点

a.以资本占有量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b.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以及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c.产权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类型

a.公有企业之间的股份制

b.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组成的股份制,公有股东掌握控股权

c.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组成的股份制,公有股东只参股

B.股份合作制—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资本联合、劳动联合资本联合

一人一票一股一票

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结合按股分红

C.社会基金—财产组织形式

投资性基金社会保障性基金

公益性基金科教文方面的资助性基金

3.非公有制经济

⑴个体经济: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劳动产品的一种经济形式。

⑵私营经济: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

⑶外资经济:指在我国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的企业。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及其构成

⑴含义

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就是国民收入。或者说,它是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新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⑵构成

劳动者在为自己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劳动者在为社会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⑴含义

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

⑵过程

C + V + m V + m 政府收入税收、利润发展基金

企业收入企业基金福利基金

补偿基金个人收入职工工资奖励基金

⑶国家或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三种“原始收入”,作为再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3.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⑴含义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⑵原因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需要

重点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

维持社会公平的需要

⑶途径

经济建设支出

科教文卫与行政、国防支出

转移支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分配结构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按劳分配

⑴具体涵义:它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具体表述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按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报酬。

⑵客观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生产力水平低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旧分工(劳动的差别性、谋生性)

⑶内容

①分配的对象—有折有扣的分配

②分配的前提—各尽所能

③分配的尺度—劳动

⑷性质和作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3.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⑴必然性

①从生产力看—社会成员要分为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或不同的利益主体,有收入索取权

②从生产关系看—多种所有制结构

⑵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

K—P 土地—地租资金—利息

公有制(全民、集体)按劳分配

(3)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①公平与效率的涵义

公平指权利和机会平等。按照公平原则的要求,收入应与决定收入的尺度相对应。

效率指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②二者的矛盾

效率生产要素—集中度高、劳动力—分散度高

收入差距

③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A.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

B.在不同时期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协调两者关系:在经济领域和初次分配时强调效率,在社会领域和再分配时更多地考虑公平。

C.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

⑷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收入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分析。

3.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4.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及确立的依据。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㈠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过程

⑴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不存在商品经济

商品社会分工交换的必要性消灭商品Pm私有制交换的可能性Pm公有制货币关系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⑵列宁的观点—两个阶段

1921年前,与马恩一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

计量经济学(庞浩)第二版第十一章练习题与参考解答

计量经济学(庞浩)第二版第十一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11.1 考虑以下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 βββββ-=++=+++=++1011120212212t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u I Y Y u Y C I G 其中,C =消费支出,I =投资指出,Y =收入,G =政府支出;t G 和1t Y -是前定变量。 (1)导出模型的简化型方程并判定上述方程中哪些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2)你将用什么方法估计过度可识别方程和恰好可识别方程中的参数。 练习题11.1参考解答: 1011120212212112122112102012221112111211121112110111121(1)1 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Y C I G Y u Y Y u G Y Y Y G u u u u Y Y G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π----=++=+++++++=++++++++=+++ --------=+++ 102012221011111121112111211121 1011211110201122 111211121 111211111211121101021112011 ()1111(1)()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u u C Y G u Y u u G u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 ++ ----++++-----+=-11212111122111121112111211121 20211222111t t t t t t t t u u u Y G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π--+-+++-------=+++ 10201222202111121112111211121 2212201121211020212221 1112111211121 211222********* 1 () 1111(1)()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u u I Y G Y u Y G u u Y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 +++ ------++++----220201120211021202122211112111211121 211211222 11121112130311323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u Y G u u u Y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π-----++=+++ ------+-++----=+++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1.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收入水平和结构、供求水平的结构对应、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大小、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政府支出 2.为什么价格水平的上升会提高利率? 答案要点: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大和实际货币存量的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就必须提高利率来抑制货币需求的增长。 3.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的增加,所以,企业会增加投资。而增加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产出和均衡收入。这样,IS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 4.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要点:均衡收入提高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便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于是,LM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 5.减少政府支出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这会降低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为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降低。 6.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货币供给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原来的均衡,要

恢复均衡就需要相应增大货币需求,为此,利率就会降低。 7.IS曲线和LM曲线为什么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答案要点:IS曲线涉及的利率是外生变量,必须由货币市场决定;LM曲线涉及的收入也是外生变量,必须由产品市场决定,所以他们都无法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8.你认为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 答案要点:该模型具有较简洁、直观、能大致说明宏观经济中总需求的优点和特征。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两条曲线的交点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其说服力。二是模型无法反映消费需求的情况。三是该模型受限于其静态表现。四是没有表现出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表现的却是投资与利率的确定性关系。参见教材p113?115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部分答案(第六章之后的)

第六章 1、答:给定显著水平α,依据样本容量n和解释变量个数k’,查D.W.表得d统计量的上界 du和下界dL,当0

《福利经济学》教案讲义课件完整版

福利经济学 本书体系,本十一章,导论、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社会经济福利制度、公平与收入分配、贫困与反贫困、教育与卫生、失业与就业、人口控制与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乡统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前面谈三章理论,后面八章谈应用的各方面。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经济学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福利与福利经济学 (一)福利 1、福利。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 2、个人福利。指一个人获得的满足。这种满足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或个人精神生活需要。 3、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 4、经济福利,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 (二)福利经济学 1、庇古,研究增进世界的或某一国家的经济福利的主要影响。 2、李特尔,最好是把福利经济学看成是研究经济体系的一种形态比另一种形态是好还是 坏,以及一种形态是否应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问题。 3、萨缪尔森,一门关于组织经济活动的最佳途径,收入最佳分配以及最佳税收制度的学科。(三)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内容 1、社会资源配置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最优,如何才能达到最优? 2、国民收入如何分配才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即公平与效率,效率有定论,公平在争论。 (四)研究前提:市场机制。 二、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背景 19世纪20年代,哲学派别功利主义或效用主义,边沁、穆勒的影响下,把人们道德行为的目的看作个人自身福利的提高,社会行为的目的是增进全社会福利。 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把数学引进了效用。 (二)产生与发展 1、旧福利经济学。 庇古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个人的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加总。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越平均,社会福利就越大。 旧福利经济学特征,第一,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的;第二,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概念;第三,效用以基数表示,边际效用递减。 2、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 罗宾斯认为从论理来看,效用不能用基数表示。希克斯利用帕累托标准发展出了新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特征:第一,经济学是解决稀缺性问题的;第二,使用偏好来表示效用,相对更具有主观性;第三,只使用序数效用,避免个人效用比较;第四,普遍使用帕累托标准及有关的边际条件;第五,关于补偿检验的争论 3、新福利经济学的挑战

微观第十一章习题(附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市场失灵科斯定理 二、选择题 1、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哪项不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A、垄断; B、外部效应; C、公共物品; D、政府干预。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 A、产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B、产品价格小于边际成本; C、产品价格大于边际收益; D、产品价格小于边际收益。 3、下列哪项不是纠正外部效应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的方法() A、使用税收和津贴; B、规定财产权; C、企业合并; D、制定反托拉斯法 4、当某厂商的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 A、厂商产量大于帕累托最优产量; B、厂商产量小于帕累托最优产量; C、厂商产量等于帕累托最优产量;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果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则该活动的(D) 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C、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6、某人的吸烟行为会造成()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7、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便产生了() A、消费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 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8、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 A、0; B、1; C、大于1; D、介于0和1之间。 9、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10、根据科斯定理,当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时,问题的最终来源通常是() A、价格没有高到使人们不过度消费; B、价格没有低到使企业不过度生产; C、没有很好的界定产权; D、政府没有出面加以管制。 11、在消费或使用上,公共物品的特点是() A、竞争性和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D、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2、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搭便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13、造成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有() A、卖方故意隐瞒信息;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信息的成本太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三、判断题 1、垄断造成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通常只能由政府进行管制。 2、由政府提供的产品都是公共物品。 3、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部化而进行干预。 4、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办法。 5、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是因为公共资源对消费者是免费的。 6、私人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是由于无法避免搭便车的问题。 7、一条拥挤的收费道路仍然是一种公共资源。 8、品牌能成为提供有用的质量信号。 四、计算题 1、某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10P,成本函数为C=40Q,求: (1)若该产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为多少?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为多少? (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 2 假定有一企业,从私人角度看,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可多得12元,从社会角度看,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还可再多得4元,产品成本函数为C=Q2-40Q,试问: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若用政府补贴办法,可使产量增加多少? 3、设一个公共牧场的成本是C=5X2+2 000,X是牧场上养牛的头数。每头牛的价格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OLS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其他问题【

第11章 OLS 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其他问题11.1复习笔记 一、平稳和弱相关时间序列 1.平稳和非平稳时间序列 平稳时间序列过程,就是概率分布在如下意义上跨时期稳定的时间序列过程:如果从这个序列中任取一个随机变量集,并把这个序列向前移动h 个时期,那么其联合概率分布仍然保持不变。 (1)平稳随机过程 对于随机过程{ 1 2 }t x t =:,,…,如果对于每一个时间指标集121m t t t ≤<

协方差平稳只考虑随机过程的前两阶矩:这个过程的均值和方差不随着时间而变化,而且,x t 和x t+h 的协方差只取决于这两项之间的距离h,与起始时期t 的位置无关。由此立即可知x t 与x t+h 之间的相关性也只取决于h。 如果一个平稳过程具有有限二阶矩,那么它一定是协方差平稳的,但反过来未必正确。由于严平稳的条件比较苛刻,在实际中从概率分布的角度去验证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实际运用中所指的平稳都是指宽平稳,即协方差平稳。一个时间序列是严平稳的不一定是宽平稳,只有当它的二阶矩存在时,才是宽平稳。 2.弱相关时间序列 (1)弱相关 对于一个平稳时间序列过程{ 1 2 }t x t =:,,…,若随着h 无限增大,x t 和x t+h “近乎独立”,则称之为弱相关的。 对于协方差平稳序列,可以用相关系数来刻画弱相关:如果随着h →∞,x t 和x t+h 之间的相关系数“足够快”地趋于0,这个协方差平稳的时间序列就是弱相关的。换言之,随着变量在时间上的距离变大,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变得越来越小。随着h →∞,()Corr 0t t h x x →+,的协方差平稳序列被称为渐近无关的。 (2)弱相关对回归分析重要的原因 本质上,它取代了能使大数定律(LLN)和中心极限定理(CLT)成立的随机抽样假定。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中心极限定理要求平稳性和某种形式的弱相关,因此,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使用平稳而又弱相关的时间序列最为理想。 (3)弱相关时间序列的例子 ①独立同分布序列:一个独立序列无疑是弱相关序列。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及参考答案详细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潘省初

第一章 绪论 1.1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1.2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 n i i Y Y n ==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 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 5.1074 130 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2.1 略,参考教材。

2.2请用例2.2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 N S S x = =45 =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3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原假设 120:0=μH 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 () 10/25X X μσ-Z == ==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 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2.4 某月对零售商店的调查结果表明,市郊食品店的月平均销售额为2500元,在下一个月份中,取出16个这种食品店的一个样本,其月平均销售额为2600元,销售额的标准差为480元。试问能否得出结论,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假设 : 2500:0=μH 备择假设 : 2500:1≠μH ()100/1200.83?X X t μσ-= === 查表得 131.2)116(025.0=-t 因为t = 0.83 < 131.2=c t , 故接受原假 设,即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没有发生变化。

计量经济学第十章

一:绘制时间序列图 根据1970-1991年的美国制造业固定厂房设备投资Y和销售量X的数据在Eviews中录入数据得到固定厂房设备投资Y时间序列图如下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该时间序列可能存在趋势和截距项所以我们选择ADF检验的模型对其检验是否为平稳序列。 二:ADF检验结果

从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1%、5%、10%三个显着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的临界值分别为、、,t检验统计量为远远大于相应的临界值,从而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说明固定厂房设备投资Y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数列。 三:根据1970-1991年的美国制造业固定厂房设备投资Y和销售量X的数据在Eviews 中录入数得到销售量X的时间序列图如下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该时间序列可能存在趋势和截距项所以我们选择ADF检验的模型对其检验是否为平稳序列。 四ADF检验结果

从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1%、5%、10%三个显着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的临界值分别为、、,t检验统计量为远大于相应的临界值,从而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说明销售量X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数列。 五:单整阶数检验

从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1%、5%、10%三个显着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的临界值分别为、、,t检验统计量为,小于于相应的临界值,从而能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说明销售量X已经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数列。即是二阶单整。

从 检 验 的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在 1%、 5%、 10% 三 个 显 着 水 平 下, 单 位 根 检 验 的 Mac kin non 的 临 界 值分别为、、,t检验统计量质为.小于相应的临界值,从而能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说明固定厂房设备投资Y已经存在单位根,是平稳数列。即是二阶单整。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一般均衡分析与福利经济学 一、选择题 1.局部均衡分析是对下列哪一项的分析?() A.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B.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忽视其他市场 C.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D.与供给相独立的需求的变化 2.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商品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为() A.对甲和乙,MRT XY = 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 = P X/P Y C.(MRS XY)甲 = (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 3.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经济中,达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发生在()。 A.MRT XY = P X/P Y B.甲和乙的MRS XY = P X/P Y C.(MRS XY)甲 =(MRS XY)乙 D.MRT XY =(MRS XY)甲 =(MRS XY)乙 4.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 5.边际转换率是下列哪一条曲线的斜率?() 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生产可能曲线 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 C.X和Y之交换比例大于2,小于3 D.上述均不正确 8.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在帕雷托状态下,可能()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知识类题型 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2. 简述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动向。 1-3. 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1-4.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结合?试述三者之关系。 1-5.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它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1-6.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1-7.试结合一个具体经济问题说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1-8.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9.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 1-10.试分别举出五个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并说明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有和异同? 1-11.试解释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12.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1-13.常用的样本数据有哪些? 1-14.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随机误差项?简述随机误差项形成的原因。 1-15.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哪些类型的关系式不存在估计问题? 1-16.经济数据在计量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1-17.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 ⑴ S R t t =+1120012.. 其中S t 为第t 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亿元)、R t 为第t 年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亿元)。 ⑵ S R t t -=+144320030.. 其中S t -1为第(1-t )年底农村居民储蓄余额(亿元)、R t 为第t 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亿元)。 1-18.指出下列假想模型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RS RI IV t t t =-+83000024112... 其中,RS t 为第t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RI t 为第t 年居民收入总额(亿元)(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之和),IV t 为第t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计量经济学第十章习题最新版本

第10章模型设定与实践 问题 10.1 模型设定误差有哪些类型?如何诊断? 答:模型设定误差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漏掉一个相关变量; 2.包含一个无关的变量; 3.错误的函数形式; 4.对误差项的错误假定。 诊断的方法有:1.侦察是否含有无关变量;2.残差分析,拉姆齐(Ramsey)的RESET检验法,DM(Davidsion-MacKinnon:戴维森麦-克金龙)检验;3.拟合优度、校正拟合优度、系数显著性、系数符合的合理性。 10.2 模型遗漏相关变量的后果是什么? 答:模型遗漏相关变量的后果是:所有回归系数的估计量是有偏的,除非这个被去除的变量与每一个放入的变量都不相关。常数估计量通常也是有偏的,从而预测值是有偏的。由于放入变量的回归系数估计量是有偏的,所以假设检验是无效的。系数估计量的方差估计量是有偏的。 10.3 模型包含不相关变量的后果是什么? 答:模型包含不相关变量的后果是:系数估计量的方差变大,从而估计量的精度下降。10.4 什么是嵌套模型?什么是非嵌套模型? 答:如果两个模型不能被互相包容,即任何一个都不是另一个的特殊情形,便称这两个模型是非嵌套的。如果两个模型能互相包容,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特殊情形,便称这两个模型是嵌套的。 10.5 非嵌套模型之间的比较有哪些方法? 答:非嵌套模型之间的比较方法有:拟合优度或校正拟合优度、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SIC(Schwarz’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和HQ(Hannnan-Qinn criterion)准则。拉姆齐(Ramsey)的RESET检验法,DM(Davidsion-MacKinnon:戴维森麦-克金龙)检验。 习题 10.6 对数线性模型在人力资源文献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其理论建议把工资或收入的对数

计量经济学 第十章 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十章 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一节 联立方程组模型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1、单一方程模型存在的条件是单向因果关系。 2、对于变量之间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则需要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 3、经济现象的表现多以系统或体系的形式进行,仅用单一方程来反映存在局限性。 二、联立方程组的概念 1、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定义。 由一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单一方程组成的系统(模型),每一个单一方程中包含了一个过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内生变量。联立方程组表现的是多个变量间互为因果的联立关系。 联立方程组与单一方程的区别是估计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参数必须考虑联立方程组所能提供的信息(包括联立方程组里方程之间的关联信息),而单一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仅考虑被估计方程自身所能提供的信息。 2、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例子。 (1)一个均衡条件下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 3()2(0 )1(012101110s i d i i i s i i i d i Q Q u P Q u P Q =>++=<++=βββααα 称(1)式为需求方程,(2)式为供给方程,(3)式为供需均衡式;d i Q 表示需求量,s i Q 表示供给量,i P 表示价格,i i u u 21,分别为(1)式和(2)式的随机误差项。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商品的供给与商品的需求共同作用于价格,反过来,价格也要分别决定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这就是方程(1)与方程(2)的作用机制,如果考虑了均衡条件,这又是方程(3)的作用。因此,通过这一联

立方程组将上述商品的供需与价格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反映。 (2)一个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011012(4)(5)(6)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u I Y u T C I G ββαα=++=++=++ 式中,C 表示消费,Y 表示国民总收入(又GDP ,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I 表示私人投资,G 表示政府支出,u1、u2分别为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 三、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问题(即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偏倚性) 1、内生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的相关性。 2、直接对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OLS 法,所得的参数估计值是有偏的,并且是不一致的。 例如,设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为 [][]01) (11)1() 0)(())(())())(((),cov(1)(11) 1(11)(111)1(1 01 2 21 11 1 1011101 1100110110≠-=-=-==-=--=-= -∴-+-=-+-+-=-+ -+-= ∴++=-+++=∴+=<<++=βσ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U E U U E U E U Y E Y E U E U Y E Y E U Y U Y E Y I U E I Y E U I Y U I Y I U Y Y I C Y U Y C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表明内生变量Y 在作解释变量时与随机误差U 相关。 对凯恩斯模型中的消费函数求参数的估计,有(用离差形式表示)

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章答案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地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2、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不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3、如何看待“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适用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科撕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以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也变得实际

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等,财产权并与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可在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却不一定为最优. 第四,分配财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了. 4、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来提供?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 第二,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竞争的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是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时常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 5、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吗? 解答:要点如下: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第二章概述 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 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 的能力。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 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分析。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 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值判断。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 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 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斯托克计量经济学第十章第十一章实证练习stata

E10.1 (1) (2) (3) (4) (5) lnvio lnvio lnvio lnvio lnvio shall -0.443***-0.368***-0.0461*-0.288***-0.0280 (0.0475) (0.0348) (0.0189) (0.0337) (0.0278) incarc_rate 0.00161***-0.0000710 0.00193***0.0000760 (0.000181) (0.0000936) (0.000114) (0.0000720) density 0.0267 -0.172*-0.00887 -0.0916 (0.0143) (0.0850) (0.0139) (0.0485) avginc 0.00121 -0.00920 0.0129 0.000959 (0.00728) (0.00591) (0.00796) (0.00729) pop 0.0427***0.0115 0.0408***-0.00475 (0.00315) (0.00872) (0.00252) (0.00781) pb1064 0.0809***0.104***0.1000***0.0292 (0.0200) (0.0178) (0.0182) (0.0183) pw1064 0.0312**0.0409***0.0401***0.00925 (0.00973) (0.00507) (0.00912) (0.00538) pm1029 0.00887 -0.0503***-0.0444*0.0733*** (0.0121) (0.00640) (0.0175) (0.0129) _cons 6.135*** 2.982*** 3.866*** 2.948*** 4.348*** (0.0193) (0.609) (0.385) (0.569) (0.435) N 1173 1173 1173 1173 1173 R20.087 0.564 0.218 0.580 0.955 adj. R2 State Effects Time Effects 0.0859 No No 0.5613 No No 0.1771 Yes No 0.5690 No Yes 0.9525 Yes Yes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 *p < 0.10, **p < 0.05, ***p < 0.01 (1) ①回归(2)中shall的系数是-0.368,这意味着隐蔽武器法律,也即“准予”携带法律,约使暴力犯罪减少36.8%。从“现实意义”上讲,这个估计值很大。 ②回归(1)中shall的系数是-0.443,回归(2)中shall的系数是-0.368,加入(2)中的控制变量后“准予”携带法律的效应略微减小。系数估计显著性都很高,两者均在1%水平下显著。

计量经济学 (第二版)庞皓 科学出版社 第十一章练习题解答

第十一章 11.1 考虑以下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 βββββ-=++=+++=++1011120212212t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u I Y Y u Y C I G 其中,C =消费支出,I =投资指出,Y =收入,G =政府支出;t G 和1t Y -是前定变量。 (1)导出模型的简化型方程并判定上述方程中哪些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2)你将用什么方法估计过度可识别方程和恰好可识别方程中的参数。 练习题11.1参考解答: 10111202122121121221121020 1222 11121 1121 1121 1121 10111121(1)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Y C I G Y u Y Y u G Y Y Y G u u u u Y Y G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π----=++=+++++++=++++++++= + + + --------=+++ 1020 1222 1011111121 1121 1121 1121 1011211110201122 11121 1121 111211 11121 1121 1010211120 11( )1111(1)() 11() 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u u C Y G u Y u u G u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 + + +----------++= + + ----++ + +-----+= -11212111122 11 1121 1121 1121 1121 20 21 122 2111t t t t t t t t u u u Y G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 π --+-+ ++ -------=+++ 1020 1222 202111121 1121 1121 1121 22122011212110202122 21 11121 1121 1121 211222 11121 1121 1( ) 1111(1)() 111() 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u u I Y G Y u Y G u u Y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 + + --------++--++= + + + ------++ + +----22020112021102120 2122 21 11121 1121 1121 211211222 11121 1121 30311323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u Y G u u u Y Y G v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πππ-----++= + + + ------+-+ + ----=+++

计量经济学第十章习题fixed

第10 章模型设定与实践 问题 10.1 模型设定误差有哪些类型?如何诊断?答:模型设定误差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漏掉一个相关变量; 2.包含一个无关的变量; 3.错误的函数形式; 4.对误差项的错误假定。 诊断的方法有:1?侦察是否含有无关变量;2?残差分析,拉姆齐(Ramsey的RESET检验法,DM (Davidsion-MacKinnon :戴维森麦-克金龙)检验; 3.拟合优度、校正拟合优度、系数显 著性、系数符合的合理性。 10.2模型遗漏相关变量的后果是什么? 答:模型遗漏相关变量的后果是:所有回归系数的估计量是有偏的,除非这个被去除的变量与每一个放入的变量都不相关。常数估计量通常也是有偏的,从而预测值是有偏的。由于放入变量的回归系数估计量是有偏的,所以假设检验是无效的。系数估计量的方差估计量是有偏的。 10.3模型包含不相关变量的后果是什么?答:模型包含不相关变量的后果是:系数估计量的方差变大,从而估计量的精度下降。 10.4什么是嵌套模型?什么是非嵌套模型? 答:如果两个模型不能被互相包容,即任何一个都不是另一个的特殊情形,便称这两个模型 是非嵌套的。如果两个模型能互相包容,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特殊情形,便称这两个模型 是嵌套的。 10.5非嵌套模型之间的比较有哪些方法? 答:非嵌套模型之间的比较方法有:拟合优度或校正拟合优度、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准则、SIC(Schwarz's information criterion )准则和HQ(Hannnan-Qinn criterion )准则。拉姆齐(Ramsey)的RESET检验法,DM (Davidsion-MacKinnon :戴维森麦-克金龙)检验。 习题 10.6对数线性模型在人力资源文献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其理论建议把工资或收入的对数 作为因变量。如果教育投资收益率为r,则接受一年教育的工资为w1 (1 r)w0, W o是基准工资(未接受教育)。如果接受教育的年限为 s,则工资为w t (1 r)t w0,取对数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详细版

、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 习题参考答案 潘省初 <

第一章 绪论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 n i i Y Y n ==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 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 5.1074 130 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

略,参考教材。 请用例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 N S S x = = 4 5= 用 =,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174±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至厘米之间。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原假设 120:0=μH | 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 () 10/2510/25 X X μσ-Z == ==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 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某月对零售商店的调查结果表明,市郊食品店的月平均销售额为2500元,在下一个月份中,取出16个这种食品店的一个样本,其月平均销售额为2600元,销售额的标准差为480元。试问能否得出结论,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假设 : 2500:0=μH 备择假设 : 2500:1≠μH * ()100/1200.83?480/16 X X t μ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